实验室常见危险化学试剂及防护
实验室安全防护知识(三篇)

实验室安全防护知识实验室安全是保障实验人员生命安全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在实验室工作时,需要做好各种安全防护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从实验室场地安全、操作安全和应急处理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实验室安全防护知识。
一、实验室场地安全1. 实验室布局合理:实验室应根据实验需要合理布局,保证实验室内各个区域之间的流动性和隔离性。
各种试剂、化学品等应有专门存放的地方,不同种类的物品应分开存放,避免相互污染和化学反应。
2. 安全标志齐全:实验室内应设置标示明显的警示牌、安全标志和应急救援设施。
如瓶柜、危险化学品存放区等应明确标示,以提醒实验人员注意安全。
3. 电气设备安全:实验室的电气设备应符合安全标准,并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电线、插座等设备没有漏电、短路等情况。
禁止在实验室中乱拉乱接电线,避免电器故障引发火灾等事故。
4. 火灾防护措施:实验室内应配备灭火器具,并放置在易燃物品附近。
不得在实验室内使用明火,必须使用电炉、热板等安全的取暖工具。
5. 防护设施完备:实验室内应有台上、台下换气系统和排风机,保持空气流通,排除有害气体。
实验台面上应设置安全屏风,做到操作隔离。
二、操作安全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实验前,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如查看实验记录、阅读实验方法、准备所需试剂和设备等。
了解实验步骤,避免操作失误,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
2. 个人防护: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安全镜、手套和口罩等。
根据实验情况选择适合的个人防护装备,以减少对人体的伤害。
3. 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要熟练掌握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并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
不得私自更改设备参数或尝试不熟悉的实验方法,以免引发危险。
4. 注意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实验操作中要注意化学品的安全使用。
正确选择、存放和处理化学品,避免与其他物质混合造成危险。
在使用有毒、易燃、腐蚀等危险化学品时,必须戴上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实验室常见有毒试剂

实验室常见有毒试剂⒈EB(溴化乙锭,C21H20N3Br)性质:EB是分子生物学常用染料毒性:强诱变剂、中度毒性注意:通风橱中配制,接触时需戴手套,勿将该染色剂洒在桌面及地上,凡是污染有溴化乙锭的器皿或物品,必须经专门处理后,才能进行清洗或弃去。
棕色瓶保存。
净化处理:1、对于EB含量大于0.5mg/ml的溶液,可如下处理:将EB溶液用水稀释至浓度低于0.5mg/ml;加入一倍体积的0.5mol/L KMnO4,混匀,再加入等量的25mol/L HCl,混匀,置室温数小时;加入一倍体积的2.5mol/L NaOH,混匀并废弃。
2、EB含量小于0.5mg/ml的溶液可如下处理:按1mg/ml的量加入活性炭,不时轻摇混匀,室温放置1小时;用滤纸过滤并将活性碳与滤纸密封后丢弃。
⒉SDS(十二烷基硫酸钠,CH3(CH2)11OSO3Na)毒性:对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对眼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可引起呼吸系统过敏性反应急救措施①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②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③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④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使用注意:①呼吸系统防护:SDS微细结晶粒易于扩散,称量时应戴面罩。
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②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③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④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⒊氯仿(CHCl3)性质:带有特殊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挥发。
毒性:是一种致癌剂,可损害肝、肾及中枢神经系统。
对皮肤、眼睛、黏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中毒表现:头疼、恶心、轻微黄疸、食欲不振、昏迷;长期或慢性暴露可致癌。
使用注意1、由于它易挥发,要注意避免吸入挥发的气体。
操作时戴合适的手套、口罩和安全眼镜并始终在化学通风橱里进行。
2、强碱与氯仿或其他氯代烷混合会引起一系列爆炸,应注意避免与其接触。
常见危险化学品危害防范及处理办法

常见危险化学品危害防范及处理办法张晓婷古交市第一中学校摘要对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危害、防范措施及其处理办法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提供了危险化学品危害防范及处理办法,以提高化学科研工作者及相关实验人员对化学品危害的防范意识,减少危害发生。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危害防范处理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化学品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但是不少化学品因其固有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存在着很多危险性因素,由此引发的事故日益增多,危害程度越来越大。
如果我们在接触、使用这些化学品前能对其危害性有所了解,并对其防范处理办法有一定的认识,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常见的危险化学品包括易燃、易爆、有毒害、腐蚀性等化学品。
对于危害性不同的化学品,其防范与处理方法也不同。
本文旨在提供化学品危害防范及处理方法的相关信息,并对其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潜在隐患进行分析,使人们在接触和使用此类化学品时有所防范。
1危险化学品定义及分类定义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爆炸、易燃、有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能对人体、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
分类按照国家标准(GB6944)[1],危险化学品分为9类,具体如下:(1)爆炸品:包括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有迸射危险,但没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有燃烧危险并有局部爆炸危险或局部迸射危险或这两种危险都有,但没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不呈现重大危险的物质和物品;有整体爆炸危险的非常不敏感物质;无整体爆炸危险的极端不敏感物质。
(2)气体:包括易燃气体;非易燃无毒气体;毒性气体。
(3)易燃液体。
(4)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5)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
(6)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
(7)放射性物质。
(8)腐蚀性物质。
(9)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
2 常见危险化学品危害及其防范与处理方法2.1 爆炸品爆炸品是指爆炸性物质、物品及可以产生爆炸或烟火效果的物质或物品。
实验室安全

一,实验注意事项 凡挥发性,有烟雾, 1.凡挥发性,有烟雾,有毒和有异味气体的 实验,均应在通风柜内进行, 实验 , 均应在通风柜内进行 , 用后试剂严密 封口,尽量缩短操作时间,减少外泄, 封口 , 尽量缩短操作时间 , 减少外泄 , 操作 者最好带口罩,手套. 者最好带口罩,手套. 凡使用有机溶剂,记住两点: 2.凡使用有机溶剂,记住两点:
意外情况的处理: 4 .意外情况的处理 : 如不慎在桌面或地面上 洒落放射性物时,应立即用吸水纸吸附, 洒落放射性物时 , 应立即用吸水纸吸附 ,再 用清水擦洗,注意不能扩大污染面积. 用清水擦洗 ,注意不能扩大污染面积 . 如皮 肤被污染,也应先用吸水纸吸净,再用软毛 肤被污染, 也应先用吸水纸吸净, 刷沾肥皂水反复刷洗,注意不要擦伤皮肤. 刷沾肥皂水反复刷洗, 注意不要擦伤皮肤. 不论何种情况,处理后都要用盖革记数计检 不论何种情况, 直到记数接近本底. 测 , 直到记数接近本底 . 如有误食应立即漱 洗胃,催吐,并服用相应的促排剂, 口 , 洗胃 , 催吐 , 并服用相应的促排剂 ,以 加速已吸收的放射性物质排出体外. 加速已吸收的放射性物质排出体外.
易爆炸试剂: 乙炔, 5.易爆炸试剂:氢,乙炔,乙醚蒸气等与空 气混合后极小火花甚至用电器的电火花即可 引起爆炸,苦味酸,硝酸镀,过氨酸, 引起爆炸,苦味酸,硝酸镀,过氨酸,硝化 纤维等,单独可自行爆炸, 纤维等,单独可自行爆炸,有时是几种试剂 混合后容易产生爆炸, 混合后容易产生爆炸,如硝酸镀和酯类及其 他有机物混合, KMnO4 他有机物混合 , KMnO4 与甘油或某些有机物 混合都有可能发生爆炸.在使用这些试剂时, 混合都有可能发生爆炸.在使用这些试剂时, 要小心仔细,严格遵守操作规则, 要小心仔细,严格遵守操作规则,要防止气 体泄漏,尽量减少液体蒸气挥发. 体泄漏,尽量减少液体蒸气挥发.
实验室常见有毒物质防护策略整理--需在通风橱内操作类

实验室常见有毒物质防护策略整理--需在通风橱内操作类需在通风橱内操作类,55种:1)、苯二胺: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2)、苯酚:有剧毒性和高度腐蚀性,可致严重烧伤。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穿好防护服,在通风橱内操作。
若有皮肤接触药物,可用大量清水冲洗,并用肥皂和水清洗,不要用乙醇洗。
3)、苯甲基磺酰氟化物(PMSF):为一有剧毒的胆碱酯酶抑制剂。
对上呼吸道的黏膜、眼睛和皮肤有极大损害。
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操作。
万一眼睛或皮肤接触到此药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丢弃被污染的衣物。
4)、碘化丙锭: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刺激眼睛、皮肤、黏膜和上呼吸道。
可诱导突变并可能致癌。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穿好防护服,在通风橱内小心操作。
5)、碘乙酰胺:能碱基化蛋白质上的氨基,从而影响抗原的氨基酸序列分析。
有毒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勿吸入尘埃。
6)、多聚甲醛:有剧毒。
易通过皮肤吸收,并对皮肤、眼睛、黏膜和上呼吸道有严重破坏性。
避免吸入尘埃。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操作。
多聚甲醛是甲醛的未解离形式。
7)、3,3’-二氨基联苯胺四氢氯化物:为一种致癌剂,操作时要非常小心。
避免吸入气体。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8)、二甲苯:可燃,高浓度有麻醉作用。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始终远离热源、火花和明火。
9)、二甲次胂酸钠:可能为致癌剂,并含有砷,有剧毒性。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只在通风橱内操作。
10)、N,N-二甲基酰胺(DMF):刺激眼睛、皮肤和黏膜。
可通过吸入,摄入,和皮肤吸收发挥其毒性。
慢性吸入可导致肝、肾损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操作。
11)、二甲亚砜(DMSO):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操作。
危险化学品防护措施

危险化学品防护措施实验室如何做化学品的防范措施,实验室需要注意以下15点:1、危险化学品数量应该保持最小量,并与使用量和保存期限相对应,部分化学品在储存过程中易发生分解或发生化学反应,导致危险性增加,这类化学品登记并妥善保管2、盛放危险化学品的容器应该密封,防止由于容器或者包装泄露致使危险化学品释放3、所有存储的包装物应该贴上准确的,易于辨认的标签4、化学品的储存,包括废弃物,应该依据化学品的性质和相互间反应活性,不相容的化学品应该分开保存,例如凭借化学试剂柜或者采用空间隔离。
不相容的液体应该提供独立的溢出液收集区域5、打开包装,转移内容物,分配化学试剂或取样均不应在储存危险化学品的橱柜中或者橱柜上操作,除非橱柜具有针对上述目的的特别设计,且启用合适的安全程序和安全防护装备;6、使用铝质圆柱形容器,包括灭火器,要防止不相容危险化学物质在该处使用7、材料的接受和分发,危险品的包装的检查应该制定规定,如详细的台账等8、对化学品包装进行严格检查以确保其完整性,泄露或危险的包装应该转移到安全处重新包装或处理。
标签应该重新加贴,如果需要,需要清楚的辨别包装的内容物9、当房间存储有易燃物质或者热敏感化学物质,明火或者电辐射加热器等都不能用于加热房间10、作为正常或者非正常操作的一部分而出现的易燃蒸汽或者可燃气体的区域,应该按照相关的标准与规定分类,避免着火源的相关要求应该与实际情况一致,除非着火源是受控的和实验必须的,如使用煤气灯;11、在室温条件下不稳定的物质应保存在可维持在一定温度范围的设施中,当适用时,应该提供可靠的安全措施,物质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有害物质的风险应该被清晰的标注12、避免化学试剂及其容器被阳光直射13、独立包装应该选择合适的类型和大小,以减少数量,降低处置风险,应该避免使用易碎或不防溢出的包装14、不相容化学品存在同一工作区域时,应该采取预防措施以防止其不慎接触或者混合15、挥发性、有毒性物质应被存放在连续机械通风的通风橱柜内,远离热源和火源。
化学实验室安全

1.2 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化学实验室中经常使用的有机试剂和溶剂,多数具有易燃性、易爆性和毒性等。
虽然我们在选择实验时,尽量选用低毒的溶剂和试剂,但是大量使用它们时,对人体也会造成一定伤害。
因此,防火、防爆、防中毒已成为化学实验室中的重要问题。
1.2.1 防火防爆化验室内应备有灭火用具,急救箱和个人防护器材。
化验员要熟知这些器材的使用方法。
禁止用火焰在煤气管道上寻找漏气的地方,应该用肥皂水来检查漏气。
操作、倾倒易燃液体时应远离火源,瓶塞打不开时,切忌用火加热或冒然敲打。
倾倒易燃液体量大时要有防静电措施。
加热易燃溶剂必须在水浴或严密的电热板上缓慢进行,严禁用火焰或电炉直接加热。
点燃煤气灯时,必须先关闭风门,划着火柴,再开煤气,最后调节风量。
停用时要先闭风,后闭煤气。
不依次序,就有发生爆炸和火灾的危险。
还要防止煤气灯内燃。
使用酒精灯时,注意酒精切勿装满,应不超过容量的2/3,灯内酒精不足1/4容量时,应灭火后添加酒精。
燃着的灯焰应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以防引起灯内酒精起燃。
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不应用另一正燃的酒精灯来点,以防失火。
易爆炸类药品,如苦味酸,高氯酸,高氯酸盐,过氧化氢等应放在低温处保管,不应和其它易燃物放在一起。
在蒸馏可燃物时,要时刻注意仪器和冷凝器的正常工作。
如需往蒸馏器内补充液体,应先停止加热,放冷后再进行。
易发生爆炸的操作不得对着人进行,必要时操作人员应戴面罩或使用防护档板。
身上或手上沾有易燃物时,应立即清洗干净,不得靠近灯火,以防着火。
严禁可燃物与氧化剂一起研磨。
工作中不要使用不知其成分的物质,因为反应时可能形成危险的产物(包括易燃、易爆或有毒产物)。
在必须进行性质不明的实验时,应尽量先从最小剂量开始,同时要采取安全措施。
易燃液体的废液应设置专用贮器收集,不得倒入下水道,以免引起燃爆事故。
电炉周围严禁有易燃物品。
电烘箱周围严禁放置可燃、易燃物及挥发性易燃液体。
不能烘烤放出易燃蒸气的物料。
常用化学试剂安全防护知识

放射性试剂:如氚、钚等,需要采取特殊防 护措施防止辐射伤害
2
安全防护措施
实验室安全规范
01
实验前:了解试剂性质, 制定安全操作规程
02
实验中:正确使用防护设 备,如手套、护目镜等
03
实验后:妥善处理废弃物, 避免污染环境
04
紧急情况:熟悉应急处理 措施,确保人身安全
易燃易爆试剂:如汽油、酒精等,具有 易燃易爆性,使用时需注意防火防爆。
剧毒试剂:如氰化物、砷化物等,具有 剧毒性,使用时需严格遵循操作规程。
放射性试剂:如放射性同位素等,具 有放射性,使用时需做好防护措施。
特殊化学试剂
易燃易爆试剂:如乙醇、乙炔等,需要严格 控制温度和压力
腐蚀性试剂:如硫酸、硝酸等,需要采取防 护措施防止皮肤和眼睛接触
个人防护用品
1 防护服:防化学物质渗透,保护皮肤 2 防护手套:防止化学物质接触皮肤,保护手部 3 防护眼镜:防止化学物质进入眼睛,保护视力 4 防护口罩:防止化学物质吸入,保护呼吸道 5 防护鞋:防止化学物质接触脚部,保护足部 6 安全帽:防止头部受到撞击,保护头部
应急处理方法
1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衣物,用 大量清水冲洗,必要时就医。
过氧化氢等
还原剂:如亚硫 酸钠、硫代硫酸 钠、硼氢化钠等
06
07
08
09
重金属盐:如氯 化汞、氯化铅、
氯化镉等
生物试剂:如酶、 抗体、核酸等
指示剂:如酚酞、 甲基橙、甲基蓝
等
缓冲剂:如磷酸 氢二钠、磷酸二
氢钾等
10
显色剂:如硝酸 银、氯化金、氯
化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常见危险化学试剂及防护来源新材料在线实验室里的危险化学试剂太多了,为了科研我们却不得不常常接触他们。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实验室里常见的危险化学试剂,并告诉大家简单的防护方法。
为了自己的健康,材粉们一定要认真对待哦!一、易爆物质硝酸银:强氧化剂,与其他物质接触会发生爆炸,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操作应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进行。
金属钠、钾:遇水发生反应,着火,易爆炸。
应单独存放在安全处,室内温度不要太高。
三硝基甲苯(TNT):受热能引起爆炸,中等毒性。
工作时穿紧袖工作服,工后彻底洗手并淋浴。
可用含10%亚硫酸钾肥皂清洗。
亚硫酸钾遇三硝基甲苯成红色,如能将红色洗净,表示皮肤污染已清除。
也可用浸于9∶1的酒精氢氧化钠溶液的棉球擦手,洗净者不出现黄色。
硝化甘油:一种黄色的油状透明液体,可因震动而爆炸,属化学危险品。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专用爆炸品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活性金属粉末、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
硝化纤维:遇到火星、高温、氧化剂以及大多数有机胺(对苯二甲胺等)会发生燃烧和爆炸。
如温度超过40℃时它能分解自燃。
用玻璃瓶包装,储存于阴凉、通风库房内,仓间温度不宜过30℃,远离火种及热源。
与有机胺,氧化剂隔离储运。
苦味酸:受热,接触明火、高热或受到摩擦震动、撞击时可发生爆炸。
操作时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
硝基铵:受热、接触明火、或受到摩擦、震动、撞击时可发生爆炸。
着火后会转为爆轰。
泄漏应急处理:切断火源,穿消防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避免震动、撞击和摩擦。
叠氮化物:多具有高度爆炸性,或加热易爆炸。
此外叠氮化物为神经毒物,各种实验请小心。
接触时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穿好防护服。
雷酸盐(如雷汞):包含雷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雷酸盐多是对摩擦敏感的炸药,遇热或撞击均易发生爆炸。
接触时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穿好防护服,尽量减少摩擦,保持室内较低的温度。
乙炔银:受热、震动、撞击、摩擦,相当敏感,极易分解发生爆炸。
储存于郊外专业仓库内,仓内要求阴凉通风。
远离火种,热源。
仓温不宜超过30℃。
防止阳光直射。
避免光照。
应与氧化剂,易燃、可燃物,硫、磷、起爆器材等分开存放。
切忌混储混运。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轻装轻卸。
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
二、易燃物质黄磷:易燃,在34℃即自行燃烧。
操作时应穿戴劳保,环境应通风,备有盛满清水池,黄磷燃烧时应立即用清水扑灭,防止溅散;烧伤皮肤时,立即浸入清水中,先用2%碳酸氢钠溶液浸泡,再用1—2%CuSO4溶液冲洗烧伤处,经现场应急处理后,立即送往附近医院治疗;口服黄磷中毒时立即用0.2%硫酸铜洗胃,同时禁忌脂肪食物和牛奶。
白磷:一种易自燃的物质,其着火点为40℃,但因摩擦或缓慢氧化而产生的热量有可能使局部温度达到40℃而燃烧。
有剧毒。
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卤素、硫、氯酸盐等,避免接触空气。
存储条件:小开口钢桶(黄磷顶面须用厚度为15厘米以上的水层覆盖);装入盛水的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容器(用塑料瓶时必须再装入金属容器内)。
物品必须完全浸没在水中。
硝酸纤维素:纤维素与硝酸酯化反应的产物,在阳光下易变色,且极易燃烧。
保存:装入高密度聚乙烯瓶,外部套上黑色塑料袋,干燥,阴凉保存,也可放入冰箱冷藏室。
三甲基锑:在常温压力下为具有大蒜臭味的无色透明有毒液体。
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有时能着火爆炸。
能与氧、硫、卤素迅速化合,不与水、二氧化碳反应。
在水中密封保存。
丙酮、乙醚、苯、甲苯、乙醇、甲醇、乙酸乙酯、乙醛、氯乙烷、二硫化碳、吡啶、汽油、柴油、煤油、松节油等有机溶剂:易燃液体,要密封(如盖紧瓶塞)防止倾倒和外溢,存放在阴凉通风的专用橱中,要远离火种(包括易产生火花的器物)和氧化剂。
硝化棉、萘、樟脑、硫黄、红磷、镁粉、锌粉、铝粉、乙醇钠、己二酸、二硝基苯酚、α-萘酚、β-萘酚:易燃固体,贮存在干燥、阴凉、通风良好并有排风、隔热、防水设施的库房中,不得与氧化剂混存。
三、有毒物质苯酚: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接触时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穿好防护服,在通风橱内操作。
若有皮肤接触药物,可用大量清水冲洗,并用肥皂和水清洗,不要用乙醇洗。
苯甲基磺酰氟化物(PMSF):为有剧毒的胆碱酯酶抑制剂。
对上呼吸道的黏膜、眼睛和皮肤有极大损害。
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操作。
万一眼睛或皮肤接触到此药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丢弃被污染的衣物。
白磷:有剧毒。
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卤素、硫、氯酸盐等,避免接触空气。
存储条件:小开口钢桶(黄磷顶面须用厚度为15厘米以上的水层覆盖);装入盛水的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容器(用塑料瓶时必须再装入金属容器内)。
物品必须完全浸没在水中。
丙烯酰胺(未聚合的):为一种潜在的神经毒素,可通过皮肤吸收(有累积效应)。
避免吸入尘埃。
称量丙烯酰胺和亚甲基双酰胺粉末时,戴好手套和面罩,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聚合的丙烯酰胺是无毒的,但是使用时也应小心,因为其中可能喊有少量未聚合的丙烯酰胺。
叠氮化钠:有剧毒性,可阻断细胞色素电子转运系统。
含此药物的溶液要明确标记。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并小心使用。
此药品为氧化剂,故保存时要远离可燃物品。
多聚甲醛:是甲醛的未解离形式,有剧毒。
易通过皮肤吸收,并对皮肤、眼睛、黏膜和上呼吸道有严重破坏性。
避免吸入尘埃。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操作。
二甲次胂酸钠:可能为致癌剂,并含有砷,有剧毒性。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只在通风橱内操作。
过二硫酸铵:对黏膜组织、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有极大的破坏性。
吸入可致命。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穿好防护服。
必须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操作后要彻底清洗。
过氧化氢:有腐蚀性、毒性,对皮肤有强损害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只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环乙酰亚胺: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只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磺基蓖麻酸(二水合物):对黏膜和呼吸系统有极大破坏性。
不要吸入粉尘,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甲氨蝶呤(MTX):一种致癌剂和致畸胎剂。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暴露于其中可导致胃肠反应,骨髓抑制,肝或肾损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甲醇:有毒,可致失明。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要有足够的通风以减少挥发气。
不要吸入这些气体。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甲醛:有剧毒性和挥发性。
也是一种致癌剂。
可通过皮肤吸收,对皮肤、眼睛、黏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或损伤。
避免吸入气体。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始终在通风橱内操作。
远离热源、火花和明火。
甲酸:有剧毒,对黏膜组织、上呼吸道、眼睛、皮肤有极大的损伤。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甲酰胺:可导致畸胎。
其挥发的气体刺激眼睛、皮肤、黏膜和上呼吸道。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操作高浓度甲酰胺时要在通风橱内操作。
尽可能将反应的溶液盖住。
联结剂(DMP):刺激眼睛、皮肤和黏膜。
可通过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发挥其毒性。
不要吸入气体,戴好手套、面罩和护目镜。
链霉素:有毒性,怀疑为致癌剂和突变诱导剂。
可导致过敏反应。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硫酸:剧毒性,对黏膜组织、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有极大的损伤。
可造成烧伤,与其他物质(如纸)接触可能引发火灾。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操作。
硫酸镁: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氯仿:刺激眼睛、呼吸道、皮肤和黏膜。
为一种致癌剂,有肝、肾毒性,有挥发性。
避免吸入蒸汽。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操作。
羟胺:有腐蚀性和毒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氢氧化铵:为氨的水溶液。
具有腐蚀性。
操作时要小心。
氨气可从氨水中挥发出来,具有腐蚀性、毒性和爆炸性。
戴好手套。
必须在通风橱内操作。
氢氧化钾:剧毒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溶液为强碱性,当心使用。
戴好手套。
氢氧化钠:溶液有剧毒,强碱性,当心使用。
戴好手套。
其他所有高浓度碱溶液都应以类似方式操作。
秋水仙碱:有剧毒,可致命,可导致癌症和可遗传的基因损害。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不要吸入粉尘。
三乙胺:有剧毒,易燃。
对皮肤、眼睛、黏膜和上呼吸道有强腐蚀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始终在通风橱内操作。
远离热源、火花和明火。
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有毒性和刺激性,有严重损伤眼睛的危险。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不要吸入粉尘。
双丙烯酰胺:是一种潜在的神经毒素,可通过皮肤吸收,避免吸入,在称量时,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乙醇胺:有毒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具有高腐蚀性,并可与酸发生强烈反应。
四、腐蚀性物质氢氟酸:氟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清澈,无色、具有极强的腐蚀性,能强烈地腐蚀金属、玻璃和含硅的物体。
剧毒,如吸入蒸气或接触皮肤会造成难以治愈的灼伤。
实验室一般用萤石(主要成分为氟化钙)和浓硫酸来制取,需要密封在塑料瓶中,并保存于阴凉处。
苯酚:既有腐蚀性,还有毒性和燃烧性,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接触时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穿好防护服,在通风橱内操作。
若有皮肤接触药物,可用大量清水冲洗,并用肥皂和水清洗,不要用乙醇洗。
过氧化氢:有腐蚀性、毒性,对皮肤有强损害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只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腐蚀试剂有硫酸、硝酸、氢氟酸、冰乙酸、甲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水、甲醛、液溴等。
硫酸:腐蚀性,可造成烧伤,与其他物质(如纸)接触可能引发火灾。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操作。
羟胺:有腐蚀性和毒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氢氧化铵:为氨的水溶液。
具有腐蚀性。
操作时要小心。
氨气可从氨水中挥发出来,具有腐蚀性、毒性和爆炸性。
戴好手套。
必须在通风橱内操作。
三氯乙酸:有很强的腐蚀性。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硝酸:具有挥发性,操作时要小心。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远离热源、火花和明火。
乙酸铵: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乙醇胺:有毒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具有高腐蚀性,并可与酸发生强烈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