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喝水的蜡中班科学教案

合集下载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不喝水的蜡》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不喝水的蜡》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不喝水的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第三节《不喝水的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蜡的特性,以及探究蜡不喝水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蜡的基本特性,知道蜡不喝水的原因。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实践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蜡不喝水的原因。

教学重点:观察蜡的特性,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蜡烛、水、碗、滴管、小刀、火柴。

学具:每组一份蜡烛、水、碗、滴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点燃蜡烛,让幼儿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并提出问题:“蜡烛为什么会燃烧?为什么会变短?”2. 例题讲解(1)教师展示蜡烛、水、碗等材料,引导幼儿猜测蜡是否会喝水。

(2)教师进行实验操作,将蜡烛放入水中,观察蜡烛不喝水现象。

(3)教师讲解蜡不喝水的原因。

3. 随堂练习(1)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还知道哪些东西不喝水?”让幼儿思考并回答。

(2)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其他材料是否喝水。

六、板书设计1. 《不喝水的蜡》2. 内容:蜡烛不喝水原因:蜡密度小,不与水混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观察家里的蜡烛,尝试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释为什么蜡烛不喝水。

2. 答案:蜡烛不喝水是因为蜡的密度小,不与水混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让幼儿回家观察蜡烛在其他液体(如牛奶、果汁等)中的现象。

2. 引导幼儿思考其他物质的溶解现象,如盐、糖等。

3. 开展科学小实验,让幼儿探索更多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理解蜡不喝水原因的描述。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3. 板书设计中的内容展示。

4.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

一、教学目标中理解蜡不喝水原因的描述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关注幼儿对蜡不喝水原因的理解。

具体补充如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实验演示和互动提问,引导幼儿观察蜡和水不混合的现象,使幼儿理解蜡的密度小,不与水混合的特性。

幼儿园中班科学精品教案《不喝水的蜡》

幼儿园中班科学精品教案《不喝水的蜡》

幼儿园中班科学精品教案《不喝水的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第三节《不喝水的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蜡烛的基本结构,知道蜡烛不喝水的原因。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蜡烛不喝水的原因。

重点: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蜡烛、火柴、水、玻璃杯、盘子、小刀。

2. 学具:每组一份蜡烛、火柴、水、玻璃杯、盘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点燃蜡烛,让幼儿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并提出问题:“蜡烛为什么会燃烧?燃烧后的蜡烛会变成什么?”2. 例题讲解(10分钟)a. 教师展示蜡烛、水、玻璃杯等物品,引导幼儿思考:“如果把蜡烛放在水里,会发生什么现象?”b. 教师演示蜡烛放入水中的实验,让幼儿观察蜡烛不喝水的原因。

3. 随堂练习(10分钟)a. 教师分发教具,让幼儿分组进行蜡烛不喝水的实验。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b. 讨论蜡烛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幼儿了解蜡烛的重要性。

5. 课后拓展(5分钟)a. 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探讨蜡烛的其他用途。

b. 教师鼓励幼儿课后进行其他相关实验,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六、板书设计1. 《不喝水的蜡》2. 内容:a. 蜡烛的基本结构b. 蜡烛不喝水的原因c. 蜡烛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探讨蜡烛的其他用途。

答案:蜡烛除了用作照明,还可以用于生日庆祝、制造氛围、驱蚊等。

2. 作业题目:观察蜡烛燃烧后的变化,并与家长分享。

答案:蜡烛燃烧后会变短,蜡烛油会流淌,蜡烛熄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了蜡烛不喝水的原因,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作业和拓展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以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中班科学不喝水的蜡教案【含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不喝水的蜡教案【含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不喝水的蜡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神奇的水》,详细内容为不喝水的蜡现象。

本章通过介绍蜡烛不喝水的原理,让学生了解水和蜡的特性,以及密度差异造成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蜡烛不喝水的原理,培养他们探究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蜡烛不喝水的现象及其原理。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理解蜡烛不喝水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蜡烛、水、玻璃杯、打火机、火柴、镊子、实验记录表。

2. 学具:每组一套蜡烛、水、玻璃杯、打火机、火柴、镊子、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一个点燃的蜡烛,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蜡烛为什么会燃烧吗?”2. 例题讲解(1)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蜡烛不能喝水呢?”(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蜡烛不喝水的原理。

3. 实验操作(1)将蜡烛放入玻璃杯中,倒入水,观察蜡烛是否会沉入水底。

(2)点燃蜡烛,将火焰放入水中,观察蜡烛是否会熄灭。

4. 随堂练习六、板书设计1. 不喝水的蜡2. 内容:(1)蜡烛燃烧原理(2)蜡烛不喝水现象(3)实验结果与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为什么蜡烛不能喝水?2. 答案:蜡烛的密度小于水,所以它不能沉入水底。

当蜡烛燃烧时,火焰需要氧气,而水不能提供足够的氧气,因此蜡烛在水中会熄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了蜡烛不喝水的原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但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安全,避免烫伤。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回家后,尝试用其他物品进行类似的实验,观察现象,思考原理。

如:盐、糖、石头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2. 学生参与度和思考引导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验操作的安全性1. 教师在实验前向学生强调安全事项,如不要触摸点燃的蜡烛、不要将手伸入水中等。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不喝水的蜡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不喝水的蜡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不喝水的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启蒙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奇妙的物质》,详细内容围绕“不喝水的蜡”展开,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蜡的特性以及与水的不同。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蜡的基本特性,知道蜡与水的区别。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蜡的基本特性,蜡与水的区别。

难点:让幼儿理解蜡不喝水的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蜡烛、火柴、水、实验器材等。

2. 学具:每组一份蜡烛、火柴、水、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点燃蜡烛,让幼儿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引导幼儿思考蜡烛为什么会燃烧。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蜡烛的成分,让幼儿了解蜡的基本特性,同时进行实验,让幼儿观察蜡与水的不同。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将蜡烛放入水中,观察蜡烛不喝水的原因。

5. 拓展延伸(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蜡烛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用途。

六、板书设计1. 蜡烛的基本特性2. 蜡与水的区别3. 蜡烛不喝水的原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探讨蜡烛还有哪些用途,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2. 答案:蜡烛除了照明外,还可以用于驱蚊、制造浪漫气氛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蜡的特性以及与水的不同。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蜡烛的其他用途的探索,引导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同时,教师可以针对本节课的内容,组织更多有趣的实验活动,进一步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中的实验部分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作业设计的生活化延伸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践应用一、实践情景引入1. 安全性:确保蜡烛燃烧过程中,幼儿的安全不受威胁。

2. 直观性:蜡烛燃烧现象要明显,便于幼儿观察。

3. 启发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引导性,激发幼儿思考。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不喝水的蜡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不喝水的蜡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不喝水的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详细内容为第一节“不喝水的蜡”。

通过本节课,让幼儿了解蜡的特性,探索蜡与水的相互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蜡的基本特性,知道蜡不溶于水。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蜡不溶于水的现象。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掌握蜡与水的相互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蜡烛、水、盆、滴管、实验器材等。

学具:每组一份蜡烛、水、盆、滴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点燃蜡烛,让幼儿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引导幼儿思考蜡烛为什么能燃烧。

2. 讲解蜡的基本特性(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蜡的来源、组成和用途,让幼儿对蜡有初步的认识。

3. 探索蜡与水的相互作用(10分钟)(1)实验一:不喝水的蜡教师将蜡烛放入水中,让幼儿观察蜡烛是否能被水溶解。

(2)实验二:蜡烛浮在水面上教师将蜡烛点燃后,吹灭放入水中,让幼儿观察蜡烛是否能浮在水面上。

4.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让幼儿理解蜡不溶于水的现象。

5. 随堂练习(10分钟)每组幼儿用滴管向蜡烛上滴水,观察蜡烛是否能被水溶解。

六、板书设计1. 蜡烛的基本特性2. 蜡与水的相互作用3. 实验结果:蜡不溶于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回家后,观察家中的蜡烛,与家长一起探讨蜡烛的其他用途。

答案:蜡烛除了用于照明外,还可以用于制作蜡笔、蜡像等。

2.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用图画或文字描述蜡与水的相互作用。

答案:蜡不溶于水,蜡烛可以在水面上浮起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蜡的基本特性,掌握了蜡与水的相互作用。

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具有类似的特性,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更多关于溶解、浮力等科学实验,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

中班科学不喝水的蜡教案【含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不喝水的蜡教案【含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不喝水的蜡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主要围绕“不喝水的蜡”展开。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3章第2节,包括蜡的特性、蜡的用途以及蜡为何不喝水等现象,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蜡的特性和科学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蜡的基本特性,了解蜡为何不喝水。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蜡不喝水的现象解释,以及蜡的特性的理解。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蜡的基本特性,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蜡烛、火柴、水、玻璃杯、实验器材等。

学具:每组一份蜡烛、火柴、水、玻璃杯、实验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点燃蜡烛,让学生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

(2)提问:蜡烛为什么会燃烧?燃烧后变成了什么?2. 例题讲解(1)提出问题:为什么蜡烛不喝水?(2)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蜡的特性。

(3)讲解蜡不喝水的原因:蜡的密度小于水,且不溶于水。

3. 随堂练习(1)将蜡烛放入水中,观察蜡烛的现象。

(2)讨论:为什么蜡烛不沉入水底?4. 实验操作(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在水中燃烧的现象。

(2)记录实验结果,讨论蜡的特性。

(1)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蜡烛的燃烧2. 蜡烛的密度3. 蜡烛不喝水的原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为什么蜡烛不喝水?答案:蜡烛的密度小于水,且不溶于水,所以蜡烛不喝水。

2. 作业题目:列举蜡的用途。

答案:蜡可以用来制作蜡烛、蜡笔、蜡纸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了蜡的基本特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课堂效果。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蜡的更多用途和特性,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中班科学不喝水的蜡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不喝水的蜡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不喝水蜡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奇妙物质世界》第三节《不喝水蜡烛》。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蜡烛基本结构,解蜡烛燃烧原理,探究蜡烛不喝水原因,培养幼儿科学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蜡烛,解蜡烛基本结构及燃烧原理。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3. 通过实验操作,让幼儿解蜡烛不喝水原因,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兴趣。

4.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蜡烛不喝水原因。

2. 教学重点:蜡烛基本结构和燃烧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蜡烛、火柴、水、碗、实验记录表。

2. 学具:每组一份蜡烛、火柴、水、碗、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向幼儿展示一个不喝水蜡烛,激发幼儿好奇心,引导幼儿观察蜡烛外形、颜色、气味等。

2. 讲解蜡烛基本结构和燃烧原理(10分钟)结合教材,详细讲解蜡烛组成,如烛芯、蜡壳、燃烧时产生火焰等,让幼儿解蜡烛燃烧原理。

3. 探究蜡烛不喝水原因(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观察蜡烛在水中燃烧现象,引导幼儿思考蜡烛不喝水原因,并记录实验结果。

4.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实验结果,讲解蜡烛不喝水原因,让幼儿理解蜡壳与水相互作用。

5. 随堂练习(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蜡烛基本结构:烛芯、蜡壳、火焰。

2. 蜡烛燃烧原理:氧化反应。

3. 蜡烛不喝水原因:蜡壳与水相互作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蜡烛,描述其外形、颜色、气味等,并记录下来。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用自己话解释蜡烛不喝水原因。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课程中,幼儿对蜡烛不喝水现象表现出浓厚兴趣,积极参与实验操作。

但在讲解蜡烛燃烧原理时,部分幼儿理解困难,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蜡烛制作过程,解蜡烛制作工艺,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蜡烛兴趣。

同时,开展家庭科学小实验,让幼儿在家庭中继续探究蜡烛奥秘。

中班科学活动不喝水的蜡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不喝水的蜡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不喝水的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神奇的水》,详细内容为《不喝水的蜡》。

通过本活动,让幼儿了解蜡烛的燃烧原理和水的特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蜡烛燃烧需要氧气,了解蜡烛不喝水的原因。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蜡烛不喝水的原因。

重点:观察蜡烛燃烧现象,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蜡烛、水、火柴、玻璃杯、实验盘、小刀、抹布等。

学具: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点燃蜡烛,让幼儿观察蜡烛的燃烧现象,引导幼儿思考:蜡烛为什么会燃烧?燃烧需要什么?2. 新知识讲解(1)教师展示蜡烛、水、玻璃杯等实验器材,讲解蜡烛不喝水的原因。

(2)教师进行实验操作,让幼儿观察蜡烛在水中不熄灭的现象。

3. 例题讲解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蜡烛在水中不熄灭?引导幼儿思考、讨论,然后进行解答。

4.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进行蜡烛燃烧实验,观察蜡烛在水中燃烧的现象。

(2)让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蜡烛不喝水的原因。

六、板书设计1. 《不喝水的蜡》2. 内容:蜡烛燃烧需要氧气水中氧气不足,蜡烛不熄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蜡烛燃烧现象,画出蜡烛不喝水的原因。

2. 答案:蜡烛在水中不熄灭,是因为水中氧气不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蜡烛燃烧现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理解蜡烛不喝水的原因方面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蜡烛燃烧现象,探讨蜡烛不喝水的原因。

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共同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准备
1、三个大水盆装满水,纸、笔若干。每组一个一次性纸杯装上水。
2、幼儿每人事先折好一个小船。
活动过程
(一)玩纸船。“请小朋友看看教室里有什么?”(水盆,水盆里有水)“你们想玩吗?想想你要怎么玩。”幼儿讨论后自由选择地方玩。提问:A你是怎么玩纸船的?B你的纸船怎么了?C你发现了什么?小结:蜡不喝水,蜡涂在纸上就好像给纸穿上了一件雨衣,可以保护纸的
活动延伸
生活中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请小朋友回去再找找,我们下次再来做实验。
活动反思
温馨提示:屈老师教案仅供学习参考,建议修改完善后使用,以最终教学方案为准!
屈老师幼儿园教学活动计划表
班级:中班教师:屈老师时间:月日
活动领域
科学
活动主题
不喝水的蜡
设计意图
活动目标
1、萌发孩子积极参与探索活动的兴趣。
2、引导幼儿了解蜡不吸水的特性比较发现经特殊加工后纸杯功用。
重点难点
重点:萌发孩子积极参与探索活动的兴趣。难点:引导幼儿了解蜡不吸水的特比较发现经特殊加工后纸杯功用。
(二)折纸杯。教师出示一个纸折的杯子,让幼儿观察。提问:A你觉得这个纸杯能装水吗?B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纸杯不漏水。幼儿自由讨论后进行操作。小结:蜡涂的厚薄均匀与否会影响效果,涂的厚均匀的不会漏水反之就要漏水。
(三)发现纸杯的秘密。教师出示另一种一次性纸杯,让幼儿比较发现他们的不同,然后揭晓纸杯的秘密。(出处:屈老师教案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