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01绪论
社会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勒温提出著名的公式B=f(P,E)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 即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的状况。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三、社会心理学经典效益分析1 巴纳姆效应:实验:结论:由于人们不可能每时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总是把自己当作局外人来观察,所以,人们通常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暗示。
人们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特别适合她们。
巴纳姆效应——自我暗示表现:❖迷失自我❖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以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为的参照❖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暗示2 蝴蝶效应——防微杜渐❖案例:❖表现:心理变化纤细而微妙,一丝再细小的不快心情或许就会导致一整天的心境不快,或许还会引起诸多烦恼,甚至引来一连串的噩运。
3 多看效应(曝光效应)❖多看效应:人们对越熟悉的东西就越喜欢的现象。
❖前提:首因效应要好,若是不好,则会起到反作用。
4 定势效应❖案例:❖表现:5 晕轮效应❖案例:❖所谓晕轮效应,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
6 投射效应❖案例:由于投射效应的存在,我们常常可以从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中来推测这个人的真正意图或心理特征。
7 皮革马利翁效应第2章自我认知一、什么是自我认知•威廉·詹姆斯(1890)提出:自我包括三个部分:•物质自我•真实的物体、人或者地点等•躯体自我和躯体外自我•社会自我•我们被他人如何看待和承认•社会特性:社会角色、社会地位、关系•精神自我•内部自我或心理自我•我们所感知到的内在的心理品质•代表了我们对于自己的主观体验、对自己的感受二、怎么进行自我认知?1 通过自己:•观察自己的行为2 通过他人:•反射性评价•社会比较社会比较的目的:•认知自己•保护自己:比下有余•跟以前的自己比•跟不如自己的人比•提升自己:比上不足三、印象管理自我表达(self-presentation):人们试图让他人以自己期望的方式来看待自己而进行的种种尝试。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1.奥尔波特:试图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到他人的实际的、想象的或隐含的寻在的影响。
2.T.M.安德烈耶娃:研究受所参加的社会团体之约的人们的行为活动的规律,以及这些团体本身的心理特征。
3.我国社会心理学定义:社会心理学时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4.学科性质:社会心理学具有边缘性质(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的独立学科,理论性极强的应用学科。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1.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1)研究人的社会化和自我意识。
(2)研究人的社会动机,包括社会动机种类和理论说明,社会动机的外在表现特征、模式等内容。
(3)研究人的社会认知。
(4)研究社会态度改变。
2.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3.群体心理4.应用社会心理学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1.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①哲学方法论(1)方法论表示科学观点和方法的三种不同水平②一般方法论③具体的研究方法(2)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方法论:辩证唯物论(包括历史唯物论)2.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术语:变量、信度和效度四、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一般观察法观察法公开参与观察法参与观察法隐蔽参与观察法社会心理学的实验室实验法具体研究实验法自然实验法方法现场实验法访谈法调查法问卷法档案研究法五、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1.偏向问题:(1)研究者(实验者)的偏向(2)被试者(被试)的偏向2.伦理问题:(1)实验性的欺骗(2)对被试隐私的侵犯(3)被试的痛苦3.遵循原则:(1)必须让被试者自愿地参加实验研究,被试者应当知道他们在研究中要做些什么。
(2)研究必须是“风险最小”,即在研究的设计没有必要让被试者冒险。
(3)研究者要进行“风险—获益分析”,即在研究中让被试者承担的风险要与通过研究获得的利益平衡,这里的利益可以是对被试者而言的,也可以是对社会而言。
(4)价值中立原则。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一、社会心理学的形成过程孕育阶段(射虎哲学阶段)→形成阶段(社会经验论阶段)→确立(社会分析论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界20~70年代*1908年.英.麦独孤※※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威廉.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罗斯分别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写出了第一本社会心理学的同名教科书,其象征意义在于社会心理学的诞生。
社会心理学绪论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1.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对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研究研究内容:个体行为如何受他人存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影响的形式:现实的影响;想象的影响;隐含的影响研究方法:心理学的方法2.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从社会互动的角度界定社会心理学,认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应以群体心理为基础。
3.介于心理学与社会学之间的定义:社会心理学应着重对社会关系、社会情境、个体的心理反应以及个体社会行为的研究。
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1.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勒温(K.Lewin,1936)的社会行为公式:B=f(P,E)B-behavior,行为P=person,个体F=function,函数E=environment,环境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2.社会心理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社会心理活动不仅与个体所处的即时情境有关,而且与其过去形成的经验以及个体的人格特征有密切关系。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个体层面(微观)社会知觉、动机、态度、我意识、人际关系等2.群体层面(中观)群体凝聚力、社会影响等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简史一、哲学思辨阶段这一阶段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
其特点是,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
在这一阶段,有关的社会心理学思想是和一般的心理学见解混杂在一起的,很难把“纯”的社会心理学观点分离出来。
围绕着“人性”的哲学争论,可视为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二、经验描述阶段这一阶段是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其特点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1)达尔文的进化论(2)德国的民族心理学(3)法国的群众心理学(4)英国的本能心理学(5)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三、实证分析阶段这一阶段始自20世纪20年代。
社会心理学1-2-社会心理学绪论

3章:心理的环境基础 (social Psy.)
1 环境的内容 2 自然环境 3 文化传统与拷贝世界 4 社会影响 5 舆论、风俗和时尚
16章:人格
1 概述
人格、气质 性格、认知风格…
2 精神分析-人本主义 3 特质论-学习论 4 人格评定
金盛华:社会心理学
1.1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P5
1.2社会心理分类系统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3 我国社会心理学教材内容的改革思路
社会心理学定义-1
Aronson等(2005):“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 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是以怎样的方式受到真 实的或想象中的他人影响的”的学科; Aronson等(2005):“我们可以将社会心理 学定义为:探讨人们的思维、情感及行为如何 因他人真实的或想象的存在而受到影响的科学 研究” (Allport 1985); Allport: we can define social psychology a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the way in which people's thoughts, feelings, and behaviors are influenced by the real or imagined presence of other people (Allport, 1985).
The 1970s and 1980s
The 1970s and 1980s witnessed the growth of attribution theory, a renewed concern with the social self, and an expanded interest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and the cognitive aspects of social behavior. In a fundamental sense, the chapters of the book you are now reading constitute a summary and distillation of the central concerns of social psychology as the field stands today.
社会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是什么?答: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这里所说的人,既包括个体也包括群体,而所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则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对于来自社会规范、群体压力、自我暗示、他人要求等社会影响所作出的内隐的和外显的反应。
2、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是什么?答:一、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1、研究人的社会化和自我意识。
2、研究人的社会动机。
3、研究人的社会认知。
4、研究社会态度改变。
二、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社会影响等方面。
三、群体心理:大群体与小群体、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心理与行为。
四、应用社会心理学:环境、健康、法律、宣传、教育等具体实践领域中的社会心理现象。
3、社会心理学有哪些具体研究方法?答:一、观察法: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被试的行为,从而探究变量间关系的方法。
1、自然观察法:即一般观察法,是在自然情境下对人或动物行为进行直接观察的方法。
2、控制观察法:在预先设置的情境中对人或动物行为进行观察的方法。
3、参与观察法:观察者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同时观察参与者行为的方法。
包括公开参与观察法和隐蔽参与观察法。
4、非参与观察法:观察者以旁观的方式观察被研究者行为的方法。
通常可借助于单向玻璃或录音、摄像等进行。
二、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通过系统地操纵某些变量以研究其他变量的方法。
1、实验室实验法: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借助于专门的仪器设备所进行的实验。
2、自然实验法:由环境因素自然操纵自变量,而非由实验者操纵的。
形式上与观察法相同,效果上与实验法相同。
如对自发事件引起的社会行为的研究。
3、现场实验:是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三、调查法:又称询问法,是通过谈话、问卷等形式,根据被调查者的直接表达获得被研究者信息的方法。
1、访谈法:通过问答进行调查的方法。
包括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
社会心理学绪论

(二)社会学角度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2.符号互动理论 认为人们在沟通过程中可以运用符号,而符
号是可以代表任何事物的客体,社会和个体通 过符号相互作用来互相影响和制约,强调社会 生活中人的主观作用,强调个人对刺激(符号) 的解释过程。
❖调查法的优点在于直截了当,针对性强,比 较省时省力,收集的信息量较大。
❖调查法的缺点主要在于准确性方面。被调查 者的回答可能会受各种因素干扰,尤其是使 用问卷调查时,这种缺点更为明显。
4.档案研究法
是一种特定的调查法,它与一般的调查 法的不同之处在于,不是对现在的人员进行 调查,而是利用现存的档案材料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
参与观察法 研究者不是从旁改进观察和记录, 而是参加到所研究的群体中去,作为群体的一个普 通成员与其他成员一起活动,同时对其他人的活动 进行观察和记录。
2.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 在特定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 ,其基本特点是能对所研究的情境给予很高程 度的控制,能最大限度地突出重要因素,防止 无关因素的干扰。(更多时候是模拟实验室)
行为和心理的解释。 1.精神分析理论 2.社会学习理论 3.社会认知理论(人具有一种保持心理平衡的
需要,认知矛盾所产生的不愉快促使个体以新的 行为重新建立平衡)
4.群体动力学理论(B=f(P·E))
(二)社会学角度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试图从群体内部互动中找到对人类行为和心
理的解释。 1.社会交换理论 认为人们的交往通常会尽量扩大收益,缩小
调查法需注意的问题
社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社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它探讨了人们在不同社会情境下的思维过程、情感体验以及行为表现。
本章将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研究方法以及该学科的重要概念。
一、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社会心理学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学科,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当时,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开始对人类的社会行为和心理进行研究。
尽管最早的社会心理学实验在20世纪初才开始出现,但该领域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20世纪中叶,社会心理学经历了一次革命性的转变,从关注个体内心过程转向关注个体与社会环境的互动。
社会认知理论的提出使得人们开始研究人们对他人的认知、社会行为的解释以及社会情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来探讨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实验研究是其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研究者通过控制和改变特定的变量,来观察这些变量对个体行为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另外,调查研究也是社会心理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问卷调查或面对面访谈,研究者可以收集到大量的数据,并以此来推断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此外,观察研究和案例研究也在社会心理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观察研究是指研究者观察并记录个体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
案例研究则是通过对单个个体或事件的深入研究来获得详细的信息。
三、社会心理学的重要概念在社会心理学中,有许多重要的概念被用来解释和描述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重要概念。
1. 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
个体的自我概念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看法和行为。
2. 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他人和社会情境的认知、解释和记忆。
社会认知的研究探讨了个体是如何对他人的性格、意图和行为进行推断和解释的。
3. 形成协调理论:形成协调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框架,它解释了人们在群体中如何形成和维持一致行为。
该理论认为个体在社会交互中会寻求达到自我一致性,并通过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来实现。
尔雅通识课《社会心理学》第一章社会心理学绪论答案

2018年9月25日星期二整理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一)1【单选题】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自然人转变为()的过程。
A、经济人B、法人C、社会人D、复杂人我的答案:C2【单选题】“儿童时候的经历决定着人的一生”这个观点属于以下哪位?()A、弗洛伊德B、尼采C、苏格拉底D、荣格我的答案:A3【单选题】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影响一个人社会化最重要的因素是()。
A、社会经济环境B、社会政治环境C、社会生态环境D、社会文化环境我的答案:D4【判断题】社会心理学来源于多个学科,所以她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
()我的答案:×5【判断题】吴江霖先生认为,心理学有两大分支,即生理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
()我的答案:√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二)1【单选题】看到一个人身上的某一个优点,就误认为他身上其他方面也有优点,这叫做()。
A、相似假定作用B、光环作用C、巴纳姆效应D、霍桑效应我的答案:B2【单选题】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社会认知研究的范围?()A、认识别人B、认识自己C、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我的答案:D3【单选题】军事心理学涉及到两条途径,即()和军事社会心理学。
A、军事教育心理学B、作战心理学C、军事工程心理学D、军事测量心理学我的答案:C4【判断题】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与应用是不能分开的。
()我的答案:√5【判断题】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有三个,分别是认知者因素、认知对象因素和认知的条件。
我的答案:√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1【单选题】社会心理学研究某一种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发生的规律时,最重要的是挖掘其()。
A、具体的表现B、形成的过程C、产生的原因D、造成的后果我的答案:C2【单选题】下面哪一项揭示了因果?()A、男生随年纪增长长出了胡子B、按下电闸,设备断电C、发烧的人体温越高,脸颊越烫D、吸烟缩短人的寿命我的答案:B3【单选题】要测试学生的数学成绩需要用数学卷子而不是语文卷子,这是一个()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中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以前,社会心理学在中国已是
一门独立学科,在编译著作与研究方面均有 成就。1944年孙本文出版了大学教科书《社 会心理学》,在详尽介绍西方研究与联系中 国实际方面作了有益尝试。 此后,全国社会心理学工作者引进或翻译了 许多国外特别是西方的社会心理学的文献资 料和教材,开展了不少类似的或独具特色的 研究,编写并出版了多本社会心理学教材和 包括社会心理学在内的大型词典。
1.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 2.技术的革新和科学的进步。 3.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带来许多新的社会问题。
1.心理学中的民族心理学
(1)1824年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
(J.F.Herbart,1776-1841)首先宣称心理 学是一门科学。但他否认心理内容的客观来 源和心理本质的可知性,因而无法解决个体 心理的社会性以及种种社会心理问题。 (2)1859年,德国哲学家拉扎鲁斯 (M.Lazarus,1824-1903)和语言学家施坦 塔尔(H.Steinthal,1823-1893)创办《民 族心理学和语言学》杂志,要求从心理学方 面去认识民族精神的本质,揭示其活动的规 律。
他认为本能是社会行为的原因,“是人类所有一切 活动的推动者”,也是个人品格与民族特性形成的 基础。 社会心理学必须说明个人心理的天赋倾向于能力如 何形成社会上一切复杂的精神生活;以及这种生活 又如何影响个人天赋倾向于能力的发展与表现。 2.评价 麦独孤的生物还原主义,虽然不久受到许多心理学 家如邓拉普(K.Dunlap,1919)和伯纳德 (L.Bernard,1924)等的指责,然而他对社会心 理学应研究在社会情境下个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 为的主张及有关意志的个别论述(如“意志是在以 较弱的理想冲动对较强的低级欲望冲动进行斗争而 终于取胜的过程中实现的”的论点)对后来的心理 学家(如皮亚杰等)都有影响。
三、实验期 (社会心理学成熟与独立发展阶段)
(一)历史背景 1.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 伴随出现经济危机和产生大量失业、罢工等社会问 题,这为社会心理学的开展问题研究提供了新的动 力。 2.“本能论”受到批判后,行为主义与格式塔理论 等一度兴起,特别是它们采用实验方法建立实证学 科的设想很具吸引力,从而促使一些,特别是美国 的社会心理学家为克服方法论上的缺陷而展开实验 研究的尝试,结果引起了这门学科的巨大变化与发 展。
个体具有的社会心理是个体与现实社会环境相互作 用的产物,其引出的行为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 分,也是构成社会问题的主要方面。 个体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外部世界的主观映象, 而群体心理则是普遍存在于全体或大部分成员头脑 中,反映群体特点和特定社会关系的共同心态或占 优势的心理倾向。 3.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的关系 群体心理和个体心理的关系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如果不存在个体心理,也就不会有群体心理,但群 体心理作为一种特有的心理现象也不断制约与影响 着个体心理。
(一)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
1.社会行为(social behavior) 社会行为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生活发生影响 的行为。这里不仅包括各种群体(如社团、企业、 国家机构)中的决策性行为,建设性或破坏性的重 大行为,也有日常生活中种种人际交往和相互影响 的习见行为,如合作与竞争、吸引或排斥、助人或 侵犯等。 2. 社会心理(social mind) 社会心理是指由社会因素引起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社 会事物及社会关系并对社会行为产生导向作用、对 社会发生影响的心理活动。
(3)法国社会学家德克海姆(E.Durkheim,或译 涂尔干,1859-1917)认为社会学要研究的不是个人 心理,而是独立于个人之外的一种社会事实或“集 合表象”(assemblage representation),如道德、宗 教等,它带有外在性与强制性(迫使个人接受或遵 从),有自己的社会原因。这个主张对后来社会学 倾注于研究群众心理有一定影响。 (4)勒邦(C.LeBon,1841-1931)认为,人的任 何聚结都是“群众”;它主要是一种“感情现象”。 群众是无秩序、混乱、盲动的因此它们需要有“领 袖”,然而领袖人物又往往有迎合心理。为了解决 群众暴动问题,他主张应对上述现象开展研究。他 提出个人和群众相互作用的命题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心理思想。 孔子提出了关于判断人的善恶的社会知觉思 想。他认为了解人不仅要直接观察人的言行, 还要依据不同性质群体对某人的相反评论来 作出判断。
诸葛亮提出了“知人”的七种方法
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四曰,告之以祸福而观其勇; 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诸葛亮集· 便宜十六策:知人性》)
3.奥尔波特(F.H.Allport,1890-1978),受到 默德等的影响,在哈佛大学继续进行了一系列团体 效应的实验,收集了许多实验材料,于1924年出版 了《社会心理学》教材,被看成为现代社会心理学 的开端。
奥尔波特这本著作的问世,对促进社会心理学开展 实验研究起着很大的作用。 4.1937年,两位墨菲(G.Murphy & L.B.Murphy) 又把近期通过实验室实验法与有控制的观察法等对 社会心理学所作的许多研究汇集起来,出版《实验 社会心理学》,从而大大推动社会心理学向更科学 化的方向前进。
2.柏拉图之后,还有许多哲学家也都提出了
各自的主张,如亚里斯多德(Aristotle’s,公 元前384-322)提出“人是社会性动物”和人 有社会需或成型阶段)
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生在19世
纪中叶到20世纪初的欧洲。 (一)社会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三)社会心理学的产生 1908年在英国伦敦和美国纽约同时出版两本书:一 是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William McDougal,18711936)的《社会心理学导论》;另一是美国社会学 家罗斯(E.A.Ross,1866-1951)的《社会心理 学》。这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的诞生。 1.麦独孤的贡献 (1)理论 麦独孤是个本能论者,他认为人类有14-18种主要本 能以及与之相应的情绪,由情绪结合而发展起来的 是情操,当情操加上后天以一定对象为中心而形成 的理想观念,便产生能控制行为的意志力。
冯特
2.社会学中的群众心理学
(1)1838年,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Auguste Comte, 1798-1857)首先使用“社会学”(Sociology)一 词。认为要达到改造社会与组织社会的目的,就必 须去认识社会规律,就需要通过实证(科学观察和 经验)的方法去建立社会学。 (2)塔尔德(G.Tarde,1843-1904)主张社会学 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他认为,人类社会生活是 一个发明、模仿、冲突和适应的过程。塔尔德于 1898年出版的《社会心理研究》是最早以社会心理 命名的社会学书籍。
(2)提出“理想国”的构想。柏拉图认为,
社会上有许多阶级,受过哲学训练的哲学家 或君主,代表理性;军人代表意志;农业生 产者、手工业者和商人代表低级的欲望。这 几部分人各司其能,社会就是一个完善的 “理想国”。 柏拉图依据自己的心理学思想提出解决社会 问题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设想,是西方社会心 理学思想的一种“始创”。
(二)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
1.个体心理
个体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外部世界的主观映象, 个体具有的社会心理是个体与现实社会环境相互作 用的产物,其引出的行为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 分,也是构成社会问题的主要方面。 2.群体心理
群体心理是普遍存在于全体或大部分成员头脑中, 反映群体特点和特定社会关系的共同心态或占优势 的心理倾向。
无论是心理面还是心理流,都是个人与其周
围社会的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相互作 用有两种情况:一是社会优势,即社会力量 及多数人对个人有决定性的影响或有目的的 社会控制(如时尚、舆论、谣言的影响,或 开展讨论、调停等方式);另一是个人优势, 即非常人物,如发明者、领袖等个人对社会、 群众的影响或改造社会的作用。
(二)先驱者的思想
1.特里普利特(N.Triplett,1897)的实验,
第一次表明社会现象可以通过实验方法进行 研究,所以颇有意义且具影响。 2.德国人默德(W.Moede,1888-1958)于 1920年在莱比锡首次出版《实验群体心理 学》,提出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研究群体 对其成员思想、感情、行动的影响,并介绍 了1914年所作的竞赛中的群体效应实验,认 为态度是影响社会助长作用中一个重要变量。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研究什么
一、分歧与争议 关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历来存在不同的看法, 主要观点如下。 (一)主张研究社会生活相或群体中人际互动的心 理共相。 (二)主张研究个体怎样在社会情境或因素影响下 产生的各种心理及行为。 (三)避开了个体或群体,心理或行为,主张“社 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相互作用的科学”。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溯源、对象与方法
【学习目标】
1.了解社会心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 2.领悟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学科性质 3.掌握研究社会心理现象的几种基本方法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思辨期(社会心理思想早期积累阶段)
(一)我国古代的社会心理学思想
在我国古代,有许多思想家提出过不少社会
(3)1863年,实验心理学创始人冯特 (W.Wundt.1832-1920)首先阐述与发展了民族 心理学思想。他认为,心理学应由生理心理学和民 族心理学两部分组成。生理心理学是实验学科,民 族心理学是经验学科。对于高级心理过程及人类共 同生活方面的复杂精神过程如语言、神话、风俗习 惯、艺术等应当用经验描绘方法去进行分析研究。 尽管民族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与结论都存在问题,但 它提出了在个体意识之外还存在着某些左右个体意 识的群体心理的东西,应采用不同于实验的其它方 法来加以研究,则对于社会心理学的产生颇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