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调查
大学生创业就业调研报告

大学生创业就业调研报告
《大学生创业就业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创业就业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为了了解大学生创业和就业的实际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深入调研。
调研结果显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创业。
他们认为创业能够实现个人梦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同时,调研也发现,大学生创业者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如资金短缺、市场竞争激烈、管理经验不足等。
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形势也并不乐观。
调研显示,很多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题,尤其是在一些热门专业领域,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
很多大学生因为就业困难而感到焦虑和迷茫。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大学生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就业和创业的方向,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其次,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创业教育,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指导和资源支持。
最后,政府应该出台更多的支持政策,为大学生创业和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便利。
总的来说,大学生创业就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学校、社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只有这样,才能为大学生创业和就业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调查报告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调查报告调查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创新创业已逐渐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和实现个人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他们将是未来创新创业的主力军。
因此,为了了解高职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和意愿,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500份问卷。
调查对象为多所高职院校的学生,包括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学生。
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对创新创业的理解、创新创业的意愿以及对创新创业支持政策的看法等。
调查结果对创新创业的理解在对创新创业的理解上,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高职学生对创新创业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认为创新创业是指以新的理念、技术或模式创造新的产品、服务或市场,并通过创造新的价值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同时,也有一部分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具体含义不太清楚,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教育。
创新创业的意愿关于创新创业的意愿,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0%的高职学生对创新创业表示积极的意愿,并且希望能够将自己的创意或创新成果转化为商业价值。
他们认为创新创业既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也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
另外,约30%的学生持中立态度,认为创新创业需要更多的了解和经验,希望能够在特定领域积累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对创新创业支持政策的看法高职学生对创新创业支持政策的看法比较一致。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支持政策对于创新创业有重要意义,并希望政府能够出台更多的扶持政策,例如贷款优惠、税收减免以及创业培训等,以降低创新创业的风险和成本。
同时,也有学生提出,政府应该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和引导,加强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结论与建议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高职学生对创新创业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创新创业了解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教育;2. 大部分高职学生具备创新创业的意愿,希望能够将自己的创意转化为商业价值,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需要更多的经验和知识;3. 高职学生对创新创业支持政策持积极态度,希望政府能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扶持措施,同时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和引导。
学生创业问题调研报告

学生创业问题调研报告《学生创业问题调研报告》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学生创业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探讨学生创业的现状并分析其中的挑战和机遇,以期为学校和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学生创业者,深度访谈则是针对学生创业者、学校相关负责人以及创业导师。
调研结果:1. 学生创业者面临的问题- 缺乏创业经验和知识:大部分学生创业者都表示缺乏实际的创业经验和相关知识,特别是在商业运营和市场营销方面。
- 资金短缺:由于资金短缺,学生创业者在项目启动初期往往难以融资,影响了项目的发展。
- 市场竞争激烈: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许多学生创业项目难以获得足够的市场份额,导致项目难以盈利。
2. 学校的支持情况- 创业指导不足: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在创业指导方面支持不足,缺乏切实的创业辅导和项目指导。
- 资源共享不足:学校的资源共享机制不够完善,学生创业者难以利用学校的资源进行创业。
3. 政府政策支持情况- 缺乏政策支持:学生创业者普遍认为政府在资金扶持、税收政策等方面支持不足,希望政府能够制定更多的创业扶持政策。
4. 未来发展机遇- 创业氛围浓厚:随着国家对创业政策的重视和支持,学生创业的氛围逐渐浓厚,创业者获得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
- 创业导师支持:一些学校和机构开始注重引入创业导师,对学生创业者进行系统的指导和辅导,有望提升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建议:1. 学校可以加强创业教育,拓展学生创业知识和技能,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2. 政府可以加大对学生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增加创业扶持资金和税收优惠政策。
3. 学校和政府可以合作,建立创业孵化中心,为学生创业者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指导支持。
结论:学生创业面临着种种难题,但也存在着许多机遇。
学校和政府需要共同努力,为学生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顺利开创自己的事业。
理工类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状况调查与分析

理工类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状况调查与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推动,对于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理工类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其学生创业状况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理工类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探讨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调查方法及对象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选择了多所理工类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创业意愿、创业动因、创业准备情况、创业成果以及对创业支持政策的看法等方面。
问卷设计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创业状况和态度,为后续的分析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持。
二、调查结果分析1. 创业意愿在调查的学生中,约有70%表示具有一定的创业意愿,说明理工类高职院校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创业持有积极态度。
他们认为创业可以实现个人梦想,获得更多的财富和成就感。
2. 创业动因调查发现,学生创业的主要动因包括对知识和技能的充分施展、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变化的适应能力、对自主创业带来的经济收益和社会地位的向往等。
这些动因反映了学生对于创业的理想化、求新求变的态度。
3. 创业准备情况虽然大部分学生具有创业意愿,但实际上只有少部分学生有充分的创业准备。
调查显示,仅有30%的学生进行了切实的创业准备工作,包括项目策划、市场调研、资金准备等。
这表明学生在创业准备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
4. 创业成果对于已经创业的学生,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学生取得了一定的创业成果,包括企业规模的扩大、盈利能力的提升等。
这表明理工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也能取得一定的成功。
5. 对创业支持政策的看法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创业支持政策持肯定态度,他们认为政府应加大对创业者的支持力度,包括提供更多的创业培训、降低创业成本、简化创业流程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将有助于激发更多的学生参与创业活动。
三、分析与展望理工类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中存在一定的创业意愿,但在创业准备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
有必要加强创业教育,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
高职大学生创业意向现状调查

高职大学生创业意向现状调查【摘要】本文对高职大学生创业意向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旨在探讨这一群体的创业态度和现状。
首先介绍了调查的背景和研究目的,然后详细阐述了调查方法和结果分析。
在影响高职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因素方面,探讨了教育背景、就业压力等因素。
随后,对高职大学生创业意向进行了启示性分析,探讨了创业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对高职大学生创业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出了其特点,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对政策制定的建议,以促进高职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实现和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关注高职大学生创业群体,为其未来的创业道路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创业意向、高职大学生、调查方法、调查结果、影响因素、启示、现状分析、特点、发展趋势、政策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大学生创业意向现状调查背景介绍:高职大学生创业意向现状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当前高职大学生对创业的态度及意向,分析影响其创业意向的因素,探讨对其创业意向的启示,以及分析高职大学生创业的现状,为进一步研究和支持高职大学生创业提供参考依据。
本调查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高职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数据,结合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全面展现高职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现状及特点,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提供参考,同时也将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促进高职大学生创业意向的进一步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深入了解当前高职大学生的创业意向现状,探讨影响其创业意向的因素,以及为高职大学生创业提供启示和建议。
通过调查方法和结果分析,我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高职大学生对创业的态度和动机,发现他们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
我们希望通过本研究为高职教育改革和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参考,促进高职学生创业意愿的提升,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2. 正文2.1 高职大学生创业意向调查方法高职大学生创业意向调查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两种方式。
通过设计问卷调查,可以量化高职大学生对创业的兴趣和态度。
理工类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状况调查与分析

理工类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状况调查与分析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收集了200名理工类高职院校学生的意见和看法。
调查结果显示,约有80%的学生表示有创业意向。
这表明,理工类高职院校学生对创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他们看中创业的机会和挑战,希望通过创业实现个人发展和价值。
我们进一步调查了这80%有创业意向的学生中,已经有哪些人真正实施了创业计划。
调查结果显示,约有40%的学生已经开始了创业实践。
他们在校园内外积极寻找创业机会,积极参与创业培训和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创业能力和素质。
约有60%的学生表示还没有开始创业,但计划在毕业后立即开始创业。
这一结果表明,多数理工类高职院校学生对创业有清晰的规划和计划,并正在积极准备和储备资源。
进一步分析调查结果,我们发现了理工类高职院校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一些困难和挑战。
约有50%的学生表示缺乏创业资金是他们创业的最大困扰。
理工类高职院校学生通常没有太多的积蓄和家庭支持,因此对于创业资金的需求尤为迫切。
约有30%的学生表示对市场了解不足,不知道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机会和项目。
这表明,理工类高职院校学生在创业前需要进一步提升市场调研和分析能力。
约有20%的学生表示缺乏创业经验和管理知识,不知道如何运营和管理自己的创业项目。
理工类高职院校学生在创业之前需要积极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我们对成功创业的理工类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并总结了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启示。
成功创业的学生普遍表示,在创业前需要深入调研市场,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机会。
他们强调创业团队的重要性,拥有适合自己的合伙人能够共同分担风险和压力,共同追求创业目标。
成功创业的学生还强调创业者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持续的学习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理工类高职院校学生在创业方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他们在创业前需要积极准备和储备资源,克服资金、市场和经验等困难和挑战。
成功创业的学生强调调研市场、组建团队和持续学习的重要性。
理工类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状况调查与分析

理工类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状况调查与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创业已经成为了众多大学生的选择。
理工类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摇篮,其学生创业状况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调查数据和实际案例出发,对理工类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状况进行深入分析。
一、调查数据分析1. 报名参与调查的学生情况调查对象为理工类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覆盖了2020年至2022年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学生。
共有500名学生参与了调查,其中男生占60%,女生占40%。
调查的学生主要来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
2. 学生创业的意愿和态度通过调查发现,超过80%的学生表示对创业具有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他们认为创业可以实现个人的理想和梦想,同时也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价值。
这种积极的创业态度是理工类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状况的重要基础。
3. 学生面临的创业困难和障碍调查结果显示,学生面临的创业困难主要包括缺乏资金、经验不足、市场竞争激烈、技术研发困难等。
缺乏资金是最为突出的问题,有超过70%的学生认为资金是制约他们创业的主要因素。
4. 学生对创业扶持政策的认知和需求学生对创业扶持政策的认知度不高,超过60%的学生表示不清楚相关政策。
但是调查结果也显示,学生对创业扶持政策有着很高的期待和需求,希望政府和学校能够出台更多的支持措施,帮助他们更好地创业。
二、创业案例分析1. 程小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三学生,创办了一家网络安全企业。
在校期间,他利用学校提供的创业孵化基地,获得了一定的创业启动资金和技术支持。
他通过自己的技术优势和团队合作,成功开发了一款网络安全产品,受到了市场的认可,企业业绩不断增长。
2. 张丽娟:机械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创办了一家机械加工厂。
在创业初期,她面临了技术过硬、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
但是她通过不断学习和拓展人脉,建立了一个团队,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
她的企业如今已经成为当地的知名企业,并为当地创造了数十个就业岗位。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调查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调查研究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创新创业变得越来越重要。
国家逐渐意识到创新创业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摇篮,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更是责无旁贷。
近期,我们进行了一项有关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调查研究。
该调查覆盖了12所不同地区的高职院校,共有3000名学生参与。
我们从不同角度展开调查,探索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和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普遍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
超过六成的学生认为创新创业对于个人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更甚于求职。
这体现了高职院校学生对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
而另外三成的学生则认为创新创业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选择,对于解决就业难题有一定的帮助。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动力存在一定较大差异。
有些学生虽然重视创新创业,但缺乏实际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动力。
这说明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我们进一步调查了学生对于创新创业课程的态度和需求。
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于创新创业课程有极高的兴趣和需求。
他们希望在课程中能够学习到实践型的知识和技能,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知识。
此外,调查还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大部分学生认为他们的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还没有充分投入和重视。
他们希望学校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和培养力度,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
学校应该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创新创业相关的内容,并与企业合作,搭建实习和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实用的教育。
此外,调查中还发现创新创业成功案例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很大。
学生希望能够有更多机会接触和了解成功的创新创业者,从他们身上学到经验和智慧。
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创新创业经验分享会、论坛等活动,为学生搭建与成功创业者交流的平台,增强他们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总的来说,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对于创新创业具有高度的认识和重视。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实际创新创业能力和动力以及学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不充分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调查冯晨晨(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32)摘要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无疑是解决就业难问题的一种出路。
笔者通过抽样调查,就我校大学生创业的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以期能对大学生创业带来新的思考。
关键词创业高职院校优惠政策中图分类号:G717.38文献标识码:A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 eneur ship SurveyFENG Chenchen(Hu'nan Communication Polytechnic,Changsha,Hu'nan410132)Abs tra ct With college enrollment,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problem has been getting worse,encourage students to start their own businesses,is certainly a way to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The author through a sample survey,in the case of college students,I conducted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of entrepreneurship in order to bring new thinking to stu-dents'entrepreneurship.Ke y words entrepreneurship;vocational college;incentives随着时代的发展,“创业”正成为现代社会的关键词,创业热潮在近几年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大学生创业已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作为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创业激情和梦想是他们的优势,但是,从第一家大学生公司成立之后,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并不多,占大学生总数比例也很小,毕业后走自主创业之路的大学生也不多。
所以我们想通过实际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了解和认识,以及自己在能力方面有哪些需要补足,从各方面认识创业困难等,探索高校培养造就创业型人才的规律。
此次调查是由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完成,调查通过分发问卷调查大学生对学校校规的了解与看法。
调查共选取1265个样本,调查样本主要集中在18~21岁的在校大学生完成的。
此次调查的目的在于通过在校大学生对于高职创业教育教学模式和高职创业的了解,希望通过此次调查了解现在大学生对于创业教育的熟悉程度和对于自己是否会创业、创业的行业选择以及创业的困难所在。
1基本情况调查(1)数据统计说明:为了保障调查数据统计的科学性和方便性,我们采用了抽样分析的统计方法,在共计1300份回收问卷中随机选取了1265份样卷进行统计分析。
同时,受此次问卷调查目的所限,即重点分析高校学生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接受程度,调查对象为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在读学生。
(2)调查对象身份特征。
总体而言,在此次调查中女生共65人,占总人数的5%,男生共1200人,占总人数的95%。
在大一到大二的在校大学生中,其中大一在校生共713,占总人数的56%,大二在校生共552人,占总人数的44%,同时我们还对其它三项进行了统计,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共653人,占总人数的52%,来自城市地区的在校大学生共612人,占总人数的48%。
2是否接受过系统的创业教育统计显示,59%的调查对象表示完全没有接受过创业教育;另外,还有2%的被调查者接受过较为系统的创业教育;39%的调查对象表示熟悉了解创业教育一点点。
另外有数据显示,69.2%的被调查者是通过校内教育了解创业教育;而10.7%的被调查者是通过校外教育,这分别来自网络、校外培训机构、老师的引导、家长的言传身教和周边朋友的引导;还有20.1%是属于自学。
3关于创业的想法以及会选择哪一行业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创业刚刚起步,但是通过我们的调查,关于创业积极性,意识性这一块的大学生,想法还是比较积极,而且比较渴望,但是对于创业方面的知识了解太少,所以开设创业指导课是非常有必要的。
对于创业打算,有11.1%的被调查者表示有想过且会实行;有构想但不肯定会实行的被调查者占58%;12.3%的被调查表示完全没想法;18.6%表示选择其他。
由此可见,大多数当代大学生都有创业的冲动和梦想,对创业情有独钟。
但冲动中不乏理性,所以才会有高达58%的被调查者选择观望。
在选择创业行业时,有5%的被调查者选择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所占比例较大,有近50%的被调查者选择此行业;有23.7%选择新办软件生产企业;小型微利企业所占比例为7.5%;而技术贸易企业占6.2%;选择农业企业的被调查者占6.1%;12%的被调查者选择个体工商户。
4对国家关于创业的政策了解及其获取途径数据显示,在对于关注国家鼓励毕业生创业新闻政策这一方面,42.5%的被调查者表示“时刻关注”;有47.6%的被调查者“偶尔看到”;另分别有4%和6.7%的被调查者表示“毫不关心”和其他。
有13.5%的被调查者从报纸杂志来获取信息;36.5%的被实证调研2492014年1月(中)科教导刊调查者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36.5%从电视节目上来获取信息;9.5%通过横幅标语;2.7%通过手机报;1.3%通过课堂。
由此可以看出,仅仅对创业抱有兴趣和热情是不够的,对创业知识的极度缺乏是他们的绊脚石,所以在高校可以安排加强创业教育的课程。
5创业资金的主要来源和制约创业的因素选择自身原有的资金积累的被调查者占13.5%;选择向父母要的被调查者占44.6%;向银行等机构贷款的选择率为21.6%;选择政府创业补贴的被调查者占20.5%。
而在制约创业因素里,有30.6%的被调查者选择周围人的支持;不知晓相关渠道,如进货和需要办理的手续的被调查者占19%;缺少资金的占20%;没有管理、营销方面的专业知识的被调查者占21.5%;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占8.9%。
6有关创业优惠政策的知晓知道有工商注册优惠的被调查者占26.3%;知道房租补贴的被调查者占16.8%;知道有税收优惠的被调查者占28.4%;知道有投资奖励的被调查者占23.2%;知道有鼓励技术成果投资的被调查者占3.2%;知道有孵化器优惠政策的被调查者占1%;知道有发放消费券的被调查者占2.1%。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创业者,更何况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但是创业不是想成功就可以成功的,它的成功与许多因素都有关,其中有一项是创业力,创业力是可以保障创业成功的一种能力。
如果没有创业教育来提升创业力,那么,关于创业的一切也只是空谈,高职学生的创业力也只能是一种形式上的东西,落不到实处。
而推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业教学模式,也可以大大提高高职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我们应该在人生规划、职业生涯规划这一块对学生展开先行教育,这对于学生的自我定位,寻找人生目标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和肯定作用,对于强化学生的创业动机很有帮助,不失为创业教育的一个好手段。
而在学生的思想这一块,则要好好引导,现代人的思想有时候是奇思妙想的,有时候又是循规蹈矩的,但是我们要让学生敢于走进社会,开拓视野,寻找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结合书本知识来进行社会实践,开展创业活动。
在学生们动起来的同时,学校要为学生搭建好平台,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学校除了开展创业教育,还可以开办创业中心,用优秀的案例和成功人士的座谈来激发学生的激情和热情,并且有了直接的经验交流。
目前看来,创业的文化氛围在我国还未能兴起。
所以我们在开展一些创业教育的同时,必须把创业文化带动起来,让大家在一个好的氛围里面来进行创业探索和突破,我们要鼓励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让他们愿意去做这样一件事情,从而促进创业事业顺利发展。
课题名称:基于专业的高职创业教育教学模式构建及运行研究(项目编号:XJK012CZJ075)(上接第237页)结果,给予较为困难者资助,为其子女顺利完成学业提供帮助。
2.2社会原因我国贫困生从社会上获取的经济支持中最主要的两方面为银行贷款与“社会慈善”,但当中也存在影响的因素。
例如银行贷款加大了贫困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因此,是否进行银行贷款需谨慎思量。
再者,“社会慈善”的不合理促使了不法分子从中谋取暴利,致使贫困生从“社会慈善”中获取的助学资金“虚有其表”,微薄的助学资金不仅未能有效解决贫困生所面临的问题,且使“社会慈善”失去了意义。
③为提高贫困生经济支持,需有效解决社会问题。
具体问题量化分析:(1)银行贷款。
因贫困生向银行需求帮助,贷款虽能为贫困生实现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保障,但这也是加大其家庭经济负担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因此,应如何贷款,本文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提倡学校作为第三方与银行进行沟通,为贫困生推行“生源地贷款”。
“生源地贷款”实质是向银行贷款,通过学校与银行进行协商,银行于每年向申请“生源地贷款”的贫困生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减少贫困生的家庭经济负担并为其顺利完成学业奠定基础。
此外,银行从贫困生还贷款的角度出发为其开通“贷款绿色通道”,即向贫困生承诺于毕业后多少年之内还完贷款,这不仅能确保贫困生安心完成学业,且也间接地促进了贫困生毕业后勇于走上工作岗位,接受社会的考验。
(2)“社会慈善”。
我国社会上热心人士“慈善家”往往定期向贫困区进行资助,捐献的款项经当地政府或学校接收后,根据当地贫困生的具体情况,将款项交纳给贫困生作为学业资助金。
因慈善款项经多方后才到达贫困生这里,所以管理好款项的流转至关重要。
首先,慈善资金的总数目应向广大群众公布,同时政府、学校等慈善资金流转的环节需得到严密监督,可指定主要负责人对各环节进行跟踪报道,以保障慈善资金真正实现其意义,落实资助作用。
2.3学生个体原因贫困生往往通过“勤工俭学”的途径为自己的学业及生活提供保障,但因其学业繁重,空闲时间较少,因此,兼职的时间并不充裕;再者,因贫困生缺乏社会阅历,绝大部分的单位招聘长期工,拒绝招聘兼职,导致贫困生难以拓宽其兼职空间,获取的兼职机会微乎及微。
④贫困生为提高得到兼职机会的机率,可试图在学校内寻找兼职工作,例如,学校食堂或教室亦或是网吧的清洁工作。
3结语综上所述,我国贫困生经济支持网主要受家庭经济、学校、政府、社会以及学生个体等因素影响,合理的解决这些关键性因素才能拓宽贫困生经济支持网,促进其顺利完成学业。
因此,为有效解决贫困生经济支持网这一大问题,我国学校、政府以及社会应积极为贫困生创造接受教育的条件。
资助项目:四川理工学院辅导员专项《高校贫困生认定机制的优化与重构》(2012FDY03)、《新时期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研究》(2013FDY02)注释①李卫华.试论我国贫困生经济支持网的构成[J].中国当代杂志,2010.1(12):102-103.②韦莉莉,覃芳.我国贫困生经济网的构成以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上海学院学报,2010.5(14):147-148.③陈召文,周秀山.对影响贫困生经济支持网的因素的探讨[J].广东学院学报,2011.5(14):158-159.④周丽.影响贫困生经济支持网的主要因素[J].新疆学院学报,2010.6(12):108-109.实证调研2014年1月(中)250科教导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