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我们身边的生命世界第三章形形色色的植物第四节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教案(新版)冀教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章 形形色色的植物 第四节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第四节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学案【重点难点】一、概述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点和生活环境;二、说出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3、关注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存状况,树立爱惜环境的意识;【课前预习】恐龙时期的丛林中的树木与此刻丛林中的树木大体一样吗?它们此刻还存在吗?把握苔藓植物生存环境及大体特点1.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陆地环境中,一样具有和。
可是,茎中没有,叶中没有,根超级,称为。
因此,植株一样都很。
2.为什么可以根据苔藓植物分辨方向和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学习任务三:掌握蕨类植物生存环境及基本特征1.野生的蕨类植物生活在和的中,植株比苔藓植物高大得多。
蕨类植物有、、的分化,而且在它的根、兢、叶中都有运输物质的,也确实是具有专门的。
2.同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一样,蕨类植物是不结的植物,蕨类植物叶片下表面的褐色隆起里面,含有大量的。
孢子成熟以后,就从叶表面散放出来,落在的地址,就会和。
【合作探讨】一、“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出自抗金英雄岳飞的《满江红》。
生长在水田、池塘中的满江红属于植物,是一种优良的2、肾蕨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结果肾蕨长势越来越差,分析这种情况的原因?3、某地域修建一座燃煤的火力发电厂,长时刻后,生长在该地的鳞叶藓和尖叶提灯藓将可能会显现什么情形?什么缘故?【课后练习】一、藻类植物是一类低等植物,其缘故的是( )A.要紧生活在水中B.可进行光合作用C.无根、茎、叶的分化D.植物体都很小二、“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诗句中湖水、江水泛起绿色,是因为()A春天气温升高,岸边苔藓植物生长旺盛,有些苔癣植物流到湖水、江水中B春天降水增多,空气中含水量升高,因此显现发霉现象C春天气温升高,藻类植物大量繁衍,这些绿色的小生命漂浮在江水、湖水中D春天的天空额外明媚,岸边树木花草也长出了绿叶;江水、湖水额外绿3、二氧化硫是污染大气的要紧有害物质之一,以下能够作为其污染程度指示植物的是( )A.苔藓B.铁线蕨C.水绵D.卷柏4、苔藓植物假根的功能是( )A.吸收水分B.吸收有机物C.固着D.吸收无机盐五、肾蕨地面以上的部份是植物体的( )A.茎和叶B.叶C.茎、叶、根D.叶、果实六、形成地层中煤矿的是( )A.远古时期的苔类B.远古时期的藻类C.远古时期的蕨类D.远古时期的被子植物7、下列各类植物中,不具有输导组织的是()A 、蕨类植物B、苔藓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八、以下哪一种植物能生活在干旱而贫瘠的土壤中()A、葫芦藓B、松树C、地钱D、蕨九、以下哪项是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所具有的一起特点( )A .都是多细胞植物B.都没有根、茎、叶器官的分化C.多数生活在阴湿环境中D.都不产生种子10、以下不产生种子的是( )A .卷柏B.桃C.侧柏D.松1一、植物进化进程中,最初显现根、茎、叶的分化,且具有输导组织的植物是()A苔藓植物B蕨类植物C被子植物D裸子植物1二、1945年夏,一架横渡太平洋的客机不幸半途出事,乘客们纷纷跳伞落在一荒无人迹的岛上。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是关于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主要内容如下:
1.绿色植物的分类: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可以大致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等。
2.藻类植物:藻类植物生长在水中,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分。
它们是最古老的
植物之一,约在30亿年前就开始在地球上生存。
藻类植物的生殖方式可以是无性的,也可以是有性的。
3.苔藓植物:苔藓植物是一种生长在潮湿环境中的小型植物,它们通常进行无
性生殖。
苔藓植物的叶子可以吸收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分。
4.蕨类植物:蕨类植物是一类生长在阴湿环境中的植物,它们进行有性生殖,
通过孢子繁殖。
蕨类植物的叶子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
5.种子植物:种子植物是最高级的绿色植物,它们通过种子繁殖。
种子植物可
以分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两大类。
双子叶植物是指种子植物中有两个子叶的植物,而单子叶植物则是指种子植物中只有一个子叶的植物。
6.绿色植物的作用: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通过光合
作用制造氧气和有机物,同时也可以固定土壤中的养分,防止水土流失。
此外,绿色植物还是许多生物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地。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这个单元,可以更好地了解绿色植物的分类、生长环境、繁殖方式以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我们身边的生命世界第三章形形色色的植物第一节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学案冀教版

第一节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一、学习目标1.说出实验室观察植物的一般方法。
2.运用实验、观察的基本方法,识别一般植物的根、茎、叶、花等器官。
3.举例说出常见植物的变态茎、变态叶。
二、重难点分析重点:根、茎的外部形态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难点:块茎和块根的区别。
三、学习过程(一)新知预习知识点一:根系1.概念:一株植物体上所有_______的总和叫做根系。
2.直根系:_______和_______区别很明显的根系。
须根系:_______不明显,主要由_______组成的根系。
答案:1.根2.主根侧根主根不定根知识点二:茎1.植物的主干和侧枝都是_______。
2.茎的基本特征:具有_______和_______。
3.节和节间:茎上着生叶和_______的部位叫做节,两个节之间的部分叫做_______。
答案:1.茎2.节节间3.芽节间知识点三:叶1.一片完全叶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部分。
2.叶片上的叶脉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
答案:1.托叶叶柄叶片2.网状脉平行脉知识点四:花1.花与植物的_______有关。
2.按传粉方式的不同花分两类:虫媒花和风媒花。
虫媒花有鲜艳的_______、芳香或独特的_______来吸引_______采蜜传粉;风媒花没有鲜艳的_______和特殊的_______,花_______而密集,花粉_____而干燥,表面光滑,容易被_____吹送传粉。
答案:1.繁殖2.花冠气味昆虫花冠气味多轻风(二)合作探究地下茎与地下根往往容易认错,如何区别它们?答案:区别地下茎与地下根时,首先观察是否具有节和节间,节上有无鳞片叶,还要看叶腋处有没有侧芽,茎顶端有无顶芽。
最后再看是否肥大,含营养物质多少。
如果具有上述特征,而且肥大、营养丰富,则是地下茎,否则是地下根。
四、自我测评1.有利于促进根系呼吸作用的农业措施是()A.施肥B.中耕松土C.浇水D.合理密植解析: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完整版)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总结精华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认识生命第1章生命的世界§1.1.1 形形色色的生物一、生物的多样性1.物种多样性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动物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和被子)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2.遗传(基因)多样性在地球上,不同种生物体内所携带的基因是不同的,即使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基因也不尽相同。
如菊花有2万至2.5万个品种;同一头母猪却生下了一窝白猪、花猪和黑猪等不同毛色的小猪。
3.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和其生存环境组成。
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它又可划分为陆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都可称为一个生态系统。
二、生物的特征生物在表现为多样性的同时也具有共性: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生物才有生长、繁殖和应激性等生命特征。
(1)应激性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应激性。
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它能够使生物“趋利避害”。
如向日葵的花盘随着太阳转动;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自然下垂等。
(2)生长生长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特性,生物通过生长使体形增大,体重增加。
(3)繁殖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叫做繁殖。
如蜻蜓点水、母鸡生蛋等。
(4)新陈代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如汗液、尿液、二氧化碳等)。
动、植物的遗体,枯枝落叶等不是生物,因为它们不具有上述生物的几个基本特征。
§1.1.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生物的生存空间统称环境。
生物既适应环境,也影响和改变环境。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2.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知识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知识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类群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其中前三种植物生长到一定的时期会产生一种叫做孢子的生殖细胞。
因为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所以又称为孢子植物(没有种子植物)。
2、藻类植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如淡水:水绵,衣藻海水:紫菜、海带), (1)形态结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2)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
(3)繁殖方式:用孢子进行繁殖。
3、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1)生物圈中氧气的重要来源(2)水生生物的食物来源(如鱼类饵料)(3)供食用(如海带紫菜)(4)药用4、苔藓植物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葫芦藓、地钱、树干苔藓)。
(1)形态结构: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只起固定植物体作用)。
(2)营养方式:苔藓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进行繁殖。
苔藓植物是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5、蕨类植物多数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如里白、贯众、满江红)。
(1)形态结构: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2)营养方式:蕨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进行繁殖。
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可供食用,如蕨菜。
(2)可供药用,如卷柏、贯众等。
(3)作为绿肥和饲料,如满江红。
(4)煤的来源6、种子植物的分类:根据子叶数目分为(1)双子叶植物:胚里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叶脉网状),营养都储存在子叶中。
如蚕豆、大豆、花生。
(2)单子叶植物:胚里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叶脉弧形),营养大部分储存在胚乳中。
如水稻、小麦、高粱。
7、种子的结构:(1)种皮:保护作用。
(2)胚(包含胚芽、胚轴、胚根、子叶)是新植物的幼体,将来能发育成一个植物体。
冀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材目录1

冀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材目录教材作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学习(七班级生物),老师教授的最基本蓝本,那它的目录都有什么呢?整理了关于冀教版七班级生物上册教材目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冀教版七班级生物上教材目录第一单元我们身边的生命世界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第一节走进生物实验室第二节学会观察第三节练习测量第四节采集与制作标本第五节学习探究第二章形形色色的植物第一节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第二节校园植物观察第三节经济植物第四节我国的珍稀植物第三章多种多样的动物第一节在实验室里观察动物第二节田野动物调查第三节常见的动物第四节我国的珍稀动物第四章物种的多样性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第二节练习对生物进行鉴别第三节保护物种多样性综合第五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节生物体由细胞构成第二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第三节多细胞生物体第四节单细胞生物体综合综合收拢子节点索引月考专栏期中专栏期末专栏本册综合七班级生物实验教学计划生物科学实验是以认识生命运动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的实践。
在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从实验意念的产生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实验(报告)的完成,每一步都有思维活动,每一步都是思维的结果。
所以,生物科学实验有利于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分析实验问题之中和在解决实验问题中锻炼思维能力。
现将本学期的生物实验教学工作制定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通过实验教学培育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小组的协作精神。
让学生通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认识和揭示自然科学规律,培育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识,切实让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教学要求1.演示实验必须按课标要求开足,老师在课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对全体学生进行实验。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能够获得感性的认识和验证,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若有条件可改成分组实验,增强学生的切身体验。
2.学生分组实验,也要按课程标准的要求把学生实验全部开齐。
对于学生实验,若能当堂看清实验结果的须在实验室里老师指导下进行,老师监督学生对每个实验达到操作规范、熟练的程度;培育他们浓厚的生物学爱好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章 形形色色的植物(章末复习课件)-七年级生物上册同步精品课堂(冀少版)

物;药用
染指示植物;煤炭
相同点 都生活在阴湿环境里;都是孢子生殖
1.海带素有“长寿菜”和“含碘冠军”的美誉。下列关于海带的叙述
B 错误的是( )
A.属于多细胞藻类
B.靠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C.呈褐色,能进行光合作用
D.细胞膜控制碘进入细胞
2.有些水域出现了“赤潮”或“水华”现象,被称为“死亡之绿”,这是由藻
冀少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我们身边的生命世界 第三章 形形色色的植物
章末复习
章 节 知 识 框 我国的珍稀植物 架
形形色色 的植物
藻类植物
裸子植物
知识点1: 在实验室观察植物
重点1:植物的根
1.根系:一株植物上所有根的总和叫做根系。 2.根系的分类:
直根系
须根系
(1)_直__根__系___:主根和侧根区别明显,如白菜根; (2)_须__根__系___:主要由不定根组成,如水稻根。
多细胞:如_水__绵__、___海__带__等_ 4.藻类植物的生殖方式:_孢___子__生__殖______________ 5.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_释__放___氧__;鱼饵;可供使用;可供药用。
危害:水华和赤潮(水污染的指示植物)
知识点4: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重点1:代表植物
孢 蒴
叶
孢 子 囊 群
叶状体
水
绵
海 带
柄
固着器
重点2:藻类植物的特征
1.其他藻类:除了水绵、海带之外,还有马尾藻、鹿角菜、_紫___菜____、石 花菜、裙带菜等。 2.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植物体结构_简__单____;没有_根__、___茎__、__叶__的分化; 多数生活在水中(发菜:潮湿的陆地) 3.藻类植物的细胞形态:单细胞:如_衣__藻__________
第3章 形形色色的植物第1节 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

花的类型 花冠颜色
气味 没有特殊 的气味
花粉粒特点 轻而干燥, 表面光滑
传粉者
举例 蒲公英
风媒花
虫媒花
不鲜艳
风
鲜艳
有芳香或下图A、B、C所示的三种花是虫媒花还是风媒花?小组讨论并说 明你们的理由。
图A所示为虫媒花,图B所示为风媒花,图C所示为虫媒花。判 断理由:图A、C所示花的颜色非常鲜艳,有芳香气味,符合虫 媒花的特征;图B所示花的颜色比较淡,且无香味,符合风媒花 的特点。
请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用心整理一下自己本节课的 学习收获哦!
探究二:植物的茎和叶 1.下列我们常吃的植物中,可食用部分属于茎的有哪些?你的判断依 据是什么?与同桌讨论,看看谁答对的多。 A.莴苣 B.萝卜 C.土豆 D.藕 E.甘薯 F.荸荠 A 、C 、D 、F
(1)食用部分属于茎的有:
(2)上述判断的依据:
(填字母)。
。
茎具有节和节间
2.与同桌一起,认识下列叶片。 (1)如下图所示,甲的叶脉属于
第一单元 我们身边的生命世界
第三章 形形色色的植物
第一节 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
1.说出实验室观察植物的一般方法。 2.识别一般植物的根、茎、叶、花等器官。 3.描述风媒花和虫媒花的特点。 4.运用实验、观察的基本方法,识别植物各器官的形态。
探究一:植物的根 下图表示两株植物的根系,小组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网状脉 ,乙的叶脉属于 平行脉 。
(2)与同桌讨论,说一说下图中的变态叶各有什么特殊作用。
猪笼草的叶: 豌豆的叶:
可以捕捉小昆虫
。
卷须后可以固定在某一地方,使豌豆向上攀缘 。
仙人球的叶: 变成细针状,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也可以用来保护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我们身边的生命世界第三章形形色色的植物第四节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教案(新版)冀教版
一、概述
本节是初中七年级生物
课时:1
本节是在前面学习了“藻类植物”的基础上,按照植物的进化顺序,进一步学习“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这两大植物类群,为学习植物多样性以及植物的进化打下基础。
本节重点学习了解“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最后,根据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都是靠孢子繁殖后代的特点,总结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是孢子植物的结论。
为与后面的种子植物对比打下基础。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是,七年级学生观察能力比较差,日常生活中并不太注意,但这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高,所以学习时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根据这些植物的特征去寻找实物,便于课上更好地学习。
1、说明学科(数学、语言艺术等)和年级(中学、小学、学前等)
2、简要描述课题来源和所需课时;
3、概述学习内容。
4、概述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说出葫芦藓的形态结构和生殖等特点.。
(2)能够说出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对自然界的意义。
(3)能够看图指出蕨类植物的每部分的名称。
(4)能够说出蕨类植物在结构上的特点及蕨类植物繁殖过程与水的关系。
(5)能够说出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苔藓和蕨类植物结构的学习,联系旧知识,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的教学,建立学生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在生活中比较常见,我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发现七年级学生观察能力比较差,日常生活中并不太注意,但这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高,所以学习时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根据这些植物的特征去寻找实物,便于课上更好地学习。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采用实验引导、自主讨论法及教师讲解等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验、讨论,自己认识这两类植物的特点。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多媒体课件课前准备好新鲜的葫芦藓植株和蕨类植物标本或新鲜植株。
六、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准备好新鲜的葫芦藓植株和蕨类植物标本或新鲜植株。
学生:自己找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授课时间正好是秋季,在我们北方葫芦藓和肾蕨都比较好找,而且蕨类植物多数叶片背面都有了孢子囊,正是观察的好时机。
)
身边事:
在阴湿的墙角,常常生长着一些矮小的绿色植物,你认真观察过这些植物吗?
(多媒体图片)
学生观察、老师出示苔藓植物的新鲜生长体。
并与自己的对比。
引入新课:
老师:上节课我们所学习的藻类植物是属于植物界中最为低等的类群,生殖的过程必需在水中进行,从进化等级的角度来讲,苔藓植物以及蕨类植物都是比藻类植物要高等的类群。
苔藓植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
新授课:
探究竟、实验:
葫芦藓实物(每位同学一小棵)
学生观察。
老师问:葫芦藓植株呈什么颜色?
学生:回答。
(绿色)
老师问:植株平均高度是多少?
学生:回答。
(学生用尺子测量高度后回答:大约1厘米)
老师问:找到植株顶端的小葫芦状结构,判断它有什么作用?
学生答(有些学生可以想到)。
老师问:葫芦藓有没有真正的根?
(学生不知道真根和假根的区别,需要老师讲解)。
老师讲解:葫芦藓植株颜色为绿色,它没有像绿色植物那样的真根,只有假根,假根只起固定植物体的作用,不起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所以葫芦藓的假根与绿色植物的根不同。
葫芦藓有茎和叶,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些地方是与绿色开花植物相同的特点,但是葫芦藓的茎比较柔弱、叶又小又薄,而且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这些是与绿色植物不同的特点。
(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老师问:苔藓植物这么小,那它对于自然界和人类有什么作用吗?
学生思考、讨论后,阅读课本54页。
然后回答。
师生总结:
1、苔藓植物对水土保持上具有很大作用。
2、苔鲜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故可把它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
指示植物。
老师:苔藓植物有哪些主要特征呢?
学生回答。
师生归纳:植物体矮小;具有茎叶和假根;大多数生活在阴湿的环境里。
探究竟、观察:
分发新鲜肾蕨植株或者肾蕨标本,进行小组观察,回答老师的几个问题:
1、肾蕨有根茎叶的分化了,你能指出他们的具体位置吗?
2、观察叶片背面,看看叶片背面有什么特殊结构?
3、仔细观察肾蕨叶片的厚度和硬度,与苔藓叶进行比较,看看他们有什么区别。
学生观察、讨论后回答。
老师讲解:肾蕨生活在阴湿的环境里,植物体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并且根、茎、叶里有了输导组织。
肾蕨没有地上茎,根状茎生在土中,所以肾蕨的茎看着像根,根状茎上面生有细小的根;叶大,呈羽状;叶背面的边缘生有孢子囊群,孢子囊里有许多孢子,靠孢子繁殖后代。
师生归纳: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根、茎、叶里有输导组织;靠孢子繁殖后代;大多数蕨类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里。
老师:蕨类植物与自然界和人类生活有什么联系?
学生讨论,上台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多媒体展示):蕨类植物在地球上生存的历史已经有好几亿年了,3亿年前的地球的植物界被蕨类植物所统治,而当气候环境剧烈变化后,这些高大的蕨类植物被埋在了地下,经过上亿年的时间,这些大学蕨类植物的残害已经成为了化石,就是我们大家所知道的煤。
除了形成煤炭的古代蕨类植物,为人类提供大量能源外,现代蕨类也具有多方面的价值。
师生总结:
1、医药上的应用。
2、食用(大量的野生蕨类被人类采割,造成蕨类植被严重破坏)。
3、工业上的利用。
4、林业生产的指示作用。
5、农业上的应用。
6、观赏。
老师归纳: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都是靠孢子繁殖后代,统称为孢子植物。
(学生很活跃,但是要注意这节课的重点)。
当堂练:
学生讨论,回答。
七、教学评价设计
学生回忆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并向同学展示
八、板书设计:
第四节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1、葫芦藓:
植株矮小,丛生,绿色;茎、叶结构简单;植物体上有孢蒴,孢子繁殖。
2、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植物体矮小;具有茎叶和假根;大多数生活在阴湿的环境里。
3、肾蕨:
生活在阴湿环境;有根、茎、叶的分化,并且有了输导组织,叶片背面有孢子囊。
4、蕨类植物主要特征:
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根、茎、叶里有输导组织;靠孢子繁殖后代:大多数蕨类生活在比较阴湿的环境里。
孢子植物:靠孢子繁殖后代的植物统称为孢子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