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翻译赏析
《孤雁》原文及翻译赏析

《孤雁》原文及翻译赏析《孤雁》原文及翻译赏析6篇《孤雁》原文及翻译赏析1解连环·孤雁宋朝张炎楚江空晚。
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
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
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
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
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
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
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解连环·孤雁》译文在空阔的楚江夜晚,我痛心突然被惊散后,自己已脱离雁群万里之远。
顾影自怜,想到飞下寒塘,只见地面一片眼前草枯沙净,江水平阔伸向遥远天边。
孤单一只的我无法排成字形,只能寄去相思情意的一点。
还生怕这样徘徊迁延会耽误北地吞毡嚼雪的故人,传达他们眷念故园的心愿。
有谁会可怜我长途飞行的艰难?让我想起深夜孤居长门宫的皇后,锦筝弹着心中无限的幽怨。
料想自己的伴侣还栖宿在芦花中,他们是否正惦念我在春前,会转程从旧路飞回北边。
我仿佛听到他们在暮雨中声声呼唤,只怕在边塞突然相见。
这样当双燕归来后栖息于画帘半卷的房檐,我也不会羞惭。
《解连环·孤雁》注释楚:泛指南方。
恍(huǎng)然:失意貌。
自顾影:对自己的孤独表示怜异之意。
自顾影:顾影自怜,对自己的孤单表示怜惜。
下寒塘:崔涂《孤雁》诗:“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写不成书:雁飞行时行列整齐如字,孤雁而不成字,只像笔画中的“一点”,故云。
这里还暗用了苏武雁足传书的故事。
因循:迟延。
残毡拥雪:用苏武事。
苏武被匈奴强留,毡毛合雪而吞食,幸免于死。
这里喻指困于元统治下有气节的南宋人物。
荏苒(rěnrǎn):形容愁苦连绵不绝。
谩:漫,徒然的意思。
长门:汉宫名,汉武帝时,陈皇后被打入长门冷宫。
这里用长门宫的寂寞冷落来形容孤雁的凄凉哀怨。
锦筝:筝的美称。
古筝有十二或十三弦,斜列如雁行,称雁筝,其声凄清哀怨,故又称哀筝。
《晋书·桓伊传》“抚哀筝而歌怨诗”。
蓦地:忽然。
玉关:玉门关,这里泛指北方。
【古诗文阅读】李清照《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古诗文阅读】李清照《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孤雁儿李清照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
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也。
藤床纸帐①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②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③。
【注】①藤床纸帐:据明高濂《遵生八笺》记载,藤制,上有倚圈靠背,后有活动撑脚,便于调节高低。
纸帐,亦名梅花纸帐。
据宋林洪《山家清供》云,其上作大方形帐顶,四周用细白布制成帐罩,中置布单、楮衾、菊枕、蒲褥。
②“吹箫人去”:化用的是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箫史的故事,见《列仙传》。
1.这首词中梅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4分)2.这首词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最少指出两种并作具体分析。
(4分)参考答案1.(1)《孤雁儿》明为咏梅,暗为悼亡,寄托了词人自己的凄冷孤苦之情,对于朝廷南迁后不久不幸病故的爱侣赵明诚的深挚感情和凄楚哀思。
2.《孤雁儿》①以哀景衬哀情,突出了环境的凄冷与心境之痛苦。
②“伴我情怀如水”一句,用比喻手法,把悲苦之情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③衬托,以雨催泪,以雨衬泪,写感情的变化。
④用典,两处用典,点明怀念丈夫的主旨,表达了深重的哀思。
(或答借景抒情等均可给分)参考译文初春的早晨在藤床纸帐这样清雅的环境中醒来,却有一种说不尽的伤感与思念。
此时室内唯有时断时续的香烟以及香烟灭了的玉炉相伴,我的情绪如水一样凄凉孤寂。
《梅花三弄》的笛曲吹开了枝头的梅花,春天虽然来临了,却引起了我无限的幽恨。
门外细雨潇潇下个不停,门内伊人枯坐,泪下千行。
明诚既逝,人去楼空,纵有梅花好景,又有谁与自己倚阑同赏呢?今天折下梅花,找遍人间天上,四处茫茫,没有一人可供寄赠。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李清照《孤雁儿并序》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清照《孤雁儿并序》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孤雁儿并序》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
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①藤床纸帐朝眠起。
②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③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④小风疏雨萧萧地。
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⑤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注释】①此词调名一作《御街行》,词前无序。
②藤床:藤制的床。
元陶宗仪《说郛》卷十九、清陈元龙《格致镜原》卷五十三引沈括《忘怀录》有倚床:“如今倚床,但两向施档,齐高。
令曲尺上平若臂,倚左档则右档可几臂,倚右档则左档可几臂,左右互倚,令人不倦。
仍可左右蟠足蟠膝,或枕档角倚眠,无不便适。
其度坐方二尺,足高一尺八寸,档高一尺五寸,木制藤绷,或竹为之。
又云,尺寸随人所便增损。
”此处藤床或即指此倚床。
纸帐:宋林洪《山家清事》梅花纸帐条:“法用独床,傍植四黑漆柱,各挂以半锡瓶,插梅数枝,后设黑漆板,约二尺,自地及顶,欲靠以清坐,左右设横木一,可挂衣。
角安斑竹书贮一,藏书三四,挂白麈一。
上作大方目顶,用细白楮衾作帐罩之。
前安小?床,于左植绿漆小荷叶一,置香鼎,燃紫藤香。
中只用布单、楮衾、菊枕、蒲褥”。
此处纸帐或即指此梅花纸帐。
③断续:一作“烟断”。
玉炉:《花间集》毛熙震《清平乐》词:“玉炉烟断香微。
”④笛里三弄:《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
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
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
’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
’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
客主不交一言。
”梅心惊破:汉横吹曲有《梅花落》,为笛中曲。
⑤吹箫人去:《列仙传》:“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
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
公遂以女妻焉。
日教弄玉作凤鸣。
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
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凰飞去。
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_李清照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_李清照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doc》原文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
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guji/3895717.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优秀的作文孤雁的翻译

优秀的作文-孤雁的翻译情诗——《孤雁儿》《孤雁儿》原文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箫箫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孤雁儿》译文初春的早晨在藤床纸帐这样清雅的环境中醒来,却有一种说不尽的伤感与思念。
此时室内唯有时断时续的香烟以及香烟灭了的玉炉相伴,我的情绪如水一样凄凉孤寂。
《梅花三弄》的笛曲吹开了枝头的梅花,春天虽然来临了,却引起了我无限的幽恨。
门外细雨潇潇下个不停,门内伊人枯坐,泪下千行。
明诚既逝,人去楼空,纵有梅花好景,又有谁与自己倚阑同赏呢?今天折下梅花,找遍人间天上,四处茫茫,没有一人可供寄赠。
《孤雁儿》赏析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寄托了词人对于朝廷南迁后不久不幸病故的爱侣赵明诚的深挚感情和凄楚哀思。
全词以景衬情,将环境描写与心理刻画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婉的意境,取得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词调原名《御街行》,后变格为《孤雁亡》,专写离别悼亡等悲伤之情。
词人取后者,盖以自况。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开门见山,倾诉寡居之苦。
藤床,乃今之藤躺椅。
据明高濂《遵生八笺》记载,藤制,上有倚圈靠背,后有活动撑脚,便于调节高低。
纸帐,亦名梅花纸帐。
据宋林洪《山家清供》云,其上作大方形帐顶,四周用细白布制成帐罩,中置布单、楮衾、菊枕、蒲褥。
在宋人词作中,这种陈设大都表现凄凉慵怠情景。
朱敦儒《念奴娇》云:“照我藤床凉似水。
”意境相似,写一榻横陈,日高方起,心情孤寂无聊“沉香断续玉炉寒”,使人想起词“销金兽”。
然而着一“寒”字,更突出了环境的凄冷与心境之痛苦。
此时室内唯有时断时续的香烟以及香烟灭了的玉炉相伴。
“伴我情怀如水”一句,把悲苦之情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
”以汉代横吹曲中的《梅花落》照应咏梅的命题,让人联想到园中的梅花,好象一声笛曲,催绽万树梅花,带来春天的消息。
孤雁原文翻译及赏析(8篇)

孤雁原文翻译及赏析孤雁原文翻译及赏析(8篇)孤雁原文翻译及赏析1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译文离群的孤雁既不饮水也不啄食,边飞边叫的声音里饱含对同群伙伴的思念。
雁群消失在云海之间,谁来怜惜着天际孤雁?孤雁望断天涯,仿佛依稀看见伙伴们就在眼前;哀鸣不绝,好像愈发听到了同伴们的呼唤。
野鸦完全不解孤雁的念群之情,只顾自己鸣噪不停。
注释饮啄:鸟类饮水啄食。
万重云:指天高路远,云海弥漫。
望尽:望尽天际。
意绪:心绪,念头。
鸣噪:野鸦啼叫。
自:自己。
一作“亦”。
赏析首联“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唤出“孤雁”,“不饮啄”。
写得孤雁有品骨。
孤雁非常想念它的同伴。
不单是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
“不饮啄”体现出孤雁的执着,不达目的绝不放弃的决心。
寄寓诗人当时渴望与亲人朋友团聚的心情。
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境界忽然开阔。
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仅是“一片影”,它与雁群相失在“万重云”间,此时此际显得惶急、焦虑和迷茫。
“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
“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
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这一联以“谁怜”二字设问诗人与雁,“物我交融”,浑然一体了。
诗人所思念的不单是兄弟,还包括他的亲密的朋友。
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颈联“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联紧承上联,从心理方面刻画孤雁的鲜明个性。
“似”、“如”二字表现了未见而似见,未闻而犹闻的幻觉。
颈联通过对孤雁飞着叫着寻找同伴的描写,将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
它被思念缠绕着,被痛苦煎熬着,迫使它不停地飞鸣。
它望尽天际,不停地望,仿佛那失去的雁群老在它眼前晃。
李清照《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译文及鉴赏

李清照《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译文及鉴赏《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是由李清照所创作的,全词以景衬情,将环境描写与心理刻画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婉的意境,取得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的译文及鉴赏,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宋代:李清照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
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译文初春的早晨在藤床纸帐这样清雅的环境中醒来,却有一种说不尽的伤感与思念。
此时室内唯有时断时续的香烟以及香烟灭了的玉炉相伴,我的情绪如水一样凄凉孤寂。
《梅花三弄》的笛曲吹开了枝头的梅花,春天虽然来临了,却引起了我无限的幽恨。
门外细雨潇潇下个不停,门内伊人枯坐,泪下千行。
明诚既逝,人去楼空,纵有梅花好景,又有谁与自己倚阑同赏呢 ?今天折下梅花,找遍人间天上,四处茫茫,没有一人可供寄赠。
《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注释孤雁儿:《孤雁儿》原名《御街行》。
《古今词话》无名氏《御街行》词有“听孤雁声嘹唳”句,故更名《孤雁儿》。
藤床:藤条编织的床。
纸帐:茧纸做的帐子。
佳思:好心情。
沉香:薰香的一种。
玉炉:玉制的香炉或是香炉的代称。
三弄:即“梅花三弄”,古代笛由名,或称“梅花引”。
梅心惊破:指梅花闻笛而心伤。
春情意:喻指当年夫妻情深。
萧萧地:淅淅沥沥。
地,语助词。
吹箫人去:《列仙传》:“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
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
公遂以女妻焉。
”此言其夫赵明诚之去世。
肠断:这里形容因丧夫而悲伤之极。
《世说新语·黜免》:“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馀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
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原文译文习题

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原文|译文|习题《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这首词写于李清照丈夫赵明诚去世之后。
全词以“梅”为线索:相思之情,被梅笛挑起,被梅心惊动;又因折梅无人共赏,无人堪寄而陷入无可排释的绵绵长恨之中。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资料介绍,欢迎大家阅读。
《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原文宋代:李清照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
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译文初春的早晨在藤床纸帐这样清雅的环境中醒来,却有一种说不尽的伤感与思念。
此时室内唯有时断时续的香烟以及香烟灭了的玉炉相伴,我的情绪如水一样凄凉孤寂。
《梅花三弄》的笛曲吹开了枝头的梅花,春天虽然来临了,却引起了我无限的幽恨。
门外细雨潇潇下个不停,门内伊人枯坐,泪下千行。
明诚既逝,人去楼空,纵有梅花好景,又有谁与自己倚阑同赏呢 ?今天折下梅花,找遍人间天上,四处茫茫,没有一人可供寄赠。
《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练习题(1)这首词中梅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4分)(2)这首词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最少指出两种并作具体分析。
(4分)答案(1)《孤雁儿》明为咏梅,暗为悼亡,寄托了词人自己的凄冷孤苦之情,对于朝廷南迁后不久不幸病故的爱侣赵明诚的深挚感情和凄楚哀思。
(2)《孤雁儿》①以哀景衬哀情,突出了环境的凄冷与心境之痛苦。
②伴我情怀如水一句,用比喻手法,把悲苦之情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③衬托,以雨催泪,以雨衬泪,写感情的变化。
④用典,两处用典,点明怀念丈夫的主旨,表达了深重的哀思。
(或答借景抒情等均可给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翻译赏析《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作者为宋朝诗人李清照。
其古诗全文如下:
藤床纸帐朝眠起。
说不尽、无佳思。
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
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前言】
《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是李清照晚年时期的作品,因为此词有序言,也被后人称为《孤雁儿·并序》。
这首词写于李清照丈夫赵明诚去世之后。
全词以“梅”为线索:相思之情,被梅笛挑起,被梅心惊动;又因折梅无人共赏,无人堪寄而陷入无可排释的绵绵长恨之中。
【注释】
①孤雁儿:《孤雁儿》原名《御街行》。
《古今词话》无名氏《御街行》词有“听孤雁声嘹唳”句,故更名《孤雁儿》。
②藤床:藤条编织的床。
纸帐:茧纸做的帐子。
③佳思:好心情。
④沉香:薰香的一种。
玉炉:玉制的香炉或是香炉的代称。
⑤三弄:即“梅花三弄”,古代笛由名,或称“梅花引”。
⑥梅心惊破:指梅花闻笛而心伤。
⑦春情意:喻指当年夫妻情深。
⑧萧萧地:淅淅沥沥。
地,语助词。
⑨吹箫人去:《列仙传》:“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
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
公遂以女妻焉。
”此言其夫赵明诚之去世。
⑩肠断:这里形容因丧夫而悲伤之极。
《世说新语·黜免》:“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馀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
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
”
【赏析】
此词前有小序:“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
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虽云梅词,实际上不过借梅抒怀旧之思。
床、帐、香炉,是一般闺情词的常见意象,此词也从这些物事写起,迤逦写入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这里,床,非合欢之床,而是用藤竹编成的轻便单人床。
帐,亦非芙蓉之帐,而是当时在文人高士中流行的一种特制的用坚韧的茧纸作的帐子。
宋人林洪在《山家清事》的“梅花纸帐”条目中描写道:于独床四周立柱,挂瓶,插梅数枝;床后设板,可靠以清坐;床角安竹书柜,床前置香鼎;床上有大方目顶,用细白楮(纸的代称)作帐罩之。
词咏梅而从纸帐着笔,很可能指的就是“梅花纸帐”。
这种床帐,暗示着清雅而淡泊的生活。
宋朱敦儒《念奴娇》词云:“照我藤床凉似水。
”《鹧鸪天》词又云:“道人还了鸳鸯债,纸帐梅花醉梦闲。
”但是,宿此床帐中的抒情主人公并不甘于淡泊,却深怀“无佳思”的幽怨。
以下写香。
炉寒香断,渲染了一种凄冷的心境。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展示的那种朦胧而甜蜜的惆怅已经消失,只有似断仍连的袅袅微香,伴随她绵长、凄清的似水情怀。
沉寂中,是谁家玉笛吹起了梅花三弄?它惊破梅心,预示了春的消息,也吹燃了词人深埋的生命之火!
下片从憧憬的世界回到客观现实:充弥天地的只是萧萧的小风疏雨!尽管大自然按照自己的规律,冬尽春来,而生命的春天,却已随“吹箫人去”而永远消逝,这怎不令人珠泪潸潸!“吹箫人”,秦穆公时人萧史,他的箫声能招引凤凰。
后来他和他的妻子──穆公女弄玉双双仙去。
这个美丽的神话,既暗示了她曾有过的夫唱妇随的幸福生活,又以“人去楼空”,倾诉了昔日欢乐已成梦幻的刻骨哀思。
最后落题,用陆凯“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典,作一跌宕:纵使春到江南,梅心先破,但天上人间,仙凡杏隔,又如何传递春的消息!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