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数学新课标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 平面解析几何9.8
高三数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 平面解析几何. .ppt..

kBP= 03--10=- 3, 所以 k∈(-∞,- 3]∪[1,+∞). 故填(-∞,- 3]∪[1,+∞).
2019年5月30日
你是我心中最美的云朵
18
类型二 求直线方程
根据所给条件求直线的方程. (1)直线过点(-4,0),倾斜角的正弦值为 1100; (2)直线过点(-3,4),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 (3)直线过点(5,10),且到原点的距离为 5.
2019年5月30日
你是我心中最美的云朵
13
类型一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1)设直线 2x+my=1 的倾斜角为 α,若 m∈(-∞, -2 3)∪[2,+∞),则角 α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据题意知 tanα=-m2 ,因为 m<-2 3或 m≥2.
所以 0<tanα< 33或-1≤tanα<0.
(3)过点 P1(x1,y1),P2(x2,y2)的直线方程 ①若 x1=x2,且 y1≠y2 时,直线垂直于 x 轴,方程为____________; ②若 x1≠x2,且 y1=y2 时,直线垂直于 y 轴,方程为____________; ③若 x1=x2=0,且 y1≠y2 时,直线即为 y 轴,方程为____________; ④若 x1≠x2,且 y1=y2=0,直线即为 x 轴,方程为____________.
x=
,
y=
.
2019年5月30日
你是我心中最美的云朵
4
2.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 l 与 x 轴相交时,取 x 轴作为基准,x 轴____________与 直线 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 α 叫做直线 l 的倾斜角.当直线 l 与 x 轴________或________ 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 0°.因此,直线的倾斜角 α 的取值范围为 __________________. (2)斜率:一条直线的倾斜角 α 的____________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常用小写字母 k 表示,即 k=______(α≠______).当直线平行于 x 轴或者与 x 轴重合时,k______0; 当直线的倾斜角为锐角时,k______0;当直线的倾斜角为钝角时,k______0;倾斜角为 ______的直线没有斜率.倾斜角不同,直线的斜率也不同.因此,我们可以用斜率表示 直线的倾斜程度.
2019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平面解析几何 9-8 抛物线课件 文

其数学表达式: |MF|=d(其中 d 为点 M 到准线的距离).
[温馨提示 ] (1)抛物线的定义实质上可归结为 “一动三
定”,一个动点设为 M;一定点 F(焦点);一条定直线 l(准线);
一个定值(点 M 到点 F 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 l 的距离比等于 1)
(3)一个易错点:忽略定义中的限制条件:定点在定直线外.利 用抛物线的定义求解时要注意判断.如:若动点 P 到定点 F(1,1) 的距离与它到直线 l:3x+y-4=0 的距离相等,则动点 P 的轨迹 方程为 x-3y+2=0 .
提示:设 P(x,y),则 x-12+y-12=|3x+1y0-4|,整理得 P 轨迹方程为 x-3y+2=0.
A.y2=-8x B.y2=8x C.y2=-4x D.y2=4x [解析] 由-p2=-2,∴p=4,则方程为 y2=8x.
[答案] B
3.若抛物线 y2=4x 上一点 M 到该抛物线的焦点 F 的距离|MF| =5,则点 M 到 x 轴的距离为( )
A.1 B.2 3 C.2 6 D.4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为 x=-1,∵点 M 到该抛物线的焦点 F 的距离为 5,∴点 M 到准线的距离为 5,设 点 M 的坐标为(xM,yM),即 xM+1=5,∴xM=4,代入抛物线方 程求得 yM=±4,∴点 M 到 x 轴的距离为 4.故选 D.
[小题速练] 1.(2016·四川卷)抛物线 y2=4x 的焦点坐标是( ) A.(0,2) B.(0,1) C.(2,0) D.(1,0)
[解析] 因为抛物线 y2=2px 的焦点为p2,0,所以抛物线 y2 =4x 的焦点为(1,0).故选 D.
高考总复习一轮数学精品课件 第九章 平面解析几何 指点迷津(八)

(2)定义法:利用曲线的定义,判断曲线类型,再由曲线的定义直接写出曲线
方程;
(3)代入法(相关点法):题中有两个动点,一个为所求,设为(x,y),另一个在已
知曲线上运动,设为(x0,y0),利用已知条件找出两个动点坐标的关系,用所求
表示已知,即
0 = (,),
将 x0,y0 代入已知曲线即得所求曲线方程;
0 = (,),
= (),
(4)参数法:引入参数 t,求出动点(x,y)与参数 t 之间的关系
消去参数即
= (),
得所求轨迹方程;
(5)交轨法:引入参数表示两动曲线的方程,将参数消去,得到两动曲线交点
的轨迹方程.
一、直接法求轨迹方程
例1.已知圆C:x2+y2+2x-4y+1=0,O为坐标原点,动点P在圆C外,过点P作圆C
=(x1-x,-y)=(0,-y).
因为=λ,所以(0,y-y1)=λ(0,-y),
所以 y-y1=-λy,即 y1=(1+λ)y.
因为点
2 2
P(x1,y1)在椭圆 4 +y =1
2
+(1+λ)2y2=1
4
21
上,所以 4
2
+ 12 =1,所以 4 +(1+λ)2y2=1,所以
第九章
指点迷津(八)
求曲线轨迹方程的方法
曲线C与方程F(x,y)=0满足两个条件:(1)曲线C上点的坐标都是方程
F(x,y)=0的解;(2)以方程F(x,y)=0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C上.则称曲线C
为方程F(x,y)=0的曲线,方程F(x,y)=0为曲线C的方程.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方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平面解析几何9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平面解析几何9.1 直线的方程考试要求 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2.根据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知识梳理 1.直线的倾斜角(1)定义: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我们以x 轴为基准,x 轴正向与直线l 向上的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2)范围:直线的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为0°≤α<180°. 2.直线的斜率(1)定义:把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 表示,即k =tan_α(α≠90°). (2)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如果直线经过两点P 1(x 1,y 1),P 2(x 2,y 2)(x 1≠x 2),其斜率k =y 2-y 1x 2-x 1.3.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名称 方程 适用范围 点斜式 y -y 0=k (x -x 0) 不含直线x =x 0 斜截式 y =kx +b不含垂直于x 轴的直线 两点式y -y 1y 2-y 1=x -x 1x 2-x 1(x 1≠x 2,y 1≠y 2) 不含直线x =x 1 和直线y =y 1截距式 x a +y b=1 不含垂直于坐标轴和过原点的直线一般式Ax+By+C=0(A2+B2≠0)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直线都适用常用结论直线的斜率k与倾斜角α之间的关系α0°0°<α<90°90°90°<α<180°k 0k>0不存在k<0牢记口诀:1.“斜率变化分两段,90°是分界线;遇到斜率要谨记,存在与否要讨论”.2.“截距”是直线与坐标轴交点的坐标值,它可正,可负,也可以是零,而“距离”是一个非负数.应注意过原点的特殊情况是否满足题意.3.直线Ax+By+C=0(A2+B2≠0)的一个法向量v=(A,B),一个方向向量a=(-B,A).思考辨析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根据直线的倾斜角的大小不能确定直线的位置.(√)(2)若一条直线的倾斜角为α,则此直线的斜率为tan α.(×)(3)斜率相等的两直线的倾斜角不一定相等.(×)(4)截距可以为负值.(√)教材改编题1.若过点M(-2,m),N(m,4)的直线的斜率等于1,则m的值为()A.1 B.4C.1或3 D.1或4答案 A解析 由题意得m -4-2-m=1,解得m =1.2.倾斜角为135°,在y 轴上的截距为-1的直线方程是( ) A .x -y +1=0 B .x -y -1=0 C .x +y -1=0 D .x +y +1=0答案 D解析 直线的斜率为k =tan 135°=-1,所以直线方程为y =-x -1,即x +y +1=0. 3.过点P (2,3)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3x -2y =0或x +y -5=0解析 当截距为0时,直线方程为3x -2y =0; 当截距不为0时, 设直线方程为x a +ya =1,则2a +3a =1,解得a =5. 所以直线方程为x +y -5=0.题型一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例1 (1)直线2x cos α-y -3=0⎝⎛⎭⎫α∈⎣⎡⎦⎤π6,π3的倾斜角的变化范围是( ) A.⎣⎡⎦⎤π6,π3 B.⎣⎡⎦⎤π4,π3 C.⎣⎡⎦⎤π4,π2 D.⎣⎡⎦⎤π4,2π3答案 B解析 直线2x cos α-y -3=0的斜率k =2cos α. 由于α∈⎣⎡⎦⎤π6,π3,所以12≤cos α≤32,因此k =2cos α∈[1,3].设直线的倾斜角为θ,则有tan θ∈[1,3]. 由于θ∈[0,π), 所以θ∈⎣⎡⎦⎤π4,π3,即倾斜角的变化范围是⎣⎡⎦⎤π4,π3.(2)过函数f (x )=13x 3-x 2的图象上一个动点作函数图象的切线,则切线倾斜角的取值范围为( ) A.⎣⎡⎦⎤0,3π4 B.⎣⎡⎭⎫0,π2∪⎣⎡⎭⎫3π4,π C.⎣⎡⎭⎫3π4,π D.⎣⎡⎦⎤π2,3π4答案 B解析 设切线的倾斜角为α,则α∈[0,π), ∵f ′(x )=x 2-2x =(x -1)2-1≥-1, ∴切线的斜率k =tan α≥-1, 则α∈⎣⎡⎭⎫0,π2∪⎣⎡⎭⎫3π4,π. 教师备选1.(2022·安阳模拟)已知点A (1,3),B (-2,-1).若直线l :y =k (x -2)+1与线段AB 相交,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k ≥12B .k ≤-2C .k ≥12或k ≤-2D .-2≤k ≤12答案 D解析 直线l :y =k (x -2)+1经过定点P (2,1),∵k P A =3-11-2=-2,k PB =-1-1-2-2=12, 又直线l :y =k (x -2)+1与线段AB 相交, ∴-2≤k ≤12.2.若直线l 的斜率为k ,倾斜角为α,且α∈⎣⎡⎭⎫π6,π4∪⎣⎡⎭⎫2π3,π,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3,0)∪⎣⎡⎭⎫33,1解析 当α∈⎣⎡⎭⎫π6,π4时,k =tan α∈⎣⎡⎭⎫33,1; 当α∈⎣⎡⎭⎫2π3,π时,k =tan α∈[-3,0). 综上得k ∈[-3,0)∪⎣⎡⎭⎫33,1.思维升华 直线倾斜角的范围是[0,π),而这个区间不是正切函数的单调区间,因此根据斜率求倾斜角的范围时,要分⎣⎡⎭⎫0,π2与⎝⎛⎭⎫π2,π两种情况讨论. 跟踪训练1 (1)直线x +(a 2+1)y +1=0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 A.⎣⎡⎦⎤0,π4 B.⎣⎡⎭⎫3π4,π C.⎣⎡⎦⎤0,π4∪⎝⎛⎭⎫π2,π D.⎣⎡⎭⎫π4,π2∪⎣⎡⎭⎫3π4,π答案 B解析 依题意,直线的斜率k =-1a 2+1∈[-1,0),因此其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3π4,π. (2)若正方形一条对角线所在直线的斜率为2,则该正方形的两条邻边所在直线的斜率分别为______,______. 答案 13-3解析 如图,在正方形OABC 中,对角线OB 所在直线的斜率为2,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设对角线OB 所在直线的倾斜角为θ,则tan θ=2,由正方形的性质可知,直线OA 的倾斜角为θ-45°,直线OC 的倾斜角为θ+45°,故k OA =tan(θ-45°)=tan θ-tan 45°1+tan θtan 45°=2-11+2=13, k OC =tan(θ+45°)=tan θ+tan 45°1-tan θtan 45°=2+11-2=-3. 题型二 求直线的方程例2 求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方程:(1)经过点A (-5,2),且在x 轴上的截距等于在y 轴上截距的2倍; (2)经过点B (3,4),且与两坐标轴围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 (1)当直线不过原点时, 设所求直线方程为x 2a +ya=1,将(-5,2)代入所设方程,解得a =-12,所以直线方程为x +2y +1=0; 当直线过原点时,设直线方程为y =kx , 则-5k =2,解得k =-25,所以直线方程为y =-25x ,即2x +5y =0.故所求直线方程为2x +5y =0或x +2y +1=0. (2)由题意可知,所求直线的斜率为±1. 又过点(3,4),由点斜式得y -4=±(x -3).所求直线的方程为 x -y +1=0或x +y -7=0.教师备选1.已知A (-1,1),B (3,1),C (1,3),则△ABC 的边BC 上的高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 A .x +y =0 B .x -y +2=0 C .x +y +2=0 D .x -y =0答案 B解析 因为B (3,1),C (1,3),所以k BC =3-11-3=-1,故BC 边上的高所在直线的斜率k =1,又高线经过点A (-1,1),所以其所在的直线方程为x -y +2=0.2.已知点M 是直线l :2x -y -4=0与x 轴的交点,将直线l 绕点M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45°,得到的直线方程是( ) A .x +y -3=0 B .x -3y -2=0 C .3x -y +6=0 D .3x +y -6=0 答案 D解析 设直线l 的倾斜角为α,则tan α=k =2,直线l 绕点M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45°,所得直线的斜率k ′=tan ⎝⎛⎭⎫α+π4=2+11-2×1=-3, 又点M (2,0),所以y =-3(x -2),即3x +y -6=0. 思维升华 求直线方程的两种方法(1)直接法:由题意确定出直线方程的适当形式.(2)待定系数法:先由直线满足的条件设出直线方程,方程中含有待定的系数,再由题设条件求出待定系数.跟踪训练2 (1)已知△ABC 的三个顶点坐标为A (1,2),B (3,6),C (5,2),M 为AB 的中点,N 为AC 的中点,则中位线MN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A .2x +y -12=0B .2x -y -12=0C .2x +y -8=0D .2x -y +8=0答案 C解析 由题知M (2,4),N (3,2),中位线MN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 -42-4=x -23-2,整理得2x +y -8=0.(2)过点(2,1)且在x 轴上截距与在y 轴上截距之和为6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x +y -3=0或x +2y -4=0 解析 由题意可设直线方程为x a +yb =1.则⎩⎪⎨⎪⎧a +b =6,2a +1b=1,解得a =b =3或a =4,b =2.故所求直线方程为x +y -3=0或x +2y -4=0.题型三 直线方程的综合应用例3 已知直线l 过点M (2,1),且分别与x 轴的正半轴、y 轴的正半轴交于A ,B 两点,O 为原点,当△AOB 面积最小时,求直线l 的方程. 解 方法一 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1=k (x -2)(k <0), 则A ⎝⎛⎭⎫2-1k ,0,B (0,1-2k ), S △AOB =12(1-2k )·⎝⎛⎭⎫2-1k =12⎣⎡⎦⎤4+-4k +⎝⎛⎭⎫-1k ≥12×(4+4)=4, 当且仅当-4k =-1k ,即k =-12时,等号成立.故直线l 的方程为y -1=-12(x -2),即x +2y -4=0.方法二 设直线l :x a +yb =1,且a >0,b >0,因为直线l 过点M (2,1), 所以2a +1b =1,则1=2a +1b≥22ab,故ab ≥8, 故S △AOB 的最小值为12×ab =12×8=4,当且仅当2a =1b =12时取等号,此时a =4,b =2,故直线l 的方程为x 4+y2=1,即x +2y -4=0.延伸探究 1.在本例条件下,当|OA |+|OB |取最小值时,求直线l 的方程. 解 由本例方法二知,2a +1b=1,a >0,b >0,所以|OA |+|OB |=a +b =(a +b )·⎝⎛⎭⎫2a +1b =3+a b +2ba≥3+22,当且仅当a =2+2,b =1+2时等号成立,所以当|OA |+|OB |取最小值时,直线l 的方程为x +2y =2+ 2.2.本例中,当|MA |·|MB |取得最小值时,求直线l 的方程. 解 方法一 由本例方法一知A ⎝⎛⎭⎫2k -1k ,0,B (0,1-2k )(k <0).所以|MA |·|MB |=1k 2+1·4+4k 2 =2×1+k 2|k |=2⎣⎡⎦⎤-k +1-k ≥4.当且仅当-k =-1k ,即k =-1时取等号.此时直线l 的方程为x +y -3=0.方法二 由本例方法二知A (a ,0),B (0,b ),a >0,b >0,2a +1b =1.所以|MA |·|MB |=|MA →|·|MB →| =-MA →·MB →=-(a -2,-1)·(-2,b -1) =2(a -2)+b -1=2a +b -5 =(2a +b )⎝⎛⎭⎫2a +1b -5 =2⎝⎛⎭⎫b a +a b ≥4,当且仅当a =b =3时取等号,此时直线l 的方程为x +y -3=0. 教师备选如图所示,为了绿化城市,拟在矩形区域ABCD 内建一个矩形草坪,但△EF A 内部为文物保护区,不能占用,经测量AB =100 m ,BC =80 m ,AE =30 m ,AF =20 m ,应如何设计才能使草坪面积最大?解 如图所示,以A 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E (30,0),F (0,20),∴直线EF 的方程为x 30+y20=1.易知当矩形草坪的两邻边在BC ,CD 上,且一个顶点在线段EF 上时,可使草坪面积最大,在线段EF 上取点P (m ,n ),作PQ ⊥BC 于点Q ,PR ⊥CD 于点R , 设矩形PQCR 的面积为S , 则S =|PQ |·|PR |=(100-m )(80-n ), 又m 30+n20=1(0≤m ≤30), ∴n =20-23m ,∴S =(100-m )⎝⎛⎭⎫80-20+23m =-23(m -5)2+18 0503(0≤m ≤30),∴当m =5时,S 有最大值,此时|EP ||PF |=5,∴当矩形草坪的两邻边在BC ,CD 上,一个顶点P 在线段EF 上,且|EP |=5|PF |时,草坪面积最大.思维升华 直线方程综合问题的两大类型及解法(1)与函数相结合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一般是利用直线方程中x ,y 的关系,将问题转化为关于x (或y )的函数,借助函数的性质解决.(2)与方程、不等式相结合的问题:一般是利用方程、不等式的有关知识来解决. 跟踪训练3 已知直线l :kx -y +1+2k =0(k ∈R ). (1)证明:直线l 过定点;(2)若直线不经过第四象限,求k 的取值范围;(3)若直线l 交x 轴负半轴于A ,交y 轴正半轴于B ,△AOB 的面积为S (O 为坐标原点),求S 的最小值并求此时直线l 的方程. (1)证明 直线l 的方程可化为 k (x +2)+(1-y )=0,令⎩⎪⎨⎪⎧ x +2=0,1-y =0,解得⎩⎪⎨⎪⎧x =-2,y =1.∴无论k 取何值,直线l 总经过定点(-2,1). (2)解 由方程知,当k ≠0时直线在x 轴上的截距为-1+2kk,在y 轴上的截距为1+2k ,要使直线不经过第四象限,则必须有⎩⎪⎨⎪⎧-1+2k k <-2,1+2k >1, 解得k >0;当k =0时,直线为y =1,符合题意,故k 的取值范围是[0,+∞). (3)解 由题意可知k ≠0,再由l 的方程, 得A ⎝⎛⎭⎫-1+2k k ,0,B (0,1+2k ).依题意得⎩⎪⎨⎪⎧-1+2k k <0,1+2k >0, 解得k >0.∵S =12·|OA |·|OB |=12·⎪⎪⎪⎪1+2k k ·|1+2k |=12·1+2k 2k=12⎝⎛⎭⎫4k +1k +4 ≥12×(2×2+4)=4, “=”成立的条件是k >0且4k =1k ,即k =12,∴S min =4,此时直线l 的方程为x -2y +4=0.课时精练1.已知直线l 过点(-2,1),且倾斜角是π2,则直线l 的方程是( )A .x +y +1=0B .y =-12xC .x +2=0D .y -1=0答案 C解析 由于直线l 过点(-2,1),且倾斜角是π2,则直线l 的方程为x =-2,即x +2=0.2.(2022·清远模拟)倾斜角为120°且在y 轴上的截距为-2的直线方程为( ) A .y =-3x +2 B .y =-3x -2 C .y =3x +2 D .y =3x -2答案 B解析 斜率为tan 120°=-3,利用斜截式直接写出方程,即y =-3x -2. 3.直线l 经过点(1,-2),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则直线l 的方程为( ) A .x -y -1=0或x -2y =0 B .x +y +1=0或x +2y =0 C .x -y +1=0或2x -y =0 D .x +y +1=0或2x +y =0 答案 D解析 若直线l 过原点, 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 则k =-2,此时直线l 的方程为y =-2x , 即2x +y =0; 若直线l 不过原点, 设直线l 的方程为x a +ya =1,则1a -2a =1,解得a =-1, 此时直线l 的方程为x +y +1=0.综上所述,直线l的方程为x+y+1=0或2x+y=0.4.若直线y=ax+c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则有()A.a>0,c>0 B.a>0,c<0C.a<0,c>0 D.a<0,c<0答案 A解析因为直线y=ax+c经过第一、二、三象限,所以直线的斜率a>0,在y轴上的截距c>0. 5.(2022·衡水模拟)1949年公布的《国旗制法说明》中就五星的位置规定:大五角星有一个角尖正向上方,四颗小五角星均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五角星的中心点.有人发现,第三颗小星的姿态与大星相近.为便于研究,如图,以大星的中心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OO1,OO2,OO3,OO4分别是大星中心点与四颗小星中心点的连接线,α≈16°,则第三颗小星的一条边AB所在直线的倾斜角约为()A.0°B.1°C.2°D.3°答案 C解析∵O,O3都为五角星的中心点,∴OO3平分第三颗小星的一个角,又五角星的内角为36°,可知∠BAO3=18°,过O3作x轴的平行线O3E,如图,则∠OO 3E =α≈16°,∴直线AB 的倾斜角为18°-16°=2°.6.直线l 经过点A (1,2),在x 轴上的截距的取值范围是(-3,3),则其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 A .-1<k <15B .k >1或k <12C .k >1或k <15D .k >12或k <-1答案 D解析 设直线的斜率为k ,则直线方程为y -2=k (x -1),直线在x 轴上的截距为1-2k ,令-3<1-2k<3,解不等式可得k >12或k <-1.7.直线x -2y +b =0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不大于1,那么b 的取值范围是( ) A .[-2,2]B .(-∞,-2]∪[2,+∞)C .[-2,0)∪(0,2]D .(-∞,+∞) 答案 C解析 令x =0,得y =b 2,令y =0,得x =-b , 所以所求三角形的面积为12⎪⎪⎪⎪b 2|-b |=14b 2,且b ≠0,14b 2≤1, 所以b 2≤4,所以b 的取值范围是[-2,0)∪(0,2].8.若直线ax +by =ab (a >0,b >0)过点(1,1),则该直线在x 轴与y 轴上的截距之和的最小值为( )A .1B .2C .3D .4 答案 D解析 因为直线ax +by =ab (a >0,b >0), 当x =0时,y =a ,当y =0时,x =b ,所以该直线在x 轴与y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b ,a , 又直线ax +by =ab (a >0,b >0)过点(1,1), 所以a +b =ab ,即1a +1b =1,所以a +b =(a +b )⎝⎛⎭⎫1a +1b =2+b a +a b ≥2+2b a ·ab=4, 当且仅当a =b =2时等号成立.所以直线在x 轴与y 轴上的截距之和的最小值为4.9.过点M (-3,5)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互为相反数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5x +3y =0或x -y +8=0解析 ①当直线过原点时,直线方程为y =-53x ,即5x +3y =0;②当直线不过原点时,设直线方程为x a +y-a =1,即x -y =a ,代入点(-3,5),得a =-8,即直线方程为x -y +8=0.综上,直线方程为5x +3y =0或x -y +8=0.10.直线l 过(-1,-1),(2,5)两点,点(1 011,b )在l 上,则b 的值为________. 答案 2 023解析 直线l 的方程为y --15--1=x --12--1,即y +16=x +13,即y =2x +1. 令x =1 011,得y =2 023, ∴b =2 023.11.设直线l 的方程为2x +(k -3)y -2k +6=0(k ≠3),若直线l 的斜率为-1,则k =________;若直线l 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之和等于0,则k =______. 答案 5 1解析 因为直线l 的斜率存在,所以直线l 的方程可化为y =-2k -3x +2,由题意得-2k -3=-1,解得k =5.直线l 的方程可化为x k -3+y2=1,由题意得k -3+2=0,解得k =1.12.已知点M 是直线l :y =3x +3与x 轴的交点,将直线l 绕点M 旋转30°,则所得到的直线l ′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x =-3或y =33(x +3) 解析 在y =3x +3中,令y =0,得x =-3,即M (-3,0).因为直线l 的斜率为3,所以其倾斜角为60°.若直线l 绕点M 逆时针旋转30°,则得到的直线l ′的倾斜角为90°,此时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故其方程为x =-3;若直线l 绕点M 顺时针旋转30°,则得到的直线l ′的倾斜角为30°,此时直线l ′的斜率为tan 30°=33,故其方程为y =33(x +3).13.直线(1-a 2)x +y +1=0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 A.⎣⎡⎭⎫π4,π2 B.⎣⎡⎭⎫0,3π4 C.⎣⎡⎭⎫0,π2∪⎣⎡⎭⎫3π4,πD.⎣⎡⎦⎤0,π4∪⎝⎛⎦⎤π2,3π4 答案 C解析 直线的斜率k =-(1-a 2)=a 2-1, ∵a 2≥0,∴k =a 2-1≥-1. 倾斜角和斜率的关系如图所示,∴该直线倾斜角的取值范围为⎣⎡⎭⎫0,π2∪⎣⎡⎭⎫3π4,π. 14.已知直线2x -my +1-3m =0,当m 变动时,直线恒过定点( ) A.⎝⎛⎭⎫-12,3 B.⎝⎛⎭⎫12,3 C.⎝⎛⎭⎫12,-3 D.⎝⎛⎭⎫-12,-3 答案 D解析 直线方程可化为2x +1-m (y +3)=0,令⎩⎪⎨⎪⎧2x +1=0,y +3=0,得⎩⎪⎨⎪⎧x =-12,y =-3,∴直线恒过定点⎝⎛⎭⎫-12,-3.15.已知直线x sin α+y cos α+1=0(α∈R ),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直线的倾斜角是π-αB .无论α如何变化,直线始终过原点C .直线的斜率一定存在D .当直线和两坐标轴都相交时,它和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不小于1 答案 D解析 根据直线倾斜角的范围为[0,π),而π-α∈R ,所以A 不正确;当x =y =0时,x sin α+y cos α+1=1≠0,所以直线必不过原点,B 不正确;当α=π2时,直线斜率不存在,C 不正确;当直线和两坐标轴都相交时,它和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S =12⎪⎪⎪⎪1-sin α·⎪⎪⎪⎪1-cos α=1|sin 2α|≥1,所以D 正确. 16.若ab >0,且A (a ,0),B (0,b ),C (-2,-2)三点共线,则ab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答案 16解析 根据A (a ,0),B (0,b )确定直线的方程为x a +yb =1,又因为C (-2,-2)在该直线上, 故-2a +-2b=1, 所以-2(a +b )=ab . 又因为ab >0,故a <0,b <0.根据基本不等式ab =-2(a +b )≥4ab ,从而ab ≤0(舍去)或ab ≥4,故ab ≥16,当且仅当a =b =-4时取等号,即ab 的最小值为16.。
2019高考新课标数学(理)一轮考点突破课件:第九章 平面解析几何 9-8

(2016·安徽模拟)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 焦点在 x 2 2 轴的正半轴上, 若抛物线的准线与双曲线 5x -y =20 的两条渐 近线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 4 5,则抛物线的方程为( ) 2 2 A.y =4x B.y =8x 2 2 C.x =4y D.x =8y
解: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焦点在 x 轴的正半轴上,故排 2 除 C,D.设抛物线的方程为 y =2px(p>0),则抛物线的准线方 p 程为 x=- ,且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y=± 5x,由面积为 2 1 p 4 5可得 × × 5p=4 5,所以 p=4.故选 B. 2 2
图形
焦 点 准 线 范 围 对 性 质 称 轴 顶 点 离 心 率 开 口
① p ⑤x=- 2 ⑨x≥0, y∈R ⑬
p ②-2,0
③ p ⑦y=- 2 ⑪
p ④0,-2
⑥ ⑩
⑧ ⑫y≤0, x∈R
⑭y 轴
⑮原点 O(0,0)
⑯
⑰
⑱向左
⑲向上
⑳
自查自纠: 1.l 焦点 准线 p p p p 2.① 2,0 ③ 0,2 ⑥x= ⑧y= 2 2 ⑩x≤0,y∈R ⑪y≥0,x∈R ⑬x 轴 ⑯e=1 ⑰向右 ⑳向下
2
3 3 y= x- ,即 3 4
4x-4 3y-3=0,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得 4y -12 3y-9=0,|yA- 1 1 3 2 yB|= (yA+yB) -4yAyB=6.因此,S△OAB= |OF||yA-yB|= × × 2 2 4 9 6= .故选 D. 4
(2015·陕西)若抛物线 y =2px(p>0)的准线经过双曲 2 2 线 x -y =1 的一个焦点,则 p=____________.
高考总复习一轮数学精品课件 第9章 平面解析几何 第2节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D. 2+1
a=-1+ 2或 a=-1- 2.
∵a>0,∴a=-1+ 2.
(3)直线3x-4y-4=0与直线6x-8y-3=0之间的距离为( C )
1
A.
5
2解析 直线 3x-4y-4=0 即 6x-8y-8=0,显然与另一条直线平行,
则所求距离为
|-8-(-3)|
62 +82
=
(3)点(x,y)关于直线x=a的对称点为(2a-x,y),关于直线y=b的对称点为
(x,2b-y).
(4)点(x,y)关于点(a,b)的对称点为(2a-x,2b-y).
(5)点(x,y)关于直线x+y=k的对称点为(k-y,k-x),关于直线x-y=k的对称点为
(k+y,x-k).
2.三种直线系方程
3.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的点的距离的最小值就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
题组二 回源教材
4.(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2.3.4节练习第1题改编)已知两条平行直线l1:
2 5
2x+y-1=0,l2:2x+y+1=0,则l1与l2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
5
解析 利用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得 l1 与 l2 之间的距离 d=
条直线的斜率为0时,l1⊥l2
l1⊥l2⇔__________
k1k2=-1
若 A1,A2,B1,B2,C1,C2 均不为 0,
1
1
1
则 l1 与 l2 重合⇔ = =
2
2
2
l1∥l2⇔__________,且
A1B2-A2B1=0 B1C2-B2C1≠0(或 A1C2-A2C1≠0)
湘教版高考总复习一轮数学精品课件 第九章 平面解析几何 第一节 直线的倾斜角、斜率与直线的方程

2-1
A( ,0),B(0,1-2k).
∵直线 l 与 x 轴的正半轴、y 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 A,B 两点,
∴
2-1
> 0,
解得 k<0.
1-2 > 0,
∴|MA|·|MB|=
1
2
+ 1 ·√4 + 4 2 =
k<0,即 k=-1 时,等号成立.
(4)已知△ABC的顶点A(2,3),边AC,AB的中线方程分别为x-3y=0,5x+6y14=0,求直线BC的方程.
解 (1)当直线过原点时,方程为
当直线 l
3
y= x,即
2
不过原点时,设直线方程为
−
3x-2y=0.
=1.
将 P(2,3)代入方程,得 a=-1,所以直线 l 的方程为 x-y+1=0.
+2
上,则 2
−
32-5
=0,解得
4
c=4,所以点 C 的坐标为
(4,-1).
直线 BC 的斜率为
-1-0 1
k= 4-0 =-4,因此直线
BC 的方程为
1
y=-4x,即
x+4y=0.
规律方法 求直线方程的两种方法
考点三
直线方程的综合应用
例题已知直线l过点M(2,1),且分别与x轴的正半轴、y轴的正半轴交于A,B
3
故直线
1
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 √3].
3
引申探究2(变条件变结论)若将本题组(2)中的B(0, √3 )改为B(2,-1),其他条
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九章平面解析几何第八节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课件

x=- ,分别过
2
F( ,0),
2
A,B 作准线的垂线,垂足为点 A',B',
过A作BB'的垂线,垂足为M,设|AA'|=|AF|=t,
∵|BF|=3|FA|,∴|BB'|=|BF|=3t,则|BM|=2t,|AB|=4t,
∴∠ABM=60°.
即直线l的倾斜角∠AFx=120°,可得直线l的斜率为
k=tan 120°= - 3 ,故选A.
考点二
弦长问题
典例突破
例2.(多选)(2023新高考Ⅱ,10)设O为坐标原点,直线 y=- 3(x-1) 过抛物线
C:y2=2px(p>0)的焦点,且与C交于M,N两点,l为C的准线,则(
A.p=2
B.|MN|=
8
3
C.以MN为直径的圆与l相切
D.△OMN为等腰三角形
21
22
(2 -1 )(2 +1 )
2
2
+1 =1, +2 =1,两式作差,得
+(y2-y1)(y2+y1)=0.因为
2
2
2
2 -1
0
x1+x2=2x0,y1+y2=2y0, - =kAB,所以 kAB=-2 .
2 1
0
(1)设弦中点为 M(x,y),由①式, 得
2=-2,所以
= 16 2 -4 × (1- 2 ) × (-10) > 0,
4
A(x1,y1),B(x2,y2),则 1 + 2 =
1 2 =
解得-
15
<k<-1.故选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设 P 是抛物线 y2=4x 上的一个动点,则点 P 到点 A(-1,1) 的距离与点 P 到直线 x=-1 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为________.
解:如图, 易知抛物线的焦点为 F(1,0),准线是 x= -1, 由抛物线的定义知:点 P 到直线 x=-1 的距离等于点 P 到 F 的距离. 于是,问题转化为在抛物线上求一点 P, 使点 P 到点 A(-1,1)的距离与点 P 到 F(1,0)的距离之和最小, 显然,连接 AF 与抛物线相交的点即为满足题意的点, 此时最小值为 [1-(-1)]2+(0-1)2= 5.故填 5.
平集面合与解常析用几逻何辑用语 章章
9.8 抛 物 线
1.抛物线的定义
平面内与一个定点 F 和一条定直线 l(F∉______)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点 F 叫做抛物线的
________,直线 l 叫做抛物线的________.
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几何性质
标准 方程
y2=2px(p>0)
y2=-2px(p>0)
x2=2py(p>0)
x2=-2py(p>0)
图形
焦点 ①
准线
⑤x=-p2
性 范围
⑨x≥0,y∈R
质 对称轴 ⑬
顶点
离心率 ⑯
开口 ⑰
②-p2,0 ⑥
③ ⑦y=-p2
⑩
⑪
⑭y 轴
⑮原点 O(0,0)
⑱向左
⑲向上
④0,-p2 ⑧
⑫y≤0,x∈R线
2.①p2,0 ③0,p2 ⑥x=p2 ⑧y=p2
A 到该抛物线的焦点 F 的距离为( )
3 A.2
B. 2+12
C.2
D. 2+1
解:把 A( 2,1)代入抛物线方程得 2=2p,
得 p=1,
所以 A 到焦点的距离为 1+12=32,则|AF|=32,
故选 A.
设抛物线 y2=8x 的准线与 x 轴交于点 Q,若过点 Q 的直
线 l 与抛物线有公共点,则直线 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
显然当 P,M,A 三点共线时,|MP|+|MF|取得最小值.因为点 P 的坐 标为(3,2),所以|MP|+|MF|的最小值为 3-(-1)=4.故填 4.
【 点 拨 】 (1) 求 抛 物 线 的 标 准 方 程,若开口未知,则要先判断开口, 以便设方程;(2)求最值问题,则常借 助抛物线定义及平面几何中三角形两 边和大于第三边或两点直线段最短等 性质.
类型二 抛物线焦点弦的性质
类型一 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
(1)已知双曲线 C1:ax22-by22=1(a>0,b>0)的离心
率为 2.若抛物线 C2:x2=2py(p>0)的焦点到双曲线 C1 的渐近
线的距离为 2,则抛物线 C2 的方程为( )
A.x2=8
3
3 y
B.x2=163
3 y
C.x2=8y
D.x2=16y
解:因为ax22-by22=1 的离心率为 2,
(1)设抛物线 C:y2=2px(p>0) 的焦点为 F,点 M 在 C 上,|MF|=5.若以 MF 为直径的圆过点(0,2),则 C 的方程 为( )
A.y2=4x 或 y2=8x B.y2=2x 或 y2=8x C.y2=4x 或 y2=16x D.y2=2x 或 y2=16x
解:因为以 MF 为直径的圆过点(0,2), 所以点 M 在第一象限.由|MF|=xM+p2=5 得
A.-12,12
B.[-2,2]
C.[-1,1]
D.[-4,4]
解:由已知得 Q(-2,0),由题意知直线 l 的斜率存在,设 直线 l 的方程为 y=k(x+2),代入抛物线方程,消去 y 整理得 k2x2+(4k2-8)x+4k2=0,由 Δ=(4k2-8)2-4k2·4k2=64(1-k2) ≥0,解得-1≤k≤1.故选 C.
所以ac=2,即ac22=a2+a2 b2=4,所以ba22=3,ba= 3.
x2=2py(p>0)的焦点坐标为0,p2,ax22-by22=1 的渐
p
近线方程为 y=±bax,即 y=± 3x.由题意得
2 1+(
3)2
=2,所以 p=8.故 C2 的方程为 x2=16y.故选 D.
(2)已知椭圆x42+y32=1 的右焦点 F 为抛物线 y2=2px(p>0)的焦点,点 P
M5-p2, 2p5-2p,从而以 MF 为直径的圆的圆心 N 的坐标为 52,12 2p5-p2.
因为点 N 的横坐标恰好等于圆的半径,所以圆与 y 轴切于点(0,2),
从而 2=12 2p5-p2,即 p2-10p+16=0,解得 p=2 或 p=8,
所以抛物线方程为 y2=4x 或 y2=16x.故选 C.
(2016·浙江)若抛物线 y2=4x 上的点 M 到焦点的距离为 10,则 M 到 y 轴的距离是 ____________.
解:由题意可知焦点 F 的坐标为(1,0), 则准线方程为 x=-1,设 M(xM,yM),则 xM+ 1=10,所以 xM=9,即 M 到 y 轴的距离是 9. 故填 9.
的坐标为(3,2).若点 M 为该抛物线上的动点,则|MP|+|MF|的最小值为 ________.
解:因为椭圆x42+y32=1 的右焦点 F 为(1,0), 所以p2=1,解得 p=2,
所以抛物线 y2=4x 的准线方程为 x=-1,如 图所示,
过 M 作抛物线的准线 l 的垂线 MA,垂足为 A,由抛物线的定义有|MA| =|MF|,所以|MP|+|MF|=|MP|+|MA|,
已知直线 l 过拋物线 C 的焦点,且与 C 的对称 轴垂直,l 与 C 交于 A,B 两点,且|AB|=12,P 为 C 的 准线上的一点,则△ABP 的面积为________.
解:设抛物线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 p,则由题意 有 2p=12,即 p=6,则△ABP 的面积为12×12×6=36. 故填 36.
⑩x≤0,y∈R ○11 y≥0,x∈R ○13 x 轴 ○16 e=1 ○17 向右 ○20 向下
抛物线 y=2x2 的焦点坐标是( )
A.18,0
B.12,0
C.0,18
D.0,12
解:由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 x2=12y,可
知p2=18,所以焦点坐标是0,18.故选 C.
A( 2,1)为抛物线 x2=2py(p>0)上一点,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