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语文七下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学案 (2)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学案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教案学习目标:1、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诗歌;2、品味语言,体会诗人情感;3、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体会诗人情感。
一.激情导入青春是一种让人羡慕的资本。
凭着健壮的体魄,你可以支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凭着顽强的毅力,你可以攀登上一座巍峨的高山;凭着旺盛的精力,你可以开垦出一片肥沃的土地。
而拥有青春的少男少女们更是让人羡慕不已。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何其芳为上男少女们谱写的赞歌。
二.课前检测师:正是欣赏诗歌之前,谁来给同学们说说你收集了诗人的哪些资料?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出生于四川万县人。
代表诗集有《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散文集《画梦录》。
三.活动一自由朗读初步感知师: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自由朗读这首诗歌。
要求:①读准字音;②读出重音;③把握节奏。
请同学展示,师生互评。
四.活动二品味语言体会情感1、诗人歌唱了什么?明确:少男少女、早晨、希望、未来的事物、正在生长的力量。
(板书:歌唱青春)生齐读诗歌第一小节。
2、“飞”字可以体现出诗人怎样的心理?明确:体现诗人急切,迫切的心情指名朗读诗歌第二小节。
写作背景——1938年,诗人和好友卞之琳等一道怀着对光明的渴望,奔赴革命圣地延安。
在延安,作者亲眼目睹了根据地人民火热的革命生活,那种快乐、充实、民主的全新生活,使从黑暗的国统区来的诗人,感到中国的希望。
诗人投入到火热的革命生活中,并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1942年,诗人满怀激情地写下了这首诗。
3、如何理解“颤抖”一词?明确:心灵受到触动而激动不安,兴奋雀跃。
(板书:放飞梦想)全班女生朗读是个第三小节。
4、这快乐或好的思想给“我”带来了哪些而变化?如何理解这些变化?明确:失掉忧伤、重新年轻、充满梦想、充满渴望。
国统区里黑暗的现实,使他悲观忧伤。
而延安全新的生活,使他豁然开朗,他感到生活充满阳光和快乐,仿佛一下子年轻了许多。
我为少男少女歌唱学案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学习目标:1、朗读全诗,理解诗人对新生活的歌赞与热爱。
2、品味朴素、清新、优美、明快的语言,领会诗人丰富的想像与联想。
过程与方法3、探讨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在诵读中品味诗歌丰富的想像、精妙的修辞、朴实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4、体会诗人炽烈的感情,培养学生奔放快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引导学生柚生活,热爱生活。
自学指导:阅读何其芳的这首诗,首先要注意从诗的意象创造的总体氛围中j把握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它所要启迪读者的东西。
其次,要注意诗中比喻的内涵,避免理解上的实指性。
例如“我歌唱早晨,/我歌唱希望”、“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不管它像一阵微风/或者一片阳光”。
这些寓抽象于形象的比喻说法,都宜运用想像和联想去体会,才能真正理解诗人对新世界新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最后,还要读出诗歌的节奏,品味诗歌清新优美的语言。
这首诗语言朴素、清新、优美,音节自然和谐。
诗人几乎不用华丽的词藻,用的都是极朴素的语言,但由于表情达意上的恰到好处,行文上的明快流畅,使这些朴素平凡的语言显示出清新和优美。
阅读时要注意认真领会,读出感情,读出节奏,读出内涵。
教学流程:1、结合背景介绍,思考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诗中是怎样来表达?(指导学生疏理本诗的构思思路)纵情欢歌,振起全篇——放飞歌声,放飞理想——极抒衷肠,极抒向往。
思考诗人抒发的情感,并用恰当的语言概括。
合作探究:3、学生展开竞争,加快背诵速度,提高诵读兴趣。
快速背诵课文,找出背诵规律。
流程二:合作探究:一、赏析诗句。
诗中哪些句子表达了诗人热爱青年、热爱生活的炽热情感?这些句子运用了哪些意象,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提示:以小组形式合作分析,找出具体的诗句进行揣摩欣赏,讨论诗中的意象在表达情感中的作用及其效果。
指导学生分析:早晨、希望、阳光、微风、从琴弦上等意象,及其构成的意境。
找出具体诗句在小组中探讨分析。
也可互相补充观点或提出不同看法。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教学目标:1. 在朗读中品味朴素、清新、优美、明快的艺术美。
2.理解诗人对新生活的歌赞与热爱。
3.培养学生奔放快乐、积极向上的人格。
教学重难点:1.反复朗读并背诵,理解诗意及抒发的感情。
2.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迁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二、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范读。
三、学生朗读,互纠正音。
四、诵读,讨论,感悟诗歌的艺术形象美。
1.诗的第一节在说了\”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后,连用四个排比句,歌唱了五种事物,它们具有怎样的共同点?(积极向上,给人以希望,给人以鼓舞的力量)2. 诗人希望歌声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停留是什么意思?(引起年轻人的强烈共鸣)3. 读第三节,诗人希望用什么引起年轻人的共鸣?4. 第四节采用了什么手法?(对比,赞颂、歌唱新事物新快乐新思想的力量)5. 朗读指导与训练(节奏、重音和语调)五、质疑,探讨,交流。
你还想了解哪些这首诗的有关问题?提出来,大家帮你解决。
(学生一般会对作者及写作背景产生疑问,教师作必要的补充和说明后,用幻灯片显示。
)1. 作者简介:何其芳(__-_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重庆万州人。
代表诗集有《汉园集》(与人合集出版)、《预言》,散文集《画梦录》。
2. 写作背景:_38年,何其芳告别国统区黑暗、压抑、窒息的旧生活,奔赴革命圣地延安。
在那里,一种与国民党统治区迥异的生活展现在眼前。
诗人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一全新的火热的生活中,他观察着,感受着,激动着。
诗人的生活变了,性格变了,世界观变了,诗风也变了,他不再写那种缠绵忧伤的爱情诗了,流泻于诗人笔端的是一种奔放快乐积极向上的诗句。
【最新精选】冀教初中语文七下《7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word教案 (2)

第7课《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简述诗人有关情况2.概述作品内容及写作背景。
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前几课所学的诗歌知识给诗歌划分节奏和重音。
2.能够结合背景材料体会诗歌中的感情。
情感目标认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热爱新生活的激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背景。
2.运用所学诗歌知识展开自读。
难点认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热爱新生活的激情。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媒体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思路对这首诗不宜讲得过多,引导学生多朗读,在朗读中体味诗意;抓住关键句,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我们经常说青少年是“花季少年”“花季少女”,青少年阶段是“花样年华”,因为我们都觉得青少年时期是最美好的时期,它意味着希望,象征着未来,代表着正在生长的蓬勃的力量,它值得我们为之歌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2.作者简介何其芳(1912~1977)现代诗人、散文家、文艺理论家。
原名何永芳。
四川万县人。
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受到文坛注意。
他的散文集《画梦录》出版后,获《大公报》文艺奖金。
1938年赴延安,新的生活使何其芳写出了《我歌唱延安》等散文和《生活是多么广阔》等篇,讴歌革命,礼赞光明,传诵一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何其芳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学研究和评论,同时参加文艺界的领导工作,写有少量诗作。
今天我们来学习作者在延安时期的代表作——《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3.写作背景1938年,何其芳告别国统区黑暗、压抑、窒息的旧生活,奔赴革命圣地延安。
在那里,一种与国民党统治区迥异的生活展现在眼前。
诗人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一全新的火热的生活中,他视察着,感受着,歌唱着。
诗人的生活变了,性格变了,世界观变了,诗风也变了,流泻于诗人笔端的是一种奔放快乐积极向上的诗句。
这首《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就是诗人奔放快乐积极向上诗风的代表作。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导学案(定稿)

【当堂检测】“见课件”
【教(学)后记】
2、品味朴素、清新、优美、明快的语言,领会诗人丰富的想象与联想。
3、通过反复朗读、背诵,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
4、体会诗人炽烈的感情,培养学生奔放快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品味生活,热爱生活。
【学习重点、难点】
反复朗读并背诵,理解诗意及抒发的感情。
【自主学习】
一.导入
人们经常说青少年是“花季少年”“花季少女”,青少年阶段是“花样年华”,毛主席也说青少年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我们都觉得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美好的时期,它意味着希望,象征着未来,代表着正在生长的蓬勃的力量,它的确值得我们为之歌唱。我们是花海,我们是太阳,我们是早晨,我们是希望。因为我们都是少男少女!因此,在座的各位少男少女今天我们一起来为自己歌唱。
5、(朗读第四节)、讨论:“轻轻地从我琴弦上失掉了成年的忧伤,我重新变得年轻了”的含义和作用,并思考此时的“我”还是不是单指作者本人。
6.班级课堂朗读竞赛。(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声歌,在朗读中体会、理解诗的思想感情)
【歌总结】
1、诗歌主旨:
2.诗歌艺术特色:
【拓展提升】
欣赏《毕业歌》,体会它与课文立意相同吗?
毕业歌
同学们,大家起来,
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
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
我们是要选择“战”还是“降”?
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场,
我们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
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
明天是社会的栋梁;
我们今天是弦歌在一堂,
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
巨浪,巨浪,不断地增涨!
同学们!同学们!
快拿出力量,
3、朗读课文圈画重要词语,写出下列词中加点字的读音。
初中初一语文下册《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理解与运用。
-课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深入挖掘。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课文阅读和理解方面的独立思考。
-学生合作学习中的有效沟通和协作,以促进知识的共享和深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3.教师可以组织作业展示活动,让学生的成果得到展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学会通过朗读、感悟、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
1.导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主动阅读、思考、提问,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生活充满好奇,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这篇课文具有较强的兴趣。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在语文素养、审美情趣、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提升。
在知识层面,初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字词、句型和语法知识,但对于课文中一些较为复杂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可能仍感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发现、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作业要求:
1.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意书写规范,保持作业的整洁。
2.作业完成后,要认真检查,确保答案的正确性和书写的清晰度。
3.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作业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业反馈:
语文版七下《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教学设计

语文版七下《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教学设计导读:15.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一、教学目标:1.深刻理解诗人对新生活的歌赞与热爱。
2.品味朴素、清新、优美、明快的语言,领会诗人丰富的想象与联想。
3.体会诗人炽烈的感情,培养学生奔放快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品味形象、鲜明、优美的语言,领会诗人丰富的想象与联想。
教学难点——把握本诗的主旨。
课时安排——2课时二、课文字词(分发,不然教学进度来不及)(按其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板书出字词)颤抖:chàndǒu颤动;哆嗦;不停地颤栗地控制不住地抖动。
琴弦:qínxián琴上赖以发声的弦线。
渴望:迫切地盼望三、课文朗读: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歌唱/早晨,我歌唱/希望,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明确歌颂对象,凸现喻体形象)我的歌啊,你/飞吧,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突出“飞”,显其热情奔放)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都变成声音/飞到/四面八方去吧,不管/它像一阵微风或者一片阳光。
(注意声音的抑扬,情感的表达)轻轻地/从我琴弦上失掉了/成年的忧伤,我/重新/变得年轻了,我的血/流得很快,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
(逐步激昂,情感推向高潮)四、课文导语:我们经常说青少年是“花季少年”“花季少女”,青少年阶段是“花样年华”,因为我们都觉得青少年时期是最美好的时期,它意味着希望,象征着未来,代表着正在生长的蓬勃的力量,它值得我们为之歌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五、常识(分发)何其芳,四川人。
早在学生时代就从事诗歌创作,20世纪30年代初就以绮丽、精致又略带感伤的诗风闻名于世,有诗集《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等。
这首诗写于1942年2月,那是抗日战争时期,正是旧中国艰难的年代,但在延安,诗人生活在另一个新天地之中,他感受到延安军民特别是年轻人焕发出来的蓬勃朝气,对祖国的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和希望,他从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起点出发,唱出这首青春的颂歌。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教案教学设计河大版七年级下册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教案教学设计(河大版七年级下册)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教案教学设计(河大版七年级下册)「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把握感情基调、语速、语音、节奏及重音,朗读全诗,理解诗人对新生活的歌赞与热爱。
2、品味朴素、清新、优美、明快的语言,领会诗人丰富的情感。
3、学习欣赏诗歌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品味诗歌的音乐美、语言美和作者的情感美。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炽烈的感情,培养学生奔放快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重点1、指导学生朗读,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诗意及诗歌抒发的`感情。
2、品味朴素、清新、优美、明快的语言。
3、与朗读同行,理解诗歌重点语句所表达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分析理解诗歌内容,指导有感情朗读教学过程一、导入:IQ竞猜导入:二、简介作者三、简介写作背景:(全体诵读)它是赏析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的钥匙,要引起注意。
(齐读)文学艺术作品产生于现实生活,但它一诞生,就获得了跨越古今的永恒魅力。
四、进入欣赏诗歌的第一乐章:朗读吟诵--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听朗读录音要求:1、划出朗读节奏,体会一下全诗朗读时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奔放的、快乐的、积极向上的!)以此确定语速(稍快)同学带着这种奔放、快乐的感情以一种稍快的语速读诗学生点评2、学生配乐朗读全诗。
体会诗歌音乐美。
五、进入欣赏诗歌的第二乐章:朗读与赏析同行--感受作者的情感美赏析内容,指导朗读:把握节奏,突出重音归纳朗读提示,饱含感情诵读全诗,体会作者情感美六、进入欣赏诗歌的第三乐章:咬文嚼字--感受诗歌的语言美从文中找出你认为用得好的字、词、句,运用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作简单批注,加以赏析七、通过以上三个乐章,归纳学习诗歌的方法八、有感而发,畅所欲言九、拓展练习十、作业《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教案教学设计(河大版七年级下册)「篇二」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学习诗人丰富的想像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在朗读中体会、理解诗中的形象所表示的含义。
2、感悟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培养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
【学习重点】
与朗读同行,理解诗歌中的形象所表示的含义,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资料连接】
作者简介:何其芳,现、当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
四川万县人。
北京大学毕业。
1938年夏到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
后任鲁艺文学系主任。
建国后,历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和书记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等职。
作品简介
l 诗《我们最伟大的节日》
l 诗集《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
l 散文集《画梦录》等
l 文艺论文集《关于现实主义》《论〈红楼梦〉》《关于写诗和读诗》《文学艺术的春天》等。
写作背景
1938年,诗人和好友卞之琳等一道怀着对光明的渴望,奔赴革命圣地延安。
在延安,作者亲眼目睹了根据地人民火热的革命生活,那种快乐、充实、民主的全新生活,使从黑暗的国统区来的诗人,感到中国的希望。
诗人投入到火热的革命生活中,并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19 42年,诗人满怀激情地写下了这首诗。
【自主学习】
1、以各种形式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结合诗人资料及写作背景,解答:(1)诗中的“我”是谁?(2)诗人“歌唱”什么?(3)我为什么要歌唱?
3、整首诗充满了诗人丰富的想象,请找出诗中运用得好的词语,并说说好在哪里?
4、诗人在不停的歌唱,他的歌声、快乐和思想还长上了翅膀飞到四面八方,你知道诗人这样写究竟表达什么意思吗?
【拓展延伸】
你觉得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少男少女呢?仿写课文第一节。
【课后作业】
十五六岁的你,正值花季人生。
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这首诗后的感受,以“青春的梦想”为题写一篇文章或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