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课件

合集下载

语文第一节课优秀课件

语文第一节课优秀课件
02
有一次儿子奉命出外做生意,走到一个地方,突然遇到大雨,他没有带伞,浇成了落汤鸡。日叟只好写了一封信给他父亲,信是这样写的:
01
信送到家时,正碰上季康子大宴宾客,他拿过信一看,顿时气得脸色铁青。原来,信上写着:“李(季)麻(康)子大人收”。再看内容,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马上提起笔来,给儿子回了一封信,信上写道:“四(日)嫂(叟):你会马(写)责马(写)之,不马(写)则熊(罢)乎,堂上有容(客)哉,差(羞)死我也!父字。”
谜语故事 (一)
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与他的好友王吉甫经常在一起探诗论文。一天,王安石对王吉甫说:“我怎么也睡不着,作了一条字谜:‘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你猜是什么字?”王吉甫略一思索,便猜中了,他不直接说出谜底,,也用谜语的形式答道:“东海有条鱼,无头也无尾,躬出脊梁骨,便是你的谜。”
王安石听了,哈哈大笑说:“你猜对了!”请问,谜底是什么?
三媳妇回娘家
从前,有一个老头,他家有三个儿媳妇。每次媳妇们嚷嚷要回娘家,他都发愁,因为儿媳妇们一走,家务事就没人料理了。所以,他总想办法来阻止他们回娘家。有一次,新年到了,媳妇们照例要回娘家了,并且还要住几天。老头子没理由不让他们回娘家,于是就想了一条妙计。他对儿媳妇们说:“你们要回娘家可以,不过,得替我办三件事。谁能办得了,谁就回去;办不了就别想走”媳妇们说:“什么事?您快说!”
老头儿说:“第一,给我煮一碗‘永远煮不熟’的菜;第二,回去后,给我带上“骨包肉”和“肉包骨”来;第三,路过‘人从屋顶过,水在屋下流’那村庄时,到我那姓‘西北风’的表弟那里,把我留在他那里的‘包火筒’、‘招风纸’拿来。“大媳妇和二媳妇想了很久,都想不出是怎么一回事。可是聪明的三媳妇却说:“我可以办到”。她马上到厨房里住了一碗生菜(一种青菜),双手端出来放在老头儿面前说:“这就是永远煮不熟的菜”。并说:“那两件事,我从娘家回来后准替您办好。”老头儿只得让他回娘家了。

语文第一课_图文-PPT课件

语文第一课_图文-PPT课件

内心的长久才抵得过时间无情地打磨。 ——杨泽宇 上帝是射者,父母是弓,孩子是箭。弓一次次 弯曲自己,而箭终是渐渐远去。 ——李诗琪 当绿的叶,白的花褪尽,在这夏夜,我听到了 秋的暗语。夏夜,秋的暗语感召雨季的我,孑然一 身,与梦同行。 ——张金宇
表达:让我们珍藏生活
学习态度
爱+坚持+智慧
人的一生,就像 在跷跷板上行走
试试看,你能记住多少?
三、默写句子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曾子曰: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6、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试试看,你能记住多少?
语文,就是这双隐形的翅膀
时时刻刻都让我们在这片美丽 的天地翱翔,嗅着生活的芬芳。
请告诉我,表示兄弟姊妹排行 第一的是哪个字? A.孟 B.仲 C.季 孟
文字:历史的烙印
《听听那冷雨》(节选)
春雨。杏花。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 地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 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 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 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就是一个地。太初有 字,于是民族的心灵,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 了寄托。 中文之美,不仅美在形体,更美在风骨,美在 精髓,以至其任何一块肌肉的肥瘠,任何一块文 脉的走势,任何一种表情的意蕴,任何一袭衣袂 的摆动,都如巧夺了天工一般,增之则长,减之 则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试试看,你能记住多少?
背一背
• 爱莲说(周敦颐) • 水陆草木之花,可1爱者甚蕃2。晋陶渊明独爱菊3;自李 唐来,世人盛爱牡丹4;予5独爱莲之6出淤泥7而不染8,濯9清 涟10而不妖11,中通外直12,不蔓不枝13,香远益清14,亭亭 净植15, 可16远观而不可亵17玩18焉19。 • 予谓20菊,花之隐逸者21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花之君子22者也。噫23!菊之爱24,陶后鲜25有闻26;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2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8。

高中语文第一课(最新、优秀)ppt课件

高中语文第一课(最新、优秀)ppt课件
古代智慧的现代启示
古代哲学、思想等对于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启示意义,如儒家的仁爱思 想、道家的自然观念等。
古代艺术与现代审美
古代诗词、书画等艺术形式对于现代审美依然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 为现代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
古代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交流
中国古代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通过国际传播与交流 ,可以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互鉴与共存。
THANKS
感谢观看
作文技巧指导
立意技巧
根据题目要求和社会现实,确 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体 现时代精神和个人见解。
谋篇技巧
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包括开头 、主体和结尾三部分,注意段 落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审题技巧
审清题目要求和限制,确定写 作范围和重点,避免跑题和偏 题。
选材技巧
围绕中心思想,选择典型、真 实、新颖的材料,注意材料的 详略和先后。
备考策略与方法指导
01
制定复习计划
根据高考语文科目的考试内容和 要求,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明 确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0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大量阅读各类文本,提高阅 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掌握不同文
体的阅读方法。
02
注重基础知识
加强对语言文字、文学常识、文 化素养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04
加强写作训练
语言技巧
运用生动、准确、形象的语言 ,注意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 运用,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学生佳作展示与点评
佳作展示
选取学生中的优秀作文进行展示,让学生欣赏和学习优秀作文的写作技巧和表 达方式。
点评分析
针对展示的作文进行点评和分析,指出作文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 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同时,也可以通过点评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 点和时代精神,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高中语文第一课1 PPT 课件

高中语文第一课1 PPT 课件
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 是孟德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
是君子好逑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 《楚辞》;是执过羊鞭的《兵法》,是受过 宫刑的《史记》;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 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
因着语文,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成了家喻户 晓的绝唱;因着语文,木兰从军的传说成了妇 孺皆知的佳话。
• 第一境界:独上高楼 忍受孤独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王国维讲的第二种境界,用的是柳永《蝶恋花》 中的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寥寥十四个字,却把有情人的相思之苦刻画得入木 三分:尽管为思念心上人茶不思饭不想,身体越来越 瘦削,却不但不会后悔,而且认为这样的相思即使把 身体搞垮了,也是值得的。王国维用拿来主义的方法, 用描写相思的话语来形容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坚持,可 以说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力。
高中语文第一课
亲近语文
语文——心灵的一泓清泉 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你爱语文吗? 语文是什么? 怎么学语文?
有人说:
数理化是固体, 政史地是液体, 而语文是气体。
气体无处不在,虽然不好把握,但我们一刻也不能离开。
语文是什么?
• 语文是b-p-m-f?
• 语文是之乎者也? • 语文是字词句段? • 语文是听说读写? • 语文是朗读背诵? • 语文是阅读写作? • 语文是题目练习?
一出戏剧,在曲折迂回中迭出动人心魄的震撼;
一首诗歌,在含蓄凝练中流露超脱凡世的清远;
一部小说,在潮起潮落中成就惊世骇俗的理想。
踏过一片海,用广博的知识激起片片波澜;采 过一丛花,在智慧的碰撞中迎来缕缕清香;有过 一个梦,决定从这里启程……
走进文学,探索文化,在心灵的光盘上镌刻语 文的美妙,一份恒久,一份轻松,笑问人生,夫 复何求?

小学语文 课文教学PPT课件

小学语文 课文教学PPT课件

课文赏析——中心思 想
作者以别具一格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我 们描绘了这样一次奇异的游历,使我们感受到作者在神 游这个想象世界中所透射出来的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 感受到他与小生命交流中所体现出来的那颗晶莹剔透的 童心,感受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浓浓的生活气息。
随堂测试
随堂测试
辨字组词:
俏(俊俏 ) 峭(料峭 )
。 。 。 。 。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把文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抄写在摘抄卡上。 背诵摘抄的内容。 观察一种小虫子,把自己观察过的小虫写下来, 写的时候要学习作者的写法,融进自己的感受。
谢谢欣赏
学习新词——词义
寒暄:
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 暄:温暖的意思。
野灌丛: 野丛生生的的灌木木本丛植。物灌。木:一种比较矮小,
行色匆匆:匆忙赶路的神态。色:这里指神态。 蕴藏: 蓄积而未显露或未被发掘。
悠悠忽忽:本文有形容神志恍惚的意思。
课文赏析
课文赏析——分段及段 意
(1--2自然段) 介绍了作者在一片静谧中,忘了世 界忘了自己,他追随一只小虫张开了奇异的游历。
课文中的它们代表的是什么?
游 侠 : 迷路,孤单的黑甲虫 村 落 : 草虫的巢穴、窝。 远 房 亲 戚 的 住 宅 : 黑甲虫的巢穴 南 国 的 少 女 : 色彩斑斓的小圆虫
。 。
。 。
课后作业
课文中的它们代表的是什么?
茂盛的森林: 细密的草茎 两棵大树: 两簇野灌丛 音乐演奏者: 振动翅膀的甲虫 街道和小巷: 细小的泥路 街道和小巷: 小虫子
庞( 庞大 ) 宠( 宠物 )
巷(小巷 ) 港(港口 )
谥( 谥号 ) 谧( 静谧 )
烤( 烤熟 ) 拷( 拷打 )

语文课程标准课件(PPT 25页)

语文课程标准课件(PPT 25页)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怎样理解“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不同于过去我们说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重在综合, 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言积累、审美
情趣、思想情感、个性品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的融合。
2、怎样理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教学建议
(二)改变学习过程,加强语文实践
获得的启示:
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必须靠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实现;同时,
学生道德品质、健康个性、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又必须靠语文实践过程
中的潜移默化、熏陶感染来实现。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就是积极主动的 语文实践过程。
怎样认识语文实践?
三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2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1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关键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2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如何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3关于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四积极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首先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学习内容不仅仅是教科书学习途径不仅仅限于课堂
倡导自主学习,是相对于教学中教师牵制下的学生被动学习 方式而言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 的精神,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新课程为什么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关于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 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主要是强调学习过程中的交往性、 互动性、分享性。
浏览 。
怎样改进习作教学
(一)习作教学的主要任务: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良好的习

初中语文第一课优质ppt课件

初中语文第一课优质ppt课件

什么是语文?
语文,在义务教育段,最简单的理解就是语言和文字。
1
语:是指我们可以说的话
2 言:是指我们在特定场合能够说的话
3
文:是指文章
4
字:是指词及语法知识
语文是有魅力的
? 语文,覆盖面最为广泛,上 至天文时空,下至 地理 人文, 俯瞰芸芸众生,包罗世间万 象。 –吟一首短诗,博得满堂喝彩; 写一篇美文,赢得大家青睐; 问一个问题,收获无限精彩。
你喜欢语文吗? 为什么?
语文是一个包含语言、文字、文 学和文化等多种元素的综合性学科。
有位教育家说: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它告诉了我们“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语文”来自生活,
又告诉了我们生活与“语文”的关系:生 活离不开语文。
同时,还包含着另一层意思:“语文” 不仅仅是课堂里的事儿,要在生活中 学,要为生活而学。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认真书写的习惯(作业不过关,重写) 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 积极思考、质疑问难的习惯 上课积极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 课前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 成作业的习惯
让优秀的习惯帮助我们成为优秀的人!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及时复习的习惯 课文批注、做笔记的习惯 记笔记、随笔的习惯 修改作文的习惯 沉着冷静、积极应考的习惯
多读胸中有本,多写笔下生花。写真 事、描真景、抒真情,写下丰富多彩的 生活,写出生活的丰富多彩;写出自己 的真情实感;努力使文章情文并茂。
三、目标:人人争当“五一居士”
一手好字 一张铁嘴 一笔好文章 一肚子名篇佳作 一颗永远年轻的心
爱好语文吧!同学们!
他能使你脑满诗书,出口成章; 他能使你洞察历史,志存高远; 他能使你心灵纯洁,感情丰富; 他能使你聪明智慧,善思善辩; 他能使你文思如泉,笔下生彩。

语文教学课件-雪--鲁迅PPT课件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课

语文教学课件-雪--鲁迅PPT课件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课
——“无边”体现广阔,“凛冽”突出天寒,写出 北方环境旳恶劣。“闪闪”是对雪花在空中飞舞情 形旳描摹,也是对雪花抗争精神旳体现既符合雪花 特点,又体现雪花同寒冷战斗旳品格。。
三、1、但我旳眼前好像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 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这一景致出于作者旳想像,体现了江南雪野旳一片 生机。写出江南雪景旳特点及沉浸江南雪景旳情感。
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本身 旳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 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 眼珠,又从谁旳母亲旳脂粉奁 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
滋润美艳
2.对于江南旳雪作者有无遗憾?从文中那句 话能够看出来?这为何是遗憾?
晴天又来消释他旳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 化作不透明旳水晶模样;连续旳晴天又使他成为不懂 得算什么,而嘴上旳胭脂也褪尽了。
2、但是,朔方旳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
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么。
“如粉”、“如沙”这两个比喻写出朔方旳雪又干 又细、决不粘连旳特点,与江南雪旳特点截然不同。
3、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旳大雾,旋转 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如包藏火焰旳大雾”这个比喻形容朔方旳雪 在风中飞扬、旋转、升腾旳壮观景象,体现其旺盛 而不可抑止旳力量以及不屈斗争旳精神。
作者使用了对比旳手法.而他旳倾向似乎两者 兼而有之:江南旳雪象征着将要来临旳春天,充斥 着生机和漂亮,而朔方旳雪则是坚强中见个性.但 结合鲁迅一贯旳性格倾向,他似乎又更为欣赏 “朔方旳雪”:因为江南旳雪当然漂亮,但在鲁迅 旳眼里,这种美未经磨练,并不能保持长久。鲁 迅更为看重旳是一种独立与张扬旳个性精神,像 北方旳雪一样,以孤单不当协旳姿态向世界宣告 她旳存在,那张扬旳个性,像一种奔放旳挑战者 和战斗者,作者旳感情在对北方雪旳描写中得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思想: 梅贻琦认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梅贻琦提出了“通才教育”这一核心观念。这种“通才教育”并 非西方“Liberal Education”的简单搬移,而是一种以中国古代儒 家“大学”教育思想为基础,博采近代中外大学教育思想的精粹融合 而成的具有独立性的思想体系。梅贻琦认为,大学阶段的直接培养目 标应该是“通才”,不应该也不可能负担起直接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 “专才”的任务。这种任务应该由其他教育机构来承担。而大学应着 眼于为学生们通向高深而做基本训练。 梅贻琦针对当时教育部所提倡的“只重专才,不重通才;重实科 不重文理”的教育方针指出,大学应该着眼于对学生“人格”的全面 培养,至少应该有知、情、志三个方面。
陈寅恪
江西省义宁州(今修水县)人, 生于湖南长沙,中国现代历史学家、 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中央 研究院院士,通晓二十余种语言。 1969年10月7日逝世。 陈寅恪长期致力于教学和史学 研究工作。他热爱祖国,治学严肃 认真,实事求是,在史学研究中写 出了高水平的史学著作,为人们开 拓了历史的视野,对我国史学研究 做出了贡献。 有《诗存》问世。
人物评价
梁启超被公认为是清朝最优秀的学者,中国历 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 台后仍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辛 亥革命前,他在与革命派论战中发明了一种新文体, 介乎于古文与白话文之间,使得士子们和普通百姓 都乐意接受。同时,梁启超还是中国第一个在文章 中使用“中华民族”一词的人,他还从日文汉字中 吸收了非常多的新词,“经济”,“组织”,“干 部”等,皆始于梁启超先生。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 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 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 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 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 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 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梁启超
梁启超1873.02.23—— 1929.01.19,字卓如,一 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 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 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 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 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 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 代表人物。
少年中国说
《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的代表作之一,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 上的一篇著名文章。此文影响颇大,是一篇篇幅较长的政论文,作者 站在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立场上,在文中将封建古老的中国与他心目中 的少年中国作了鲜明的对比,极力赞扬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鼓励人 们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表达了要求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和积 极进取的精神。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 激越的篇章,作者本人也把它视为自己“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所之暗 潮”的代表作。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19),琴心三叠道初成(20)。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21)。 先期汗漫九垓上(22),愿接卢敖游太清(23)。
主要成就
史学研究 哲学研究 文学研究
吴宓说:‚宓于民国八年在美国哈佛大学 得识陈寅恪。当时即惊其博学,而服其卓识, 驰书国内诸友谓:‘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 论之,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今 时阅十五、六载,行历三洲,广交当世之士, 吾仍坚持此言,且喜众之同于吾言。寅恪虽系 吾友而实吾师。‛ 傅斯年对陈哲三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 百年来一人而已。‛ 胡适在1937年2月22日的日记中称:‚寅恪 治史学,当然是今日最渊博、最有识见、最能 用材料的人。‛
语言大师
1902,陈寅恪随兄衡恪东渡日本,入日本巢鸭弘文学院。 1905年因足疾辍学回国,后就读上海吴淞复旦公学。 1910年考取官费留学,先后到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 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就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4年回国。 1918年冬又得到江西官费的资助,再渡出国游学,先在美 国哈佛大学随篮曼教授学梵文和巴利文。 1921年,又转往德国柏林大学、随路德施教授攻读东方古 文字学,同时向缪勤学习中亚古文字,向黑尼士学习蒙古语, 在留学期间,他勤奋学习、积蓄各方面的知识而且具备了阅读 蒙、藏、满、日、梵、英、法、德和巴利、波斯、突厥、西夏、 拉丁、希腊等十几种语文的能力,尤以梵文和巴利文特精。文 字是研究史学的工具,他国学基础深厚,国史精熟,又大量吸 取西方文化,故其见解,多为国内外学人所推重。[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永远的清华校长
学生评价:大概或者也许是, 不过我们不敢说, 可是学校总认为, 恐怕仿佛不见得。 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期间,奠定了清华的校 格,为清华大学做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期间, 对师资人才进行严格遴选和延聘,推行一种集 体领导的制度。 他与叶企孙、潘光旦、陈寅恪一起被列为 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
《少年中国说》开篇以驳斥西方列强和日本帝国对“我中国”的侮辱性的 称呼“老大帝国”入笔,引出梁启超远大而美好的政治理想——“少年中 国”。作家以开阔的视野、博大的心胸,抚今追昔,在历数唐虞郅治、秦汉 雄杰、汉唐隆盛、康乾武功的基础上,笔锋顿挫,一转而至感慨万千:畴昔 已随岁月流转为陈迹,“而今颓然老矣”!风雨飘摇、山河破碎、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国为待死之国,民为待死之民。字里行间充满着痛心疾首的深沉 焦虑与忧愁。 国家从政治家的远见卓识指出造成国势衰微的根源— —“中国老朽”,亦即制度的因袭、官员的守旧。进而,作家指出创造少年 中国的力量在于“中国少年”——富有创新精神和爱国志向的一代民族新人。 与此同时,形象化的表现手法揭示了中国老朽与中国少年对于民族和时 代的迥乎不同的责任心。在鲜明、冷峻的对照中,作家提出了“今日之责任, 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的政治主张。在此基础上,梁启超以激昂饱满的 诗人般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中国少年奋发有为而少年中国豪迈崛起的振奋民志、 激动人心的画面:美哉我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王国维
王国维(1877年12月3 日—1927年6月2日), 初名国桢,字静安,, 初号礼堂,晚号观堂, 又号永观。汉族,浙江 省嘉兴市海宁人。王国 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 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 的著名学者。
人间词话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 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 三境也。
Q:什么是四书五经?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 《孟子》
五经:《诗》、《书》、《礼》、 《易》、《春秋》
诗经
《诗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 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 经》。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 又称《毛诗》。 笙诗六篇。没有内容的是南陔、白华、华黍、 由康、崇伍和由仪,因此又称《诗三百》, 《三百篇》。
成书过程
王官采诗说: 周朝朝廷派出专门的使者在农闲时到全国各地采集民谣,由周朝 史官汇集整理后给天子看,目的是了解民情。当时的采诗官被称 为“行人”(见于《左传》) 公卿献诗说: 当时的天资为了“考其俗尚之美恶,下令诸侯献诗。 孔子删诗说
这种说法见于《史记· 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 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据说原有古诗3000篇, 孔子根据礼义的标准编选了其中300篇,整理出了《诗经》。唐 代孔颖达、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对此说均持怀疑 态度。《左传》中记载孔子不到10岁时就有了定型的《诗经》, 公元前544年鲁乐工为吴公子季札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 基本相同。现在通常认为《诗经》为各诸侯国协助周朝朝廷采集, 之后由史官和乐师编纂整理而成。孔子也参与了这个整理的过程
王国维早年追求新学,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 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 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攻词曲戏剧,后又治 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不止如 此,他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成就卓越,贡献突出,在教育、 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 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 王国维抓住时代的契机,找到自己的道路,也为学术界指出新路。 他青年时期走用西方的学术与中国的学术相化合的路径,开创学 术的新境界。他中年后在“五大发现”中的三个方面,即甲骨学、 简牍学、敦煌学上均作出了辛勤的卓有成效的探索,被公认为是 这些国际性新学术的开拓者、奠基者。王国维在学术上是置身于 一个广阔的国际学术平台上来观察、思考问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