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与损伤幻灯片

合集下载

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医学辐射防护学教学课件-精品文档

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医学辐射防护学教学课件-精品文档

染色体型畸变:处于G1期或G0期的细胞受到电离 辐射作用时,因为这时染色体尚未复制,其中单根染色 丝被击断,经S期复制后,在中期分裂细胞见到的是两 条单体在同一部位显示变化,因此导致的是染色体型畸 变。按畸变在体内的转归,可以分为非稳定型畸变和稳 定型畸变两类。前者包括双着丝粒、双着色环、和无着 丝粒断片;后者包括相互易位,倒位和缺失。
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
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分类
早期效应(early effect)
按生物效应出现的时间 迟发效应(late effect) 躯体效应(somatic effect) 按生物效应出现的个体 遗传效应(genetic effect) 随机性效应 (stochastic effects) 确定性效应 (deterministic effect)
计算单位剂量照射引起的危险称为危险系数 (Risk coefficient)。EAR系数为单位剂量增加的例 数,用10-6人· 年-1· Sv-1表示,即每106人· 年· Sv的增 加例数。ERR系数为单位剂量的增加百分比 (%/Sv)。 ICRP-60的辐射致癌危险系数是以原爆人群 癌症死亡的EAR年增加值和ERR值为基础,通过 预测模型,向5个国家进行人群转移后得到的两性 平均值。
经过始动与促进两个阶段,正常细胞出现转 化,逐步发展为癌细胞,此期是朝恶性方向越来 越快的发展,成了独立的和侵入性的发展阶段。 电离辐射致癌的评估方法 绝对危险和相对危险 照射组癌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或参与人群癌 症发生率之差,称为绝对危险(Absolute risk, AR),也称为超额绝对危险(excess absolute risk, EAR)。 两组发生率之比,称为相对危险(Relative risk, RR),相对危险的增加数RR-1,称为超额相 对危险(ERR)。

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PPT课件

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PPT课件

编辑版pppt
9
照射方式图例
编辑版pppt
10
电离辐射的介质
直接致
电离
α粒子、β粒子、质子、电子

粒子


射 间接致
电离 γ射线、χ射线、中子
粒子
编辑版pppt
11
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的基础
编辑版pppt
12
电离辐射生物效应作用和类型
生物学效应
原发作用 继发作用
直接作用 间接作用
编辑版pppt
10~20 1~5
编辑版pppt
31
随机性效应-致癌效应
癌症的起始跟诱发基因组DNA损害有关, 该损害导致特异基因的丢失和/或基因结 构和活性的改变。DNA的某些特定部位发 生的变化,有可能成为诱发癌的起因。
编辑版pppt
32
致癌危险概率
低剂量低 LET辐射 照射诱发 人类癌瘤 的种类和 致死性癌 症的终生 死亡概率 系数(全 部年龄人 群)(10-
暂时不育 永久不育
不育 可查出混浊
阈剂量
一次短时间照射(Sv)多年分次照射(Sv/a)
0.15
0.4
3.5—6.0 2.5—6.0 0.5—2.0
2.0 >0.2 >0.1
视力障碍(白内障)
5.0
>0.15
造血机能低下
0.5
骨髓
再生障碍性贫血
1.5
>0.4 >0.1
编辑版pppt
29
对其它系统的确定性效应
编辑版pppt
15
继发作用
由于生物活性大分子的损伤,继而发生的 组织细胞代谢的变化、功能和结构的破坏 等作用。
继发作用所致的细胞和组织器官的损伤可 以被机体的再生和代偿能力修复,但有时 或有的个体在修复后可在DNA中发生基 因突变,这是导致遗传效应和远期癌变的 重要原因。

电离辐射ppt课件

电离辐射ppt课件

随机性效应 几 率 严 重 程 度
确定性效应

剂量
阈值
剂量
5.电离辐射的损伤效应
②按效应发生的个体分类:可分为躯体效应和遗传
效应。
③按效应表现情况分类:大剂量照射的急性效应、 较大剂量照射的亚急性效应和低剂量长期照射的 慢性效应、受照射后的远期效应。
6.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机制
(2)生物效应产 生的过程和机理 a.电离辐射的能 量转移过程
电离辐射
1.概述——电离辐射概念
电离辐射( ionizing radiation ):凡能使受作用物质发 生电离现象的辐射,称电离辐射。
可由不带电荷的光子组成,具有波的特性和穿透
能力,如X射线、γ射线、宇宙射线。 α射线、β射线、中子、质子等能引起粒子型电 离辐射。 自然界来源:宇宙射线、地壳岩石中的放射性元 素、人工辐射源。
235铀裂变
60钴、192铱
X球管、加速器
1.概述——放射性活度概念
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单位时间内放射性物质 衰变的次数
SI单位专用名为“Bq”(becquerel)
原专用单位为"居里"(Ci Curie)。
l Ci =3.7×1010 Bq =3.7×1010 次核衰变/秒
internal exposure:放射性核素进入人 体造成的辐射照射。 源器官 (source organ):辐射源沉积 的器官。靶器官:受到从源器官发出的辐射 照射的器官。 特点:内照射对机体的辐射作用,一直 要持续到放射性核素排出体外,或经10个半 衰期以上的蜕变,才可忽略不计。
指放射性核素沾染于人体表 面 (皮肤或粘膜)。 3.电离辐射的作用方式 体表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 是有创伤的。沾染的放射性核素 ③体表沾染:内、外照射 对受沾染的局部构成外照射源, 还可以经过体表吸收进入血液而 构成内照射。

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

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

0.51~1.00
少数人(约5%)出现轻度症状: 淋巴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可降低
头晕、乏力、不思食、失眠、口
到照前的25%~50%,半年内可
渴等
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1.01~1.50
一部分人(约5~50%)出现恶心, 少数人可能出现呕吐
淋巴细胞和血小板可降低50%以上, 白细胞可降低至50%,可能恢复 到正常值。
②这一
癌症总计 值仅用于 一般公众 。用于工 作人员人 群的致死 性癌症总 危险取 4.00×102Sv-1。
电离辐射引起的法定职业病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所患 的放射性疾病。放射工作人员所受到的职业照射 剂量达到或超过一定的水平时,则可能引起局部 或是全身放射性疾病。
分为11类:
生。 不同的受照对象,不同的器官组织其剂量阈值不同,
一般从十分之几戈瑞至几戈瑞。
确定性效应剂量效应曲线特征
频率
12
10
8
6
4
2
0
0
1
2
3
4 剂量
25 20 15 10 5 0
1
2
3
4
剂量
(a) (b) (c)
病理情况阈值
5
严重程度
随机性效应
指发生的几率与剂量大小有关的效应。 特点:效应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无关,没有阈值。 从辐射防护的角度来看,任何大小的电离辐射对
受照剂量(Gy)
临床症状
<0.10
无明显变化
0.10~0.25 无明显变化
血液学变化
— 淋巴细胞数略降后升高,逐渐恢复,
白细胞数变化不明显。
0.26~0.50
个别人(约2%)出现轻微症状:头 晕、乏力、食欲下降、睡眠障碍 等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
电离辐射是指能够将电子从原子或分子中剥离出来的辐射。

它具有高能量和较强的穿透力,可以对生物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物效应,包括:
1. 细胞损伤:电离辐射可以直接与DNA分子相互作用,导致DNA断裂、甲基化、碱基修饰等损伤,进而引发突变和细胞
死亡。

2. 细胞遗传效应:电离辐射引起的DNA损伤可能会导致遗传
信息的改变,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等,进而导致遗传性疾病的发生。

3. 组织损伤:电离辐射对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可以导致炎症反应、组织坏死等病理变化,影响器官和组织的正常功能。

4. 生殖细胞损伤:电离辐射对生殖细胞的损伤可能导致生育能力下降、遗传性疾病的发生以及遗传基因的改变。

5. 致癌性:电离辐射与DNA的不可修复损伤可能会导致细胞
的癌变,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受到辐射剂量、辐射类型、照射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低剂量辐射可能对生物体产生适应性反应,而高剂量辐射则更容易引起严重的生物效应。

因此,在使用电离辐射技术时,应严格控制辐射剂量,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对生物体的损害。

电离辐射环境监测PPT

电离辐射环境监测PPT

以我的为题作文800字篇一我的家乡一南京是有名的石头城,也是六朝古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景色更是没话说,南京的景点多的是,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总统府、中山陵、夫子庙和梅花山等。

南京的“吃”也是很值得研究研究的!最著名的就属盐水鸭了,皮薄肉嫩,清凉可口。

哇,说的都要流口水了。

今天我就重点介绍介绍南京的吃,不过南京好吃的可不止盐水鸭,南京的叫花鸡也很好吃,香香的,脆脆的.,肉汁像火一般,好似在燃烧,让你吃的很热血,而且十分入味儿,且随处可做,就连叫花子都做的了,怪不得人们叫它叫花鸡。

.我一向喜欢吃荤,但是一点小点心也是不能少的!南京的灌汤小笼包可也是个人间正品,轻轻一咬,那滚烫的鸡汁就瞬间划入你的口中,在你的口中翻腾一会后便窜进胃中,那感觉可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啊!在尝尝那被汤汁浸泡透彻的美味肉囊,哎呀。

那可真是太享受了。

老吃荤菜可会成为“三高人群”,所以我们也要去看看南京好吃的蔬菜,最清火的就是那碧绿碧绿的菊花脑了,喝着那汤好似一股“清凉的火焰”不仅让你身处火热之中,还使你浑身的燥热疲备随着一股清新的气息烟消云散。

要说南京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但在我心中它永远是世上最美、最令人陶醉、最“美味”的城市。

篇二在每个人的床底,抽屉里都会有自己珍藏很久的“宝贝”,或许是几颗美丽的雨花石,或许是一个自制的小模型,或许是一张精巧的贺卡,或许是一件珍贵的首饰,它们看起来不太起眼,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乐和美好的回忆。

我的收藏是一艘精致的小木船。

每当我看见藏在抽屉里的那艘精致的小木船,就会想起小明。

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小明和我>同桌。

我们两家离得很近,我们每天一块上学、回家。

我们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一直到了幼儿园大班发生那件事之前。

那是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有一天,我们俩温习完功课,把自己在小商店买的木船拿出来玩,小明看见我那艘做得很精致,就拿在手上,前后里外的看,总舍不得放下。

不料手一抖,“啪”的一声,小木船摔坏了。

《核辐射安全与防护》PPT课件

《核辐射安全与防护》PPT课件

• 路易斯(Louis)观察了10名肾功能正常患者X射线照射后的反应,4Gy照射后出 现了肾流量进行性减少,肾小球滤过率暂时抑制;5.5~16.25Gy照射后肾流量反 而增加;20~24Gy照射后肾流量又减少并持续12个月之久。有人报道在3~4周内照 射25~32.5Gy后的55名病人中,有40%的病人出现辐射所致的肾炎,其中7人死亡; 在35~36Gy照射的50名病人中,有7人在5年内发生了肾萎缩。估计肾的耐受剂量 为40Gy/50d。美国国家辐射防护与测量委员会推测,引起肾炎、高血压的一次急 性照射的剂量约为8Gy,局部分次照射的剂量约为20Gy/30d或30Gy/40d。
1.4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是多种因素复合作用的表现。影响人体损伤的因素有: • 外照射 • 内照射 • 随机效应与非随机效应 • 躯体效应与遗传效应 • 辐射敏感性
外照射
• 外照射引起的人体效应与吸收剂量大小、剂量率大小、受照时间(连续照射还 是间歇照射)、照射范围(全身照射或局部照射)、受照组织或器官的辐射敏 感性、电离辐射的种类和能量等因素有关。
• 非随机效应是指那些发生几率(俗称机会)和严重程度都随剂量大小而变化的 效应。它是有剂量阈值的,就是说,受照剂量低于阈剂量时,一般不会发病。 阈剂量是指能使1~5%受照个体发生特异性效应所需的剂量,一般认为不超过 0.5Gy不会产生非随机性效应。
随机效应
• 另一种人体效应,就如同人们吸入或食入化学致癌物质那样,可在若干年后 引起癌症或白血病,但它的潜伏期很长,有些可达几十年之久,这种效应称 为随机效应。随机效应发生的几率与受照剂量大小有关,但没有剂量阈值, 也就是说,很小的受照剂量也可以致癌,但它的发生率很小。这种效应主要 包括致癌效应和遗传效应。它是由一个或少数细胞损伤后引起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辐射量及其测量
一、电离辐射的常用辐射量及其单位 二、辐射防护用辐射量和单位 三、电离辐射的测量方法
一、电离辐射的常用辐射量及其单位
照射量 ➢定义
X或射线光子在质量为dm的空气中产生出所有次级电
子完全被空气阻止时,在空气中所形成的任何一种符号离
子总电荷量的绝对值dQ除以dm所得的值
X dQ dm
二、辐射防护用辐射量和单位
放射性核素 摄入和外照射
参 考
男性体模 吸收剂量
女性体模 吸收剂量
参 考
男 人 当量剂量
WR 当量剂量
女 人
性别平均当 量剂量HT
WT
有效剂量E
性别平均得到有效剂量
参考人
二、辐射防护用辐射量和单位
➢按照以下公式分别根据对参考男人和对参考女人的器 官和组织T评估得到的当量剂量和,计算出有效剂量:
HT = WRDT ➢如果多种辐射作用于某组织与器官,则该组 织与器官的总的当量剂量为
HT WRDTR
R
➢辐射权重因子WR由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 (ICRP)认定。WR无量纲,故HT与D的量纲相 同,也是J·kg-1,但专用名称为希沃特(Sv)。
二、辐射防护用辐射量和单位
1.有效剂量( effective dose,E ) ➢组织权重因子WT
E T WT[HTM2HTF]
二、辐射防护用辐射量和单位
3.集体当量剂量(collective dose equivalent) 集体有效剂量(collective effective dose) 统称集体剂量
➢集体当量剂量ST是受辐射群体中每个成员所受当 量剂量的总和。集体当量剂量的单位是人·希沃特
K d tr
dm
焦耳·千克-1(J·kg-1),专用名称为戈瑞(Gy)
比释动能随时间的变化率称为比释动能率
➢注意 与照射量不同,比释动能只适用间接电离辐射, 它不仅用于空气,也适用于其他物质
一、电离辐射的常用辐射量及其单位
吸收剂量 ➢定义 单位质量物质吸收电离辐射的平均能量 D d
dm
➢单位 戈瑞(Gy),1Gy=1J·kg-1, 曾用单位为拉德 (rad),1Gy=100rad。
E ET W THT
T
T
二、辐射防护用辐射量和单位
例11-1 某次胸部检查(胸片)患者各组织器官受到的当量 剂量为生殖腺0.01,乳腺0.06;红骨髓0.25,肺0.05,甲状 腺0.08,骨表面0.08,其他组织0.11;胸部检查(胸透)各 组织器官受到的当量剂量为生殖腺0.15,乳腺1.30;红骨 髓4.10,肺2.30,甲状腺0.16,骨表面2.60,其他组织0.85, 剂量单位均为mSv,求接受者的有效剂量。
二、辐射防护用辐射量和单位
解:依公式11-9有: EXP=0.01×0.08+0.06×0.12+0.25×0.12+0.05×0.12+
0.08×0.04+0.08×0.01+0.11×0.51=0.1041mSv EXT=0.15×0.08+1.30×0.12+4.10×0.12+2.30×0.12+
器官和组织的权重因子W T
组织或器官
红骨髓、结肠、肺、胃、乳腺、其余组织 性腺 膀胱、食道、肝、甲状腺 骨表面、脑、唾腺、皮肤
WT
0.12 0.08 0.04 0.01 总计
∑WT
0.72 0.08 0.16 0.04 1.00
二、辐射防护用辐射量和单位
经WT修正后的当量剂量称为有效剂量,用E表示。 如果所受辐射包括了几种组织与器官,则辐射造成的有 效剂量是各组织、器官有效剂量之和,即
如N个人所受当量剂量相同,则ST为个人当量剂量 的N倍。同样的概念也用于集体有效剂量。即每个人 的平均有效剂量与人数的乘积为集体有效剂量S,集 体有效剂量的单位也是人·希沃特。
三、电离辐射测量方法
利用辐射产生的各种物理效应,如热作用、电离作 用、荧光作用、光化学效应等,可以对辐射源进行检测
第十一章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与损伤
1
第十一章电离辐射
的生物效应与损伤 幻灯片
பைடு நூலகம்
优选第十一章电离辐射的生物 效应与损伤
第一节 辐射量及其测量
国际权威组织 ➢“国际辐射单位和测量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units and measurements ICRU)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 —(ICRP)
式中e为一个电子的电量。
一、电离辐射的常用辐射量及其单位
照射量、比释动能、吸收剂量之间的关系
➢比释动能是非带电粒子传给全体次级电子的能量,
吸收剂量是物质从全体电子吸收的能量,所以在同
一物质中 d与 tr 近d似相等,即
Kdtr Dd
dm
dm
上式一般在低原子序数和X、g 射线能量较低时,均 可满足。
➢单位 [C·kg-1], [库仑·千克-1] ,曾用名称为伦琴(R)
1R=2.58×10-4C·kg-1
1C·kg-1=3.877×103R
照射量随时间的变化率称照射量率
一、电离辐射的常用辐射量及其单位
比释动能
➢定义 ➢单位
不带电粒子在质量为dm介质中释放出的全部 带电粒子初始动能之和除以dm所得的值
二、辐射防护用辐射量和单位
1.当量剂量(equivalent dose,H) ➢描述生物效应发生的程度就必须对吸收剂量D加以 修正,这个修正因子称之为辐射权重因子WR。当量 剂量由下式给出 :
H = WR·D
二、辐射防护用辐射量和单位
1.当量剂量(equivalent dose,H) ➢吸收剂量应取器官或组织的平均吸收剂量DT, 则组织与器官的当量剂量的计算公式是:
0.16×0.04+2.60×0.01+0.85×0.51=1.4019mSv 可见,此次胸透患者接受的有效剂量相当于14次胸透。
二、辐射防护用辐射量和单位
➢ICRR委员会采用男性和女性参考体模,计算了器官 和组织的当量剂量。为了确定有效剂量,应先评价参 考男人和参考女人的器官或组织当量剂量,然后通过 平均来得出参考人的当量剂量
➢吸收剂量随时间的变化率称为吸收剂量率
吸收剂量适用于任何类型辐射以及任何被辐射物质
一、电离辐射的常用辐射量及其单位
照射量、比释动能、吸收剂量之间的关系
➢ 如果把d tr 换算成等效的电荷数,即可从比释动能
算出照射量。如果电离一对离子的平均消耗能量为W

a
则有
X e dtr e K
Wa dm W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