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
马致远的简介

马致远的简介
马致远(1875-1906),原名马延,中国四大才子之一,晚清诗人、文
艺家,有“山水诗仙”之称。
一、出生背景
马致远出生在福建泉州一个清朝朝廷官员家庭,家族多有文人之才。
马致远幼年接受私塾教育,中学曾就读于普通中学、早在1900年就就
读于北洋中学(今南京外国语大学)。
二、文学创作
他在文学创作上要求自己、严谨、精深,他创作的诗歌朴实而细腻脱俗,尤其结合中西方的文学手法,特别是在写景上,采用西方的写景
手法,有深刻的含义,抒发出他深厚的思想和情感,留传于后人。
三、诗文作品
他的诗文作品大都以山水景物感悟人生的痛苦与禁欲为主题,主要作
品有《碧云薄日暮》、《章台夜雨》、《花间集》、《昆州诗镜》等,也包括小说、寓言等。
四、主要著作
其中,最著名的是旗形写生集《花间集》,内容包括诗、小品、片段、及写生随笔等,充满乡土情味;另一本书是《昆州诗镜》,内容涵盖
了他对昆州山水景物的感悟,以及他的人生抒发。
五、诗歌风格
浪漫主义诗风,无论是诗体的融合还是内涵的特点,马致远的诗歌均突出表现孤独和黯淡的心情,抒发深厚的思想和情感,他笔耕不辍,创作着一首首新的诗歌,成为其在文坛上的千古名篇。
六、死因
1906年,马致远因拒绝参加清政府组织的处刑考试而坠入深渊,临终前叹息:“国之亡,文士灭也”,最后一稿就是著名的《有怀》。
七、纪念
马致远虽年少作终,但其以超群的才华著称于文坛,被比作祖国民族文学的灵魂。
他的立笔与离开的留存,历久弥新,已成遗珠可环。
元曲作家马致远简介及代表作

三一文库()〔元曲作家马致远简介及代表作〕马致远(约1250-约1321至1324间),一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被后人誉为“马神仙”,汉族,元代著名杂剧家、散曲家。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元曲作家马致远简介及代表作,欢迎阅读。
马致远简介马致远(约1250-约1321至1324间),一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被后人誉为“马神仙”,汉族,元代著名杂剧家、散曲家,元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
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约在公元1250年,卒年约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年以后,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现今北京)人。
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已选入7年级上人教版语文4课古代诗歌四首之一)(8年级下苏教版语文书诗词曲三首之一)(8年级下上教版语文书第十六课)。
所作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
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
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
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是“元贞书会”的主要成员,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也是当时最著名的“元曲四大家”之一。
(四大家包括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有“曲状元”之誉。
他的作品见于着录的有16种,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6种,另有《黄粱梦》,是他和李时中、红字李二、花李郎合作的。
以《汉宫秋》最著名。
散曲有《东篱乐府》。
马致远代表作《天净沙·秋思》《寿阳曲·江天暮雪》《寿阳曲·远浦帆归》《【仙吕】赏花时_长江风送客》《杂剧·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双调】拨不断_九重天,二》《【南吕】金字经_絮飞飘白雪》《杂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南吕】一枝花_惜春夺残造》《杂剧·邯郸道省悟黄粱梦》《【越调】小桃红_四公子宅赋》《杂剧·半夜雷轰荐福碑》《【双调】夜行船_帘外西风飘》《【般涉调】哨遍》《【大石调】青杏子_悟迷世事饱》《【双调】清江引》《杂剧·西华山陈抟高卧》《【双调】寿阳曲_春将暮,花》。
元代马致远的诗带赏析

元代马致远的诗带赏析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中国元代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被誉为“秋思之祖”。
我在此整理了马致远的诗带赏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马致远的诗带赏析11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曲子的题目叫《秋思》,是一篇悲秋的作品。
秋士易感,是中国文坛古老的传统。
自屈原的《离骚》起一直延续到现在。
《乐记》中说:“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意思是外物使人内心的情意活动起来。
那又是什么东西能让外物动起来呢?《诗品》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2寿阳曲·江天暮雪马致远〔元代〕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这首小令是元人马致远所作的“潇湘八景”组曲之一。
潇湘八景,因宋代画家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幅而得名。
八景为:山市晴岚、远浦帆归、平沙落雁、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江天暮雪、洞庭秋月。
后多有画家、诗人以此题材进行创作,马致远的《寿阳曲·潇湘八景》即是以此为题材创作的组曲。
马致远的诗带赏析21金字经·夜来西风里马致远?〔元代〕夜来西风里,九天鹏鹗飞。
困煞中原一布衣。
悲,故人知未知?登楼意,恨无上天梯!马致远这首《金字经》写他投谒不遇、天涯沦落之悲。
这支小令以极其豪迈的语言,表现极其沉痛的情感,使人倍觉其沉痛。
马致远的前期虽屡遭困顿而豪气犹在,豪放之中多有层面激抗争之音,这和其晚年作品的基调有所不同。
2寿阳曲·云笼月马致远?〔元代〕云笼月,风弄铁,两般儿助人凄切。
剔银灯欲将心事写,长吁气一声吹灭。
元散曲表现思妇的凄苦,往往设身处地,曲尽其致。
这首小令,就有着这种熨帖细微的特点,其最出色的地方就是意境绝妙。
3落梅风·心间事马致远?〔元代〕心间事,说与他。
马致远思乡的诗句

马致远思乡的诗句1. “故乡在远方,马致远的心呀,就像那漂泊的云,何时能归?就像我远离家乡,对那片土地的思念从未断过。
”例子:哎呀,每次想到家乡,我的心就跟马致远似的,七上八下的,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回去呀!2. “马致远笔下的乡愁,如那绵绵细雨,滋润着心田,我不也一样嘛,对家乡的思念如细雨般不停。
”例子:你看马致远写的乡愁,多细腻呀,我现在不也是这样嘛,心里老是惦记着家乡呢!3. “马致远思乡情切,那古道西风瘦马就是他的心声,我何尝不是在陌生城市里想念着家乡的温暖呢!”例子:马致远用古道西风瘦马来表达思乡,我在这陌生地方,也特别想念家乡的温暖呀,真的好相似!4. “马致远的乡愁啊,仿佛那无尽的黑夜,笼罩着他,我不也常常被对家乡的思念所笼罩嘛。
”例子:感觉马致远的乡愁就像那黑黑的夜,我有时也被对家乡的思念给包围了呢,唉!5. “马致远望着那落日,心中满是思乡之情,我不也会在夕阳下想起家乡的种种嘛。
”例子:马致远看着落日就想家了,我也是呀,看到夕阳就会想起家乡的那些事儿。
6. “马致远的思乡就像那疯长的草,怎么也除不掉,我对家乡的思念不也是这样顽固嘛。
”例子:马致远的思乡可真顽固呀,就像草一样,我对家乡的思念也是,怎么都赶不走呢!7. “那马致远的思乡是刻在骨子里的,我对家乡的思念又何尝不是呢,真是感同身受啊!”例子:你瞧马致远,那思乡都在骨子里了,我对家乡的思念也不浅呀,太能理解他了!8. “马致远的乡愁,是那弯弯的月牙儿,高高挂着,我的乡愁不也是在心里高高悬着嘛。
”例子:马致远说乡愁像月牙儿,我心里的乡愁也一直悬着呢,哎呀!9. “马致远的思乡情怀,如那悠悠的笛声,回荡在心中,我不也常常被那思乡的旋律缠绕嘛。
”例子:马致远的思乡跟那笛声似的,我也老是被思乡的感觉缠着呀,好难受!10. “马致远的乡愁,剪不断理还乱,我对家乡的思念不也是如此这般纠结嘛。
”例子:马致远的乡愁好纠结呀,我对家乡的思念也是,真是烦死了!我的观点结论:马致远的思乡之情通过这些诗句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那种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这和我们很多人对家乡的情感是何其相似啊!。
谁被称为“曲状元”?

谁被称为“曲状元”?“曲状元”是指元代著名散曲家马致远。
马致远(约1251—1321至1324间),大都(今北京)人;另据考证,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其主要依据是《东光县志》和《东光马氏族谱》的记载。
马致远字“千里”,晚年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
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著名的大戏剧家、散曲家。
青年时代的马致远仕途坎坷,直到中年才中了进士,曾任江浙行省官吏,后在大都任工部主事。
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
从他的散曲作品中,可以知道,他年轻时热衷功名,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但一直没能实现,在经过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后,他看透了人生的荣辱,遂有退隐林泉的念头,晚年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
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是“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也是当时最著名的“四大家”之一。
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人们赞誉他为“曲状元”。
他的作品见于著录的有十六种,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六种,另有《黄粱梦》,为他和几位艺人合作而成。
其中当属《汉宫秋》最为著名。
散曲辑于《东篱乐府》之中,其中小令《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匠心独运,自然天成,丝毫不见雕琢痕迹。
马致远今存散曲约一百三十多首,尤其是其写景名作《秋思》,既是佳曲,亦为名画,极尽苍凉。
除此之外,他的叹世之作往往也能表现出他性情率真的一面,基于此,在元代散曲作家中,他被视为是“豪放”派的中坚。
当然他也有一些清婉的作品,但以疏宕宏放为主。
其散曲语言熔诗词与口语为一炉,正统与日常生活兼及,故创造了其散曲中的独特味道。
元朝“曲状元”马致远简介

园,倾心艺事,与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等为友,积极创作杂
剧、散曲。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还参加杭州的“元
贞书会”,成为著名的作家。
马致远既是狎客票友,又是才子艺术家,他晚年摆脱了腐儒
方巾气,投身于生活,将自己的才能奉献给艺术,共创作杂剧
《乔木查》云:“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
没话说。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皆老健、疏放而宏丽,流
露出对自由无争生活的赞美,寄托着自己以疏放排遣愁郁的情
趣。这些佳什,有“振鬣长鸣,万马齐喑”;“神凤飞鸣于九
霄”之誉。他成为元曲作家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与关汉卿、白
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国际天文学会最近还用马致
《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江州司马青
衫泪》、《西华山陈搏高卧》、《马丹阳三度任风子》等杂剧16
种,其中《汉宫秋》最为著名。
《汉宫秋》写汉元帝派毛延寿选民间美女入宫,光彩照人、
艳丽婀娜的王嫱(昭君)被选中,但王家因无钱贿嘱毛延寿,他
遂将美人图上点些破绽,元帝因此没有留意到昭君。后来幽闷的
远的名字作为水星环形山的命名。
昭君在月下弹琵琶,为元帝所闻,得以相见,大受宠幸,并要惩
延寿欺君之罪。延寿逃入匈奴,献上昭君图。单于钦艳昭君之
色,指名要昭君和亲,否则兴兵入塞。满朝文武惊慌失措,元帝
痛斥大臣的无用,但亦无可奈何,左右为难。此时昭君以国家利
益为重,挺身而出,自请出塞。元帝与之难分难解,依依惜别。
昭君行至黑龙江,怀念亲人,举杯南向浇奠,愤然纵身投江自
有身世凄凉之感,和退隐无争之情。他的小令《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马致远马致远简介: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
汉族,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人,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
另据考证,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东光县志和东光马氏族谱都有记载。
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杂剧家。
所做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
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
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
从他的散曲作品中,可以知道,他年轻时热衷功名,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但一直没能实现,在经过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后,他看透了人生的耻辱,遂有退隐林泉的念头,晚年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
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是“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也是当时最著名的“元曲四大家”之一。
(四大家包括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有“曲状元”之誉。
他的作品见于着录的有16种,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6种,另有《黄粱梦》,是他和几位艺人合作的。
以《汉宫秋》最著名。
散曲有《东篱乐府》。
小令《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匠心独运,自然天成,丝毫不见雕琢痕迹。
杂剧马致远著有杂剧十五种,存世的有《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粱梦》、《西华山陈抟高卧》七种。
马致远的散曲作品也负盛名,现存辑本《东篱乐府》一卷,收入小令104首,套数17套。
其杂剧内容以神化道士为主,剧本全都涉及全真教的故事,元末明初贾仲明在诗中说:“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姓名香贯满梨园”。
在马致远生活的年代,蒙古统治者开始注意到“遵用汉法”和任用汉族文人,却又未能普遍实行,这给汉族文人带来一丝幻想和更多的失望。
马致远的简介

马致远的简介马致远是近代著名(元代的)的戏曲作家,写过很多很多的戏曲,被世人号称“秋思之祖”,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马致远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马致远的简介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
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
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他是一位“姓名香贯满梨园”的著名作家,又是“元贞书会”的重要人物,也是历来所说的“元曲四大家”之一,被尊称为“曲状元”,在元代的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声誉。
马致远的生平马致远是元代的著名曲作家,大概是公元1250年——1324年。
字是千里,号称“东篱先生”。
是汉族人,祖籍是河北省的沧州市东光县。
因为他的一手《天净沙·秋思》出名而被后人称之为秋思之祖。
还有一说是马致远是河北省的东光县马祠堂村人。
还有一说是南落坡村,和东落坡村相对应。
马致远严格的说可以说是元代的戏曲作家、散曲家、杂剧家。
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他的散曲有一百二十多首。
有着《东篱乐府》辑本,他的青年时期仕途和前程非常的坎坷,一直到中年才考中进士,在浙江省曾经担任过官吏。
后来在现在的北京,古时候的大都。
任工部主事一职,马致远的晚年非常不满意当时的天下以及政策,自己选择隐居在了一处田园,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死后葬于祖坟。
马致远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曲作家,他的作品非常有特点和特色。
豪放中不失飘逸,沉郁之中不失通俗,他的散曲扩大了题材领域,提高了艺术意境,声调和谐优美,雅俗兼赏。
马致远的非常著名的作品:《太和正音谱》,被评为马东篱之词,如朝阳鸣凤。
其词典雅清丽。
可以和灵光景福媲美,有着万马长鸣的意蕴,又好像神凤凌飞于九霄之上,岂可与凡鸟共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寿阳曲· 远浦归帆》 马落花 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 马致远是个享有盛名的戏曲家。关、郑、白、马 “元曲四大家”;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对他更 为推崇,说:“宜列群英之上。”他的杂剧以 《汉宫秋》最有影响。作品虽取材于汉代王昭君 和亲的历史故事,却并不拘泥于史实,而是在久 经流传的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参考了历代诗人对 王昭君的咏唱中的某些思想情绪,又结合元代民 族压迫比较严酷的历史现实,对这一题材进行了 再创造,因此情节有了较大的变动。作品以汉元 帝与王昭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揭露了帝王的昏 庸,朝政的腐败,抨击了朝中文武大臣在侵略威 胁面前的怯懦和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