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县稻鱼共生系统水稻病虫害综合控制技术

合集下载

探讨水稻病虫草害无公害防控技术

探讨水稻病虫草害无公害防控技术

探讨水稻病虫草害无公害防控技术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粮食供求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与此同时,农业生产也由传统的数量型朝着现代化质量型转变与迈进。

农业种植中,采用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措施显得十分必要,既满足了人们对粮食作物的需求,又保障了农业生产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关系,这也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走向经济全球化的必由之路。

水稻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种植的过程中采用病虫草害、无公害防控技术就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从水稻种植、栽培入手,介绍了水稻种植中无公害栽培的注意重点,以做到全面、科学的病虫草害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要求。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无公害在农作物生产中,采用无公害种植技术是人们对环境以及健康要求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随之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对于粮食生产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

目前,人们在生活中对于农作物已从传统的数量要求逐步转向为以质量为主的现代化要求,在这种农业生产趋势下,采用综合防治技术进行农作物种植与生产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在水稻种植中,采用虫草害和无公害防控技术更是重中之重。

一、水稻病虫害概述水稻病虫害防控技术是无公害水稻生产中的关键措施与方法,也是当前水稻种植与生产的核心环节。

在目前的水稻种植过程中,采用无公害、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是从稻田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考虑各类有害生物、有益生物、中性生物和周围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从而协调水稻种植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之间的关系,使得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能够全面科学的控制各种病虫草害。

就目前农业生产而言,人们为了保障生态环境的合理发展,在工作中一般都是严禁使用各种剧毒、高毒和高残留的农业药品和化学产品,而是在工作中推广使用无公害、无污染的新型治理方法。

1、水稻草害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水稻在种植的过程中稻田杂草丛生,种类众多,各地由于气候环境的不同其杂草发生的种类和时间也不尽相同。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一、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为适应新时期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要求,为稳定水稻生产、促进渔业发展,在原稻田养鱼技术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的现代农业新技术,是“原稻田养鱼技术”的升级版。

该技术是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和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对稻田浅水生态系统进行工程改造,通过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农机和农艺技术的融合,实现稻田的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经营,能在水稻稳产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稻田经济效益,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改善稻田生态环境。

图1稻蟹共作模式(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寒地稻综渔合种养技术于2013年开始在黑龙江省推广,2016年至2020年,连续五年被遴选为为黑龙江省水产主推技术。

“十三五”开局之年,2016年全省寒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推广面积35.4万亩,之后推广规模逐年扩大,至2020年全省寒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推广面积HO万亩,比2016年增加210.73%。

2016年,黑龙江省共有8个市(地)、25个县(市、区)推广寒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之后推广范围逐年扩大,至2020年共有12个市(地)、54个县(市、区)推广寒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

佳木斯市深入挖掘稻渔综合种养“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潜力,充分发挥稻渔综合种养在保障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全市稻渔综合种养健康持续发展,2019年,佳木斯市寒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推广面积6.8万亩,比“十二五”末增长580%,2020年推广寒地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面积7.5万亩。

(三)提质增效情况推广寒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综合效益显著。

在经济效益上,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的水产品为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每亩可增产鱼(蟹)2Okg以上,稻鱼共作模式亩增收100元以上,稻蟹共作模式亩增收300~500元。

二是水稻品质提升为农民增加的效益。

水产养殖与水稻种植的生态种养结合,提高了水稻安全水平和品质,增加了其科技内涵(有故事可讲),较大幅度提高了部分示范区和辐射区的水稻销售价格,特别是绿色、有机水稻的价格,可提高一倍以上,农民增效非常显著。

水稻、玉米安全控害综合技术

水稻、玉米安全控害综合技术

水稻、玉米安全控害综合技术一、技术简介玉米和水稻直接影响我省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目前,影响我省玉米和水稻生产的主要虫病有玉米螟、稻水象甲、二化螟、稻瘟病等。

为了我省玉米、水稻生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和安全”,对上述虫病必须采取综合控制措施,即推广、普及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飞机防治相结合的安全控害技术,尽可能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数量和使用次数,最大限度地应用物理或生物防治措施,既有效控制病虫为害,又减少化学农药对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操作要点(一)地面综合防治采取田内与田外、生防与化防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通过压低田外虫源密度、田间人工投放Bt、赤眼蜂等生物措施、田边设置杀虫灯等综合配套技术和设施,对病虫害实行安全、高效、经济控害。

1、田外防治(1)春季采用敌敌畏、白僵菌等药剂封垛处理田外的玉米秸秆和稻草,或在秆草垛旁设置杀虫灯,诱杀越冬成虫,压低虫源基数,可减少30%虫量。

(2)在水稻移栽前或移栽后1~2天,调查稻田周围的田埂、水沟、旱地、荒地禾本科植物上及水稻边行稻株上稻水象甲成虫量,确定成虫田外聚集期。

对成虫量较多的地点,用功夫或敌杀死等常规农药施药1次,综合防治效果可达到90%左右,省药、省工、省力,还可保护天敌。

2、田间防治(1)苗期施药在水稻移栽前10~15天,苗床浇施、撤施或喷施锐劲特、呋喃丹、阿克泰、毒死蜱等内吸性强的农药,移栽后10天对成虫和幼虫具有较强防效。

其药剂使用剂量应较本田期常规用药量稍高,施药至移栽时期最好为晴好天气。

此方法集中施药、省时省力、对稻田水生生物相对安全、用药量少、防治效果高。

(2)人工释放赤眼蜂使用普通蜂卡亩放蜂3万头分三次放蜂,或长效蜂卡二次放蜂,延长赤眼蜂对玉米螟卵寄生的有效覆盖时间,实现了一、二代玉米螟连防,最终防效较高。

同时,可减少玉米田农药使用量、节省用工。

(3)杀虫灯诱杀成虫利用害虫成虫趋光性,灯光诱杀可大量压低虫源,有效控制玉米螟、二化螟、稻水象甲等害虫,且对田间天敌杀伤力较小。

浅谈稻田养鱼生态系统及高产养殖技术

浅谈稻田养鱼生态系统及高产养殖技术

浅谈稻田养鱼生态系统及高产养殖技术稻田养鱼生态系统是一种集农田种植、水产养殖和生态保护为一体的农业生产模式。

通过在稻田中养鱼,可以实现农田与水产养殖的互补,提高农田的综合效益,达到生态农业的目的。

稻田养鱼生态系统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稻田的产量和水质,还可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稻田养鱼生态系统的构成1. 水稻种植水稻是稻田养鱼生态系统的主体作物,通过水稻的种植,可以为鱼类提供栖息和繁衍的环境。

水稻的根系可以增加土壤的固结力,减少水土流失,净化水体,提供养分和氧气等资源,为水中生物提供生存条件。

2. 鱼类养殖在稻田中可以养殖多种鱼类,如鲫鱼、鲤鱼、青鱼等。

这些鱼类可以利用稻田提供的生态环境,同时还可以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起到一定的农业生产作用。

稻田中的鱼类可以生长快、产量高、口感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3. 水稻与鱼类的生态互动水稻和鱼类在稻田中形成一种良好的生态互动关系。

水稻提供了生存环境和食物来源给鱼类,而鱼类则可以帮助净化水体,消灭害虫,维持稻田的生态平衡。

两者相互促进、共生共荣。

1. 提高稻田的产量通过在稻田中养鱼,可以减少害虫和杂草的数量,避免使用农药和除草剂,有利于保护水稻的生长。

鱼类的粪便可以提供养分,促进水稻的生长,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

2. 改善农田生态环境通过稻田养鱼生态系统的建设,可以净化水体,减少水体中的污染物质,改善水质。

鱼类可以吃掉一些害虫和杂草,有利于维持稻田的生态平衡。

3. 增加农民经济收入适当的养鱼可以在未影响水稻生长的前提下,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通过发展水产养殖业,不仅可以提供鱼类的收入来源,还可以带动当地农民就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稻田养鱼高产技术1. 种植高产水稻品种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对于提高水稻产量非常重要。

现代农业技术发展迅速,新品种无不具有高水稻产量和抗逆性能,有助于提高产量。

2.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的关键。

浅谈稻田养鱼生态系统及高产养殖技术

浅谈稻田养鱼生态系统及高产养殖技术

浅谈稻田养鱼生态系统及高产养殖技术稻田养鱼是一种集水产养殖和农田种植的复合生态系统。

它利用农田水田的生态环境,通过种植水稻和养殖鱼类相结合,实现了粮食生产和水产养殖的双丰收。

稻田养鱼的生态系统优势明显,通过良好的生态循环,不仅为农田提供了优质的有机肥料,还可以有效地净化水质,减少农业污染,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稻田养鱼已经成为一种理想的农业生产方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就稻田养鱼生态系统及高产养殖技术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稻田养鱼生态系统稻田养鱼生态系统是一种以水稻为主要植被,鲫鱼、鲫鲤等为主要养殖鱼类的复合生态系统。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水稻作为主要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和根系系统,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同时释放氧气,为水田提供了优质的生态环境。

利用水稻田的生态环境,可以开展鲫鱼、鲫鲤等鱼类的养殖生产,实现了农田的粮食生产和水产养殖的双丰收。

在稻田养鱼生态系统中,水稻的生长周期与鱼类的生长周期形成了一种互补关系。

水稻的生长周期一般为3-4个月,而养殖鱼类的生长周期一般为6-8个月,这就为稻田养鱼提供了良好的时间窗口。

在水稻生长期间,其充足的茎叶和根系系统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环境,养殖鱼类则可以有效地清除水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保护了水稻的生长。

在水稻收割后,水稻田的水位略微上涨,适合鱼类生长,同时秸秆腐烂后,释放出大量的有机物质,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促进了鱼类的生长和繁殖。

二、稻田养鱼高产养殖技术1. 种鱼选种。

在稻田养鱼中,选择适合养殖的鱼类对于产出和效益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鲫鱼、鲫鲤、鲢鱼等是比较适合在稻田中养殖的鱼类,它们对生活环境要求不高,生长期短,适应性强,能够充分利用水稻田的生态环境,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

2. 稻田管理。

在稻田养鱼的过程中,合理的水稻田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是要合理施肥,充分利用鱼类排泄物和食物残渣,为水稻的生长提供养分。

“稻鱼共生”综合种养模式的优点、技术及典型案例

“稻鱼共生”综合种养模式的优点、技术及典型案例

“稻鱼共生”综合种养模式的优点、技术及典型案例“稻鱼共生”是一种田面种稻、水体养鱼的生态农业模式,鱼儿在田里找虫吃,水稻就减少了虫害,同时鱼排出的粪便形成有机肥,向稻田提供养料,二者相辅相成,形成良性的稻鱼共生综合种养系统,有效提高农业土地综合利用效率。

一、“稻鱼共生”综合种养模式的优点1、增加收入“稻鱼共生”系统可实现每667m2水稻增收50~80元;收获成鱼50kg左右,按市场价2.5元/kg计,产值可达500元上下,除去成本,每667m2纯收入300~400元。

2、充分利用物质能量稻田里的野草、虫类等都是对水稻有影响的自然资源,而资源对鱼种而言,基本上都是较好的天然饵料。

发展稻田喂鱼可以对稻田开展立体式运用,完成稻鱼共生,既节约用水和土地,又可灵活运用稻田中的很多物质能量,废物利用。

3、改善水稻生产环境稻田的除草一直影响着稻农和决定着水稻生长,一直以来要用人力和用化学剂除草,需要大量劳动力和资金,选用有机化学除草,不仅会导致土壤退化,并且破坏环境和谷粒。

实践经验证明,稻田喂鱼能够完全解决地里的野草浮游动物和落入水中病虫,变害为利,可习惯性除草,具备人力除草相提并论更有效化除不可以相比的无污染化,既节省成本又优化了水稻生长自然环境。

4、减少鱼病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证明,肥水水体中寄生虫和病原菌比瘦水水体中寄生虫和病原菌成倍增加,肥水环境更利于寄生虫和病原菌滋生,特别是池塘底泥,更被称为寄生虫和病原菌的温床。

通过稻鱼共生技术,池塘底泥可装入种植钵中,既固定秧苗,又为秧苗早期提供营养,减少了池塘底泥的危害。

同时水稻生长中必将大量消耗水中氮磷等营养,必然使水体变瘦,瘦水则不利于寄生虫和病原菌滋生,客观上减少了寄生虫和病原菌密度,降低了鱼发病的风险。

5、提升鱼产品的品质稻鱼共生系统中,鱼在养殖过程中用药量较少,产出的鱼产品清洁无污染,鱼肉美味紧实。

6、获得优质大米“稻鱼共生”技术所产大米,由于水稻在生长全过程中不施肥不打药,米质特好。

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智能手机应用
开发针对病虫害监测和预警的智能手机应用,农民可以通过手机拍摄病虫害照片并上传,系统自动识 别病虫害种类和数量,提供防治建议。这种方式能够方便农民随时随地进行病虫害监测,提高防治效 果。
03
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控制害虫
通过引入、增殖和保护自 然敌人(如寄生蜂、捕食 性昆虫等),控制害虫数
农药使用者应配备防护服、手 套、口罩等安全防护装备,减 少农药对人体的直接接触。
02 安全操作规程
制定农药安全操作规程,确保 农药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严格 遵守安全规定。
03 急救措施
建立农药中毒急救措施,对农 药使用者进行急救培训,提高 应对农药中毒事件的能力。
0 健康检查 4定期对农药使用者进行健康检
取相应防治措施。
开展统防统治
组织农民统一开展病虫害防治行
动,提高防治效果和资源利用效
03
率。
推进绿色防控
04 优先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
非化学防治方法,减少化学农药
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04
农药的安全使用与管理
农药选择与评估
选择原则
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发生程度和作物类 型,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 种。
应用光、温、湿等物理因 素,干扰病虫害的生长、 繁殖过程,实现无害化防 控。
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绿色农药
研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环保 型农药,减少对非目标生物和环
境的危害。ຫໍສະໝຸດ 生物技术通过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等技术手 段,生产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推 动绿色农业发展。
信息化技术
借助遥感、GIS等信息技术,实现精 准施药,提高农药利用率,降低农 药使用量。

稻田生态养鱼实施方案

稻田生态养鱼实施方案

稻田生态养鱼实施方案稻田生态养鱼是一种将稻田与养鱼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通过在稻田中养殖鱼类,实现水稻与鱼类的共生共存,不仅可以提高稻田的生产力,还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也对环境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种稻田生态养鱼的实施方案。

首先,选择合适的稻田进行养鱼。

要选择水质清澈、土壤肥沃、阳光充足的稻田,这样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和繁殖。

同时,要确保稻田附近没有化工厂、垃圾堆放点等对水质有污染的因素。

其次,进行合理的水产养殖布局。

可以在稻田中间挖掘一定大小的鱼塘,保证有足够的水量和空间供鱼类生长。

在稻田的四周设置鱼塘,利用水稻田的灌溉水和雨水来养殖鱼类,形成稻鱼共生的生态系统。

接着,选择适宜的鱼类进行养殖。

在稻田中可以选择适合生长在水稻田中的鱼类,比如鲫鱼、鲤鱼、青鱼等。

这些鱼类对水质要求不高,能够适应稻田的环境,而且它们的粪便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有助于水稻的生长。

然后,合理管理稻田和鱼类。

在养鱼的同时要注意保护水稻的生长,不要过度捕捞和投喂,避免对水稻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定期清理鱼塘和稻田,保持水体清洁,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最后,进行科学的养殖技术和管理。

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监测水质、控制水温、饲料配比等,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出质量。

同时,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养殖管理水平,确保稻田生态养鱼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稻田生态养鱼实施方案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能够充分利用水稻田资源,提高农田的综合效益,实现农业的高效生产和生态保护。

希望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能够推广稻田生态养鱼,为农民增加收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匿 的 小 型 灰 飞 虱 产 生 如 此 重 大 的 为 害 个 别 水 稻 种 植 大 户 .
枯 病 的概 率 . 低 大 田化 学 防 治成 本 。 降
324 重 视 越 冬 代 灰 飞 虱 的 防 治 在 本 地 原 有 虫 源 越 冬 前 、 .. 越冬时 、 冬后 . 行全程系统监测 , 做好水稻后 期“ 残” 越 进 在 扫
准 确 地 预测 出 当 年 第 一 代 灰 飞 虱 成 虫 羽 化 期 和 迁 出 高 峰期 , 尽 可 能 在 麦 田 对 由越 冬 代 形 成 的 第 一 代 若 虫 进 行 l 2次 集
3 综 防 措 施
3 1 原 则 与 策 略 . 对 灰 飞 虱 及其 传播 的水 稻 条纹 叶枯 病 和 玉 米 粗 缩 病 防治
的总 原 则是 “ 预防 为 主 、 合防 治 ”在 实 际 防 治 时 , 以 “ 虫 、 综 , 要 治
保 苗 、 病 ” 防治 策 略 . 展一 系列 综 合 防治 工 作 。 防 为 开
3- 方法 与措 施 2
禾 本 科 杂 草 上 灰 飞 虱 的 全 面 化 学 防 治 . 为 了 降 低 防治 成 本 . 减 少 化 学 杀 虫 剂 的投 入 使 用 . 量 做 好 清 洁 田园 . 工 清 除 尽 人
中药 剂 防治 . 减 少 外迁 成虫 量 。 以
3 . 对 杂草 转 主 寄 主 进 行 全 面 防 治 看 麦 娘 、 尾 草 、 .5 2 狗 马唐
等 禾 本 科 杂 草 是 灰 飞 虱 进 入 水 稻 、 米 等 作 物 上 为 害 的 转 主 玉
寄 主 。在 防 治 灰 飞 虱 时 , 须 重 视 对 稻 田 、 田 和玉 米 田周 边 必 麦
化 、 间缩 短 、 大 等 病 症 时 , 节 粗 常误 认 为 是 由种 子 或 者 栽 培 管
理 或 者 施 肥 等 其 他 非 致 病 因 素 引起 。 而 一 旦 感 染 病 毒 病 , 水
稻 、 米 就 彻 底 无 药 可 救 . 成失 收 。 玉 造
虫 源 。在 越 冬 后 。 强对 小麦 及 禾 本 科 杂 草 等 虫 情 调 查 , 学 加 科
3 . 物 理 防 治 在 水稻 秧 苗 期 , 用 物 理 防 治方 法 。由 于秧 .3 2 采 田 面积 相 对 较 小 . 以 在 秧 池 上 架 设 防 虫 网 ( 2 目银 灰 色 纱 可 2 网 ) 规 避灰 飞 虱 进 入 水 稻 秧 苗 为害 传 毒 。通 过 这 种措 施 , . 可
寄 主 作 物 田块 周 边 杂 草 . 化 灰 飞 虱 适 生 环 境 。 恶 32 坚持 “ 虫 防 病 、 前 控 后 ” 在 水 稻 和 玉 米 秧 苗 期 , .. 6 灭 治
321 加 大病 虫 害 防 治 科 普 宣传 加 强 技 术 培 训 力 度 . 好 灰 .. 做
虽然 明白灰飞虱对水稻能造成伤害 和传播水稻 条纹叶枯病 .
防 治 的 同时 . 部 分 秋 玉 米 及 稻 田 和 秋 玉 米 田边 禾 本 科 杂 草 对
但是在进行 防治时 . 只顾 及 秧 田 , 忽 略 了 对 周 边 杂 草 等 转 而
主 寄 主 的 全 面 用 药 防 治 . 成 了 田 间灰 飞 虱 持 续 为 害 。 一 般 造 农民不能很好地识别玉米 田内的灰飞虱 . 当玉 米 出 现 植 株 矮
飞 虱 及其 传 播 的 病 毒病 发 生 为害 和综 合 防 治相 关农 技 科 普 知
严 格 进 行 灰 飞 虱 的 药 剂 喷 雾 灭 杀 . 济 条件 允 许 时 , 以架 经 可
设 防虫 网 . 治 灰 飞 虱效 果更 好 。试 验 和实 践 表 明 , 期 能对 防 前 灰 飞 虱 进 行 有 效 的 防 治 ( 括 灭 杀 和 规 避 ) 水 稻 和 玉 6期 月刊,
散 蔓 延 为 害 . 后第 二 代 更 是 对 6月 中 下 旬 的 稻 秧 造 成 极 大 之 的 为 害 , 分 秧 田 内水 稻 感 染水 稻 条 纹 叶 枯 病 . 秧 田 及 本 部 在
田 内 相继 显 症
虱 刺 吸 传 毒 诱 发 玉 米 粗 缩 病 的 发 生
以大 大 减 轻 秧 田灰 飞 虱 发 生 基 数 . 少 水 稻 秧 苗 感 染 条 纹 叶 减
24 病 毒 病初 期 症 状 不 明显 . 部 田块 后 期 损 失 大 . 局 由 于 首 次 遇 到 灰 飞 虱 大量 暴 发 . 大 多 数 农 户 对 之 没 有 绝 任 何 感 观认 识 . 能 正 确 识 别 、 定 水 稻 条 纹 叶 枯 病 和 玉 米 不 鉴 糨 缩 病 症 状 . 发 病 原 因 更 是 把 握 不 透 , 有 意 识 到 田 间 藏 对 没
识的宣传 , 利用 广 播 、 视 、 纸 、病 虫 情 报 》 技 术 小 册 子 及 电 报 《 、 科 技 下 乡 、 技 早 市 等 多 种 有 效 形 式 , 入 田 间 地 头 , 村 串 科 深 走
户 、 广 量 大地 宣 讲 。 面 同时 , 助 现 场 会 。 水 稻 、 米 、 麦种 借 对 玉 小 植 大户 , 行专题技 术现场培训 , 清技术要 领 , 水 稻秧 田 进 讲 如 重点 应 该 进 行 前期 化学 防治 . 条 件 者 . 可 以 在秧 池 架 设 防 有 则 虫 网 . 避 灰 飞 虱 进 入 秧 苗 上刺 吸 为 害和 传 播 条 纹 叶枯 病 。 规 32 利 用农 业措 施 栽 培 避 虫 对 于 灰 飞 虱 及 玉 米 粗 缩 病 的 .. 2
等 转 主 寄 主 . 取 有 效 防治 措 施 , 灰 飞 虱 普 遍 发 生 的 秋 玉 采 对
米 。 用 药 剂 喷 雾 , 杂 草 . 以 喷 施 除 草 剂 除 草 。 通 过 以上 采 对 可 措 施 . 减 少 灰 飞 虱 残 余 虫 量 和 越 冬 场 所 , 而 降 低 其 越 冬 以 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