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极化法在找矿中的应用
激发极化法在深部金矿勘查中的应用

110地质勘探Geological prospecting激发极化法在深部金矿勘查中的应用李邦勇(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17地质大队,贵州 贵阳 550018)摘 要:激发极化法在深部金属矿脉勘探中应用广泛。
本文系统介绍了时间域激发极化法的基本原理和基于极化效应的视电阻率和极化率的计算;在贵州某金矿勘查区通过激电中梯法和激电测深法圈定了找矿靶区,同时结合异常区的分布走向推断了两条断裂构造,后通过钻孔和探槽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探测效果。
关键词:激电中梯;激电测深;金矿勘查中图分类号:P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1-5004(2020)13-0110-3收稿日期:2020-07作者简介:李邦勇,男,生于1983年,汉族,贵州兴义人,本科,物探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地球物理勘查。
黔西南地区广泛发育有赋存于沉积岩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卡林型金矿床,该类矿床多数沿断裂构造分布,受构造控制明显。
但是卡林型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作用以及与岩浆活动的关系复杂,加上该区植被茂盛、少有基岩出露、地表找矿信息少、给该类矿床的勘探带来很大难度,特别是对构造深部延伸的推断依据不充分。
导致黔西南地区的金矿开发、利用进展缓慢。
因此完善勘查理论、发展相关勘查技术手段对卡林型金矿床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1,2]。
目前用于金矿勘查的方法主要有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和放射性勘探等[3,4]。
其中电法中的激发极化法是最早应用于金矿床勘查的方法之一,当浸染状矿体与其围岩电性差异较小时,体极化作用下矿体的激发极化效应非常明显,且该方法受地形起伏影响较小、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是铁矿勘查的首选方法。
1 激发极化法基本理论1.1 基本原理激发极化法是通过激电效应即矿脉因电化学作用产生的随时间缓慢变化的附加场现象来寻找金属矿的电法勘探方法[5]。
对于呈层状的岩体,激发极化效应表现为面极化,对于浸染状矿体表现为体极化。
激发极化法分为时间域激发极化法 (直流激电法)和频率域激发极化法(交流激电法);与常规电法相似,按照工作性质目的不同又分为测深法和剖面法,其应用装置有对称四极、中间梯度、偶极—偶极等不同的排列形式。
井中激发极化法在金属矿产勘查中的应用

170 世界有色金属 2023年 6月下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表 1 Clarity3D ™ DSIP 系统勘查参数表
钻孔编号 CJ-ZK7
CJ-ZK8 CJ-ZK9
装置参数 单极 - 偶极,a=10m,n=1-5
梯度,a=20m,40m 充电法,a=20m
单极 - 偶极,a=10m,n=1-5 梯度,a=20m,40m 充电法,a=20m
单极 - 偶极,a=10m,n=1-5 梯度,a=20m,40m
黄铁矿、闪锌矿和黄铜矿组成,呈块状、角砾状和球状。硫化 物通常呈块状,有些呈浸染状,极少部分呈星散状 [17-18]。该矿
床历史上在 1966-1971 年间共有三个矿脉上实现地下开采生
产,矿化作用主要发育在镁铁质凝灰岩和凝灰角砾岩中,以及
部分互层的流纹质凝灰岩、燧石和角砾岩内。矿床区的热液蚀
变随地层和岩性而变化。靠近矿化带的围岩通常发育绿石化、 绢云母化,局部出现碳酸盐蚀变、硅化和绿帘石化 。 [19-22]
2.2 勘探方法选取
矿区勘查方法选取时,将矿区内钻孔的数量、钻孔间距、
孔深以及倾角和方位角等参数一并纳入考虑范围。在实测
中,为确保数据的可靠,分布均匀且相对陡倾的钻孔是首选
目标,同时,若有地表勘查数据与钻孔数据,一并纳入地下
3D 电导率和电阻率反演模型的综合计算。
矿区共采用三种井中勘查装置,具体装置参数见表 1。
激发极化法在铜矿勘探中的应用效果

第42卷第1期2020年2月甘㊀肃㊀冶㊀金GANSU㊀METALLURGYVol.42No.1Feb.ꎬ2020文章编号:1672 ̄4461(2020)01 ̄0065 ̄04激发极化法在铜矿勘探中的应用效果王㊀淦ꎬ薛㊀江ꎬ黄㊀镇(甘肃省有色金属勘查局天水矿产勘查院ꎬ甘肃㊀天水㊀741025)摘㊀要:简要介绍了激电中梯和激电测深两种方法进行金属硫化矿的勘探ꎮ综合分析激电中梯平面及电测深断面特征ꎬ结合钻探成果简述了激发极化法在含炭质千枚岩地区寻找金属硫化物矿(化)体的效果ꎬ值得今后借鉴使用ꎮ关键词:炭质千枚岩ꎻ金属硫化物ꎻ激电中梯中图分类号:P631.32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EffectofIncentivePolarizationMethodinCopperMineExplorationWANGGanꎬXUEJiangꎬHUANGZhen(TianshuiInstituteofMineralExplorationofGansuNonferrousMetalExplorationBureauꎬTianshui741025ꎬChina)Abstract:Thispaperbrieflyintroducestheexplorationofmetalsulfideorebythemethodofladderandelectricdepthmeasurement.Comprehensiveanalysisofthecharacteristicsoftheladderplaneandtheelectricbathymetricsectionintheexcitationꎬcombinedwiththeresultsofdrillingꎬtheeffectofexcitationpolarizationmethodinsearchingformetallicsul ̄phideore(metallogenic)inthousandsofCarbonaceousrocksisdescribedꎬitisworthlearningfrominthefuture.KeyWords:carbonaceousphylliteꎻmetalsulphidesꎻIPintermediategradient1㊀测区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测区泥盆系较为发育ꎬ主要出露下泥盆统吴家山组(D1w2)ꎻ中泥盆统安家岔组(D2a)ꎮ下泥盆统吴家山组(D1w2):分布于勘查区中部ꎬ是铜锌异常主要分布区ꎮ主要为炭质千枚岩㊁大理岩㊁结晶灰岩及白云岩变砂砾岩ꎮ该地层为吴家山大背斜核心地层ꎮ下部安家岔组(D2a):是本区重要的含铅锌矿㊁锑矿㊁大理岩矿层位ꎮ上部为灰色㊁黄绿色绢云母千枚岩㊁粉砂质千枚岩夹粉晶灰岩㊁生物碎屑灰岩ꎮ下部为中厚层大理岩及白云岩ꎮ测区构造较为发育ꎬ表现为断裂和褶皱构造ꎮ其中以近北西向展布的吴家山背斜为主要构造骨架ꎮ未发现岩浆岩出露ꎮ局部少量出露花岗细晶岩脉ꎬ一般规模不大ꎬ有弱的黄铁矿化ꎮ测区岩性结构较为简单ꎬ主要岩性为千枚岩㊁炭质千枚岩㊁灰岩㊁大理岩ꎮ从剖面测量结果看D1W2内炭质千枚岩㊁大理岩㊁白云岩呈低电阻率㊁高极化率特征ꎬD2a内千枚岩㊁灰岩呈中电阻率㊁高极化率特征ꎮ在各类岩矿石中ꎬ灰岩(矿化)极化率明显高于其它各类岩石的极化率ꎮ其他出露地表的各类岩石均不能引起足够高的极化效果(表1)ꎮ表1㊀测区岩石电性参数统计表序号岩性块数极化率η/%电阻率ρ/(Ω m)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备注1白云岩331.3910.2140.8037753275512大理岩301.720.5361.12811233847543灰岩矿化2692.272.840.322.361.242.681461309183130782618泥团4砾岩301.3630.260.81243731234法5千枚岩251.3830.6921.0385041383216炭质千枚岩(岩心)812.5566.7258.2381224231892㊀工作方法的选择激电测量使用重庆奔腾数控技术研究所生产的 WDFZ-10A型 大功率智能发射机和 WDJS-2A 数字直流激电接收机ꎮ通过在地质情况明了的剖面上实验确定采用短导线工作方式ꎬ脉宽采用双向短脉冲ꎮ发射机供电(测量)周期为8sꎬ接收机测量叠加次数2次ꎬ延时200msꎬ采样宽度40msꎮ剖面测量AB=1200mꎬMN=40mꎮ激电测深采用对称四极装置ꎬAB/2最大为750mꎬ最小为3mꎮ3㊀应用效果分析全区视极化率ηs一般大于2.0%ꎬ背景值较大ꎮ以ηs=2.4%为异常下限圈定了一条北西向的异常带(16线至31线)ꎬ异常南东向未封闭ꎮ从图1可以看出ꎬ该异常位于测区的中部ꎬ16-31线中段ꎬ长条带状ꎮ异常带长约500mꎬ宽约100~200mꎮ视极化率ηs极大值3.76%ꎮ异常整体呈中低阻高极化现象ꎬ异常规模较大ꎮ根据现场异常检查ꎬ异常范围内7至8线的260-330点之间有硫化物出露与炭质千枚岩出露ꎬ结合视电阻率等值线平面图推测该异常可能由断裂破碎带中含金属硫化物的灰岩及炭质千枚岩引起ꎬ所以产生较高的激发极化效应ꎮ根据0线激电测深视极化率反演成果推断:在0线480~640m之间有规模较大的极化体存在的可能ꎬ该极化体中心埋深约210mꎮ向北东倾斜ꎬ约50ʎꎮ0线260-330点东西两侧均有铜矿化露头出露ꎬ按测深反演图所示的50ʎ倾角推断ꎬ则与①号铜图1㊀勘查区激电测量ηs等值线平面图矿化体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ꎮ从图2可以看出:在0线480-520点处存在具有一定规模的中高阻体ꎬ整个测深剖面异常部位为中低阻高极化体ꎮ560-640点之间存在一条近似直立的低阻带ꎮ结合后期钻孔zk0-1资料:18至43m为破碎带ꎬ144m至144.4m为铜矿体ꎬ块状构造ꎬ可见黄铁矿化ꎬ黄铜矿化ꎬ黄铁矿化呈颗粒状分布ꎬ黄铜矿化呈团块状ꎬ侵染状分布ꎮ144.4至218m为炭质千枚岩局部可见黄铁矿化ꎮ钻孔ZK0-1开孔82ʎꎬ从图2可以看出520点至650点之间的这条低阻带是由炭质千枚66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甘㊀肃㊀冶㊀金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42卷图2㊀测区0线激电测深视电阻率地物综合图岩引起ꎮ根据7线激电测深视极化率反演成果及视电阻率反演成果推断:该条测深剖面在440-600点之间有规模较大的高极化体存在ꎬ该极化体中心埋深约300mꎮ产状近乎直立ꎮ结合图3可以看出该异常属于低阻高极化特征ꎮ在460-560点之间存在一条近似直立的低阻带ꎬ结合现场异常检查及0线钻探成果推断ꎬ该条低阻带可能为炭质千枚岩引起ꎮ在高程为1200~1300m处有一条产状近乎平行低阻层ꎬ推测可能为炭质层位ꎮ结合0线和7线的地物综合图ꎬ研究分析认为ꎬ在测区中部ꎬ存在一条北西向近乎直立的低阻构造带ꎬ构造带中填充的含金属硫化物的石英脉及炭质千枚岩是引起低阻高极化异常的主要原因ꎮ76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王㊀淦ꎬ等:激发极化法在铜矿勘探中的应用效果㊀㊀㊀㊀㊀㊀㊀图3㊀测区7线激电测深视电阻率地物综合图4㊀结语通过本次工作可以看出ꎬ用合理的工作手段及技术条件ꎬ在地表大面积第四系覆盖且有炭质千枚岩干扰的地区ꎬ使用时间域激发极化法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ꎮ通过视电阻率能较好的区分矿化灰岩与炭质千枚岩引起的异常ꎬ激电测深较为准确的确定了含炭质千枚岩的破碎带ꎮ收稿日期:2019 ̄06 ̄26作者简介:王㊀淦(1986 ̄)ꎬ男ꎬ四川蓬溪人ꎬ物探工程师ꎬ工学学士ꎮ现从事物探工作ꎮ86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甘㊀肃㊀冶㊀金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42卷。
211171126_激发极化法在寻找金多金属矿中的应用

2023年 1月下 世界有色金属175激发极化法在寻找金多金属矿中的应用涂永明(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八一三队,江苏 南京 210000)摘 要: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荷叶山地区金多金属矿普查工作中,为了进一步圈定找矿有利靶区,通过开展1∶10000激电中梯扫描工作,圈定4处激电异常,有效缩小找矿靶区范围,经钻探验证后效果较好,证实了激发极化法在区内找矿的有效性关键词:激发极化法;激电异常;荷叶山金多金属矿中图分类号:P6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02-0175-3Application of induced polarization method in searching for gold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sTU Yong-ming(Jiangsu Nonferrous Metals East China Geological Exploration Bureau 813 Team,Nanjing 210000,China)Abstract: During the general survey of gold polymetallic deposits in the Heyeshan area, Jiangning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in order to further delineate favorable prospecting target areas, four IP anomalies were delineated by conducting a 1:10000 IP medium gradient scan to effectively narrow the scope of prospecting target areas. The drilling verification showed that the results were good, confirm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P method in ore prospecting in the areaKeywords: induced polarization method; IP abnormality; Heyeshan Gold Polymetallic Mine收稿日期:2022-12作者简介:涂永明,男,生于1988年,汉族,湖北武汉人,本科,中级,研究方向:以激发极化法寻找斑岩型矿床等。
激发极化法在冰湖沟金矿区找矿中的应用

一
长角闪岩残块状零星分布 ; 中生代岩浆活动形成区
内5 个隐爆角砾岩体 ,在角砾岩体附近见有石英斑 5o ) 0 ,明显 受 该 构 造控 制 。⑤ 北 北东 向构 造规 岩 、流 纹斑 岩 和变 辉长 辉绿 岩 等浅 成— 超 浅 成 酸 陛 模 较 小 ,常 切割 角 砾 岩体 或矿 化体 ,多 以破 碎 带形 侵 入岩 ,呈 岩珠 或 岩脉 产 出 。 式 出现 ,是 区 内最 晚 的断 裂构 造 。 本 区 隐爆 角砾 岩 的角 砾 主要 是 : 二长 花 岗岩 、 冰 湖沟 V号 角 砾 岩体 受东 西 向 、北西 向和 北东 英 云 闪长岩 、黑 云斜 长 片麻岩 。此外 还有 斜 长 角闪 向韧 性 剪 切 带 及 北 东 向 、北 西 向和 近 东 西 向压 性 岩 、斜 长角 闪 片麻 岩 、变辉 长 辉绿 岩 、闪长 岩 、英 断层 的联 合 控制 ,产 于二 长花 岗岩 中 ,呈椭 园状产 安 岩 、花 岗细 晶岩 、流纹 岩 、霏 细岩 等脉 岩 也 较发 出, 岩体长 7 0T 宽 20T 长轴方 向为北东 向, 0 I I、 0 I I,
表 1 冰 湖沟 区岩 芯 视 极 化 率 参 数 测 定 结 果 统 计 表
T be1 a l M e s r n e u to r l n o ea p r nt o a i a i n p r m e e s f n h g u a e a u i g r s l f i i g c r p a e l rz to a a t r g u o r a d l p o Bi
m i e ai ai n a d at r t n t e e r , ti s i b e f rp o p c i g b ei d c d p lrz t n me o e su y a e n r l t n l ai , h r f e i S u t l o r s e t y t u e o a i a i t di t t a . z o e o o a n h n o h nh r
井中激发极化法在矿产资源勘探中的作用

( r =一1 0 0 ) 、 套 管接 地 ( r =0 ) 3个 方 位球 体 的二 次 场 电位差 曲线 ( 或视 极 化率 ' 7 :A v 2 / a v ) 。 图中可
以看 出 1 . 2 ] :
视 极化率 =A v z / A V ) 的形状 、 幅值 等来 确 定 球 体
地 形 和地表 不均 匀性 的影 响 。
图 浮 土图 砂 岩圈 灰 岩圉 花 岗 岩豳 矿 体
图 1 地 一 井 工 作 方 式
1 地一井 工作方式
地表一 井 中工作方 式 ( 图1 ) , 常用两 种排 列 : 一 是把 金 属 套 管 用 作 供 电 电 极 4, 即所 谓 井 口接 地 地一 井方式 ( r :0 ) , 可用来 查 明井底 盲矿 , 确定 背景 值; 另 一种将 置 于距井 口 r 处, 并改 变其 相对 于 钻 孔 的方位 , 在井 中对 每 一 不 同 A极 方 位 进行 逐 次 激
第3 7卷 第 4期
2 0 1 3年 8月
物
探
与
化
探
Vo 1 . 3 7. No . 4 Aug ., 2 01 3
GE OP HYS I C AL & GE OCHE MI C AL E XP L O RAT I O N
D O I : 1 0 . 1 1 7 2 0 / j . i s s n . 1 0 0 0—8 9 1 8 . 2 0 1 3 . 4 . 1 0
激发极化法在内蒙古某铅锌矿勘查中的应用

属矿 勘查 的 最有效 方 法之 一。
关键 词 激发 极化 法 铅锌 矿 扫 面
目前 , 随着 地质 找矿 程度 的不 断提 高 , 埋 藏 较浅 的矿 种 逐渐 被发 现 , 易识 别 的矿 种 越来 越少 , 找矿 难 度 日益 增加 , 寻 找深 部 隐伏矿 体 、 攻 深 找盲成 为地 质
区范 围构造 以北西 向为 主 , 为 区域 主构 造 的次 级 构 造, 构造 主要 是 一些破 碎 带和破 碎蚀 变带 , 成 矿预测 区均处 在 破 碎 带 内 。这 些 破 碎 带 的 构 造 方 向为 北
西一 北 北西 。
( 4 ) 矿物类型。区 内矿体主要 为铅锌矿 , 根 据 含 铅锌 矿脉 中矿 石 成 因 特 点 , 可划 分 为 原 生 矿 石及 氧 化矿 石 两 大 类 。 其 中原 生 矿 石 又 可 根 据 矿 物 成
( 1 . 辽 宁省 台 金 地 质 勘 查 局 四 0一 队 ; 2 . 辽 宁省 冶金 地质 勘 查 局 地 质勘 查研 究 院 )
摘 要 激发极化法 中梯扫 面在 内蒙古某铅锌矿勘查 中获得 了明显的激 电异常, 特别是从异 常形 态方面 , 矿与非矿的激 电异常存在 着明显的差别。结合激电测深工作 , 确定 了 极化体的空间位
2 工 作 方 法
采用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 , 观测参数为视极化率 和视 电阻率 。 ( 1 ) 激 电中梯法 。网度为 1 0 0 f l × 2 0 m; 供电极
81
李学敏 ( 1 9 6 3 一) , 男, 工程师 , 1 1 4 0 0 2辽宁省鞍山市铁东 区园林
激发极化法在有色金属矿产勘查中的应用探讨

106地质勘探G eological prospecting激发极化法在有色金属矿产勘查中的应用探讨王玉宏(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八〇七队,江苏 南京 210000)摘 要:激发极化法是一种电法勘查技术手段,目前适用于此种勘查技术的设备发展较为完善、费用也不高、适用范围广,可应用在有色金属矿产与非金属矿产、地下水资源、工程环境等方面的勘查工作中。
近几年来,由于其技术手段、仪器设备、软件系统等都日趋完善,使得此种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国内外多地的有色金属矿产勘查工作中。
为了促进激发极化法在有色金属矿产勘查中的应用,以下就着重探讨激发极化法的技术原理,及其在有色金属矿产勘查中的应用,最后对激发极化法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希望能为相关领域工作者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激发极化法;有色金属矿产勘查;仪器设备;应用中图分类号:P6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21-0106-3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Induced Polarization Methodin the Exploration of Nonferrous Metal Mineral ResourcesWANG Yu-hong(807 Team of Jiangsu Nonferrous Metals East China Geological Exploration Bureau, Nanjing 210000,China)Abstract: Induced polarization method is an electrical exploration technique. Currently, the equipment suitable for this exploration technique is well-developed, cost-effective, and has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t can be applied in the exploration of non-ferrous and non-metallic minerals, ground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environment, and other aspects.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increasingly improved technical means, instrument equipment, software systems, etc., this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the exploration of non-ferrous metal minerals in many places both 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induced polarization method in non-ferrous metal mineral exploration, the following focuses on exploring the technical principle of induced polarization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non-ferrous metal mineral exploration. Finally,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induced polarization method is discussed, hop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field workers.Keywords: Induced polarization method; Exploration of non-ferrous metal mineral resources;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application收稿日期:2023-09作者简介:王玉宏,男,生于1986年,汉族,吉林人,本科,物化探与遥感工程师,研究方向:地球物理勘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发极化法在找矿中的应用
摘要:激发极化法是近年来出现的找矿新技术,在很多地区已经开始使用,适用性比较广,比如我国很多的铅锌矿区激电异常反映好且范围大,所以可以用该技术来实现找矿,一般矿区的矿产都有一定的规律,所以激发极化法就是通过地质特征与物性特征来对构造带及探槽、钻孔工程揭露的矿(化)体部位的激电异常特征进行分析和解析,得到矿藏的信息,这种方法实用性高,而且适用性广,所以是很理想的一种找矿新技术,本文通过激发极化发对找矿进行一定的分析,提出若干建议或是意见。
关键词:激发极化法找矿应用
找矿的方法在近些年来发展很快,而且因为有国家支持,所以一些国外的新技术也引进较快,在一定范围内,对于找矿的效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我国长期以来,还是存在着勘查工作手段单一,不多元化;地勘资金无法发挥好科技带头的作用,而是投资到了不太有效果的地方,所以就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不可否认,地质找矿本身具有很大的风险,但是我们如果能够合理地利用某些勘查手段,那么定会获得很好的收益。
目前我国的主要找矿重点还是煤矿和铜矿,但是这样一来,对于其他矿藏的不关注会引起矿产资源的不丰富,实际上,我国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例如铅锌矿区激电异常反映好且范围大,运用一定的技术就很容易找到,比如激发极化法,这种方法就是根据岩石的激发极化效应来解决地质问题的电法勘探方法。
当然这种方法对于找煤也是非
常合适的,煤矿的构造带特征很适合运用激发极化法来寻找,而且这种方法不仅仅能够找矿,对于一些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问题也可以得到一定的分析和解决。
1 激发极化法在找矿中的价值
我国在20世纪后50年,经历了重要的资源勘查时期。
其中,前25年为多种矿藏被发现的全盛时期,浅表矿和出露矿为主要的找矿对象。
地质学是直接找矿的绝对主角,大量矿床被发现。
伴随着激电、自电、磁法等地球物理方法的相继投入,一大批硫化矿、矽卡岩铜矿、铁矿床很快被发现。
地球化学因具有直接、微观的特点,也发现了一些矿床,特别是盲矿和难辨矿。
后25年,矿产发现率有了明显的下降,即使在增加投入的情况下,找矿效果依据没有明显改善。
比如找金矿,这类矿藏主要是在细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建造的地层中,而且经常会被多种地质变化所影响,导致一些意想不到的开采难度。
金矿分为两类,一类主要是产于泥灰岩及粉砂质泥岩中,受褶皱层间破碎带及褶皱形态所控制,另外一类是受断裂破碎带所控制,因此产于碎裂状、角砾状白云岩中。
开采难度上讲,两者都有难度,而且后者更加明显,因为后者的矿体与围岩界限清楚分明,一般呈舒缓波状,总体与褶皱片理带产状一致。
该类型金矿的成矿热液主要为岩浆热液,近矿围岩蚀变较弱,蚀变范围较窄,主要有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重晶石化,以白芒山金矿床为代表。
所以寻找新的方法来找矿,对于我国目前的找矿实践是非常有价值的,而激发极化法对寻找该类矿床是行之有
效的。
2 激发极化法的适用范围分析
矿产资源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近年来我国地表矿、露头矿、易识别矿、浅部矿越来越少,找矿工作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隐伏矿找矿成为新世纪重要的任务。
正因为如此,对于隐伏矿找矿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矿学研究领域中的重点和前沿,对于推动找矿工作和矿学发展有着很大的经济和理论意义。
而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的应用,有效提升了找矿效果,有效降低投入风险的同时,实现了找矿工作的重大突破。
尤其是新技术的发展中,激发极化法的引入和使用为我们寻找金属矿产和煤矿提供了很大价值。
激发极化法能够根据岩石、矿石的激发极化效应来寻找金属和解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问题,是一种电法勘探方法。
激发极化法再往细分就是两类,直流激发极化法(时间域法)和交流激发极化法(频率域法)。
我们最常用到的就是电极排列法,这种方法可以用到的是中间梯度排列、联合剖面排列、固定点电源排列、对称四极测深排列方法,可以用来圈定矿体的延展范围,也可以对勘探较深的矿产起到一定的作用,适用范围较广,而且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发现矿产周围的水文地理情况,不仅仅用于找矿。
我国大多数的金属矿床都深度不到500m,但是也有一些矿藏比较
深,大多数是重金属矿产,这些深度矿床为开采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很多的勘查工具都无法对其进行准确的勘测,所以很多重金属矿产的开采目前还很少勘查和评价。
随着浅表矿产越来越少,进行深部找矿是必然的战略选择。
因而,在500m~1000m深度范围内开拓深部“第二找矿空间”,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无论是哪一类别,对于激发极化法来说,都可以应用。
激发极化法除寻找铜矿床外,在找铁(山西式铁矿、沉积型锰铁矿,镜铁矿)、找煤(小而浅的煤矿,煤矿外围的隐伏、半隐伏煤田)、找铅锌矿p
3 结语
地球是个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实际找矿需要多种新方法、新技术、新理论的综合应用。
从客观角度来讲,这对找矿模型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激发极化法找矿的本质是依据物理原理,同地质实践相结合,共同来为找矿提供指导。
因其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有效产物,故得到勘查界和理论界的一致认可。
新时期,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隐伏矿找矿注入了新的活力,新技术、方法的引用,使得更多同成矿信息相关的信息被挖掘出来。
在我国新技术、方法的引用方面作出了大量尝试,且效果比较明显。
我国资源紧缺,并不是资源匮乏,而是对找矿的未来缺乏预见和相应对策。
在当前矿业全球化的今天,找矿涉及我国未来资源的归属。
这就要求我们把握隐伏矿找矿进展契机,解决隐伏矿找矿难题,从而推动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庆乙.金属资源的紧缺与隐伏矿找矿的思考[J].地质与勘探,2009(6).
[2] 彭省临.隐伏矿体定位预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0(3).
[3] 汪龙武.某矿区地质找矿概括及成效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
[4] 施俊法.隐伏矿勘查经验与启示[J].地质通报,2008(4):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