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德育因素 将德育寓于语文教学之中

合集下载

将德育教育寓于语文课堂教学中

将德育教育寓于语文课堂教学中

将德育教育寓于语文课堂教学中编者按:在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及在德育思考中对班内、校内学生思想动态、行为倾向的超前把握和前瞻性预计及其在行动中的积极干预和引导,会对整个德育工作带来非常有利的局面,会使班内、校内呈现出良好的德育氛围和正确的舆论导向。

语文课程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是思想性和审美性的统一。

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质教育,应该符合语文教育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

这就要求语文老师不能把思想教育从语文教学中分离出来单独进行,而要与整个语文教学融为一体,这样才易于学生接受,才能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一文的结尾部分:“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时,是这样进行的,我说:“鞭,是鞭子的意思,是个名词,我们在组词时也经常组成马鞭、皮鞭、钢鞭等,可是在文中的句子里如果解释为‘鞭子’行不行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不行”。

我说:“是的,如果解释为鞭子在文中就翻译不通了,那么该怎么解释呢?”前面的同学整齐地回答说:“用鞭子打”,后面又有同学说:“鞭打”。

“这两种解释都对”我说,“这样一来,‘鞭数十’就能译通了,既然是‘鞭打’的意思,‘鞭’就成动词了,是名词用作动词了,这是古汉语中的一种语法现象,叫词类活用,此处的‘鞭’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同学们边听边记录。

我继续引导说:“癞蛤蟆被‘我’捉住抽打了几十鞭子竟没有死,‘我’用的是什么鞭子呀?”教室里沸腾起来,并有数名同学举起了手,有的同学说,这里用的鞭子可能是‘我’随手拔起的一根草,也有的同学说是‘我’从地上捡起的一根柔软的枝条……我总结说:“同学们想到的种种可能都是有道理的,可见作者用的并不是真正的鞭子,并不是要处死癞蛤蟆,他的目的是什么?”有同学举手发言:“因为癞虾蟆在‘我’看得兴正浓时突然吞了二虫,使‘我’看不到‘二虫斗草间’的精彩,影响了‘我’的情趣,‘我’的目的是赶走它”“从哪可以看出来?”我问。

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必要环节。

教师除了让学生掌握文化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有计划地“育人”。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理想人格,塑造良好个性,教师应切实把握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本质,结合语文的教学手段,灵活自然地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上,要做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一、在课文主题中渗透德育课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课文思想内容的概括。

抓住题眼,揭示课题的内涵,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文章的兴趣。

二、在剖析词句中渗透德育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总是隐含在词句中。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剖析和品味课文的词句,借以挖掘其中的思想内容,可以较好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三、在创设问题情境中渗透德育阅读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要使学生对文章真正理解,就必须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产生求知欲望、寻求正确答案的同时,又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

例如:在教《皮巧根桥》时,提出如下问题:⑴皮巧根为什么想在小河上搭一座桥?⑴皮巧根想在河上搭桥,说明了什么?⑶这座简易的木桥对人们的生活有何影响?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懂得了皮巧根搭桥是为了方便村民过河,他这种为他人着想的品质永远受到人们的赞扬。

四、在分析故事情节中渗透德育文章的思想,往往也是作者的思想,而这又往往通过情节表现出来。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情节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全过程进行剖析,在理解文脉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感情发展,从而以情激情,掀起学生情感上的波澜,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五、在指导朗读中渗透德育古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让学生朗诵一些声情并茂、文质兼美的课文佳作,有利于学生体验祖国文学的音韵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培养美好的高尚情操。

如:《妈妈的眼睛》一文的诗句是充满温情的,通过多次反复的诵读,我们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到了母爱无限,从而激起我们对妈妈的无限尊敬和爱戴。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用有效的策略,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优势,使德育有机渗透到文本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思考能力。

一、利用语文教材进行德育教育统编教材中的课文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家国情结,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些都是宝贵的学习资源。

语言是文化的根,是生命的声音,是人的心灵之乡。

统编教材中的文本大部分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对学生的价值观、态度和情感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文本中的德育素材,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将这些德育素材与语文教育融合在一起。

例如,家庭、友情、尽孝、敬老、弘扬传统文化等,这些主题都是比较好的德育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将包含这些主题的文章组合在一起,使学生在不同的文章学习中,深入理解同一主题的德育内涵,增强德育教育,提高德育情操,促进德育发展。

比如,在《梅花魂》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梅花的品行,感受作者深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以语言技能推动德育教育从传统德育教育的视角来看,大多数的学校在实施德育教育时,往往会采取不定时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缺少灵活性。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对学生进行说教式的德育教育是不可取的,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审美疲劳。

语文教学的基础是语文知识,教师可以将其与德育教育相结合。

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文本的内容进行解读,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一些符合学情的课外读物给学生阅读。

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雷锋》这本课外书,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师通过自己的理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详细解释书的德育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将教师所说的内容进行内化,与书中的知识相联系,再把自己的想法归纳出来,用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

三、以多元化活动开展德育教育小学生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性格特点,组织他们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受到德育教育。

把德育融入语文课堂

把德育融入语文课堂

把德育融入语文课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德育教育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不仅仅是灌输学生道德规范,更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品格、情感和意志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而语文课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环节,如何将德育教育融入语文课堂,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一、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语文课是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载体之一。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古文、寓言故事等经典文学作品,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如孝顺、诚信、礼貌等。

通过教学实践,引导学生感悟古人的道德情操,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和审美情趣。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中的道德情节,引导学生品味美好的道德情感。

有关忠诚、友情、勇气等的故事情节,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解读,引导学生认识和感受文学作品所蕴含的道德信息,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情感修养,增强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文学作品中的道德价值语文课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关键课程。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走向、道德取向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文学作品中的道德价值。

在讲解《红楼梦》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形象,分析他们的性格、行为举止、道德取向等,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汲取道德启示,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品德修养。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道德情感语文课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和道德情感的有效途径。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中的美学意蕴、道德价值等,引导学生培养美的情操和品质。

将德育融入语文课堂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古文经典、讲解文学作品等方式,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文学作品中的道德价值,分析道德冲突和伦理之争等,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伦理修养;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道德情感,挖掘文学作品中的美学情感和道德情感,提升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情感修养。

如何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如何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巧妙地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环保意识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生命意识教育以及责任感教育。

一、挖掘教材内容,找准渗透点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花时不宜过多,不能影响语文教学,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首先要正确把握教材,处理好德育与语文教学两者的关系。

西师版语文教材选取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有塑造人物豁达开朗、大爱无疆,心灵崇高的;有描写祖国大好河山,表现自然美的;有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有表现语言音乐美,文字建筑美,诗句音律美的古今诗词等。

这些课文都以不同的方式体现了作品的内在美,富有质朴美感。

教材中所体现的浓浓人文气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使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接受真善美的思想。

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就应该充分利用好语文学科的德育优势,积极探索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用好语文教材。

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点,加强德育渗透。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切忌空泛、枯燥地说教,人为地拔高。

教师要避免在教学中走极端:既不能光讲授语文知识,也不能只强调思想教育。

教师要深入备课,在教学中做到寓教于情,寓教于理,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效果。

二、找准德育点,选好渗透法,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而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肩负“教书”和“育人”这两大重任。

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把握好教育度,找准德育点,选好渗透法,充分发挥语文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又受到生动而自然的思想品德教育,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一)借助语文教学活动,在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中进行德育渗透但教材中的德育意图却深深地潜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不采取直接表达方式。

将德育“潜润”于语文教学

将德育“潜润”于语文教学

将德育“潜润”于语文教学【摘要】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优秀文化传统的熏陶,培养情感品质和人文素养。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传递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格。

教师在德育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需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将德育潜润于语文教学的必要性在于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德育与语文教育的结合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孩子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人格基础。

【关键词】德育、语文教学、潜润、重要性、融入、文学作品、正能量、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角色、完善、综合素质教育1. 引言1.1 将德育“潜润”于语文教学在当今社会,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语文教学作为学生的基础教育课程之一,也应该将德育渗透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也能够受到良好的道德熏陶。

将德育“潜润”于语文教学,既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也是对教育的一种完善。

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团结友爱,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文学作品的选取和分析,可以让学生在感受美的也能汲取其中蕴含的正能量,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

在德育融入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

教师不仅要在言传身教中树立良好的榜样,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获取道德启示,引导他们走向健康、积极的成长之路。

将德育“潜润”于语文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德育作为学生品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寓德育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语文教育一直被视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道德教育也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将德育融入语文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会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品德修养。

寓德育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将德育融入语文教学中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学习语文是小学生的重要任务,但有些学生可能对枯燥的课文和繁琐的语文知识缺乏兴趣。

通过将德育元素融入语文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道德情感的魅力,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在讲解一篇文章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品味文章中的感人形象,从而引发对品德的思考;在教学词语时,老师可以通过词语的寓意和故事传达一种健康向上的品德观念,使学生体会到语文知识中的美好情感。

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会主动积极地参与语文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

将德育融入语文教学中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将德育融入语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深入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积极塑造积极向上的品格,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在学习一篇社会议论文时,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社会问题和精神内涵,使学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在学习一首优秀颂诗时,老师可以通过诗歌中的社会脉搏和民族情感,启迪学生的民族精神,提升学生的公民素养和民族情感。

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会逐渐形成健康的社会情感和公民素养,培养优秀的公民品质。

将德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品格培养,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我们应该重视寓德育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的重要性,不断探索和创新德育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平台和学习环境。

【2000字】。

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摘要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德育工作又是最为关键的一环。

它涉及德育工作与学校其他部门的关系、德育课以及其他知识课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以及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等等。

其中意义重大而难度也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发挥知识课的德育工作的问题,就拿语文课来说要想把它的德育工作发挥出来,也是一个大问题。

寓品德教育于语文课之中,当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像品德课那样集中、系统地展开论述,而是要讲究适度、恰当,又要善于发现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紧扣教材,自然发挥,又适当扣住课文语言的分析,深入理解思想内容,把政治思想、道德情操渗透到听、说、读、写的全过程中去。

这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夫。

关键词德育;语文教学;道德情操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德育工作又是最为关键的一环。

它涉及德育工作与学校其他部门的关系、德育课以及其他知识课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以及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等等。

其中意义重大而难度也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发挥知识课的德育工作的问题,就拿语文课来说要想把它的德育工作发挥出来,也是一个大问题,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一、在听说训练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通过“听”和“说”与别人交流思想、交流信息,而“听”与“说”的好与坏,直接影响了表情达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因此,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听别人的说话时,要专心地听,不要随便插嘴,等别人说完之后再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建议。

在说话时,要求学生态度要诚恳、自然、大方,精力要集中,不能东张西望;还要求学生说话说得清楚简洁、有条理,要做到大大方方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样,学生良好的品德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二、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

语文课之所以具有它独特的教育魅力,原因之一是它包含了丰富的德育内容。

正如人们所说:语文学科确实具有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等方面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我首先运用故事激趣法,使学生初步感知志愿军战士英勇杀敌、不怕牺牲的精神,然后请同学复述课文中的三个故事,并说说这三个故事分别表现了志愿军怎样的高贵品质,最后充分发挥语言的作用,结合课文内容,带领学生阅读,使学生与作者达成情感上的共鸣,结果,一堂课下来,不但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又使学生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 为 小学低年 级 的语 文教 师 ,就是要 充 分挖掘 教材 中德 育 因素 ,将德 育贯 穿于 【 摘 要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 内容更是丰富多彩的,
语文教 学的 始终 。
【 关键词 】德育;语文教学 ;低年级 【 中图分类号 】G 6 2 2
《 语 文 课程 标准 》 明确指 出 : “ 在 小学 语文 教学 过 程 中 ,要 使 学 生 受 到爱 国主 义教 育 、社 会主 义思 想 品德 教育 和科 学 思想 方法 的 启 蒙 教育 。 ”这就 要 求我 们语 文 教师 在传 授知 识 的 同时还 要 注重 对 学 生德 育 素质 的培 养 , 即教 会学 生如何 做 人 ,全面 实 现三维 目标 。 对于 小 学低 年级 的学 生而 言 ,他们 具有 很强 的可 塑性 , 是进行 德 育 的最 佳年 龄段 。小 学 低年 级语 文 教材 内容 更 是丰 富多 彩 的 ,作 为 小学 低 年级 的语 文 教师 。就 是要 充 分挖 掘教 材 中德 育 因素 ,将德 育 贯穿 于语 文教 学 的始 终 。
一பைடு நூலகம்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一开 始 写两 位妈 妈夸 孩 子 : “ 我那 儿 子灵巧 、又有 力气 ,谁 都 比不 过他 。” “ 我那儿 子 唱起歌 来赛 过黄 莺 ,谁都 没 他嗓 子好 。” 这 两句 话要 让 学生 抓住 重点 词语 ,慢 慢地 读 ,要读 出妈 妈 的骄傲 和 对 儿子 们 的喜 爱之 情 。但是 ,第 三个 妈妈 面对 老爷 爷 的询 问 ,却说 “ 有啥 可说 的 ?他 没什 么 出奇 的地方 。 ”这 时候 ,通过 指 导 ,让学 生 读 出第三 位妈 妈 的平 常之 心 。这 时候 “ 三个 妈妈 提着 水 桶 ,走走 停 停 ,手都 痛 了 ,腰 也 累得 直不 起来 ” 。这 时三个 孩子 跑 来 了 ,一 个 “ 翻着跟头,像车轮子在转,真好看!”另一个 “ 唱起歌来 ,像 黄 莺一 样 ,真 好听 !”再 看第 三 个孩 子 , “ 跑 到妈 妈跟 前 ,接 过妈 将德育渗透于拼音教学之中 拼音 教学 是小 学 一年级 语 文教学 中重要 内容 ,也 是整 个低 年级 妈 手 中沉甸 甸 的水桶 ,提 着走 了” 。在 此 要 引导 朗读 时把握 语调 、 的教学难点,它也就成 了学生学好语文的 “ 入场券”。此时教师不 语 速等方 面 的变化 ,通 过 朗读 ,理解 课文 内容 ,把 握思 想 内涵 。 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音方法和拼读技巧 ,也要抓住 良好的教育时 四.将德育教育渗透于写话训练之 中 机渗透德育 。如在教学整体认读音节 y i 、硎j 、y u时 ,可以给小朋 写话是低年级作文教学的主要形式 ,也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 友 们讲 《 助 人为乐 的声母 y 》 的故 事 :有 一 天 ,声 母 宝宝 y 、w 表 达能 力 的重要 方法 ,更 是加 强学 生 思想 教育 的重 要 阵地 。俗话 说 和 单 韵 母 宝宝 i 、U 、 n 在 草地 上 玩 耍 。 单韵 母 i 对 大 家说 : “ 我 言 为心 声 。一个 人 的语言 是心 灵 的镜子 ,在写话 中肯定 会体 现作 者 们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吧。如果谁俩的名字相同, 他们俩就是好朋友 , 的 世界 观和 人生 观 ,这 是 他们 思想 品质 、道德 素质 的 自然 流露 。所 节 约用 好不好啊? i 跑到 y身边 ,撒娇地喊: “ 大 y哥哥 ,我们俩 的 以在 教学 中要把 写话 和育 人结 合起 来 。如 在教 学看 图写 话 《 名 字 相 同 ,我们 俩 是 好朋 友 了 !”大 y笑着 说 : “ 好 ,好 ,我们 水 》 时, 先 让学 生看 图想一 想 : 图上 都有 谁? 事情 发生在 什 么地方 ? 是 朋友 ,我们 俩就 叫整体 认 读 y i 了。 w 和 U的名字 也相 同 ,他 什么时间?他们在做什么?会说些什么?然后以图片为依托 ,发挥 们 也走 到一 起 兴高 采烈 地手 拉手 成 了好 朋友 ,他 俩 组成 了 wu 。草 学生的想象力,降低写话难度 ,让学生合作讨论。这样 ,既完成了 地上突然传来 “ 呜—— 呜——”的哭声 ,原来 t i 看着 自己孤零 写话任务 ,又培养了学生节约用水和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零 的没 有朋 友 , 他好 伤心 啊 。 y听 到哭声 , 他 急忙 拉着 t i 的手说:“ 小 五 。将德育教青渗透于 口语交际之中 小学低年级的口语交际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口语交际中的德 n,小 n你 别哭 了 ,我 和你做 朋友 ,好 不好 ? 我们 组成一 个新 家 , 叫整体认读 y u 。”小 t i 这下高兴 了,他用手擦掉眼泪 ,嘻嘻地 育 内容相 当 丰 富 ,是 教师 进行 德育 的肥 沃 土壤 。低 年级 学生 ,尤 其 是刚入学的新生 ,他们的口头语言普遍存在着不文明、不规范的现 笑了。 i 、u和 w 看到这些,都夸 y 是助人为乐的好宝宝。 象。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人人都喜欢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 = .将麓1 I | 教1 I | 渗透于宇词教学之中 字 词 教学 是小 学低 年级 语文 教学 中必 不 可少 的环节 ,教师在 进 在 口语交际时,要引导学生使用有魔力的语言 : “ 您好、再见、请 、 行字词教学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境进行相机点拨 ,渗透德育。为了帮 谢谢 、对 不起 、没关 系 等等 并 且要 逐渐 运 用到 日常 生活 中去 。 助 学生 真正 掌握 生字 , 有 必要 帮 助学 生理 解字 义 。 如教 学 “ 打” 字时, 在 日常生 活 中使 用 “ 请 、借我 用一 用 、行 吗 、谢 谢 ”等 文 明语 的同 我 让学 生做 个 打 ” 的动作 。有 的学生 做 了打 鼓 的动作 ,有 的学 生 学老 师要 不厌 其烦 地进 行 表扬 ,树 立榜 样 ,鼓励 孩 子们都 要 向他 们 做了打字的动作 ,也有的学生做 了打人的动作。这时我及时问孩子 学习。逐渐让他们懂得借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 ,说话、做事因不 对方道歉,并意识到这些都是 良 好 们: “ 这样做,对吗? ( 不对 )我接着说 : “ 与他人发生矛盾时 小心伤害了别人时一定要及时向 可 千万 不 能打 人 。”让 学生 组词 的时候 ,也 可 以恰 当而 自然 地对 学 的 品质 。 生进行德育活动。如教学 “ 话 字 ,有的学生会组词—— “ 说话”, 综 上所述 ,德育 是无处 不在 ,无 时不 有 的 ,把 德育 自然 渗透 到 老师随机说到 “ 组得对 。我们平 时说话要讲文明,讲礼貌,不能说 平 时的语 文教 学过 程 中 ,让学 生在 学 习知 识的 同时 ,受 到思 想上 的 脏话”,还有的学生会组词—— “ 空话”,老师再随机点拨 “ 我们 启迪 ,情 操上 的陶冶 ,让 小朋 友们 在学 校健 康地 成 长。 我们老 师 应
2 0 1 3 年第 1 0期
Mo r a l e d u c a i t o n a n d t h e p a r t y b u i l d i n g
嘲圈圜
镙岁 { I 诗 丈
挖掘德育因素
将德育寓于语文教学之中
高 华
( 甘肃 省 酒泉 市肃 州 区教 育局 教研 室,甘 肃 酒泉 7 3 5 0 0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