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重阳节的由来简介故事-精选word文档 (3页)
重阳节的起源和传说故事

重阳节的起源和传说故事重阳节的起源和传说故事重阳节,也被称为重九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以纪念这个古老的节日。
本文将介绍重阳节的起源和一些相关的传说故事。
一、重阳节的起源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个传说。
相传,在汉朝时期,有一位叫做曹孟德的文人,他精通医术,聪明睿智。
曹孟德初入朝廷,看到人们在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都纷纷登高赏菊,倍感奇怪。
于是,他开始研究九月初九这个特殊的日子。
通过调查研究,曹孟德发现,九月初九正好和“九”这个数字谐音,被认为是一个吉利的日子。
另外,九月初九的天气凉爽宜人,正好是爬山赏秋的好时光。
于是,他开始倡导在这一天登高赏菊,以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
随着时间的推移,九月初九逐渐被人们定为重阳节。
人们在这一天除了登高赏菊外,还会祭祖、饮菊花酒、佩戴茱萸等,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
二、重阳节的传说故事1. 曹操赏菊传说在东汉末年,曹操曾经在重阳节这一天登上一座高山,赏菊欣赏秋景。
当时的曹操手下有一位叫做杜艳的文士,他精通文学,对菊花有着独到的见解。
杜艳跟随曹操一同赏菊,曹操欣赏菊花时,杜艳却是一言不发。
曹操不解,便询问杜艳的意见。
杜艳沉吟片刻后,突然举起一把刀,破坏了所有的菊花。
曹操大为震怒,问杜艳为何如此毁坏美好的花朵。
杜艳答道:“我看到这些菊花繁华的一面,但它们将在今后的日子里凋零,这让我觉得非常悲伤。
因此,我选择让它们永远保持在它们最美丽的状态。
”曹操听后恍然大悟,对杜艳表示赞赏,并将他视为知己。
从那时起,每逢重阳节,曹操都会独自前往山中,追忆当年和杜艳一同赏菊的情景。
2. 姜太公克龙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位名叫姜子牙的道士。
姜子牙精通道术,能够驯服江河百兽,使天地万物顺应人类的愿望。
重阳节的前一天,姜子牙收到了一个消息:周朝的国君无故发怒,要在九月初九这一天洪水淹没整个江南地区。
姜子牙知道后,立刻决定施展他的道术,以拯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
重阳节的由来和习俗介绍

重阳节的由来和习俗介绍重阳节的由来和习俗介绍重阳节,又称为老人节、踏秋节,在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举行,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它的由来与习俗都反映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以及追求健康和长寿的文化传统。
接下来,我们将从重阳节的由来和习俗两个方面来介绍这个特殊的节日。
一、重阳节的由来重阳节的由来最早可追溯至古代的汉朝。
根据《淮南子》的记载,古时候人们认为九月九是阴阳两极相重的日子,故称之为“重阳”。
而关于为什么要庆祝重阳节,则有多种传说。
一种传说和《荀子》中提到了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在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叫晋子的人,他年老体弱,家境贫寒,嫌疑众多,很难得到他人的帮助。
一天,他遇到了一位道士,道士告诉他,在每年的九月初九这天,喝菊花酒、佩艾叶,可以驱灾避祸,祈求长寿。
晋子照着道士的指引,庆祝了重阳节,果然身体慢慢好了起来。
另一个更为著名的传说是关于九黎族传统节日“重阳节”的起源。
相传在古代战国时期,楚国一位被贬谪的诗人名叫屈原,因其忠诚而引来诸多嫉妒和陷害。
当屈原深感孤立无援时,在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拖着沉重的石块跳入了汨罗江,以自尽来表达对国家的忠诚。
为了纪念他的忠诚与牺牲精神,人们在九月初九这一天穿山岳、赏菊花、登高望远,寄托哀思与怀念。
二、重阳节的习俗重阳节作为一个很古老的传统节日,在中国各地都有不同的习俗,下面我们来一一介绍。
1. 登高望远:登高是重阳节的主要活动之一。
人们会结伴登高,观赏秋叶红枫和蔚蓝的天空,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大自然的宁静。
这个习俗寓意着希望祈福、祈求幸福安康。
2. 赏菊花:因为重阳节这一天正值菊花盛开的时节,赏菊成了传统的文化活动。
人们会前往花坛或者园林,欣赏五彩斑斓的菊花,观赏丰富多样的艺术装饰。
菊花是长寿与吉祥的象征,在重阳节欣赏菊花也表示对长寿的祝福。
3. 喝重阳茶:重阳节有一种特殊的茶饮品,即重阳茶。
重阳茶是由菊花、茱萸、秋葵以及其他的中草药煮制而成。
人们相信这种茶可以祛除寒湿,保护身体免受疾病的侵袭,所以在重阳节这一天喝这种茶被认为是很有好处的。
重阳节的来历与传说

重阳节的来历与传说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因此也被称为“九九重阳节”。
重阳节源于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是为了纪念古人杜甫的诗名,《重阳》,并且在传说中被视为一个祛灾驱邪,祈求健康长寿的节日。
一、重阳节的历史背景及意义重阳节起源于唐朝时期,最初的重阳节实际上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
据传说,九九重阳节原本是为了避免因为阴阳相重而带来的煞气,所以人们在这一天登高望远,祭拜祖先,祈求来年的平安和幸福。
重阳节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得到了不断传承发展,逐渐演变为一个融合了祭祀、登高、祈福、赏菊等传统文化元素的节日。
二、重阳节的传说和神话重阳节也有许多与之相关的传说和神话故事,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个经典的传说:1. 九九重阳瑞兽传说在每年的重阳节这一天,会有一只名为瑞兽的神兽出现,它能带来好运和吉祥。
因此,人们在这一天都会特意准备一些食品给瑞兽,祈求好运降临。
2. 吃菊花驱邪重阳节是菊花盛开的季节,有一种传统的习俗是在这一天赏菊。
据说,菊花可以驱邪避凶,所以人们会采摘一些菊花来饰庭、供案,以求户内和睦、平安。
3. 杜甫《重阳》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重阳》是一首描写重阳节景象的著名诗歌。
诗中以浓重的离别情思,描绘了自己在重阳节登高时思念远方亲友的情景,展示了古人对重阳节的深厚感情。
三、重阳节的庆祝习俗重阳节的庆祝习俗非常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登高远足重阳节是登高的好时机。
人们通常会选择山水秀丽的地方,结伴登高远足,尽情欣赏秋天的美景,同时也展示了对自然的崇敬。
2. 赏菊观花重阳节正值菊花盛开的季节,在这一天,人们会前往菊花展览,或者自行种植菊花,赏析花朵之美,品味秋天的芬芳。
3. 祭拜祖先重阳节是传统的祭祖活动的日子。
人们会在这一天扫墓祭拜祖先,烧香、献花、祈福,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敬意。
4. 吃重阳糕重阳糕是重阳节的特色食品之一,它由糯米制成,口感软糯甜美。
人们通常会在重阳节这一天制作或购买重阳糕,与亲朋好友一同品尝,象征团圆和吉祥。
重阳节的由来九九重阳的故事

重阳节的由来九九重阳的故事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庆祝时间在农历九月初九日。
该节起源于中国古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含义。
本文将为您介绍重阳节的由来以及与九九重阳相关的故事。
一、重阳节的由来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期,古代中国人相信九是一个吉祥的数字,而九月九日更是阳气最盛之日,被认为是一个胜过寒冬的吉日。
因此,人们选择这一天来祈求神仙保佑,迎接吉祥和福气。
据古籍记载,最早提到重阳节的是《节日百问》一书。
该书提到每年的九月九日应该登高远行,饮菊花酒,佩茱萸,以避免瘟疫和邪恶的侵袭。
这个习俗逐渐演变成如今的重阳节。
在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华夏民间节日,并受到皇帝和贵族的支持和推崇。
唐代的重阳节有登高、赏菊、插茱萸和饮酒等传统活动,人们在这一天祈祷免疫瘟疫,迎来好运和长寿。
二、九九重阳的故事与重阳节相关的故事众多,其中九九重阳的传说被广大人民所熟知。
以下是九九重阳的两个著名故事:1. 【汉代故事】-杨贵妃荐酒相传,在汉代的重阳节,著名美女杨贵妃与唐玄宗相恋,二人情意绵绵。
九月九日这天,杨贵妃为了表示自己的深情厚意,特别为玄宗研制了一种特殊的酒,名为菊花酒。
菊花酒别具一格的花香和独特的口感深深打动了玄宗的心,也成为了重阳节必备的饮品。
从此以后,玄宗每年的重阳节都会邀请杨贵妃一同登高赏菊,共饮菊花酒。
这一习俗渐渐传承至民间,人们纷纷效仿唐玄宗和杨贵妃,登高赏菊、饮菊花酒,祈愿吉祥如意、长命百岁。
2. 【唐代故事】-屈原九九投江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兼政治家。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78年,屈原在九月初九这天选择了以沉江自尽来表达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和愤怒。
当时,屈原所效力的楚国内外事不顺利,为了拯救国家,他多次奏请国君采纳改革措施,但遭到贵族阶层的强烈抵制。
屈原在痛心疾首之下,决定以最后的行动来表达他对国家的忠诚。
屈原投江后,百姓闻讯纷纷驾船在江中撒菊花、赛龙舟,希望能救回屈原的遗体,并表达对他的敬意。
重阳节来历简短介绍

重阳节来历简短介绍1. 引言重阳节,亦称为重九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人们会庆祝重阳节。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以表达对长寿和幸福的愿望。
本文将为您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及其相关习俗和庆祝方式。
2. 起源与来历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的民间传说。
相传,在汉末乱世之际,一位名叫赵云的将军听说有一种名为“茱萸”的草药可以驱邪避灾。
为了保护自己和部下的安全,他带着部队前往山中采集这种草药。
九月初九这一天正值重阳(阳历九月),赵云采集到茱萸后,将其分发给每个士兵,并命令他们佩戴在身上。
事后,士兵们发现佩戴茱萸后,身体都感到舒适,不再受到邪恶的侵害。
由于这个传奇故事的影响,九月初九逐渐演变为重阳节。
人们以佩戴茱萸和登高祈福的方式,庆祝这个节日,希望能够驱除邪恶、祈求健康和长寿。
3. 重阳节的习俗重阳节有许多与之相关的传统习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重阳节习俗:3.1 登高远足登高是重阳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
人们会和亲朋好友一起到郊外的山上或公园登高,以向大自然致敬,并祈求健康和长寿。
登高活动通常伴随着庆祝仪式、吟诗作赋、品茶赏菊等活动,让人们在欢乐的氛围中共度佳节。
3.2 食用重阳糕重阳节当天,人们通常会食用一种叫做“重阳糕”的传统食品。
重阳糕是一种由糯米粉制成的甜点,上面覆盖着红枣、核桃、松子等配料。
吃重阳糕有寓意“步步高升”,希望能在新的一年中获得更多的好运和财富。
3.3 佩戴茱萸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佩戴茱萸,以驱邪避灾、祈求平安。
茱萸被认为有辟邪的功效,佩戴茱萸袋可以保佑身体健康。
4. 重阳节的庆祝方式重阳节的庆祝方式因地区而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庆祝方式:4.1 举办文艺演出在一些城市和乡村,人们会组织各种文艺演出,如舞蹈、歌曲、戏曲等,为观众带来欢乐和娱乐。
这些演出通常会在公园、广场等开放场地举行,吸引了许多人们前来观看和参与。
4.2 举办恒河散步活动重阳节有一项传统的活动叫做“恒河散步”。
重阳节的起源及其传说故事

重阳节的起源及其传说故事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它在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举行,与万物阳气渐衰、阴气渐长的季节相呼应。
这个节日源于秦朝的滋阴仙草,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民俗节日。
本文将探讨重阳节的起源和相关传说故事。
一、重阳节的起源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传说。
相传,在古时有一种名为“九菊”的草药,乃天地双亲所生,具有神奇的功效。
每年九月初九,正是九菊的盛花季节。
人们发现食用九菊能祛病延年,于是便将这一天定为重阳节,并以此纪念九菊之功效。
二、重阳节的传说故事重阳节的传说故事繁多,这里介绍其中两个代表性的故事。
1. 后羿射日古代有位英雄名叫后羿,他生活在上古时代的中国。
据传,在古时天空中有十日并存,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害。
后羿身怀绝技,他决心帮助人们解除困扰。
他用弓箭射下了九日,使得天空恢复了正常。
为了纪念他的英勇行为,人们在九月初九这一天射箭,以表达对后羿的敬佩,这也成为重阳节的一部分庆祝活动。
2. 《滕王阁序》与屈原之事在中国文化中,重阳节还与屈原有关。
屈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诗人和忠臣,他以其才华横溢和国士无双的品质著称。
据说,屈原被楚国政敌排挤,最终流落到乌江水中自尽。
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每年在九月初九这一天划龙舟,投入江中以寄托思念之情。
此外,重阳节也是登高祈福的好时机,人们登高望远,以表达对屈原的怀念和景仰之情。
三、重阳节的庆祝活动除了以上传说故事,重阳节还有一系列的庆祝活动。
其中包括登高远足、赏菊、饮菊花酒等。
登高远足是重阳节的重要传统,人们登高寻景,展望未来,寓意向上。
赏菊则是重阳节的另一重要活动,人们欣赏盛开的菊花,体味秋日的美好。
此外,一些地方还会举行舞龙舞狮、放风筝等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
四、重阳节的意义重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不仅代表着对祖先的缅怀和思念,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重阳节的庆祝活动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家庭和社区的凝聚力。
总结:重阳节既有着神话传说的浪漫色彩,又有着传统文化的庆祝活动。
重阳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整理

重阳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整理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阳历10月),因为九月九的日期有两个九,故被称为重阳,也叫“重九节”。
此节日是中国古代贵族的节日,现已成为全民欢庆的日子。
重阳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中国远古时代的一个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有一位名叫黄粱的翁,他在山上救了一只神仙化身的狐狸。
这只狐狸告诉黄粱,九月初九的阳气最盛,人们可以用菊花酒和菊花粥驱邪避疫。
于是,黄粱翁把这个方法传授给了人们,并成为了一个传统习俗。
根据另一个重阳节的传说,重阳节与南宋时期的一位诗人屈原有关。
屈原是楚国的贤臣和爱国诗人,被奸臣所害后,投江自尽。
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年九月初九都会划龙舟、赛龙舟,因此重阳节也被称为“划龙舟节”。
重阳节是一个家庭团圆的节日,人们会以家庭为单位一起度过这一天。
有些地方还有登高的习俗,人们会到山上或高处去感受秋天的景色,并祈求平安健康。
此外,重阳节还有佩戴茱萸、食用糕点和赏菊的习俗。
茱萸是重阳节的象征性植物,它有除邪驱凶的作用,人们相信佩戴茱萸可以消灾避邪。
人们会把茱萸挂在门口或身上,以求平安吉祥。
重阳节也是品尝糕点的时候,许多地方都会制作一种特制的糕点——重阳糕。
这种糕点制作精细,并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人们认为食用重阳糕可以远离疾病,延年益寿。
赏菊也是重阳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由于重阳节是秋天的节日,而菊花正值盛开的季节,因此人们会到公园、花坛、庭院欣赏菊花的美丽。
菊花寓意着高尚、坚贞和忠诚,人们通过欣赏菊花来寄托自己的祝福和心愿。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传承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无论是传说的来历还是各种庆祝活动,都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重阳节的庆祝方式多样,但秉持的精神内核始终相同,那就是家人团聚、祈福吉祥和传承文化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重阳节也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人们可能不再划龙舟或佩戴茱萸,但重阳节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家庭聚会时刻。
重阳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

重阳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人们会庆祝这一节日,以祈祷健康长寿和祈福。
一、重阳节的来历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
相传,在汉朝时期,有一位名叫华佗的医药学家。
华佗精通医术,他发现在每年的九月初九日,阳气最为旺盛,人们易受风寒之病侵袭。
为了预防疾病,他建议人们在重阳这一天登高远足,并佩戴茱萸(一种植物)以辟邪驱病。
久而久之,这一传统便形成了重阳节。
二、重阳节的传说故事重阳节还与《荆钗记》这个著名的传说故事有关。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名叫许童的年轻人,他因父亲早逝,而与继母不和。
一天,他在山上遇到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名叫黄菊。
黄菊告诉他,她是这座山的精灵,并与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为了帮助许童化解与继母之间的矛盾,黄菊告诉他,在重阳节当天,他可以采摘山上的茱萸,并用茱萸给继母祈福以示孝顺。
许童照办了,并将采摘的茱萸交给继母。
继母得知此事后,感动得泪流满面,与许童重新和好。
这个故事传承至今,成为了中国重阳节的传统之一。
人们在重阳节这一天会采摘茱萸,并佩戴茱萸,以表达对长辈的敬意和祈福之情。
三、重阳节的习俗和庆祝活动重阳节作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习俗和庆祝活动。
1. 登高远足: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习惯登高爬山,以迎接秋天的到来。
登山活动不仅锻炼了身体,也寓意着向上奋进、追求进步。
许多名山胜地在这一天都会格外热闹,吸引了大批游客。
2. 赏菊花:重阳节正值菊花盛开的季节,赏菊成为了人们喜爱的活动。
人们会前往花坛、公园等地观赏各式各样的菊花,品味秋天的美景。
3. 佩戴茱萸:根据传统习俗,人们会在重阳节这一天佩戴茱萸。
茱萸被认为能辟邪驱病,人们戴上茱萸,以祈求平安健康,秋季无病。
4. 喝菊花酒:在重阳节,人们还有一个习俗是饮用菊花酒。
菊花酒是以菊花为主要原料酿制而成的,具有清香爽口、提神醒脑的特点。
品尝菊花酒成为了重阳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重阳节的由来简介故事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
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
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下面
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重阳节的由来简介故事,欢迎阅读。
重阳节的由来简介故事一: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户户就会有人病倒,甚至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惨不忍睹。
当时汝南县有个青年叫恒景,有一年瘟疫夺走了他的父母,自己也差点儿
丧了命。
恒景病愈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
为民除害。
恒景历经艰险,终于在一座古山里找到了一位法力无边的仙人,仙
人为他不辞劳苦、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动,决定收他为徒,给他一把降妖宝剑,并密传授降妖剑术。
恒景废寝忘食,日夜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有一天,仙人把恒景叫到跟前,对他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
来作恶,如今你的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
这时,仙人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瓶菊花酒,并授以避邪秘诀,让恒景立即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九日早晨,他按照仙人的嘱咐把乡亲们领到附近的
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
中午时分,狂风怒号,北风骤起,天昏地暗,随着几声凄厉地吼叫,瘟魔冲出汝河,扑到山下。
就在这时,
瘟魔突然闻到茱萸的奇味和菊花酒的醇香,脸色突变,瑟瑟发抖,不敢前行。
说时迟那时快,恒景手持降妖宝剑,立即奔下山来,经过几个回合的激烈搏斗,恒景将温魔刺死,瘟疫消除。
从此,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登高避疫的风俗便
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据说,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寓意生命长久、健康长寿,所以人们
把重阳节又叫老人节。
九九重阳,还有历史渊源。
早在春秋战国时,屈原在《远游》中写道:
“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三国时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他已明确写出重阳饮宴了。
晋代陶渊明在《九日闲居》
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
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
怀于言”。
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说明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
菊的习俗。
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至明代,九月重阳,皇宫
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
流传到清代。
重阳节的由来简介故事二: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
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
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
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
这
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
同时还有大型饮宴
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
《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
”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
至宋未改。
”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倍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可见当
时节俗已定型了。
重阳节主题,是求长寿、戴茱萸、酿菊酒、赏菊、酿酒及祭
把酒业神等。
在流传至今后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更具有意义,另外有登高野
宴活动及各种游戏等。
重阳节的由来简介故事三:
在传统意义上,日月并为阳九的重阳,强调的是避邪消灾。
据说,晋朝时,今河南汝南古上蔡地区,有个名叫桓景的学道的人,他的师傅费长房真人对他说:“九月初九,你家有难,你赶快回去,叫家里的人用绛红色布做成香袋,
装上茱萸系在手臂上,登上高处,喝菊花酒,就可消祸。
”桓景依照师傅的指点,是日举家登上座落在蔡国故城西面城垣的一处叫做名冈山的至高处避祸。
傍晚归来,发现家中的家禽家畜全都死了。
费长房知道后说:“这些鸡鸭牛羊
狗已经替你们受灾了。
”201X年重阳节,国家邮政局专门发行了一套特种邮票
来纪念这个传统的节日,并把《重阳节》特种邮票的首发式定在河南省的上蔡
县举行,这时,民俗中重阳节的源头地才为我们所知道。
201X年年底,中国民
俗协会正式将上蔡县命名为“中国重阳之乡”。
唐宋开始,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人们生活状态的安定和改善,使大家不仅
关注目前的现实生活,而且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本质的祈求。
长生与延寿,逐
渐代替了消极的避邪消灾与追逐功利的步步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