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来历及神话传说

合集下载

重阳节的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

重阳节的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

重阳节的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一个备受关注和庆祝的日子。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会寻找和讲述一些和重阳节相关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

这些故事虽然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但都以庆祝重阳节为主题。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广为流传的重阳节传说和故事。

一、女娲补天传说相传在古代,天空上的女娲接连发生了一连串的灾难,地球上的大山崩塌,海洋泛滥,火焰燃烧,瘟疫四起。

为了拯救人类和地球,女娲决定补天。

她来到千山万水之间,采集五色石,制作了五彩之绳。

女娲扯断自己的青丝,用绳子缠住天空的每一个角落,把天空牵引起来,使得大地重新恢复了安宁与繁荣。

为了纪念女娲补天的功绩,后人在每年的重阳节,都上山祭拜女娲,以示敬意和感恩。

二、草人娶媳妇传说在某个古老的村庄里,生活着一位姓陈的老人。

陈老人儿子已过而立之年,仍未娶妻,使得陈老人极度焦虑。

有一天,陈老人突然听到一位神仙的声音,在他的梦中告诉他:“重阳节的时候,你可以用稻草制作一个草人,晚上带回家,明天它就会变成你的媳妇。

”陈老人听后非常高兴,按照神仙的指示去做。

果然,第二天早上,他发现草人已经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姑娘。

他感激地告诉村里的人,大家纷纷效仿,制作草人,期望也能得到好运。

三、屠妖节的由来相传,古时候有一条凶猛的恶龙居住在一座山上。

这条恶龙喜欢吃人,每当到了重阳节,它就会纵情狂风,绑架幼童,吃掉老人。

为了保护村庄的人民,一位勇士决定挑战恶龙。

经过激烈的战斗,终于将恶龙打败。

为了纪念这位勇士和庆祝胜利,人们每年在重阳节都会举行屠妖节。

他们会互赠菖蒲,佩戴五彩丝线,以祈求平安和吉祥。

四、赛菊花的传说古时候,有一位爱花的文人,在重阳节时到处欣赏菊花。

他看到一朵特别美丽的菊花,决定挖下它带回家。

可是,刚才他挖下菊花时,菊花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姑娘。

啊!原来这朵菊花是著名的仙女花。

为了庆祝重阳节,人们举行了赛菊花的比赛,希望通过争奇斗艳,来向姑娘表达对她的敬意。

自此以后,每年的重阳节,人们都会举办盛大的菊花展览和赛菊花比赛。

重阳节的来历与传说

重阳节的来历与传说

重阳节的来历与传说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因此也被称为“九九重阳节”。

重阳节源于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是为了纪念古人杜甫的诗名,《重阳》,并且在传说中被视为一个祛灾驱邪,祈求健康长寿的节日。

一、重阳节的历史背景及意义重阳节起源于唐朝时期,最初的重阳节实际上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

据传说,九九重阳节原本是为了避免因为阴阳相重而带来的煞气,所以人们在这一天登高望远,祭拜祖先,祈求来年的平安和幸福。

重阳节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得到了不断传承发展,逐渐演变为一个融合了祭祀、登高、祈福、赏菊等传统文化元素的节日。

二、重阳节的传说和神话重阳节也有许多与之相关的传说和神话故事,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个经典的传说:1. 九九重阳瑞兽传说在每年的重阳节这一天,会有一只名为瑞兽的神兽出现,它能带来好运和吉祥。

因此,人们在这一天都会特意准备一些食品给瑞兽,祈求好运降临。

2. 吃菊花驱邪重阳节是菊花盛开的季节,有一种传统的习俗是在这一天赏菊。

据说,菊花可以驱邪避凶,所以人们会采摘一些菊花来饰庭、供案,以求户内和睦、平安。

3. 杜甫《重阳》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重阳》是一首描写重阳节景象的著名诗歌。

诗中以浓重的离别情思,描绘了自己在重阳节登高时思念远方亲友的情景,展示了古人对重阳节的深厚感情。

三、重阳节的庆祝习俗重阳节的庆祝习俗非常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登高远足重阳节是登高的好时机。

人们通常会选择山水秀丽的地方,结伴登高远足,尽情欣赏秋天的美景,同时也展示了对自然的崇敬。

2. 赏菊观花重阳节正值菊花盛开的季节,在这一天,人们会前往菊花展览,或者自行种植菊花,赏析花朵之美,品味秋天的芬芳。

3. 祭拜祖先重阳节是传统的祭祖活动的日子。

人们会在这一天扫墓祭拜祖先,烧香、献花、祈福,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敬意。

4. 吃重阳糕重阳糕是重阳节的特色食品之一,它由糯米制成,口感软糯甜美。

人们通常会在重阳节这一天制作或购买重阳糕,与亲朋好友一同品尝,象征团圆和吉祥。

重阳节的起源和传说

重阳节的起源和传说

重阳节的起源和传说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定在农历九月初九。

这个节日起源于古代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下面将从起源和传说两个方面来介绍重阳节的相关内容。

一、重阳节的起源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在《楚辞·离骚》中,屈原把重阳节的起源归结为上古时代的重阳祭祀。

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南方流行着一种瘟疫,人们纷纷死去。

于是有一位仙人告诉他们,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人们要登高祭祀,以驱散瘟疫。

此后,重阳祭祀逐渐演变成了登高游山的习俗。

二、传说和习俗1.屈原与神仙根据传说,屈原是古中国的伟大诗人和政治家,他对神仙和仙境有着浓厚的兴趣。

据说,在重阳节这一天,屈原曾登上一座高山,遇见了一个仙人。

仙人告诉屈原,他将在当年的同一天离开人间,前往仙境。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和政治家,人们在重阳节这一天登高祭拜屈原,同时也祈愿自己能够遇见神仙、得到祝福。

2.避邪驱瘟另一种传说是,重阳节这一天,阴气最为旺盛,邪恶之气也最为猖獗。

为了保护自身免受邪恶侵害,人们会采取一系列的避邪驱瘟措施。

其中,登高是最为重要的一项,人们在登高的过程中,通过吸纳阳光和山间新鲜空气,增强自身阳气,驱散瘟疫和邪恶。

3.饮菊花酒重阳节的另一个传统习俗是饮用菊花酒。

菊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崇高的地位,被赋予了清雅和高洁的象征意义。

人们在重阳节这一天会采摘菊花,并用菊花泡酒,以饮用来祝贺节日的到来。

同时,菊花酒也被认为具有驱邪避邪的功效。

4.佩戴茱萸重阳节的另一个特色是佩戴茱萸。

茱萸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被认为有驱邪避凶的作用。

人们在重阳节这一天会佩戴茱萸,以驱散邪气,保佑自身平安。

总结起来,重阳节是一个围绕着登高、祭祖、避邪和祈福的传统节日。

通过登高驱瘟、饮菊花酒和佩戴茱萸等方式,人们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追思,同时也祈愿自身的健康和平安。

传说和习俗使重阳节充满了神秘和浪漫色彩,也让人们更加热爱和珍惜这个传统节日。

重阳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

重阳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

重阳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重阳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重阳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重阳节的来历每年农历九月初九称之为叫重阳节,这是因为,我国古代对数字的称谓颇有讲究:一、三、五、七、九等奇数称阳数;二、四、六、八、十等偶数叫阴数。

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称为“重九”。

两阳相重,故名重阳。

古时候,重阳节人们要登高望远,所以又叫登高节。

这源于“桓景避难”的一个神话故事。

东汉时汝南县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

日子虽然不算好,但半年糠菜半年粮也能过得去。

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

汝河两岸发生了瘟疫,很多人病倒了,尸横遍野,无医能治。

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

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

桓景决心访师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

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

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

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

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

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

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

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些,说随身携带,瘟魔就不敢近身。

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

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

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

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

重阳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整理

重阳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整理

重阳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整理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阳历10月),因为九月九的日期有两个九,故被称为重阳,也叫“重九节”。

此节日是中国古代贵族的节日,现已成为全民欢庆的日子。

重阳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中国远古时代的一个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有一位名叫黄粱的翁,他在山上救了一只神仙化身的狐狸。

这只狐狸告诉黄粱,九月初九的阳气最盛,人们可以用菊花酒和菊花粥驱邪避疫。

于是,黄粱翁把这个方法传授给了人们,并成为了一个传统习俗。

根据另一个重阳节的传说,重阳节与南宋时期的一位诗人屈原有关。

屈原是楚国的贤臣和爱国诗人,被奸臣所害后,投江自尽。

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年九月初九都会划龙舟、赛龙舟,因此重阳节也被称为“划龙舟节”。

重阳节是一个家庭团圆的节日,人们会以家庭为单位一起度过这一天。

有些地方还有登高的习俗,人们会到山上或高处去感受秋天的景色,并祈求平安健康。

此外,重阳节还有佩戴茱萸、食用糕点和赏菊的习俗。

茱萸是重阳节的象征性植物,它有除邪驱凶的作用,人们相信佩戴茱萸可以消灾避邪。

人们会把茱萸挂在门口或身上,以求平安吉祥。

重阳节也是品尝糕点的时候,许多地方都会制作一种特制的糕点——重阳糕。

这种糕点制作精细,并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人们认为食用重阳糕可以远离疾病,延年益寿。

赏菊也是重阳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由于重阳节是秋天的节日,而菊花正值盛开的季节,因此人们会到公园、花坛、庭院欣赏菊花的美丽。

菊花寓意着高尚、坚贞和忠诚,人们通过欣赏菊花来寄托自己的祝福和心愿。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传承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无论是传说的来历还是各种庆祝活动,都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重阳节的庆祝方式多样,但秉持的精神内核始终相同,那就是家人团聚、祈福吉祥和传承文化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重阳节也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人们可能不再划龙舟或佩戴茱萸,但重阳节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家庭聚会时刻。

重阳节的起源与传说

重阳节的起源与传说

重阳节的起源与传说重阳节,又称为踏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举行。

重阳节的起源与传说有很多版本,下面将为您介绍其中一些。

一、起源之一:道教传说根据道教的传说,重阳节起源于古代的巫山祭祀活动。

相传在九月初九这一天,巫山上的女神会降临到人间,拯救百姓于疾苦之中。

因此,人们便纷纷踏秋登高,举行祭祀活动,以表达对女神的崇敬之情。

二、起源之二: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另一个关于重阳节起源的传说与爱国诗人屈原有关。

相传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忠诚和爱国精神广为人知。

在古代,每年的九月初九日,人们都会举行祭祀活动,以纪念屈原投江而死的日子。

他的死被视为爱国的象征,并成为重阳节最重要的精神内涵之一。

三、起源之三:抗击瘟疫的传说还有一个关于重阳节起源的传说与瘟疫相关。

相传在古代,九月是瘟疫流行的季节,而九月初九的阳气最旺盛。

为了驱散瘟疫,人们在这一天登高祈福,通过户外活动来增强身体抵抗力,希望远离疾病的侵扰。

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之一。

无论重阳节的起源与传说如何,它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

除了上述的传说,重阳节还有着许多其他的习俗和活动,例如登高赏景、佩戴茱萸和踏菊花等,每个地方的习俗略有差异,但都体现了人们对健康、吉祥和长寿的美好祝愿。

重阳节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不仅是一种节日,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它激发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家人和亲朋好友的关怀,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重阳节的庆祝活动在现代社会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成为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在重阳节这天,人们普遍会与家人团聚,共同度过一个愉快而难忘的时刻。

大家会一起爬山、赏菊,感受秋日的清爽与宜人。

同时,人们还会品尝重阳糕、菊花酒等传统美食,将对传统的尊重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

总之,重阳节的起源和传说渊源悠久,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

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一部分,重阳节通过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重阳节的由来和传说

重阳节的由来和传说

重阳节的由来和传说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以表达对长寿和幸福的祝愿。

重阳节的由来和传说与众多的民间传说和文化习俗相互交织,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其中一些重要的起源和传说。

一、重阳节的起源重阳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与古代道家的崇拜长寿、仙境山水等观念有关。

据传,《易经》中有“六二,重九,离王三重,其见矣”之说,这也是重阳节得名的一个来源。

古人认为“九”是一个吉祥的数字,有离开灾难、追求幸福的美好寓意。

因此,农历九月九日被视为瑞日,从而形成了重阳节这一节日。

二、屈原与怀念重阳节的传说之一与屈原的怀念有关。

屈原,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因忠贞不屈和爱国精神而广为人知。

相传,他于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投江自尽,以示对祖国的忠诚。

为了纪念屈原,后人在这一天登高祭奠,且举行龙舟竞渡等各种活动,以表达对屈原的怀念之情。

三、炒菜和佩戴菊花重阳节的传说之一是关于炒菜和佩戴菊花的习俗。

这个传说讲述了一个寓示消除瘟疫的故事。

相传在汉朝时期,南方有一种传染病肆虐,许多人因此而丧生。

一位智者建议人们在重阳节这一天吃炒菜,以辟邪驱瘟。

而菊花被人们视为吉祥的象征,所以也在这一天佩戴菊花,以避免疾病的发生。

这样的习俗从此流传了下来,成为重阳节的重要传统。

四、登高和赏菊重阳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传统活动,那就是登高和赏菊。

农历九月初九正好秋高气爽,气候宜人,这个时候登高观赏秋景尤为美好。

登高的活动,一方面是为了向阳气更盛、气温更暖的山顶庆贺,同时,也是为了远离潮湿的低洼地带,以避免感染疾病。

此外,重阳节也是赏菊的好时机,人们纷纷前往花坛观赏菊花的盛开,这些五彩斑斓的菊花不仅是秋天的独特景观,同时也象征着吉祥和长寿。

五、纪念老人和祭祖除了以上的传说和习俗,重阳节还是纪念老人和祭祖的重要日子。

重阳节被视为尊老敬祖的节日,人们会回家探望年迈的父母和祖父母,表达对长者的敬意和关怀之情。

重阳节的来历及传说故事

重阳节的来历及传说故事

重阳节的来历及传说故事重阳节,又称菊花节、祭祖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日期在农历9月初九。

相传,重阳节的源起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

下面将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及相关传说故事。

一、重阳节的来历重阳节的来历有两个主要的传说。

第一个传说与《荀子》的故事有关。

据传,春秋时期,荀子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一年的9月9日,荀子的母亲告诉他,每年这一天,有一种恶鬼会来找他麻烦。

荀子心生忧愁,于是上山避难,带了一些菊花,以避免那只恶鬼找到自己。

从此以后,人们纪念荀子,并在每年的9月初九重阳节时,佩戴菊花来避邪。

另一个传说跟《史记》有关,故事发生在汉朝时期。

相传,汉朝時有一位老人在梅山上得到一个梦境中的咒語,告诉他只有在重阳节这一天,才能预防到寒气,保佑自己的安全。

于是,人们开始每年在9月初九这一天登高、饮酒、佩戴茱萸、插剪纸、赏菊花等来庆祝节日。

二、重阳节的传说故事1. 菊花精的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位美丽聪慧的姑娘,她嫁给了一个爱她的人。

然而,她的婆婆对她心生嫉妒,虐待她。

一次,姑娘受尽了婆婆的虐待后,化作一只小鸟逃离了家门。

她雀跃着,飞入了一座菊花园。

在那里,她变成了一株美丽的菊花,芳香四溢。

人们在重阳节时,佩戴菊花来缅怀她的美丽与坚强。

2. 五个仙人的故事另一个重阳节的传说与五个仙人有关。

相传,在明朝时,有五位仙人曾乘白云飞来,象征着五个福气。

这五位仙人登上一座山,历尽艰辛后,找到了一座村庄。

在那里,人们热情好客,并为他们提供住宿和食物。

感激这种盛情款待,五位仙人赐福给了这个村庄,保佑他们平安和幸福。

从此以后,人们每年的重阳节都纪念这五位仙人,并饮酒、登高、插茱萸等,以庆祝节日。

以上是关于重阳节的来历及传说故事。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凝聚着人们向往幸福和美好的心愿,更寄托着对祖先的怀念和敬意。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欢聚一堂,品尝着重阳糕和菊花酒,共同庆祝这一传统节日,以迎接秋季的美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文最新推荐------------------------------------------------------
重阳节的来历及神话传说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在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

正如诗中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

”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阳”。

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东汉时,汝南县里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

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

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

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

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

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

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

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

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

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

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

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

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

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

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

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

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
1 / 4
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LcAlHoSt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

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

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

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

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

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

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

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

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重阳节的来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一个纪念先人及扫墓的节日。

来源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

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

奇数为阳,偶数为阴。

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

这一天,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

中国历代许多文人雅士,每当此时,登上高处,一面饮菊花酒,一面吟诗取乐,留下无数诗篇。

九月,严寒的冬关即将降临,人们开始添置冬装,他们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时烧纸衣,让先人在阴间过冬。

这一来,重阳节便演变为扫墓及为先人焚化冬衣的节日。

庆祝方式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

在新加坡,仍有一部分会馆保
---------------------------------------------------------------范文最新推荐------------------------------------------------------ 留重阳节祭祖的习俗,叫做“秋祭”。

其他人士可以在这一天选择较有传统意义的庆祝方式,比如一家人或与友好相约到户外活动,既可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又能联络亲友之间的感情。

农历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数,双阳相重,故名重阳节。

重阳节作为一个以娱乐为主的节日,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

其中最突出的节俗活动是登高,登高之俗始于西汉,刘歆《西京杂记》云:“三月上已,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作者将重九与重三相对,并指出了登高驱邪免祸的用意。

唐代诗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中也作了描述: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茱萸节”。

今天的重阳节,将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巧妙结合,已成为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我国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

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

民间有许多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在民间,茱萸为“避邪翁”,菊花为“延寿客”,两者结合,给重阳习俗以吉庆之兆。

重阳也叫重九,因为《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古人认为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出现。

据文献记载,当时民间就有登高、饮菊花酒的风
3 / 4
俗。

我国人民对重阳佳节历来有着特殊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佳作。

如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