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八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六章 第一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导学案
郑州市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郑州市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知识点总结归纳单选题1、番茄花中,能发育成番茄籽(种子)的结构是()A.花药B.子房C.胚珠D.花柱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种子和果实的形成。
A.花药能产生花粉,不发育成种子,A不符合题意。
B.子房发育成番茄果实,B不符合题意。
C.子房内的胚珠发育成番茄种子,C符合题意。
D.花柱是花粉管的通道,传粉受精结束后会凋落,不发育成种子,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豆浆+油条”是人们比较喜爱的早餐搭配方式,其制作原料分别来自大豆和小麦的()A.胚乳、子叶B.子叶、子叶C.子叶、胚乳D.胚乳、胚乳答案:C分析:大豆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内,小麦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内。
大豆属于双子叶植物,子叶肥厚,贮存着营养物质;小麦是单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内。
所以制作豆浆时用到的制作原料来自大豆种子的子叶,制作油条时用到的面粉来自小麦种子的胚乳。
故选C。
3、如图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分析错误的是()A.a表示的是二氧化碳,b表示的是有机物B.①表示的是叶绿体C.1过程只在白天进行,2过程只在晚上进行D.2过程的实质是有机物的分解,释放能量答案:C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呼吸作用。
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含有线粒体、液泡和叶绿体;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
A.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
可见a表示的是二氧化碳,b表示的是有机物,A 正确。
B.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可见①表示的叶绿体,②表示的是线粒体,B 正确。
C.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呼吸作用的条件是有光无光都可以,C错误。
D.2是呼吸作用的过程,其实质是有机物的分解,释放能量,D正确。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八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六章 第二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导学案(无答案) 苏

第三单元第六章第二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学习目标】1、说出植物叶片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2、说出叶绿体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自主学习】一、选择题:1、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是()A.茎B.叶片C.叶脉D.芽2、叶的哪种细胞中没有叶绿体:()A.海绵组织细胞B.保卫细胞C.栅栏组织细胞D.表皮细胞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栅栏层比海绵层含有的叶绿体多B.叶脉具有输导和支持作用C.叶肉细胞和表皮细胞都含有叶绿体D.叶绿素在光下才能够形成4、右图是蚕豆叶不同切面结构示意图。
在“制作与观察蚕豆叶下表皮的临时装片”实验中,低倍镜视野下观察到数目最多的细胞是() A .② B .③ C .④D .⑤二、填空题:1、叶片的结构包括、、三部分。
叶片呈现绿色,是因为叶肉细胞含有。
这种物质形成的条件是必需有。
2、是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由成对的细胞构成的。
3、叶片的表皮主要起作用,在表皮细胞之间分散着成对的半月形细胞叫,它们中间的空隙叫,是植物与外界环境进行的主要通道。
4、叶肉细胞中的是叶片制造有机物的地方.右图是叶片横切面图填写各部分的名称并回答问题5、(1)具有保护作用的结构是[][]有输导功能的结构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它的开闭受控制。
(2)叶片的营养组织是[ ] 和[ ]它的细胞内部都含有,是进行的场所。
(3)叶片的上表面颜色比下表面的深,这是因为靠近上表皮的细胞内含有的叶绿体比靠近下表皮的细胞内含有的叶绿体。
6、某同学在做“观察叶片的结构”的实验时所看到的菠菜横切面如下图所示,请你据图分析回答:(1)①、⑤[ ] 属于保护组织,②、④应属于;(2)据图分析,叶片正面颜色深、背面颜色浅的主要原因是叶正面;(3)光合作用需要的水分、无机盐运输到叶肉细胞是通过[ ]实现的。
①②③④⑤⑥。
郑州市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必练题总结

郑州市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必练题总结单选题1、下图表示两种植物之间的异同点,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点,下列不能填在阴影部分的是()A.用种子繁殖后代B.种子外有果皮包被C.能进行光合作用D.有根、茎、叶的分化答案:B分析: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属于种子植物。
种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等的类群,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A.银杏是裸子植物、杏是被子植物,两者都用种子繁殖后代,A不符合题意。
B.银杏的最外面的肉质部分是种皮,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着,不能形成果实,杏树则是被子植物,其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B符合题意。
C.银杏和杏都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具有叶绿体,都能进行光合作用,C不符合题意。
D.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包括: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因此,银杏和杏都有根、茎、叶的分化,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钩帘阴卷柏,障壁坐防风。
”其中的“苔”和“卷柏”分别指的是()A.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B.苔藓植物和种子植物C.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D.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分析: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中。
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和叶结构简单,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
假根无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能力,只起固定植物体的作用。
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能为植株输送营养物质,以及支持地上高大的部分,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
“苔痕上阶绿”描述的植物属于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根是假根,只有固着作用,没有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卷柏属于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并且体内开始有了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株生长利用。
故选A。
3、图是某同学建构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概念图。
图中空格①、②应依次填写()A.淀粉、叶绿素B.叶绿素、淀粉C.叶绿体、有机物(主要是淀粉)D.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叶绿体答案:D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教学设计:2024秋季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爱护植被、绿化祖国》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被的概念、类型及分布,认识绿化祖国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讨论等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和环保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观念,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二、教学重点1.植被的概念、类型及分布。
2.绿化祖国的重要性及实际行动。
三、教学难点1.理解植被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将爱护植被的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四、教学资源1.多媒体教学设备、植被类型及分布的图片或视频。
2.绿化祖国的案例资料、环保行动的宣传资料。
3.学习手册、调查表、小组讨论题卡。
五、教学方法1.调查法:引导学生调查身边的植被情况,了解植被类型及分布。
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绿化祖国的重要性进行讨论,提出实际建议。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合作能力。
4.宣传资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绿化祖国的案例资料,提升环保意识。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张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张图片中的绿色植物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意义?2.引出新课主题: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探讨植被与我们的生活环境的关系。
2.新课教学1.植被的概念、类型及分布1.展示植被类型及分布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植被的概念和多样性。
2.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植被的类型(如森林、草原、荒漠等)及其分布特点。
3.结构图示:植被→ 概念→ 类型→ 分布2.绿化祖国的重要性1.分享绿化祖国的案例资料,引导学生分析绿化对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
2.组织学生围绕“为什么我们要绿化祖国”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3.结构图示:绿化祖国→ 改善生态环境→ 提高生活质量3.将爱护植被的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1.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作为学生,能为爱护植被、绿化祖国做些什么?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提出具体的环保行动建议,并准备在班级中分享。
郑州市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基础知识手册

郑州市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基础知识手册单选题1、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只适合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其主要原因是()A.没有真正的根,茎矮叶薄B.体内无输导组织C.生殖过程离不开水D.不能开花、结果答案:C分析: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是靠孢子繁殖,生殖过程离不开水,只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陆地环境中。
苔藓植物靠孢子繁殖,受精必须借助于水,由于卵的成熟,促使颈沟细胞与腹沟细胞的破裂,精子游到颈卵器附近,通过破裂的颈沟细胞与腹沟细胞而与卵结合,其受精离不开水,因此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蕨类植物靠孢子繁殖,当孢子萌发时可形成原叶体。
原叶体的腹面上长有雌、雄生殖器官,当原叶体被水浸湿时,精子游到雌性生殖器官里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再发育成新的植物体。
可见蕨类植物的受精作用离不开水,因此蕨类植物只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所以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只适合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其主要原因是生殖过程离不开水,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根尖结构中与幼根的生长有直接关系的部分是()A.分生区和伸长区B.伸长区和成熟区C.根冠和伸长区D.根冠的生长点答案:A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分生区的不断分裂和伸长区的不断长长的缘故。
分生区具有旺盛的分裂增生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向上转化为伸长区,向下补充根冠;伸长区的细胞能迅速伸长,是根尖生长最快的部位。
所以根能够不断长长是因为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分裂和伸长区的细胞能够伸长的缘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3、如图是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数字表示结构。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1属于上皮组织,细胞排列比较紧密B.2内有输导组织,能够运输营养物质C.4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D.5属于营养组织,细胞内含有大量叶绿体答案:A分析:图为叶片横切面结构图,图示中,1是上表皮,2是叶脉,3是下表皮,4是气孔,5叶肉。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八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六章 第一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导学案(无答案) 苏

第三单元 第六章 第一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学习目标】1、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2、 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
【自主学习】一、知识点预习填空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 ,利用 ,把 和 合成为贮存能量的 ,并且释放出 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发现(1)范·海尔蒙特的柳树栽培实验说明:植物生长需要 。
(2)普利斯特莱的实验说明:光合作用可以释放出 。
二、合作探究材料一:17世纪,范·海尔蒙特的柳树栽培实验实验步骤 称重 柳树 土壤 实验前 2.5kg 100kg 实 验 5年内只浇水 实验后 82.5 kg 99.9 kg 实验分析:5年后,柳树增加了 千克, 土壤只减少了 千克。
实验结论:绿色植物生长需要的物质主要是 。
材料三: 1、一些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只有在 的条件下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不论是微小的单细胞藻类,还是高大的绿色植物,都能通过光合作用在体内积累有机物。
绿色植物像一个巨大的能量转换站,把光能变为 贮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
2、此后,又有两位科学家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进行研究,得知 是形成有机物的主要原料。
3、归纳每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并在图右图中用文字或符号表示出来。
三、拓展提升:在水稻栽培过程中常常需要育秧。
农谚道:“秧好一半稻”。
在各种环境因素中,哪些因素与秧苗生长有关?试说明理由。
材料二:18世纪,普利斯特莱的实验。
实 验在阳光下,密封的玻璃罩里 一段时间后 实验一 植物+燃烧的蜡烛 植物+小老鼠实验二 植物 实验三 燃烧的蜡烛 小老鼠燃烧的蜡烛和小老鼠 实验结论:普利斯特莱的实验说明光合作用 可以放出 。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6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 第1节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种子萌发所需的外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6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第1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设计素材(新版)北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6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第1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设计素材(新版)北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6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第1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设计素材(新版)北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设计一、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是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20章第一节第二课时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上一课时讲过种子的结构之后安排的一个实验,更能让学生在有了一定知识基础后更好的了解种子萌发时的特点。
本实验是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设计的实验课。
如何设计探究方案,怎样选择探究材料,保持单一变量,都是学生难以把握的内容.但是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师可将本实验所探究的影响种子萌发的多种因素,分解成一个个单一的因素,让学生通过单个因素烤炉种子萌发与外界条件的关系,进而引导学生设计对照试验,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
二、教学策略本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原则,通过各个小组展示实验成果让学生发散思维,从多角度提出不同的看法,我采用探究式教学,通过展示学生的探究成果,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协作能力,交流表达能力。
具体做法,在本班设10个研究小组,自行推选组长;在课前一个星期,教师引导每组学生探究一种外界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八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六章 第三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导学案

第三单元第六章第三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学习目标】1、说出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够产生淀粉,同时释放氧气;2、阐述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水;3、列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基本过程的公式。
【自主学习】一、选择题:1、做“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正确的实验顺序是:()(①选叶遮光②酒精脱色③黑暗处理④碘酒显影⑤清水漂洗⑥观察变化)A.①③②⑤④⑥B.③①②④⑤⑥C.③①②⑤④⑥D.①②③④⑤⑥2、植物叶片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是()A.二氧化碳B.氧气和淀粉C.二氧化碳和淀粉D.氧气3、下列关于淀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光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成淀粉中的能量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淀粉C.马铃薯的地下茎中淀粉的含量很高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只有淀粉4、一种观赏植物,其绿色叶片上有黄色的斑纹,经过阳光照射后,用碘酒处理,叶的绿色部分变成蓝色,而黄斑部分却不变成蓝色。
这一事实说明:光合作用需要()A.光B.水C.二氧化碳D.叶绿体5、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是:()A.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B.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C.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6、为使城市居民每天得到新鲜空气,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A.加大住房面积B.多盖高楼,居住在高层C.多种花草树木D.清理垃圾,搞好环境卫生7、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化过程是()A.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里的能量B.将光能转变为氧气和二氧化碳C.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D.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和氧气8、下列关于光合作用意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是人和动物的营养来源B.是生物界的主要能量来源C.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平衡D.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9、小强将一株绿色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了24小时,然后选择其中的一片绿叶进行研究。
先剪断叶片的主叶脉(如右图所示),再将绿色植物放在阳光下照射2~4小时,最后检测发现B区没有产生淀粉。
原因是该部分区域缺少光合作用所需要的()A.二氧化碳B.水C.叶绿素D.光10、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于其中的是()A.氧 B.叶绿素 C.有机物 D.无机盐11、现有四个实验装置,若要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则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二、填空题1.根据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三单元 第六章 第一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学习目标】
1、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2、 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
【自主学习】
一、知识点预习填空
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 ,利用 ,把 和 合成为贮存能量的 ,并且释放出 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发现
(1)范·海尔蒙特的柳树栽培实验说明:植物生长需要 。
(2)普利斯特莱的实验说明:光合作用可以释放出 。
二、合作探究
材料一:17
柳树 100kg 年内只浇水年后,柳树增加了 千克,土壤只减少了 千克。
实验结论材料三: 1、一些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只有在 的条件下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不论是微小的单细胞藻类,还是高大的绿色植物,都能通过光合作用在体内积累有机物。
绿色植物像一个巨大的能量转换站,把光能变为 贮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
2、此后,又有两位科学家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进行研究,得知 是形成有机物的主要原料。
3、归纳每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
并在图右图中用文字或符号表示出
来。
三、拓展提升:
在水稻栽培过程中常常需要育秧。
农谚道:“秧好一半稻”。
在各种环境因素中,哪些因素与秧苗生长有关?试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