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中职教学大纲(2学期)
护理学基础年制中专护理专业教学大纲完整版

一、课程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学习护理学基础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护理思维和护理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任务:1.了解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了解护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理论;3.学习护理专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4.培养学生的护理思维和护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1.1护理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1.2护理伦理学和法律法规1.3护理学的相关学科和分支1.4护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理论1.5护理科研方法和科研伦理1.6护理学中的常见疾病和护理措施1.7护理技术和操作规范1.8护理记录和信息管理2.教学方法2.1理论授课2.2问题导学2.3讨论和小组活动2.4视听材料展示2.5实践操作和技能培训2.6病例分析和学科综合训练三、教材和参考书目教材:《护理学基础》参考书目:1.《护理学导论》2.《护理学教程》3.《护理学史》4.《护理伦理学与法律法规》5.《护理技术与操作规范》6.《护理记录与信息管理》7.《护理科研方法与实践》8.《常见疾病的护理》四、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护理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第二周:护理伦理学和法律法规第三周:护理学的相关学科和分支第四周:护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理论第五周:护理科研方法和科研伦理第六周:护理学中的常见疾病和护理措施第七周:护理技术和操作规范第八周:护理记录和信息管理第九周:期中复习与考试第十周:病例分析和学科综合训练第十一周:护理学基础实践操作培训第十二周:护理学基础实践操作培训第十三周:护理学基础实践操作培训第十四周:护理学基础实践操作培训第十五周:期末复习与考试五、考核方式和评分标准考核方式:平时成绩+期末考试评分标准:1.平时成绩(50%):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2.期末考试(50%):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情况和理论实践应用能力。
六、其他要求1.学生要严格按照教学进度安排完成学习任务;2.学生要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提高自身护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生要尊重伦理规范,遵守护理学专业的行为准则;4.学生要熟练掌握护理技能和操作规范,确保临床实践的安全和质量;5.学生要认真完成实践操作培训,培养实践能力和应对实际工作的能力。
《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Fundamental Nursing)学时数:152其中:实验学时78 课外学时0学分数:9.5课程类别:专业课程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执笔者:审核人:编写日期:一、课程简介《基础护理学》的教学,不仅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内容:绪论,环境,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预防与控制医院内感染,患者的安全与护理职业防护,患者的清洁卫生,休息与活动,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冷、热疗法,饮食与营养,排泄,给药,静脉输液与输血,标本采集、疼痛患者的护理、病情观察及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护理,临终护理,医疗与护理文件记录等。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学本科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课程,它是在学习《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的基础上,为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提供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基础护理学》是一门以护理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为主要内容,护理人员必修的专业课程。
适用于护理学专业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通过护理学基础的学习,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护理实践中,牢固树立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的思想和决心。
用娴熟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结合护理理论知识,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满足病人的生理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也将为今后学习各专科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主要教授内容包括基础护理学的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教材的知识框架和理论是建立在新的护理观的基础上运用整体护理的理念,以护理程序的思维方式为基本框架,介绍了护理专业基本操作技术的有关内容,以构筑学生的现代护理理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打造娴熟的职业能力,以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临床各科常用的一般生活护理技术、与诊疗相关的护理技术、危重病人抢救配合技术、病情观察、临终病人护理以及护理文件的书写等。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

《基础护理学1》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基础护理学是研究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的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其内容包括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及治疗需求的基础护理技术和相关的护理基本知识。
本课程的任务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核心,在整体护理观念的指导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护理实践技能及必备的护理基本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观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确立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运用护理程序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指导护理实践,能熟练掌握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
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和团结协助精神,在整体护理观念的指导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护理实践技能及护理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
(三)课程教学改革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根据章节内容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得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直观化、立体化,从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压疮的预防及护理,吸痰法、洗胃法、导尿术等课题,可以选用图片、模型、科技、视频等多种教学方法,做到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枯燥的问题生动化,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合理缩减理论课程首先,在明确大纲的基础上,将现有教材进行合理整编,突出重点难点,简单内容可以改为自学。
不同内容的课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讲授,例如灌肠、注射、消毒灭菌等课题采用列表比较法,有助于加强理解和记忆各自的异同点,做到举一反三。
另外,还可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
在教师授课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开展自由讨论,根据所学知识积极思考。
最后,课后作业尽量出病例等思考题,这样既能巩固基础基本知识,又能培养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所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护理学基础》3年制中专护理专业教学大纲

《护理学基础》3年制中专护理专业教学大纲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三年中专)《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护理系二〇一七年八月《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一、性质与任务课程的性质:基础护理学是高等院校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护理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
从概念、程序、和实践的角度出发介绍护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通过对知识、技术程序和经验积累、以及人文关怀理念的整合,注重教学的整体优化,重点培养学生关怀和照顾病人的综合能力,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基础护理工作作为临床各专科护理的基础,贯穿于满足患者对健康需求的始终,是临床专业课程的先导。
为临床专科护理奠定基础。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以后学习临床专业课程奠定基础二、目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遗传学的基本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护理学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试验研究方法、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熟悉近护理学学发展的新动向,并能解答和分析理论上和实践上遇到的护理学问题。
三、教学内容安排本课程总学时146学时,其中理论课64学时,实验课82学时。
各章学时分配如下:四、选用教材和参考书(1)《护理学基础》李小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第1版,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2)《护理学基础》:李小松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第2版,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3)《基础护理学》:李晓寒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5版,全国医学高等医药“十二五”规划教材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1.与前修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前修课程主要包括文化课程、医学基础课程和护理人文课程等,前修课程的学习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与后续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为临床专科护理课程。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设计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设计一、课程目标1.理解并掌握基础护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2.掌握基础护理技能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方法;3.具备基础护理技能的实际操作能力;4.具备护理观察、评估和评价的能力;5.具备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和协作的能力;6.具备预防感染、保护患者安全和应急处置的能力;7.具备继续学习和提升自我能力的素养。
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1.课程内容:1.1基础护理学概论1.2患者观察与评估1.3基础护理技能与操作1.4应用生物医学工程技术1.5感染和感染控制1.6家庭护理1.7老年护理2.教学方法:2.1授课方式包括理论讲授和案例分析,以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思维能力;2.2实践操作为主,包括模拟实验、技能训练和实地护理实习,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3小组讨论和课堂演示,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2.4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以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和案例分析。
三、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1.考核方式采用综合考核的形式,包括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实践操作考核和课堂参与度评价;2.评价标准:2.1理论知识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护理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2实践操作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基础护理技能的操作能力;2.3课堂参与度评价,主要考察学生的积极性和与他人的合作能力;2.4期中和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70%,实践操作考核和课堂参与度评价占总评成绩的30%。
四、教学进度安排(以15周为例)1.第一周:基础护理学概论(2学时)2.第二周:患者观察与评估(4学时)3.第三周:基础护理技能与操作(8学时)4.第四周:应用生物医学工程技术(4学时)5.第五周:感染和感染控制(4学时)6.第六周:家庭护理(4学时)7.第七周:老年护理(4学时)8.第八周:复习备考(6学时)9.第九周:期中考试(2学时)10.第十周:实践操作训练(8学时)11.第十一周:模拟实验(4学时)12.第十二周:技能训练(4学时)13.第十三周:实地护理实习(4学时)14.第十四周:实践操作考核(2学时)15.第十五周:期末复习备考(4学时)+期末考试(2学时)五、参考教材1.基础护理学教材(第三版),主编:XX,出版社:XX2.护理实践技能教程,主编:XX,出版社:XX六、教材选择和资源支持1.本课程教材的选择应该结合院校实际情况和课程目标,详细阐述基础护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并配有丰富的案例分析和操作指导;2.通过多媒体技术和实验设备的支持,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和案例分析,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病人清洁卫生
1 口腔护理
2 头发护理
3 皮肤护理
√
√
√
√
√
√
√
第二部分
1 压疮护理
2 卧床病人更换床单
3 晨晚间护理
√
√
√
√
√
第六章
*第一部分
病人营养护理
1 病人营养的需求
2 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膳食种类
√
√
1 病人的管喂饮食
2 管喂硬是注意事项
√
√
第七章
病人排泄护理
1 病人牌号异常护理
2 男病人导尿法
1 病人安全概述
2 各种卧位应用
帮助不嫩更换体位
√
√
√
√
√
√
第二部分
1 保护具的种类介绍
2 保护及的应用
√
√
第四章
第一部分
生命体征评估护理
1 体温的观察及异常时护理
2 脉搏的观察及异常时护理
3 呼吸的观察及异常时护理
4 血压的观察及异常时护理
√
√
√
√
第二部分
1 生命体征的测量
2 体温单的绘制
√
√
√
√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
(供护理专业中专用)
章
知识点内容
参考学时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理论
实践
机动
累计
掌握
理解
认识
简单应用
熟练应用
第一章
医院环境
1 医院概况
1 医院环境
3 病人出护入院
0
√
√
√
√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总学时数] 共146学时,其中理论74学时,实验操作72学时[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考核方式] 理论+技能考试,理论部分采用闭卷考试方式,占总成绩70%;实验课成绩30%。
[适用专业]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一、课程性质和教学要求《基础护理学》是护理学科的基础,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
《基础护理学》是临床专业课的必备前期课程,为临床各专科护理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习者获得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社会需求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认识自身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
教学要求:学生应掌握各项操作技能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练进行各项基本技能的操作,并在操作中始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查对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培养爱伤观念。
二、学时分配表四、理论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一节护理学的发展熟悉:护理学的发展。
了解:护理学的目标、任务、范畴及内容。
第二节学习《基础护理学》的意义掌握:基础护理学的学习方法。
熟悉:基础护理学的基本内容。
了解:《基础护理学》的教学范畴及教学目的。
第二章环境(4学时)第一节环境与健康掌握:环境的范围及组成:内环境和外环境;环境的含义及相关概念: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
熟悉:环境中影响健康的常见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了解:护理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医院环境掌握:医院物理环境的调控:空间、温度、湿度、通风、噪音、光线、装饰。
熟悉:医院社会环境的调控:人际关系、医院规则。
第三节提供舒适的病人单位掌握:各种铺床法(备用床、暂空床、麻醉床、卧床病人更换床单的基本要求、目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各种大单的折叠方法。
熟悉:病人床单位及设施。
第三章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4学时)第一节入院病人的护理掌握:分级护理的护理级别、适用对象和护理内容。
熟悉:患者入院程序、入病区后的初步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一般病人、急诊病人。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_141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 005. 0. 1 课程名称:基础护理学 Fundamental nursing 开课(二级)学院:护理学院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学分:2 学分学时:28 学时。
本课程总学时为 28 学时,其中课堂讲授 26 学时,考试 2 学时。
前期课程:正常人体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药理学。
授课对象:医学、针推、中西、康复运、骨伤专业(本科、研究生)考核方式:考试。
期末考试占 70%。
平时成绩占 30%。
以考勤、作业等形式考核。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基础护理学作为医药专业本科学生限选课程,使学生通过课程1/ 3学习,掌握临床工作中常用护理技能及相关基本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理论基础,掌握饮食、用药、输液输血、医院感染控制等的基本知识,为今后临床工作打下基础。
Basic goal of the course:(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course)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the students are supposed to command the basic theory, knowledge and technique indispensable for the nursing work in the clinic. This course can also make a good prepar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t is hoped wit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the students could master the basic theory of nursing operation, and familiarize themselves with the essential knowledge of diets, medication, infusion and infection control. Theories relevant to nursing practice are adopted in the course of study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holistic nursing. 大纲内容:一、前言【教学要求】教学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医学专业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其专业特点的内容进行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中职三年制)
一、课程简介
护理学基础是研究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的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其内容包括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及治疗需求的基础护理技术和相关的护理基本知识。
本课程的任务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核心,在整体护理观念的指导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护理实践技能及必备的护理基本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观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
教学活动主要采取讲授、演示、培训、电教、练习、等形式,通过提问、作业、操作及理论考核等方法进行教学评价。
本课程在第一、二、三学期开设,总时数为224 学时,其中,第一学期理论32学时;第二学期理论26学时,实践30学时;机动8学时;第三学期理论64学时,实践64学时。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阐述护理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2、了解医院基本结构与功能。
3、掌握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满足护理对象各项需求的护理知识。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能将护理的基本知识与技术运用于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健康教育及各项护理操作中。
2、能规范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
(三)思想素质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加深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培养热爱护理专业、不断进取、刻苦学习的精神,进一步形成现代护理理念。
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养成正确的护理行为意识。
3、培养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团队合作精神,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护理学基础课程的考核方法
护理学基础课程学习的成绩分为理论和操作两部分,其中期末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70%,技能考试30%。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为考查科目;第二、三学期期末考试为考试科目采取闭卷考试,时间地点由学校安排,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型第一学期可由单选题、多选题、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等组成;第二、三学期为和护考接轨均为选择题,题型由A1、A2、A3、B1组成,并参照护考资料出题。
第二学期教学大纲一、学时分配
备注:1.因某些班级人数过多,实践课课时不够,故安排机动课,以便让每位同学都能更好的掌握各项操作;2.15、16章的教学任务应在第3学期进行,因明年该级学生在贵阳校区,该校区的实验室不能满足需求,故调整到本学期开设。
教学目标及内容
第七章医院与住院环境
教学目标:
1、熟悉医院的概念
2、掌握医院的任务
3、了解门、急诊的护理工作及病区的环境管理
二、教学内容:
1、各种铺床法
三、教学学时:理论 2学时,实践 4 学时,机动2学时
四、教学方式:讲授、录像、演示、练习
五、教学评价:提问、操作、考核
第八章病人入院和出院的护理
一、教学目标:
1、叙述病人入院及出院的护理内容
2、正确实施各种搬运病人的方法。
5、迎送病人热忱主动,搬运病人动作轻稳、安全、节力
二、教学内容:
1、入院护理
2、出院护理
3、患者运送法
三、教学学时:理论 2学时
四、教学方式:讲授、录像、演示、练习
五、教学评价:提问、操作、考核
第九章病人卧位与安全的护理
一、教学目标:
1、解释下列概念:主动卧位、被动卧位、被迫卧位。
2、阐述各种卧位的适用范围及安置方法,并能为正确更换卧位
3、正确使用各种保护具
二、教学内容:
1、临床常用卧位
2、协助患者更换体位
3、使用各种保护具
三、教学学时:理论 2 学时,实践2 学时
四、教学方式:讲授、解析、点拨、演示、录像、自学、练习
五、教学评价:提问、测验、操作、考核
第十章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一、教学目标:
1、解释课文中相关概念
2、叙述医院感染的形成环节、影响因素及控制手段
3、概述物理和化学消毒灭菌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4、说明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
5、说明隔离技术的操作原则
6、概述各种隔离方法的实施要点和适用范围
7、描述供应室的设置和工作内容
8、正确完成各项无菌技术
9、正确穿脱隔离衣
二、教学内容:
1、医院感染
2、清洁、消毒、灭菌
3、无菌技术
4、隔离技术
5、供应室
三、教学学时:理论 6 学时,实践 8 学时,机动2学时
四、教学方式:讲授、演示、自学、录像、练习
五、教学评价:提问、测验、作业、操作、考核
第十五章药物疗法
一、教学目标:
1、简述药物的种类和保管原则
2、阐述给药原则
3、说明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4、详述注射的原则
5、指出各注射方法采取的部位
6、说出青霉素过敏反应的表现和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方法
7、详述采集血标本的方法和部位及注意事项
8、正确完成药物疗法的各项操作:口服给药、皮内给药(包括各种皮试液的配制)、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雾化吸入法
9、在给药过程中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原则
二、教学内容:
1、给药的基本知识
2、给药程序
3、口服给药法
4、注射给药法
5、雾化吸入法:超声雾化吸入法和氧气雾化吸入法
6、药物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处理
三、教学学时:理论 8学时,实践 10 学时,机动2学时
四、教学方式:讲授、分析、归纳、录像、演示、练习
五、教学评价:提问、作业、测验、操作、考核
第十六章静脉输液与输血
一、教学目标:
1、说出静脉输液与输血的目的
2、列出输液常见的溶液和血制品的种类
3、正确使用输液速度与时间的公式进行计算
4、叙述常见的输液故障及排除
5、阐述常见的输液和输血反应及护理
6、详述输血前的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
7.正确实施周围静脉输液和间接输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原则
二、教学内容:
1、静脉输液
2、输血
3、教学学时:理论 6学时,实践6学时,机动2学时
4、教学方式:讲授、分析、归纳、录像、演示、练习
5、教学评价:提问、作业、测验、操作、考核
三、校内实践教学
(一)内容: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实习内容,制定校内实践教学计划。
(二)实践教学方式:
1、培训:每项技能操作教学前,由操作组长进行操作演示,规范化培训、考核理论老师及实验员。
2、示教:由理论老师(李校长和张校长都要求过理论老师要给学生示范,不能丢给实验员)及基础护理实验员为学生示范基础护理操作。
3、操作练习:在实验员的指导下,分组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的练习。
4、小组讨论:模拟临床病例情境,进行小组讨论,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对病人进行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
5、操作考核:操作练习结束后,要求对学生进行操作考核。
(三)考核方式:
操作考核:将操作项目分为 A、B两类,A类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包括:肌肉注射、皮内注射(含皮试液的配配制)、皮下注射、静脉输液(含药液抽吸技术)、六项无菌技术;在期末阶段及下实习前均进行操作考核。
B类要求学生掌握,包括:协助患者更换体位、保护具的正确使用、穿脱隔离衣、超声雾化吸入、静脉输血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考核。
贵州省人民医院护士学校护理教研室
2013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