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基础护理学(一) 教学大纲

基础护理学(一)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250102Z10课程名称(中/英文):基础护理学(一)/Fundamental Nursing(Ⅰ)课程类别:必修学时/学分:88/4先修课程:护理学导论、人文护理、心理护理适用专业:护理学教材、教学参考书:1.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李小寒、尚少梅主编,《基础护理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6月。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基础护理学是高等院校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护理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
基础护理工作作为临床各专科护理的基础,贯穿于满足患者对健康需求的始终,为临床专科护理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从概念、程序、和实践的角度出发介绍护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通过对知识、技术程序和经验积累、以及人文关怀理念的整合,注重教学的整体优化,重点培养学生关怀和照顾病人的综合能力,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每个学生必须熟悉各项基本操作的要求,掌握操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程序、注意事项,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以满足病人需要为原则,有较强的无菌观念和隔离概念,操作熟练、轻稳、快捷、节力、省时。
毕业后能很快适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根据课程类型、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及特点,确定适合的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内容重点考核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考核方式采用多种形式(笔试、口试、答辩、测验、论文等)、多个阶段(平时测试、作业测评、课外阅读、社会实践、期末考核等)、多种类型(作品、课堂实训、课堂讨论、社会调查、竞赛等)等全过程的考核;成绩评定加大过程考核及阶段性考核成绩比例(原则上七、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护理学基础教学时数分配章内容学时理论实践合计八环境 6 15 21九病人入院和出院的护理 3 1 4十舒适与安全 3 2 5十一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9 9 18十二病人的清洁卫生9 12 21十三休息与活动 6 6十四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9 9 18十五冷、热疗法 3 3 6十六饮食与营养 3 3 6十七排泄9 12 21十八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法12 12 24十九静脉输液与输血 6 6 12二十标本采集 3 3二十一病情观察及危重病人的 3 3 6抢救和护理二十二临终护理 3 3二十三医疗和护理文件记录 3 3 6机动 1 1 2合计90 90 180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第一章医院和住院环境【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1.掌握在护理操作中运用人体力学的原则。
2.掌握正确的铺床方法:备用床、暂空床、麻醉床及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法。
3.熟悉医疗环境所包括的范围(物理环境、社会环境)。
4.了解病人单位的构成要求及所需设备。
5.了解环境与健康、环境与护理的相互关系。
1.环境与健康(1)环境的意义和范围(2)环境中影响健康的因素(3)环境与护理的关系2.医疗环境(1)医院的物理环境(2)医院的社会环境3.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1)病人单位及设备(2)人体力学与护理操作(3)铺床法:备用床、暂空床、麻醉床、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法【教学方式】讲授、示教、回示教、练习、录像。
【复习思考题】1.简述对健康有影响的社会环境因素有哪些?2.医院环境的总体要求是什么?3.医院适宜的温度是多少?过高或过低会带来什么影响?4.为什么室内要保持通风?5.请问医院常见不安全因素有哪些?6.试比较三种铺床法的不同点。
7.举例说明人体力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8.如何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修养环境?第二章病人入院和出院护理【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1.掌握运送病人的方法:轮椅运送法、平车运送法。
2.熟悉病人入院和出院的程序及方式。
《基础护理学 》实验课程教学大纲2

《基础护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C0411003s课程名称:基础护理学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和年级:临床医学(全科医生方向)二年级开课学期:秋季学期总学时:48学时(理论:18学时,实习:30学时)学分:3先修课程: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平行课程:生物化学、生理学、人体寄生虫学后续课程: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课程简介:《基础护理学》是护理学科的基础,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之一,是临床各科护理的基础。
其包括的护理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既是护理学生学习临床课程和日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也是为满足个体、社区和社会基本需求所必须具有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学习本课程对护理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推荐教材:《基础护理学》ISBN978-7-117-16074-2.李小寒主编..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出版参考书目:1.《新编护理学基础》ISBN978-7-117-07473-5.姜安丽主编.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出版2.《基础护理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ISBN978-7-117-08052-1.李小寒主编.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出版二、课程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确立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运用护理程序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指导护理实践,能熟练掌握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
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和团结协助精神,在整体护理观念的指导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护理实践技能及护理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
三、实验内容实验一:无菌技术【目的和要求】目的:掌握无菌技术的操作方法,形成并增强无菌观念。
要求:1.护生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态度认真、严肃。
2.手法正确,操作熟练。
3.无菌观念强,能正确区分无菌区和非无菌区。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适用于护理学专业)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Fundamental Nursing总学时:160讲授学时:80 实训学时:80学分:7.5先修课程:护理学导论、生理学、病理学、人体解剖学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涉日护理方向)开课单位:护理学院一、课程简介护理学基础护理学科的基础,是护生学习临床专业课的必备前期课程,其教学内容包括环境、病人入院和出院的护理、舒适与安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病人的清洁卫生、休息与活动、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冷、热疗法、饮食与营养、排泄、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静脉输液与输血、标本采集、病情观察及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护理、临终护理、医疗和护理文件记录。
将《护理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于护理实践,满足人群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要是护理学基础的基本任务。
二、教学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目标:通过绪论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基础护理学》课程的地位和基本任务、学习内容及学习目的以及学习方法及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理解:(1)护理学的发展(2)护理学的任务、范畴、工作方式(3)学习内容及学习目的(4)意义及教学要求授课方式:讲授第二章:环境(4学时)教学目标:通过“环境”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环境的含义和分类,环境与健康、环境与护理的相互关系以及病人单位的构成教学要求及所需设备。
明确医院环境的特点、分类以及医院环境调控的有关要素。
教学要求:识记:(1)环境的分类(2)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3)良好的医院环境应具备的特点及其分类(4)医院环境调控的有关要素理解:(1)环境的含义。
(2)为满足患者的需要医院环境的调控应用:(1)论述环境、健康与护理的关系(2)评价医院环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授课方式:讲授、讨论第三章: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2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患者入院和出院护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担架运送患者的方法;明确患者入院和出院的程序及方式以及住院患者的分级护理内容。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是康复保健专业主干学科之一,是护理患者所必须掌握的一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满足患者清洁、舒适、休息活动、营养排泄等需要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用药知识与技能:常用抢救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护理事业的情感,掌握评估和满足患者各种基本需要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敏锐的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情景式模拟实验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护理程序科学化管理病人,满足服务对象整体护理的需要,为后期临床各专科护理的学习和临床护理实践打下重要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对病人的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各种注射术、病情观察、抢救技术等,使学生能结合患者生理、心理特点和治疗康复的要求,实施整体护理,以满足患者的心身需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确立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运用护理程序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指导护理实践,能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能操作,具良好的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和团结协助精神,在整体护理观的指导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护理实践技能及护理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
三、教学内容结构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构成。
基础模块(不含*号部分)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号部分是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教学要求而设立的内容,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基础模块总的教学时数为130~144学时。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一)本大纲对教学要求的层次表述1. 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熟悉和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指对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
熟悉:在了解的基础上加深认识,知道得更加清楚。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

《基础护理学1》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基础护理学是研究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的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其内容包括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及治疗需求的基础护理技术和相关的护理基本知识。
本课程的任务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核心,在整体护理观念的指导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护理实践技能及必备的护理基本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观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确立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运用护理程序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指导护理实践,能熟练掌握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
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和团结协助精神,在整体护理观念的指导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护理实践技能及护理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
(三)课程教学改革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根据章节内容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得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直观化、立体化,从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压疮的预防及护理,吸痰法、洗胃法、导尿术等课题,可以选用图片、模型、科技、视频等多种教学方法,做到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枯燥的问题生动化,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合理缩减理论课程首先,在明确大纲的基础上,将现有教材进行合理整编,突出重点难点,简单内容可以改为自学。
不同内容的课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讲授,例如灌肠、注射、消毒灭菌等课题采用列表比较法,有助于加强理解和记忆各自的异同点,做到举一反三。
另外,还可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
在教师授课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开展自由讨论,根据所学知识积极思考。
最后,课后作业尽量出病例等思考题,这样既能巩固基础基本知识,又能培养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所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2024

引言: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护理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以便他们能够正确、安全、有效地开展护理工作。
本教学大纲是《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指导文件,通过系统地介绍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进行教学和学习。
概述:《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分为五个大点,分别是:人体结构与功能、生命过程与异常、基础护理理论与实践、护理沟通与教育、护理研究与实践基础。
每个大点下分5-9个小点进行详细阐述,以确保学生全面地掌握护理学基础的知识。
正文内容:一、人体结构与功能1. 细胞结构与功能a. 细胞的组成与特点b.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c. 细胞器官的结构与功能2. 组织结构与功能a. 上皮组织的特点与功能b. 结缔组织的结构与功能c. 肌肉组织的结构与功能d. 神经组织的结构与功能3. 器官系统的结构与功能a. 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b. 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c.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d. 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e. 内分泌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二、生命过程与异常1. 生命的定义与特点2. 正常生理过程a. 呼吸过程与生理性呼吸形式b. 循环过程与心血管功能c. 消化过程与消化功能d. 泌尿过程与排泄功能3. 生理改变与生活适应a. 正常老化过程和常见老年疾病b. 妊娠与分娩的生理变化c. 儿童生长发育及常见问题三、基础护理理论与实践1. 基础护理概述a. 基础护理的定义和重要性b. 基础护理的技术要求和流程c. 基础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观2. 常见护理技术与操作规范a. 体温测量与记录b. 血压测量与监测c. 心电图技术与解读d. 注射技术与注意事项3. 基础护理中的病情观察与评估a. 体征观察与监测b. 病情评估工具的使用与应用c. 危重病人的护理要点四、护理沟通与教育1. 护理沟通的定义与重要性2. 良好的沟通技巧与方法a. 倾听与表达技巧b. 非暴力沟通方法c. 情感沟通与支持3. 护理教育的原理与方法a. 预教与课堂教学b. 实践指导与技能训练c. 患者健康教育与促进五、护理研究与实践基础1. 护理研究的重要性与目的2. 护理研究方法与设计a. 定量研究方法与设计b. 定性研究方法与设计c. 混合研究方法与设计3. 护理实践的质量评价与提升a. 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与方法b. 护理质量提升策略与实施c. 护理实践中的安全与风险管理总结:《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的设置涵盖了护理学基础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大纲全套

《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大纲全套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英文名称:FundamentalNursing课程性质:必修是否独立设课:否总学时:160其中实验学时:80总学分:7.5其中实验学分:2.5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涉日护理方向)开课单位:护理学院实验项目数:23 必做项目数:23选作项目数:0综合性、设计性项目数:0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护理学基础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和应用护理学基础的理论知识操作技术满足病人的需求,让病人处于最佳身心状态。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护理技术操作,而且要求理解每一操作步骤的理论基础和原理,分析、研究病人的基本需求,学习评估和满足病人各种基本需要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工具护理模拟病房及设备、模拟护理人多个、铺床用物、轮椅、平车、单价保护具、无菌技术基本操作用物、隔离衣、日常生活护理用品、血压计、吸氧用物、吸痰用物、鼻饲法用物、导尿及灌肠用物、各种注射用物、输血及输液用物、一般急救用物以及教学有关光盘等。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序实验项实验内容学实实每号目名称时验验组分类要人配型求数1铺床法备用床;暂空床;麻醉床;有6实必2人床单更换法训做2运送病轮椅;平车;担架2实必2人法训做3卧位与各种卧位;变换卧位法;保护2实必2安全患者安全措施训做4无菌技无菌持物钳使用;无菌容器的6实必2术基本使用;无菌包的使用;铺无菌训做操作盘;取用无菌溶液;戴、脱无菌手套5隔离技术帽子、口罩的使用;避污纸的使用;穿、脱隔离衣2实训必做26口腔护理特殊病人的口腔护理2实训必做27皮肤护理床上擦浴、预防压疮2实训必做28晨晚间护理晨间护理、晚间护理2实训必做29生命体征测量法体温测量;脉搏测量;呼吸测量;血压测量法2实训必做210氧气疗法鼻塞法;鼻导管法;面罩法;氧气头罩法;氧气枕法4实训必做511吸痰法电动吸引器;中心吸引器2实训必做212冷、热疗法冷疗法、热疗法2实训必做213管饲饮食鼻饲法4实训必做214导尿术女、男导尿术;留置导尿8实训必做215灌肠法保留灌肠;各种不保留灌肠2实训必做216常用注药物抽吸法;皮内注射法;皮12实必2射法下注射法;肌肉注射法;静脉注射法训做17药物过敏试验青霉素等过敏试验法2实训必做218静脉输液法开放式、密闭式输液;静脉留置6实训必做219静脉输血法间接、直接输血法2实训必做220标本采集法痰、尿、血、便等标本采集法2实训必做221洗胃法各种胃管洗胃法2实训必做522临终护理尸体料理2实训必做523医疗与护理文件体温单绘制;医嘱单的处理;护病记录单、病室交班报告等书写4实训必做2四、考核方式考核成绩评定按照实训手册评分标准百分制,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o五、教材及参考书(1)教材:李小寒.基础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主要参考书:殷磊.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姜安丽.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中西医结合大学临沂校区《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护理学基础》课程负责人:袁洁课时:180学时适用专业:护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护理学基础》是研究护理专业基本理论与技术的学科,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及重要基础课程,它包括了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护士护理病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在“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指导下,应用护理理论、护理知识、护理技能及沟通交流技巧等,满足病人的生理、心理和治疗的需要。
护理是助人的专业,护理人员通过运用知识与技能帮助患病的人或健康的人恢复或保持健康,这是全世界护理工作者的共同理念。
本课程的知识框架和理论是建立在新的护理观的基础上,即:对人、环境、健康与护理概念的认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体系,以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
(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了解护理和人、环境、健康、护理四者的基本关系,能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评估患者并满足患者的基本生理需求和心理需要,熟练完成基础护理的基本操作,掌握一般急救技术,正确记录各种护理表格。
通过讲授、演示、录像、练习、自学、讨论、角色扮演等使学生建立整体观念。
培养科学的护理思维方法,理解掌握护理程序的步骤,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
掌握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加强实践技能训练。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满足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需求。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总时数为18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为80学时,实验教学为100学时。
1、考核方法由平时考核、期末笔试、技能考核三部分组成。
2、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占总分的60%(其中掌握内容占70%,熟悉内容占20%,了解内容占10%)。
内容及形式以贴近护理资格考试为主。
3、平时考核占总分10%(包括平时作业、单元考查、课堂讨论)。
4、技能考核占总分的30%。
三、学时分配表四、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了解护理学的性质和任务、范畴。
(2)了解护理学的形成、南丁格尔对近代护理的贡献、我国护理学的发展。
(3)掌握护理工作方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护理学的形成。
难点:保健的摸式。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电教【教学内容】(1)护理的概述:护理学的性质和任务、护理学范畴,护理工作方式,护理专业。
(2)护理学发展史:护理学的形成、南丁格尔与近代护理、我国护理学的发展、21世纪工作展望。
(3)护士在卫生保健中的作用:卫生保健工作开展的方针,初级卫生保健、保健的概念和摸式、护士在卫生保健中的作用。
【考核目标】(1)能了解护理学的性质和任务、范畴。
(2)能了解护理学的形成、南丁格尔与近代护理及我国护理学的发展。
(3)能掌握护理工作方式。
【考核方式】提问、练习题测试。
第三章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了解人、环境的概念及影响健康的因素。
(2)掌握健康、护理的概念。
(3)重点掌握整体护理的概念及实践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人、环境、健康、护理的概念及内涵。
难点:整体护理。
【教学方法】讲授、图示、讨论【教学内容】(1)人:人的概念,护理中人的范畴。
(2)健康:健康的概念,影响健康的因素。
(3)环境:环境的概念,环境的范畴。
(4)护理:护理、整体护理的概念、护理的内涵。
【考核目标】(1)能了解人、环境的概念及影响健康的因素。
(2)能掌握健康、护理的概念。
(3)能重点掌握整体护理的概念及实践特征。
【考试方式】提问、练习题。
第二章护士素质与角色【教学目标】(1)了解素质的概念。
(2)掌握护士应具备的素质。
(3)应用护士的语言行为、非语言行为交流技巧,具备护士的仪表与举止。
(4)了解角色、患者角色概念,患者角色特征。
(5)掌握护士角色功能,护士及患者的权利与义务。
(6)掌握患者角色适应常见的行为反应,影响患者角色适应的因素。
(7)重点掌握护患关系的性质,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护士应具备的素质。
(2)护士和患者角色的权利及义务。
难点:(1)护士的仪表与举止。
(2)患者角色适应常见的行为反应。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训练、角色扮演、情景教学【教学内容】(1)护士的素质:素质的概念,护士应具备的素质。
(2)护士的行为规范:护士的语言行为、护士的非语言行为、护士的仪表与举止。
(3)护士角色:角色的概念、护士角色功能,护士的权利与义务。
(4)患者角色:患者角色概念,患者角色特性,患者角色适应常见的行为反应,患者角色适应常见的心理反应,影响患者角色适应的因素,患者的权利和义务。
(5)护患关系:护患关系的性质,基本内容,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护患关系的建立过程、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对护士的要求,护士、患者与医生之间的关系模式。
【考核目标】(1)能了解素质的概念,掌握护士应具备的素质。
(2)能掌握护士应具备大素质。
(3)能应用护士的语言行为、非语言行为技巧,具备护士的仪表与举止。
(4)能了解角色、患者角色概念、患者角色特征。
(5)能掌握护士角色功能,护士及患者的权利与义务。
(6)能基本掌握患者角色适应常见的行为反应,影响患者角色适应的因素。
(7)能重点掌握护患关系的性质,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
【考核方式】形体训练考核、病例分析、角色扮演对话讲评第四章护理的基本理论【教学目标】(1)了解系统、需要概述,自理理论、适应模式、生长与发展的理论、保健系统摸式。
(2)掌握系统论的基本属性,需要层次理论,压力、压力源、压力反应的概念。
(3)重点掌握掌握系统论、需要层次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4)掌握生长与发展的规律。
(5)重点掌握对压力的防卫、对压力的适应、应激与适应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系统理论、需要理论、应激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难点:应激学说。
【教学方法】讲授、图示、举例、讨论。
【教学内容】(1)系统理论:系统论的基本概念,系统论的基本属性,系统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2)需要理论:需要概述,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3)生长发展理论:生长与发展概述、有关生长与发展的理论,生长与发展的理论在护理工作的应用。
(4)应激(压力)与适应理论:压力、压力源、压力反应的概念,有关压力学说,对压力的防卫、对压力的适应、压力与适应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5)自理理论:自理理论的内容、意义、自理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6)保健系统摸式:保健系统摸式内容、意义、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考核目标】(1)了解系统、需要概述,自理理论、适应模式、生长与发展的理论、保健系统摸式。
(2)掌握系统论的基本属性,需要层次理论,压力、压力源、压力反应的概念。
(3)重点掌握掌握系统论、需要层次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4)掌握生长与发展的规律。
(5)重点掌握对压力的防卫、对压力的适应、应激与适应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考核方式】思考题、课堂测试。
第五章护理程序【教学目标】(1)了解护理程序的发展历史、护理程序的理论基础。
(2)掌握护理程序的概念,护理程序的步骤。
(3)重点掌握护理计划的制定及护理病案的书写。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护理程序的概念、步骤,护理计划的制定。
难点:护理诊断。
【教学方法】讲授、图示、举例、讨论。
【教学内容】(1)概述:护理程序的概念,护理程序的发展历史、护理程序的理论基础。
(2)护理程序的步骤: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实施、护理评价。
(3)护理病案:入院患者护理评估单、护理计划单、护理记录单、健康教育计划单、患者出院护理评估单。
【考核目标】(1)能了解护理程序的发展历史、护理程序的理论基础。
(2)能掌握护理程序的概念,护理程序的步骤。
(3)基本能进行护理计划的制定及护理病案的书写。
【考核方式】病案分析、试制订一份护理计划。
第六章护理安全与防护【教学目标】(1)了解安全防范的意义及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
(2)掌握名词概念:护理安全、护理事故、护理差错。
(3)掌握护理安全的防范。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护理事故与护理差错的区分。
(2)护理安全的防范措施。
难点:护理事故与护理差错。
.【教学方法】启示、比较、讲授、举例、讨论。
【教学内容】(1)概述:护理安全防范的名词概念、意义、影响因素及防范原则,护理职业防护概念、意义、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
(2)护理安全防护:护理安全、护理事故、护理差错的概念,护理安全防范的名词概念、意义、影响因素及防范原则。
(3)护理职业防护:概念、意义、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
【考核目标】(4)了解安全防范的意义及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
(5)掌握名词概念:护理安全、护理事故、护理差错。
(6)掌握护理安全的防范。
【考核方式】提问,小组讨论。
第七章医院与住院环境【教学目标】(1)了解医院的分类、分级,门诊、急诊科、病区的设置。
(2)掌握医院的性质、任务,病区环境管理,人体力学原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3)重点掌握掌握门诊、急诊、病区的护理工作、铺床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门诊、急诊、病区的护理工作;铺床法。
难点:人体力学原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举例、演示、实验。
【教学内容】(1)概述:医院的概念、性质、任务,医院的分类、分级、医院的组织结构。
(2)门诊部:门诊、急诊科的设置,掌握门诊、急诊护理工作,预防保健科。
(3)病区:病区的设置,病区环境管理,病区的护理工作,人体力学原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病床单位与设置,铺床法。
【考核目标】(1)能了解医院的分类、分级,门诊、急诊科、病区的设置。
(2)能掌握医院的性质、任务,病区环境管理,人体力学原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3)能掌握掌握门诊、急诊、病区的护理工作、能进行铺床法的操作。
【考核方式】习题问答、操作抽查考试。
第八章病人入院和出院的护理【教学目标】(1)掌握入出院的护理。
(2)重点掌握搬运患者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入院、出院患者的护理。
难点:搬运患者法。
【教学方法】讲授、举例、演示、实验。
【教学内容】(1)入院护理:入院程序,重点掌握患者入病区后的初级护理。
(2)出院护理:出院前护理、出院时护理、出院后护理。
(3)患者运送法:搬运患者法。
(4)家庭病房:家庭病房的概念、家庭病房收治对象和范围。
【考核目标】(1)能了解家庭病房的概念、家庭病房收治对象和范围。
(2)能掌握入出院的护理。
(3)能进行搬运患者法。
【考核方式】随堂习题、实验报告。
第九章病人卧位与安全的护理【教学目标】(1)了解保护具的应用。
(2)掌握帮助患者侧卧位的方法、帮助患者移向床头的方法。
(3)重点掌握卧位的性质、常用的卧位。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卧位的性质、常用的卧位。
难点:保护具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