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造梦者观后感600字
造梦人 谢北思观后感

造梦人谢北思观后感梦,人生之精华。
有了它,才会使我们不断向前;有了它,我们就可以追求更高、更好;有了它,我们的路才会越走越宽阔;有了它,社会才能进步……谢北思老师主讲的《造梦者》给予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与奋斗,最终都将成为现实!一天晚上,《梦想改造家》节目组邀请来到上海,一位自称“可乐”的嘉宾出场后,向大家讲述了自己是如何从贫困潦倒到万众瞩目再到锒铛入狱的悲惨经历,当大家听得热血沸腾时,此刻主角上台发言,道出了令所有观众唏嘘不已的事情——那正是谢北思导演自身经历的真实写照。
但就是在此之前的三年里,每天无休止的辛劳工作换来的却是让他“痛苦的生活和不断破碎的梦”!直至2005年,偶然结识了天赋异禀的摄影爱好者金山后,两人合作创立了“可乐影像”工作室。
而其实早在2002年,同年纪轻轻的谢北思便接触过“影视剧后期制作”,并尝试拍摄处女座微电影《高手》,这也是一部十分经典且独具特色的校园题材作品。
谢北思是谁呢?很多人可能没有看过或知道这个名字。
其实对于我们来说,他是神秘的,陌生的。
他凭借一双充满灵气的巧手与别具匠心的想象力,营造着那些光怪陆离的梦境,用镜头记录下了动人的故事。
他是东方卫视的大牌造梦人,他的镜头总是流露出生命的热忱和深沉。
他就是当代中国独树一帜的80后纪录片导演、艺术策展人——谢北思。
从小就有着强烈的表达欲望的他一开始选择了文学专业,虽说自幼喜欢画画和设计,毕竟隔行如隔山,由于他痴迷绘画的执著和钻研精神,他报考了专业美院。
毕业后又回到老家当起了乡村教师。
他本想在宁静平淡的田园中做一名默默奉献的“铺路石子”,却因参加北京国际摄影周而走上纪录片的探索之旅。
2008年4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牵动全国亿万国人的心,《谢北思的中国灾难》在那一年应运而生。
在他的带领下,一支全新的团队诞生了。
对于《中国灾难》这个团队来说,这种全新的工作模式几乎是挑战性的。
从没有碰过摄影机,怎么办?幸亏遇见了谢北思,他的眼界决定了他的格局,他的审美标准决定了《中国灾难》的完美。
造梦者的观后感

造梦者的观后感《造梦者》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电影,通过展现一个梦想家的故事,引发了我对人的梦想与追求的深思。
影片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小明的故事,小明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但他有着非凡的梦想。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成为一个成功的音乐家。
尽管环境的限制和许多困难,小明依然坚持自己的梦想,并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观。
在影片中,我对小明的坚持和毅力深感敬佩。
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小明总是能够振作起来,继续朝梦想前进。
他的勇气和坚持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经历,也让我对自己的梦想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影片中的音乐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非常强大的力量。
通过音乐,小明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传递自己的理念,并获得他人的认可和鼓励。
这让我意识到无论在什么领域,只要我们用心去追求,我们都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除了小明的故事,影片还展现了生活的现实和无奈。
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
有时,我们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却依然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也是现实的一部分,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
正如影片中的小明一样,只有坚持才能让我们走得更远。
影片给我带来的另一个启示是关于梦想和快乐的关系。
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严峻的考验和诱惑,但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
无论成功与否,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梦想并享受过程,就已经是一种巨大的快乐。
我们不能只看结果,而是要更加关注过程中的成长和收获。
通过观看《造梦者》,我对于人生和梦想有了新的理解。
梦想并不是空想和幻想,而是我们内心的真实渴望。
它是我们前进和努力的动力,让我们不断超越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
无论我们身处何种环境,都应该坚持自己的梦想,并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去追求。
最后,我想说影片的制作团队也非常厉害。
他们通过剧情和画面的结合,让观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小明的内心世界和追梦的艰辛。
影片的音乐也很出色,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剧情的情感和氛围。
《造梦者》观后感(通用7篇)

《造梦者》观后感《造梦者》观后感(通用7篇)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造梦者》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造梦者》观后感篇1在公司领导的推荐下,有幸知道了有一部阿里纪录片《造梦者》,阳高项目组织全体职工进行了观看。
这是一部令人感动且颇受感触的纪录片。
创业初期,马云等创始人就敢于制定一个看似天方夜谭的远大目标——改变世界。
几十个人挤在居民楼内,像在黑网吧一样,寻找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式,不考虑个人得失,不计较名誉声望,一心只为攻克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个艰难险阻。
在为前路探索的时候,公司一旦决定要做一件事,所有人都能够放下个人的不同意见,拧成一股绳,全力以赴做好既定的事情,表现出超强的执行力和绝对的服从性。
面对新兴事物——阿里云,多数人不了解、不看好甚至反对,马云信任王坚,王坚敢于坚持理想。
最终,这种信任和坚持让阿里云成为国内云计算领域的领头羊。
阿里人对企业的忠诚和热爱让人感动。
在最艰难的时候,马云依然坚持每周进行培训,宣传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使命,构建企业文化。
正是这些看似无用的培训,让员工加深了对企业的了解,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
正是这份忠诚和热爱,让阿里度过了非典隔离、经济萧条等一道道难关。
电建行业现在正处于萧条期,到处缓建、停建,而我们华鼎机械刚成立就遇上行业寒冬,和当年创业初期的阿里巴巴何其相似!阿里巴巴当年靠着信念、坚持和无以伦比的热情走出寒冬迎来了阿里的春天,我们呢,应该怎么做?阿里巴巴有改变世界的远大目标,华鼎机械也有目标,那就是要做吊装行业的龙头老大,每一个吊装相关领域都是我们的目标市场。
阿里巴巴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遇到并克服了数不清的困难,我们前进的道路上也免不了会有大大小小的艰难险阻。
困难面前,阿里人从不低头从不服输,从不怕失败,敢闯敢干。
当前,受大环境影响,我们也面临着困难,这时候,更需要我们像阿里人一样大胆想、大胆闯、大胆干,凭着我们的“专业敬业、诚信可信、安全高效”,开拓新的市场,扩大业务范围,不要自我设限,从而走出新的更广阔的道路。
造梦者观后感

造梦者观后感引言《造梦者》是一部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科幻电影,该片于2010年上映。
影片以其引人入胜的情节、惊人的视觉效果和深奥的思辨题材而闻名。
在观看了这部电影后,我被深深地打动和震撼。
本文将围绕着电影的主题、演员表演、视觉效果和深度思考展开,为大家提供一份具体的观后感。
主题与剧情《造梦者》的主题是梦境、现实和记忆,电影通过精心构建的故事情节引发了我对现实和虚拟的思考。
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位专业的梦境窃取者多姿(多姿由罗莎里奥·道森饰演),她带领一群团队进入人们的潜意识世界,窃取他们的秘密。
然而,当他们接到了最后一个任务时,却发现这个任务比以往的任何一次都更加复杂。
电影的剧情相当紧凑,通过剧中人物的心理斗争和情感纠葛,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悬念的世界。
演员表演《造梦者》的演员阵容非常强大,包括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多姿的搭档科布·柯布)、约瑟夫·高登-莱维特(饰演亚瑟·格斯)和艾伦·佩吉(饰演爱德华·尼霍姆)。
这些演员精湛的表演技巧为电影增添了许多色彩。
特别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在角色科布·柯布中展示出了极高的演技,他在电影中饰演一个充满矛盾和心理压力的角色,同时又充满父爱的一面也让观众感受到了情感的触动。
视觉效果《造梦者》以其令人叹为观止的视觉效果而受到广大观众的赞誉。
电影中的梦境世界不仅色彩丰富,还通过特殊的镜头运用和视觉效果,增强了观众对现实与梦境的区别感。
无论是抢劫现实世界的逐步展开,还是在层层梦中进行瞬间切换,每一幕都给观众带来了非凡的视觉享受。
电影的场景设计和特效制作也是非常出色的,营造出逼真而又扣人心弦的氛围。
深度思考《造梦者》不仅仅是一部普通的科幻动作片,它也引发了许多深度的思考。
电影中关于梦境和现实之间的辨别、记忆的可塑性等主题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提出的“你如何分辨自己是处在梦境还是现实中”的问题,给予观众更多的自由思考空间。
造梦者观后感

造梦者观后感
《造梦者》是令人感动的一部影片,引发了民众的共鸣,在看完电影之后,我也深有感触。
故事发生在一个充满希望的小镇,大家自力更生,勤劳苦干的他们,把期待变成了梦想,想要脱离普通性的困境,过上更好的生活。
造梦者孙红雷饰演的农民民工“小面”是个有决心,内心充满希望的梦想家,他在外打工,为了梦想勤奋努力,他十分热情乐观,也鼓励家乡的农民也来追梦,把自己的梦想和家乡的发展紧密结合。
“小面”从来都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有一次,他去参加了一项歌唱比赛,想要唱出家乡人民勤劳努力,期待未来的歌声,因为他想要用这首歌,来鼓励家乡的农民追梦。
可是在比赛中,“小面”遭到了强大的对手打压,他也没能进入决赛,更没有得到大奖,这一次失败,让他心灰意冷,但他也没有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他认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他以重新准备,再次追求梦想为目的,继续努力,最终,他发现了自己最擅长的技能,成功地赢得了比赛,收获了理想的结果。
以“小面”的故事表达的是,有梦的人,就会有希望。
总有许多挫折,不过,只要我们不放弃,总有成功的一天。
因此,我们要坚信,梦想就在眼前,只要持之以恒,一定会实现梦想,获得快乐。
通过这部影片,我深受启发,感慨一句,不管你是谁,只要有梦想,就有希望,只要你诚心努力去追逐,就能实现梦想,找回自我,释放心灵,让爱自由而去,从而实现最初的梦想,把梦想变成现实。
阿里巴巴造梦者观后感

阿里巴巴造梦者观后感
阿里巴巴保存了自己成长最完整的的视频资料,在此基础上剪辑而成的纪录片dreammaker完整再现了一个商业帝国的发展史。
阿里的创始人团队很草根,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阿里的前台彭蕾。
1994年毕业于一所再普通不过的大学,杭州商学院,学的工商管理专业。
毕业后在一学校教书,1999年加入阿里巴巴。
在当时的阿里做前台,做人力资源等工作。
目前是蚂蚁金服集团CEO。
我想彭蕾当时跟马云应该一样,不知道16年后,阿里变成今天的巨无霸企业。
但是唯一可以肯定的是16年前的彭蕾,和今天的彭蕾,知识结构和阅历以及思想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说不清楚是公司的成长带动了个人的进步,亦或是个人的成长主推了企业的生长,或者是两者是相互促进的。
从最开始做阿里巴巴的中国供应商,到做淘宝网,做支付宝,再做天猫,再做阿里云等最后形成完整阿里生态圈。
阿里的发展,一直在坚守一些不变得东西,当门户很火的时候,阿里没有碰,当游戏很火的时候阿里也没有碰,始终坚守“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一直围绕中小企业做平台服务的阿里却最后弯道超车,超越了新浪、超越了盛大,成就了属于自己的互联网神话。
看完纪录片,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跟早起的阿里比,智诚联是优秀的,因为它长期亏损,而我们至今一直盈利。
但是,对于自己核心价值观的坚守,我们确实只有汗颜的份,外面世界纷纷扰扰,很是热闹,我们对于很多诱惑,缺乏自己的定力。
看别人卖进口食品赚钱,
也跟着去卖,进去后发现找不到节奏。
看别人做微商,赚钱,也进去掺和一脚,最后无功而返。
当然坚守,不是固守,不是故步自封,不思进取,而是把自身的资源和创新方向牢牢控制在企业核心价值观之上。
阿里纪录片造梦者观后感-观后感.doc

阿里纪录片造梦者观后感-观后感阿里的传奇不是每个人和每个企业都能做到的。
这部纪录片发行时,吸引了无数人观看。
看完之后是什么感觉?接下来的系列短片将带给你阿里纪录片的梦想家的感觉,供你参考。
阿里纪录片《梦想家的观看感1》几天前,我看了阿里巴巴的纪录片,深深地为我感动。
许多细节让我感叹阿里团队的卓越,以及尽管有这么多困难,他们能够团结成一个什么样的团队。
在当时的情况下,阿里巴巴公司仍然无法在这么多年的困难面前站立起来,依靠的是不放弃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阿里文化。
首先,我非常欣赏马云的模式和眼光。
在当时的情况下,互联网行业处于危险之中。
如果一个人不小心,公司就会被毁了。
没有一定的结构和高度,在当时的情况下,我相信公司会垮掉,落到任何人的手里。
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当时的视频,这些视频实际上记录了马云当时的想法和讲话,尤其是他当时脸上的自信,这在现在是不可想象的。
每次公司遇到困难,他都会站起来发言,概述公司的愿景和中长期目标。
他非常自信,甚至他能听懂许多单词。
他能理解他们。
这是马云敢于做的意愿。
事实上,我从当时的视频中看到,与会者的脸上一片茫然。
我不知道公司要去哪里,也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
马云已经在上面勾画出了他的宏伟蓝图。
你可以从他的话中读出。
他真的说服了自己。
他说每个目标似乎都是一致的,就像一个梦想家创造了一个美丽的梦,而其他人坚信这个梦是一个美丽的现实。
其次,电影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勇气。
“当你逐渐学会隐藏,当你没有力量面对它时,你就敢于面对做错事的勇气。
永远不要失去这种勇气。
”当我还是个小个体时,承认错误并不可怕。
然而,当你成为商业大亨时,在公众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需要很大的勇气。
因为,你的公司,可能因为这件事而倒闭。
还有阿里文化培训,在那种情况下,公司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困难,马云仍然没有放弃公司培训。
对于阿里的员工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归属感。
它可以调动每个员工参与公司活动的积极性,让你为阿里感到骄傲。
造梦者的观后感

造梦者的观后感引言《造梦者》是一部让人陷入思考的电影,它引发了我对现实和梦境之间的关系的深思。
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故事情节和意义深远的主题,让我感受到了梦想和现实之间的纷争与困惑。
以下是我对《造梦者》的观后感。
内容概述《造梦者》讲述了一个名叫多姆的人,他是一名专业的梦境盗贼。
多姆可以进入他人的梦境,从中窃取宝贵的信息。
然而,多姆受到了过去的阴影的困扰,他试图通过执行一项任务来摆脱这个阴影。
故事发展中,多姆遇到了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不断面对他内心深处的恐惧和痛苦。
整个故事以非线性的方式展开,观众被带入了一个混乱而扣人心弦的梦幻世界。
示梦和现实的边界《造梦者》在展现梦境和现实之间的边界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电影中的角色在梦境中可以创造任何他们想象的东西,这给了他们无限的自由。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发现在梦境中的自由实际上限制了人类体验真实的能力。
多姆在梦境中虽然可以创造出惊人的事物,但他却失去了现实世界中真实的感受。
这让我想起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他们追求无尽的幻想和梦想,却忽略了身边真实的美好。
情感的重要性情感是《造梦者》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在电影中,多姆通过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试图恢复自己内心的平衡。
他与团队成员之间的友谊,与他的家人之间的爱,以及与前妻之间的情感联系,都让他感受到了现实生活中真正的幸福。
这启示我要珍惜我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并与他们建立真实和深刻的关系。
毕竟,情感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支撑之一,它可以给我们带来力量和意义。
自我认知和成长《造梦者》还深入探讨了主角多姆的自我认知和成长。
在整个电影中,多姆不断面对自己的过去和内心深处的恐惧。
通过与梦境中的困境和挑战进行对抗,他逐渐成长为一个更加强大和成熟的人。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的困难和挑战。
电影告诉我,每一个困境和挑战都是成长和进步的机会,只有勇敢面对,我们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结论《造梦者》是一部思考人类梦想和现实之间关系的令人难忘的电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录片造梦者观后感600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在这个梦想而努力奋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阿里的创业纪录片《造梦者》呢?影片主要讲述了阿里在创立的过程中历经的各种艰辛。
小编这里整理了一篇网友对这部影片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本支行组织全员观看乐阿里纪录片《造梦者》,感触很深,深感震撼。
最令我震撼的是非典隔离时,员工自主将办公设备带回家中,隔离观察的同时保证业务不中断。
由这样的阿里人组成的阿里才能在电子商务领域里缔造一个又一个传奇,最具色彩的商业奇迹就是“双11光棍节”这一源自校园趣味文化的创意,在阿里人的精心打造下,把这个戏虐性的节日演变成史无前例的消费者狂欢节。
就像阿里合伙人彭蕾所总结的,阿里之所以能够取得每一个奇迹,挺过每一个难关与危机,是因为从上到下的阿里人都有着同样的DNA。
对此,我的理解是,这种DNA实际上就是每个人实现梦想的职业使命感,是一种为自己负责、为企业负责的责任心。
随着竞争环境的加剧与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每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不易。
企业与员工的关系犹如唇齿,彼此依靠、彼此成就。
首先,我们的发展与成长离不开所在企
业平台和职场环境,企业能够让我们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学习专业技能及业务知识,鞭策我们成长,拓展职业视野,帮助我们快速提升。
其次,取得职业上的成功是我们每一个职场人所渴望的,我们每一个职场人必须学习阿里人那种为实现阿里梦所投射出的那不屈不挠的使命感,要从内心深处热爱和尊重自己的岗位,要对自己的岗位有着足够的荣誉感与自信力,要坚持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的未来负责的职场信条。
我们不是马云,也不是阿里人,马云及阿里人的成功也不可能复制,改变世界对于我们来说目标过大,我们需要向马云及阿里人学习的不是情怀,是脚踏实地、不怕挫折的职业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