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课件
语文:第2课《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教学课件(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4、你认为,除了这些之外,作者还有哪些品质?
参考:1、正直,有正义感——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因为 “他们的所作所为应该指责”。嘲笑பைடு நூலகம்都是些“我”认为应该 受到嘲笑的人。
2、能干——“这一期的报纸大大畅销”,“登记了从未有过 的三十三个新订户,还有摆在那里的成捆的木柴、卷心菜、 豆子及卖不出去的萝卜„„这些东西足够一家人食用两年。”
又如:“当地报纸编辑昂首阔步,高 声喊叫,趾高气扬,欣喜若狂,他终 于诚心诚意地体谅我,邀我到药房去, 在亲切的气氛中,干一杯‘法涅斯托 克驱虫剂’,以便洗刷掉一切怨恨。” 这一段体现了典型的美国式幽默。
美国式幽默
《死是千真万确的》
某一个“愚人节”,有人为了戏 弄马克· 吐温,在纽约的一家报纸上报道 说他死了。结果,马克· 吐温的亲戚朋友 从全国各地纷纷赶来吊丧。当他们来到 马克· 吐温家的时候,只见马克· 吐温正在 写作。亲戚朋友们先是一惊,接着都齐 声谴责那家造谣的报纸。马克· 吐温豪无 怒色,幽默地说:“报道我死是千真万 确的,不过把日期提前了一些。”
1、展示了文学才华; 2、使报纸销量大增; 3、使周围的人对作者刮 目相看。
3、作者认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 在哪儿得到了体现?
明确:“我认为,在当时算得上一个少见的聪 明孩子。” (听到 希金斯事件,就想到“这可是一个好机会”; 外乡人的诗发表时,“心血来潮”,登入了一 段言简意赅、措辞辛辣的脚注等。) “是一个求上进、有志气的少年。”(很认真 的去办那一期报纸,“我认为把报纸办得生动 活泼是我的责任”等。)
马克·吐温
我国1991年发行的“世界文化名人”系列第2组 之“马克•吐温”银币
聪明伶( líng ) 俐( lì)差( chāi )事 滑稽( jī ) 费苦心 煞( shà ) 猝( cù )不及防 俗不可耐( nài ) 言简意赅( gāi ) 乳臭(xiù ) 未干 盛气凌(líng ) 人 诽( fěi ) 谤( 趾( zhǐ ) 高气扬 bàng ) 捆( kǔn ) 撰( zhuàn) 文 戏谑( xuè ) 揪( jiū )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马克· 吐温式的幽默
捉弄牧师
有一位牧师在讲坛上说教,马克· 吐温讨厌极 了,有心要和他开一个玩笑。‚牧师先生,你的 讲词实在妙得很,只不过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见 过。你说的每一个字都在上面。‛那牧师听了后 不高兴地回答说:‚我的讲词绝非抄袭!‛‚但 是那书上确是一字不差。‛‚那么你把那本书借 给我一看。‛牧师无可奈何地说。 于是,过了几天,这位牧师接到了马克· 吐温寄给 他的一本书——字典。
比如听到希金斯事件,就想到“这可是一个好机会”; 外乡人的诗发表时,“心血来潮”,就登入了一段言简 意赅、措辞辛辣的脚注等。
② “是一个求上进、有志气的少年”。
比是我的责任”等。
③ 正直,有正义感。
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应该 指责”。嘲笑的都是些“我”认为应该受到嘲笑的人。
④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
⑤挖苦一个新来的外乡人。
第( 二巨 部大 分反
响 )
⑥⑦展示作者的文学才华,使报纸销 量大增,周围的人对年幼的作者刮目 相看,生动地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 热爱文学的天性。
课堂检测
1、给下列红色字体字注音。 cāo 涉水(shâ) 猝不及防(cù ) 粗糙( ) gāi zhǐ 乳臭未干(xiù )趾高气扬( )言简意赅( ) 2、解释词语 煞费苦心 猝不及防 趾高气扬 言简意赅 3、结合课文理解,第七段中“这是他开的小小 的玩笑”,“这“指代什么内容? 邀我到药房去,干一杯”发涅斯托克驱虫剂“, 以便洗刷掉一切怨恨。
④ 能干。
“这一期的报纸大大畅销”,“登记了从未有过的三 十三个新订户,还有摆在那里的成捆的木柴、卷心菜、 豆子及卖不出去的萝卜„„这些东西足够一家人食用两 年!”
⑤ 胆大。
年少却敢于嘲笑对立报纸的编辑,敢于嘲笑那些知名 人士,敢于挖苦那个外乡人;敢于面对那些被激怒的人。
2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第一课时

(1)马克吐温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是干什么?
明确:编了一期《汉巴尼尔周报》,并在上面发表了一些习作。
(2)在编报的时候,他做了哪几件事?作者是如何安排详略的?
明确:撰写希金斯投河的报道。——(详写)
A、讽刺一家报纸的编辑。——(略写)
B、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略写)
C、给一个新来的外乡人增写挖苦他的注脚。——(详写)
情感与态度:
理解作者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天性,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作品的语言风格,以及从语言中渗透出来的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
体会、掌握文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对表现中心、人物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设计
个性补充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介绍作者简况。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称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他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竞选州长》、《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等。中篇小说《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百万英镑》、《神秘来客》等。
长篇小说《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及《傻瓜威尔逊》、《赤道环行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2、一读课文,积累课文语汇,并且尝试用最简短的语言概述课文内容。
(1)读准字音:
伶俐(línglì)差(chāi)事编辑(jí)撰(zhuàn)文煞(shà)费苦心
事件写作原因想法过程内容
事件一
事件二
事件三
事件四
(2)预习课后练习第二、三题。
教学札记
(3)这期报纸产生了什么影响?
明确: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使这一期《汉巴尼尔周报》大大畅销,使我受到人们刮目相看,整个小镇都轰动起来。
第二课《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

第二课《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学创作中的情感变化。
学习作者的观察和描写方法,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
掌握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勇敢尝试、不怕失败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学习作者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内涵,把握作者创作心理。
学以致用,将所学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做铺垫。
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2.课文阅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停顿等。
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和情感变化。
3.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第一段,让学生了解作者第一次文学尝试的背景和动机。
分析课文第二段,让学生体会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分析课文第三段,让学生了解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分析课文第四段,让学生了解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挫折与收获。
4.课堂讨论你觉得作者在第一次文学尝试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你从作者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中得到了哪些启示?5.写作练习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尝试进行一次文学创作。
教师提供一些创作素材,如:一个场景、一个人物、一个故事等。
学生自由发挥,完成一篇短文,注意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6.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7.课后作业收集和整理本节课所学的好词好句,准备进行交流分享。
四、教学反思2.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在课堂上的收获和困惑。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资源1.课文《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2.生字词卡片3.写作素材4.课后作业模板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好地理解文学创作的艰辛与快乐,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培养勇敢尝试、不怕失败的精神。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教案语文版

第4课《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重点难点1.“叔父离家外出一周”,十三岁的马克•吐温独立办了一期《汉尼巴尔周报》,他在“第一次文学尝试”中做了哪几件事?产生了怎样的反响?课文记叙了三件事:第一件:撰写希金斯投河的报道。
第二件: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
第三件:给一个新来外乡人的诗增写挖苦他的脚注。
产生的反响:它们发表在《汉尼巴尔周报》的同一期上,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而且使这期报纸销量大增,使得周围的人不能不对年幼的作者辛辣老练的文笔刮目相看。
2.叙事有详有略是本文写作的一大特点。
结合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重点写希金斯投河和给新来外乡人的诗增写挖苦他的脚注?文章的材料详略安排恰当,能使文章的结构富于变化、摇曳多姿、松弛有度。
作者详写这两件事,是为了突出诙谐幽默的艺术效果,体现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巨大成功。
3.品味马克•吐温幽默的语言风格。
⑴我把这篇文章发表了,标题带有讽刺意味:“约翰•摩尔先生的葬礼”——这是一篇相当粗糙的讽刺文章。
作者以带自嘲讽刺意味的语气讽刺了希金斯投河未成半途而废的闹剧,笔调轻松幽默。
⑵他是个头号的花花公子,一脸奸笑,穿着俗不可耐,一向使女人着迷。
作者用简洁明快的漫画笔法,对新来外乡人的神态、肖像进行勾勒,虽寥寥数笔,但入木三分、生动传神,突出了外乡人的阴险和趣味的低下。
⑶如果他要同汉尼巴尔的朋友们保持密切联系,那就应该选择其他办法,不要再利用本报专栏!马克•吐温用语言简而意丰,措辞辛辣而幽默,集中地讽刺了新来外乡人迷恋女色和俗不可耐的性情。
课文重点问题3问: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本文语言生动,耐人寻味?答:本文语言不加雕饰,句句都显得自然平易,都是从作者内心里流淌出来的。
然而,正是这种由情而发的文字,才更生动形象,更富于表现力。
①“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
”这里强调了雨是“苦雨”,山是“荒山”,更显出了“温暖”的可喜可贵。
这“温暖”二字,既写环境的温暖,又写作者内心的温暖,表达了他的欣喜之情。
语文版七上语文同步练习卷《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2.《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第一部分:1.本文作者,作家。
2.生字正音:煞.费苦心()滑稽.()撰.写()戏谑.()3.释词:⑴我想,这可是一个好机会,便煞费苦心地写了一篇关于这事的详细报道,还画了一组粗糙的插图。
煞费苦心:⑵我想,用猝不及防的恶作剧去攻击附近一家报纸的编辑,这便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猝不及防:⑶他是个头号的花花公子,一脸奸笑,穿着俗不可耐,一向使女人着迷。
俗不可耐:⑷我万万没料到,这样一件小事,竟像我的那些戏谑琐闻一样,受到人们刮目相看。
刮目相看:4.作者在第一次文学尝试中做了哪几件事?产生了什么样的反响?5.马克·吐温语言幽默风趣,从文中举出一两例来加以说明。
6.“他终于诚心诚意地体谅我,邀我到药房去,在亲切的气氛中,干一杯‘法涅斯托克驱虫剂’,以便洗刷掉一切怨恨。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第二部分:(一)第一次真好①路过人家的墙边,偶一抬头,看见一棵结实累累的柚子树,一颗颗硕大的黄绿色的柚子,沉甸甸垂吊在枝头。
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②我是个生长在都市,从来不曾享受过田园生活的俗子。
除了木瓜树以外,所有结实累累的果树,都只能够在图画、照片和电视里看到。
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霎时间,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③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口味?有多少“第一次”使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④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
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个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
有一天,我们正在吃午饭,孩子忽然大叫:“小鸟孵出来了!”我惊喜地走到鸟笼边一看,在鸟巢里而的所谓小鸟,()。
第一次看妻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
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此老鸟。
⑤第一次生孩子时,护士把包在襁褓中,只露出一张红朴朴小脸的老大抱来放在我的身边。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2课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阅读题答案课后练习一课一练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2课《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阅读题答案课后练习一课一练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2课《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阅读题答案课后练习一课一练第一部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6分)笸箩()天罡()朦胧()()zhu刵写()滑j塡plain()2.《忆读书》一文选自,作者冰心原名,现代作家,儿童文学家。
(2分)3.释词:(4分)⑴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人情世故:⑵看了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等。
索然无味:⑶他是个头号的花花公子,一脸奸笑,穿着俗不可耐,一向使女人着迷。
俗不可耐:⑷我万万没料到,这样一件小事,竟像我的那些戏谑琐闻一样,受到人们刮目相看。
刮目相看:4.“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一句话表达了三层意思,请简要说明。
(3分)⑴⑵⑶5.作者在第一次文学尝试中做了哪几件事?产生了什么样的反响?(4分)6.马克·吐温语言幽默风趣,从文中举出一两例来加以说明。
(4分)7.“他终于诚心诚意地体谅我,邀我到药房去,在亲切的气氛中,干一杯‘法涅斯托克驱虫剂’,以便洗刷掉一切怨恨。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4分)8.你读书过哪些你认为比较好的书?向别人推荐一本,说说推荐的理由。
(4分)第二部分:(一)第一次真好①路过人家的墙边,偶一抬头,看见一棵结实累累的柚子树,一颗颗硕大的黄绿色的柚子,沉甸甸垂吊在枝头。
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②我是个生长在都市,从来不曾享受过田园生活的俗子。
除了木瓜树以外,所有结实累累的果树,都只能够在图画、照片和电视里看到。
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霎时间,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③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口味?有多少“第一次”使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④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
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个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上《4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word教案 (4)

2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1.走近作者2.主题解说本文通过写撰文讽刺希金斯投河、嘲笑两位知名人士以及挖苦一个新来的外乡人这三件事,叙述了作者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它们的发表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而且反映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天性。
3.写作背景4.重点突破提示一:本文通过描写希金斯投河自杀的报道,用恶作剧讽刺一家报纸的编辑、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的所作所为,挖苦一个新来外乡人的脚注这四件事,讲述了作者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提示二:作者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第一件事、第二件事、第四件事集中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向读者展示“我”的写作原因、写作想法、写作过程和写作内容,突出了本文的中心,所以详写;第二件事则略写。
5.难点攻克提示二:那些被激怒的人来报复“我”的时候,作者写得轻松可笑,如:希金斯“看到要找的竟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他这样叫我),感到有失尊严,只揪了揪我的耳朵便走开了”;那位裁缝“也看不起我,当晚动身到南方去了”。
作者讽刺他们“这两个被嘲讽的人,盛气凌人而来,又被我那微不足道的小玩笑激怒而去”。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滑jī( ) 戏xuè( ) zhuàn( )写伶lì( ) 粗cāo( ) 乳臭.未干( )猝.不及防( ) 言简意赅.( ) 煞.费苦心(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轰动编辑撰文粗糙B.新颖奸笑锁闻苛责C.六神无主心血来朝大动肝火嘲讽D.盛气凌人微不足到趾高气扬措辞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为集体做的几件小事是微不足道....的。
B.我诽谤..小表弟,说他弄坏了我的游戏机。
C.小强最近进步很大,真令人刮目相看....。
D.有些电视剧编导水平很差,演员演技又不好,真是俗不可耐....。
4.下列破折号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粗糙的讽刺文章。
B.然后,我又撰文狠狠嘲笑两位知名人士——不仅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应该指责……C.接着,我还有分寸地挖苦了一个新来的外乡人——此人当时小有名气……D.我这样做,是出于感激他对我的爱护——他心里应该明白这是最主要的方面……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增加教学质量是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是个头号的花花公子,一脸奸笑,穿着俗不可 耐,一向使女人着迷。‛
又如:‚当地报纸编辑昂首阔步,高声喊叫,趾高 气扬,欣喜若狂,他终于诚心诚意地体谅我,邀 我到药房去,在亲切的气氛中,干一杯‘法涅斯 托克驱虫剂’,以便洗刷掉一切怨恨。‛
又如:‚当地报纸编辑昂首阔步,高 声喊叫,趾高气扬,欣喜若狂,他终 于诚心诚意地体谅我,邀我到药房去, 在亲切的气氛中,干一杯‘法涅斯托 克驱虫剂’,以便洗刷掉一切怨恨。‛ 这一段体现了典型的美国式幽默。
【理清记叙文六要素,问题迎刃而解 】
人 物 事 件 时 间 反 响(结 果)
详细报道 那天午前 希金斯背着双管猎枪 画了插图 来访, 那天晚上 他辞去工作,永远离 开了这个小镇. 当地报纸编辑 约翰。 恶作剧 次 日 昂首阔步…… 摩尔先生 讽刺文章 邀我到药房去 希金斯
2.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详略? 因为详写的事反响很大,略写的 事反响较小;更好地展现了马克吐 温的文学才华;也是对文章主题的 深化;这样安排使得文章有详有略, 详略得当。
①对希金斯投河进行讽刺报道的原因是:
3.做这四件事的原因
希金斯是一家和我们对立的报纸的编辑。
②用恶作剧攻击“约翰·摩尔先生”的原因是:
对讽刺希金斯的做法感到满意
③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的原因是:
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应该指责,而且也由于 我认为把报纸办得生动活泼是我的责任。
④给一个新来外乡人的诗增写挖苦他的脚注的原因:
①交代时间、地点等背景材料。
我 的 第 一 次 文 学 尝 试
第 一 部 分 第 二 部 分
( 具 体 内 容 ) ( 巨 大 反 响 )
②撰写希金斯投河的报道的起因与经过。 (详写) ③发表讽刺文章‚约翰·摩尔先生的葬礼‛。 (略写) ④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 (略写) ⑤给外乡人的诗增写挖苦他的脚注。 (详写) ⑥⑦展示作者的文学才华,使报纸销量 大增,对年幼作者刮目相看,生动地表 现出作者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天性。
马克·吐温的作品有着独特的语言风格, 你认为本文在语言风格上最突出的特点是 什么?你能举一两个例子说明吗?
明确:本文在语言上最突出的特点是: 语言诙谐讽刺, 笔调轻松幽默, 简洁明快。
如:作者在详写了希金斯投河未成半途而废 这一富有闹剧色彩的报道后,为之配上一组 讽刺性极强的插图,作者用简洁明快的漫画 笔法对其讽刺对象的神态、肖像勾勒,仅寥 寥数笔,但入木三分,十分传神:‚其中有 一幅画的是希金斯身穿衬衫,涉水过河,一 手提灯笼,一手拿一根手杖,试探水的深 度‛;‚他是个头号的花花公子,一脸奸笑, 穿着俗不可耐,一向使女人着迷。‛
【分
组
讨 论】
1.说说少年马克.吐温哪些方面 令你佩服,你最喜欢他的哪一点。 2.马克。吐温的作品有着独特的 语言风格,你认为本文在语言上最突 出的特点是什么?找出一两个例子以 分析说明。
1、在你心中,马克吐温的哪些方面令你佩服?
参考:1、我佩服他正直,有正义感,因为他嘲笑的都是些应 该受到嘲笑的人。 2、我佩服他胆大,因为他年少却敢于嘲笑那些名人,敢于面 对那些被激怒的人。 3、我佩服他有文学天赋,因为他第一次文学尝试就编出了那 样的报纸,而且语言‚言简意赅,措辞辛辣‛。 4、我佩服他做事有创意,因为他不仅用文字报道,还会用插 图来烘托效果。
他是个头号的花花公子,一脸奸笑,穿着 俗不可耐,一向使女人着迷。
4、马克·吐温第一次文学尝试后的结果是什么? 1、展示了文学才华; 2、使报纸销量大增; 3、使周围的人对作者刮目相看。
5.理清文章结构
•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第一次文学尝试的 时间、背景。 •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写第一次文学尝试 的具体内容。 •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写第一次文学尝试 的巨大反响。
马
克 .吐 温
马克· 吐温写了 这样一张启事: 以前鄙人在酒 席上发言,说有些 国会议员是狗娘养 的,我再三考虑, 觉得此言不妥当, 而且不合事实。特 登报声明,把我的 话修改如下: 美国国会中有 些议员不是狗娘养 的。
马克· 吐温生性幽默
马克.吐温曾因规劝一个乡绅不要再糟 蹋文学而被关进牛棚.后来,这个乡绅又 请马克.吐温来指点他的新作.马克吐温 翻阅了一下,二话没说,直往牛棚里跑.乡 绅急切地追问;"你到哪里去?"马克吐温 说"到牛棚去啊!‘ 言外之意是什么?
言外之意就是这个乡绅的新作很糟糕, 简直就是糟蹋文学。所以马克吐温自己 跑到牛棚去了。(免得被乡绅再关进牛 棚)
马克·吐温,美 国作家。他是美国杰 出的批判现实主义文 学的奠基人和世界著 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并被称为‚美国文坛 巨子‛。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的主要作品有:《镀金时 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 利· 芬历险记》、《傻瓜威尔逊》、《 竞选州长》、《百万英镑》和《赤道环球 游记》等。 他站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立场,以 幽默、讽刺的手法,揭露美国资本主义虚 伪的民主和自由,抨击美国种族主义对黑 人的迫害和美帝国主义对外的侵略和扩张。
马克·吐温(美国)
‚我喜欢马克•吐温—— 谁会不喜欢他呢?即使是上 帝,亦会钟爱他,赋予其智 慧,并于其心灵里绘画出一 道爱与信仰的彩虹。‛
——海伦•凯勒
马
克 .吐 温
马克· 吐温在一 次酒会上答记者问 时说:“美国国会 中有些议员是狗娘 养的。” 记者将他的话公 诸于众,华盛顿的 议员们一定要马克· 吐温在报上登个启 示,赔礼道歉。
俐( lì )差( chāi )事 聪明伶( líng ) 费苦心 煞( shà ) 猝( cù ) 不及防 刮目相看( guā ) 言简意赅( gāi ) 乳臭(xiù ) 未干
滑稽( jī )
捆( kǔn ) 撰( zhuàn) 文 戏谑( xuè ) 揪( jiū ) bàng )
盛气凌( líng ) 人
7、言简意赅:言语简练而意思完备赅,完备。
8、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9、乳臭未干:形容人幼稚,不懂事理(含讥讽意), 有时用来表示对年轻人的轻蔑或不信任。臭,气味。 10、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11、微不足道: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 12、趾高气扬:高高举步,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 得意忘形。 13、欣喜若狂:形容高兴到了极点。狂,失去控制。
诽( fěi ) 谤( 趾( zhǐ ) 高气扬
掌握下列成语
1、煞费苦心:费尽心机。煞,极,很。 2、出奇制胜:出奇兵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料不 到的方法取得胜利。 3、猝不及防: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猝, 突然,出乎意料。 4、六神无主:形容十分惊慌或着急,没有主意。 5、俗不可耐:趣味低下,令人无法忍受。 6、心血来潮:形容突然产生某种念头。
14、大动肝火:大发脾气。
整体感知课文
1、马克·吐温‚第一次文学尝试‛中做了几件事?哪些 详写?哪些略写? ①对希金斯投河进行讽刺报道,并配上插图。
详写
②用恶作剧攻击一家报纸编辑‚约·摩尔先生‛。
详写
③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
略写
④给一个新来外乡人的诗增写挖苦他的脚注。
详写
分歧在于:1-3自然段写一件事, 还是写两件事?请各抒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