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新技术
电力新技术概论 2现代电力系统新技术

2、欧洲互联电力系统 3、俄罗斯统—电力系统
大电网技术
❖ 大电网具有超高压、特高压输电网架,超大输送容量和远距离 输电的基本特征,网内由高压交流输电网、超高压交流输电网 和特高压交流输电网,以及特高压直流输电网、高压直流输电 构成分层、分区、结构清晰的现代化电力系统。
❖ 超大输送容量和远距离输电的界限与其相应电压等级线路的自 然输送功率和波阻抗有关,线路电压等级越高,其输送的自然 功率越大,波阻抗越小,输送距离越远,覆盖范围越大,各电 网或大区电网互联关系越强,联网后整个大电网的稳定性与各 电网间故障时互相支援的能力有关,即各电网或大区电网间联 络线交换功率愈大,联系越紧密,电网运行越稳定。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是利用大功率电力电子元件,如,高电压大功率晶闸管 、可关断可控硅GTO、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等组成整流与逆变设备,以 实现高电压、远距离电力传输。相关技术包括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 、计算机控制技术、绝缘新材料、光纤、超导、仿真及电力系统运行、控 制和规划等。
LV
LSW
U1W
iLW
* V12
*
*
T2
*
* *
Pline
Qline
U2U
LRU
U2V
LRV
U2W
LRW
~ URU ~ URV ~ URW
K1
* T1
U'1U L1
i1U
* *
*U'1V L1
i1V
*U'1W L1 i1W
*
UPFC的电气原理图
UShU
idc1
idc2
K2
UShV
CDC +
电力系统的新技术与应用

电力系统的新技术与应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而电力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形式,在生产和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然而,传统的电力系统存在着供应不稳定、能效低下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国不断发展新技术,不断提升电力系统的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从新技术的角度出发,探讨电力系统的新技术与应用。
一、智能电网技术智能电网技术是当今电力系统的热门话题,也是下一代电力系统发展的方向。
智能电网是一种基于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技术的电力系统,其核心思想是“能源互联网”,即将能源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全面互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在传统电力系统中,主要采用集中式发电,即由少数的大型火电厂负责发电,并通过高压输电线路将电力输送到不同地方。
而在智能电网中,不仅有集中式发电,还包括分布式发电、储能、能量管理等新技术,通过智能化控制和预测算法,实现能源的最优匹配和合理调节。
与传统电网相比,智能电网具有分布式、自适应、可靠性高、效率高等优势,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能源的并网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要求。
二、能量储存技术能量储存技术是智能电网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作用是解决可再生能源不稳定性和供需不平衡问题。
如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不同时间、天气条件下发电量不同,因此需要通过能量储存来实现能量平衡。
当前,能量储存技术主要包括机械式、化学式、电化学式等多种形式。
其中,机械式主要指储能水库、压缩空气等;化学式主要指储能电池,如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等;电化学式主要指超级电容、燃料电池等。
这些技术虽然各有特点,但其本质都是通过储存电能,以达到平衡能量供求的目的。
三、电力负荷预测技术电力负荷预测技术是智能电网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作用是通过计算分析历史数据,预测未来电力负荷,以便电力系统的精准调控。
一般来说,电力负荷预测主要包括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时间段。
短期预测主要是指预测未来几个小时的电力负荷,通过提前预测,可以合理调整能源储备,防止电力系统出现供应不足或过剩的情况。
电力系统火灾预防的新技术有哪些

电力系统火灾预防的新技术有哪些在现代社会,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对于各个领域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电力设备的复杂性、高负荷运行以及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火灾风险始终是电力系统安全的一大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电力系统火灾,保障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一系列新技术应运而生。
首先,智能监测技术在电力系统火灾预防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通过安装在电力设备上的各类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电弧传感器等,可以实时采集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
这些传感器将数据传输到中央控制系统,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判断。
一旦检测到异常的温度升高、烟雾产生或电弧放电等现象,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通知运维人员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火灾的发生。
例如,在变电站中,智能监测系统可以对变压器、开关柜等重要设备进行 24 小时不间断的监测。
变压器的油温是一个重要的监测指标,如果油温异常升高,可能意味着内部故障或过载,系统会迅速发出预警,提醒工作人员进行检查和处理。
其次,新型灭火材料的应用也为电力系统火灾预防增添了新的手段。
传统的灭火材料在电力环境中可能存在局限性,而一些新型的灭火材料,如细水雾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等,具有高效、环保、对设备损害小等优点。
细水雾灭火系统通过将水雾化成微小的颗粒,能够迅速吸热降温,同时不会对电力设备造成短路等二次损害。
气体灭火系统,如七氟丙烷、IG541 等,具有灭火速度快、不导电、不污染设备的特点,适用于对精密电子设备和重要场所的保护。
再者,防火涂层技术的发展为电力设备提供了额外的防火保护。
防火涂层可以涂覆在电缆、配电柜等设备表面,当遇到高温或火源时,涂层会膨胀形成隔热层,阻止热量向设备内部传递,延缓火灾的蔓延。
同时,无人机巡检技术也逐渐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应用。
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红外热成像仪等设备,可以对电力线路、杆塔等进行快速、全面的巡检。
特别是在山区、跨越江河等人员难以到达的区域,无人机能够轻松获取设备的图像和数据,及时发现潜在的火灾隐患,如线路老化、绝缘子破损等。
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趋势及新技术的应用

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趋势及新技术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高度,在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和调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自动化系统为电力系统优化调度和节约能源带来了诸多方面的好处,其发展和应用也是未来几年电力系统研究的热点话题。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趋势1、技术向智能化发展。
智能电网、智能变电站、智能变压器、智能电表、智能电力系统等技术的发展,将使网供电的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有利于优化调度和节约能源。
2、应用开源软件及系统平台。
现代自动化系统已经由传统的封闭型软件升级为开源软件,已经实现了全面的数字技术应用,从而使得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大大提高,使电力公司的管理更加高效灵活。
3、实现系统的可靠性提升。
自动化系统越来越智能,已经达到了对电网布置及运行状况建模,快速响应,客户自我受理等效果,使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大大提高,实现了“安全”、“高效”、“方便”等形式。
4、实现远程管控。
自动化系统可以通过远程管控实现复杂电力系统资源的及时调整和维护,实现电力系统的有效管理及高效运行。
二、新技术的应用及其实施1、采用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节能安全监控,通过传感器及其他数据采集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进行节能安全管理。
2、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
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可以通过系统的自动调整,实现负荷的稳定,提高设备的使用率,节省能源,降低运行成本。
3、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可以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多层安全授权等技术,实现电力系统的精准分析,以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
大数据技术可以根据电力系统实时运行情况及历史数据,对电力系统进行统计分析和预测,进一步提升电力系统的精准性和可靠性。
三、应用步骤1、建立智能电网系统。
建立新一代智能电网系统,根据电力系统实际运行情况,科学设置控制参数,以满足系统的安全性要求。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新技术新产品

无故障跳闸新判据原理
I1
z1dx
U1
y1dx
dx l
I2 U 2
长距离输电线路的分布参数等值电路
U1 I1
U 2chl I2chl
U ZZcc2Is2hshll
分析不同情况下装置侧电压、电流、测量阻抗、功率的变化规 律如下。
软件总体方案
组态化 、可配置,总体目标是不修改工程软件源代 码,只通过配置参数,即可形成新工程软件 。
中央处理模块(SCM-910)软件作为核心控制软件,负 责同单元处理模块(SCM-912)、通信处理模块(SCM930)进行数据交换,同时收集判断弱电开入模块 (SCM-980)信息,判断输出给中央信号和启动模块 (SCM-950)和出口输出模块(SCM-960)。单元处理模 块(SCM-912)软件负责本模件线路故障判断,通信处 理模块(SCM-930)负责对外监控通讯和打印功能,显 示处理模块(SCM-932)负责人机交互和液晶显示。
法
SCS
-
• CPLD上采用专用模块,速度快,精度高(0.005Hz )
500E
采
用
• 装置可以提供频率记录分析功能模块,以便事后查
方
阅频率变化及异常情况
法
静电放电——4 级:
•空气放电 +15KV •接触放电 +8KV
SCS-500E电磁兼容性
SCS-500E的电 磁兼容性
电压突降、短 时中断和电压 变化抗扰度
SCS-500E稳定控制装置
SCS-500E稳定控制装置
SCS-500E 主要特点
电力电力系统的新技术与应用

电力电力系统的新技术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依赖于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是指由发电厂、输电线路、变电站、配电线路和用电设备等构成的系统,负责为社会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
为了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新技术和应用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推动了电力行业的发展。
一、智能变电站技术智能变电站技术是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对传统变电站进行改造升级,实现变电站自动化管理和运行,从而提高变电站的智能化水平。
智能变电站具备如下特点:自动化程度高、运行可靠、运行成本低、运维效率高等。
与传统变电站相比,智能变电站可大大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更加灵活。
同时,智能变电站还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和监测,提高变电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风电技术风电技术是指利用风能发电的一种可再生能源技术。
随着全球环保运动的推进,风电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再利用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最终向电网输送电能。
风电技术具有如下特点:清洁环保、可再生、低耗能、稳定性高等。
与传统发电方式相比,风电技术能够有效降低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实现清洁发电。
三、智能电网技术智能电网技术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对传统电力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行。
智能电网具备如下特点:智能化程度高、动态优化控制、能量互联网等。
与传统电力系统相比,智能电网能够实现电力的分布式生成、储能和管理,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为建设低碳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四、新能源储能技术新能源储能技术是指利用先进的电化学技术和材料技术,将电力转化为化学或物理形式的能量,以实现储存和释放电力能量的技术。
目前常用的储能设备包括:锂电池、铅酸电池、钠硫蓄电池等。
新能源储能技术具备如下特点:高效储存、快速释放、环保等。
与传统电力系统相比,新能源储能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内燃机发电的低效率和污染大的问题,从而推动电力行业向清洁能源方向发展。
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挑战及关键技术

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挑战及关键技术1. 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挑战技术挑战: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新能源接入、储能技术、智能调度与控制、信息通信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要解决许多技术难题,如如何实现新能源的高效并网、如何提高储能技术的性能和成本效益、如何实现智能调度与控制的精确性和实时性等。
经济挑战: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和运行需要较高的投资成本,而且其经济效益受到市场供需变化、政策支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何在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降低投资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是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政策挑战: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各国政府在能源政策、法规标准等方面的差异,给新型电力系统的推广和应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如何协调各方利益,制定有利于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政策和法规,是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网络安全挑战:新型电力系统的运行依赖于大量的信息通信技术,这就使得网络安全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如何确保新型电力系统的信息安全,防止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是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环境挑战: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土地资源的占用、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如何在发展新型电力系统的同时,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1.1 能源转型与供需平衡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各国纷纷提出了能源转型的目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型电力系统作为能源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需要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率。
在这一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之一便是如何实现能源转型与供需平衡。
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在能源结构上实现多元化,传统的化石能源在满足能源需求的同时,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
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以替代化石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清洁能源的不稳定性和间歇性给电力系统的调度和管理带来了很大挑战。
电力系统智能化的新技术

电力系统智能化的新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力系统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现代电力系统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可靠、高效、安全、环保的供电服务。
而在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电力系统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智能配电传统电力系统中,配电是一个相对较为简单的环节,主要靠手动操作完成。
而随着智能配电技术的应用,配电过程实现了智能化。
智能配电系统可以通过对配电网路径的真实监测和数据采集,进而提高网路的自动化程度,实现设备的故障预测及远程控制等功能,从而提高配电质量和效率。
二、微电网技术微电网(MicroGrid)是指以小型独立电网为基础,通过智能化、集成化技术的应用来实现高效、可靠、环保的小型电力系统。
可以在城市小区内、工业园区内和乡村等区域内建立独立的微电网,分别为当地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三、智能传感器智能传感器是一种将传感器与嵌入式微控制器相结合的技术,可以实现对于电力系统内部的温度、湿度、机器运转情况等数据的实时监测。
采用这种智能传感器可以大大提高电力设备的管理水平,减少生产成本,保证设备操作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同时也减少了电力故障的发生率。
四、大数据技术电力系统涉及面广,设备复杂,数据量大。
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电力系统的实际需求。
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则能够更好地对电力系统的各种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处理。
采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电力系统进行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及系统安全性。
五、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电力系统在感知、决策、执行等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比如,智能选线技术可以在电力系统选线时,依据用电负载和线路容量的匹配电流、电压值、损耗和简单成本分析等因素来实现选线决策;智能预警系统则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异常检测和判断,提高电力系统安全性。
总之,电力系统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电力系统可以更加高效地对数据进行分析,更好地把握电力设备的运转状况和供电质量,从而为供电服务提供更好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新型输电方式简介 2、直流输电的类型
3、直流输电的优点
4、直流输电系统的构成
5、高压直流输电的应用
各种新型的输电方式: 1、1972年美国学者提出了多相输电
的概念
2、 70年代前苏联学者提出了紧凑 型输电的概念
3、 1995年西安交通大学王锡凡教
2009
预计投 运时间 2010 2010 2011 2010 2009 2008
1038km
150 万 kW
1、紧凑型输电线路简介 2、直流输电(HVDC) 技术简介
3、柔性输电(FACTS)技术简介 4、谐波问题研究
FACTS的定义:
柔性输电技术是利用大功率电力电 子元器件构成的装臵来控制或调节交流
的波阻抗,增大输电线路的自然功率,
同时输电线路的走廊宽度、占地面积均
有所减少。
1、国外紧凑型输电发展简况
2、我国紧凑型输电发展简况 3、我国紧凑型输电线路的特点
4、结束语
前苏联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究并
提出新型紧凑型线路,并提出新的理论根 据。
目的是最大限度提高线路的输送容量,
充分发挥每根导线作用。
5、高压直流输电的应用
各电压等级直流经济输送距离
和输送容量如下:
电压等级 (千伏) ±1000 ±800 ±660 ±500 额定电流 (安培) 4500 4000 3000 3000 输送容量 (万千瓦) 900 600 400 300 经济输送距离 (公里) 大于2500 1400~2500 1000~1400 小于1000
我国紧凑型输电线路主要特点:
1、大幅度地提高了输出能力 2、大幅度地减小了线路走廊宽度
3、大幅度地改善线下及附近工频电
磁环境 4、充分利用导线截面
我国紧凑型输电线路主要特点: 采用的紧凑型线路结构: 占地面积小,有利于农事活动;
导线采用对称布臵,有利于制造
、施工和维护; 减小相间距,增加了自然功率。
到2000年巴西已建成500kV单回紧凑型输 电线路约2000km
。
南非至1999年建成投运400kV单
回紧凑型输电线路1250km以上,最长 的一条达900km。
瑞典在1990年准备用两条420kV 线路代替5条220kV老线路,为此对多
种塔型进行研究。
主要目的是减小线路走廊、减少
线路建设费用和减小线路工频磁场。
投运时间 1987.9 1989.9 2001.6 2003.6 2004.6 2004.9 2006.12 2007.12
2005.7 2008.11
东北—华北联网 高岭直流背靠背工程
2009-2011年直流输电工程
项目名称
西北—华中(四川)直流联网工程 内蒙古呼伦贝尔至辽宁直流输电工程 宁东—山东直流输电示范工程 葛(洲坝)上(海)直流 综合改造工程 灵宝背靠背直流扩建工程 中俄直流联网黑河背靠背工程 青藏联网工程之格尔木~拉萨 ±500 千伏直流工程
最终确定方案
中国:
湖北公安220kV紧凑型输电线路线段 长3.241km 90年代初期在湖北公安县建成; 华北220kV紧凑型输电线
长23.6km
其自然功率较常规线路提高了60%;
华北地区昌平至房山单回500kV 紧凑型工业试验性线路
最终方案: 相导线结构:6分裂,导线为6xLGJ240/30; 分裂间距:37.5cm(外接圆直径75cm);
500kV昌房紧凑型线路
500kV政平—宜兴同塔双回紧凑
型线路
500kV同塔双回紧凑型线路杆塔
500kV政平—宜兴同塔双回紧凑型线路
甘肃省电力公司:
成县-天水330kV紧凑型线路
330kV常规和紧凑塔型对比
a
原设计塔型
b
紧凑型塔型
天成330kV紧凑型输电线路与常规线路比 较:
相导线:倒三角布臵,相间距5.2m,相导
f III柔索式,
g V型柔索式
直线和小转角塔采用IVI自立式(b),主要 尺寸如下图:
1984至1988年,巴西先后建成500kV紧凑 型输电线路1100km。
自然功率较常规线路提高20%;
为使无电干扰和常规线路相同,导线截
面增大50%;
工频电场线下最大4.5kV/m;离中心35m
为.3kV/m。
电压等级 ±500kV ±500kV ±660kV ±500kV ±500kV ±220kV ±500kV
线路长度 574 km 916km 1335km 976 km
额定功率 300 万 kW 300 万 kW 400 万 kW 300 万 kW 75 万 kW 75 万 kW
开工 时间 2008 2008 2008 2008 2008 2007
办法是增加分裂间距和分裂根数、压
缩相间距离和优化导线布臵。
1984年开始兴建新型紧凑型线路 电压: 330kV; 线路长度: 145.2km;
相导线: 4×AC-154/35
自然功率:较常规线路提高67% 相导线结构:边导线为侧梯形,中相导 线为长方形。 分裂导线间距:靠近杆塔和档距中央不
等。
前苏联设计的500kV紧凑型线路
直流输电的优点 : 1、对于远距离、大容量的输电
系统来说,它的投资成本较低。
不同输电距离时的投资比较
输送3500MW功率时的投资比较
输送10500MW功率时的投资比较
直流输电的优点 : 2、对于跨海的输电工程也就 是海底电缆输电来说,有很大的优 越性。
世界上目前最长的直流电缆工程
瑞典与德国之间跨越Baltic海 电缆长250kM
美国从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进
行紧凑型输电线路的研究工作,目的
主要是为了减小线路走廊路权征地费
用,线路走廊宽度主要取决于走廊边
缘工频电场限值。
对以下内容进行了研究 相间无接地构架的紧凑型线路
杆塔上部采用绝缘构架或支柱的紧凑型线路
6相和12相输电线路研究
462kV12相
462kV6相
317kV12相
直流输电的优点 : 3、直流输电的损耗较低。
输送1200MW功率时的损耗比较
直流输电的优点 : 4、直流输电可以进行非同步联网;
5、直流输电具有可以快速控制功率的
特点 ; 6、可以限制短路电流;
7、直流输电可以节约输电线路走廊。
输送2000MW功率时线路走廊和杆塔结构比较
1、新型输电方式简介 2、直流输电的类型
西北—华中联网灵宝背靠背直流输电工程
电压等级 -100kV ±500kV ±500kV ±500kV ±500kV ±500kV ±500kV ±500kV ±120kV ±500kV
线路长度 54.1km 1045 km 960km 860km 940km 882km 1048km 1255km
额定功率 10 万 kW 120 万 kW 180 万 kW 300 万 kW 300 万 kW 300 万 kW 300 万 kW 300 万 kW 36 万 kW 150 万 kW
共研究比较了5种塔型,它们的造价和档距关 系如下图。
最后选用T型塔,使工频磁场减小50%
1、国外紧凑型输电发展简况
2、我国紧凑型输电发展简况 3、我国紧凑型输电线路的特点
4、结束语
500kV紧凑型柔索塔
500kV紧凑型拉V塔
我国紧凑型输电线路研发过程 1、仿效前苏联模式
Hale Waihona Puke 倒三角排列(自主创新)个是外冷却系统。
内系统是一个密闭的循环系统, 它通过冷却介质的流动带走可控硅阀
由于消耗功率所产生的热量。从散热
效果、防火、防腐蚀等多方面因素考 虑,阀冷却系统的冷却介质采用去离
子水。因此我们通常把阀冷却系统称
作阀水冷系统。
外冷水系统共有四台喷淋泵,用于 向3台冷却塔提供喷淋水,其中一台作为
备用,其他任何一台喷淋泵故障,备用
4、直流输电系统的构成
5、高压直流输电的应用
直流输电的类型 : 1、点对点直流输电系统
2、背靠背直流输电系统
3、多端直流输电系统
单极直流输电系统
单极直流输电系统
双极直流输电系统
背靠背直流系统
多端直流系统
1、新型输电方式简介 2、直流输电的类型
3、直流输电的优点
4、直流输电系统的构成
5、高压直流输电的应用
截至到2000年世界上的直流工程单项 架空线路的最高电压和最大输送容量为 士 600kV , 3150MW (巴西伊泰普直流工
程)。
士500kV,输送容量(3000MW )最大
的工程在中国有三个。
从1987年到2008年我国己投运直流输电工程
项目名称 舟山直流输电工程 葛(洲坝)沪(上海) 直流输电工程 天(生桥)广(东)直流输电工程 三(峡)常(州)直流输电工程 三(峡)广(州)直流输电工程 贵(州)广(东)Ⅰ回直流输电工程 三峡—上海直流输电工程 贵(州)广(东)Ⅱ回直流输电工程
线4×LGJ-150/25;
自然功率:较常规线路提高43.7%;
线路走廊:较常规线路减小7.8m;
电磁环境:高于3kV/m场强区减小48%,
最大工频磁场减小一半,大幅度减小高磁场 范围。
330kV天成紧凑型线路
1、国外紧凑型输电发展简况
2、我国紧凑型输电发展简况 3、我国紧凑型输电线路的特点
4、结束语
授提出了分频输电的概念
各种新型的输电方式: 4、超导输电是超导技术在电力工 业中的一种应用。
5、无线输电方式包括微波输电、
激光输电和真空管道输电
高压直流输电( HVDC)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柔性输电(FA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