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水换热站水力工况分析及应用
第三章热水供热系统的水力工况分析

Pr ≈ Pw + Py
y Vg Vmax Py Pw Py 1 P 1 w Py
结论:由上式可见,水力稳定性系数的极限值是1 和0。
12:03:33 28
3.提高热水网路水力稳定性的主要方法: Pw ,或↑Py 。 ↓ Pw↓。 ①干管d↑, ②加水喷射器、调压板、安装高阻力小管径阀门等, ↑Py 。 ③运行时,尽可能将网管干管上的阀门开大,把剩余 的作用压差消耗在用户系统上。 ④在用户入口安装自动调节装置(如流量调节器), 以保证各用户的流量恒定,不受其它用户的影响。 实质是 S y,以适应 Py ,从而保证流量G恒定,即 (不变) Py S y G 2
12:03:33 18
第四节 水力工况分析
利用水压图进行水力工况分析(定性分析)
12:03:33
19
阀门A节流(阀门关小)
假定网路循环水泵扬程△P 不变,总阻力数↑,总流 量↓, SⅠ ,SⅡ SⅢ…SV未 变, S1 ,S2 ,S3… S5未 变,各用户流量按同一比 例减小
12:03:33
12:03:33
4
造成系统水力工况不平衡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热源供水压力不足 系统循环水量超过设计值,使循环水泵的供给压力↓ 管网设计不合理 管网堵塞,压力损失↑,超出热源设备所提供的压力 热网失水严重,超过补水装置的补水能力,系统不能 维持需要的压力 为解决末端用户不热的问题,加大循环水量,管网的 压力损失↑,造成系统压力不足。
2.定义
水力稳定性—是指网路中各个热用户在其它热用 户流量改变时,保持本身流量不变的能力。通常 Vg 1 用下式表示: y
Vmax x max
x max --工况变化后,热用户可能出现的最大水力失调度,
混水站的优点、和控制方式

第四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煤炭生产是指煤炭资源开采作业有关活动。 非煤矿山开采是指石油和天然气、煤层气(地面开采)、金属矿、 非金属矿及其他矿产资源的勘探作业和生产、选矿、闭坑及尾矿库运 行、闭库等有关活动。 建设工程是指土木工程、建筑工程、井巷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 安装及装修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以及矿山建设。 危险品是指列入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和《危 险化学品目录》的物品。 烟花爆竹是指烟花爆竹制品和用于生产烟花爆竹的民用黑火药、 烟火药、引火线等物品。 交通运输包括道路运输、水路运输、铁路运输、管道运输。道路
优点:可以灵活的调节各个混水 站一次侧高温水和二次侧混入 水的混合比,自动化程度高。
缺点:造价高
2、使用自力式流 量控制阀实现混水供热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方便,只需将混水供热
的形式中的调节 阀变成自力 式流量控制 阀即 可。由于自力式 流量控制阀 具有恒流量 的功 能,只要将各个 混水站一次 水、混合水 的流 量按设计值设定 好,各个混 水站的一次 高温 水与二次混入水 的混合比就 能通过自力 式流 量控制阀自动完成并保持恒定。
第六条 非煤矿山开采企业依据开采的原矿产量按月提取。各类 矿山原矿单位产量安全费用提取标准如下:
(一)石油,每吨原油 17 元; (二)天然气、煤层气(地面开采),每千立方米原气 5 元; (三)金属矿山,其中露天矿山每吨 5 元,地下矿山每吨 10 元; (四)核工业矿山,每吨 25 元; (五)非金属矿山,其中露天矿山每吨 2 元,地下矿山每吨 4 元; (六)小型露天采石场,即年采剥总量 50 万吨以下,且最大开 采高度不超过 50 米,产品用于建筑、铺路的山坡型露天采石场,每 吨 1 元; (七)尾矿库按入库尾矿量计算,三等及三等以上尾矿库每吨 1 元,四等及五等尾矿库每吨 1.5 元。 本办法下发之日以前已经实施闭库的尾矿库,按照已堆存尾砂的 有效库容大小提取,库容 100 万立方米以下的,每年提取 5 万元;超 过 100 万立方米的,每增加 100 万立方米增加 3 万元,但每年提取额 最高不超过 30 万元。 原矿产量不含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和废石场中用于综合利用 的尾砂和低品位矿石。 地质勘探单位安全费用按地质勘查项目或者工程总费用的 2%提 取。 第七条 建设工程施工企业以建筑安装工程造价为计提依据。各 建设工程类别安全费用提取标准如下:
集中供热系统水力工况分析及设计优化

集中供热系统水力工况分析及设计优化I.引言A.研究背景及意义B.国内外研究现状C.研究目的与内容II.集中供热系统基本结构及水力特性分析A.系统结构及运行模式B.水力特性分析C.常见水力问题及表征指标III.水力工况分析及问题诊断A.工况分析方法及理论依据B.案例分析与问题诊断C.引入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对问题进行模拟及评价IV.优化设计方案及实验验证A.设计方案的制定及优化过程B.设计方案的评价指标及实验验证C.仿真模拟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V.结论与展望A.工作总结B.研究成果及创新点C.未来展望及发展方向VI.参考文献第一章: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建筑物的数量不断增加,建筑物的能耗也会随之增加。
因此如何提高建筑物的节能效果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集中供热系统作为为建筑物提供供热服务的主要方式,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目前,国内外科学家们在这个领域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但是,由于集中供热系统的复杂性和工况问题的多样性,集中供热系统的扩展和优化仍然是一个挑战,因此这个领域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本文旨在针对集中供热系统的水力工况分析问题,探讨其优化设计问题,并且给出对应的改进措施。
第二章:集中供热系统基本结构及水力特性分析集中供热系统是通过连接建筑物之间的管道、阀门、热水器、换热器等设备构成的系统,从供热站接收热水,然后分配至各个建筑中为建筑物供热、取暖和生活热水。
集中供热系统的设备通常包括供热站、主干管、支管、末端设备等。
其中热水在主干管和管道中运输,通常存在一定的水力阻力和损失,这些阻力和损失直接影响到系统的运行效率。
因此,对集中供热系统水力特性的分析是提高集中供热系统运行效率的重要途径。
在本章中,我们主要从建筑物热负荷、建筑物供热系统、水力特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通过数据计算和资料搜集,我们得出了一些有关集中供热系统的结论。
例如:建筑的隔热性越好,建筑物的热负荷越低;支管的阻力损失显著,对集中供热系统的水力性能产生影响。
试述供热末端混水系统的应用

试述供热末端混水系统的应用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不断地加快,节约能源和资源、进行环境保护、走可持续的发展路线成为建筑界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我国建筑在使用中最大的能耗是采暖和制冷。
针对国内集中供热系统存在许多普遍性的问题,多种技术应运而生,其中末端混水系统技术最近颇受青睐。
本文针对新型混水系统的原理、控制依据以及在供热系统中实现的功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节能降耗;混水回路;水力失调;“质”与“量”同时调节;变频水泵1、混水系统技术的研究目前中国的供热系统存在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供热问题,末端混水系统在供暖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产生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实现二次管网的小流量大温差运行,末端用户大流量小温差运行,为末端楼宇提供独立的资用压头,解决供热系统的水力失调问题,会对整个供暖系统的节能降耗产生深远的影响。
以下常见的混水系统形式:1.1水喷射器系统在热网的供水管路上安装水喷射器,供水进入水喷射器,在喷嘴处形成很高的流速,喷嘴出口处动压升高,静压降低到低于回水管的压力,回水管的低温水被抽引进入喷射器,并与供水混合(如图3-la)。
1.1.1喷射器的优点1)无振动、无噪音,不扰民;2)结构简单、紧凑,安装方便;3)工作可靠,不需备件、免维修;4)无运动部件,寿命可达1020年;5)节约用电,节约热能,无需管理,节约运行管理成木。
1.1.2喷射器的缺点1)需要较高的资用压差,才能保证正常运行;2)可调性差,供水参数变化大。
1.2 混水泵系统1)混水泵跨接在供水管和回水管之间,进行旁通混水(如图3-lb);2)混水泵安装在供水管上,该水泵同时起到供水加压和混水的双重作用(如图3-1c);3)混水泵安装在回水管上,该水泵同时起到回水加压和混水的双重作用(如图3-ld);1.3新型的混水泵系统最初,混水系统只是为了解决高温水转变为低温水,单一的进行“质”调节,无法实现热计量以及监测,自动化程度不高,不能算为一种系统。
换热站混水供暖系统设计优化分析

S HANXI AR CHITECTUR E
西
建
. 33 No . 6 筑 Vol Feb. 2007
175
水 暖 电 气
文章编号 : 100926825 ( 2007) 0620175202
Q1 , G1 , t 1 , t2 ,散热器采暖系统负荷 、 流量 、 供水温度 、 回水温度分
2. 2 G2 <Δ G 时的连接方式
G2 <Δ G 表示 ,即使全部散热器 采暖系统回 水与地暖 系统的
部分回水混合 ,也不能 得到地 暖系统所 需要 的供水 温度 为 t 1 、 流 量等于 G1 的热水 。如果按照 2. 1 的方法 ,调 整 t 3 的 温度仍不能 满足要求 ,则必须往地暖系统中混合一部分换热 器出口温度 为 t 4 的热水 ,以满 足采 暖 系统 负荷 要 求 , 系统 连 接形 式如 图 2 所 示 。 补充热量大小为 : ΔQ = Q1 - G2 C( t 3 - t 2) 流量为 : ΔG′ = ΔQ
比值变化范围却有约 20 %。这样 ,允许 t 3 偏差 ± 1 ℃, 扩大了如
图 1 所示连接方式的使用范围 。
2 优化的设计方法
由于散热器采暖系 统的回 水温 度高于 地板 采暖系 统的 供水 温度 , 因此可以用散热器采暖系统的回水与地 板采暖系统 的部分 回水按比例混合 得到适合地板采暖的 供水温度 , 地板采暖系统的 负荷由散热器采暖系 统的回水提 供 。 较 传统的设计 方法而 言 ,由 于地板采暖系统不用经过换热 ,因此可以降低地暖循环泵的扬程 。 设地板采暖 系统 的负 荷 、 流量、 供 水温 度 、 回 水 温度 分 别为
某小区换热站供热现状分析及改造方案郭峰

某小区换热站供热现状分析及改造方案郭峰发布时间:2021-09-01T03:35:36.277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1年12期作者:郭峰[导读] 随着供热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供热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徐州华开热力有限公司江苏徐州 221000摘要:随着供热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供热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老旧小区主要指 2000 年以前建成,至今仍在居住使用的建筑。
老旧小区供热系统供热效率低、品质差,不能满足供热节能发展需求。
本文以某老旧小区供热系统节能改造为例,通过工程实际项目分析介绍老旧小区节能改造技术及方法,以期对老旧小区供热系统节能改造具有工程实际参考价值。
关键词:老旧小区;节能改造;基础设施;智慧供热老旧小区具有以下特点:建筑建设年代较早,围护结构保温性能较差,传热系数相对较大,供热设备效率低、能耗高,供热计量设备少;且老旧小区供热管网中的组件缺乏应有的维护,造成供热设施不同程度的腐蚀和损坏的问题。
老旧小区的智慧化提升改造有利于实现热源、管网、换热站到楼栋热用户运行数据的实时监测,设置分类预警机制对系统异常情况及时报警,在提升热用户用热品质的同时,实现节能降耗。
现有节能改造技术分析研究供热管网的优化设计供热管网的设计包括管径选择和路由设计,管线管径的确定以保证管网运行经济合理为原则。
供热系统各支路间采用并联的方式,各并联环路扬程相等,总流量等于各并联水泵流量之和,水力计算中,管网最不利环路阻力应为设计流量下热力站、热网和最不利用户环路的阻力之和。
在供热系统中,远端沿程阻力的增大,会增加近端富裕压头值,不利于供热系统节能运行。
合理分配换热站路由设计,有利于供热系统的节能运行。
老旧小区智慧化提升老旧小区改造前存在智慧化程度低,没有信息化管理平台,无法实现远程调控、无法进行全网水力平衡调控、无法进行热量合理分配。
对老旧小区的智慧化改造需要根据现场实际运行情况、站内设备以及管理模式,从热源、换热站、管网到热用户整个供热系统的过程管理和运行管理。
供热系统变动水力工况分析及应用

供热系统变动水力工况分析及应用作者:杨泰洲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年第01期摘要:供热系统水力工况变动或失调的分析以及在实际供暖系统中如何应用。
关键词:水力工况变动分析及应用1 水力失调概况设供热系统的设计流量为G(m3/h),实际流量为GS(m3/h),其比值x称为供热系统的水力失调度:X=GS/Gg在供热系统中,一定的流量总是与一定的压力相对应,所以对水力工矿的变化进行分析时,流量的变化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由此,供热系统水力失调的程度可通过水利失调x来表示。
若X=1,也就是设计流量Gg与实际流量GS相同,则供热系统的水利工矿比较稳定;若X≥1或X≤1,则可判定供热系统的水力工况非常不稳定。
2 变动水力工况分析2.1 水力工况变动的基本规律2.1.1 管网阻力特性系数的大小往往决定着供热系统各用户流量的比值。
如果管網阻力特性数不变,各用户流量的比值也不会变动。
2.1.2 如果任何一个供热系统的用户或区段的阻力特性发生变化,位于这个区段之后(以热源为前)的所有区段(不含该区段)流量成一致等比失调。
2.2 定性变动水力工况分析(定性分析法)2.2.1 恒压点压力变动水泵的规格及型号、管网阻力系数都没变,按上文阐述的基本规律可判定系统流量也未发生任何变动,也没有出现水力失调的问题,所以水压图的形状是固定的,如果恒压点压力出现变动,其会沿纵坐标轴上下平移。
在这种情况下,流量不变,但系统压力会发生较大的变动,水压将无法达到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应力求防止。
2.2.2 循环水泵出口阀门关小ΔH3当水泵出口阀门关小时,系统S值必然增大,根据水泵工作点的变动,水泵扬程将略有增加,与此同时,系统流量G必有减少趋势。
其变动水压为:水压线陡降部分,表示因出口阀门节流引起的压力损失。
动水压线斜率较原水压图平缓,表示由于水流量减少,管网压力损失也减小。
又因除水泵出口阀门关小外,系统用户阀门均未调节,根据上述基本规律可知各用户流量将成比例地减小。
分析混水式热力站设计应用

2020年05月分析混水式热力站设计应用史庆祥(中交煤气热力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沈阳铁西110026)摘要:文章针对某工程设计案例展开了分析和研究,重点针对混水式热力站的换热流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和换热式热力站进行对比和分析,对混水式热力站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了有效阐述,同时提出了混水式热力站的重点设计要点,有效提高热力站的整体工作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混水式热力站;换热;设计0引言热力站是我国城市供热系统当中非常重要的构成环节,在工业产业的发展以及民用建筑的采暖、通风、生产以及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提供出必要的热水资源,热力站可以有效转变供热介质的类型,并且为站房提供出必要的换热设备。
热力站内部通常情况下通过换热器循环供水泵、补给水泵、除污设备、水体软化设备以及各种电器控制装置等环节所构成,以蒸汽和高温热水作为热量供应来源,有效使用各种不同类型的换热设施,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换热的方法来进行供热。
当前在我国各大城市内部热力站的工作方式,通常是以高温热水作为主要的热力供应来源,用于城市内部的建筑取暖,城市当中比较常见的供热站分为了换热式热力站和混水式热力站两种形式。
1混水式热力站设计在混水式热力站的设计工作中,需要保证热力站的供热系统和用户的热力系统之间进行有效衔接,源源不断被用户的热力系统补充热量,另一部分的回暖用水直接作为高温系统的供水来加以使用,这种新型的供暖形式使得用户自身的热力系统热供应效率明显提升,同时通过和高温管网内部的水体之间直接进行连通,大大提高了整个工作站的供热效率,有效调节高温水供水速率。
用户方面在循环水的不断供应下,热水的压力和温度都得到了有效的保障,用户可以直接通过供暖参数的控制来实现自身热量参数的控制。
依照高温网供水压力和供水温度的不同,需要在其中设置出相应的循环供水泵位置,在供水的数量和规格上有所差异[1]。
比如,我国某城市内部一处高层居民小区的总建设面积超过10万m 2,小区室内采用的是地热供暖系统,整体的热量供应效率较高,在冬季环境下的室内温度可以得到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