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的初步研究.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

0-3级
切片
4-13 级
14-21 级
无尺度、瓦片数据
环保 水利
工商
房产
规划
政务电子地图
税务
保密处 理插件 (动态)
部门 专题 数据
……
公安
优先使用通过测评软件,注重售后服务质量
验收、平台开通与成果归档
试点项目:国家测绘局组织验收 国家测绘局、省国土资源厅、市政府 三方共同开通
推广项目:省国土资源厅组织验收 省国土资源厅、市政府共同开通
成果分别向国家测绘局、省国土资源厅归档
五、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进展与目标
全国进展:自下而上,稳步推进!(市、省、国家)
试点城市
53个 7个
市县级
推广计划
130个
2006
2007、2008、2009
2010
2015
整体架构:一纵三级 两横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
一、 概念 - 是什么? 二、 建设的必要性 - 为什么要建? 三、 建设的内容 - 建什么? 四、 组织实施 - 怎么建? 五、 进展与目标 - 有什么要求? 六、 体会
一、什么是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
数字城市
“数字城市”是利用“数字地球”的概念、理论与方法, 以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NSS)、遥感 系统(RS)为手段,以地理空间信息为基础的城市信息系 统,旨在通过巨量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处理、存储,实 现分享,并能以三维虚拟现实的形式为政府决策和百姓生 活、工作、出行和娱乐等提供所要即所得的服务
重复采集和 处理!!
需要专业人 员、设备、
软件!!
部门核心业务和空间数据分布在不同系统中 缺乏数据的有效集成和关联,孤岛现象严重 不能有效流动和复用,规模效益不高 不能适应快速共享交换和集成管理的要求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共享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我省构建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工作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今后更加需要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在省委、省政府和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将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团结协作,进一步加快实施“数字青海”空间地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构建青海省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为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我省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建设目标及内容
目标:充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技术、遥感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等技术,依托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构建权威、统一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借助网络环境,集成交换和互联互通,满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对信息获取的基本需求。
内容:建设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多尺度、多分辨率、多种类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和更新机制,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地理信息标准体系、共享接口标准及规范等运行机制,分建共享,实现互联互通,为不同部门和不同区域的应用整合提供强大的基础平台。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体系建设一般可分为3个层次:社会公众地理信息共享平台、政务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数据维护系统。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基本思路的探讨

0 引 言
20 年 , 06 国家测绘局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作 为 国家基 础测 绘项 目和 “ 十一 内选 择 若 干具 备 条 件 的 城 标
基础地理 信息 数据 、 管理 系统 和支撑 环境 。 地理 信息公 共 平 台是 依 托 地 理 信息 数 据 , 过在 线 通 方式满 足政府 部 门 、 事 业 单位 和 社会 公 众 对 地 理信 息 企
关键 词 : 字 城 市 ; 理 空 间框 架 ; 理 信 息 公 共平 台 数 地 地 中图 分 类号 :28 P0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2— 87 2 1 )2— 16— 3 17 5 6 (00 0 05 0
Dic s n t e Ba i d a o e m a isFr m e r s u so h sc I e fG o tc a wo k Co sr cin f r Di i lCi n tu to o g t t a y
市, 构建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 以促进地理信息资
源的充分 利用 和 城市 信 息化 建 设 , 而 使 测绘 更 好 地 服 从 务于城 市建设 与发 展 , 市信 息化 建设 打好 基础 , 进 为城 推 城 市地理信 息资源 的共建共享 。
从首批 “ 数字 城市地 理空间框 架 建设 ” 试点 启 动到 目 前 为止 , 已有近 1 0个城 市 初步 建成 城市 地 理信 息公 共 平
第3 3卷 第 2期
21 0 0年 4 月
测绘 与 空 间地 理 信 息
G MA 1 S& S A I L l oR T oN T HNO OG EO TC P T A NF MA l EC L Y
Vo . 133, No. 2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数据框架建设与应用项目设计探索

弓怡
数 字 城 市 地 理 空 间数据 框 架 建 设 与 应 用 项 目设 计探 索
汪 安徽 省 勘 查技 术 院
摘
要 随 着 科 学技 术 的 发展
, , ,
彬 安 徽合 肥
2 30 0 3 1
。
数 字 城 市 建设 开 始 进行 地 理信 息技 术 的 运 用 而 建设 数 字城 市 地 理 空 间框 架 则 能 够使城市 的 信 息化 水 平 得 到提 高 基 于 这种 认识 本 文对 框 架 的 建设 内 容 目 标 和流 程 展 开 了 分析 然后 对 应 用 项 目 的 设 计 问 题 展 开 了探 讨 从 而 为关 注 这一 话 题 的 人 们 提 供参考 关 键 词 数 字城 市 地理 空 间 ; 框 架 建设 ; 应 用 项 目设 计 一 一 一 中图分 类号 2 G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 6 7 4 6 7 0 8 ( 2 0 1 6 ) 1 7 3 0 0 2 8 0 1
。
/ j
e n
.
k i 16 7 4 6 7 0 8 2 0 16 2 0 刀 1 7
一
.
,
、
、
,
,
。
,
,
。
并 出 具可 行 性分 析报 告 在 设计 阶段 需对 框 架 建设 需 求 展 开分 析 并 且 通 过建 立示 范工 程 完 成 框 架 总 体 设计 同 时 完成 数 据分 类 编 码 在这 一 过程 中 需要 进 行 需求 分 析 报告 标准 化文 化 和 完善 总 体 方案 设计 报告 的 出 具 而 经 过专 家论 证 后 则 可 以 进行 方案 的具 体设 计 最 后 在 方 案 实 施 阶段 需 完成 软 件 开发 数 据 库建 设 和 网络 施 工 等工 作 然 后 进 行连 网 组装 和 试 运 行 从 而 实现 框 架 的 修 改 和 完善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数据基准研究

Ab t a t o a d e s t e p o l m f e s ai a a i sa l h n Dii lC t ”,a n w a u e n a e n CG 2 0 e s a il s r c :T d r s r b e o o p t d t e tb i i g“ g t i h g l a n s a y e me s r me t s d 0 S 0 0 g o p t b a d t sh r b r p s d t c i v st e i tr o n cin b t e n d gt i e n e p h o a n ain ld t e aie yc n it aa i ee y p o o e .I a h e e h n ec n e t e w e ii ct s a d k e st e lc la d n t a aa r lt l o s - o l a i o v s e t h sa t l ic s e e e a t o s a p id t sa l h n e d t a aa d a c mp ih sa g n r g r h f r“ gt i n .T i r ce d s u s ss v r l i me h d p l o e t i i g g o e i d t n c o l e e e a a o i m o Dii C t e b s c s ll t l a —
少长 度 变形 影 响 的 结论 。
关 键 词 : 字 城 市 ; 理 空 间数 据 基 准 ; 立 坐 标 系 ;G S20 数 地 独 C C 0 0
中图分类号 :2 8 P 0
文献标识 码 : B
文章编号 :6 2— 87 2 1 )3— 0 7— 4 17 56 (0 2 0 0 3 0
城市空间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框架和内容的探讨

地利用等关系到城市运作的方方面面的信息都是以 统一的空间位置为载体 ,通过城市空间基础地理信
息系统 项 目的实施 , 以按 国家和 国际通 用标 准 , 可 规
图2 系统 内窖相互关系图
范城市的各种基础地理数据和信息 , 实行资源共享,
避 免各 个行业 重 复投 资和建设 ,为各 个 系统和行 业
检索 , 统计 , 间分析和 信息 发 布 , 大规模 的 , 空 将 动态 的空 间基 础信 息转 化为 数字 化 的 , 可操作 的 共享 可
收稿 日期 ;0 1 1—3 ; 回 日期 :0 2一叭 一l 2 0 一I 0改 20 5
作者简介 : 韩
3 0 ·
勇{9 9 , 硕士 , 16 一) 男, 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工程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研究方向: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
" 字 地球 " 数 这一概念 的提 出 , 人们 对地球 的 使
( B S 等技术 . OM ) 按照规范化的信息分类标准和统一 的地理空间关系, 建立一个以多数据源 , 数字化的城
市 空 间基础 地理数 据 为 主要 内容 的基 础 信息管理 系 统, 以完善 的空 间基础 地理 信息 生产 体 系 , 据管理 数
二, 系统 的概念及作用
城市空 间基 础地理 信息 系统是综 合 运用 计算机
一
,
引
言
研 究 和认 识 上 升 到 一
个新 的 阶段 . 城市作 为
网络 ,地理信息系统 ( I) GS ,航空和航 天遥感系统
(t) I ,全 球 定 位 系 统 ( P ) 和 数 据 库 管 理 系 统 S GS
社会的信息化进程 , 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GIS的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中数字线划图(DLG)建库方法研究

基于GIS 的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中数字线划图(DLG )建库方法研究曾 涛,刘 丽(贵州省第一测绘院,贵州 贵阳 550001)摘 要:数字地理空间框架是一项解决城市问题的综合系统。
它是为实现数据共享,避免重复建设、重复投资,节约公共财政资源。
大部分的DLG数据为在AutoCAD软件支持下的DWG数据,它只对图形信息和部分属性信息进行表述。
以六盘水市中心城区为实验区,以标准的DLG数据加工入库过程为导线,建立基于ARCGIS平台的标准DLG数据库,为“数字城市”的创建建立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关键词: 数字地理空间框架 ;地理空间关联;空间数据库;ARCGIS平台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8)04-0246-2Research on the method of building digital line drawing (DLG)in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geographic spatial framework based on GISZENG Tao, LIU Li(Guizhou First Surveying and Mapping Institute,Guiyang 550001,China)Abstract:The Digital Geospatial Framework is a comprehensive system to solve urban problems. It is to achieve data sharing, avoid duplication of construction and repeat investment, and save public financial resources. Most DLG data are DWG data supported by AutoCAD software. It only expresses graphic information and partial attribute information. Taking the downtown area of Liupanshui as the experimentation area, the standard DLG data processing and warehousing process is the lead, the standard DLG database based on the ARCGIS platform is set up, which establishes a certai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the creation of "digital city".Keywords: Digital Geospatial Framework; geospatial correlation; spatial database; ARCGIS platform收稿日期:2018-02作者简介:曾涛,男,生于1970年,贵州贵阳人,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地理信息及摄影测量与遥感。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市县基础测绘工作的通知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市县基础测绘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公布日期】2009.05.14•【字号】鲁国土资发[2009]66号•【施行日期】2009.05.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测绘正文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市县基础测绘工作的通知(鲁国土资发[2009]66号)各市国土资源局,济南市规划局:为深入贯彻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鲁政发[2008]72号,以下简称《意见》),加快推进《山东省基础测绘“十一五”规划》(鲁政办发[2006]112号,以下简称《规划》)实施,进一步加强市县基础测绘工作,全面提升基础测绘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结合我省测绘工作实际,经研究,就当前到2010年市县基础测绘主要工作目标任务提出如下意见,请各地认真组织,狠抓落实。
一、充分认识加强基础测绘工作的重要意义基础测绘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先行性工作,是测绘事业的立业之基,发展之本。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地理信息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社会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迫切,基础测绘成果已经成为提高政府行政能力,服务重大战略实施、重大工程建设和社会民生的基础支撑工具。
市县基础测绘工作是国家基础测绘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测绘法律法规赋予市县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基本职能,对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保障服务作用。
各地要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对测绘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基础测绘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加强对基础测绘工作的领导,以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意见》为契机,切实解决经费投入、项目落实、机构建设、机制完善、共建共享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为基础测绘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全面完成城镇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与建库工作各地要根据《意见》和《规划》要求,到2010年基本实现全省城镇规划区及重点工矿区1:500-1:2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全覆盖,建立各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的初步研究1. 引言城市历来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焦点和中心。
当前一个以数字城市为旗帜的城市信息化运动正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
数字城市是物质城市在数字网络空间的再现和反映,是以信息(特别是空间信息)为核心、以网络为支撑的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体系。
数字城市建设的任务就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充分采集、整合和挖掘城市各种信息资源(特别是空间信息资源),建立面向政府、企业、社区和公众服务的信息平台、信息应用系统以及政策法规保障体系等。
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是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它为城市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提供统一的空间定位与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进而实现城市信息资源按照地理空间位置的整合和共享。
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是“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说,我国城市空间数据生产与提供已经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总的来讲,空间数据从内容、形式和质量(尤其是现势性)以及提供等方面都难以满足应用的需求,高质量的空间基础数据一直是城市地理信息系统(GIS )建设和应用的瓶颈。
随着城市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数字城市建设的推进,城市空间数据必将进一步成为关注的焦点。
2.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的目标与任务2.1 目标地理空间基础框架是其它一切地理数据的基础参考框架,它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提供统一的空间定位与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对于信息资源按照地理空间进行整合和实现信息共享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的总体目标为,充分运用遥感、GPS 、GIS 和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多尺度、多分辨率、多种类的城市空间数据体系,构建统一的城市地理空间基础基础平台,从而为城市政府、企业、社区和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基于空间位置的应用服务。
“十五”期间,全国30%以上的城市建立数字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其它城市积极筹划并开始建设地理空间基础框架。
到2010前后,全国所有城市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较好地满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以及未来发展的需要。
2.2 工作重点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重点完成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的数量及规模都将有较大的增长,为满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需要,应根据城市的总体规划与发展布局,进一步扩展和完善城市空间数据基准。
(2)建立起有效的城市空间数据特别是框架数据更新机制,努力完善城市空间数据的分级、尺度和内容体系,实现数据形式的多样化。
(3)建立健全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的政策法规和组织机构体系,完成若干城市空间数据产品、技术和服务方面的国家或行业标准。
(4)建立城市空间数据分发和服务体系,使空间数据更好地为数字城市、数字社区建设服务。
(5)发展先进实用的空间信息获取、更新、管理与应用服务技术支撑体系,为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3. 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的内容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主要包括空间基础数据体系、政策法规与保障体系、数据分发与应用服务体系以及技术支撑体系等4个方面。
3.1 城市空间基础数据体系3.1.1 城市空间数据基准建设城市平面基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使用目前国家统一平面基准在许多城市会产生较大的投影变形,无法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
许多城市都建立了自己的独立平面控制基准,出现了2种甚至多种平面基准。
随着空间数据应用与共享需求的增加,多尺度空间数据基准的不统一问题已经受到关注。
与平面基准相比,在城市统一使用国家高程基准技术上不存在问题。
为了满足工程测量和城市测量的需要,应该逐步建立和精化城市区域内的厘米级大地水准面,为城市GPS 高程测量奠定基础。
随着国家新一代地心、三维、动态大地测量基准的规划和建立,未来城市空间数据基准也将朝着三维、动态方向发展。
现有平高分离的、静态的城市控制基准将被新一代的三维基准所替代。
数字城市将以其对城市卓越的管理和服务能力体现其非凡的价值和美好的前景。
空间数据服务在城市领域具有良好的前景。
建立城市GPS 连续运行综合服务系统,是实现城市快速导航、动态测绘和数据服务的重要基础。
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已经或正在建立该系统。
3.1.2 城市空间框架数据建设城市空间数据的外延十分广泛,它包括地形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建筑物现状数据、地籍数据、房地产数据以及相应的属性数据等。
就数据形式而言,城市空间数据最主要的是数字线划图(DLG )、数字正射影像数据(DOM )和数字高程模型数据(DEM )。
在进行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中,一般都根据应用需要和实际数据生产与提供的可能确定框架空间数据集。
对于城市空间基础框架数据,一方面应从数据生产周期、成本和质量的特点上,另一方面从大多数实际应用的需求上,研究确定基本框架数据集的内容、形式和尺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建设的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在一个城市,可以根据地域的不同,针对不同的数据内容和形式,分别选用不同的比例尺和分辨率。
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数据集应在大比例尺度下,能完整地描述城市自然和社会形态的地物地貌信息(如建筑物、道路、水系、绿地等)、管理境界信息(各级行政管理单元边界,如市、区、街道办事处和重要单位界域及地理分区等)以及它们的基本属性信息。
这里不仅包括城市测绘所关心的各种地形信息,同时也应包含有关管理境界等信息以及与它们相对应的基本属性信息。
为了适合不同的应用需求,可以将框架数据集进一步划分为核心框架数据和扩展框架数据。
前者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可以满足大多数应用的需要;而后者则可以根据各城市的自身特点和需要而增加。
目前大多数城市的DLG 均是依据《城市测量规范》和地形图图式进行测绘的所谓“全要素”图。
事实上,这里的“全要素”也是相对的。
在城市,大面积地测绘大比例尺“全要素”DLG并保持其现势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以框架DLG 及其与DOM 的叠加来替代“全要素”DLG可能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这样的产品生产周期短、成本低、易于维护,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同时,框架DLG 、DOM 还可以与DEM 进行集成,形成城市三维景观模型。
3.2 政策法规与保障体系3.2.1 政策法规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所具有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权威性决定了城市政府应该是其主体投资者。
城市政府应该将城市空间数据视作如同城市道路、桥梁一样的城市基础设施,投入足够的资金使数据生产者能按照市场行为进行数据生产,以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使数据被充分利用并为城市发展带来巨大的间接效益应该是作为投资方的城市政府所得到的回报。
目前,数据共享和数据更新是我国城市空间数据生产、管理和应用的2大难题。
实际上,数据不能共享的本质原因除技术、标准化和国家安全因素外,最根本的因素是经济问题。
因此,解决数据共享问题也必须从经济上入手。
数据更新除涉及技术问题外,也与政策密切相关。
城市空间数据从生产到最终使用,涉及一系列主体,如:所有者、投资者、生产者、管理者、分发者、代理者和使用者等。
为了明确界定各主体在城市数据获取与使用过程中的责任、义务,并切实保障他们应得的利益,从而使城市空间数据的获取与使用实现可持续运转必须制定有效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数据政策。
制定数据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促进城市空间数据共享、鼓励数据公开、发展基于数据的服务。
3.2.2 标准化我国空间数据标准化一直难以满足技术发展和实际应用的需求。
当前急需加大城市空间数据标准化工作的力度,在充分采纳、吸收、参考已有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规范与规程以及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外标准规范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城市空间数据生产、管理和应用的特点,制定比较完善的产品标准、工程标准和服务标准,以促进城市空间数据的生产、更新、管理、分发与应用服务,加速数字城市建设和城市地理信息产业化的进程。
城市空间基础数据产品标准是目前最薄弱的环节。
我国已制定的一系列测绘类标准规范,对于最终产品及其质量的定义与确认方面的规定比较模糊,而对生产这些产品作业过程的规定则过于琐细,这也是造成标准总是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空间数据生产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在未来的标准制定中,应将重点放在产品标准上。
产品标准应具有超前性,面向空间数据用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保持稳定。
生产这些产品的工程标准则应尽可能简化,只规定若干对最终产品质量起关键作用的共性内容,而更详细的作业规程应由生产单位自行制定。
许多单位都在推行ISO 9000系列标准体系认证,可以为此提供保证。
数据服务标准过去基本上没有,当前需要重视。
3.2.3 组织保障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数据是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其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对于数字城市的建设关系重大。
为了保障基础框架建设的顺利实施,需要建立必要的组织保障体系。
首先,城市地方政府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许多城市为了建设数字城市,专门设立了由市长或常务副市长任组长的数字城市建设领导小组。
建议在该领导小组下设立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协调机构,吸收涉及城市空间数据建设的有关部门参加,进行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避免重复和扯皮。
其次,各城市有必要建立相应的空间数据管理和分发机构,统一进行各类空间数据资源的管理、维护和应用服务,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框架数据的作用。
3.3 数据分发与应用服务体系数据分发与应用服务体系是数字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挖掘和发挥空间数据的效用,为政府、企业、社区和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基于空间信息的服务。
就数据分发与应用服务体系建立而言,“面向应用”无疑是其基本出发点。
这里的面向应用指的是根据不同实际应用的需求来确定数据的形式、内容和质量指标。
城市空间数据分发与应用服务体系建立的目标和原则应是“快、准、全、廉”。
所谓“快”,指的是数据获取的周期要短,信息的现势性要高:“准”表示适应应用需求的数据的空间特征和属性特征(即数据的几何精度和属性精度)应准确:“全”反映的是为满足应用需求所获取和提供使用的数据在内容上应全面、完整,在时空表现上要真实:“廉”则是指经济性,就是说空间数据的获取与使用的经济代价应尽可能小。
事实上,上述4个原则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对于不同的用途,应该有不同的侧重。
我们可以把城市空间数据按用途划分为3级,它们构成城市空间数据分发与应用服务体系,见表1所示。
表中的“面向公众”主要指为广大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空间信息服务,这类服务的面很广,对信息的动态变化非常关心,对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要求相对低一些,要求能以最低的代价获得所需要的数据:“面向管理”指为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工作服务,如城市规划管理、土地管理等;而“特殊应用”包括少数对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有专门要求的应用,如大比例尺城市工程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