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地质矿产概论1
山东省东营盆地岩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山东省东营盆地岩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朱纯辉,李文全(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山东地质勘查院,山东济南250013)摘要:山东省东营盆地岩盐矿主要赋存于济阳群沙河街组四段内㊂东营盆地位于济阳凹陷东部,为一北断南超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㊂盆地内发育的古近纪济阳群沙河街组为一套沉积厚度大的河湖相为主的沉积建造,为重要的含石油㊁岩盐地层;岩盐呈层状产出,与地层产状一致,可分为4个盐组,从湖盆边缘向中心,显示了沉积碎屑岩一碳酸盐岩一石膏岩盐并呈环形 牛眼 式的构造分布特征㊂关键词:东营盆地;岩盐矿;牛眼式中图分类号:P619.2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20)08-0067-031引言盐以其产出形式分为海湖盐㊁岩盐及天然卤水㊂其中岩盐及天然卤水属于矿盐,岩盐矿床为固体盐矿床,天然卤水矿床为液体盐矿床,在盐矿床中常富含碘㊁溴等微量元素㊂山东省原盐产量占全国总量的1/3左右,为全国产盐第一大省㊂山东省内丰富的海盐和矿盐资源,为省内制盐工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资源保障㊂山东省岩盐矿集中分布在鲁西隆起内的汶口盆地㊁济阳坳陷内的东营盆地㊁临清坳陷内的东明盆地及鲁西南潜隆起区的黄岗盆地中㊂上世纪六十年代,胜利油田勘探局在济阳坳陷东营盆地进行石油勘探过程中,在古近纪济阳群沙河街组四段和二段内发现了多层杂卤石和岩盐层[1]㊂此后,多家地质单位对该盆地进行了勘查及综合研究工作,并对该盆地的岩盐矿成因㊁找钾前景等进行了探讨㊂目前,在东营盆地垦利县东麻王村一带发现了大型岩盐矿一处,为陆相蒸发沉积型盐矿床,该矿床的发现,深化了对该盆地成盐特征的认识,丰富了成盐理论,本文从区域地质㊁矿床特征㊁矿床成矿条件和成矿模式等方面,对东营盆地岩盐矿床进行了探讨㊂2区域地质特征东营盆地位于济阳凹陷东部,为中㊁新生代形成的断陷盆地,具有北断南超的特点,为一个大致呈北东向展布,东北部宽㊁南西部窄的多边型盆地[2~3]㊂2.1地层地层区划属于华北平原地层分区,区域上均为第四纪松散堆积物所覆盖㊂盆地基底岩系为前中新代地层,盆地沉积地层主要为古近纪济阳群和黄骅群㊂古近纪济阳群厚度巨大,接近4000m,广泛地分布于华北平原地层区内,为一套沉积厚度大的河湖相为主的沉积建造,其中发育有重要的石油㊁天然气㊁石膏㊁石盐㊁煤㊁地热等能源和非金属矿产㊂岩性自下而上划为为孔店组㊁沙河街组㊁东营组㊂其中部的沙河街组是一套灰色泥岩夹砂岩组合,局部夹灰岩及石膏㊁岩盐等㊂沙河街组主要为一套以灰色泥岩为主,次为粉砂岩㊁细砂岩㊁油页岩和碳酸盐岩的细碎屑沉积,为重要的含石油㊁岩盐地层,厚度一般大于1000m;自上而下分为一至四段㊂四段厚度250~1500m,上部灰㊁深灰色泥岩夹石膏㊁岩盐及薄层灰岩㊁白云岩㊁砂岩;顶部夹油页岩及生物碎屑灰岩;下部棕红色泥岩与浅紫红色粉㊁细砂岩互层㊂三段为一套灰色泥岩夹砂岩,含石油;二段为灰绿色㊁紫红色泥岩夹砂岩㊁砂砾岩,含石油;一段为灰色㊁灰绿色泥岩夹油页岩㊂区域上,其上与东营组为整合接触,下与孔店组平行不整合接触㊂新近纪黄骅群为一套以杂色泥岩为主,夹砂岩及少量砂砾岩组成的地层,总厚度近1000m,可分上㊁下两部,下部称馆陶组,上部称明化镇组,不整762020年第8期内蒙古石油化工收稿日期:2020-06-05合于济阳群并超覆于古生代地层之上,其上被第四纪松散堆积物覆盖㊂2.2构造东营盆地北以陈南断裂为界,与陈家庄凸起相邻;南以齐河-广饶断裂为界,与鲁西隆起及广饶凸起相邻;西㊁西北与青城凸起和滨县凸起相邻;东与青坨子凸起相邻㊂受陈南断裂的控制,东营盆地主要发育有N E向㊁NW向和近E W向次级断裂构造,在盆地的中部和南部断层以北倾为主,与陈南断裂的倾向相反;北部断层主要倾向南,与陈南断裂的倾向相同,构成双断类裂谷盆地㊂2.3含盐系特征2.3.1含盐系剖面结构东营盆地含盐系赋存于古近纪沙河街组四段下部,含盐系埋深2935~4400m,厚度385~ 1165m㊂根据钻井剖面,含盐系剖面具有三分性,自上而下为:盐上硬石膏-杂卤石段;含盐段;盐下硬石膏段㊂其中含盐段由岩盐㊁硬石膏岩㊁膏质泥岩和泥岩组成韵律层㊂2.3.2含盐系韵律特征根据东营盆地含盐系的物质组分㊁盐矿物种类㊁剖面厚度等,将东营盆地含盐系划分为三级韵律㊂A.Ⅰ级韵律东营盆地古近纪沙河街组四段含盐系地层,是由淡化-咸化-淡化组成一个完整的Ⅰ级含盐韵律㊂又可分为4个Ⅱ级韵律㊂B.Ⅱ级韵律根据岩性剖面特征及电性特征分析,可分为4个盐组,据此可划分为4个Ⅱ级韵律㊂岩盐矿层剖面结构简单,以岩盐夹泥岩剖面类型为主,为盐湖蒸发沉积的岩盐矿床㊂盆地区内钻孔盐探1井㊁盐探2井及丰深2井揭示了沙四段第一套膏盐层1-4盐组,盐层单层厚度变化大,盐组内夹泥岩㊁膏质泥岩㊁含盐泥岩,层数多㊂其中盐探1井揭示的有17层盐(包括盐组与盐组之间的夹层岩盐),累计厚度70.50m;根据沙四段第一膏盐层岩性剖面特征及电性特征划分为1-4号盐组,每个岩组可作为一个Ⅱ级韵律㊂每个Ⅱ级韵律是由若干个基本含盐韵律(Ⅲ级韵律)所组成,它代表了成盐期不同发展阶段被较强淡化分割的次级析盐周期,它反映了盐盆内含盐性变化特点㊂C.Ⅲ级韵律Ⅲ级含盐韵律为基本含盐韵律,韵律剖面类型简单,主要由泥岩㊁硬石膏岩和石盐岩组成㊂根据盐层顶㊁底板的岩性不同,将基本含盐韵律分为三种类型,即硬石膏岩型㊁泥岩-硬石膏岩型㊁泥岩型㊂2.3.3含盐系盐类矿物不同盐盆和盐盆的不同部位盐类矿物共生组合存在较大差别,大多数盐类矿物组合比较简单,只有2-3种盐类矿物,少数盐盆矿物组合比较复杂㊂东营盆地岩盐矿的矿物种类比较简单,可分为三大类十种(表1)㊂表1东营盆地盐类矿物一览表矿物类型氯化物型硫酸盐型碳酸盐型盐类矿物石盐杂卤石硬石膏(镁钾钙矾)钙芒硝(石膏半水石膏)天青石菱镁矿白云石方解石似铁白云石(次生)非盐类矿物自生矿物:石英㊁玉髓㊁黄铁矿㊁粘土矿物粘土矿物:滑石㊁水云母㊁绿泥石3矿床特征3.1矿体特征岩盐矿赋存于古近纪始新世沙河街组四段第一套膏盐层地层中,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中北部,厚度为北厚南薄,含盐层平面分布近椭圆形,岩盐呈层状产出,与地层产状一致㊂岩盐矿可分为1-4盐组,盐组之间的夹层为泥岩㊁含盐泥岩㊂以1盐组为例,介绍如下:1盐组盐层3-7层,单层厚度最薄0.50m,最厚7.25m,累计盐层厚度16.87-21.50m,平均厚度19.04m;夹石3~6层,厚度0.375-4.13m㊂岩性为灰白色岩盐夹深灰色泥岩,盐层中局部含硬石膏条带㊁斑块㊁斑点及泥质物,岩盐以中晶结构为主,细㊁粗晶结构次之,呈透明-半透明状,半自形晶为组,它形晶次之㊂N a C l含量94.721-98.842%,平均98.181%,属Ⅰ级工业品位㊂3.2矿石特征岩盐矿石一般呈灰白色㊁无色㊁浅灰色㊁深灰色等,以灰白色㊁浅灰色为主,深灰色㊁无色次之㊂矿石结构有中晶㊁细晶㊁粗晶等三种,以中晶结构为主,细晶㊁粗晶结构次之㊂晶体自形程度多属他形-半自形晶㊂具块状㊁条带状㊁团块状㊁斑点状等构造㊂矿石中除主要矿物外,还含有少量菱镁矿,泥86内蒙古石油化工2020年第8期质及有机质等矿物㊂根据岩盐矿的颜色㊁透明度㊁杂质含量㊁伴生矿物及结构㊁构造等特征,可划分三种自然矿石类型,即石盐矿石㊁石膏质石盐矿石㊁泥质石盐矿石,各矿石类型分述如下:石盐矿石:灰白色㊁无色㊁浅灰色,以中晶结构为主,少量细晶㊁粗晶结构,石盐晶体呈半自形-它形晶㊂矿石质量优,N a C l含量>96%,杂质含量少,局部含硬石膏团块㊁斑块㊁星点㊁条带及泥质物㊂石膏质石盐矿石:灰白色㊁灰色㊁深灰色,以中晶结构为主,少量细晶㊁粗晶结构,石盐晶体呈半自形-它形晶,局部含团块㊁斑块㊁星点㊁条带状硬石膏及泥质物㊂N a C l含量89%-95%㊂泥质石盐矿石:灰白色㊁灰色㊁深灰色,以中晶结构为主,少量细晶㊁粗晶结构,石盐晶体呈半自形-它形晶,泥质物呈条带状分布于岩盐中㊂N a C l含量89%-95%㊂4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4.1矿床成盐条件东营盆地在箕状断陷特定的构造条件和地质背景下,中北部陡坡带古近纪沙河街组四段发育的岩盐具有厚度大㊁盐度纯的特点㊂1)构造条件中生代后期至古近纪,东营盆地北部的陈南大断裂活动强烈㊁落差大,南部断层活动较弱㊁落差小,形成北陡南缓的箕状断陷湖盆㊂凹陷东西长90k m,南北宽65k m,面积约5700k m2,新生代地层沉积厚度大㊂东营盆地蒸发岩只分布在中北部沉积中心,明显受深大断裂控制 陈南断层和佗一胜一永断裂控制的次级凹陷内㊂蒸发岩不具有完整的碳酸盐一硫酸盐一岩盐一钾盐序列,仅岩盐较发育㊁膏盐次之,有少量碳酸盐岩,与浅水环境密切相关的钾盐不发育㊂蒸发岩的广泛发育集中在沉积旋回的中期,而不是旋回的末期㊂2)盐类物质来源东营盆地属于半封闭状态,典型内陆盐湖盆地常见的硫酸钠盐㊁硫酸钠镁盐矿物在沙四含盐系中都未见到,而钙芒硝又较少,说明东营盆地东南部与古渤海相通,即典型的海侵现象,这是东营盆地重要的盐类补给源㊂其次,东㊁南㊁西㊁北方向分别有青坨子凸起㊁广饶凸起㊁滨县凸起和陈家庄凸起,这些高地给东营盆地提供了丰富的物源供给㊂3)古地理㊁古气候条件沙河街组四段沉积时的气候为半干旱气候条件,气候干热并向盐湖演化,湖水含盐度很高,化学沉积比较发育,在凹陷的中心部位形成了岩盐㊁石膏层㊂4.2成矿模式沙四段沉积后期,盆地下沉,水域面积扩大,沉积物以碎屑物质为主,形成了以灰黑色页岩㊁油页岩㊁泥岩为主的沉积,而凹陷中心地带以岩盐沉积为主,其中沙四段中上部沉积物为碎屑岩㊁碳酸盐岩㊁石膏和岩盐组合类型㊂从湖盆边缘向中心,依次沉积碎屑岩一碳酸盐岩一石膏岩盐并呈环形 牛眼 式的构造分布(图1),显示了湖盆的封闭性和局部水体的干化浓缩过程㊂1-岩盐,石膏;2-灰岩,白云岩;3-暗色泥岩;4-粉砂岩;5-剥蚀区;6-钻孔位置及编号图1东营盆地沙河街组四段中部蒸发岩相分布图[参考文献][1]齐丽丽.山东省第三纪盐类矿产沉积主控因素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2]孙文广,刘丰武,彭文泉,等.东营凹陷岩盐成矿条件浅析[J].山东国土资源,2009,25(3),27-30.[3]王鑫涛,陈勇,周瑶琪,等.东营凹陷岩盐原生流体包裹体中子矿物类型的拉曼光谱分析及其地质意义探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6,36(9):2827-2834.962020年第8期朱纯辉等山东省东营盆地岩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成因特征及评价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成因特征及评价东营凹陷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 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基地之一。
在东营凹陷中, 凹陷沙四段是一处低阻油藏, 其成因特征及评价对于油气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的成因特征及评价进行详细分析。
一、成因特征1. 沉积环境东营凹陷地处于陆上浅海盆地, 沉积环境复杂多样。
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前缘、滨海泥沙、浅海滩和浅海陆棚相沉积环境中。
这些沉积相具有高含油气的特点, 为形成低阻油藏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
2. 沉积岩性凹陷沙四段主要由砂岩和泥岩组成, 砂岩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性, 是低阻油藏的主要储集岩。
泥岩的存在对于形成低阻油藏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它可以构成封盖层, 阻止油气的上升和外溢。
3. 地质构造东营凹陷地处于复杂的古构造和新构造活动区, 构造变形复杂。
在沙四段地层中, 存在多种构造圈闭和构造障碍, 这为低阻油藏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构造条件。
4. 成藏作用低阻油藏的形成与多种成藏作用有关, 主要包括构造作用、生物作用、热液作用和油气自生作用。
这些作用共同促进了油气的生成、迁移和聚集, 并最终形成了低阻油藏。
二、评价1. 储量评价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具有较大的含油气量和丰富的储量, 是东营凹陷重要的油气资源之一。
根据目前的勘探数据和理论计算, 这些低阻油藏的储量较为可观, 对于东营凹陷油气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 油气成藏条件评价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 主要表现在: 沉积环境复杂多样, 有利于油气聚集; 沉积岩性较好, 砂岩孔隙度和渗透性较高; 地质构造复杂, 存在多种构造圈闭和构造障碍; 成藏作用多样, 有助于油气的生成、迁移和聚集。
3. 开发潜力评价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还有待深入勘探。
在目前的油气资源勘探中, 对于这些低阻油藏的勘探程度相对较低, 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
东营市地质矿产概论3

陈家庄潜凸西部也是由潜凸顶部到翼部随着埋深的增加,潜凸顶部矿化度为7.8g/L,到翼部矿化度增加至15g/L以上(图2-16)。
2.3.2总矿化度与主要离子的关系陈家庄潜凸潜山地层水,Cl-、Na+、K+随矿化度增加而增加,相关极为密切,与Ca2+有一定关系,随矿化度的增加,Ca2+也呈缓慢增长。
其余离子与矿化度变化无关。
2.4馆陶组地热水化学特征2.4.1总矿化度 馆陶组总矿化度为5—16g/L。
潜凸中部在15g/L以上,两侧为11—12g/L左右。
2.4.2总矿化度与主要离子的关系 总矿化度与Cl-及Na+、K+关系密切,随着矿化度的增加,Cl-及Na+、K+呈直线上升。
Ca2+随矿化度增加缓慢上升,关系不密切。
其余离子与矿化度的变化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2.5地热资源量计算与评价陈家庄潜凸古潜山和馆陶组两个计算层地热资源总量为9.2764³1018焦耳,其中古潜山(太古-元古宇、寒武-奥陶系)地热资源量为1.5584³1018焦耳,馆陶组地热源量为7.718³1018焦耳。
可回收地热资源量2.164³1018焦耳,有效利用地热资源量为1.457³1018焦耳。
热水储存总量232.545³108m3,其中古潜山热水储存量为11.845³108m3,馆陶组热水储存量为220.7³108m3。
热水可采资源量为2.327³108m3。
3、青坨子潜凸青坨子潜凸为向北东倾斜的单面山构造,大面积分布太古—元古宙片麻状花岗岩,东部和北部有寒武—奥陶纪地层分布,西部和南部以大断裂与潜凹接触。
基底构造为北低南高,东低西高的单面山构造,边界大断裂呈北西和近东西走向,倾向西,落差近千米,最高点在Q1井附近,向北、向东逐渐加深(表2-12、2-13,图2-17)。
表2-12钻遇前震旦系深度表井〓〓号〖〗Q1〖〗Q6〖〗Q7〖〗Q8〖〗Q9〖BHDG2〗钻过AnZ深度(m)〖〗903[]2042[]1750[]1650[]2179.5[BG)F]〖LM〗表2-13 钻遇馆陶组地层厚度表井〓〓号〖〗Q1〖〗Q8〖〗Q7〖〗Q4〖〗Q6〖〗Q5〖BHDG2〗顶部埋深(m)[]614[]636[]672[]825[]808[]904[BH]底部埋深(m)〖〗903[]1048[]1106[]1280[]1275[]1290〖BH〗厚〓〓度(m)[]289[]412[]434[]455[]467[]386[BHDG2,FK10,K36F]构造位置〖〗顶部〖FY(10〗〖〗〖FY)〗翼部[BG)F]图2-17 青坨子潜凸Q7—Q1井构造剖面图3.1前寒武纪基底热水储集层岩性为片麻状花岗岩,储集类型为裂隙含水层。
东营凹陷南坡下古生界潜山界面识别特征及卡取方法

东营凹陷南坡下古生界潜山界面识别特征及卡取方法东营凹陷位于山东省东部,是中国最大的陆上盆地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区之一。
在东营凹陷的南坡下,存在着丰富的古生界潜山,这些潜山具有重要的油气勘探价值。
准确识别潜山界面特征并采取有效的卡取方法对于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潜山界面特征1. 地质特征东营凹陷的南坡下的潜山属于古生界地层,沉积时代较长,地质特征复杂。
在地震资料中,潜山界面通常呈现为不规则的地震相,伴随有明显的地震反射不连续现象。
在地震资料中,通常可以观察到一些异常的地震反射,这些异常反射往往与潜山界面的变化有密切关系。
2. 地震特征潜山界面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强烈的波阵面,反射系数大,且通常与上覆地层的地震相形成不连续边界。
潜山界面的地震相比上覆地层更加复杂,反射速度快,反射强度高,因此在地震剖面上常常具有明显的特征。
3. 电性特征根据电性测井资料显示,潜山界面和上覆地层在电性特征上通常存在较大的不同。
潜山界面往往具有较高的电性响应,电阻率较大,而上覆地层则具有较低的电性响应,电阻率较小。
1. 地震反演地震反演是识别潜山界面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对地震数据进行反演处理,可以获得地层速度、密度等信息,从而辅助识别潜山界面的位置和特征。
地震反演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地层信息,对于复杂的潜山地质条件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2. 电性测井电性测井是识别潜山界面的重要工具之一。
通过电性测井数据可以获取地层的电阻率信息,从而判断潜山界面的位置和性质。
电性测井数据具有较高的垂直分辨率和灵敏度,对于识别复杂的潜山界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3. 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也是识别潜山界面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对地质剖面、测井曲线、岩心分析等多种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在形成地质模型的基础上,对潜山界面进行识别和划分。
1. 地震剖面解释地震剖面解释是确定潜山界面卡取位置的重要手段。
在地震剖面上,潜山界面通常具有明显的地震响应,通过解释地震相并结合地质模型可以确定潜山界面的卡取位置。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成因特征及评价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成因特征及评价东营凹陷位于中国山东省东部,是中国最大的陆相盆地之一,是中国重要的油气富集区之一。
沙四段是该地区重要的低阻油藏之一,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本文将对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的成因特征及评价进行探讨。
1. 沉积环境和地层特征东营凹陷沙四段地层主要由砂岩和页岩组成,是典型的陆相相沉积体系,沉积环境主要为河流、湖泊和沼泽地,具有较好的孔隙结构和透水性。
2. 地层构造和构造特征东营凹陷是典型的叠合构造盆地,主要构造形式有隆起、凹陷和断裂带。
沙四段低阻油藏一般分布在凹陷区或隆起周边,与构造形成密切的关系。
3. 成熟度和页岩气作用东营凹陷地处于烃源岩成烃作用的最佳区域,页岩的气解作用也有利于形成低阻油藏。
地层中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对油藏的成熟度和形成有一定影响。
4. 流体运移和输导特征东营凹陷地处于华北地台和渤海湾之间,地表径流众多,地下水活动较为频繁。
这种复杂的流体运移和输导特征,有利于形成低阻油藏并且保持其长期稳定的产能。
东营凹陷地处于黄河三角洲和渤海湾之间,地层构造复杂,主要由隆起、凹陷和断裂带组成。
这些地质构造与成岩作用共同影响了沙四段低阻油藏的形成。
二、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评价1. 地质储量评价根据已有地质调查和采样数据分析,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地质储量较大,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
2. 成本效益评价东营凹陷地处于华北地烃源岩的最佳区域之一,成本较低且油气资源较丰富,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由于沙四段低阻油藏地层中砂岩和页岩的复杂组合特征,对地质工程的要求较高;地层构造多变,需要采用合适的地质工程手段进行勘探和开发。
4. 社会环境评价东营凹陷地处于人口稠密地区,社会环境复杂,需要加强环保措施和保护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5. 技术创新评价东营凹陷地处于我国石油工业的重要地区之一,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开发水平和效率,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资源。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具有较好的地质条件和开发潜力,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东营市基岩地质背景与地热资源分布

!
!$!
地质背景
地层 东营市地处新生代拗陷盆地区, 现仍在接受沉
积。地表广泛分布第四纪地层, 其下隐伏分布有早 前寒武纪泰山岩群、 变质花岗岩体和寒武—奥陶纪、 石炭—二叠纪、 侏罗—白垩纪、 古近纪、 新近纪等地 层。新近纪和第四纪地层呈近水平状态产出, 分布 遍及全区。前新近纪地层分布明显受构造控制, 其 基岩地质特征见图 !。 早前寒武纪泰山岩群与变质花岗岩体构成本区 的基底岩系, 岩性以新太古代—古元古代花岗质岩 石为主, 含有泰山岩群黑云变粒岩、 斜长角闪岩等变
收稿日期: 修订日期: 编辑: 张天祯 "&&" / !! / "’; "&&# / &’ / !’; ! 作者简介: 杨恩秀( , 男, 山东金乡人, 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 !.’" / )
・ "! ・
山东国土资源
第 &) 卷第 ! 期
!"#$%&%’%()* +(, -%)#., 成果与方法
・ "! ・
成果与方法 !"#$%&%’%()* +(, -%)#.,
纪地层中的泥岩、 粉砂质泥岩等地层往往起到隔水 层作用。潜凸区的高点, 往往有较高的地温梯度值。 在潜凹区, 一般沉积有巨厚的古近纪济阳群孔 店组、 沙河街组、 东营组等地层, 地层产状一般保留 了向盆地中心倾斜的原始沉积状态, 也利于层间的 水热对流—传导。 基岩中断裂构造较发育, 其多呈近 !" 向、 #! 向、 规模较大者有广饶断裂、 广 #" 向和近 $# 向等, 北断裂、 陈南断裂、 义南断裂、 埕东断裂等, 它们都是 潜凹、 潜凸的分界断裂, 决定了该区总体的构造格 局, 其中陈南断裂规模最大, 断距达 %&&& 余米。这 些主干断裂多是在中生代断裂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控制着盆地的形成与发展。断裂构造由于切割不同 层位, 成为重要的容矿—导矿构造。 !’" 盆地形成及演化 在古近纪早期, 本区地壳处于强烈的拉伸环境 中, 断裂活动强烈, 不均匀的断陷活动形成一系列的 断陷与隆起, 基岩地貌形态以受断裂分割的潜凸、 潜 凹相间 分 布 为 特 征, 并 且 凸 中 有 凹, 凹中有凸( 图 。断陷盆地边沉降、 边接受沉积。在凹陷区, 古近 () 纪地层厚度明显增大, 深凹槽一般靠近断裂; 在凸起 区, 古近纪地层较薄或缺失。古近纪末期, 不均匀的 断陷活动显著减弱, 并且经过长期的隆起—剥蚀及 拗陷—充填, 使该区地形接近夷平状态。从中新世 至全新世, 本区进入统一的以沉降为主的时期, 普遍 接受了新近系及第四系沉积。
东营凹陷南坡下古生界潜山界面识别特征及卡取方法

东营凹陷南坡下古生界潜山界面识别特征及卡取方法东营凹陷南坡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油气勘探区之一,这一地区古生界潜山成藏是该区油气资源的重要来源,因此对凹陷南坡下古生界潜山的界面识别特征及卡取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该地区古生界潜山界面识别特征及卡取方法进行探讨,以期为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地质概况东营凹陷位于山东省的华北平原,地处渤海湾西北部。
东营凹陷南坡地区是该凹陷的一个重要构造带,地处青岛准噶尔盆地北缘,南缘延伸至沂水凹陷,总面积约为6000km2。
地处古隆起与古凹陷相接的过渡带上。
地层上部的古近系水体侵入及地下水、地表水的持续侵蚀,形成了“一个潜山、一套盆地”的等高差复合盆地构造格局。
二、古生界潜山界面的特征1. 地震勘探特征东营凹陷南坡地区主要采用地震勘探来进行地质构造的研究。
在地震勘探中,古生界潜山界面通常具有清晰的界面特征,表现为地震反射明显、干净、连续,具有良好的岩性对比,易于识别。
在地震剖面上可以明显看到古生界潜山界面上下两侧的地层对比明显,形成了特征性的地震相。
3. 测井特征通过测井资料的分析,可以发现古生界潜山界面的测井特征有一定的规律性。
在潜山界面上下两侧的地层中,常常可以观察到电性、声波速度等测井曲线的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可以作为界面识别的重要依据。
在界面上方和下方的地层中也常常存在一些异常的测井曲线特征,这些异常特征通常与构造变形、流体运移等地质过程有关,对于界面特征的识别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三、古生界潜山界面的卡取方法1. 地震卡取地震卡取是识别古生界潜山界面的常用方法之一。
在地震资料上,可以利用地震相、地震反演、地震能谱等方法来进行古生界潜山界面的卡取。
通过对地震剖面上的反射界面特征进行分析,确定古生界潜山界面的位置和形态,为后续的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3. 地质剖面卡取地质剖面卡取是综合利用地震、测井等各种地质资料来进行古生界潜山界面识别的方法。
东营凹陷地质概况及勘探前景.ppt

主要地层及岩性
区域构造发展史
一、多幕裂陷充填期:
东营凹陷从侏罗系到第三系经历了早、中侏罗世的挤压 作用,晚侏罗一早白垩和老第三纪的裂陷作用以及晚第三纪 的坳陷作用。因此,东营凹陷按其内发育的较大规模的不整 合面、沉积充填的特征、火山岩发育特点及构造发育特征, 具有多幕裂陷充填期,可进一步划分为四个阶段:
三向斜构造
它是受主要断裂控制的负向构造单元,一般分布在控洼断 裂的下盘(如博兴洼陷、利津洼陷、民丰洼陷)或背斜构 造的侧翼如牛庄洼陷。洼陷带主要发育了巨厚的下第三系, 是烃源岩的主要发育区。
下第三系构造按其在平面和剖面上的组合形式及其对油气 聚集的控制作用,可进一步划分为陡坡断阶构造带(如滨 南 利津陡坡断阶构造带、胜北永安陡坡断阶构造带、平 南 高青陡坡断阶构造带)、缓坡断阶构造带(如陈官庄 王家岗缓坡断阶构造带、博兴缓坡断阶构造带),中央底 辟断裂背斜带、洼陷带(牛庄、民丰、利津、博兴洼陷) 和位于盆地边缘的地层超覆带。
沙四晚期气候稍转湿润,在经历了早期的剥蚀后,凹陷内物源供给减少,湖 水面积扩大而清澈,形成了广延而薄层的砂质和碳酸盐质滩坝沉积体系,只 在凹陷中北部有半深湖、深湖相沉积体系。
沙三段气候湿润,早期物源供给少,在基底持续沉降的条件下,可容空间增 大,形成欠补偿的大面积半深湖 深湖沉积。中期开始沿凹陷近东西轴向发育 远源河流三角洲充填。此阶段沉积物补给速度和基底沉降速度基本相当,以 滨浅湖、深湖和半深湖为主;晚期,来自四面凸起上的物源注入盆地,形成 过补偿沉积。
1早期初始裂陷幕即孔店组沉积时期
2晚期初始裂陷幕即沙四段沉积时期
3裂陷伸展幕即山三段及沙二段下部沉 积期
盆地构造格架
一、断裂构造:
该凹陷的断裂按走向可分为NE,EW,NWW,NEE向四组。NE向 如高青,八面河断裂, 这些断层属中生代郯庐断裂系NE向走滑断层 转化为下第三系走滑正断层。NWW向断裂在本区主要为石村断裂, 青坨子-永安断裂,断面形态为铲式,控制了中新生代的沉积。EW 向断层在本区为陈南断裂及其派生的胜北断裂,其断面形态呈铲式或 坐椅式。 二者组合形成典型的伸展构造样式。陈南断裂发育早,控 制沙四孔店沉积中心的展布,而胜北断层发育较晚,主要控制了沙三 段的沉积。NEE向断裂在本区主要发育于博兴断裂带、陈官庄断裂 带、王家岗断裂带和梁家楼一现河构造带,它们一般只切割下第三系, 断面一般为铲式或平面式,主要控制沙三段的沉积,是典型的下第三 系同沉积构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营市地质矿产概论责任编辑、校对:杨恩秀刘明渭王树柏承制:山东地质印刷厂787×1092mm 16开本 312千字 18.5印张印数: 1—502001年9月第1版 2001年9月第1次印刷内部资料·注意保存东营市国土资源局山东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二00一年九月山东省国土资源厅鲁国土资地成验〔2000〕21号《东营市地质矿产概论》成果审查验收意见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于2000年12月17日在东营市召开会议,组织专家对东营市地质矿产局和山东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提交的东营市地质矿产及土地资源综合调查项目成果《东营市地质矿产概论》进行了评审验收,经充分交换意见,形成评审验收意见书。
一、基本情况1 东营市地质矿产局和山东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所承担的1999年矿产资源勘查补偿费项目东营市地质矿产及土地资源综合调查项目(鲁财基指字〔1999〕12号),从2000年1月起,通过广泛的搜集资料、野外调查和深入地综合分析研究,于2000年10月提交了《东营市地质矿产概论》和1∶16万东营市地貌地质图、矿产资源图、前新近纪基岩地质图、热储层分布图和卫星影像图等系列图件。
2 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 1∶20万综合地质调查8053km 2,调查路线1500km,1∶20万遥感地质解译8053km 2,比例尺1∶200实测地质剖面200m。
3 勘查资金投入:项目总费用65万元,其中省财政拨款40万元,自筹资金25万元,实际投入60.39万元。
二、取得的主要成绩1 该成果是在广泛搜集前人已有的地质、矿产、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物探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地质学的新理论、新方法,结合我省区调工作的新成果及最新的卫星遥感资料,首次对东营市辖区内的地表地质、地貌和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现状进行了全面系统地野外调查,取得了丰富的基础地质资料,依据其表部的地层特征,对不同的地质体分别进行了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并对各地层单元的沉积环境及其变化特征进行详细研究。
同时利用大量的钻孔、地震和物探资料编制了基岩地质图,全面的反映了区内基岩的地质构造特征。
2 对区内所发现的11种矿产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和总结,对东营市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发展潜力进行了研究。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东营市未来矿业发展的战略与对策,为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和制定区域经济长期发展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3 对区内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环境地质、灾害地质、旅游地质进行了客观论述,为发展经济和地质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提供了资料。
4 利用MAPGIS计算机制图技术,首次编制了东营市1∶16万地质矿产等系列图件,建立了相应数字地质图库,是东营市当今地学研究程度的集中体现。
对今后的地质找矿、矿业管理和政府决策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
图库的建立为资料的动态管理和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 第四纪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和名称的对比确定,应依据区调新成果进行修改。
2 补充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料。
3 对报告中的部分章节内容安排应再进行调整。
四、结论东营市地质矿产局和山东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承担的1999年的山东省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东营市地质矿产及土地资源综合调查项目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搜集和实地调查工作,取得了丰富的地质矿产资料,所编制的成果报告及系列地质图件内容丰富,资料齐全,文图并茂,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东营市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同时对资源的管理、开发战略和对策提出了良好的对策,提高了东营市地质矿产和有关资源的研究程度,是一份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可供政府决策参考利用的科研成果,对东营市矿产、土地、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勘查、开发和管理将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该成果质量评为优秀级,同意通过验收。
1 《东营市地质矿产概论》成果审查验收专家及参加人员名单2 东营市地质矿产概论项目成本核算情况表《东营市地质矿产概论》最终成果评审验收委员会名单姓名单位验收职务职称、职务张成基省地勘局主任委员教授级高工、助理调研员曾广湘省地勘局委员教授级高工、调研员刘玉强省国土资源厅委员教授级高工、总工王来明地调院委员教授级高工、院长李勇普省国土资源厅委员副研究员、副处长徐宏云东营市地矿局委员高工、局长徐军祥省地勘局委员教授级高工、处长王玉玲省国土资源厅委员高级会计师彭晓军省国土资源厅委员会计师、科长肖殿福东营市地矿局委员经济师、副局长李明东营市地矿局委员经济师、科长王辰雨东营市地矿局委员工程师、科长王峰东营市地矿局委员工程师项目完成实物工作量填报单位(盖章)工作项目计算单位设计工作量完成工作量总计1∶20万国土资源综合调查 km2 8053 79231∶20万综合调查路线 km 1500 15001∶20万遥感地质解译 km28053 80531∶200第四系剖面 m 200 2001∶16万东营市地质图幅复制50份复制50份1∶16万东营前新近纪基岩地质图幅复制50份复制50份1∶16万东营市地热储分布图幅复制50份复制50份1∶16万东营市矿产分布图幅复制50份复制50份1∶16万东营市遥感影像图幅复制4份复制4份《东营市地质矿产概论》册印刷50册印刷50册项目负责人:杨恩秀填表人:刘明渭项目成本决算表财务负责人:徐凤填表人:徐凤第一篇地质篇 第一章概述第一节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一、自然地理二、经济概况第二节地质矿产调查研究史一、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二、石油、天然气勘探三、矿业管理工作第三节概论编写和系列图件的编制一、东营市地质图的编制二、基岩地质图的编制三、矿产资源图的编制四、地热储分布图的编制五、卫星影像图的编制六、概论的撰写第二章地形、地貌及地表地质特征第一节地形及地貌一、地形、地貌总体特征二、地貌类型划分及成因分析第二节地表地质特征一、黑土湖组(QH)二、黄河组(QHh)三、临沂组(QL)四、沂河组(QY)五、潍北组(QW)六、小坨子组(QX)七、白云湖组(QB)第三节遥感地质一、遥感图像资料及质量评述二、遥感地质解译标志第三章深部地质特征第一节表壳岩系第二节古生代地层一、寒武纪地层二、奥陶纪地层三、石炭-二叠纪地层第三节中生代地层一、侏罗纪地层二、白垩纪地层第四节新生代地层一、古近纪地层二、新近纪地层三、第四纪地层第五节岩浆岩一、火山岩二、侵入岩第六节构造地质一、基岩断裂构造二、基岩潜凸与潜凹三、新构造运动四、局部构造第四章地球物理特征第一节重力场特征 105一、东营低重力异常带 105二、陈家庄高重力异常区 105三、沾化中等重力异常带 105四、义和庄高重力异常带 107五、陈南重力梯度带 107第二节磁场特征 107一、广饶正磁异常区 107二、东营低磁异常区 107三、陈家庄正磁异常区 109四、沾化低磁异常区 109五、义和庄正磁异常区 109六、广饶东西向线型正负异常带 109第三节地震特征 109一、奥陶系顶部侵蚀面 110二、中生界与古近系之间的不整合面 110三、沙河街组三段与沙河街组四段之间的反射波组 110四、新近系与古近系之间的不整合面 111五、各反射层构造面貌比较 111第五章地质构造演化史 113第一节太古宙演化旋回 113一、阜平期(2900—2600Ma) 113二、五台期(2600—2500Ma) 115第二节元古宙演化旋回 115一、吕梁期(2500—1800Ma) 115二、四堡期-晋宁期(1800—800Ma) 116三、震旦期(800—600Ma) 117第三节显生宙演化旋回 117一、加里东期(600—405Ma) 117二、海西期(405—250Ma) 118三、印支期(250—205Ma) 119四、燕山期(205—65Ma) 120五、喜马拉雅期(65Ma—现代) 121六、现代黄河三角洲演化 123第二篇资源环境篇 第一章矿产与资源 130第一节能源矿产 130一、石油、天然气 130二、煤 145三、地热 147四、油页岩 173第二节化工原料矿产 175一、地下卤水 175二、岩盐、石膏 183第三节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产 184一、砖瓦粘土 184二、贝壳砂 191三、矿泉水 196第四节土地资源 211一、概述 211二、土壤 215第五节水资源 232一、地下淡水 233二、地下微咸水、地下咸水 237三、地下水系统特征 237第二章环境及旅游地质 240第一节区内环境地质概述 240一、环境地质条件 240二、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241第二节旅游地质 247一、黄河口旅游区 247二、黄河大桥游览区 248三、天鹅湖游乐区 248四、古齐文化旅游区 249五、现代文明游乐区 250第三篇开发保护篇 第一章矿产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 252第一节东营市矿产资源特点 252一、石油、天然气资源 252二、煤炭资源 254三、地热资源 254四、地下卤水资源 254五、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产资源 254第二节矿产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255一、石油、天然气 255二、地热〗258三、煤炭 260四、地下卤水 261五、砖瓦粘土 262六、贝壳砂 262七、地下淡水 263八、矿泉水 264第三节土地资源的开发及规划 265一、广饶县褐土分布区开发及规划 265二、广饶县砂姜黑土分布区开发及规划 267三、东营市潮土分布区开发及规划 267四、利津水稻土分布区开发及规划 269五、海岸盐土分布区开发及规划 269第四节海(咸)水入侵的防治 270一、海(咸)水入侵概况 270二、海(咸)水入侵的防治对策 271三、地面沉陷及防治对策 272四、地面沉陷灾害的防治273第二章矿产业发展战略与对策 274第一节东营市资源开发战略 274一、区域发展的环境条件 274二、矿产开发战略 275第二节矿产资源开发对策 278一、加强地质矿产勘查,摸清资源状况 278二、加快优势矿产开发利用步伐 278三、加强矿产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279结语 280主要参考文献[JY。
〗282附表:矿产登记一览表 284第一篇地质篇第一章概述第一节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一、自然地理东营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入海口三角洲地带,地理坐标:东经118° 07′—119°15′,北纬36°55′—38°15′。
南北长约130km,东西宽约104km。
全市辖2区3县,即东营区、河口区、广饶县、垦利县和利津县。
陆地总面积7923km 2,人口179.3万(2000年)。
辖区北部及东部濒临渤海,西与滨州市接壤,南与淄博市毗邻(图1-1)。
图1-1东营市行政区划图,图1-2东营市地理位置图,东营市处于渤海西岸,隔海与朝鲜、日本相望,北靠京津唐经济区,南连山东半岛经济开发区,是环渤海经济区和黄河经济带的结合部,也是联接东北和中原两大经济区的重要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