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2018年秋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件

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
的水泥道上了。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 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 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 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 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 道的美。
第一段(第1自然段):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第二段(第2至9自然段):“我”在上学路上
看到的情景——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第三段(第10至11自然段):门前的水泥道真 美啊。
会写的字
铺 泥 晶 紧 院 印 排 列 规 则 乱 棕 迟
第二课时
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
送
挑
会写的字
送
挑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 深 篱 落 一 灯 明 。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理解词语
• 萧萧:风声。 • 梧:梧桐树。 •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叶绍翁是福建人,小时侯被送给浙江的一个叶氏的人家做儿子。他的爷爷 原来是朝廷的一位大官,因为朝廷政变,受到别人的迫害,所以他的整个家族 受到牵连,他的家变得凄惨不堪。他的爸爸妈妈不得不把他送给别人。
泊船瓜洲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
法国梧桐树,大乔木,高可达20-30m,树冠阔钟形;干皮
灰褐色至灰白色,呈薄片状剥落。幼枝、幼叶密生褐色星状
毛。叶掌状,花黄绿色。多数坚果聚全叶球形,3-6球成一串 ,呈刺毛状,果柄长而下垂。花期4-5月;果9-10月成熟。 它适应性强,又耐修剪整形,对多种有毒气体抗性较强, 并能吸收有害气体,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是世界著名的优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生字笔顺讲解课件

yuàn
左窄右宽。
部首:阝 结构:左右 组词:院子 场院 形近字:完 字义:①院子。②指学院。
铺泥 晶院 墙印 排列 规则 乱棕 迟
笔顺:
后鼻音
qiánɡ
“土”末笔 横变提。
部首:土 结构:左右 组词:墙壁 城墙 形近字:蔷 字义:用砖、石等砌成承架房
顶或隔开内外的建筑物。
铺泥 晶院 墙印 排列 规则 乱棕 迟
理。②使混乱。
铺泥 晶院 墙印 排列 规则 乱棕 迟
平舌音
zōnɡ
部首:木 结构:左右
组词:棕毛 棕绳
形近字:踪
字义:①像棕毛的颜色。
“宀”不要过宽。
②棕榈。③棕毛。
笔顺:
翘舌音
铺泥 晶院 墙印 排列 规则 乱棕 迟
chí 部首:辶 结构:半包围
组词:迟到 迟早 形近字:尺 “尺”捺变点; 字义:①晚。②慢,缓。
yìn 部首:卩 结构:左右
组词:印迹 印刷
形近字:卵
左高右低。右部竖要 字义:①留下痕迹。②图章,
直,使全字重心稳定。
戳记。③痕迹。
笔顺:
铺泥 晶院 墙印 排列 规则 乱棕 迟
pái 部首:扌 结构:左右
组词:排队 排球
形近字:羡
“非”两竖左短右略 字义:一个挨一个地按着次
长,横画间距均匀。
序摆。
规,章程。③相劝。
铺泥 晶院 墙印 排列 规则 乱棕 迟
平舌音
zé 部首:贝 结构:左右
组词:细则 准则
形近字:侧
“贝”横折的折 字义:①模范,规范。②量
段略长于左竖。
词,用于成文的条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笔顺: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原文及教案【原文】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开始放晴了。
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
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每一张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张秋生,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教案】教学要求: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
会写“铺、泥、晶”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隐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我们每天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你有没有发现路途上美丽的风景?本文作者就发现了上学路上的美丽风景,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学会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2.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张秋生,诗人、儿童文学家,1939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市静海县人,长期从事少儿报刊编辑工作,曾任《少年报社》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语文《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语文《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b693b9fc850ad02df804198.png)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语文《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材分析】《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018年秋季修订版)第5课的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我”无意中发现上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然后开始观察,发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现了“我“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
本文语言优美,通俗易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是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的好教材。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
会写“铺、泥”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并运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感受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丽。
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新词,在朗读中感受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丽。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上学或放学的途中,都看到过哪些美景呢?请自由说一说。
2.教师播放自己上下班时看到的几处美景照片。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中的小作者上学途中遇到的美景。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初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注意把生字读正确,不会的做上记号。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可以试着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
4.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这是一条怎样的“水泥道”?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学生自由谈,教师指导。
提示:这是一条美丽的水泥道。
我从课文中“……”这几句话可以看出。
三、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四、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优质课件

生
院印 排 列
字
广
场
规则乱
棕迟
认 洼印凌增棕靴
读 园
地 zēnɡ wā línɡ xuē yìn zōnɡ
pū(铺满)
shǔ(数着)
多 音
铺
字
运
pù(店铺)
用
数
shù(数学)
①店铺( pù )门前的小路上铺( pū )满了 落叶。
②数( shù )学课上,一年级的小学生认真地 数(shǔ )着手中的小木棍。
作者把这条铺满金黄色梧桐叶的水泥
品 读
道想象成一块彩色的地毯,把一片片梧 桐叶想象成一个个金色的小巴掌,这是
课
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水泥道和梧桐叶写
文
得十分形象生动。
照样子,说一说
水泥道像___________________
品 读 课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像_______________ 文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
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
品 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
读 课
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文
心情愉悦 非常喜欢雨后的水泥道
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
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品 读
美在晴朗的秋日里;
课
美在金色的落叶中;
文
美在欢快的脚步下。
·课文是怎样写出水泥道的美的?
的小巴掌,熨. 帖. 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 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 乱. ,然而,这 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熨帖”:yù tiē,本意是贴切、妥
帖;也可以理解为舒服。在本文中指梧桐叶
再
读 很服贴地粘在水泥道上。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篇一】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文原文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开头放晴了。
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观察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
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始终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始终到路的终点……每一张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它们排列得并不规章,甚至有些凌乱。
然而,这更增加了水泥道的美。
我一步一步当心地走着,一片一片认真地数着。
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开心地蹦跳着、唱歌着……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张秋生,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学问点一、我会写铺pū(铺床、铺满、铺张铺张)泥ní(泥土、水泥、泥巴)晶jīng(结晶、晶体、亮晶晶)紧jǐn(紧急、抓紧、抓紧)院yuàn(院子、庭院、院落)印yìn(印章、手印、脚印)排pái(排列、排队、竹排)列liè(列举、队列、排列)规guī(规章、规定、常规)则zé(法则、原则、以身作则)乱luàn(乱跑、乱说、胡乱)棕zōng(棕色、棕毛、棕树)迟chí(迟到、迟钝、推迟)二、我会认洼wā(山洼、水洼、坑坑洼洼)凌líng(凌乱、凌晨、盛气凌人)增zēng(增加、增加、增高)靴xuē(雨靴、靴子、马靴)三、多音字数shù(数学)shǔ(数着)铺pù(店铺)pū(铺满)觉jué(觉得)jiào(睡觉)四、近义词明朗——晴朗平展——平坦凌乱——杂乱增加——增加开心——欢乐五、反义词潮湿——枯燥平展——卷曲凌乱——整齐当心——马虎开心——难受六、理解词语印着:留下痕迹。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附:课文原文)

【导语】《铺满⾦⾊巴掌的⽔泥道》是⼩学语⽂三年级上册(2018年秋季修订版)第5课的课⽂,这篇课⽂讲述了⼀夜秋风,⼀夜秋⾬后,“我”⽆意中发现上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泥道的变化,然后开始观察,发现铺满⾦⾊巴掌的⽔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现了"我"对铺满⾦⾊巴掌的⽔泥道的喜爱之情。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
教案1 教学⽬标: 1.认识6个⽣字;会写13个⽣字;会写“⽔泥、排列、规则、迟到”等词语,运⽤联系⽣活、查字典词典等多种⽅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理解课⽂内容,体会秋天的⽔泥道的美。
3.感悟作者对秋天门前⽔泥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2.准备梧桐树树叶。
学⽣准备:1.预习课⽂;搜集描写秋天的好词好句。
2.寻找能体现秋天美丽的物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出⽰实物,导⼊新课 1.(出⽰梧桐树的叶⼦)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叶⼦吗?你能⽤⾃⼰的话说⼀说这⽚叶⼦像什么吗? 2.是呀,在作家张秋⽣的眼中,这梧桐树叶就像是⾦⾊的⼩巴掌。
(板书:⾦⾊巴掌)那铺满这样叶⼦的⽔泥道会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学习新课。
3.板书补全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由实物引出,唤起学⽣的共鸣。
激发学⽣的想象⼒,激发学⽣阅读⽂章的兴趣。
⼆、初读感知,识记⽣字 1.请同学们⾃由地朗读课⽂,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拼⼀拼,也可以问问同桌,争取把字⾳读准,把句⼦读通顺。
2.同桌合作,学习⽣字。
(1)⾃⽣由读⼀读要求会认的字,⼝头给⽣字组词。
(2)与同桌交流,⾃⼰认为哪个⽣字⽐较难认,交流识记⽅法。
(3)拿出⽣字卡⽚,同桌互相考⼀考。
3.检查⽣字认读情况。
(1)课件出⽰词语,其中⽣字是带拼⾳的。
开⽕车读这些词语,要求读准字⾳。
⽔洼wā 脚印yìn 凌línɡ乱 增zēnɡ添 棕zōnɡ⾊ ⾬靴xuē (2)课件中的词语去掉拼⾳,请同学读⼀读。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文原文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开始放晴了。
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
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每一张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张秋生,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1 教学要求: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
会写“铺、泥、晶”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隐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我们每天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你有没有发现路途上美丽的风景?本文作者就发现了上学路上的美丽风景,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学会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2.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张秋生,诗人、儿童文学家,1939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市静海县人,长期从事少儿报刊编辑工作,曾任《少年报社》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
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
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
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
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
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
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
这首诗就是________,这位诗人就是________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湖南长沙的岳麓山。
(课件:岳麓山)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其最高峰海拔297米。
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
特色:岳麓山脚下,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古木森森。
在岳麓山腰青枫峡谷中,建有一座以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为命名来由的爱晚亭。
亭的周围到处生长着一人抱不住的枫树,盘根错节,一片连一片。
每到深秋,枫叶流丹,红舞秋山。
岳麓山景区秀如琢玉,山上遍布名胜古迹,自西汉以来,历代都有遗迹可觅,以爱晚亭、岳麓书院、麓山寺、望湘亭等最为有名。
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就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
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去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观赏红叶似火的枫叶吧。
三、感受情境,理解诗意。
1.(课件:山行)让我们一起来跟着朗读,自由朗读古诗,个别朗读。
2.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诗意。
把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准备提问。
3.小组交流诗意。
4.检查自学效果:谁愿意来检查大家的自学情况呢?如:我想请XX同学回答,回答正确后这位同学有权请后面的同学回答他提出的问题。
5.预设问题:(1)诗人首先远远地看到什么?寒山、石径。
①什么叫寒山?什么叫石径?“斜”是什么意思?②第一句是什么意思?(2)接着诗人又看到了什么?白云、人家。
①“生”是什么意思?②第二句是什么意思?(3)诗人为什么停下车来呢?“坐”是什么意思?“晚”是什么意思?第三句是什么意思?(4)“霜叶”是什么意思?“红于”呢?第四句是什么意思?6.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再自由读古诗,体会哪几个字用得特别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四、研究古诗,体会诗韵。
1.你认为古诗中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呢?或者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
(生提问) 2.生研究所提出的问题。
先独立研究再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1)“寒山”点明了季节,这个“寒”字使人仿佛看到了……“石径斜”的“斜”给人以立体的感觉,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山顶。
(2)“白云生处”说明山高,“有人家”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起到静中有动的效果。
使人仿佛看到了……听到了……诗人在山脚下看到了什么?此时为什么突然停下来了呢?(3)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是啊,画面上苍茫的山,洁白的云,隐约可见的黄土茅舍已经很美了,这时眼前突然出现了一片火红火红的枫树林,在晚霞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迷人,诗人置身这红艳艳似火的满山枫林中,激动不已,怎能不停下来细细观赏。
你认为第三句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诗人此时的心情──“爱”。
教学目标(课件:枫树林)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枫树,边欣赏边想,此时我们与诗人一起来到了枫树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4)夕阳下的枫树林是如此美丽,诗人突然觉得这枫叶比什么还红?(二月花)哪个字最能表现枫叶的特点?“红”字。
透过这个红字,我仿佛看到了……是啊,二月的鲜花是红艳的,可在夕阳映照下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更红艳。
诗人仅仅是赞美枫叶的颜色红吗?诗人更重要的是在赞美什么呢?(请注意“霜叶”的“霜”。
经霜打过的枫叶一般都是怎样的?你认为诗人在赞美一种怎样的精神呢?)枫叶那种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精神不正是诗人一生的追求吗?五、指导诵读诗句。
诗句这么美,风景这么美,我们要怎样才能读得美呢?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词句,带着赞美的语气朗读。
闭眼,边背边想象刚才一路上看到的美景。
(多种形式反复读,直到背诵。
)六、课外作业。
改写《山行》或画一幅山行图。
一首好诗是美的,一幅好画是美的,一篇佳作会更美,你愿意把刚才游览岳麓山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吗?你愿意把它画下来吗?第二课时一、介绍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轼吗?苏轼是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所以他又叫苏东坡。
他很欣赏一位诗人,叫刘景文,苏东坡写了一首诗送给他,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首诗,好吗?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听师读,要求:听准字音。
2.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5.师生交流。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老师相机点拔。
3.师生交流。
4.教师读,学生看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发挥想象,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六、指导书写。
1.师写生看。
2.生抄写生字,师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说说自己可爱的家乡,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想象古人离开故土后如何抒发思乡之情。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
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
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这首诗。
(课件显示课题——夜书所见)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多媒体课件放映第二张幻灯片)观察电视中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放映第三张幻灯片,重点指导生字词)3.放映第四张幻灯片,指导古诗朗读: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4.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四、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古诗。
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两句诗的意思。
(放映第五张幻灯片,画面中出现两个问题。
)问题一:诗中描写了哪几种事物?问题二:这首诗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各自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3.(放映第六章幻灯片,画面出现参考答案:)老师重点点拨理解:答案一:诗中描写了梧叶、秋风、儿童、灯明。
答案二: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4.有感情朗读。
五、拓展阅读。
1.你还知道哪些思乡的诗句?(放映第七张幻灯片)《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教学反思:中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重视指导学生感受诗的内容,充分领悟诗人的情感,然而诗的语言是浓缩的精华,加之诗人的创作背景学生根本无法体验。
所以,不能单单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而应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行感悟。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目标: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
会写“铺、泥、晶”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隐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我们每天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你有没有发现路途上美丽的风景?本文作者就发现了上学路上的美丽风景,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学会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2.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张秋生,诗人、儿童文学家,1939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市静海县人,长期从事少儿报刊编辑工作,曾任《少年报社》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创作集童话、诗歌、散文于一体的文学作品,作品抒情、幽默,篇幅短小,富有儿童情趣和内涵,颇受小读者喜爱。
本课就选自张秋生的童话集《小巴掌童话》。
4.法国梧桐:大量传入我国约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主要由法国人种植于上海的租界内,故称为“法国梧桐”,简称“法桐”或“法梧”。
叶子有5个叶尖,少有3个或7个,叶子长宽差不多。
正式的名称叫“三球悬铃木”,属落叶乔木,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有“行道树之王”之称。
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3.边读边思考: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用横线标出来。
2.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3.通过上下文你理解了哪些词语?四、交流课文内容。
1.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五、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生字,提醒学生与熟字区分比较。
3.书写点拨。
4.写生字和词语,当堂展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2.小组内合作交流。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励学生朗读。
4.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借助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把一物当作另一物来写。
如,本文中“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使人一目了然,形象生动。
教学目标5.你能说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吗?6.短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还有什么样的美景?三、交流感悟,丰富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