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格综合运用
言语交际教学辅导5:修辞格的运用(下)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言语交际》单元辅导(5)责任教师:吴会灵第五章修辞格的运用(下)一、修辞格的区别(一)借喻与借代的区别分析:借喻与借代修辞手法,稍不留心,就容易误断,二者有相似点和不同点:借喻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的一种比喻方式。
借代就是不直接说出要表现的对象,而用与这个对象密切相关的其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相似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不同点:①借喻是比喻的一种,被比与用来作比的两个事物之间有相似点,没有相关性,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
因而本体、喻体之间即使没有喻词“像”也可以加“像”字,换成明喻。
②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替代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力本体,其只代不喻,本体与借体之间没有相似点,只有相关性,这是构成借代的基础,即要求借体和本体的某些方面的相似。
因而不能加“像”字换成明喻。
例如,“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中的“完美的苍蝇”就是借喻,喻指那些反动的家伙。
换成明喻,可以写成“反动的家伙像苍蝇”的形式。
“百年积弱叹华岁,八载干戈仗延安”中的“干戈”、“延安”就是借代,“干戈”代抗日战争,“延安”代中国共产党,这是用具体的事物代抽象的事物,是不能换成明喻的。
如用“抗日战争像干戈”,“中国共产党像延安”予以表述就闹笑话了。
它们之所以能替代,是因为本体、借体有密切的相关性:干戈为武器,与战争有关;延安为革命圣地,与中国共产党有关。
思考:什么是相似点?“什么是相似点”这个问题教材上并没有直接讲述,但其意思在教材中已经有所体现,我们可以思考一下,自己归纳出来。
我们认为,相似点是作者引起联想并构成比喻的基础,是喻体和本体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事物能够联系在一起构成比喻,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二者的相似性,这是构成比喻的基础。
本体和喻体之间没有相似点,或者相似点不明确,就不能构成比喻,即使构成比喻别人也无法理解。
比喻、 比拟 、借代 、夸张、对偶 、排比 、反问 、设问八种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八种修辞格的综合运用比喻(一)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二)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于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度。
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砖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儿。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
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恰似点。
(四)比喻的种类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征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蟑。
除此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①本体和喻体是并歹、关系。
例如:从喷泉里喷出来洋,(“花”修饰“海洋”)②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
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3、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元豪杰怕熊婴~傅喻。
连用几个比喻共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五)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4、化冗长为简洁。
比拟(一)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用于合并_(精)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 :正确运用常有的修辞手法1.用比喻句的形式补写一段文字,说明“不时责备自己弊端”的重要性。
我们决不可以一见成绩就自满自足起来,我们应当克制自满 ,不时责备自己的弊端 ,。
答案示例 :仿佛我们为了洁净 ,为了去掉尘埃 ,每日要洗脸 ,每日要扫地同样。
2.以“蜘蛛结网”为话题 ,分别写出褒义、贬义且语意完好的一句话,要求综合运用比较和比喻的手法。
(1 褒义 :像蜘蛛结网同样 ___ __________________(2 贬义 :像蜘蛛结网同样 ___ __________________参照答案 :(1 谨小慎微 ,才有圆满结局。
(2 妄图网住他人却也网住了自己。
3.试以“纪念碑”为比喻的本体和喻体 ,各写一个比喻句。
每个句子都应和题目的详细要求相符合。
(1 以“纪念碑”为本体写一个比喻句 ,并采纳起码两种其余光景对它进行衬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以“纪念碑”为喻体写一个比喻句 ,并要求揭露将某一事物 (比喻的本体喻为“纪念碑”的原由。
答;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 :(1 群山葱翠 ,江水澄碧 ,矗立在青山绿水间的红军烈士纪念碑 ,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深情地凝视着这片漂亮的土地,凝视着它的过去、此刻和将来。
(2 伟大的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和苏轼,还有曹雪芹和鲁迅,用他们令人入迷而又撼人心魄的诗文铸就了一座座不朽的纪念碑。
4.模仿下边一段话中画线句子的形式,另选一个对象 ,说明前面加点句子所阐释的道理。
“惟有用心 ,乃能出头。
”急于出类拔萃的话 ,除了自寻烦忧以外 ,不会真实获得什么。
就像一只蝴蝶 ,要想漂亮如画 ,它的蛹就一定要经过地表下乌黑炼狱般的生活。
假如不愿接受被压迫的难过 ,展翅欲飞之时 ,就是它的漂亮终结之日。
答:答案示例 :就像一粒种子 ,要想长大 ,就一定先要经过在泥土中挣扎的过程。
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题含答案

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综合性学习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经过汉、唐到宋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去年,重庆某校拟定了戏曲进校园的课堂计划,让同学们在校园里可以近距离接触中国戏曲。
邀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课堂小舞台)第一堂戏曲课,老师给大家播放了昆曲《牡丹亭》的片段,虽是第一次正式接触传统戏曲,但是很多同学被其音韵唱腔、舞美设计、精彩情节所吸引,兴致高昂,意犹未尽。
小雪回家之后还主动做了一份活动策划,初次起草,小雪的活动策划有些小问题,请你帮她调整改正。
策划如下:戏曲课堂活动策划活动主题:走进中国传统戏曲活动标语:传统戏曲进校园学习国粹真经典活动目的:多途径多角度了解中国戏曲,不做盲目追星族活动内容:(一)京剧脸谱图片展示(二)越剧“才子佳人”题材特点讨论会(三)川江号子老船工嘉陵江边现场讲解(四)豫剧《穆桂英挂帅》片段影视欣赏(1)小雪设计的活动标语对仗不够工整,请在原句基础上进行修改。
传统戏曲进校园,________(2)小雪设计的活动内容十分丰富,但是有一项不妥,指出并改正。
活动________不妥,可改为________(人生大舞台)(3)根据情境,将人物对话补充完整。
爸爸:小雪,这次月考结束了,爸爸打算带你出去放松一下!小雪欢呼:太好了!①________爸爸笑笑:你不是喜欢漫威漫画吗?《复仇者联盟4》正在热映呢,周六晚上我们去看吧!小雪颇有为难之色:我是很想看《复联4》啊,但是我听戏曲课的老师说,周六晚19:30《国韵芳华——中国传统戏曲<牡丹亭>》将在重庆大剧院进行最后一场展演,能够现场去感受的机会太难得了,我有点纠结。
语言的运用——修辞

常见的修辞方法及作用
( 1)比喻:就是用某一种事物或情境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境。 按类型分有明喻、暗喻、借喻。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被比的事 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 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 喻词。 作用:把抽象的事物说得具体形象,把平实的事物说得 鲜明生动, 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
(2)拟人:拟人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 思想感情,使之“人格化”。如:桃树,杏树,梨树, 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把树木人格化了) 作用:可以把描写对象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给人以鲜明 的印象;可以寄托感情、抒发胸臆,唤起读者的联想,引起共鸣。 (3)夸张;夸张是为了实现更突出、更鲜明的表达目的,对 事 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时间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的修辞 方法。例如: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作用:夸张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启发人们的联想,从 而给人 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4)排比:排比是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 一 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词组连续说出来的修辞方法。例如: 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这 是由四个内容相连、结构相同、语气一致的分句构成的排比句。 作用:排比句式整齐,语意连贯,读起来一气呵成,具有节奏 感和旋律美。
4 思维能力拓展
排比和对偶的区别:排比和对偶都讲究形式整齐、结 构相似,但有不同。它们的主要区别是:①排比是三项或 三项以上的排列;对偶是两项的对称。②排比各项字数限 制不严格;对偶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③排比中常用反复 的词语;对偶中则力求避免出现同宇现象。 共同讨论:
B 1、从修辞角度看,下列句子不属于比喻句的是 ( ) A.红的像火,粉的像霞,自的像雪。 B.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 分析 此题考查辨析比喻句的能力。要正确辨识,关键是弄清比喻的 概念,有些句子,尽管有“像” “如同”等词、但 不是比喻。如 二者相比较:小红长得像她妈妈;表推测的:这种说法好像有一 定道理,等等。不应仅凭有比喻词就判 断为比喻句。
修辞格综合运用范文

修辞格综合运用范文修辞格是修辞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指的是在艺术创作中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以达到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的目的。
综合运用修辞格可以使作品更富有表现力、感染力,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
以下是一篇使用了多种修辞格的作品。
当旭日冉冉升起,照亮大地的一刹那,仿佛属于晨曦的婴儿般纯洁无瑕,天空则被映照得犹如宝石般闪烁着奇异的光芒。
这是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场景,那一份温暖,将淡淡的清晨凝聚成了梦幻的画卷。
阳光穿过稀薄的云层,洒在湛蓝的海面上,就像是一抹温柔的微笑,给人以无尽的安慰和希望。
远处的山峦在朝阳的映衬下,透露出一种神秘而壮丽的美丽。
山峰似乎倾听着大自然的呼吸,它们高耸入云,在云雾的缠绕下,仿佛一条巨龙正在熟睡。
阳光渐渐升得越来越高,周围的一切都被点亮,熏染着暖暖的颜色。
大地被染上了一层金色,整个世界都似乎包裹在一片橙黄的光芒中。
耳畔传来的一阵阵鸟鸣,如同少年的呼唤,不禁让人想起他们飞翔的身姿,自由自在的舞蹈,仿佛是在和大自然对话。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那是万民的心愿,永恒的誓言。
露水映照出一串串晶莹的水珠,好像是用一颗颗明珠串成的项链,更增添了这片青山绿水的宁静与生机。
那无尽的湖泊,仿佛一颗镶嵌在大地上的明珠,映照着万千人们的期待和希望。
阳光照在青青的波浪上,泛起一层金光,波涛汹涌的海面随着风的轻拂,千百只海鸥欢快地在海上翱翔,犹如绚丽多彩的彩蝶在大地上翩翩起舞。
透过山间的峡谷,可以看到远方的小镇。
小镇幽静而安逸,道路两旁的树木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那些飘舞于树梢间的叶子仿佛是诗人写下的纷飞的文字,用心灵去领悟,才能体会它们的美妙。
天空中云朵悠然自得地飘过,它们变幻莫测,有时形成了一个个形状各异的画面,有时变成了动物的模样,更有时宛如诗人笔下的仙境,美得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在描述清晨的景色时,使用了拟人修辞格,将晨曦比喻为纯洁无瑕的婴儿,将阳光比喻为微笑,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在描写山峰时使用了比喻修辞格,将其比喻为巨龙,使人感到壮丽和神秘;在描写湖泊时使用了拟人修辞格,将湖泊比喻为明珠,突出了其宁静和美丽。
语文修辞手法分析与运用

语文修辞手法分析与运用语文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它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文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魅力。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分析和探讨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运用。
比喻,是最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
它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比喻通常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部分组成。
比如说,“月亮像一个大圆盘”,这里的“月亮”是本体,“大圆盘”是喻体,“像”是比喻词。
通过这个比喻,我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月亮的形状。
比喻能够将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将平淡的事物变得生动。
再比如,“他的脸红得像苹果”,把“脸”比喻成“苹果”,让我们瞬间对他脸红的程度有了清晰的认识。
拟人,则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比如“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小鸟并不会真的歌唱,但通过拟人,赋予了小鸟人的行为,让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风儿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风儿本是自然现象,没有情感和动作,用“抚摸”这个人类的动作,使风儿变得亲切温柔。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明显的夸张,瀑布不可能真的有三千尺,但通过这种夸张的手法,凸显出了瀑布的雄伟壮观。
“他饿得能吃下一头牛”,极度夸大了他的饥饿程度,让我们对他的饥饿有了深刻的印象。
排比,是把三个或以上结构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使用排比可以加强语势,使文章的节奏感更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通过排比,把爱心的作用生动且强烈地展现了出来。
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
《现代汉语》Ⅱ练习(4)答案

《现代汉语》Ⅱ练习(四)[语用与修辞]年级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一、名词解释1.修辞-在表达内容和语言环境确定的前提下,如何积极调动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以加工后的最恰当的语言形式来取得最理想的表达效果,这种语言加工的实践活动,就是修辞。
[2分]2.语用-语用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语境中对于语言的实际运用活动,特别是话语表达和话语理解等活动。
3.合作原则-话语交际的各方为了相互合作的,以保证谈话顺利进行而共同遵守某些原则,这些原则称为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主要包括关联准则、信息适量准则、信息真实准则和信息明白准则。
4.得体原则适合于不同语境的需要,采用拐弯抹角的间接方式,以达到最佳的话语交际效果,这就是所谓得体。
得体原则包括礼貌准则、幽默准则、克制准则三个准则。
[2分]5.前提触发语-前提往往跟某些特定的词语相联系,人们可以通过这些特定的词语把握话语的前提。
跟话语前提有联系的特定词语叫做前提触发语。
6.预设-预设是用话语焦点的上位概念来替代焦点以后得出的一个命题。
如果A真则B真,A假则B真,B真则A 或真或假,B假则A非真非假,那么,A预设B。
[2分]二、简述题1.运用话语交际基本原则的有关原理,分析下面两段对话,说明违约话语行为产生的言外之意及其产生的过程。
(1)甲:小李和小王表现怎么样?乙:小李表现很好,是有名的三好学生。
语言使用应遵循合作原则、礼貌原则、接话原则等话语交际原则。
违背以上原则的话语行为,就是违约话语行为。
合作原则从“量”“质”“关系”“方式”四个方面提出了信息适量准则、信息真实准则、关联准则和信息明白准则等四条准则。
遵守这些准则就是遵守合作原则。
如果违背了其中一个准则,就违背了合作原则。
对话中甲询问的是小李和小王两人的表现情况,而乙只讲小李表现好,只字不提小王,没有提供甲所希望得到的足够的信息,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信息适量准则。
对话中,乙认为小王在校表现并不怎么样,甚至很糟糕,但是,为了使话语表达得体,乙遵循得体原则中的礼貌准则,没有正面评价小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懦弱者,尝试是一堵阻止前进的墙。
6、以“风雨”为表达重点。辅以“小草”、 “树木”等景物,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按下列不同要求扩写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 字。 (1)表现“喜悦”心情。 (2)表现“忧愁”心情。
(1)微风吹拂,春雨如牛毛,如细丝,密密地斜织 着,让漫步其间的游人感觉出春天的柔和与细腻,小 草也贪婪地吮吸着雨露,柳条在轻轻摆动婀娜的身姿。 (2)风乍起,就掀起几片飘零的树叶,雨点像一个 个小雪粒,浸入肌肤,让人不由得打了个冷战,抬起 头来望望天,天色灰蒙蒙的,不知何处是归程?
3、在以下各句中空白处填上适当的话语,使前后 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基本相同。 (1)生命像花朵。乐观者------------------------ , 悲观者担心它会消尽短暂的香。 (2)青春如火焰。进取者为它加油,让它愈烧 愈旺;退缩者--------------,---------------------------- 。 (3)年华似流水。勤奋者 -------------------------, ----------------------------------- ;懒惰者随波逐流,终 成碌碌无为的流浪汉。
1、请指出下面哪一项比喻不尽恰当?
日记:心的轨迹,撷取生活七色阳光的水滴。 词典:知识的海 学问的帆,书山上跋涉的樵夫。
笑:你是美的姐妹; 你是艺术家的娇儿; 你是碧空中那一抹烂漫的云彩。 浪花:一朵浪花,一个跳荡的音符; 一排浪花,一组激昂的旋律; 一江浪花,一群欢乐的生命。
(“书山上跋涉的樵夫”应指追求知识的人, 而本项的本体是“词典”,所以不恰当。)
我是根, 一生一世在地下 默默地生长, 向下,向下…… 我相信, 地心有一个太阳。 示例:我是溪水,/不知疲倦地在河床/潺潺地 流淌,/向前,向前……/我坚信/前方有我的大 家园。
9、在下面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内容要 前后照应,并构成排比句。 用友谊写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在 书里:友谊如珍珠,我们共同连缀,联成 一串串璀璨的项链;友谊如 ----------------, 我们---------------- ,------------------ ;友谊 如 ,我们-------------- ,------------------ 。 友谊如彩绸,我们共同剪裁,缝制成一件件 绚丽的衣衫;友谊如花种,我们共同播撒, 培育出一朵朵五彩的鲜花;友谊如油彩,我 们共同调色,描绘出一片片美妙的景色。
2、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一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 式相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1)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 永远走不到; 乐观者说,希望是------------,---------------,-------------------------------。 (2)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 利的彼岸; 悲观者说,风是------------------,------------------------------。 答案举例:(1)启明星,即使摘不到,也能 告诉你曙光就在前头。 (2)浪的帮凶,能把你埋在大海深处。
Hale Waihona Puke 5、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 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尝试是什么?尝试是乌云蔽日时,勇于直上 云霄的海燕;尝试是-------------------------------,-----------------------。对于勇敢者,尝试是 一条通向成功的路;对于--------------------------, --------------------------------------------- 。 大浪迭起时,敢于勇往直前的扁舟 。
7、元宵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下面 是两副元宵节对联的上联,请参照示例,然 后根据对联的基本要求,选出其中的一副对 出下联。特别要注意上下联同位的字不要重 复。 示例:上联: 飞龙舞凤成夜色 下联: 击鼓踏歌皆春声 (1)一路笙歌春似海 千家灯火夜如昼 (2)银花焰吐长春景 火树光腾不夜城
8、依照下面的句式,另选一物写一句 子,意思要完整,每句字数不一定要与 原句相同。
11、请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语句。要求文意 衔接,修辞方法与画 的语句一致。 在我的记忆里,农村的生活是平淡的,农 民的生活很辛苦。每天早晨,父亲一阵如雷 般的吆牛声,惊醒了太阳;每天黄昏,父亲 的锄锹磕碰硬土块的声音,溅出了星星。夏 天,---------------,-------------------------- ;冬 天,---------------,------------------------------ 。 父亲以豆大的汗珠,滋润着禾苗;父亲 上山植草种树,为大山准备锦绣新衣。
(1)预祝它将留下甘甜的果 (2)给它泼水,使它渐熄渐灭 (3)乘风破浪,勇做大有可为的弄潮儿。 (填下的句子应是前后对照的)
4、将下列句子改写为一个句式整齐、语 意连贯的排比句,可调整个别词语,不得改 变句子原意。 我喜欢自然风光,还喜欢生活中的故事, 情节曲折的小说更让我喜爱,也喜欢大自然 的音响,富于魅力的风光摄影更使我着迷, 当然,那美妙动听的音乐尤其让我陶醉。 答案举例:我喜欢自然风光,喜欢大自然 的音响,喜欢生活中的故事,而更喜欢富有 魅力的风光摄影,更喜欢美妙动听的音乐, 更喜爱情节曲折的小说。
10、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 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人生不在于成就了多大的事业,而在于 做好了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 要无愧地做林中挺立的一棵; ------------------, ---------- ;见到无垠的蓝天,你只求无愧地 做白云中的一朵。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 ,------------------,虽是一朵,却能 装扮蓝天。这样的人生也就够了。 见到奔腾的江河,你只要无愧地做浪花 里晶莹的一滴,虽是一滴,却能滋润禾苗。
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往往几种辞格结合起 来使用。形式可以分为套用、连用和兼用三种:
⒈套用——一种辞格里面包含着别种辞格。例如:它是 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 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 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排比 中套用暗喻) ⒉联用——一个语句中连续运用几种辞格,既不彼此相 融,也不互相包含。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梨花开。”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连用 了引用、比喻) ⒊兼用——一种修辞方式又兼有两种或几种辞格。例如: 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对偶、夸张、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