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政府视角下辽宁省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研究

合集下载

辽宁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发展基础审视及提升路径

辽宁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发展基础审视及提升路径

科技经济与管理科学科技经济导刊 2016.27期辽宁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发展基础审视及提升路径张春宇(沈阳体育学院 体育经济管理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02)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意见,意见中全民健身被上升为国家战略,各地方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积极推进。

辽宁省是我国体育大省,有着丰富的体育资源,政府部门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领域如何准确定位,发挥本省资源优势,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特色发展和整体发展,是我省面临的重要任务。

1辽宁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发展基本特点1.1公共基础设施服务扎实推进体育公共基础设施是全民健身事业的重要载体,基础设施的完备情况将直接影响到辽宁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发展水平。

近年来,辽宁省借筹办第十二届全运会的良好契机,秉承节约办全运的思路,坚持全运会比赛场馆与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并重的原则,对辽宁省内各市的体育场馆进行了统筹规划,不但新建、改建了一批全运会比赛用场馆,还建设了一大批亲民实惠的群众体育设施,如2013年,有资料显示,全省新建全运会场馆25个,全民健身中心43个,城市社区体育公园96个,社区居民运动场地4775个,全民健身步道设施191条,便民健身设施器材安装11.3万件。

显著充实并提升了辽宁省内公共体育设施资源的数量与质量。

十二五期间,辽宁省建成县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93个、城市街道室内健身设施709个、农村乡镇体育健身中心752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1372个。

全省有公共体育场馆212个、学校体育设施5616个、全民健身站点20438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69平方米。

[1]城市社区健身路径实现100%全覆盖,初步建立了辽宁全民健身公共体育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格局。

1.2全民健身体育活动异彩纷呈辽宁省高度重视全民健身活动品牌的打造,结合辽宁传统体育特色和各城市的实际特点,依照“一城市、一品牌”的思路,倾力打造了辽宁省“百万市民上冰雪”、大连国际徒步大会等一系列全民健身品牌。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研究综述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研究综述
Abs r t Usn he ltr t r mae a a ,fo t b i po s tac : i g t i a u e e tr ll w i r m he pu lc s r t
《 国公共体育服务概念的辨析》, 我 在分析认 识公共 体育 服 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基 础上 , 进一 步 明晰了公共体 育服 务是 为 满足公共体育需求 而提供的各种产 品与行为 的总 称 J 新 公 。《
体育服务供给机制的创新 , 为完善全 民健 身服务 体 系提供 了保
障等方面 , 综述 经济转 型期 , 国公 共体 育服务供 给、 我 全民健 身
服务的供给。 关 键 词 : 共 体 育 ; 务 ; 给 ; 述 公 服 供 综
中图 分 类 号 G 0— 5 8 0 文 献 标识 码 A
s r i et r e , i t e ma i l fe t o e h e n s e vc a g t s h xma e c f me tt e d ma d o ma s f s o t ;g v r me t e d n s te p o iin o u l p t e i e pr s o en n a i g i h rv so f b i s o s s r c s l p c v
Ke r s p b i p r , e ie u p y,s mma y y wo d : u l s o s s r c ,s p l c t v u r
果、 享受体育带来的健康和快乐 , 形成健康文 明的生 活方式 为 目
标 ” 。
文章编号
17 5 5 (0 2 0 0 3 0 6 1— 9 0 2 1 ) 3— 0 0— 3
P b i p r sS r i e Re e r h i i a / u l S o t e v c s a c n Ch n / ZHU Yu c n—s n og

全民健身背景下公共体育服务现状及构建研究

全民健身背景下公共体育服务现状及构建研究

全民健身背景下公共体育服务现状及构建研究作者:吴生亮来源:《体育风尚》2020年第01期摘要:采用文献法和逻辑分析法,分析了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结构发展历程和基本内涵。

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现状及构建路径。

研究指出,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面临的现状有:公共体育基础设施供需失衡;财政投入以政府为主,融资渠道单一;缺乏人才队伍,专业型人才储备不足;强制性政策支持亟待完善;针对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现状提出构建路径:实行供给侧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加大财政投入,提高资金保障;加强队伍建设,培养实用性人才;完善政策体系,推动服务均等化。

从而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建设发展。

关键词: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均衡化国务院发布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其中指出全民健康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全民健身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人民增强体质,安居乐业重要保障[1]。

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公共体育服务主要是政府支持、社会支持、全民参与有目标,任务和措施的系统工程[2]。

但随着人民群众的体育锻炼需求日益高涨呈现出爆炸式增长,主体多元化、需求多样化等问题,同时也引发了公共体育服务结构非均衡化现象。

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衡化是实现体育强国建设的内在需求。

加强公共体育服务结构建设,是实现人民投身于健身活动的基本保障措施,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作用,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水平。

因此,本文通过研究公共体育服务结构目前所存在的现状,针对性的指出了公共体育服务构建路径,完善公共体育服务结构发展,促进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健康发展,为实现体育强国之路提供理论依据。

一、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基本内涵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是指实现人们健身需求的每个子系统的组成部分[3]。

主要是指目标体系、活动项目、网络组织、健身用品、场馆设施、信息、舆论广告、健身指导、资金、政策法规、监督反馈等多个子系统组成部分,具有公共服务性以及灵活多样性[4]。

全民健身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

全民健身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

全民健身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
全民健身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指为满足全体人民不同需要的健身体育活动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性的服务。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致力于构建完善的全民健身
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全民健身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目标是提供多样化的健身体育活动和服务,满足不
同人群的需求,鼓励全民参与,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这一体系涵盖了公共体育设施
建设、体育设施使用管理、体育活动组织与推动、体育教育与培训、体育科研与人才培养
等多个方面。

构建全民健身体育公共服务体系需要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公共体
育设施的投入,建设更多的公共体育场馆、健身房、游泳馆等设施,以满足不同人群的运
动需求。

还要注重设施的合理布局,让更多人能够方便地接触到和使用这些设施。

全民健身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还需要加强对体育设施的使用管理。

政府应制定相关管理
规定,确保公共体育设施的良好运营和管理,提供便捷的预约和使用方式,让广大群众能
够充分利用这些设施进行健身活动。

全民健身体育公共服务体系需要加强体育活动的组织与推动。

政府应加强与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共同举办各类体育活动,如全民健身运动会、健身大赛等,以提供更
多的参与机会和平台,激发人们的运动热情。

全民健身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还需要加强体育教育与培训。

政府应加大对学校体育教育
的支持力度,鼓励学校开设多样化的体育课程,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能力。

还要加强对
健身教练员和体育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研究现状及发展策略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研究现状及发展策略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研究现状及发展策略一、本文概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推动体育强国建设。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评价,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策略,以期为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优化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本文首先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从政策环境、设施建设、活动内容、组织管理等方面,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探讨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脱节、区域发展不平衡、服务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等。

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本文提出了优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策略,包括加强政策引导、完善设施建设、丰富活动内容、提升组织管理水平等。

本文期望通过系统深入的研究,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全面进步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升。

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概念与内涵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一个复合性的概念,它涵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场地设施建设、健身指导服务、健身活动组织、健身信息服务和健身科学研究等多个组成部分。

这一体系的核心目标在于为广大民众提供丰富、多样、便捷的健身服务,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提升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十分丰富。

它强调了公共服务的均等性,即无论城乡、年龄、性别、职业,每个人都应享有基本的健身服务。

它突出了健身活动的全民性,倡导全民参与,形成人人关注健康、人人参与健身的良好氛围。

该体系还注重科学性和可持续性,要求健身服务应遵循科学规律,符合人体健康需求,同时要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确保健身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基本问题

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基本问题

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基本问题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基本问题。

公共体育服务作为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公共服务职能,是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如服务供给不足、供给结构不合理、服务质量不高等。

本文将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建议。

本文将对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现状进行概述,包括服务供给的总量、结构、质量等方面的情况。

将重点分析当前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如服务供给不足、城乡差异大、供给方式单一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问题的成因,包括政策制度、资金投入、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提出解决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问题的策略和建议,旨在推动公共体育服务的均衡发展,提高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为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健康中国行动提供有力支撑。

二、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理论基础在探讨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基本问题时,必须首先明确其理论基础。

这些理论不仅为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提供了指导原则,也为我们解决供给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

公共产品理论是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基础理论之一。

根据该理论,公共体育服务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这意味着一旦公共体育服务被提供,任何个体都无法被排除在外,同时个体的使用也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该服务的使用。

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有责任和义务确保公共体育服务的充分供给。

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政府的角色应从传统的“掌舵者”转变为“服务者”。

在这一理论框架下,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不仅仅是满足公众的基本需求,更是政府实现公民参与、促进社区发展、提升公民福祉的重要手段。

政府在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时,应更加注重公民的意见和需求,确保服务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治理理论主张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和服务。

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治理理论强调了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等多方力量的协同合作。

供给侧改革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公众期望研究

供给侧改革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公众期望研究

供给侧改革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公众期望研究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全民健身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会议上强调,要积极推进全民健身事业,促进全民健康,加强全社会体育文化建设。

为了更好地满足公众健身需求,我国不断加大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进行供给侧改革,加强公共服务,以满足全民健身的大众化、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

随着健身服务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公众对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期望也在不断地增加和改变。

通过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公众期望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健身产业的发展,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人民对健身的需求。

一、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现状分析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是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保障人民体育权益、促进国民身体素质提升的重要举措。

在供给侧改革下,我国不断加大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投入,体育场馆、健身设施等公共资源不断增加,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政府、企业等各方面也加大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支持力度,开展了一系列健身宣传推广和健身活动组织,促进了全民健身事业的普及和发展。

但与此一些健身资源分布不均、健身设施老化、服务品质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制约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公众期望的研究1. 健身场馆运营管理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中,健身场馆是最基础的服务形式之一,对于公众而言,健身场馆的运营管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健身体验。

公众对于健身场馆的运营管理更加注重细节、个性化和贴心化,希望提供更加舒适、便利的健身环境,以及更加多样、个性化的健身课程和体验。

2. 健身设施更新改造随着全民健身需求的不断增加,一些旧的健身设施已经难以满足公众的需求,而新兴的健身方式和设施也得到了公众的追捧。

公众对于健身设施的更新改造有着更加迫切的需求。

他们希望运动场馆能够及时更新现代化的健身设施,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运动选择,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

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现实困境与突破策略研究

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现实困境与突破策略研究
不仅仅是锻炼的手段 , 而是人们 的生活方式 和重要 的生 活 内 容, 社会公众对各类公共体育服务 的需求 不断增加 。但 由于
社会体育资源有限 , 公共 体育 服务 供给难 以跟上迅速发 展的 体育需求 , 在总量上呈现 出供 给不 足 的状 态。从经 费投 入来 看, 1 9 9 8— 2 0 0 0年 我国人均体育 经费分别为 3 . 2 2 、 3 . 2 3 、 3 . 2 8
需矛盾依然突 出, 具体表现在 以下两个方面 :
( 一) 总量上供给不足
源配置 、 体 育活动开展 、 体育指导等 方面 , 弱势群体 更是被较 少 的纳入服务供给范畴 。
在我 国由生存 型社 会向发展型社会 转型 的当下 , 体育 已
制, 使公共体 育服务 决策有效回应公众的 需求; 创新评 价机制 , 以绩效评估促进公共体育服务供给 。
[ 关键词 】
公共 体育服务 ; 供给; 困境 ; 策略
[ 中图分类号 ]D 6 3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献 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 1 0 0 8 " - 4 0 5 3 ( 2 0 1 3 ) 1 2 —0 o 1 1 - ' 0 3
垄断供 给公共体育服务模 式下体育行政 管理部 门缺乏公 共服务 的理念 以及公 共体 育服 务供 给科 学评 价机制 的缺 失, 还 包括 在 参与公 共体育服务供给 活动 中市场和社会力量的 薄弱。 因而提 出以制度创 新来 突破 公共体 育服务 的供给 困境 , 具体 策略 包括 : 创新 管理理念 , 树 立以公 众为本的公共服务理念 ; 改 革体 育管理体 制 , 构建公共体 育服务 多元化供 给模 式 ; 完善 决策机
2 0 1 3年第 1 2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务型政府视角下辽宁省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研究
作者:王坤焱
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7年第03期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3-000-01
摘要全民健身中心是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之一,作为公益性场馆设施,其主要职能是为市民提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

本研究选择辽宁省13所全民健身中心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全民健身中心履行公共服务职能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描述与分析,并进一步揭示出全民健身中心公共服务供给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解决问题提出了建议:全民健身中心公共服务应加快政府服务职能的转变,提高公民参与度、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服务供给目标、寻求多方合作提高服务质量、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确立活动服务内容,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服务供给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辽宁省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情况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分布在辽宁省沈阳市、大连市、本溪市、盘锦市、营口市,葫芦岛市六个城市13所全民健身中心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通过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获得全民健身中心基础数据,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检索等电子数据库,查阅有关体育场馆关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文献,获得体育场馆关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框架。

2.问卷调查法。

本人亲自去大连市、本溪市、盘锦市、营口市、葫芦岛市各市级全民健身中心,对其使用者发放问卷。

问卷采用的是现场填写,填写完成后立即回收的方式。

问卷一共发放320份,回收299份,无效问卷2份,有效回收率达92.81%。

3.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运用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 17.2、EXCEL 2007版统计软件对辽宁省全民健身中心服务供给使用者满意度问卷进行统计整理,得出市民对于全民健身中心设施服务、活动服务、指导服务、信息服务、组织服务、体质监测服务满意度情况的指标数据。

二、结果与分析
(一)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政策依据
全民健身中心的建设是保障《全民健身计划》有效的实施,进一步改善国民体质与健康状况,提供优质服务,构建稳定社会所不可缺少的保障条件。

理论上,全民健身中心属于公共物品范畴,具有公共性,但实际上全民健身中心是否具有公共体育供给能力还需要从国家政策与方针的角度进一步探讨,全民健身中心是否具有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义务是本研究的前提和参考依据。

(二)辽宁省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
公共体育服务的最终目的是政府为了满足市民体育需求,而向辖区内的市民提供的公共物品与服务。

根据公共物品的内涵,公共物品供给要素分为供给主体、供给客体、供给方式、供给内容、供给效率。

全民健身中心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本研究对于辽宁省全民健身中心供给情况探讨分别从全民健身中心的供给主体、供给客体、供给方式、供给内容、供给效率来进行调查研究,反映出辽宁省全民健身中心实际供给情况。

(三)辽宁省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
辽宁省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取得明显的成绩,由于全民健身中心处于刚起步的阶段,经验不足,全民健身中心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加以完善。

主要表现在设施服务附属设施建设不足、活动服务内容单一、指导服务层次较低、信息服务手段传统,组织服务供给不足,体质监测服务缺失政府服务职能缺失;服务供给辐射半径不足;服务供给方式单一;服务供给内容不完善。

(四)服务型政府视角下完善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对策
服务型政府理论是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并且结合我国国情而产生,以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为指导思想的新型政府管理理念。

本研究基于服务型政府理念的基础上针对所出现的问题为完善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质量,提出加快政府服务职能的转变,提高公民参与度、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服务供给目标、寻求多方合作提高服务质量、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确立活动服务内容,应加快政府服务职能的转变,提高公民参与度;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服务供给目标;寻求多方合作提高服务质量;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确立活动服务内容。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政府是目前辽宁省全民健身中心唯一供给主体,且政府采用政府直接提供方式和政府生产企业管理供给方式对全民健身中心进行供给。

政府生产企业管理供给方式基本采用市场机制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而政府直接提供方式采用行政手段,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

辽宁省全民健身中心公共服务的辐射范围基本都在3公里左右,服务对象呈现出年龄结构老龄化、体育项目大众化、人群结构多样化等特点。

辽宁省全民健身中心向市民提供的公共服务内容以设施服务和活动服务为主体,兼有一定程度的指导服务、信息服务、体质监测服务、组织服务。

辽宁省全民健身中心公共服务中存在政府服务职能缺失、服务供给辐射半径不足、服务供给方式单一,服务供给内容不完善等问题。

(二)建议
建议要以政府为主体,辐射范围较小,供给方式传统;供给内容传统,满意度不高;供给过程中矛盾凸显;以服务型政政府为指导理念进行供给。

参考文献:
[1] 周涛.美英日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体育与科学.2012.33(4):69-74.
[2] 刘玉.发达国家体育公共服务社会化改革经验及启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03:294-300.
[3] 林显鹏,刘云发.国外社区体育中心的建设与经营管理研究——兼论我国体育场馆建设与发展思路[J].体育科学.2005.12:12-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