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雪林:绿天

合集下载

苏雪林散文《绿天》中的唯美主义色彩

苏雪林散文《绿天》中的唯美主义色彩

苏雪林散文《绿天》中的唯美主义色彩于敬龙的嗤嗤声,觉得比雨打枯荷,更清爽可耳。

”皖南山区的独特美景加上苏雪林的童心反映到她的作品中,她的散文里就更富有人的性灵。

《绿天》中的唯美主义色彩,体现在对田园风光的赞颂。

扁豆在当地是最常见的一种作物,苏雪林却赋予它特殊的情感,她写道:“你看这豆英的颜色,是怎样的可爱,寻常只知豆英的颜色是绿的,谁知这绿色也大有深浅,英之上端是浓绿,渐融化为淡青,更抹上一层薄紫,便觉润泽如玉,鲜明如宝石。

”秋天收获固然让人欢喜,苏雪林带给读者的是让人陶醉、让人留恋的境界,叶圣陶曾对苏雪林的《收获》给予高度评价:“这篇文章不只告诉人家一件摘葡萄的事。

其中有一股满足的偷快感情灌注着,好像人体的血脉分布到全身……写葡萄园秋景这一节最出色,句句写景色,却句句显示出作者当时的感情。

”苏雪林用她特有的笔法,给读者营造出一个流连忘返的境界,带来丝丝温暖和生命的甘甜。

“春风带来了新绿来,阳光又抱着树枝接吻,老树的心也温柔了,它抛开了那些讨厌的云儿,也来和自然嬉戏。

你看,她有时童心发作,将清风招来密叶里,整天缥缥缈缈地奏出仙乐般的声音。

”自然美景加上“童心发作”,更富有人的性灵。

她这样写水:“水可怎样的开心呵,她将那可怜的失落的小红叶儿,推推挤挤的推到一个旋涡里,使他滴滴溜溜的打团转儿,那叶儿向前不及,向后不能,急得几乎哭出来,水笑嘻嘻的将手一松,他才一溜烟的逃去了。

”这里虽没作童心的点化,但处处流露出童心。

写景如此,咏物、写人也时常将母爱与童心表达出来。

《绿天》中的唯美主义色彩,还体现在运用拟人和拟物的手法表现对“爱”的追求。

写大榆树树干臃肿丑怪,双叉的榆树伸长双臂,春风带来新绿,阳光抱着树枝接吻,拟人化的写法让春天富有生机,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无限喜爱,唯美主义者的生活不一定是完美的,却用这种方式追求完美,“天也让他们涂绿了!绿天深处,我们真个在绿天深处”。

除了用拟人手法来表现“爱”,苏雪林还擅长用拟物的手法来表现夫妻之间的恩爱。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附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附答案

全国2008年7月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附答案(2010-04-15 21:59:10)转载分类:自学考试标签:现代文学史自考答案历年真题教育全国200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课程代码:0053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中白话文运动的主要人物是( b)A.梁启超B.黄遵宪C.裘廷梁D.陈子褒2.“五卅”运动前后至1927年,新文学的重要作家发表了很多探讨革命文学的文章,其中《论无产阶级艺术》一文的作者是( D )A.鲁迅B.郁达夫C.郭沫若D.茅盾3.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立于( A )A.1930年B.1932年C.1936年D.1942年4.论语派是( A )A.散文流派B.诗歌流派C.小说流派D.研究《论语》的学派5.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上,胡秋原曾经属于( )A.学衡派B.战国策派C.“自由人”D.“第三种人”6.鲁迅的《文化偏至论》收于其杂文集( )A.《热风》B.《南腔北调集》C.《坟》D.《华盖集》7.鲁迅的《故事新编》收历史小说( B )A.6篇B.8篇C.11篇D.15篇8.周作人对现代文学最可贵的贡献在于( A )A.他对“美文”的倡导与创作B.他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C.他对“人的文学”的倡导D.他对“平民文学”的倡导9.就思想内容与气魄来说,可以称为中国无产阶级的第一部诗集的是( B )A.郭沫若的《女神》B.郭沫若的《恢复》C.蒋光慈的《哀中国》D.殷夫的《孩儿塔》10.“是一部用血写成的特务反动分子罪行的记录”的长篇小说指的是( A )A.《腐蚀》B.《时间的记录》C.《蚀》D.《三人行》11.现代“乡土文学”的出现溯源于( A )A.鲁迅的《故乡》B.许杰的《惨雾》C.废名的《竹林的故事》D.沈从文的《边城》12.“把对中国国民性的解剖放进世界民族之林这个大手术室中”的长篇小说是( A )A.《二马》B.《沉沦》C.《围城》D.《赤都心史》13.被鲁迅赞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的是( D )A.郭沫若B.汪静之C.殷夫D.冯至14.尚洁这个人物形象出自许地山的小说( B )A.《命命鸟》B.《缀网劳蛛》C.《商人妇》D.《春桃》15.以时间为序,戴望舒先后出版的诗集有( D )A.《望舒草》、《灾难的岁月》、《我底记忆》B.《灾难的岁月》、《望舒草》、《我底记忆》C.《我底记忆》、《灾难的岁月》、《望舒草》D.《我底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16.章秋柳的形象出自茅盾的小说( C )A.《幻灭》B.《动摇》C.《追求》D.《虹》17.属于郭沫若所称誉的“小说的近代史”的是( C )A.《阿Q正传》B.《子夜》C.《死水微澜》D.《家》18.早期的巴金信仰( D )A.基督教B.自由主义C.马克思主义D.无政府主义19.汪中这一人物形象出于( D )A.郭沫若的《牧羊哀话》B.郁达夫的《沉沦》C.李吉力人的《大波》D.蒋光慈的《少年漂泊者》20.沈从文讽刺知识分子的代表作是(D )A.《有学问的人》B.《若墨医生》C.《烟斗》D.《八骏图》21.曹禺的《日出》是以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 C )A.独幕话剧B.三幕话剧C.四幕话剧D.五幕话剧22.何其芳《画梦录》的重要价值在于( C )A.表现青春的悲伤B.爱情的感叹和象征主义的艺术追求C.对散文艺术的自觉追求和散文的抒情美、形式美的创造D.对人生哲理的探求与表现和对颓废情调的表达23.1933年开始,其诗由“主情”转向“主智”,克制感情的自我表现,追求思辨美的“非个人化”倾向的诗人是( B )A.戴望舒B.卞之琳C.何其芳D.路易士24.洪深的话剧代表作是( D )A.《五奎桥》B.《香稻米》C.《青龙潭》D.《农村三部曲》25.“从此我要叽叽喳喳发议论:/我情愿有一个茅草的屋顶,/不爱云,不爱月,/也不爱星星”的诗句,出自( B )A.卞之琳的《风景》B.何其芳的《云》C.徐志摩的《深夜》D.戴望舒的《我思想》26.长篇小说《新儿女英雄传》的故事背景地是( D )A.吕梁山地区B.陕北地区C.胶东地区D.白洋淀地区27.现代文学中“后期浪漫派”的代表性作家是( C )A.郁达夫B.张恨水C.徐讠于D.无名氏28.张恨水《春明外史》中的“春明”是( C )A.形容春和景明的季节B.清明的别称C.北京的别称D.人物名29.《海艳》是无名氏《无名书稿》的( B )A.第一卷B.第二卷C.第三卷D.第四卷30.赵树理的以“想写出当时土改全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使土改中的干部和群众读了知所趋避”为创作意图的中篇小说是( C )A.《李家庄的变迁》B.《李有才板话》C.《邪不压正》D.《孟祥英翻身》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争议缠身的另类才女苏雪林

争议缠身的另类才女苏雪林

争议缠身的另类才女苏雪林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携带我和堂妹至省城投考,则我这一条小命也许早已结束于水中了。

”学业顺遂,锋芒渐露,苏雪林后升入北京高等女子师范,与庐隐、冯沅君成为同窗,曾在这里受教于胡适、李大钊、陈独秀。

后又留法,为使留学成行,瞒着家庭,临行前夜才告知母亲。

苏雪林上学之决心始终坚决,在她看来,学校教育使她“由一个家庭女性变成一个社会女性”。

而在求学事件中,苏雪林性格里的执着一面可见一斑。

上世纪20年代末,署名绿漪女士的散文集《绿天》和长篇自传体小说《棘心》相继面世,苏雪林在文坛崭露头角,尤以散文最为人称道。

后执教于高校,因喜另辟蹊径,解人之悬案,有“文坛名探”之雅号,《楚骚新诂》《屈赋论丛》名噪学界。

然而对于自己在文学和学术上的成就,苏雪林自认并非出于天资聪颖或刻苦勤奋,而是“婚姻的失败和一生的落寞”。

苏雪林是个“另类”的才女。

曾出版苏雪林自传及作品集的出版人、作家张昌华认为:“苏雪林的一生充满了矛盾”。

婚姻即是矛盾的一面。

面对父母包办的婚姻,接受过五四新文化洗礼的苏雪林以孝顺母亲的名义妥协,面对婚姻不幸,又因为觉得离婚二字对女人“不雅”勉强维持,新旧观念互相冲突。

苏曾在晚年回忆:“苏州天赐庄一年岁月尚算美满,但以后便是维持夫妻名义而已”。

丈夫张宝龄理工出身,理性,少情趣。

中秋十分,苏说月亮好圆,张答,再圆也没有我用圆规画的圆,苏兴致尽扫。

对于这桩婚姻,苏雪林有懊悔,也有反思,自认为“一种教条所拘束”,为“天生甚为浓厚的洁癖所限制”,自己不幸福,也“叫张宝龄孤凄一世”,觉得对不住他。

二人未有儿女,为继香火,张宝龄胞兄张柏年将一个孩子过继给他们,即嗣子张国祚。

然上世纪60年代张宝龄去世后,苏雪林与夫家断了联系,包括儿子在内。

苏雪林的“矛盾”也体现在她自负又自卑的双面性格。

这种性格在她的日记中尽显无疑。

皇皇400余万字15卷本《苏雪林日记》由台湾成功大学出版,贯穿起她从1948年到1996年的心路历程。

苏雪林的青阳情结

苏雪林的青阳情结

责任编辑临时决定去婺源,是缘于小妹的约请,更是缘于对那一片乡村桃源的向往。

抵达婺源境地,道路两旁皆是一排排整齐的香樟,浓荫如盖,阳光从枝叶的缝隙间点点滴滴地洒落,清风拂过,仿佛一朵朵金色的“太阳花”在地面腾挪跳跃。

第一站便直奔有着梦里乡村之称的严田民俗园。

刚入景区,一阵阵浓郁的桂花香随着秋风扑面而来。

正是江南仲秋时节,走在园中,嗅着饱满的桂花香气,一时恍惚,不知今夕何年。

热情的朋友引领我们去观赏园内的一株千年古樟,一旁的导游说,这是一棵有着1500年历史的古树,需十三个成人手牵手才能够合围,主干斑驳苍老,却枝叶繁茂。

面对这样一棵古树,让人多少生出些光阴似水的慨叹。

小妹家的一对儿女,早已经飞奔过去,围着虬结的树干玩耍嬉戏。

这也是一棵在乡村备受膜拜的“水口树”,它静静地依河而立,在沧桑岁月中默默佑护着村庄。

大树旁横跨一座古老的石桥,桥下溪水清澈,微波粼粼。

田畈间成片黄绿相间的稻田,白墙黑瓦的徽派民居散落其间,一派“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悠然和宁静的景象。

偌大的景区内亭台轩榭,曲径通幽。

坐在古色古香的茶楼间,望远山似黛,近水如碧,不由生出一种逃离凡俗,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惬意来。

离开严田,路过彩虹桥,却因为维修不开放,与之擦肩而过,仿佛那有缘相遇却无缘相亲的爱情,令人有些怅然若失。

虽然只是远远一瞥,那座宋朝的古桥长廊,亦已经在心底摇曳如梦。

到达李坑景区的时候,已是夕阳近黄昏。

一进村口,便想起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婺源李坑是一个以李姓为主的聚居古村落,村庄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自古民风淳朴,人才辈出。

村里的民居宅院大都依山或沿溪而建,斑驳的青石板路纵横交错,溪水缓缓地穿村而过,十几座形状和材质各异的溪桥连通着两岸。

彼时,秋日的夕阳映照在粉墙黛瓦的徽派老屋上,老屋倒映在清澈的溪流中……眼前的群山,流水,人家,俨然是一幅绝美的水墨画,是不一样的天上人间。

纪念苏雪林老师

纪念苏雪林老师

苏雪 林 、袁 昌英 和 凌 叔 华 在 武 汉
大 学 珞 珈 山 时 原 本 住 处 相 近 ,一 起
从 事 文 学 和 教 学 活 动 ,有 “ 珞 珈 三
杰 ” 之 称 。武 大 内迁 到 乐 山 ,3 家 人
又 住 到 了 一 起 ,其 中 也 有 个 缘 故 , 那 屋 子 最 初 是 苏 雪 林 租 到 的 ,又 很 方 便 ,正 好 那 里 也 有 空 房 ,就 建 议
潦 往 事漫忆
纪念苏雪林老师
孙 法 理
是1 9 3 9 年 上 初 中 时 知 道 苏 雪 林
独 、颠 、 当 、断 、渡 ,是 模 拟 铜 铃 的 叮 当声 ,是 “ 拟声 ” ,赋 予 了 诗 句
寸 这 个 名 字 的 。 有 一 篇 课 文 的 作
者 介 绍 是 苏 梅 ,字 雪 林 ,笔 名 绿 漪 。
音 乐 之 美 。 两 者 都 用 生 命 点 染 了 景
物 ,别 有 一 番 情 趣 。
课 文 多 ,作 者 也 多 ,还 有 鲁 迅 、 陶 渊 明 、林 觉 民 什 么 的 ,似 乎 都 是 作 古 的人 ,对 于 我 都 是 辽 远 的 过 去 。 可 我 不 久 却 发 现 ,那 位 苏 雪 林 离 我
系 。第 二 年 ,我 去 旁 听 了苏 雪林 的
“ 宋诗课 ” , ’ 渐渐 对她 的样子 熟悉 了 :
白皙 、文 静 、瘦 弱 。据 说 学 生 都 不
敢 看 她 的脚 ,小 时 缠 过 ,又 “ 解放 ” 了 ,她 最 不 愿 别 人 注 意 。 别 人 一 看 她 的脚 ,她 就 不 高 兴 。 她的 “ 宋 诗 课 ” 讲 得 很 有 趣 , 内

苏雪林:绿天

苏雪林:绿天

苏雪林:绿天苏雪林:绿天康的性格是很孤僻的,常常对我说:我想寻找一个水木清华的当地,修建一所屋子,不好俗人接见,在那里,你是夏娃,我就是亚当。

我的脾气,恰恰和他相反,爱热烈,虽不喜外交,却爱有几个知己的朋友,相互来往,但关于尘嚣,也同他有相同的厌烦,由于我的祖父,都是由山野出来的,我也在村庄中生活了多少时分,我原彻底是个天然的孩子呵!康因职务的联系,住在S埠,我和他同居在一处,他每天到远在二三十里外的工厂里去上工,早上六点钟启航,晚上六点钟才得回家,只需周日方得自在。

他上工去后,我就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又深又窄的天井底,沈沈寂寂,度过我水样的岁月。

偶尔出门望望:眼只看见工厂烟囱袅袅上升的黑烟,耳只听见隆隆轧轧的电车和摩托卡,我想念着我早年所爱的花,鸟,云,阳光但这些东西不光闪躲着,不好我实践相触摸,连我的梦境里都不来现一现了,所以我的心灵活逐渐陷于枯寂和愁闷之中。

我曾读过都德《磨房文牍》,独爱那《西简先生的羊羔》的一篇。

咳,现在我也变成这小白羊了,尽管系在芳草芊芊的圈子里,却望着那儿的崇山峻岭,梦想那垂枝的青松,带刺的野参华,银色的瀑泉,晚风染紫了的秋山,鼻子向着遥天,咪!宣布一声声悠长的叫唤。

某年,即S埠为五十年未有之大热所焚烧的一年,某月,即秋声和鸿雁同来之一月,咱们由S埠搬到S城里来了。

起先,康接着S城某大学的聘书,请他为大学理科主任,并允由校园赁给咱们屋子一所。

那时咱们并不知新屋是怎样一个方式,想像那或是几间平房,有一个数丈长宽的院子,庭中或许还有一二棵树,但这于我现已很好,我只需不再做天井底下的蛙,耳畔不再听见喧哗的车马声,于愿已足,住屋就说狭小,外边旷阔清美的景象,是能够补偿这个缺陷的。

所以康接到聘书之后,心里尚在踟蹰不决,我却竭力地鼓动,呵!西简先生的羊羔,现已厌恶了栅和圈了,它要决然投向大天然的怀有里去。

康所以决议了赴S城教学的方案。

行李运去之后,康先去安置,我于第二天带了些琐细的东西离开了S埠。

【中国文学名人】苏雪林简介

【中国文学名人】苏雪林简介

【关键字】中国文学名人苏雪林简介苏雪林传由于台湾海峡和政治的隔绝,我们这一代,乃至下一代对苏雪林都有陌生感,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著作等身的学者,桃李满天下的教授。

一苏雪林,乳名瑞奴、小妹;学名小梅,字雪林。

后因升入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将“小”字省去,改为苏梅。

由法回国后,又以字为名,即苏雪林。

笔名有绿漪、灵芬、老梅、天婴等。

1899年生于浙江省瑞安县县丞衙门里,自嘲为半个浙江人,祖籍安徽太平县岭下村。

苏雪林的祖父在清朝末年当过县令,父亲受过高等教育,母亲出身于士宦之家,素以贤慧著称,给苏雪林以较大影响。

她幼时富有男性特点,好动、爱玩,凡男孩所爱的一些玩艺儿,抡刀、舞棒、扳弓射箭,以至去郊外捉蟋蟀、放风筝、钓鱼、捕鸟等她都爱玩,整日和几个年龄差不多的小叔叔、大哥哥们厮打在一起,玩得很开心。

而同样年龄女孩子所喜欢的——擦脂抹粉、穿针引线之类的事情,却毫无兴趣,偶而做一两件这样的事也是笨手笨脚,不像样。

人们都说:苏雪林是一个男性化的女孩,被称之为“野丫头”。

由于祖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世俗偏见,苏雪林不能像男孩子一样读书,她七岁开始,才跟着叔叔及兄弟们“名不正、言不顺”地在祖父衙署所设的私塾里跟读,只是不解其意,囫囵吞枣地背诵《三字经》、《千字文》、《女四书》、《幼学琼林》等。

在私塾里只跟读一二年,男孩子们都纷纷去学校读书了,她不得不辍学。

跟读辍学后,闲着无聊,便利用在私塾里学得的一二千汉字,从叔叔和哥哥那里借一些通俗小说当作课本自读。

久而久之,她不仅能读懂《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封神榜》等,也能粗读文言的《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之类的书,整日埋头于书海,自得其乐。

从此,一颗寂寞的心找到了新的寄托。

后来,苏雪林的叔叔、哥哥们都先后进入上海新式中学或大学,每年寒暑假回家都要带回一些新旧图书和当时流行的报刊,苏雪林便借机有挑选地阅读起来。

《史记》、《汉书》,她读过一些选本;唐诗、宋词、元曲、明清传奇,以及历代名家的专集也都涉猎个大概,连当时流行的译作《天演论》、《茶花女遗事》、《迦茵小传》、《十字军英雄记》等,也都读得着迷。

苏雪林棘心不死,绿天永存

苏雪林棘心不死,绿天永存

苏雪林:棘心不死,绿天永存作者:钟倩来源:《百家论坛》2012年第03期民国时期女子的爱情大多一波三折,有的为爱殉葬,比如萧红;有的因爱展翅,比如林徽因;有的因爱情无果而郁郁终生,比如白薇。

但是,有一位女子却与众不同,她敢于执著地抵抗,敢于在孤独和寂寞中书写爱恨交织的人生。

她就是苏雪林,与凌叔华、袁昌英一起被称为“珞珈三剑客”。

苏雪林原名苏梅,字雪林,她的祖父在清朝末年当过县令,父亲受过高等教育,母亲也出身于官宦之家,因此她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不过,童年时期的苏雪林却像男孩一样淘气好动,喜欢抡刀舞棒、扳弓射箭、去郊外捉蟋蟀,整天和一帮男孩子混在一起玩。

七岁起,苏雪林跟着叔叔在祖父衙署所设的私塾里读书,虽说是囫囵吞枣式的背诵,但学习的经历以及之后辍学在家的自学,为她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1914年,苏家从上海迁居安庆,在二叔的帮助下,苏雪林进入基督教创办的培媛女校就读。

一次,苏雪林牙痛,找女大夫看病时却被粗暴地拔牙。

这件事使她对教会学校的跋扈之气非常不满,决然退学。

后来,得知安庆省立初级女子师范招生,苏雪林跃跃欲试,“费了无数眼泪,哭泣、哀求、吵闹”,终于说服了祖母和家中长辈。

当时“求学的热心已经炽烈得燃烧至白热化,弄得不茶不饭,甚至差点投河自杀”。

如果说她此时的求学心切和对自由的向往,完全是一幅青春桀骜的图景,那么之后她对包办婚姻的抵抗则是独立性格的体现了。

在上海时,祖父就将她许配给商人张余三之子张宝龄,所以当她提出继续求学于女子师范时,祖母当头驳回,让其赶快完婚。

面对祖母的逼迫,苏雪林以跳水自杀相威胁,幸好母亲出面苦求祖母,她才得以继续求学。

1919年,22岁的苏雪林毕业后留母校附小任教,功课积劳使她大病一场,日后常为病魔所蹂躏。

当她再次想求学北京时,祖母又以完婚相阻挠,苏雪林愤怒不已,致使颈部淋巴腺结核穿孔,差点丢了性命,祖母这才答应她的求学。

在束缚中抵抗,在抵抗中坚守,苏雪林骨子里的执著就是这样炼成的,这无疑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雪林:绿天
康的性情是很孤僻的,常常对我说:“我想寻觅一个水木清华的地方,建筑一所屋子,不和俗人接见,在那里,你是夏娃,我便是亚当。


我的脾气,恰恰和他相反,爱热闹,虽不喜交际,却爱有几个知心的朋友,互相往来,但对于尘嚣,也同他
有一样的厌恶,因为我的祖父,都是由山野出来的,我也在乡村中生活了多少时候,我原完全是个自然的孩子呵!
康因职务的关系,住在S埠,我和他同居在一处,他每天到远在二三十里外的工厂里去上工,早上六点钟动身,晚上六点钟才得回家,只有星期日方得自由。

他上工去后,我就把自己关闭在一个又深又窄的天井底,沈沈寂寂,度过我水样的年华。

偶然出门望望:眼
只看见工厂烟囱袅袅上升的黑烟,耳只听见隆隆轧轧的电车和摩托卡,我想念着我从前所爱的花,鸟,云,阳光……但这些东西不但闪躲着,不和我实际相接触,连我的梦境里都不来现一现了,于是我的心灵便渐渐陷于枯
寂和烦闷之中。

我曾读过都德《磨房文牍》,最爱那《西简先生的小羊》的一篇。

咳,现在我也变成这小白羊了,虽然系在
芳草芊芊的圈子里,却望着那边的崇山峻岭,幻想那垂枝的青松,带刺的野参华,银色的瀑泉,晚风染紫了的秋山,鼻子向着遥天,“咪!”发出一声声悠长的叫唤。

某年,即S埠为五十年未有之大热所燃烧的一年,某月,即秋声和鸿雁同来之一月,我们由S埠搬到S城里
来了。

起先,康接着S城某大学的聘书,请他为大学理科主任,并允由学校赁给我们屋子一所。

那时我们并不知新
屋是怎样一个形式,想像那或是几间平房,有一个数丈长宽的庭院,庭中或者还有一二棵树,但这于我已经很好,我只要不再做天井底下的蛙,耳畔不再听见喧闹的车马声,于愿已足,住屋就说狭小,外边旷阔清美的景物,是
可以补偿这个缺点的。

所以康接到聘书之后,心里尚在踟蹰不决,我却极力地怂恿,呵!西简先生的小羊,已经
厌倦了栅和圈了,它要毅然投向大自然的怀抱里去。

康于是决定了赴S城教书的计划。

行李运去之后,康先去布置,我于第二天带了些零碎的东西离开了S埠。

我虽然在S城住过半年,但新屋的路却不认识,同车夫又说不明白,我便到H女学校请校长洛女士引导,因
为我曾在这个学校授过课,和洛女士颇有交情。

洛女士是美国人,性情极为和蔼,见我来很高兴,听见康也来S城教书,更为欢喜。

她请我坐了,请出她朋
友沙女士来陪我,又倒给我一杯冰柠檬水。

两个钟头在火车里所受的暑热,正使我焦渴呢,喝了那杯水真有甘露
沁心的爽快。

我谈起请她引导去看新屋的话,洛女士说:“那屋子很好,我常常想住而不可得,你们能够赁到这样的屋,运
气真不错呀!”
“她们住在这样精雅的屋子里还羡慕我们的屋么?”我暗想。

喝完冰水后,她和沙女士引我走出学校,逆着刚才来的道路,沿着河走了十分钟,进了一堵墙,我们便落在
一片大空场之中,场中只有一个小茅庐余无别物。

我正在疑惑,洛女士指着屋后一道矮墙,和一丛森森的树木说:——你们的屋子在这墙里。

推开板扉,走进那园,才发见了一座极幽蒨的庭院。

呵!这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走到屋前,康听见我们的声音,含笑由屋中走出,洛女士和他寒暄了几句话,便作别去了。

等她转过身去,我就牵着康的手,快乐得直跳起来:
——有这样一个好地方,我真做梦也没有想到!
我们牵着手在园里团团地走了一转,这园的风景便都了然了。

园的面积,约有四亩大小,一座坐北朝南半中半西的屋子,位置于园的后边,屋之前面及左右,长廊围绕,夏可以招凉风,冬可以负暄日。

这园的地势太低而且杂树蒙密,日光不易穿漏,地上有些潮湿。

所以屋子是架空的,离地约有六七尺高,看去似乎是楼,其实并不是楼,屋子下面不能住人,只好堆煤,积柴,或者放置不用的家具。

园中尚有一个土墩,土墩上可以眺望墙外广场中青青的草色,和那一双秀丽的塔影。

园中的草似乎多时不曾刈除了,高高下下长了许多杂草,草里缠纠着许多牵牛花,和茑萝花,猩红万点,映在浅黄浓绿间,画出新秋的诗意。

还有白的雏菊,黄的红的大理花,繁星似的金钱菊,丹砂似的鸡冠,也在这荒园中杂乱地开着。

秋花不似春花,桃李之秾华,牡丹芍药的妍艳,不过给人以温馥之感,你想于温馨之外,更领略一种清远的韵致和幽峭的情绪么?你应当认识秋花。

讲到树,最可爱的莫如那几株合抱的大榆树了,树干臃肿丑怪,好像画上画的古木,青苔覆足,常春藤密密地蒙盖了一身,测其高寿至少都在一二百岁以上。

西边一株榆树已经枯死了,紫藤花一株,附它的根蜿蜒而上,到了树巅,忽又倒挂下来,变成渴蛟饮涧的姿势,可惜未到春天,藤花还没有开,不然绿云深处,香雪霏霏,手执一卷书,坐在树上,真如置身于华严界里呢。

有一株双杈的榆树最高,天空里闲荡的白云,结着伴儿常在树梢头游来游去,树儿伸出带瘿的突兀的瘦臂,向空奋拏,似乎想攫住它们,云儿却也真乖巧,只永远不即不离地在树顶上游行,不和它的指端相触,这样撩拨得树儿更加愤怒,臂伸得更长,好像要把青天抓破!
春风带了新绿来,阳光又抱着树枝接吻,老树的心也温柔了,它抛开了那些讨厌的云儿,也来和自然嬉戏。

你看,它有时童心发作,将清风招来密叶里,整天飘飘渺渺地奏出仙乐般的声音。

它们拚命使叶儿茂盛,苍翠的颜色,好像一层层的绿波,我们的屋子便完全浸在空翠之中,在树下仰头一望,那一片明净如雨后湖光的秋天,也几乎看不见了。

呀!天也让它们涂绿了!绿天深处,我们真个在绿天深处!
“这园子虽荒凉,却富有野趣,”康笑着对我说,“如果隔壁没有别人搬来,便可以算做我们的地上乐园了啦!”
我没有答他的话,只注视着那些大榆树,眼前仿佛涌现了一个幻象:
杲杲秋阳,忽然变得炫目强烈了,似乎是赤道下的日光。

满园的树,也像经了魔杖的指点,全改了样儿;梧
桐亭亭直上,变成热带的棕榈,扇形大叶,动摇微风中,筛下满地日影,榆树也化成参天拔地的大香木,缀着满
树大朵的花和累累如宝石如珊瑚如黄金的果实,空气中香气蓊葧,非檀非麝,令人欲醉。

长尾的猴儿,在树梢头窜来窜去,轻捷如飞,有时用臂儿钩着树枝,将身悬在空中,晃晃荡荡地打秋千顽玩。

骄傲的孔雀,展出它们锦屏风般大尾,带着催眠的节拍,徐徐打旋,献媚于它们的雌鸟。

红嘴绿毛的鹦哥和各色
各样的珍禽异鸟,往来飞舞,不住地唱出妙婉的歌声。

树下还有许多野兽哩,但它们都是驯扰不惊的。

毛鬣壮丽的狮子抱着小绵羊睡觉,长颈鹿静悄悄在数丈高的
树上摘食新鲜叶儿,摆出一副哲学家的神气,金钱豹和梅花鹿在林中竞走,白象用鼻子在河中汲水,仰天喷射,
做出一股奇异的喷泉,引得河马们,张开阔口,哈哈大笑。

这里没有所谓害人的东西,鳄鱼懒洋洋地躺在岸边,做它们沙漠之梦去了,一条条红绿斑斓的蛇,并不想噬人,也不想劝人偷吃什么智慧的果子,只悠闲地盘在树上,有时也吱吱地唱它们蛇的曲子,那声音幽抑,悠长,
如洞箫之咽风。

这里的空气是鸿蒙开辟以来的清气,尚未经过市场尘埃的溷浊,也没有经过潘都兰箱中虫翅的扰乱,所以它
是这样澄洁,这样新鲜,包孕着永久的和平,快乐,和庄严灿烂的将来。

林之深处,瀑布如月光般静静泻下,小溪儿带着沿途野花野草的新消息,不知流到什么地方去,朝阴夕阳,
气象变化,林中的光景也是时刻不同的,时而包裹在七色的虹霓光中,时而隐于银纱般的雾里……流泉之畔,隐
约有一男一女在那里闲步。

那就是人类的始祖,上帝用黄土抟成的人,地上乐园的管领者。

…………
“你又痴痴儿地想什么呢?我们进屋里去罢。

”康用手在我的肩上一拍,呵!一切的幻象都消失了,我们依然
在这红尘世界里。

世上哪有绝对的真幸福呢?我们又何妨将此地当做我们的“地上乐园”。

一切我们过去生命里的伤痕,一切时代的烦闷,一切将来世路上不可避免的苦恼,都请不要闯进这个乐园来罢,让我们暂时做个和和平平的好梦。

乌鸦,休吐你不祥之言,画眉,快奏你新婚之曲!
祝福,地上的乐园,祝福,园中的万物,祝福,这绿天深处的双影!
(《绿天》,1928年上海北新书局初版,选自,1956年台湾光启出版社增订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