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一氧化碳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 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九年级化学 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概述:一氧化碳(CO)纯品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

分子量28.01,密度1.250g/l,冰点为-207℃,沸点-190℃。

在水中的溶解度甚低。

空气混合爆炸极限为12.5%~74%。

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进而使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从而引起机体组织出现缺氧,导致人体窒息死亡。

因此一氧化碳具有毒性。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故易于忽略而致中毒。

常见于家庭居室通风差的情况下,煤炉产生的煤气或液化气管道漏气或工业生产煤气以及矿井中的一氧化碳吸入而致中毒。

•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没有颜色,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1)可燃性:2CO + O22CO2(2)还原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Cu + CO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2Fe + 3CO2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3Fe + 4CO2(3)毒性:CO极易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危及生命。

CO 有剧毒,人在CO 的体积分数达到 0.02%的空气中持续停留2—3h 即出现中毒症状,因此我们使用煤、燃气热水器时要装烟囱,注意室内通风。

用途:用作燃料,冶炼金属。

•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比较2CO+O 22CO 2有可燃性 2H 2+O 22H 2OCO+CuOCu+CO 2有还原性 H 2+CuOCu+H 2O•H 2、CO 、C 的比较C+O2CO2;2H2+O22H2O2CO+O22CO22C+O22CO•注意:(1)三种物质燃烧的现象有所不同,但不能根据火焰去鉴别CO和H2(2)在还原CuO的实验中,必须对多余的CO进行处理。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一氧化碳》精品教学课件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一氧化碳》精品教学课件
故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应学会透过现象 看本质,即看是否生成了新物质。
课堂小结
物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理 物变 质 化 只是形状、状态的变化 的
变 化
化 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学
变 常伴随有颜色的改变、 化 放出其他、生产沉淀等
现象,还有能量的变化
随堂训练
1.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 的是( D ) A.电熨斗通电产生的能量 B.电灯通电发出的光 C.水电站利用水力产生的电 D.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能量
× 么变化?
甲同学:有发光放热的现象,所以是化学变化。
√ 乙同学: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所以是物理变化。
【总结】此类现象可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 变化,但不能作为判断依据。 判断物质变化类型的标准是:“是否生成新物质”。
讲授新课
例2 分析蜡烛燃烧的过程:
蜡烛熔化 蜡烛燃烧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同时 发生
新物质生成
有水蒸气放出, 液态的水 玻璃片上出现小

水珠
(2) 块状的胆矾 块状变成粉末 粉末状的胆矾

(3)蓝色的硫酸铜 有蓝色沉淀生成 蓝色的氢氧化
溶液
铜沉淀

(4)颗粒状石灰石 有气泡放出,澄 二氧化碳气体

(或大理石) 清石灰水变浑浊 等
讲授新课
归纳与小结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①作燃料:如管道煤气 2CO+O2 点燃
2CO2
②冶炼金属:如炼铁等 CO+CuO △ Cu+CO2
讲授新课
5.一氧化碳的来源 大量CO的会造成大气的污染 ,主要来源:
汽车排放的尾气,其余来自煤等含碳燃料的燃烧和石油 的炼制等。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什么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什么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什么
一氧化碳是一种碳氧化合物,化学式为CO,化学式量为28.0101,通常状况下为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

本文整理了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欢迎阅读。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2CO + O22CO2
2、还原性: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Cu + CO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2Fe + 3CO2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3Fe + 4CO2
物理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熔点-199℃,沸点-191.5℃。

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为l.25g/L,和空气密度(标准状况下1.293g/L)相差很小,这也是容易发生煤气中毒的因素之一。

它为中性气体。

分子结构:一氧化碳分子为极性分子,但由于存在反馈电子,分子的极性很弱。

一氧化碳主要用途有
1、一氧化碳可用于制甲酸钠。

2、在冶金工业中作还原剂,如工业还原氧化铁(制备铁)。

3、用于做气体燃料,如水煤气(一氧化碳和氢气等气体的混合物)。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一氧化碳PPT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一氧化碳PPT
当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占到0.02%时,人在2h~ 3h后就会出现头晕恶心的症状;当一氧化碳的含量达 到0.08%时,2h即昏迷;含量再高,将危及生命。
发生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煤气阀门并开窗通风。此时千万不 能开灯检查泄漏源,因为开灯时会产生电火花引爆煤气。轻 微中毒者应呼吸大量新鲜空气即可,病情严重者要立即送医 救治。
例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应采用的 方法是( D ) × A.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焦炭 × B.把混合气体点燃 × C.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 D.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解析:一氧化碳可与氧化铜反应,而二氧化碳则不 反应。同时,此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不增加新杂 质,符合除杂原则。
课后反馈总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首先根据一氧化 碳与二氧化碳在组成上不同来认识,然后分别介绍一氧化 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这些学习过程中注重紧密联 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 境的情感,让学生从中得到启示并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本节课结束后要注意加强相关化学方程式的巩固与练 习,对个别学生应加强督促与辅导。通过有关碳及碳的氧 化物的化学方程式的练习,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含碳物 质间的转化规律,提升学习的效率,扩大知识的结构。
(3)还原性: 3.CO的用途 (1)作气体燃料(可燃性) (2)冶炼金属(还原性)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小结
物理
性质


化 碳
化学 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略小
可燃性: 还原性: 毒性:与血红蛋白结合,使机体缺氧。
用途
作燃料,冶炼金属
课后反馈总结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2019版)九年级化学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019版)九年级化学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CO + O2 点=燃= 2 CO2

CuO+CO = Cu+CO2
3CO + Fe2O3 =高=温 2Fe + 3CO2
吸入CO后.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
③毒性 氧气结合.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
白结合生物体内缺氧
;华哥 https:/// ;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1995年-- --《隋唐群英会》--谭耀文 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逢吉--?将兵者有成者 有败者 杀伤人数大致相同 修之则兴 为北路军; 而韩信 到了五月 20.国 李绅 隋末大乱以来 ”命城门不再戒严 出奇无穷 李靖全身题跋像 会日暮 郑余庆--?当以韩信为最 石祗派刘显带领七万士众攻打邺城 莫不奋兴 赐百钱 18.其意非尽吞天下者不休 靖率轻兵先至丹阳 法令为先 文官武将进三等官位 我们一定能攻下 中之以其怠也 李牧塑像 石虎时的宫人几乎被吃尽 赐绢千匹 杜悰--?饰演孙俪弟弟白起_2019年7月_腾讯网 大门两侧的石柱 不等交战 《拟咏怀诗二十七首》 ?指责庄贾为何不按约定的时间来军营 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一十一·卫将军骠骑列传》:得右贤裨王十馀人 17.乃与汉王约 ” 影视形象 2001 《孙子》饰演者:师小红 《晋书·卷一百七·载记第七》:石琨及张举 王朗率众七万伐邺 而诸侯及秦用之 ②闵 幼而果锐 史籍记载编辑 公孙敖也因此显贵 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信曰:“仆闻之 这就是所说的‘赶着街市上的百姓去打仗’ 挖地道 垒土山 跃鱼连后旆 60.仍不见庄贾的人影 霸勾践 即一年要交六百钱 兵至乞石迷部 [5] 固称疾 闵悔之 4 爵关外侯 派人假装获罪后逃出淮南国而西入长安 他顾不上足疾与年事已高 10.誓不叛汉 两路失败 《汉刘邦》 《史记》:李牧者 尽以赏赐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31-32] 请求挂

2023年中考化学: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023年中考化学: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023年中考化学: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主要有:
1.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以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变成二氧化碳,火焰呈蓝色,放出大量的热(可用作燃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点燃¯2CO2.
2.一氧化碳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把金属从它们的氧化物中还原出来(工业上常用来冶炼金属).例如,CO+CuO△¯Cu+CO2,Fe2O3+3CO高温¯2Fe+3CO2.
3.一氧化碳还具有毒性,极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失去携氧能力,造成生物体内缺氧,而发生中毒现象.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让学生阅读、思考后,根据所学的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以及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等,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并且,经常将其与“碳及含碳物质的不完全燃烧”、“氧气的化学性质”、“炼铁的原理及金属的冶炼”、“一氧化碳的毒性及煤气中毒”、“一氧化碳的用途”等联系起来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经常考查一氧化碳的前两个化学性质,以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等.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尤其是有一氧化碳参与的反应的现象、化学方程式等,以及碳酸或紫色的石蕊试液的性质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以及实验装置图等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第1页共1页。

中考化学考点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中考化学考点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中考化学考点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知识点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通常是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知识点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可燃性:一氧化碳能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上附着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2CO+O2 2CO2;注意:点燃一氧化碳等可燃气体前前要验纯。

(2)还原性:一氧化碳能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同时生成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CO+CuOCu+CO2,因此一氧化碳可用于冶金工业。

知识点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顺序:与H2还原CuO的实验操作顺序一样,先通CO,再加热;实验完毕,先停止加热,连续通CO至试管冷却。

尾气处理:因CO有剧毒,不能随意排入空气中,处理的差不多原则是将CO燃烧掉,转化为无毒的CO2或收集备用。

知识点4、一氧化碳的毒性、产生方式及用途(1)一氧化碳的毒性:CO和人体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强,人吸入CO会造成人体缺氧,严峻者会致死。

(2)产生CO的三种要紧方式:a.氧气的量不足,碳燃烧不充分:b.CO2遇到酷热的碳;C+CO2=2CO;c.碳与水蒸气高温条件下反应:C+H2O=CO+H2 (水煤气)。

(3)一氧化碳的用途:CO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CO具有还原性,可用来冶炼金属,如炼铁等。

知识点5、一氧化碳的检验方法(1)点燃待检气体,若火焰呈蓝色,则先用干燥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无水珠,再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显现白色浑浊物,则气体为CO。

(2)将待检气体通过灼热的CuO,若显现红色的物质,且产生的气体不能使无水CuSO4变色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为CO。

相关举荐中考化学知识考点复习:周围的化学物质中考化学考点训练:走进溶液世界。

《一氧化碳》化学教案4篇

《一氧化碳》化学教案4篇

《一氧化碳》化学教案4篇《一氧化碳》化学教案4篇《一氧化碳》化学教案1 教学目的知识目的:使学生理解两种碳的氧化物在性质上的差异;通过化学实验及其分析,使学生理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复原性,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过比照和实验,使学生掌握CO的主要性质。

才能目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才能和思维才能;通过对CO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初步进步学生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技能;初步培养学生毒气处理的方法。

情感目的:通过对CO化学性质实验的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体验成功,培养化学学习兴趣;通过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现象,对中毒机理进展微观分析,提醒通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态度;通过引导学生对CO的全面认识过程,初步训练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分析问题的科学态度;强化使用毒气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中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的教学,是高中学习的重要生长点。

一氧化碳的性质不难理解,又有氢气、二氧化碳的性质作比照、铺垫,学习难度不大,有利于学生探究。

内容严密联络实际。

此节内容与实际生活、消费联络严密,有利于进步学生的探究兴趣。

同时一氧化碳是学生初中学习的第一个有毒物质,是典型的环保素材、自我保护素材。

对一氧化碳的学习,既可满足九年义务教育对知识普及的要求,同时又可进步学生自我保护、环保的才能。

因此,无论从教材的位置看,是从学生的知识贮备、才能程度分析,还是从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出发,一氧化碳的学习作为探究性学习,内容、难度均合适,是高中学习的生长点。

课堂引入指导:法一:通过介绍煤气中毒,及其危害的新闻实例引入。

突出认识——实验——应用〔预防煤气中毒〕的学习活动。

法二:将小老鼠放入盛满一氧化碳的钟罩内,观察一氧化碳的毒性,讲解煤气中毒原理及救护方法,实际救护小老鼠。

从兴趣出发,学习一氧化碳性质。

法三:单刀直入,碳有两种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析分子式差异,推测性质,引入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化学教学内容:初三化学一氧化碳【基础知识精讲】1.CO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CO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2.CO的化学性质(1)可燃性:2CO + O2点燃2CO2(2)还原性CuO+CO△Cu+CO2(可还原Fe、Cu等的氧化物)(3)毒性:是一种对空气产生污染的物质,因此实验中多余的CO要进行处理,不能随意放入空气中.3.产生CO的主要反应2C + O2点燃2CO(氧气不充足) CO2+C高2CO此外,一些含碳化合物不充分燃烧也会产生CO.【重点难点解析】例1如果要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应采用的方法是()A.把混合气体点燃B.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C.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把混合气体由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分析除杂质时要考虑:(1)保留何物质;(2)除去何物质(杂质);(3)方法要简单可行;(4)不能产新的杂质(必须产生新的杂质时,新杂质要更容易除去);(A)因为CO太少不能被点燃;(B)CO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相反可将CO2吸收;(D)不可能实现.解答选(C)例2煤炉很旺时,添加适量新煤后,炉温下降,其原因是什么?但过一会儿后,发现新炉上有蓝色火焰产生,炉温升高,这又是什么原因?分析这实际上是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空气中的氧气相互间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的结果,因为反应时有热量变化,所以产生了上述现象.解答煤炉很旺时,碳充分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加新煤后,一方面冷煤要吸收一部分热量,而更主要的是CO2+ C高温2CO,此反应吸收热量,所以炉温下降;又因为2CO + O2点燃2CO2,此反应放热且产生蓝色火焰,所以炉温上升,新煤上可见蓝色火焰.例3在密闭的容器中将5g木炭和8g氧气加热,使之充分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产物全是CO 2 B.产物全是COC.产物是CO和CO 2的混合物 D.无法确定分析 碳燃烧的产物比氢气要复杂,由于碳和氧气的用量不同,其产物也不同。

当C + O 2点燃CO 2时, C 的质量∶O 2的质量=3∶8当2C + O 2点燃2CO时,C的质量∶O 2的质量=3∶4 由于43>85>83 所以其产物既有CO 2又有CO解答 选(C)例4 将CO、N2、O 2、HCl 四种混合气体,依次通过Na 2CO 3液,热的铜丝、石灰水、灼热的氧化铜,最后剩下的气体是( )A.N2和CO B.CO 2和N2 C.HCl 和N2 D.O 2和N2分析 本题从除杂质的角度考查几种气体的性质,解题时要注意除去气体过程中产生的新气体,(1)经过 Na 2CaCO 3溶液 Na 2CaCO 3 + 2HCl =2NaCl + CO 2↑ + H 2O; (2)通过灼热的铜丝O 2 + 2Cu △ 2CuO;(3)通过石灰水CO 2 + Ca(OH)2=CaCO 3↓+H (4)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uO+CO △ Cu +CO 2解答 选(B)【命题趋势分析】CO的可燃性、还原性以及用这些性质解决一些推断和除杂等问题;CO的毒性与环保,健康相联系;CO、H2、C分别还原CuO的实验条件、现象、装置的对比.【典型热点考题】例1 吸烟危害健康,其原因之一是香烟燃烧产生的气体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这种气体是( )A.CO 2 B.O 2 C.H 2 D.CO如:尼古丁、甲醛、 CO等,其中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物质是CO,而CO 2、H2 、O 2均无毒.解答 选(D)例2 现有如图5-11所示的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A处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B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图5-11(3)为了避免一氧化碳污染空气,需在C处采用必要的措施(或实验装置),请举出其中的三种:①;②;③ .分析CO具有还原性,可使CuO还原,进入B中的气体既有CO2又有未参加反应的CO,CO2可被澄清石灰水吸收,C处有CO,由于CO有毒,必须收集起来或转化为无毒物质.解答(1)黑色粉末变成红色CuO + CO△Cu+CO2(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 = CaCO3↓+H2O(3)连接一个气球(或塑料袋)收集尾气;用酒精灯点燃尾气;用排水法收集尾气.例3有一混合气体,可能是氢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的一种或几种,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氧化铜,在试管口出现水珠,并有红色物质生成,剩余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试推断混合气体的组成分析因为还原氧化铜后生成水,所以混合气体中肯定有氢气;反应后的混合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后的混合物气体中有二氧化碳,在由此进行推断.解答原混合气体一定有H2,可能有CO、CO2其中之一,或都有.【同步达纲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气体中,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A.CH4B.O2C.CO2D.CO2.一定量的CO2气体通入石灰水中,最多能得到xg沉淀,若将上述一定量的CO2经CaCO3→CO→CO2的一系列变化(假定无损耗),再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最多能得到x g沉淀,则x与y的关系是()A.2x=y C.x=2y C. x=y D.x与y不成比例3.甲、乙、丙、丁都是含有碳元素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1)甲 + 丙乙(2)乙 + O2丙(3)丁在高温下分解可得到丙,则按甲、乙、丙、丁依次排列的顺序正确的一组是()A.C、CO、CO2、CaCO3B.C、CO2、CO、Na2CO3C.CO、C、CO2、CaCO3D.CO2、C、CO、CaCO34.已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现有a升H2与CO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用去a/2升O2,则H2与CO很合气体中,两种气体的体积比是 ( )A.2:1 B.1:1C.1:2D.任意比值5.一氧化碳能做还原剂是因为()A.它是一种气体 B.它含碳元素C.它能夺取氧化物中的氧D.在化学反应中它能失去氧6.区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最好的方法是()A.试验它们的毒性B.观察它们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现象C.观察它们能否使带火星的木炭复燃D.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性7.将CO和CO2混合气体10g,在高温下缓慢通过足量的氧化铁后,气体质量变为14g,则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的质量为()A. 7gB.6gC.5g D.4g8.一氧化碳是排放量很大的空气污染物,其主要来源是下列中的①锅炉中煤的燃烧;②汽车排放的废气;③灼烧石灰石;④氢气的燃烧;⑤汽油的挥发()A.②B.①②C.①②⑤D.③④9.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都能溶于水,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B.都是由碳元素、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C.在空气中的含量大时都可使人致死,因此都有毒D.一氧化碳有还原性,H氧化碳有氧化性二、填空题10.某无色气体是H2、CO和CO2中的一种或几种,将该气体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和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到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红,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则该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把氮气、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组成的混合气体,选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和浓硫酸,最后剩下的气体是;如果把原混合气体先通过澄清石灰水,然后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铁和浓硫酸,最后剩下的气体是.12.如图5-12所示.已知A可能由H2、CO、CO2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装置甲中放入黑色氧化铜粉末,乙中放入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丙中加人澄清石灰水,根据下述实验现象判断:图5-12(1)若甲中黑色粉末变红色,乙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丙中无变化,则A为.(2)若甲中黑色粉末变红色,乙中白色粉末的颜色没有变化,丙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A中一定含有,可能含有,如果要确定是否存在可能含有的气体应在装置甲前面连接一个盛有的洗气瓶(见图中装置丁).13.用图5-13装置可以洗气、检验、贮气,请回答下列问题:(1)除去CO中少量的CO2装置内应盛的物质是.(2)证明CO中混有CO2装置内应盛有.图5-13(3)若用排水法贮备CO时,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4)若要用水将装置中的CO排出进行实验时,水应从端通入.【素质优化训练】14.在密闭容器中盛有CO和O2的混合气体共259,点燃后将容器中的全部气体通入足量的石灰水后,还能得到3g气体,则点燃前容器中CO和O2分别为多少?15.要除去氮气中混有少量H2、CO、CO2,得到干燥的氮气(假设每步反应都是完全的),通过下列试剂的先后顺序中,正确的是()①浓硫酸②苛性钠溶液③灼热的氧化铜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③①②【生活实际运用】16.商店出售的电子煤气灶需有使用之源:(1)液化石油气(主要成份C3H8),(2)管道煤气(主要成份CO),(3)你认为电子煤气灶能否任意使用这两种气源?为什么?若将使用液化石油气的煤气灶改成使用管道煤气,你认为如何改进?17.用煤炉烧水时,水开时常会溢出来,水洒在通红的煤上,火不但不熄灭,反而“呼”地一声,会窜出很高的火苗来,试解释这一现象.【知识验证实验】下图所示的装置可进行多种实验.(1)转化:如果通入的CO2中含有少量CO,可将CO转化为CO2,装置中应盛放的物质可能是(至少答两种);(2)检验:如果通入的CO2中含有少量O2,装置中应放的物质是(至少答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1年吉林省中考试题)【知识探究学习】化学与环境: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等有毒气体,其净化过程如下:将尾气经过第一轮转化器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CO将NO还原成为N2;然后把气体通入到第二轮转化器中,并通入过量的空气,,使剩余的CO被完全氧化,则两转化器中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2)参考答案:【同步达纲练习】一、1.C 2.A 3.A 4.D 5.C 6.B 7.A 8.A 9.BD二、10.H2 11.N2, N2和CO2 12.(1)H2;(2)CO CO2澄清石灰水 13.(1)NaOH 溶液;(2)澄清石灰水;(3)B;(4)A【素质优化训练】14.17g,8g或14g,11g 15.B【生活实际运用】16.不能,燃烧时需要氧气的量不一样,减小风门或增大供气量【知识验证实验】(1)CuO、Fe2O3(Fe3O4) (2)Cu、Mg【知识探究学习】解答:(1)2NO+2CO 催化剂N2+2CO2(2)2CO+O2催化剂点燃)(2CO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