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1

合集下载

初中课外文言文原文

初中课外文言文原文

一、楚人学舟【原文】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二、鲁人徙越【原文】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三、打捞铁牛【原文】宋河中府浮梁①,用铁牛八维②之,一牛且数万斤。

治平③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

真定④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⑤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①浮梁:浮桥。

②维:系,连结。

③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

④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

⑤权衡:秤锤秤杆。

四、勉谕儿辈【原文】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①。

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②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③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注释】①费用:花费钱财。

②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

③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

五、景公令出裘发粟与饥寒【原文】景公之时,雨雪①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

寡人闻命③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①雨(yù)雪: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六年级课外文言文(一)

六年级课外文言文(一)

鳝救婢原文高怀中,业鳝面于扬州小东门,日杀鳝以千数,一婢悯之,每夜窃部分缸中鳝从后窗投诸河。

如是累年。

一日面店被焚,婢仓皇出逃,为火所伤,困于河滨。

夜深入睡,比醒而痛减,伤亦愈。

视之,有河中污泥敷于伤处,而周有鳝之行迹,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

高怀中感其异,遂为之罢业。

及拆锅,下有洞,生鳝无数盘其中,悉纵之于河。

翻译高怀中在扬州的小东门经营鳝鱼面。

他每天要杀数千条鳝鱼。

有一位女仆人十分怜悯鳝鱼,每天夜晚,偷偷从水缸里捞出一部分鳝鱼,把它们从后窗扔进河中,像这样做了许多年。

有一天,,面店被火焚烧,女佣仓皇逃出,被火所烧伤,困在了河岸边。

夜深时睡着了,等到醒来后感到伤口的疼痛减弱,连烧伤的部位也马上要痊愈了。

仔细看伤口,发现有河中的污泥敷在伤口上,但周围有鳝鱼的行迹。

她才知道:是从前她放生的鳝鱼来救她了。

高怀中感慨这件事的奇怪,就从此停业了。

等她拆除灶台,发现灶台下面有洞,无数条活鳝鱼在洞中,就把它们全部放到河里。

注释(1)以千数:意为用千来计算,即数千条。

(2)悯:怜悯。

(3)比:等到。

(4)业:经营。

(5)婢:女仆。

(6)周:四周。

(7)诸:之于(在文中用作代词兼介词)。

(8)滨:河岸。

(9)向:从前。

(10)罢业:停止营业。

(11)是:这样。

(12)累:积累。

(13)累年:过了几年。

(14)纵:放走。

(15)始:才。

(16)困:疲倦。

(17)婢:侍女;此指女佣。

(18)扬州:今江苏扬州市。

(19)之:此指鳝。

选自《讱庵偶笔》文言知识说"诸".常用作代词.也可用作兼词,兼词是1个单音节虚词兼有2个词的意义和作用,通常是合音词. “诸”用在句中,是“之于”的合音,代词兼介词。

用在句末,是“之乎”的合音,代词兼语气助词。

文中的“诸”是“之于”的和音。

启示从婢的角度来说:好人有好报,应当乐于助人。

从鳝的角度来说:别人对你有恩,应寻找合适时机报恩。

二鹊救友古文原文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17),孵雏将出。

文言文课外

文言文课外

文言文课外
1.《曾子杀猪》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

”遂烹彘也。

2.《韩信将兵》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如公何如?”曰:“如臣,多多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3. 《陈谏议教子》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

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

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

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

戒仆养之终老。

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

初中课外文言文26篇

初中课外文言文26篇

一)、故槐里令朱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

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①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②。

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③其馀。

”上④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⑤。

”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

”御史将⑥云下。

云攀殿槛,槛折。

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⑦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

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

臣敢以死争。

”庆忌叩头流血。

上意解,然后得已。

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⑧之,以旌⑨直臣。

” (选自《汉书?朱云传》)【注释】①匡:辅助。

②尸位素餐:居其位食其禄而不管事。

③厉:激励,此有警戒之意。

④上:指汉成帝。

⑤张禹:汉成帝的老师。

⑥将:拿。

⑦龙逢、比干:古代因直谏而被杀的忠臣。

⑧辑:连缀。

⑨旌:表彰。

1.用“/”给文中画线句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

(1分)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3分)(1)廷()(2)已()(3)易()3、概述朱云直谏杀张禹的理由。

(2分)4.辛庆忌是如何劝说汉成帝不杀朱云的?请用自己的话说说(2分)5.你认为汉成帝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请简要谈谈(2分)(二)、福安居盛家园,畜二母鸡,黄白各一,桑麻掩映,分棚而栖,各养数雏。

晨夕带雏出入,二雌同行,宛如人之洽比其邻者。

一日,黄者被人窃去,失母之雏,悲鸣不已。

白者频来顾视之,若代为悯恻。

然自后得食相呼,归栖逐队,盖亡形于黄白,而皆视为己子矣。

鸡虽微禽,而于五德,之外,竟复具一德。

盛君之友因呼之为“慈鸡”。

【注】五德:指仁、义、礼、智、信。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而皆视为己子矣()(2)竟复具一德()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白者频来顾视之8.表现“二母鸡”和睦相处的句子是_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9.文中的“一德”指的是____。

课外文言文1

课外文言文1

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能够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能够追速致远。

”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

御:驾车。

王子期:古时擅长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易:更换。

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

④调:谐调。

⑤诱:引导。

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2.术未尽.也()3.先则恐逮于.臣() 4..夫.诱道争远()二.翻译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2.人心调于马,而后能够追速致远。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2.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擅长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协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孤竹:古国名。

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

③掘:挖。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春往而冬反.()2.迷惑失道.()3.遂得.水()二、翻译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三、文中故事是成语_____的来历,现比喻。

3.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

初二必读6篇课外文言文

初二必读6篇课外文言文

初二必读6篇课外文言文(一)观月张孝祥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

??①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②③④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

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

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

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有删改)【注释】①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

②尽却:全部退去。

③童隶:书童仆役。

④正黄:纯黄。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临水之观,宜独往宜:(2)其具是四美者与是: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天色没有小云,月亮如同白昼。

B.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

C.天上没有云彩,月亮是白昼。

D.天上没有细云,月光白白的。

3.第2段中的哪句话是具体描写中秋金沙堆的景色的?4.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1.(1)适合。

(2)这。

2.B3.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4.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参考译文]观赏月亮最明亮在中秋之夜,而观赏中秋的月亮,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靠近有水的地方去观赏,最好是独自一人前往;而独自前往的地方,又以离人远的地方最好??我现在金沙堆游玩,这里不正符合赏月的四个条件(即中秋月,临水,独往,去人远)吗?我于八月十五路过洞庭湖,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

金沙堆正好位于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它高有十仞,四面绿水环绕,最近的陆地离这里也有几百里。

我把船停靠在岸边,系在沙洲下面,让书僮仆役全部退去,然后徐步向上攀登。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学生版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学生版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经典例题】(一)慎其所处子曰:“商①也好与贤已者处,赐②也好不若已者。

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

故曰,与善人居,如入兰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③矣。

与不善者居,如入鲍鱼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⑤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谱》)注释:①商:卜商,字子夏。

②赐:端木赐,字子贡。

③化:同化,与……趋向一致。

④鲍鱼之肆:指代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

鲍鱼,咸鱼;肆,店铺。

⑤漆:墨漆。

思考练习:1.请解释下列画线字的意思(1)故曰,与善人居 (2)与不善人居(3)如入鲍鱼之肆 (4)亦与之化矣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久而不闻其香”与“广起,夺而杀尉”中“而”字的用法相同。

B.“与善人居”和“居五日”中的“居”意思相同。

C.“鲍鱼之肆”代指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

D.“丹之所藏者赤”和“漆之所藏者黑”中的“之”用法相同。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译文:(2)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译文:4.根据文义,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八字成语来概括,请写出这个成语。

5.对君子“慎处”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

6.这段文字意在告诫人们什么道理?(用文中原句作答)(二)杀驼破瓮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①。

骆驼入头瓮中食谷②,首不得出③。

既④不得出,其人以为忧⑤。

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

”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既杀驼,而复破瓮。

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选自《百喻经》)注释:①先瓮(wènɡ)中盛谷:先在瓮中装进谷子。

②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骆驼将头伸入瓮中吃谷子。

③首不得出:(骆驼的)头不能够缩出。

④既:已经。

⑤其人以为忧:那个人为此事发愁。

其,指示代词,那个。

以为忧为(这件事)发愁。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1)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1)

陈恪勤市米陈恪勤之被逮入.都也,除夕,市米潞河①,主人问:“客何来?”曰:“陈太守。

”“是湘潭陈公邪?”曰:“然。

”曰:“是廉吏,安用钱为?”还.其值,问寓何所。

次日,门外车槛槛②,馈米十石,书一函,称:“天子必再用公,公宜以一节终始,毋失天下望。

”【注释】①潞河:地名,今河北通县东。

②槛槛:车子行走的声音。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陈恪勤之被逮入.都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还.其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得最准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位)廉洁的官吏,怎么能安心的用钱呢?B、这是(一位)廉洁的官吏,怎么需要付钱呢?C、是(一位)廉洁的官吏,怎么能安心的用钱呢?D、是(一位)廉洁的官吏,怎么需要付钱呢?14.文中主人用“还其值”、“____________ ”的行为来表达他对陈恪勤的敬重。

15.信函中“公宜一节始终,毋失天下望。

”体现了主人期望陈恪勤要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自己的话)各言尔志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①善,无施②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①伐:夸耀。

②施:散步、摆放。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谈你对文中三个人的“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颜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生猪胡御史牧亭言:其里有人畜.一猪,见邻叟辄.瞋目狂吼,奔突欲噬,见他人则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卫填海 原文: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 原文: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 赤足,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huì ),赤足,名 精卫” 曰“精卫”,其鸣自詨(xiào,呼唤;大叫 )。是炎帝 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 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出焉,东流注于河. 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 译文: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 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 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 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 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 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 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 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 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 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 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 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译文: 译文:
从前有个楚国人夜宿在朋友的家里, 从前有个楚国人夜宿在朋友的家里,他的 仆人偷了他的朋友的鞋子回来,楚国人不知道。 仆人偷了他的朋友的鞋子回来,楚国人不知道。 恰好他让仆人到集市上去买鞋, 恰好他让仆人到集市上去买鞋,仆人私藏了买 鞋的钱把偷来的鞋子交给他,楚国人也不知道。 鞋的钱把偷来的鞋子交给他,楚国人也不知道。 有一天,他的朋友来拜访他 拜访他, 有一天,他的朋友来拜访他,看见自己的鞋子 穿在楚国人的脚上,很惊讶, 穿在楚国人的脚上,很惊讶,说:“我本来就 怀疑是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怀疑是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于是和他 断绝了联系。过了几年有关这个仆人的事情暴 断绝了联系。过了几年有关这个仆人的事情暴 他的朋友来到这个人的家里,向他道歉说: 露,他的朋友来到这个人的家里,向他道歉说: 我不够了解你,才错误地怀疑你, “我不够了解你,才错误地怀疑你,这是我的 过错。请让我们和好如初吧。 过错。请让我们和好如初吧。”
1 学奕
原文: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原文: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
致志,则不得也。弈秋, 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 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 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 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 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 (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 )而射之。虽与之俱学, 之矣( )。为是其智弗( ) )。为是其智弗 之矣(yǐ)。为是其智弗(fú)若与 )?,曰 非然也。 (yú)? 曰:“非然也。” )?
这个丑女人只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 道理 :这个丑女人只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知道她为什 么很美,而去简单模仿她的样子,结果反被人讥笑。看来, 么很美,而去简单模仿她的样子,结果反被人讥笑。看来,盲 目模仿别人的做法是愚蠢的。 目模仿别人的做法是愚蠢的。
邯郸学步(hán dān)
原文: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 原文 有学步于邯郸者 曾未得其仿佛 又复
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的意思 失其故步 遂匍匐而归耳的意思
译文:从前 有个人 去邯郸学习走路,但没有学会邯 译文 从前,有个人 去邯郸学习走路 但没有学会邯 从前 有个人,去邯郸学习走路 郸人走路的方式,反而忘记了自己的走路方式 反而忘记了自己的走路方式,最后 郸人走路的方式 反而忘记了自己的走路方式 最后 没办法,只有趴在地上爬着回家了 只有趴在地上爬着回家了. 没办法 只有趴在地上爬着回家了
2 疑人窃履
原文: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 原文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
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 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 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 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 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 大骇曰: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遂与之绝。 逾年而事暴,友人踵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 逾年而事暴 友人踵楚人之门,而悔谢曰: 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过:
诙谐, 诙谐,幽默
关于古文中对人的敬称的问题
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 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
对方父亲:令尊。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 对方父亲:令尊。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 (对方父亲) 对方父亲) 对方母亲:令堂、令慈。 对方母亲:令堂、令慈。 妻子:尊夫人。 妻子:尊夫人。 对方儿子:令郎, 对方儿子:令郎, 对方女儿: 对方女儿:令嫒 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 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 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 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称平辈或晚辈。 贤:称平辈或晚辈。 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 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 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 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 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敬称对方: 阁下、足下、 夫子、先生、 敬称对方:“阁下、足下、君、子、公、夫子、先生、大 人”
去:离开 离开 逢:碰上 碰上 方:正在 正在 还:回去 回去
名落孙山 (课堂P30)
宋朝有一个叫孙山的滑稽才子。 宋朝有一个叫孙山的滑稽才子。 孙山去省城参加科举, 孙山去省城参加科举,同乡人托 原文:吴人孙山, 原文:吴人孙山,滑稽 付儿子与孙山一同前往。同乡人 付儿子与孙山一同前往。 才子也。赴举他郡, 才子也。赴举他郡,乡 的儿子未中,孙山的名字虽然被 的儿子未中, 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 人讬以子偕往。 人讬以子偕往。乡人子 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但仍然 失意,山缀榜末,先归。 是榜上有名,孙山先回到家里。 失意,山缀榜末,先归。 是榜上有名,孙山先回到家里。 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 同乡便来问他儿子有没有考取, 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 同乡便来问他儿子有没有考取, 孙山说: 解名尽处是孙山, 孙山说:“解名尽处是孙山,贤 解名尽处是孙山, “解名尽处是孙山,贤 郎更在孙山外。” 郎更在孙山外。
郎更在孙山外。” 郎更在孙山外。
句译:解名尽处是孙山, 句译: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 1.赴举他郡 赴:去 赴 孙山外。 榜上最后一名是我孙山, 2.乡人托以子偕往 偕: 一齐 孙山外。 榜上最后一名是我孙山, 乡人托以子偕 乡人托以子 你的好儿子名次还在我的后面 3.山缀榜末 缀:列在 山 4.乡人问其子得失 :是否考中 乡人问其子得失 乡人问其子 孙山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孙山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5.乡人讬以子偕往 以:将,把 乡人谬”,错误,荒 注释】 走到。 谬。
比喻胡乱模仿, 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 东施效颦 西施病心而颦(pín)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其里, 原文: 西施病心而颦 其里 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 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 贫人见之, 妻子而去之走。 贫人见之,挈 (qiè)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 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 颦之所以美。 颦之所以美。 译文:西施心口痛 皱着眉头从街上走过。 西施心口痛, 译文 西施心口痛,皱着眉头从街上走过。同村一个 丑妇人看见西施这个样子,觉得很美, 丑妇人看见西施这个样子,觉得很美,回去时也捂着 胸口,皱眉触额,从街上走过。 胸口,皱眉触额,从街上走过。村里的富人看见她这 副模样,都紧闭着大门不愿出来;穷人见了,带着妻 副模样,都紧闭着大门不愿出来;穷人见了, 子儿女,远远避开。 子儿女,远远避开。这个丑妇看到西施皱眉的样子很 却不明白她皱眉的样子为什么美。 美,却不明白她皱眉的样子为什么美。所以她不管怎 样模仿,都没有西施美。 样模仿,都没有西施美。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 李太白读书山中 弃去。 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怪而问之, 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怪而问之, 媪曰: 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 今溪旁有武氏岩。 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 李白 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 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 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 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 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 铁棒,李白感到奇怪, 铁棒,李白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 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 什么。老妇人说: 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 铁棒磨成针 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 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 己的功课完成了。那老妇人自称姓武。 己的功课完成了。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 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译文
比如下棋作为一种技艺,只是一种小技艺; 比如下棋作为一种技艺,只是一种小技艺; 但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是学不会的。 但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是学不会的。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一次他教两 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 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听取弈 秋的教导; 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也似乎在听弈 秋的教导, 秋的教导,但是他心里总以为将有天鹅要 飞过来,想拉弓引箭的去射它。 飞过来,想拉弓引箭的去射它。虽然他们 是一起学习的, 是一起学习的,但后一个学习的人学得却 不如前一个。 不如前一个。难道是因为他的智慧不如前 一个人吗?我说: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一个人吗?我说: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