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地球》单元测试题

《行星地球》单元测试题
《行星地球》单元测试题

《行星地球》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原创题)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局2014年11月1日宣布,北京时间11月1日6时42分,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顺利着陆,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回答1—2题。

1.月球和地球组成的天体系统是()

A.总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2.月球的表面形态留给人类深刻印象。下列因素中,影响月表形态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的能量

B.地球的引力

C.陨石的撞击

D.太阳风侵袭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天文学家最新发现了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天体。它拥有大气层,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生存。据此回答下3—4题。

3.该天体属于()

A.恒星 B.卫星 C.行星 D.星云

4.天文学家推测该星球上没有“地球型”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该天体()

A.没有水 B.距离恒星太近 C.温度太低 D.体积太小

(改编题)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转换,就是利用太阳光照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李先生乘车在嘉峪关街道上等红灯时,随手拍下了前方的太阳能红绿灯。下图为拍摄的红绿灯照片,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地区中,最适宜建太阳能发电站的是()

A. 黄土高原

B. 青藏高原

C. 东南丘陵

D. 云贵高原

6.李某车辆行驶的方向为()

A. 正南

B. 正北

C. 正东

D. 正西

(改编题)太阳表面新形成的巨大黑子群和大耀斑,喷射出的大量气体、电磁波和带电粒子流会以每小时300万千米以上速度向宇宙空间喷射,形成太阳风暴有人形象地把太阳风暴比喻为“太阳打喷嚏”。科学家预言:太阳将于2015年的某一天打一个强烈的“喷嚏”,可能导致世界某些区域出现“五彩斑斓的极光光幕后突然停电”的现象。据此,回答7-8题。

7.材料中所述的“太阳打一个强烈的‘喷嚏’”极有可能是( )

A.太阳发生爆炸 B.太阳耀斑爆发

C.太阳辐射增强 D.太阳辐射减弱

8.该“喷嚏”还可能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短波通讯中断 B.信鸽迷失方向

C.指南针失灵 D.地球公转速度加快

2013年6月11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州十号。这次航天飞行的亮点之一是太空授课,北京时间6月20日10时04分至10时55分,王亚平展示了微重力条件下的特殊物理现象。回答9—10题。

9.移居日本东京(东九区)的中国小朋友李阳要想全程收看本次“太空授课”,他最迟

必须在当地时间几点打开电视机()

A. 6月20日11时04分

B. 6月20日9时04分

C. 6月20日11时55分

D. 6月20日9时55分

10.太空授课直播时,地球的昼夜分布情况最接近下图中的()

11.关于黄赤交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黄赤交角目前为23.5°

B.地球的赤道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叫黄赤交角

C.黄赤交角随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

D.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了太阳直射点来回移动的范围

12.下图中阴影部分为河流堆积物,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正确表示南半球河流自西向东流的是()

备选选择题

1.晨昏线(圈)与经线圈的位置关系是( )

A.永远不可能重合 B.只有春秋分日才重合

C.只有夏冬至日才重合 D.每天都可以重合

(原创题)美国东部时间12月5日11时29分,美国航天局新一代载人飞船“猎户座”在完

成4小时24分钟的首次无人测试飞行后,借助3个主降落伞降落在距离美国西海岸约1000公里的太平洋上。此后,美国航天局将在海军舰艇的协助下将其回收,并运回肯尼迪航天中心。回答2—3题。

2.此时北京时间是()

A. 5日0时29分

B. 6日3时29分

C. 6日0时29分

D. 5日3时29分

3.关于此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日过后地球公转速度角速度变快,线速度变慢

B. 此日过后地球公转速度角速度变慢,线速度变快

C.此日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D.南半球各地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二、综合题

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的是每年日(节气)的情况,此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经度是。

(2)图中,甲、乙两地均位于晨昏线中的________线上,乙地日落时刻是________时,昼长为小时。

(3)按图中所示的情况,北京时间是________时,我国南极中山考察站的夜长为________ 小时。

(4)(双选)在图中所示这一天,下列地点中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的有()

A、北京

B、新加坡

C、甲地

D、乙地

2.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问题。

(1)图中E、F代表的地震波类型分别是:E F ,传播速度较快的是 .

(2)图中分界面M是,G是。

(3) 在地球内部圈层中,不连续面M以上为,M和G之间为,G以下为。(4)一般认为岩浆的发源地在层,位于图中MG之间的上部,该层顶部至地表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叫。

(备选综合题)

3.根据所给两幅图回答下列各题。

(1)太阳活动最激烈的表现是________,它出现在太阳大气的________层(标图中字母)。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________。

(2)与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所示变化有关的太阳活动是________,它出现在太阳大气的________层(标图中字母)。

(3)从图中可知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是_______,它发出的强烈射电会扰乱地球上空的______,对无线电短波通信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扰和破坏,另外,还将扰乱地球的。

参考答案:

1.D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构成,易解答此题。

2. C 陨石的撞击改变月表形态,故C项正确。太阳辐射给月球带来能量,地球的引力影响月球运动,太阳风是带电粒子流与月球表面形态无关。

3.C 认真审题,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绕恒星运转”的天体;根据天体系统的绕转规律可知,众多恒星等组成星云;行星围绕恒星运动;卫星围绕行星运动,所以绕昏暗恒星运转的天体是行星,故选项C正确。

4.B“地球型”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是: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结合题干材料可知,该星球上拥有大气层、被水覆盖,但是温度太高,故排除选项A、C;该星球的体积大小无法确定,排除选项D;由于距恒星较近,接受的辐射较多,温度高,故选项B符合题意。

5. B建太阳能电站,需要在光照充足的地区。选项中四地,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

原,所以最适宜建太阳能电站,B对。其它地区光照较少,不是最适宜区。

6.B太阳能红绿灯使用太阳辐射能作用能量来源,为充分获得太阳光照,太阳能板应朝向南方,此时李某正对着太阳能板,说明其行驶方向是正北。

7.B认真阅读材料,注意关键语句如:“太阳打一个强烈的‘喷嚏’”、出现五彩斑斓的“极光”等;结合有关太阳辐射、太阳活动的基础知识可以推断,该‘喷嚏’应当是一次太阳活动,四个选项中,只有太阳耀斑爆发符合题意,故选项B正确。

8.D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太阳活动可以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可以产生磁暴现象,使指南针失灵、信鸽迷失方向;此外在高纬度地区产生极光等。地球公转速度的快慢与日地之间的距离、引力大小等有关,与太阳活动无关,故选项D符合题意。

9.A东京位于东九区,北京位于东八区,所以东京的时间比北京早1小时,所以北京时间6月20日10时04分至10时55分,王亚平进行“太空授课”时,日本东京的时间为6月20日11时04分至11时55分,所以排除B、D,如果中国小朋友李阳在6月20日11时55分打开电视机,则授课刚结束,因此他最迟必须在当地时间6月20日11时04分打开电视机,所以本题A正确。

10.A 6月20日10时04分至10时55分太空授课直播时,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被回归线附近,则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南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据图可知:A为北极俯视图,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A正确;B为北极俯视图,此时晨昏线通过北极点,则全球昼夜等分,太阳直射在赤道上,B错;C为侧视图,此时晨昏线通过极点,则全球昼夜等分,太阳直射在赤道上,C错;D为南极俯视图,南极附近应该出现极夜现象,而此时南极附近为极昼现象,D错,所以本题A正确。

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的度数为23.5°,其大小决定了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范围,并不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受地转偏向力作用,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南半球向左偏,自西向东,左边就是北边,所以北岸较陡,南岸有堆积物,故B正确。

备选选择题

春秋分日是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其他时间晨昏圈与经线圈相交,故答案选B。

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或120°E的地方时,美国东部时间是指西五区的时间,北京时间比美国东部时间13个小时,因此,此时北京时间为6日0时29分。

地球公转速度是1月初最快,7月初最慢,12月5日后公转的速度正在加快(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变快);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未到冬至日,极昼现象没有达到极圈,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综合题

1.(1)夏至°N 180°

(2)晨 20 16

(3)8 24

(4)AD

解析:(1)根据常见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可知:距N较近的虚线圈是北极圈,那么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象,结合二分二至日昼夜长短分布规律可知,图示节气是夏至日;此刻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纬度是°N;由图可知180°经线此时位于昼半球的正中间,所以地方时为12时,是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

(2)在图中可以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根据沿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转变为昼的界线是晨线,所以图中甲、乙两地均位于晨昏线中的晨线上;仔细读图可知,图中经线把北极圈等分为12份,那么相邻的经线之差为360°÷12=30°地方时相差2小时;由于此时180°经线地方时为12时,图中乙点位于晨线上,位于180°经线以西,相差30°×4=120°;那么日出地方时为12-4×2=4时,日落时刻是12=4×2=20时;该地昼长为日落时间-日出时间,即20-4=16小时。

(3)北京时间是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此时180°经线地方时为12时;根据所求经线的地方时=已知经线的地方时±经度差÷15°(东+西-);可知北京时间是12-(180°-120°)÷15°=8时;我国南极中山考察站位于南极圈以内,此时处于极夜期,所以黑夜长为24小时。

(4)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可知,夏至日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由图结合实际可知,北京与乙地在北回归线以北,所以图中AD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新加坡与甲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2.(1)横波纵波纵波

(2)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3)地壳地幔地核

(4)软流岩石圈

解析:(1)在各种介质中,纵波速度均比横波速度快,从图中可以看出,F波速始终比E快,说明E是横波,F是纵波。

(2)在M界面向下,纵波和横波波速均明显加快,该界面称为莫霍界面;在G面上,纵波波速明显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该界面称为古登堡面。

(3)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位于此面以上的部位为地壳,此面以下到古登堡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面到地心处称为地核。

(4)一般认为,岩浆的发源地位于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该层顶部至地表由坚硬的岩石组成,较岩石圈。

3.(1)耀斑 B 黑子(2)太阳黑子 A (3)11年电离层磁场

解析:(1)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黑子和耀斑。其中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位于色球层。

(2)太阳活动的黑子影响降水,黑子位于太阳的光球层。

(3)太阳活动的周期约11年,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黑子影响降水,无线电短波通信影响,产生磁暴现象,小磁针不能正确指正方向,两极地区出现极光现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