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人的社会化

合集下载

人的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

社会化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每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外在于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这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并且社会化是人类特有的行为,是只有在人类社会中才能实现的,有报道说的狼孩猪孩等就是没有经过社会化的结果,你自身的社会化过程可以从家庭、学校的教育谈起,教育是社会化的主要途径。

人的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即指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

刚刚出生的人,仅仅是生理特征上具有人类特征的一个生物,而不是社会学意义的人。

在社会学家看来,人是社会性的,是属于一种特定的文化,并且认同这种文化,在这种文化的支配下存在的生物个体。

刚刚出生的婴儿不具备这些品质,因此他(她)必须渡过一个特定的社会化期,以熟悉各种生活技能、获得个性和学习社会或群体的各种习惯,接受社会的教化,慢慢成人。

并且,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看,人的社会化也是个体吸收了社会经验,并由两者的分立走向两者的融合。

功能社会化的内容非常广泛,这里我们从三种角度来概括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一)促进个性形成和发展,培养自我观念个性(Personality也译为人格)与自我(self)产物。

人格是指人的个性特征及其所持的价值标准,它是一个人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生理、心理素质和社会行为特征的总合。

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受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所受教育的影响,以及他所从事的各种社会活动的影响,社会化对于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但是在正常的社会化过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个性之间也存在共同点,即都应是符合社会价值标准的个性。

社会学研究社会化问题就是要促进这种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个性与社会价值标准吻合.能够有效地参予社会生活,社会学称之为个性调适或人格调适。

相反,如果两者脱节,不能有效地参予社会生活,称为人格解组。

个性的核心内容及形成、发展的标志是自我。

自我也称自我意识、自我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觉察和认识。

社会化与人际交往的关系分析

社会化与人际交往的关系分析

社会化与人际交往的关系分析人际交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我们能够建立联系、分享情感、获得支持和理解。

然而,当前社会的变革和科技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人际交往的方式,社会化已经成为了人际交往的主要媒介。

本文将探讨社会化和人际交往的关系,并分析其对人们的影响。

首先,社会化给人际交往带来便利。

在过去,人们主要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进行人际交往,即使是与熟悉的人交流,也需要面对面聚会或电话沟通。

然而,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我们可以轻松地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他人保持联系。

无论是通过微信、QQ还是其他社交媒体应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亲朋好友交流,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延续友谊,甚至认识新的朋友。

其次,社会化也给人际交往带来了挑战。

尽管社交媒体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它也可能导致人们的孤立感增加。

很多时候,我们过度依赖社交媒体网络来满足人际交往的需求,而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我们可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社交媒体上,但却忽略了身边的人,导致真实的人际关系受到疏远。

此外,社交媒体也容易引发虚拟身份的问题,人们可能在网络上展现出与实际不符的形象和个性。

这种虚拟与现实的不一致可能导致人际交往的认知差距,进而造成沟通障碍和误解。

然而,社会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际交往的积极发展。

在社交媒体的帮助下,我们可以与一些特定群体的人进行交流,分享兴趣和经验。

比如,通过加入特定的兴趣小组或论坛,我们可以找到共同爱好的人,并与他们进行讨论和交流。

这种社会化形式的人际交往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包容和互助的社区,使得交流能够更加深入和有意义。

此外,社交媒体也为人际交往提供了创新的方式。

除了传统的文字和图片,现在的社交媒体平台还可以通过语音、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

这使得人们可以更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增进彼此的理解和认同。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发表视频博客来展示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等等。

这样的创新媒介大大拓宽了人际交往的范围和形式,使得人们能够更加自由地展示自己的个性,表达自己的情感。

人的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
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 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第一节 什么是人的 社会化
一、人的社会化的概念及 涵义
概念:人的社会化是一个人学习社 会的文化、增加自己的社会性、由生物 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刚出生的人:生物意义上的人(生物人)
通过长期的社会化:社会的人
人的社会化的涵义的两个方面:
• 2、 嬉戏阶段(play stage):从两岁开始,大约持续 几年时间。—— 客我得到发展
• 3、 游戏阶段(game stage):三、四岁开始,儿童逐 渐走出家庭,与更多的人和群体发生联系。——— 客我的形成过程逐渐完成
四、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人格由本我、自我、超 我组成。
客我是自我的社会部分-----是受到他人的行为和 态度、社会道德规则和组织制度制约的那部 分。—— 社会化的自我
自我的发展实际上是主我与客我连续的交流过 程,在这一过程中,主我不断地对变化着的客我 做出反应。
米德“自我发展三阶段论”
• 1、 模仿阶段(imitation stage):主要指人生最初 的两年时间。—— 真正的客我尚未发展起来
本我是由一切与身俱来的本能冲动组成。本我 的活动只受快乐原则的支配,一味地追求无条件、 一时的满足。
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它是关注 现实的一部分,受现实的陶冶变得识时务,不盲 目去追求快乐。它使人能在现实生活中理性地、 正常地生活。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是我们希望自己是怎样一个人,是理想的 自我。它遵循道德标准,是我们生活中的典范。
当前的大众传媒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 与教育问题关系最密切的是两个方面: 1.大众传媒所宣传的参照系过多,进而导 致儿童的榜样群体多元化,儿童在社会学 习和社会参与方面反而无所适从; 2.“教育功能缺失”现象;

论网络技术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

论网络技术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



享生活中的信息。 二、 网络 技 术 在 个 人 社 会 化 过 程 中 的 作 用 以互 联 网 为 代 表 的 计 算 机 网络 技 术 同 电 视 、电 话 一 样 成
为 现 代 社 会信 息 交 流 的 重 要 设 施 ,它 以其 独 特 的 方 式 和 丰 富 的 内容 为 人 们 提 供 了一 种 全 新 的认 识 和 把 握 事 物 的 环 境 , 从


羔 雹 墨
论 网 络 技 术 对 个 人 社 会 化 的 影 响
张 芳 芳
( 水 市 交 通 局公 路 工 程 总公 司 , 北 衡 水 衡 河
摘 要 :随 着 网 络技 术逐 渐成 为 当代 影 响 - 的 学 习 、 f f ] 工 作 、 闲 、 信 等 方 式 的最 有 效 的信 息传 播 载 体 , 休 通 它在 人 的社 会 化过 程 中所起 的 作 用越 来越 大 , 越 来越 成为 人们 关 注 的问题 。 也

空 间 和 时 间上 根 本 改 变 了传 统 的社 会 信 息 交 流 方 式 、社 会 群 体 结 构 和 人 的社 会 互 动 方 式 。它 的 现 对 人 的 社 会 化 方 向 、 内 容 产 生 了深 远 影 响 . 要 表 现 在 以下 方 而 。 主 1网 络 通 过 传 播 现 代 科 学 文 化 知 识 和 生 活 经 验 等 信 息 帮 . 助 社 会 成 员 掌握 社 会 生 活 的 本领 . 利 实现 自身的 社 会 化 顺 教 育 是 人 的 社 会 化 开 端 。 尤 其 是 在 科 学 技 术 日 益 发 展 的 现 代 社 会 巾 , 会 成 员 必 须 学 会 一 些 科 学 文 化 的 基础 知识 . 社 掌 握 一 定 的 自我 谋 生 的技 能 ,习 得 适 合 现 代 社 会 发 展 的 行 为 规 范 , 能适 应 现代 社 会 生 活 。特 别 是 当代 社 会 积 极 倡 导 的终 身 才 自我 教 育 , 身 自我 教 育是 教 育 的 终 极 形 式 。网络 技 术 的发 展 终 使得这一倡导能够很好地实现 。 网 络 技 术 整 合 了传 统 的 大 众 媒 介 .构 建 出 本 世 纪 跨 越 地 域 最 广 的 全球 信 息 传 媒 。它 突破 了地 域 和 时 间 的 限 制 , 先 进 以 的 电 子 技 术 手 段 向社 会 成 员 实 时 传 播 全 人 类 优 秀 文 化 、当 代 最新的科学技 术成果及 社会所 倡导 的价值观 和行为 规范 . 帮 助 社 会 成 员 在 一 个 比 以往 更 加 广 泛 的 社 会 环 境 中学 习 和 积 累 社 会 知识 , 展 和 形 成 自 己 的个 性 , 利 参 与 社 会 生 活 发 顺

人的社会化名词解释

人的社会化名词解释

人的社会化名词解释
人的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生活中因受社会风气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而发生的变化。

这种变化会引起人们的思想、行为和文化价值观等内容上的改变,也就是说,人们会从原始状态转变为文明状态。

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会因受文化影响而产生一些新的行为模式。

社会化最重要的概念就是文化的传播和实现,主要表现在人们在文化中的角色模式上。

它是指在某种文化中,当一个人被接受为某种文化的一份子时,他会接受文化的一些行为规范,并根据这些行为规范来表现自己。

这些规范就是社会化的核心。

另一个重要概念就是文化的传承。

它是指在一个文化中,新一代人接续上一代人。

他们不仅要接受文化中的一些行为规范,还要遵守一些要求,进而将其传承下去。

比如一些文化保护活动,就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

此外,社会化的内容还包括社会地位的内容。

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会受到不同的影响,由此将会有不同的行为准则和文化价值观念。

比如,一个社会中拥有特殊经济地位的人会有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他们所关注的是社会地位的提升,而不是精神生活上的发展。

总之,社会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它是指人们在文化中普遍存在的一个概念,其中涉及到文化传播、文化传承、社会地位等多个方面。

只有通过这些概念,人们才能够更好的理解文化的多样性,从而更好的参与到社会的发展中来。

- 1 -。

国际互联网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

国际互联网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

而 完 成 个 人 的 社 会 化 过 程 ,但 由 于受 到 本 身 所 处 的 环 境 以 及 文 化 背 景 的 制 约 , 个 性 倾 向 、 性 心 理 特 征 以 及 行 其 个 为 方 式 带 有 明 显 的 地 域 性 特 征 。 播 、 视 等 电 子 媒 体 的 广 电 出 现 虽 然 拓 宽 了 人 们 社 会 接 触 的 范 围 ,但 仍 具 有 深 深 的 本 民族 和 国 家 的 文 化 烙 印 。 以 国 际 互 联 网 为 代 表 的 网 络
会 生 活。
野 。 富 了个 人社会 化 的 内容。 丰 社 会 化 的 内 容 是 人 类 社 会 长 期 积 累 的 文 化 成 果 , 社 会 化 就 是 把 社 会 的 文 化 传 递 给 下 一 代 。 由于 人 们 所 处 的 文 化环 境不 同 , 以社会 化 的 内容就会 有很 大 的差 别 。 所 就 社 会 化 内容 的 差 别 而 言 , 过 去 与 现 在 不 同 , 是 显 而 易 见 的 。 我 们 看 到 , 统 的社 会 化 环 境 不 外 乎 有 四个 方 面 : 传 家
如烟海 的信 息 , 容涵盖 政治 、 济 、 化 、 育等 各个领 内 经 文 体
域 , 大 地开 拓 了人们 的视野 和思路 。正因为 如此 , 会 极 社 成 员 可在一 个 比以往更 加 宽广 的社会 环境 中寻找 和获取
所 需 的 社 会 知 识 , 养 生 活 技 能 , 而 丰 富 了人 们 接 受 社 培 从 会 化 教 育 的 内 容 , 利 于 提 高 自身 综 合 素 质 , 利 参 与 社 有 顺
Hale Waihona Puke 会 成 员 资 格 的 过 程 ,而 且 是 个 人 通 过 学 习 ,积 累 社 会 知

论网络技术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

论网络技术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
新闻界 I N0723 2o 第 期 20年 2 S 10—48 o9 6 ,o9 1月 S 年
Pr s Cic e I SNl es r l s S 007 438 —2 No 620 9. c20 . . 0 De . 09
论 网 络 技 术 对 个 人 社 会 化 的 影 响
卢 震 宇
个人 的 社 会 化 既 与 个 人 的 主 观 能 动 性 有 关 , 又取 决 于 社 身 自我 教 育 , 身 自我 教 育 是 教 育 的 终 极 形 式 网 络 技 术 终 会 所 提 供 的环 境 和 条 件 。尤 其 是 随 着 计 算 机 网 络 技 术 在 通 的发 展 使 得 这 一 侣 导 能 够 很 好 的 实 现 。 网络 技 术 整 合 了 传 统 的 大 众 媒 介 , 建 出 本 世 纪 跨 越 地 构 信设 备 更 新 的 基 础 上对 传 统 的 信 息 传 媒 的 大 规 模 改 造 和 整
内 容产 生 了深 远 影 响 , 主要 表现 在 以下 方 面 。 1 网 络 通 过 传 播 现 代 科 学 文 化 知 识 和 生 活 经 验 等 信 息 . 个 人 社 会 化 是 指 社 会 将 一 个 自然 人 转 化 成 为 一 个 能 够 帮 助 社 会 成 员 掌 握 社 会 生 活 的 本 领 , 利 实 现 自身 的社 会 化 顺
合 , 个 全球 范 嗣 的 、 众 化 的信 息 流 通 渠 道 正 在 形 成 。 随 域 最 广 的全 球 信 息 传 媒 。 它 突 破 了地 域 和时 间 的 限 制, 先 一 大 以 着 W e 20 微 博 客 等 技 术 的 应 用 使 得 人 们 可 以 更 迅 捷 、 方 进 的 电子 技 术 手段 向社 会 成 员 实 时 传播 全 人 类 优 秀 文 化 、 b .、 更 当 便地 交 流 、 享 生 活 中 的 信 息 。 人 们 不 但 町以 通 过 联 接 在 网 代 最 新 的科 学 技 术 成 果 及 社 会 所 倡 导 的 价值 观 和 行 为 规 范 . 共 络 上 的 电 脑 随 时 使 用 世 界 各 地 的 信 息 资 源 , 可 以 积极 地 参 帮 助 社 会成 员 在 一 个 比以 往 更加 广 泛 的 社 会 环 境 中 学 习 和 还

论网络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

论网络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

论网络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兴起与发展,它全面介入了社会各个领域,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

它给人的社会化进程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存在着消极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个人社会化影响个人生活于一定社会环境中,社会环境对个人的社会化有直接影响。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网络以空前的速度开始了大规模的商业化进程,广泛进入了社会各个领域,逐渐成为当代影响人们学习、工作、休闲、通信等方式的最有效、最主要的信息传播媒体。

它对个人的社会化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1网络对个人社会化的积极影响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生存方式正以其特有的魅力冲击和改善着人们的生活。

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环境,拓宽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视野,也改变了认得社会互动方式,对人的社会化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1.1网络形成的“信息共享”,有助于人们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

网络的产生为“信息共享”提供了以前难以想象的可能。

它构建出了跨越地域最广的垒球信息转播媒体,以先进的电子技术手段向全球成员传播各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及社会倡导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使社会成员都有机会共享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先进的科技成果。

人人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文化知识,了解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和价值体系,并从中掌握必须的专业技能和生活技能,获得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

实现社会化过程,更好的参与社会生活。

1.2网络拓宽了个人的社会范围,创造了新型的社会关系。

网络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传播为社会成员提供了范围更广的社会交往平台,使人的社会性得到了无限延伸和充分发展。

一方面,网络促进了交往方式的革命。

他克服了以往受时空局限的“点对点”的交往的局限性,实现了“点对面”。

甚至是立体的全方位的交往。

人们在网上可以将自己融入无限的网络群体之中,跨越时空的局限,同时与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甚至不同国籍的人进行交往。

另一方面,网络实现了社会交往的平等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与人的社会化【摘要】互联网是人类的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

可以说如果失去了互联网,我们根本就无法构建起所谓的现代社会。

既然互联网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如此重要,那就非常有必要研究分析其与人的社会化的关系。

下面本文将从社会化和互联网的相关定义与互联网与不同年代人的社会化的交互影响这三大方面分析一下两者的关系。

【关键词】互联网社会化不同时代交互影响【前言】仅仅作为自然人的人类与动物其实并没有根本的区别,但是在漫长的地球进化史中,人的社会化使得人类脱颖而出,成为食物链顶端的强者,从而成就了高度发达的人类文明,比如当今互联网的发展。

那么,人的社会化到底指的是什么?而人类文明的代表之一互联网又对它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呢?显然,我们社会学所研究的社会化,并非普罗大众日常接触的“社会化媒体”“社会化营销”等词语中所涉及的社会化的含义。

准确的说,它们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

而与此同时,互联网作为一种特殊的大众传播媒介,也以其特有的方式与丰富的内容从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一、什么是人的社会化1.社会化的定义社会化是个体对社会的认识与适应。

它是通过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是一个逐步内化的过程。

作为一个生物个体的人,刚一问世就被置身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环境总是用各种方法对其影响,并使他成为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成员,使其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应该提倡和鼓励,什么应该反对和禁止,总之,就是要遵循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

(以上定义来自MBA智库百科)2.社会化的历程人的社会化是从其诞生之日就开始的。

虽然人在降生之时只是一个“自然人”,但实际上,大多数人一出生就已和社会及社会上的人建立了某种关系,如儿子或女儿,社会阶层等。

然而,要成为一个“社会人”,他需要与他人有正常的互动,这种互动从满足需求开始。

此后,他从学习社会或群体的思考与行为方式中获得人格并参与到社会中。

这种互动与学习的过程就是所谓的社会化。

(胡荣社会学概论有删改)社会化不会在某个特定的阶段结束,而将贯穿于人的一生,这是由事物不断变化的属性决定的。

(胡荣社会学概论)结合中国学者对社会化研究的情况,具体划分社会化的历程,可将其分为儿童社会化、少年社会化、青年社会化、中年社会化和老年社会化。

(李芹社会学概论)3.社会化的条件与途径及与互联网的关系分析不同的社会化阶段,即个体走向群体、进入社会,理解和认同社会规范与社会制度的过程,这一阶段的实现显然需要一定的条件与途径。

首先是内在条件,也即个体内化。

个体内化涉及到了个人对社会的模仿学习、主观认同、角色扮演、自我强化,而在主观认同的过程中,互联网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一般认为,当个人理解了模仿对象的内在意义,并在再现模仿对象的行为时,就发展为主观认同。

(李芹社会学概论)例如一个孩子从小生活在温馨乐观的家庭里,他就很有可能形成开朗乐观的性格(当然不排除后期生活等其他方面发生的巨变而引起的性格转变,不过这也同样说明了主观认同的力量)。

因为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我们在进行主观认同的过程中有了更多机会与途径接触到不同的模仿对象,而不仅仅局限于父母长辈和其他有限机会接触到的群体。

我们从网络中获取了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比如时事新闻,英雄模范,媒体时评等。

我们从更丰富更鲜活更多层次多角度的方面了解到我们的社会,了解到与时俱进的时代价值,从而产生不同的认同,造就不同的人格。

其次,我们在个人内化的同时,由于互联网带来的丰富信息,可能会形成与之前不同的价值观,金钱观和人生观。

例如,当代青年由于社交网站等平台学会了从多样的衡量标准来理解和定义成功,而不仅仅是出于对金钱的考量。

而孝顺女孩凌一凡一个微博就让病重的外公得以“周游世界”,互联网的力量让爱与梦想又多了一种温情的方式来传递。

当然,由于模仿对象种类的多样,难免会有大量负面信息充斥其中。

会对人的社会化尤其是儿童与少年的社会化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但我们也应看到,部分人对这种消极影响持过于消极的态度,产生了所谓的网络威胁论,片面强调甚至是夸大互联网的危害。

正如黑格尔所言“存在即合理”,互联网尽管存在问题,但其蓬勃发展的趋势充分说明了其整体的趋势是积极的,合理的。

综上所述,互联网在人的社会化的条件和途径中起到了深刻的作用,虽然也伴随着大量的消极内容,但还是以积极的作用为主。

二、互联网1.互联网的定义互联网(internet)又称因特网,即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

它的出现固然是人类通信技术的一次革命,然而,如果仅仅从技术的角度来理解互联网的意义显然远远不够。

互联网的发展早已超越了当初ARPANET的军事和技术目的,几乎从一开始就是为人类的交流服务的。

(来自百度百科“互联网”词条)2.当代互联网的功能分类当代互联网的功能分类包括通讯(即时通讯,电邮,微信,百度HI),社交(facebook,微博,空间,博客,论坛),网上贸易(网购,售票,工农贸易),云端化服务(网盘,笔记,资源,计算等),资源的共享化(电子市场,门户资源,论坛资源等,媒体(视频、音乐、文档)、游戏,信息)和服务对象化(互联网电视直播媒体,数据以及维护服务,物联网,网络营销,流量,流量nnt等)。

之所以谈及其功能分类是因为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当代互联网发展的最大亮点就是注重人机交互与社交平台。

即“人的社会化”才是互联网发展的核心,是其改革前进的动力。

三、互联网与不同年代人的社会化的交互影响麻省理工学院电脑科学实验室的高级研究员DavidClark也曾经写道:“把网络看成是电脑之间的连接是不对的。

相反,网络把使用电脑的人连接起来了。

互联网的最大成功不在于技术层面,而在于对人的影响。

电子邮件对于电脑科学来说也许不是什么重要的进展,然而对于人们的交流来说则是一种全新的方法。

互联网的持续发展对我们所有的人都是一个技术上的挑战,可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我们来自哪里,不能忘记我们给更大的电脑群体带来的巨大变化,也不能忘记我们为将来的变化所拥有的潜力。

”(RFC:第1336期)从严格意义上讲,互联网和人的社会化是互相影响的,两者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传递,而是时时的交互,形成了互有交融的结构,这也是一个动态更新的过程。

同时,在某一确定的时刻我们很难说是谁的影响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互联网是人的社会化的基本条件之一,对人的社会化具有深刻的影响。

1.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讲到互联网与人的社会化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先从互联网的产生开始讲起。

1994年4月20日,NCFC工程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

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真正拥有全功能Internet的国家。

因此可以说“90后”“00后”“10后”这一社会群体是伴随着互联网一起成长的,但是目前互联网的领跑者并不是这一群体,反倒是“70后”“80后”中一批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和IT界精英。

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扶持着中国互联网成长,互联网影响了他们的就业方向与奋斗目标,与此同时,他们也用互联网改变了成千上万后辈们的生活。

他们所缔造的“互联网王国”的影响范围以惊人的速度爆炸式增长,可以这么说,当你抬头看天空时,除了有形的蓝天白云,还有无数无形的信号飞越而过。

下面以网购、社交与通讯为例,浅谈互联网对人的社会化的影响。

网购从刚刚过去的“双十一购物节”这个国产节日超过300亿人民币的惊人销售额中来看(2013年天猫与淘宝“双11”快件量将突破4亿件。

相当于王府井百货三个季度销量的两倍、沃尔玛中国半年销售额;预计今年全年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超10%,以上统计数据来源:家电网日期:2013/11/11),阿里巴巴旗下天猫,淘宝创造的网购的巨大成功充分说明了互联网对人的影响之大。

中国购物节“双十一”已经形成了一个具有显著狂热性的集体行动,甚至由此诞生了“折扣族”这一社会群体。

社交而迅速风靡全球的Facebook等社交网站的成功也说明了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依赖于社交网络,人际交往更加开放的同时也更加具有隔离性。

所谓开放,是指网络交往冲破了社会人际交往在空间、时间、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局限。

其典型表现是网络人际交往的多元、多层次和开放性。

同时,社交平台的存在也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弱联系性,即网络中形成的人情关系具有松垮和不稳定性。

且易滋生出种种不良问题,例如网络欺诈。

通讯正如我前文中提到的那样,人永远是互联网发展的核心,人们的爱好,兴趣和好奇心并不是无形的而是有形地显著地影响着互联网的发展。

以百度为例,当你搜索一个关键词时,所显示的结果正是按人们关注最多的网页排序而组成。

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就会导致不良风气的蔓延与传播。

但是,显而易见的是,互联网给人类带来的好处远大于坏处。

如今,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互联网已经形成规模,互联网应用走向多元化。

互联网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方式,甚至影响着整个社会进程。

据《2013-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突破5亿,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

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数据来自百度百科)由于社会各方网络建设投入加速,互联网的应用向商务、实用方面转化,中国网民的数量还在继续壮大,互联网对各个时代人的社会化的影响还在加深,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社会与互联网会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2.从微观的角度来看“90后”“00后”“10后”这些年代群体无疑是受到互联网影响最大的。

他们的成长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对“90后”而言。

从物质角度而言,“90后”们见证了家用电脑从老旧的台式机到炫酷的“超极本”、电脑游戏由最初的扫雷、连连看到风靡世界的大型网游、社交平台由最初的一家独大到丰富多样,这些堪称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实只在短短的十几年中完成了,这放在其他行业领域都是难以想象的。

可是互联网就是做到了,甚至在未来可能会改变得更快。

从其他方面而言,互联网给“90后”造成的影响更大。

例如,“90后”生活中大量网络语言的使用,早期流行的“非主流文化”和通过微博等传播载体被迅速关注的新闻大事。

其次,随着智能手机的推广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甚至是中年人和老年人都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场合中使用移动网络进行上网。

智能手机因为移动网络而倍受青睐,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人们动动手指就能了解世界,从此一秒钟的时间也可以变得很高效。

但同样的,互联网的便捷给不良信息也带来了生存空间,极易使部分人尤其是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倾斜,影响他们正常的社会生活。

尽管利大于弊,这一点我们却不容忽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