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笔记复习要点总结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10个知识点1、城市形成和发展根本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

2、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6个理论1)区域理论: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发展是不均衡的.1950年佩鲁提出增长极核理论:城市通过极化效应、扩散效应的发展,是区域经济趋于均衡,然后进入下一轮极化、扩散的发展阶段。

2)经济学理论:城市产业分基础产业(城市发展的关键)、服务业产业。

3)人文生态学理论:互相依赖、互相竞争是人类社区空间关系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

4)交通通讯理论:1962年迈耶《城市发展的通讯理论》5)经济全球化理论6)城市进化理论:绝对集中、相当集中、相当分散、绝对分散。

3、城市物质环境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公共领域:主导、为非公共领域的开发提供可能性、约束性。

物质环境优化表现为可达性、外部效应。

4、城市社会基本特征及其与农村社会的主要差别基本特征: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城市社会的异质性高于农村社会。

5、城市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1)英:费希尔、克拉克三部类:第一、二、三产业2)美:贝尔三个历史时期: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6、城市化含义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7、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化前期主要表现为工业化的进程,要求并促进人口向城镇积聚。

城市化后期主要表现为较高的城市化水平所直接带来的生产集约化、生活集约化、管理科学化和文教科技的进步等。

8、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美英格尔斯 :现代化社会的指标都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实现的。

9、城市与区域的相互关系1)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城市发展必然要开发和利用周围地区的各类资源,因而城市与区域的发展条件、发展前景密切相关,互为牵制。

中心城市的发展与区域内其他城镇相互影响,应重视区域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DOC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DOC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DOC1.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合理布局原则、经济适度原则、生态环保原则、社会公平原则和人文关怀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2.城市规划的基本步骤城市规划的基本步骤包括城市调查研究、城市发展目标的确定、城市规划方案的编制和城市规划方案的实施四个阶段。

其中城市调查研究是规划的基础,城市发展目标的确定是规划的核心,城市规划方案的编制是规划的具体实施方案,城市规划方案的实施是规划的最终目标。

3.城市规划的布局原则城市规划的布局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均衡发展原则、核心区合理布局原则、分块开发原则、景观保护原则和绿地保护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功能协调和空间合理利用。

4.城市规划的功能划分城市规划的功能划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居住功能、产业功能、商业功能、文化功能、交通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

这些功能的合理划分保证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5.城市规划的空间形态城市规划的空间形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城市的整体布局、城市的街区形态、城市的建筑高度和城市的公共空间。

这些空间形态的合理设计保证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舒适度。

6.城市规划的社会公平原则城市规划的社会公平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住房公平分配原则、城市设施公共化原则、城市服务公众化原则和城市管理公正化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社会公平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7.城市规划的环境保护原则城市规划的环境保护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态环境保护原则、资源节约利用原则和环境污染控制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环境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健康。

8.城市规划的经济适度原则城市规划的经济适度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经济适度规模原则、经济适度布局原则和经济适度功能划分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9.城市规划的参与原则城市规划的参与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整体参与原则、利益相关方参与原则和公众参与原则。

城市规划知识点汇总

城市规划知识点汇总

城市规划知识点汇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规划旨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的定义、目标、原则以及常用的规划工具等角度进行知识点的汇总。

一、城市规划的定义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发展进行综合的、科学的、长远的规划,以实现城市的有序发展和持续改善。

具体而言,城市规划包括了对城市空间布局、建设用地、交通网络、人口分布、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划。

二、城市规划的目标城市规划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城市的功能性:合理规划城市内各种功能区域,如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等,以实现城市内不同社会经济活动的高效协调。

2.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用地规划,优化城市内部的交通、居住、工作等空间组织,提高城市的可达性和便捷性。

3. 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在城市规划中要注重环境保护,合理规划城市的绿地、水域、空气等资源,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

4. 促进经济发展:城市规划要与经济发展相结合,通过合理的产业布局和用地规划,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地资源和环境条件。

5. 提升居民生活品质:通过改善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创造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三、城市规划的原则城市规划的实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常见的城市规划原则包括:1. 综合性原则:城市规划要综合考虑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因素,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原则。

2. 科学性原则:城市规划要依据科学的分析和评估,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 民主性原则:城市规划要注重民众的参与和意见征集,确保公众利益得到充分考虑,实现规划决策的民主化。

4. 可行性原则:城市规划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可行性的规划方案,并依据规划目标进行分阶段实施。

5. 灵活性原则:城市规划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城市发展变化和不确定性,随时调整和优化规划方案。

城市规划原理学习笔记

城市规划原理学习笔记

城市规划原理学习笔记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1. 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及行政管辖的意义。

2. 我国1955年曾规定市、县人民政府的所在地,常住人口数大于2000人,非农业人口超过50%以上,即为城市型居民点。

工矿点常住人口如不足2000人,在1000人以上,非农业人口超过75%,也可定义为城市型居民点。

3. 城市是由于人类在集居中对防御、生产、生活等方面的要求而产生,并随着这些要求的变化而发展。

4. 城市的发展,大致上可以分为两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即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也可以称前工业化时代、工业化时代,也可以称为古代的城市和近代的城市。

5. 通常把农业的产生称为第一次产业革命,使人类社会出现了定居的居民点。

近代的工业革命,也称为第二次产业革命,使城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6. 一般把英国人瓦特在1784年发明蒸汽机作为工业革命的标志。

7. 古代城市发展的阶段性要求:城市与防御要求;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的布局;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8. 人工能源及加工业的集中造成城市的发展、规模的扩大,是工业社会城市发展的模式。

9. 城市化一般简单的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口职业的转化、产业结构的转化、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10. 人口按其从事的职业一般可分为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第二、三产业人口)。

按目前的户籍管理办法又可分为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

11. 城市化水平也从一个方面表现社会发展的水平,表示工业化的程度。

12. 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城市化水平和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城市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13.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中期阶段;稳定阶段。

城市规划原理知识点

城市规划原理知识点

城市规划原理知识点一、城市规划原理概述城市规划原理是指为了实现城市发展和管理的目标,结合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因素,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和布局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城市规划原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规划原理的基本要素1. 居住环境:城市规划应提供高品质的住宅区,包括合理的用地布局、舒适的生活空间和便利的基础设施,以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

2. 城市交通:城市规划应合理安排道路、交通网络和公共交通设施,确保高效、便利和安全的交通运输系统,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3. 城市绿地:城市规划应注重保护和增加城市绿地,提供生态系统服务、改善空气质量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4. 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应考虑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提供合适的用地供应和产业布局,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5. 城市历史和文化遗产:城市规划应尊重城市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

6. 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应注重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土地和资源,减少污染和浪费,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三、城市规划原理的实施方法1. 综合考虑:城市规划应综合考虑不同因素的相互影响,如经济、社会、环境等,并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确保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2.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应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包括居民、企业、社会组织等,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提高规划的透明度和合法性。

3. 空间布局:城市规划应合理布局用地,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绿地等,以满足不同功能需求,并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4. 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应注重建筑设计的质量和风格,保持城市景观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5. 法律和法规:城市规划应依据相关法律和法规进行制定和实施,确保规划的合法性和可执行性。

6. 监督和评估:城市规划应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规划方案。

四、城市规划原理的意义和挑战城市规划原理的正确应用能够有效引导城市发展,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和生活质量。

城规 重要知识点

城规 重要知识点

名词解释1-3章1. 1.城市是非农人口集中,以从事工商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是城市内外各部门、各要素有机结合的大系统。

1. 城市是相对于乡村而言的2. 城市的概念、定义是发展的(虚拟城市)3. 城市的定义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多角度)2.城市化: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业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业人口及土地转化为非农业的城市的过程3.(1)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和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4.(2)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一句,是确保城市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土地合理利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5.城市规划区: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4-5章6. 1.城市系统:城市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事务,是一个典型的巨系统,其所有的系统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层次性、结构性、动态性以及环境的联系性。

城市系统内部是一个具有自身变化规律的结构严密的整体。

7. 2.城市的系统构成:一般我们可以从城市的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空间系统、生态系统和基础设施系统等几个主要方面分析城市的构成。

因此城市的系统构成概念,就是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总和。

8. 3.城市空间系统:是城市范围内社会生态以及基础设施各大系统的空间投影及空间关系的总和。

9. 4.城市用地: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

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的土地。

10. 5.风向频率:一定时期内,各个风向所发生的次数。

11. 6.污染系数:表示自然状态下的可能污染程度。

12.7.城市用地的构成:是基于城市用地的自然与经济地位,以及城市职能所形成的城市功能组合与布局结构,而呈现不同的构成形态。

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知识点

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知识点

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知识点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它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旨在确保城市的发展与环境、社会、经济等要素之间的平衡。

本文将介绍城市规划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在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必须考虑到自然环境的保护与恢复,以保持生态平衡。

城市规划师需要考虑到土地利用、空气质量、水资源保护等因素,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人口增长与城市扩张人口增长是城市规划中需要关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城市的人口增加将带来许多问题,如住房不足、交通拥堵、基础设施压力等。

城市规划师需要通过规划合理的用地布局、建设高效的交通系统、完善的公共设施等来解决这些问题,并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的交通系统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出行效率和舒适度。

城市规划师需要合理规划道路、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道等交通网络,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提高居民的出行选择和便利性。

四、社会基础设施规划城市规划中还需要考虑到社会基础设施的规划。

包括水、电、燃气、通信等基础设施的供应和分布,以及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城市规划师需要根据人口分布和需求,制定合理的社会基础设施规划,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五、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用地结构,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城市规划师需要考虑到不同区域的功能需求,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平衡各类用地的供求关系,保障城市的发展空间。

六、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在城市规划中,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更新是一个重要议题。

保护历史建筑、传统文化和城市记忆,是城市规划师的责任所在。

同时,城市更新也是城市发展的需要,需要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前提下,进行城市功能和形象的更新与提升。

七、参与与治理城市规划中的参与与治理是一个重要的原则。

《城市规划学》知识点

《城市规划学》知识点

《城市规划学》知识点城市规划学知识点城市规划学是研究城市发展和设计的学科,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城市规划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城市规划的定义- 城市规划是指通过对城市空间和资源的合理组织和利用,达到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城市规划的目标- 改善城市环境:提供良好的居住、工作和娱乐环境,增加绿地和公园等公共设施。

- 促进经济发展: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提供良好的商业和就业机会。

- 提高社会公平:确保城市规划对各个社会群体都公平,避免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 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和水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城市规划的原则1. 可持续性原则:规划应考虑长期发展和环境保护,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人本主义原则:城市规划应以人为本,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创造良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3. 分区原则:通过分区规划,合理划分城市功能区,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促进城市的有序发展。

4. 紧凑性原则:规划应减少城市扩张,提倡城市内部的紧凑发展,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5. 可达性原则:规划要便捷地满足居民的交通需求,建立高效的交通网络和公共交通系统。

6. 多样性原则:城市规划应鼓励多样化的建筑风格和社区形态,创造多元文化和社会融合的城市环境。

城市规划的工具和方法1. 土地利用规划:确定不同区域的用地功能,如住宅、商业、工业和公共设施等。

2. 建筑设计规划:设计建筑物的外观、结构和布局,使其与城市环境协调一致。

3. 交通规划:规划交通网络、公共交通系统和道路布局,提高交通效率和便捷性。

4. 绿地规划:规划公园、绿化带和景观设施,增加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休闲空间。

5. 环境评估:评估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环保性。

总结起来,城市规划学包含了城市规划的定义、目标、原则以及一些工具和方法。

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有助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带,夏季风,减少东西向阳光对建筑的直射。
炎热地区住宅建筑朝向依次是:南向、南偏东30°或南偏西15°以内、东向、北向、西向ﻫ10、全厂性生产流程分为:沿轴,垂直轴、环状生产线。ﻫ11、工业,交通道7米,,交叉口视距大于等于20米。…………ﻫ12、建筑用地适用地适用坡度:工业0.5%--2%,居住0.3%-10%,机场0.5%-1%,ﻫ同时,根据竖向规范,工业仓储最大10%,居住最大25%,公建20%,ﻫ13、一层60-100kpa,二层100-120kpa,三层120kpa,小于100kpa,变形问题注意。ﻫ14、从防震观点看,建设用地分为: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ﻫ15、建筑后退;允许突出红线的情况如下:ﻫ有人行道:2m.0.4,2.5,1,3; 3.5,15,1,3;
无人行道:2.5,0.4,,5,1
16、场地入口:主干道交叉口,70米;过人行道非交叉口边5米;公交站边线10米,学校入口20米。
17、大量人流的公建工程,一面临路,1/6边长,2个不同的方向疏散
18、影响建筑布局的主要因素:日照、通风、景观。ﻫ19、设计场地:平坡、台阶、混合式;当小于3%时平坡,大于8%台阶,但500米,,,,
地下室高出最高水位0.5-1米以上时外培部分需做防潮处理;地下水位高于地下室…
一般建筑的功能构造有:防水、保温、隔热构造。ﻫ31、8度和9度防震情况:1)高差6米,2)有错层,3)各部刚度不同,
32、中国古代木结构:枱梁式、穿斗式、井干式。ﻫ33、类似于现代建筑模数制,宋“材”,清“斗口”。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是宋朝的〈〈营造法式〉〉。ﻫ北京四合院中轴对称、内外有别、尊卑有序、自有天地,强烈地反应了封建宗法制度ﻫ34、庑殿、歇山、攒尖、悬山、硬山。古代建筑等级差异主要表现在屋顶、开间和色彩。
20、设计标高高出洪水位0.5米,
21、室内外高差,一般0.15(有进车道),无进车道时,0.45-0.6(0.3-0.9)ﻫ22、道路中心标高低地块0.25-0.30米,ﻫ23、方便排水,场地0.3%,最大8%。当建筑物无进车道时,地面排水坡度最好在1%-3%之间,允许在0.5%-6%之间变动。
24、设计程序,编制各阶段设计文件、配合施工和参加验收,工程总结。
自行车:2.2,净宽1.0
机动车净宽:小汽车2.0米,公共汽车2.6米,大货车为3米。
25、砖混结构;横向,纵向,内框架体系。ﻫ26、框架由楼板、梁、柱、基础4种承重构件组成。
27、单层刚架76米,拱式40-60米,简支18米,屋架预应力60米,使用最多的是24-36米。ﻫ28、空间体系:网架,薄壳,和折板(27米)及悬索
29、高层结构,24米以上,一般24-50,较高50-100,超高100-200,200以上特殊高层。ﻫ电梯在超过8层的公建中,一般不少于2部,不多于8部。ﻫ30、东西墙是南向墙的2倍以上,屋面是南向墙的3.5倍左右的辐射热总量。
42、中世纪建筑,宗教特点,穹顶与帆拱,圣索非亚大教堂,
罗马建筑——扶壁、肋骨拱与束柱——比萨教堂。
哥特式建筑——尖券、尖形助骨拱顶、钟楼、飞扶壁,束柱,花窗棂,巴黎圣母院ﻫ43、文艺复兴,,世俗建筑。
巴洛克建筑————讲求感性,追求曲折多变动感,和视觉效果。
文艺复兴时————佛罗伦萨教堂之穹顶。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圣彼得大教堂。ﻫ巴洛克实例————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是巴洛克式广场的代表,,ﻫ44、水晶宫,第一座,,,通用车间,真正的第一座现代建筑。
3、公共建筑群体组合:分散布局组合、中心式布局的群体组合。
4、可能将户分为居住、辅助、交通、其它ﻫ5、低层,1-3,多层4-6,中高层7-9,高10-30层。ﻫ6、单栋住宅,160米,4*4,大于80米设人行出口,机动车出口150米,
7、低层,占地大,基础市政设施投入大,高层,可节省市政建设投资。ﻫ8、12层以上设2部电梯;防火云梯高度30-50米;塔式建筑每层不超过500平方米。ﻫ9、寒冷地区,短内廊,住宅朝向选择应争取南向,充分利用东、西向,尽可能避免北向。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笔记复习要点总结
———————————————————————————————— 作者:
————————————————————————————————日期: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ﻫ第一篇:建筑学
1、功能分析与组织的核心:空间组合、功能分区及人流集散。
2、公共建筑组成:主要使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和次要使用部分。公共建筑的人流组织一般有平面方式和立体方式;公共建筑的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可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及杻纽交通。
39、园林“汉以前皇家,南北朝山水,唐全面发展,两宋推广,ﻫ40、雅典卫城中心——雅典娜.帕提农的铜像
帕提农神庙,,————多立克柱,,伊瑞克先神庙——爱奥尼克柱
41、古罗马《建筑十书》券柱式,罗马建筑的成就——图拉真广场,万神庙——现代之前最大跨度的建筑。
古典建筑是指罗马共和盛期与罗马帝国盛期的建筑和希腊盛期的建筑的同称。
47、建筑造3种颜色。深度和层次是空间的本质。ﻫ49、外部空间的类型,以人的视觉感受为依据,外部空间可以划分为开敞空间、围合空间和封闭空间,此时形成的人的视线与界面分别构成18°、45°、45°以上的视角ﻫ第二篇:城市道路工程ﻫ1、行人:净高2.2,净宽0.75-1.0,
35、“三朝”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36、最早宫殿,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宫殿遗址。
37、唐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最大唐代木结构。ﻫ辽代河北蓟县独乐寺,,最古老的楼阁式建筑ﻫ宋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
元山西芮城永乐宫ﻫ38、山西应县佛宫寺释伽塔,,,世界现存最高的木塔,ﻫ河南登封崇岳寺塔,现存最古老砖塔。
45、新建筑运动与四位大师。ﻫ格罗皮乌斯——包豪斯校舍,功能、灵活不规则手法,造价低,建筑本身艺术。ﻫ柯布希埃——萨伏伊别墅,机器美学,朗香教堂,马赛大楼,
密斯.凡.法.罗——钢与玻璃的运用。ﻫ赖特——有机建筑,,流水别墅。古根汉姆博物馆。
46、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主义机器美学,肯定建筑的复杂与矛盾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