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府张家峁井田保水采煤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张家峁井田内小煤矿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

张家峁井田内小煤矿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张大民(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三一队,陕西韩城715400)[摘 要] 陕北张家峁井田内现有30个正在生产的小煤矿,通过对井田内泉点的调查,与以往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小煤矿采矿对地下水的影响。
[关键词] 小煤矿;煤炭开采;地下水渗漏;神木北部矿区[中图分类号] P64114+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1184(2008)01-0032-02[收稿日期] 3[作者简介] 张大民(5),男,四川蓬溪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地质工作。
0 前言榆林市境内有各类地方小煤矿374个,其单井核定产量从3万t 到30万t 不等,多数在15万t 以下。
神木北部矿区是国家规划的神东大型煤炭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一些大型煤矿的连片集中开采,造成了地下水的严重渗漏及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并引起了沟流和窟野河的断流[1]。
最近,作者在参加完成张家峁井田补充勘查时发现,小煤矿同样可以引起沟流断流,泉水干涸。
目前矿区内小煤矿数量较多,许多大型井田被小煤矿蚕食,形成了星罗棋布的小煤矿群。
这些小煤矿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了国家规划的大型煤矿建设,而且对地下水资源也造成了严重影响。
由于小煤矿对高级资源量(331和332)的占用,国家调整了规划,将原张家沟井田、海湾井田和张家峁井田合并成新的张家峁井田,合并后面积145160km 2。
2006年我们承担了张家峁井田勘探工程,完成了该井田的水文地质填图等工作,了解了小煤矿开采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取得了丰富的资料,发现区内多数泉的流量衰减或干涸,原有水泉115个,总流量42195L /s,现存水泉13个,总流量11809L /s,地下水位也同时下降。
因而,保水采煤问题[2]不仅是大煤矿的事,也是小煤矿需要关注的。
本文在论述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小煤矿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提出了对策。
1 地质及水文地质背景研究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的接壤地带,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程992130~128710m ,一般1150~1260m 。
石圪台煤矿第四系松散含水层保水采煤方案研究

在保障侏罗纪煤田资源安全开发的前提下,最大程
km,面积 65
25km2 , 井 田 位 于 陕 北 黄 土 高 原 北
部,毛乌素沙 漠 东 南 缘.风 积 沙 区 位 于 井 田 北 部,
度地实现对水 资 源 的 保 护, 从 而 实 现 控 水 保 安 全、
地形相对比 较 平 坦,相 对 高 差 较 小,水 系 不 发 育;
i
f
e
r; wa
t
e
r
Gp
r
e
s
e
r
ved goa
l; wa
t
e
r
G
f
l
owi
ng f
r
a
c
t
u
r
ed z
one; c
on
t
ou
r map; wa
t
e
r
Gp
r
e
s
e
r
ved c
oa
l
ywo
mi
n
i
ngz
on
i
ng
作者简介:张瑞昭 (1986- ), 陕西西安人, 硕士研究生, 工程师, 环保科科长, 主要从事矿井生 态 治 理、 环 境 保 护、 节 能 减 碳 等 方 面 的 研 究
北、东、西 以 陕 蒙 边 界 为 界, 南 以 石 圪 台 煤 矿 为
是针对特殊保水开采区,提出了局部充填开采隔水
等技术;张玉军等
[
8]
综合考虑煤矿安全、经济合理
以及低损害 等 重 要 因 素, 提 出 并 发 展 了 “控 水 采
界.井田西为乌兰木伦河,南邻石圪台井田,北与
巴图 塔 井 田 接 壤, 东 西 长 约 10km, 南 北 宽 约 8
陕北榆神府矿区保水采煤工程地质条件研究

第25卷第5期煤 炭 学 报Vol.25 No.5 2000年10月J 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 Y Oct. 2000 文章编号:0253-9993(2000)05-0449-06陕北榆神府矿区保水采煤工程地质条件研究3李文平1,叶贵钧2,张 莱3,段中会4,翟丽娟3(11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 221008;21中国煤田地质总局,河北涿州 072752;31中国煤田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局,河北邯郸 056004;41陕西省一八五煤田地质勘探队,陕西榆林 719000)摘 要:以煤田地质勘探资料为基础,结合野外工程地质测绘、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分析总结了榆神府矿区与保水采煤相关的工程地质条件特点,进行了工程地质条件分区,在此基础上,初步讨论了不同工程地质区保水采煤的可能性.关键词:榆神府矿区;保水采煤;工程地质条件;分区中图分类号:P33315 文献标识码:A 陕北侏罗纪煤田是我国现已探明煤炭储量最大的煤田,约占全国的25%,被誉为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煤田腹部的榆神府矿区,指包括榆林、神木县及府谷县的大部分地区,因可采煤层多、煤层厚、煤质优良、构造简单、开采技术条件优越而为世人瞩目.根据国家规划,这里将成为我国西部优质动力煤的供应和出口煤基地,且其地理位置又具承东启西的作用,是21世纪煤炭工业战略西移的首选基地,对下世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然而,该区地处我国西部的毛乌素沙漠和陕北黄土高原的接壤地带,水资源贫乏,地质及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如何在煤炭资源开采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护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一事关该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必须在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之前进行前期深入系统研究,为合理开采规划和设计提供宏观决策依据.1 矿区地形地质概况 榆神府矿区地表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海拔1200~1300m,地势总体平坦.依据卫星TM图像可清楚地将矿区地貌分为两大类型,即西部为风积沙地貌(毛乌素沙漠前滩),东部及北部为黄土梁峁丘陵地貌.矿区内地层,由地表到煤系地层描述如下:(1)风积沙(Q4eol) 分布广泛,是地表沙漠的组成物质,以浅黄色粉细砂为主,厚0~30m.榆神矿区一般厚5m,与萨拉乌苏组构成统一含水层.(2)萨拉乌苏组(Q3S) 分布广泛,是区内最主要的含水层,岩性以中细砂为主,厚0~145m,其厚度受控于基岩顶面古地形,为一套河湖相沉积物,在榆神矿区,厚度0~67130m,平均20m,是矿区主要含水层,具供水意义,并对矿区生态环境起控制作用,是保水采煤的保护目的层.(3)离石组(Q2L) 在神北、榆神矿区均有出露,分布不连续,岩性为灰黄、棕黄色亚砂土、亚粘土,夹多层古土壤,具柱状节理,厚0~109150m,平均20~30m.(4)第三系上新统三趾马红土(N2) 在各大沟系分水岭地带有出露,分布不连续,在神北矿区呈零星分布,榆神矿区分布较广,连续性好,厚0~110m,一般30m,岩性为棕红色粘土及粉质粘土.(5)白垩系洛河组(K1l) 紫红、桔红色中粗粒砂岩,巨厚层状,胶结疏松、大型交错层理,底部为砾岩,厚0~350m,分布于榆神矿区西部、孟家湾普查区及神北矿区西北部,在区内一般厚18~30m.收稿日期:1999-11-19 基金项目:原煤炭工业部“九五”重点项目(96-28) 3参加研究工作的还有赵洪林,范立民,孙占起,孙亚军,周笑缘,夏 菲,等(6)安定组(J 2a ) 岩性以紫杂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与粉砂岩、细砂岩互层,厚0~114m ,平均30~40m.(7)直罗组(J 2Z ) 上部以紫杂、灰绿色泥岩、粉砂岩为主,夹砂岩透镜体;下部以灰白色砂岩为主,夹泥岩条带,底部有砾岩.在神北矿区各沟谷上游出露,风化裂隙较发育,厚0~134m ,平均30~50m.(8)延安组(J 2y ) 为本区的含煤地层,由中、厚层砂岩和中、薄层泥岩组成,厚150~280m ,在榆神府矿区广泛分布,含可采煤层13层,主采煤层一般3~6层,由浅到深依次为1-2,2-2,3-1,4-2,4-3,5-2,5-3煤.开采对砂层水造成影响最大是最上部的一层煤,神北区主要为1-2和2-2,平均厚度分别为2181和4110m ,榆神矿区为2-2煤,平均厚10104m.2 含水层分布特征 榆神府矿区内对保水采煤有意义的主要含水层为砂层水(萨拉乌苏和风积沙)和烧变岩水.与保水有关的含水层的空间分布和富水特征(图1):图1 榆神府矿区保水采煤工程地质条件分区Fig 11 Z onatin of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concerned with protectedwater resources during coal mining action in Yu 2Shen 2Fu Mine Area(1)砂层越厚之处,其富水性也越强;(2)神北矿区砂层分布不连续,呈零星状,且厚度较小,一般小于20m ,所以该区的地下水分布很不均匀,只有在局部砂层较厚的地方才有保水意义;(3)榆神矿区秃尾河以西地区砂层分布连续,且厚度大,为20~140m ,一般为40m ,所以该区地下水丰富,为重点保水区;54煤 炭 学 报2000年第25卷(4)榆神矿区秃尾河以东地区,基本无砂层分布,为无水区;(5)烧变岩带规模大、连续性好、富水性强的有两个地带,即秃尾河西岸2-2煤烧变岩带,窟野河、乌兰木伦河西岸1-2,2-2煤烧变岩带(两煤层烧变岩上下已连成一体). 从总体来看,榆神府矿区保水的地方主要为榆神矿区西部的孟家弯区,北部的沟岔一带以及秃尾河及窟野河-乌兰木伦河西岸条带分布的烧变岩带.神北矿区局部较厚砂层地带(北部)含水亦较大,也应最大限度的加以保护.3 隔水粘土层的工程地质特征 隔水粘土层是指由离石黄土和三趾马红土共同组成的粘土层,为砂层含水层的直接隔水底板.粘土层的空间分布(连续性和厚度)、天然及采动后渗透系数变化等性质对实现保水采煤意义重大.从图1可见,隔水粘土层在大保当区及沟岔水源地一带连续分布,厚度一般为20~60m ,在大保当区南部达100m 以上.在神北矿区及秃尾河以东地区,在有萨拉乌苏组含水层的地方,粘土层缺失,或很薄.这一自然分布条件,决定了在大保当区及沟岔一带具有实现保水采煤的可能性.311 天然条件下的工程地质性质 经过现场坑探取样、原位渗透和室内渗透及钻孔取样室内试验,测得粘土层基本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表1)、水理性指标(表2).表1 粘土层基本物理力学性质指标T able1 The b asic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character indexes of the clays地层时代岩 性物 理 性 质含水量/%密度/g ・cm -3比重孔隙比孔隙度/%力学性质粘聚力/kPa 内摩擦角/(°)压缩系数/MPa -1压缩模量/MPa 无侧限抗压强度/kPa Q 2l 离石黄土1119~17131163~11862169~21710162~01883813~461938~1012719~33180108~01257~2211119~159N 2三趾马红土1714~18171184~11872171~2172017241~4276~962812~32190106~01111515~2813182~212表2 粘土层的水理性质指标T able2 The hydrophysical character indexes of the clays岩 性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渗透系数/m ・d -1饱和度/%湿陷系数自由膨胀率/%离石黄土 2519~31181619~1817719~1311<0010976~1154111~65160~010055-三趾马红土3312~36122111~2617717~12110~01090100596~01665~70-2165~26312 采动影响后的渗透性变化 采用三轴伺服仪测定离石黄土和红土样在三轴加载(按天然埋深值施加围压)全应力-应变过程中的渗透系数,研究粘土层在采后因应力大小变化而产生变形和破坏条件下渗透性能的变化.不同地点用槽探采取7组原状土样进行试验,取得不同应力、应变状态下渗透系数62个.得到的结果是:离石黄土渗透系数为01032~21092m/d ,红土为01002~01941m/d ,且最大值主要集中在土样由弹性进入塑性临界点附近,一但进入塑性变形段(都为塑性硬化),渗透系数反而逐渐减小(图2). 上述研究表明,研究区内离石黄土和红土在天然条件下是良好的隔水层,而且只要其位于煤层开采上覆岩土层整体移动带内,采后亦可起到良好的隔水作用.154第5期李文平等:陕北榆神府矿区保水采煤工程地质条件研究图2 隔水粘土层三轴伺服仪试验代表曲线Fig12 Typical test curves of the clay pans by triaxial serve test system 1———应力应变曲线;2———渗透系数变化曲线4 基岩风化带工程地质特征 基岩风化带的岩性、厚度、风化程度、粘土矿物成分、透水性等对煤层开采后覆岩导水裂隙带的发育高度及导水性能有较大影响[1,2],因而也是本区保水采煤的重要工程地质条件之一.根据大量钻孔岩芯鉴定和物探测井曲线分析,研究区内榆神矿区风化带一般厚20m,最厚达58137m;神北矿区一般10~20m,最厚4410m;强风化带一般5~8m.榆神矿区采样测试结果表明,风化带内粘土矿物高岭石与蒙脱石的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35%和5%,遇水有一定膨胀性.研究区内风化带强度已明显降低,单轴抗压强度强风化带为4180~6165MPa,弱风化带为8128~24186MPa.现场钻孔抽水实验获得的渗透系数k=01006~01040m/d,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5 煤层上覆基岩层段(未风化岩)的工程地质特征511 基岩厚度 最上主采煤层上覆基岩厚度(从煤层顶板到松散土层底部,包括基岩风化带)等值线见图1,图中显示,在神北矿区、榆神矿区秃尾河以东地区,基岩较薄,一般为20~40m,一些地方小于20m.如果这些地方基岩上直接为砂层含水层(无粘土隔水层),则煤层开采后含水层中的水会通过上覆基岩导水裂隙渗漏到井下,即这些地方不具备保水采煤的工程地质条件.在榆神矿区秃尾河以西的大部分地区,基岩厚度大,煤层开采导水裂隙带不会沟通砂层含水层,为保水采煤提供了工程地质条件保证.512 煤层顶板组合类型 煤层直接顶和老顶的力学组合关系对煤层开采后覆岩变形破坏程度,即“三带”发育高度有重要的影响[3,4],因此也是影响保水采煤的重要工程地质条件之一.研究区内覆岩顶板力学组合类型见表3.513 岩体结构特征 研究区内覆岩以层状结构、块状结构为主,少数砂岩层为整体结构.岩石质量指标RQD值:泥岩组为30%~70%;砂岩组为50%~90%;煤为0~40%.6 保水采煤工程地质条件分区 根据2-2主采煤层之上松散含水层、隔水层及上覆基岩的空间分布及其组合形态,将榆神府矿区保水采煤工程地质条件分为5类:砂土基型(Ⅰ)、砂基型(Ⅱ)、土基型(Ⅲ)、基岩型(Ⅳ)、烧变岩型(Ⅴ)(图1). Ⅰ型区 指主采煤层之上由砂层、土层和基岩组合起来的覆岩结构类型,全区广泛分布,约占总面积的80%,榆神矿区分布最广,神北矿区仅在大柳塔以北、活鸡兔和柠条塔等地小面积分布.砂层是矿区的主要含水层,在小壕兔附近最厚可达145m,秃尾河两岸及柠条塔一般厚20~40m;粘土隔水层主要分布在分水岭附近,一般厚60~80m,秃尾河沿岸较薄,一般小于20m,在榆神矿区粘土隔水层连续分布,在神北区则不连续;榆神矿区2-2煤层上覆基岩较神北矿区厚,其中孟家湾区最厚可达600m.因此,该区工程地质条件对保水采煤十分有利. Ⅱ型区 即煤层覆岩由砂层和基岩组成的类型区,仅在神北矿区乌兰木伦河以东柳根沟、哈拉沟、母河沟等水源地小面积分布.砂层一般厚20m,上覆基岩一般厚20~50m,富水性强的松散含水层直接覆盖于煤系岩层之上,其间没有连续分布的粘土隔水层,且煤层上覆基岩很薄,其中瓷窑湾矿只有117~254煤 炭 学 报2000年第25卷2010m ,已发生了突水溃沙灾害,所以该类型区直接实现保水采煤几乎不可能,只有采用矿井水净化等间接方法来充分利用水资源.表3 煤层顶板组合分类T able 3 Combination types of the roof rock strata of the coals煤层编号岩 组 特 征直 接 顶老 顶顶板分类分布范围1-212泥岩、粉砂岩组,厚度114~312m ,σc =3313~4010MPa细砂岩,厚度110~114m ,σc =6214~7514MPa半坚硬-坚硬大柳塔中砂岩组,厚度112~315m ,σc =2710~3015MPa半坚硬-半坚硬朱盖塔2-23砂质泥岩组,厚度0175~3130m ,σc =4512~8317MPa中细砂岩组,厚度015~2010m ,σc =5911~9719MPa坚硬-坚硬大柳塔4粉砂岩组,厚度4120~15172m ,σc =5915~8310MPa中细粒长石砂岩组,厚度10147~13125m ,σc =5612~6912MPa 坚硬-坚硬榆神矿区5粉砂岩组,厚度112~819m ,σc =23187~39172MPa中粒砂岩组,厚度113~317m ,σc =2417~4010MPa坚硬-半坚硬前石畔3-16粉砂岩组,厚度017~610m ,σc =4313~10918MPa细砂岩组,厚度018~715m ,σc =4818~7719MPa坚硬-坚硬全区广泛分布4-27粉砂岩组,厚度210~315m ,σc =4413~6916MPa中细砂岩组,厚度111~810,σc =4017~9615MPa坚硬-坚硬神北矿区4-38粉砂岩组,厚度212m ,σc =6612MPa 细砂岩组,厚度718~817m ,σc =4017~8919MPa坚硬-坚硬榆神矿区5-29粉砂岩组,σc =4112~6713MPa 中细砂岩组,σc =4019~6014MPa 坚硬-坚硬神北矿区5-310粉砂岩组,σc =50~62MPa中细砂岩组,σc =5214~7313MPa坚硬-坚硬榆神矿区 注:σc 为基岩的抗压强度. Ⅲ型区 即煤层覆岩由土层和基岩构成的类型,无保水意义,属于无水采煤区,但为了井下采煤工作面安全,要注意留设浅部合理防塌煤柱.该类型主要分布在大保当区秃尾河以东及神北矿区考考乌素沟以北至乌兰木伦河以西地区. Ⅳ型区 为直接出露于地表的基岩区,含水甚微,无保水意义,属于不影响煤层开采区,主要分布在秃尾河、窟野河及其两岸支谷中. Ⅴ型区 烧变岩区沿乌兰木伦河、悖牛川、秃尾河、窟野河及其支沟呈条带状展布,一般溯河谷而上变窄,最后尖灭在沟谷中.火烧区(从5-2煤露头到1-2或2-2煤层的火烧区边界)是南区宽,愈往北愈窄以至消失.秃尾河西2-2煤和3-1煤火烧区叠加,宽度约4km ;在常家沟与麻家塔之间大梁上,2-2煤、3-1煤、4-2煤、5-2煤火烧区叠加,最宽达12km.该区接受萨拉乌苏含水层的补给,也是重点保水区之一.7 结 论(1)榆神府矿区含水层富水性空间分布不均匀,只有在大保当及其以西地区、沟岔一带、秃尾河和乌兰木伦河烧变岩带及神北局部砂层厚的地区,保水才有意义.(2)榆神府矿区粘土层离石黄土和三趾马红土在天然情况下是其上覆砂层含水层(萨拉乌苏和风积沙)的良好隔水层,煤层开采后,其渗透性能也没有明显增加,为保水采煤提供了重要基础.(3)煤层覆岩以层状结构、块状结构为主,少数砂岩层为整体结构;覆岩直接顶-老顶力学组合类型大都为坚硬-坚硬型,少数为半坚硬-坚硬型.(4)根据松散含水层、隔水层及最上主采煤层上覆基岩的空间分布及其组合形态,将榆神府矿区保水354第5期李文平等:陕北榆神府矿区保水采煤工程地质条件研究454煤 炭 学 报2000年第25卷采煤工程地质条件分为5种类型,对保水采煤有意义的是砂土基型(Ⅰ)和烧变岩型(Ⅴ),应根据区内更详细的工程地质条件,研究确定保水煤岩柱合理高度,以便实现直接保水采煤;对砂基型(Ⅱ)区,应在更详细研究区内的水文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探寻间接保水采煤的途径,如含水层采前疏排、矿井水净化利用、条带开采等方法;其他类型区没有保水意义,可实行直接开采.参考文献:[1] 于双忠.煤矿工程地质研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1.130~133.[2] 于双忠,彭向峰,李文平,等.煤矿工程地质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4.279~282.[3] 何国清,杨 伦,凌赓娣,等.矿山开采沉陷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1.310~320.[4]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煤矿安全手册(第五篇)[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2.109~124.作者简介: 李文平(1965-),男,湖南澧县人,副教授.1995年于中国矿业大学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和环境地质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参加完成国家“七五”攻关、部重点等项目10余项;负责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部重点、部基金及工程应用项目10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合编《煤矿工程地质学》,获煤炭部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发表论文34篇.Study on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protectedw ater resources during coal mining action in Yu2Shen2FuMine Area in the North Shanxi ProvinceL I Wen2ping1,YE Gui2jun2,ZHAN G Lai3,DUAN Zhong2hui4,ZHAI Li2juan3(11Chi na U niversity of Mi ni ng and Technology,X uz hou 221008,Chi na;21Chi na N ational A dmi nist ration of Coal Geology,Zhuoz hou 072752,Chi na;31Hydrogeological B ureau of Chi na N ational A dmi nist ration of Coal Geology,Handan 056004,Chi na;41No1185Coalf iel d Geology Team of S hanxi Provi nce,Y uli n 719000,Chi na)Abstract: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of coal resource geological exploration,combining field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in situ and laboratory testing results,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concerned with protected water resources during coal mining action in Yu2Shen2Fu Mine Area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The studied area have been zoned according to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 differences. The possibility of protected water resources during coal mining action in the different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2 dition areas in the studied area is discussed preliminarily.K ey w ords:Yu2Shen2Fu Mine Area;protected water resources during coal mining action;engineering geologi2 cal condition;zonation。
神木张家峁煤矿开采设计论文

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毕业论文论文题目神木张家峁矿井开采设计专业采矿工程专业年级姓名杜鹏雄学号指导老师2016年11月10日论文题目:神木张家峁矿井开采设计专业:采矿工程毕业生:杜鹏雄(签名)指导老师:(签名)摘要张家峁矿井井田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东北部,行政区划隶属于神木县店塔乡管辖。
井田南距神木县城31km,榆林130km,延安410km,西安850km,北距内蒙古东胜市185km,包头市300km,东距山西阳方口180km。
海拔高度一般在1100-1300m。
本区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基本特征为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炎热干旱,春季风沙频繁,昼夜温差悬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下水补给贫乏,岩层富水性弱,无较大的地表水系。
本设计针对井田5-2煤层的开采进行设计,5-2煤层地质储量为27965万吨,设计可采储量为20714.84万吨,倾角1~2°,平均煤厚6.29m。
井田构造简单,瓦斯含量低,开采技术条件较好,有利于综合机械化开采。
结合资料对本矿的开拓提出两个方案进行比较,最后得出采用斜井开拓方式较合理,采用双斜井开拓。
设一个开采水平,初期开凿两条斜井和一条立井,其中一条主斜井,一条副斜井和一号回风立井。
井下通风方式为抽出式,初期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后期在井田南部布置一个立井,作为二号回风立井,形成混合式通风。
井田共布置五个盘区,回采5-2煤层。
年产量为2.4Mt/a,服务年限62a。
采用了综采后退式放顶煤一次采全高全部垮落倾斜长壁采煤法。
辅助运输采用无轨胶轮车运输,实现从地面到井下的连续运输,从而实现系统简单化。
关键词:张家峁矿井;斜井开拓方式;混合式通风;综采放顶煤一次采全高后退式全部垮落倾斜长壁采煤法;无轨胶轮车Thesis: Zhangjiamaounderground mining design Profession: Mining EngineeringGraduates: Pengxiong Du (Signed)Instructor: (Signed)ABSTRACTZhangjiamao coal mine is located in the Yulin city in Shanxi Province,Shenmu northeast,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rural Shenmu Dianta. Ida north of Shenmu county 31km, Yulin 130km, Yan'an 410km, Xi'an 850km, south of city in Inner Mongolia 185km, Baotou City, 300km, east Shanxi Yang Fang mouth 180km. Altitude is generally 1100-1300m. The area belongs to the temperate continental climate,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long, cold winter, hot summer droughts, frequent sandstorms in spring, day and night temperature and the poor,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are simple.Groundwater recharge is meager, water yield property of weak, climate drought little rain, no large surface water.The design for the Ida 5-2 mining design of 5-2seam, geological reserves 279650000 tons, design recoverable reserves of 207148400 tons, angle 1 ~ 2 °, the average coal thickness 6.29m. Ida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low gas content, good mining condition, is conducive to thecomprehensive mechanization mining. Combined with the data of the mine development puts forward two schemes were compared, finally obtains the Inclined to explore ways is reasonable, the pair of Inclined to explore. Set a mining level, initial cut two inclined and an shafts, one main shaft, an auxiliary shaft and number one return air shaft. Underground ventilation mode is withdrawable, the initial parallel with the central ventilation system, the late Ida southern arranged a shaft, as the number two return air shaft, forming hybrid ventilation. Ida arranged a total of five panels, coal mining 5-2. The annual output of 2.4Mt / a, length of service 62a. Using a mechanized caving mining overall height retreating longwall caving all mining method.Auxiliary transport using Trackless rubber tire vehicle transportation, realize from ground to underground continuous transport, thus realizing the system simplification.Key words: coal mine Zhangjiamao; Inclined to explore of development; hybrid ventilation;a mechanized caving mining overall height retreating longwall caving all mining method; Trackless rubber tire vehicle目录摘要 ........................................................................................................... I I 目录 .. (5)第1章矿(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7)1.1 矿(井)田概况 (7)1.1.1位置及交通 (7)1.1.2 地形地貌 (7)1.1.3 气象及水文情况 (7)1.1.4 矿区概况 (8)1.2 矿(井)田地质特征 (10)1.2.1地层 (10)1.2.2地质构造 (11)1.3 矿体赋存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 (14)1.3.1 煤层及煤质 (14)1.3.2 瓦斯赋存状况、煤尘爆炸危险性、煤的自燃性及地温情况 (18)1.3.3 水文地质 (19)1.4 矿(井)田勘探类型及勘探程度评价 (20)第2章井田开拓 (21)2.1 矿(井)田境界及储量 (21)2.1.1井田境界 (21)2.1.2资源/储量 (21)2.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2)2.2.1矿井工作制度 (22)2.2.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22)2.2.3矿井设计服务年限 (23)2.3井田开拓 (23)2.3.1工业场地及井口位置选择 (23)2.3.2井筒形式的确定 (1)2.3.3 井筒数目的确定 (2)2.3.4井田内划分及开采顺序 (2)2.3.5 开采水平的划分及水平标高确定 (3)2.3.6 阶段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的布置 (3)2.4 开拓方案比较确定 (3)2.4.1 设计任务 (3)2.4.2 要求 (4)2.4.3 注意问题 (4)2.5 井筒 (6)2.5.1 井筒断面设计 (6)2.5.2 井筒参数确定 (8)2.6 井底车场 (9)2.6.1 井底车场形式选择及硐室布置 (9)2.6.2 井底车场线路设计 (9)2.6.3 井底车场通过能力计算 (9)2.6.4 井底车场巷道断面选择和工程量计算 (9)第3章大巷运输及设备 (10)3.1大巷运输方式选择 (10)3.1.1大巷煤炭运输方式选择 (10)3.1.2大巷辅助运输方式选择 (11)3.2矿车 (12)3.2.1矿井车辆配备 (12)3.2.2井巷铺轨 (13)3.3运输设备选型 (13)3.3.1主运输设备选型 (13)3.3.2辅助运输设备选型 (14)第4章采(盘)区布置及装备 (74)4.1 采(盘)区布置 (74)4.1.1. 移交生产和达到设计能力时的盘区数目及位置 (74)4.1.2 采区巷道布置 (74)4.2 采矿(煤)方法 (75)4.2.1 采煤方法选择 (75)4.2.2 采煤工艺 (75)4.2.3 工作面设备确定 (76)4.2.4 工作面劳动组织能 (78)4.3 巷道掘进 (79)4.4 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81)参考文献 (82)致谢 (84)第1章矿(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1.1 矿(井)田概况1.1.1位置及交通张家峁井田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北部,井田距神木县约36km。
陕西省神府经济开发区煤矿防治水方案

陕西省神府经济开发区赵家梁煤矿防治水方案陕西省神府经济开发区赵家梁煤矿防治水方案神府经济开发区赵家梁煤矿编制:总工程师:机电矿长:安全矿长:生产矿长:矿长:时间:年月日一、基本概况(一)水文地质概况1、地形地貌赵家梁井田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之北端和毛乌素沙漠东南缘的接壤地带,地貌单元属风积沙所覆盖的黄土丘陵区。
本区总的地形特征是北东部高而南西部低,海拔高程一般为1200m左右,近南北走向的的高脊梁成东西向分水岭,最高点位于井田中部的曲家梁,标高为1223.87m;最低点位于井田南西角的乌兰木伦河,标高为993.8m,相对高差230m。
区内河谷地带基岩裸露,其余大部分地段为第三系红土及第四系黄土覆盖,局部地段为风积沙片沙,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
2、地表水系本区为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降雨集中、蒸发强烈,使得地表水的侵蚀作用极为明显。
井田东西两侧分别有悖牛川及乌兰木伦河经过,均为常年性河流。
流量受大气降水制约,旱季小,雨季略大,年平均流量分别为2.03m3/s 和0.003m3/s。
井田内主要支沟有车岔沟、前平士梁沟及后平士梁沟,其流量较小,多属季节性沟流。
3、含(隔)水层水文地质特征(1)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潜水含水层(Q4al)分布于乌兰木伦河及悖牛川河谷之中,岩性为冲、洪积沙砾石层,厚度O~10m,一般6m左右。
据S4号钻抽水资料,含水层厚度3.50m,水位埋深2.55m,涌水量0.273L/S,单位涌水量0.24L/S·m,渗透系数为5.49m/d,水质属HC03·S04-Ca·Mg·Na型,矿化度0.481g/L。
(2)第四系中更新统黄土裂隙、孔隙潜水含水层(Q2L)井田内大部覆盖,主要分布于沟谷上游及分水岭之上。
岩性为灰黄色、浅黄色亚粘土及亚沙土,含钙质结核,榔头柱状节理发育,厚O~51.29m,平均21.87m。
(3)第三系上新统红土隔水层(N2)分布于梁峁项部,沟谷上游两侧及沟脑地带,厚度0~18.39m,一般9.90m。
神木县麻家塔乡赵仓峁煤矿资源整合项目(045Mta)

神木县麻家塔乡赵仓峁煤矿资源整合项目(0.45Mt/a)环境影响评价简本神木县麻家塔乡赵仓峁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0.45Mt/a)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已于2008年7月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承担,2009年4月设计完成,目前其环境影响报告书已基本编制完成,现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简本进行如下公示。
一、地理位置及交通麻家塔乡赵仓峁煤矿位于神木县麻家塔乡境内,行政区划隶属神木县麻家塔乡管辖,处于神府矿区张家峁井田的北部,包(头)~神(木)~朔(州)铁路及S204省道从井田东部南北向通过,S301省道从井田北部东西向通过。
煤炭外运条件良好。
交通位置图见附图一。
二、项目工程概况神木县麻家塔乡赵仓峁煤矿资源整合项目属于单井整合,由原赵仓峁煤矿扩大井田范围整合而成。
整合后生产能力0.45Mt/a。
该项目符合《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的通知》(陕政发【2006】26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榆林市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的批复》(陕政函【2007】167号)等相关要求及程序。
整合后井田面积3.4822km2,开采煤层为4-2、4-3、4-4、5-2煤层,地质储量29.74Mt,可采储量16.98Mt,服务年限27.0a。
整合项目将在原工业场地西部约400m处新建工业场地,利用场地内已形成的主斜井、回风井和新建的副平硐集中开采4-2、4-3、4-4煤层,同时对原有工业场地进行改造。
4号煤开采完成后,对主斜井和副平硐进行封闭。
利用原有工业场地内的主、副斜井和新工业场地内的斜风井开采5-2煤层。
工业场地总占地6.2hm2。
淘汰原有采煤工艺,采用长壁综采采煤方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新建筛分车间,原煤加工后分别堆放于新建或改造的煤场;拆除原有锅炉,新建锅炉房,配备除尘装置;新建矿井水处理站、工业场地污水处理站。
工业场地绿化率为30%(设计仅为18%)。
整合后矿井采用二水平开拓全井田,一水平主运输、辅助运输大巷布置在4-3煤层,回风大巷布置在4-2煤层;二水平大巷布置在5-2煤层。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第六次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座谈会纪要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第六次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座谈会纪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5.14•【字号】陕政发[2008]21号•【施行日期】2008.05.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第六次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座谈会纪要的通知(陕政发(2008)21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第六次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座谈会纪要》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陕西省人民政府二○○八年五月十四日第六次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座谈会纪要2008年4月27日至29日,省委、省政府在榆林召开第六次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座谈会,省委副书记、省长袁纯清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正永主持会议,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李希,省委常委、副省长洪峰出席会议。
省级有关部门和延安、榆林、西安、渭南市负责同志,延安、榆林两市县区负责人和有关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期间,举行了府谷皇甫煤化工园区暨大唐煤电化一体化项目、府谷兴茂侏罗纪煤业镁电公司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北元化工100万吨聚氯乙烯、靖边煤油气综合利用产业园暨延长150万吨甲醇、王圪堵水库、华电榆横电厂、榆天化公司140万吨甲醇等重点园区和重大项目的开园、开工和奠基仪式,举行了榆林榆阳机场落成启用仪式和榆林神华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揭牌仪式,召开了兰炭产业“关小上大”结构调整工作现场会。
座谈会在全面总结2007年基地建设工作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当前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明确提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推动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跨越发展的工作措施,这必将有力地推动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和陕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陕北已步入跨越发展轨道,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已初具形态会议认为,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各方面根据基地资源禀赋和国内外能源化工产业发展趋势,始终坚持“三个转化”的工作思路,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的工作方法,始终坚持项目推进的发展战略,始终坚持创新共建基地、共享成果的合作机制,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呈现出一派生机、日新月进、其势迅猛、必成大业的发展态势。
保水采煤是神府东胜煤田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_范立民

地质科技管理1998年第5期M AN AGEM EN T ON GEOLOGICAL SCIENCE AND TEC HNOLOGYNo.5,1998·资源开发·范立民:男,高级工程师,陕西煤田地质局185队副总工程师,1988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煤田地质学专业。
一直从事神府东胜煤田的水、工、环地质勘查与研究工作,曾获部一等奖一项。
现从事环境地质研究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719000,陕西榆林市人民西路27号185地质队)。
【提 要】 神府东胜煤田水资源贫乏,生态环境脆弱,区内唯一可供利用的浅层地下水会受采煤影响而被破坏或被污染。
煤田开发必须在保护浅层地下水的前提下进行,从而不断改善区内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主题词】 陕北神府东胜煤田 保水采煤 可持续发展保水采煤是神府东胜煤田●范立民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前 言神府东胜煤田(下称神东煤田)位于晋陕蒙交接的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东胜市境内,分布面积2000km 2,煤储量约××亿吨。
它地理位置优越,地质构造简单,煤质优良,开采容易,是我国煤炭工业战略西移的首选基地。
然而煤田地处干旱半干旱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接壤地区,水资源贫乏,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社会发展水平低。
自然状态下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
如何合理有效地开发煤资源,保护水资源,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神东煤田开发全过程中必须贯彻的方针。
作者认为,神东煤田开发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可持续发展开发煤田的关键是在保护浅层地下水资源的条件下开发煤资源即保水采煤。
二、改善生态环境是煤田开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类在开发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更要珍惜自然,保护自然,才能使自然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
神东煤田自然环境条件差,它处在沙漠与黄土两大地貌单元的接合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府张家峁井田保水采煤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摘要:在野外水文地质调查、原位测试试验和室内试验的基础上,对陕北神府矿区张家峁井田水体赋存特征和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并对该矿保水采煤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区,对井田范围内保水采煤提出建议。
关键词:张家峁井田;保水采煤;水资源赋存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分区
0引言
陕北侏罗纪煤田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煤层埋深浅,煤炭储量丰富,但水资源量总体缺乏,生态环境脆弱,煤炭开采与水资源保护的矛盾十分突出。
如何有效的对西部采煤地区水资源进行保护和利用,是许多学者和专家研究和探讨的热点问题。
该地区水体赋存特征和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是保证保水采煤可行性实现的基础和关键。
保水采煤的基本思想形成于1990年之后。
1995~1998 年,陕西煤田地质局一八五队、中煤水文地质局和中国矿业大学等单位联合承担开展的《中国西部侏罗纪煤田(榆神府矿区)保水采煤与地质环境综合研究》中,首次明确使用“保水采煤”一词。
2007年以后,由缪协兴主持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将保水采煤作为中国煤炭资源绿色开采的一部分,丰富了保水采煤的涵义[1]。
针对西部地区煤层赋存特征,总结保水采煤的研究过程和途径主要为:(1)工程地质背景(条件)研究;(2)选择合适的采煤方法(工艺),减弱覆岩破坏程度[2];(3)水资源的利用、转移存贮[1,3]。
本文即在(1)的基础上,探讨陕北
神府矿区张家峁井田保水采煤的工程地质背景问题。
1井田概况
神府矿区位于陕西省北部,与内蒙和山西交界,处于陕北黄土高原与毛乌苏沙漠的接壤地带,整体上为西北高,东南低。
矿区内地形主要受河流侵蚀控制,地貌类型可分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风沙滩地区。
主要水系由窟野河及其支流组成,河流域面积7 298km2,多年平均流量17.40m3/s,最大流量13 800m3/s(1976年8月2日,据神木县水文观测站资料)。
张家峁井田位于神府矿区中部,井田地形总的趋势为西部高,中东部低,一般在1 150~1 260m。
井田西部为风沙滩地区,地表被松散砂层覆盖,地势相对平坦。
区内其余地区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形支离破碎,沟壑纵横,坎陡沟深,梁峁相间,沟谷陡峻狭窄,地表侵蚀强烈。
含煤地层为侏罗系延安组,井田内可采煤层从上到下依次为2-2煤、3-1煤、4-2煤和5-2煤,埋深均在240m以内,基
岩厚度为40-180m,属薄基岩浅埋煤层。
井田内地层如表1所示。
井田构造相对简单,未见断层,属构造相对稳定区域。
地层倾向北-西,倾角一般为1°左右,局部地段可达3°,坡降5‰~17‰。
2 上覆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2.1粘(粉)土隔水层工程地质特征
粘(粉)土隔水层是指由离石黄土(Q2l)和保德红土(N2b)共同组成的粘(粉)土层,为砂层含水层的直接隔水底板[4]。
井田西北部粘(粉)土隔水层直接出露地表,水力切割强烈,地表沟壑纵横,水资源保护的意义不大,而位于井田西、西南部风沙滩地区的粘(粉)土隔水层,对保护地表砂层水具有重要的意义。
2.1.1土层工程地质性质
由钻孔取样室内试验得黄土和红土的基本物理性质和水理性质指标如下。
2.1.2原位压水试验
根据《水电水利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采用三级五段式压水试验方法,分别对离石黄土和保德红土进行原位压水试验,压力采用0.2MPa、0.4MPa和0.6MPa,在不同压力下测量单位压入流量(m3/d)。
依据规程公式计算粘(粉)土隔水层的渗透系数:黄土为0.02~0.9m/d,红土为0.002~0.6m/d,极值差较大。
式中:——土体渗透系数(m/d);——单位压入流量(m3/d);——试验段水头高度(m);——试段长度(m);——钻孔半径(m)。
2.2.3三轴全应力应变渗透试验
分别对原状黄土和红土进行三轴全应力应变渗透试验,按天然埋深施加围压(黄土为0.4MPa,红土为0.6MPa)。
试验结果如图1、图2所示。
由上图可知,在围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轴向应力的增大,土体发生塑性应变,渗透性递减。
整体来看,黄土的渗透性要比红土的渗透性高一个数量级。
黄土的渗透系数约为0.014~0.02m/d,红土的渗透系数约为0.005~0.007m/d,一定程度上,可以和压水试验取得的渗透系数进行参考比较。
井田内黄土和红土在天然条件下是良好的隔水层,而且只要其位于煤层开采上覆岩土层整体移动带内,采后可起到良好的隔水作用。
2.2上覆岩层工程地质特征
本区岩石以中硬类为主,抗压强度一般>30MPa,岩石强度一般随深度增大而呈明显的增高之势。
煤层直接顶板为炭质、砂质泥岩,强度弱(单轴抗压强度5~10MPa),随采随冒。
直接顶板以上基本为强度较大的粉砂岩、细粒砂岩和石英砂岩(单轴抗压强度30~60MPa)。
由混合抽水试验的资料知,各煤层顶板岩层渗透系数为0.000 4~0.002 m/d,为弱-极弱富水。
根据钻孔和物探测井曲线资料,井田范围内普遍发育有10~20m厚的风化带。
由于基岩风化带的岩性、厚度、风化程度、粘土矿物成分、透水性等对煤层开采后覆岩导水裂隙带的发育高度及导水性能有较大影响,因而也是本区保水采煤的重要工程地质条件之一[4,5]。
风化带内粘土矿物高岭石与蒙脱石的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35%和5%,遇水有一定膨胀性,渗透系数0.006~0.040 m/ d,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4~6]。
在河沟和水库地区,水体深切地表,直接与基岩接触,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以上的岩层是保护其上的水体不至溃入矿井,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的至关重要的保护层[3]。
3保水采煤水文地质条件分区
根据水体赋存特征,水量大小及对保水采煤影响的重要性,可将井田划分为A、B、C、D四个区域。
如图3所示
A:梁峁区:位于井田东北部,黄土、红土直接出露地表,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
该区内冲沟密布,大气降雨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顺冲沟流失殆尽。
在局部黄土层中含有少量的毛细水,对保水采煤影响意义不大。
B:风沙滩地区:位于井田西、西南部,水体类型主要为砂层孔隙水。
区内水体循环速度快,水质好,是井田西、西南部村庄的主要居民生活用水。
砂层分布受先期黄土和红土沉积地形控制,厚度不均一,由于采矿沉陷的影响,造成砂层水渗流条件和方向的改变,水位可能发生比较剧烈的波动,对村民的生活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但由于砂层下部发育有连续、较厚、可作为隔水层的黄土和红土层,局部地区存在较厚的风化带,采动裂隙易于迅速闭合[5],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导水裂隙带的发育高度,减弱砂层水下渗的强度,使砂层水水位在采动影响后一段时期内有恢复的可能,这对保水采煤是有利的。
C:地表水体区:为考考乌素沟、常家沟和常家沟水库,以及相应的河漫滩和阶地。
该区域是重要的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水源,供下游三万亩农田灌溉和人畜饮用(水库)。
不宜在该区域下采煤,应留设足够的侧向煤柱。
如采煤引起该区域水体与采空区连通,不仅对矿井安全生产构成严重的威胁(短时间内突水量大,水量集中),而且会使整个井田及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遭到不可恢复的破坏。
此区域是保水采煤的重点区域。
D:烧变岩区:主要为位于井田东部边界的5-2煤火烧区和位于井田西部的2-2煤火烧区。
由于火烧区孔隙度大,与砂层水和地表水体水力联系较大,部分火烧区直接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因此是良好的地下储水区域,可以作为居民生活用水的稳定水源。
由于采动裂隙的影响,火烧岩水可以顺裂隙直接汇入矿井,不仅增加了矿井的排水费用,同时还使火烧岩内水位下降,影响村民基本生活用水。
如15201试采工作面,在5-2煤火烧区附近开切眼,矿井涌水量一直保持在20m3/h左右,位于井田东南部的王家沟以5-2火烧岩出水为主要水源,水位在此后的4个月中下降了十米左右,造成沟中泉眼干涸,村民生活用水困难。
该区域也是保水采煤的重点区域,在工作面靠近或下组煤开采通过该区域时要留设足够的煤柱。
4结论和建议
(1)从张家峁井田水资源赋存特征出发,将井田分为梁峁区、风沙滩地区、地表水体区和烧变岩区四个区域。
保水采煤时要特别注意地表水体区和烧变岩区,在通过这些区域时要留设足够的侧向保护煤柱。
梁峁区由于富水性弱,对保水采煤意义不大。
(2)除沟谷和水库地区以外,井田范围内普遍发育较厚的离石黄土和保德红土,厚度一般为10~40m,渗透性差,可以作为隔水层,为保护井田西部砂层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火烧岩孔隙大,发育连续,连通性好,可做为居民或矿区生活水源。
同时也可作为地下储水构造,为地表潜水和矿井水的转移存储提供了空间条件。
(4)矿井水经处理、检验合格后供给矿区及周边生活用水,可缓解区域用水紧张的现状,提高矿井的效益,符合煤矿绿色开采的要求。
此外对于部分矿井水可采取直接抽灌的方式,补充受煤炭开采影响的地表水体,维持地区生态环境的平衡。
注:文章中所涉及的公式和图表请用PDF格式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