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体工程地质分类评价方法
坝基岩体工程地质分类

类别
A坚硬岩(Rb>60MPa)
B中硬岩(Rb=60~30MPa)
C软质岩(Rb=<30MPa)
岩体特征
岩体工程性质评价
岩体特征
岩体工程性质评价
岩体特征
岩体工程性质评价
Ⅰ
ⅠA:岩体呈整体状或块状、巨厚层状、厚层状结构,结构面不发育~轻度发育,延展性差,多闭合,具各向力学特征
Ⅳ2A:岩体呈碎裂结构,结构面很发育,且多张开,夹碎屑和泥,岩块间嵌合力差
岩体较破碎,抗滑、抗变形性能差,不宜作高混凝土坝地基。当局部存在该类岩体,需作专门性处理
Ⅳ2B:岩体呈薄层状或碎裂状,结构面发育~很发育,多张开,岩块间嵌合力差
同Ⅳ2A:
Ⅴ
ⅤA:岩体呈散体状结构,由岩块夹泥或泥包岩块组成,具松散连续介质特征
岩体完整性差,强度仍较高,抗滑、抗变形性能受结构面和岩块间嵌合能力以及结构面抗剪强度特性控制,对结构面应做专门性处理
Ⅲ2B:岩体呈次块或中厚层状结构,结构面中等发育,多闭合,岩块间嵌合力较好,贯穿性结构面不多见
岩体较完整,局部完整性差,抗滑、抗变形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受结构面和岩石强度控制
Ⅳ
Ⅳ1A:岩体呈互层状或薄层状结构,结构面较发育~发育,明显存在不利于坝基及坝肩稳定的软弱结构面、楔体或棱体
Ⅲ1B:岩体结构特征同ⅡA
岩体较完整,有一定强度,抗滑、抗变形性能受结构面和岩石强度控制
ⅢC:岩石强度大于15 MPa,岩体呈整体状或巨厚层状结构,结构面不发育~中等发育,岩体具各向同性力学特性
岩体完整,抗滑、抗变形性能受岩石强度控制
Ⅲ2A:岩体呈互层状或镶嵌碎裂结构,结构面发育,但贯穿性结构面不多见,结构面延展差,多闭合,岩块间嵌合力较好
围岩分级、地质分类

围岩分级、地质分类国标《锚杆喷射混凝⼟⽀护技术规范》中围岩分级围岩级别的划分,应根据岩⽯坚硬性、岩体完整性、结构⾯特征、地下⽔和地应⼒状况等因素综合确定。
并应符合表2的规定。
(1)岩体完整性指标⽤岩体完整性系数K V表⽰,K V可按下式计算:K V=(V pm/ V pr)2式中V pm—隧洞岩体实测的纵波速度(km/s)V pr—隧洞岩⽯实测的纵波速度(km/s)当⽆条件进⾏声波实测时,也可⽤岩体体积节理数J V,按表1确定K V值。
表1 J与K对照表(2)围岩分级表(见表2)中的岩体强度应⼒⽐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当有地应⼒实测数据时:S m=(K V f r/σ1)式中:S m—岩体强度应⼒⽐f r—岩⽯单轴饱和抗压强度(MP a);K V—岩体完整性系数;σ1—垂直洞轴线的较⼤主应⼒(KN/ m2)。
②当⽆地应⼒实测数据时:σ1=rH式中:r—岩体重⼒密度(KN/ m3);H—隧洞顶覆盖层厚度(m)。
(3)对Ⅲ、Ⅳ级围岩,当地下⽔发育时,应根据地下⽔类型、⽔量⼤⼩、软弱结构⾯多少及其危害程度,适当降级。
(4)对Ⅱ、Ⅲ、Ⅳ级围岩,当洞轴线与主要断层或软弱夹层的夹⾓⼩于300时,应降⼀级。
表2 围岩分级续表2续表2续表2电⼒⾏标《⽔⼯建筑物地下开挖⼯程施⼯技术规范》中围岩⼯程地质分类(1)围岩⼯程地质分类应以控制围岩稳定的岩⽯强度、岩体完整程度、结构⾯状态地下⽔和主要结构⾯产状五项因素和差总评分为基本依据,围岩强度应⼒⽐为限定判据,并应符合表3 规定。
围岩⼯程地质分类表表3S=R b*Kv/σm式中:R b——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Mpa);Kv—岩体完整性系数;σm——围岩的最⼤主应⼒(Mpa)。
(3)围岩⼯程地质分类中五项因素的评分应符合下列标准进⾏。
①岩⽯强度的评分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岩⽯强度评分表②岩体完整程度的评分应符合表5的规定。
③结构⾯状态的评分应符合表6的规定表6 结构⾯状态评分表④地下⽔状态的评分应符合表7规定。
工程岩体分类分级

工程岩体分类与分级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
工程岩体分类
工程岩体分类的目的和原则
我国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目录
貳
壹
叁
工程岩体分类的目的和原则
*
目的:
对工程岩体质量的优劣给予明确的区分和定性评价; 为岩石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编制定额提供依据。原则:工程岩体分类
*
工程岩体分类现状:
按其所涉及的因素多少分
按其目的分
单因素分类法
专题性
多因素分类法
综合性
按岩石质量指标RQD分类 用直径大于或等于75mm的金刚石钻头和双层岩芯管在岩石中钻进,连续取芯,将长度在10cm (含10cm)以上的岩芯累计长度占钻孔总长度的百分比,称为岩石质量指标RQD
表1-9 表1-10 Iv与定性划分的岩石完整程度的对应关系
岩体基本质量定量指标的确定与划分 岩体坚硬程度定量指标的确定与划分 岩石坚硬程度定量指标,采用实测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 来衡量。当无条件取得 的实测值时, 可采用实测掩饰的点荷载强度指数 进行换算, 是指直径50mm圆柱形试件径向加压时的点荷载强度。
表1-15 初始应力状态影响修正系数K3 表1-16 各级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和围岩自稳定能力表
谢谢观看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请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75~90
>90
等级
Ⅰ
Ⅱ
Ⅲ
Ⅳ
Ⅴ
岩体地质力学分类(CSIR) CSIR分类指标值RMR由岩块强度、RQD值、节理间距、节理条件及地下水等5种指标组成。分类时,根据各种指标数值按表1-2的标注评分,求和总分RMR值,然后按表1-3和表1-5的规定对总分做适当修正,最后用修正的总分对照表1-4求得所研究岩体的类别及相应的无支护地下工程的自稳定时间和岩体强度指标(C,φ)值。
工程地质岩石分类及鉴定

工程地质岩石分类及鉴定中国•宜昌2016年5月4日目录1.工民建工程 (3)2.公路工程 (5)3.港口工程 (10)4.铁路工程 (13)5.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18)1 工民建工程1.1、岩石坚硬程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注:1 当无法取得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数据时,科用点荷载试验强度换算,换算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执行;2 当岩体完整程度极为破碎时,可不进行坚硬程度分类。
1.2、岩石坚硬程度等级定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3、岩体完整程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注: 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与岩块压缩波速之比的平方。
1.4-1、岩石完整程度的定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4-2、岩体完整程度划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注:1 波速比Kv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压缩波速度之比;2 风化系数K f为岩石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3 花岗岩类岩石,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划分,N≥50为强风化;50>N≥30为全风化;N<30为残积土。
4 泥岩和半成岩,可不进行风化程度划分。
1.6、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7、岩石按质量指标RQD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8、岩层厚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9、岩石按在水中软化系数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注:软化系数(K)等于饱和状态与风干状态的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之比。
2 公路工程2.1、岩石坚硬程度分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注: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要点,见本规范附录B。
2.2、岩体完整程度划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注: 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与岩块压缩波速之比的平方。
4第一章_岩体的结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评价

泥化夹层特性:
1、由原岩的超固结胶结式结构变成了泥质散状结 构或泥质定向结构 2、粘粒含量很高 3、含水量接近或超过塑限 4、密度比原岩小 5、常具有一定的胀缩性 6、力学性质比原岩差 7、强度低 8、压缩性高 9、易ral element)指岩体中被结构面切 割围限的岩石块体。它不同于岩块的概念。 结构体的规模取决于结构面的密度,密度愈小,结 构体的规模愈大,与结构面对应,划分为五级。
以原生构造节理为主,多呈闭合型, 裂隙结构面间距大于15m,一般 整体性强度高,岩体稳定, 不超过1~2组,无危险结构面组成 可视为均质弹性各向同性体 的落石掉块
块状结 构
只具有少量贯穿性较好的节理裂隙, 整体强度较高,结构面互相 块状、 裂隙结构面间距0.7~1.5m。一般为 牵制,岩体基本稳定,接近 柱状 2~3组,有少量分离体 弹性各向同性体 层状、 板状、 有层理、片理、节理,常有层间错 动面 透镜 体 断层、断层破碎带、片理、层理及 层间结构面较发育,裂隙结构面间 距0.25~0.5m,一般在3组以上,由 许多分离体形成 断层破碎带交叉,构造及风化裂隙 密集,结构面及组合错综复杂,并 多充填粘性土,形成许多大小不一 的分离岩块 接近均一的各向异性体,其 变形及强度特征受层面及岩 层组合控制,可视为弹塑性 体,稳定性较差 完整性破坏较大,整体强度 很低,并受断裂等软弱结构 面控制,多呈弹塑性介质, 稳定性很差 完整性遭到极大破坏,稳定 性极差,岩体属性接近松散 体介质
结构体:岩体中被结构面切割而成的岩石块体。
三、软弱夹层的工程地质研究
所谓的软弱夹层一般是指严重挤压破碎带、断层糜棱 岩(包括断层泥)、泥质岩层、粘土质粉砂岩、层间蚀 变带和常以夹层状态存在的构造粘土。 软弱夹层是拱坝坝基及坝肩处理时经常碰到的主要问 题之一,控制着拱坝的坝肩稳定以及边坡稳定、坝基 防渗。软弱夹层的存在对水工建筑物造成一定的影响。 处理夹层往往需要大量的工程费用,有时还会影响到 总的工期,若对其研究不够或事先未查清软弱夹层问 题,或处理工程措施不当,都将对工程安全造成隐患。 因此,拱坝设计中对软弱夹层问题应当予以充分的重 视。我国的龙羊峡、李家峡等拱坝工程中都碰到了软 弱夹层的问题,故在软弱夹层的处理与研究方面积累 了丰富的经验。
岩体质量评价方法

岩体质量评价方法引言:岩体质量评价是地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对岩体质量进行评价,可以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岩体质量评价方法,包括现场调查、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等。
一、现场调查现场调查是岩体质量评价的基础,可以通过对岩体的裂缝、节理、岩性、岩层倾角等进行观测和记录,初步了解岩体的力学性质和稳定性。
现场调查要注意对岩体的整体状况进行观察,尽量避免个别点的偏差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二、室内实验室内实验是对岩体进行定量分析的重要手段,常用的室内实验包括岩石力学试验、岩石物性试验等。
通过这些实验可以获得岩体的强度、弹性模量、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等重要参数,从而评价岩体的质量和稳定性。
岩石力学试验主要包括压缩试验、拉伸试验和剪切试验。
压缩试验可以获得岩体的抗压强度和应变特性,拉伸试验可以获得岩体的抗拉强度和断裂特性,剪切试验可以获得岩体的剪切强度和滑动特性。
这些试验可以通过加载设备和变形测量仪器进行。
岩石物性试验主要包括密度试验、吸水性试验和渗透性试验。
密度试验可以获得岩体的密度和孔隙度,吸水性试验可以获得岩体的吸水性能和渗透性试验可以获得岩体的渗透性能。
这些试验可以通过浸水设备和测量仪器进行。
三、数值模拟数值模拟方法在岩体质量评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数值模拟对岩体的力学行为进行分析和预测。
常用的数值模拟方法包括有限元法、离散元法和边界元法等。
有限元法是最常用的数值模拟方法之一,通过将岩体划分为有限个单元,利用数学模型和边界条件对岩体的力学行为进行模拟和计算。
离散元法是一种将岩体划分为多个离散单元进行分析的方法,适用于岩体的离散破裂和岩体结构的非连续性问题。
边界元法则是将岩体的力学问题转化为边界上的边值问题进行求解的方法,适用于边界条件已知的问题。
数值模拟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模型和参数进行模拟分析。
结论:岩体质量评价是地质工程中重要的一环,通过现场调查、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可以全面、准确地评价岩体的质量和稳定性。
岩石Q分类法

比尼奥斯基分类,又称CSIR 分类:进行RMR 评分,原是为解决坚硬节理岩体中浅埋隧道工程而发展起来的,使用简便,大多数场合下可使用RMR 进行评分,但在处理那些造成挤压、膨胀和涌水的极其软弱的岩体问题时,此分类法难以使用。
二、巴顿岩体质量(Q )分类:
挪威岩土工程研究所巴顿等于1974年提出了NGI 岩体的隧道开挖质量分类法,其分类指标值Q 由下式确定。
SRF J J J J RQD
w a r n ⋅⋅=Q
式中:RQD ——岩石质量指标;
n J ——节理组数;
r J ——节理粗糙系数;
a J ——节理蚀变系数;
w J ——节理水折减系数;
SRF ——应力折减系数;
n J RQD
——岩体的完整性;
a r
J J ——结构面(节理)的形态,充填物特征及其次生变化程度;
SRF J w
——水与其他应力存在时对岩体质量的影响。
以求得Q 值的大小为依据,将岩体分为9类。
异常差、极差、很差、差、一般、好、很好、极好、异常好
Q 分类法考虑的地质因素较全面,而且把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了,因此,是目前较好的岩体分类方法,且软、硬岩均适用,在处理极其软弱的岩层时推荐用此方法。
另外,比尼奥斯基(1976年)在大量实测统计的基础上,发现Q 值与RMR 值间具有如下统计关系:
RMR =9lgQ +44。
地下洞室围岩工程地质分类方法

地下洞室围岩工程地质分类方法地下洞室围岩根据围岩的岩石强度、岩体完整程度、结构面状态、地下水和主要结构面产状及地应力等综合因素,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采用巴顿Q系统及水电围岩分类系统,对围岩稳定性进行综合性评价。
巴顿Q 系统分类见表C-1,水电围岩工程地质分类”见表C-3。
表C-1 巴顿Q系统分类见表续表C-1 巴顿Q系统分类表根据上述各项指标,按Q=(RQD/Jn)×(Jr/Ja)×(Jw/SRF)计算出Q 值,并依据Q值大小,划分出五类围岩如下表。
表C-2 Q值确定的围岩类别表C-3 水电围岩工程地质分类注:1. Ⅱ、Ⅲ、Ⅳ类围岩,当其强度应力比S小于本表规定时,围岩类别宜相应降低一级。
2. 表中:Rb—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MPa)(详见表1-1、表1-7),Kv—岩体完整性系数(见本手册附录A),σm—围岩最大主应力(MPa)。
水电围岩工程地质分类各项因素的评分标准如下:(1)岩石强度评分,见下表(表C-4)。
表C-4 岩石强度评分(A)注:1.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大于100Mpa时,岩石强度评分为30;2.当岩体完整程度与结构面状态评分之和小于5时,岩石强度评分大于20的,按20评分。
(2)岩体完整程度评分,见下表(表C-5)。
表C-5 岩体完整程度评分(B)注:1.当60MPa≥Rb>30MPa,岩体完整程度与结构面状态评分之和大于65时,按65评分;2.当30 MPa≥Rb>15MPa,岩体完整程度与结构面状态评分之和大于55时,按55评分;3.当15MPa≥Rb>5MPa,岩体完整程度与结构面状态评分之和大于40时,按40评分;4.当Rb≤5MPa,属特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与结构面状态不参加评分;(3)结构面状态评分,见下表(表C-6)。
表C-6 结构面状态评分(C)注:1.结构面的延伸长度小于3m时,硬质岩、较软岩的结构面状态评分增加3分,软岩增加2分;结构面的延伸长度大于10m时,硬质岩、较软岩的结构面状态评分减3分,软岩减2分;2.当结构面张开宽度10mm,无充填时,结构面状态评分为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石质量描述
很好 的 好的
不 足的
单轴抗压强度 凡(州 a) 田
90 ~ 10 0 75 ~ 90
V I m
50 ~ 75
25 ~ 50 0~ 25
劣的 极 劣的
(2 按 岩石稳定 性指标 进行分类川 :J. R Ege 于 ) 1968 年提出了这一分类 , 用 以评价钻孔岩芯的岩石质 量 他采用一个方程算出岩石的稳定指标 , 作为岩石的
分类依据 方程为:
修正 , 修正后的 Q 系统不但适用于浅埋 隧洞 , 也适用于 深埋及超深埋隧洞 这一阶段 Q 系统得 到 了补充完
稳定性指标数值~ 0.1 又岩芯丢失量 (岩芯采取长
2009 年第 12 期
西 部探 矿工 程
善[ ] 3
程地质的分 类方法 , 简称 H C 分类 及主要结构面产状为修正因素 据进行围岩类别划分
2009 年第 12 期
西部探矿工程
岩体 工程地质 分类评价方法
李晓斌 , 马 斌 , 王吉成2
1 ( .西安理工大学水电学院, 陕西 西安 71 0 8 ; 2. 中国水电七局京沪高铁第三标项 目 , 四川 郸县 6 1 30 0 4 部 1 7 ) 摘 要 :介绍 了岩土工程地质分类的历史 现状 存在的 问题和今后 的发展方向 按岩石 的力学性质
过各因子组合进行 岩体分 级 ;1979 年 , 谷德 振 黄鼎成
究岩体时 , 成为其分类基础的工程地质模 型也会改变 比如分类范围小时可能为 A 级的 良好岩体模型, 但其 范围如扩大几倍时可能变为节理裂隙较发育的 C H 或 C M 级的岩体模 型 又如深度 , 在浅层 中风化程度 含 水状态及裂隙宽度等左右岩体的物理性质, 而深层 中, 岩体的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其形状所带来 的影 响可能 更大 2 ( ) 在岩体分类时用肉眼观察的项 目, 只能根据其 露头 探坑及钻探得到的岩心 , 因此 多是一维或二维空 间上的研究 , 很难表现三维空间 某些问题如风化程度 是由表面到深部 , 由节理裂 隙面到 内部的渐变 ,强度高的 中等强度的
强度低的 强度极低的
传统的分类方法是定性分析和用少数几个固定 的 评价指标或简单的数学表达式进行岩体质量定量分级 , 难以准确全面地概括 所有情 况, 只有 以定量分析为基
< 28
表3 完整岩块的模t 比等级 等级
H M L
础, 结合定性分析才能有效地综合评判岩体质量特征
1.2 现今常用的分类方法 进人 2 世纪 7 年代后 , 岩体质量分类的研究由定 0 0
描述 模量比高的 模量比中等的
模量 比 R /凡
> 500
20 0 ~ 50 0
性到定量 由单因素向多因素方向发展
1973 年 Bi aw ski提出 T R M R 分类系统 , R M R eni 分类 , 即 !岩体评分 ∀, 又称地质力学系统 , 早期主要用于
模量比低的
< 200
此处模量 比中的 E 为极 限强度 5 % 时的切线模 0
量
隧洞等地下洞室围岩分类, 目前也被逐渐推广至边坡 坝基等工程 的岩体分类 , 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给出了一个总的岩体评分值(R M R )作为衡量岩 体工程质量 的!综合特征值 ∀, 原理是通过对 6 个参数对 岩体质量的贡献的综合进行分类 这 6 个参数为:& 岩 石的单轴抗压强度 ;∋ 岩石质量指标 ;( 结构面间距 ;) 结构面状况 ;∗ 地下水状况 ;+结构面方位 在具体评 价时 , 因为不 同参数对岩体综合质量的重要性不同, 因 此对不 同的参数及其每一参数不同的变化值 范围赋予 了不 同的权 值, 评分值 越好 , 则岩体质 量越好 R M R 分类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 & 没有考虑地应力 , 更没有 考虑高地应力 ;∋ 没有考虑高外水压力
的 (m r) # 混凝土拱衬砌 (castc nerete arehes, 简称 C C A ) , o 等 2 世纪 8 年代初开始 , 用水拌合 钢纤维喷混凝 0 0 土[S (f ) , r 加锚杆 的支护成为挪威洞室永久支护的主 要方法 经过十多年的实践 , 这种支护概念下的混凝土 技术和经验得到 了明显改进 格姆 斯坦德 (G r m sta i d
分类名称
很 弱的
弱的
符号
VW
W
单位 :kg/ m Z c
< 7 0
70一200
中等强 度的
坚强 的 很坚强 的
MS
5 VS
200~ 700
700~ 1400 > 1400
注 :岩石抗 压强度系数按澳大 利亚标准 试验 性岩石 ,试 样的长轴垂直于结构面
对平 面各 向异
目 前工程中的岩体分类方式 , 大体上可分为根据勘 察所得到的诸分类因素综合起来判定 分类 , 将岩体划 分为 A B C 等等级 的方法与将诸因素数据化 , 评点进 行分类的两种方法
(2)米勒 (M i l l er)和迪 尔 (D eere)对完 整岩石 的分 类(按岩石强度及模量比的分类 ), 这一分类是以岩石的 单轴抗压强度和模量 比为基础 的 按单轴抗压强度可
西部探矿工程
2009 年第 12 期
以把岩石分为 5 类 , 如表 2 表 3 # z [ 所示
表2 完整岩块的强度(R )等级 C
1.1 传统的分类方法 在 2 世纪 6 年代 以前, 围岩的分类主要以岩石强 0 0 度这一单一指标为基础, 归纳起来 , 主要有以下几种 :
1.1.1 按岩石的力学性质划分 (1)S a l d n , D H .按无侧 限抗压强度 的岩石分 t P eo . 类 , 如表 1 所示
表 1 无侧 限抗压 强度变化范 围
1994 年 , 挪威 学 者 B r on 提 出 的 Q 系统法 , 用 a t
按照上述两种分类依据所做的岩石分类结合起来, 就把完整岩石分成 A M , B , B H , C M , 等 L 3 ( )前苏联的普洛托季亚科夫的按岩石坚 固系数 f
的分类[ :这一分类方法按 f值将岩石和土分为 1 个 j 1 0 等级 , 该法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2.1
此外 , 该方法未考虑高外水压力
因
对岩石 的软化效应对 Q 值的影响 , 以及静弹性模量 地 震波速与影响范围的关系 ;) 对软弱破碎岩石挤压作 了 补充说明 ,认 为当埋深 H > 35 Q ,/ 时 , 岩石可能会被挤 0 3 出;∗ 对支护类型 不喷混凝土 区的锚杆间距也做 了一
些调整, 缩小了不喷混凝土 区的锚杆间距等 ;+给 出了
1 分类 方式 与 方法
按分类的目的可分为:将岩体分为数等级, 以绝对 数据评价其特征性的方法 ;将对象限定 为隧洞 坝址等 来评价岩体好坏的方法;还有象桥基等从其设计立场出
发 , 为分析而将重点放在建造岩体模型上的方法 ;以及 象隧洞 边坡工程那样将重点放在其施工上的方法等 最 近 又 出现 了岩 体 分 类 的专 家 系 统 以及 导 人 F u z 集合理论来 进行岩体分类 该种分类方 法的好 z y 处是 , 可使初级技术人员也能进行与专家等 同或接近 的 分类工作 , 且使普通分类方式作业中经常发生的个人差 别降低到最低限度, 提高分类质量
质和频率 具体的分类如表 4 2# 1 所示
表 4 岩石质t 指标 ∃ Q D % R 等级分类
等级
U n 工 丫
R Q D 节理组数 节理面的粗糙面 节理 面的蚀变系数 节理水折减系数 应力折减系数等六项参数计算岩体质
量指标 Q 值, 将岩体质量分为 5 个级别
Q 系统 的发展总是与施工技术 支护 技术相 联系 0 2 世纪 7 年代 , 隧洞埋藏深度较浅且 跨度较 小, 0 支护方法主要是素喷混凝土 (pl n sh ot e, 简称 S) ai eret 挂网喷混凝土[steel一m esh rei o reed shot nf erete 简称 S
SR F 的取值进行了补充说 明, 并开始探索有效应力 水
度 岩体完整程度及结构面状态为基本 因素 , 以地下水 以基 本因素和修正因 素的累计得分为基本判据 以围岩强度应力比为限定判 该方法 的主要缺点在 于在考虑高地应力对 围岩类 别的影响时 , 简单地采取 了降级的处理方法 , 势必影响 围岩分类的精度
度比钻进 长度短 缺 的数量 ) + 每尺长 度 内 的裂 隙数
+ 0.IX 破碎岩芯量(短于 7.scm 的岩芯碎块 的长度 )
等级
B C D A E
描述
单轴抗压强度
C R ( M P a)
> 2 25
112 ~ 22 5 56 ~ 1 12 28 ~ 56
+ 风化数值 (由新鲜至严重风化 的数值依次取 1~ 4 + ) 硬度数值(由硬到软依次取 1一4) 通过该公式将岩石分为 1 个顶级 , 每级相差 1, 介 0 于 8 和 1 之间,最好的岩石数值< 8 , 软弱岩石的数值 8
划分 或者岩体质量分类的传统方式与方法;现今常用的分类方法及主要 问题 , 指 出了今后 的发展 方 向 并分析 了水利 电力 铁路等各行业按其特 定的需要与 目的, 加入各种各样的分类因素 , 制定 出适 合行业特点的分类方法与基准, 且 以某种形式将其反映到工程设计与施工中 关键词 :岩体分类;历史;现状;存在问题 ; 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 : U 42 T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一5716(2009)12一0013一04
1.1.2 按岩石或者岩体质量分类 (∀ 按岩石质量指标 (R Q D )的分类 :D e e 和 M I e r Ur e 1963 年提出了这一分类 该方法是以修正的钻孔岩 芯采取率来决定 , 其要点是根据钻取的岩芯长度大于 0 1 cm 的岩芯的累计 长度与钻孔长度的比 显然 , R Q D 值的大小决定于岩石 的固有强度和岩体 中结构面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