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9)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9)

文“这时她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可知,本句通过写外婆到豆角地里劳作的行为,不仅写出了她的勤劳,还表现了她对豆角的喜爱之情。

B句赏析示例1:四个“有时”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运用整齐的句式),写出了外婆到豆角地里劳作的行为,表现了外婆的勤劳及对豆角的喜爱。

示例2:运用“翻翻”“端详”“松松”“勾起”等动词,准确地写出了外婆在豆角地里劳作的行为,表现了外婆的勤劳及对豆角的喜爱。

61.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解答此类题目,多从文中对人物动作、语言、心理、肖像、神态等描写入手。

第②段“抬头总会看见外婆忙碌的身影。

她小心地穿梭在一人多高的豆角藤蔓里”是对外婆动作上描写,结合下文“我看到了一个农人最原始的模样:辛勤、质朴、坚韧”,从中可以看出外婆勤劳、不怕艰辛的特点;第⑦段“喜欢用手把衣角搓来搓去”“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勾着背,微笑着,“啧啧”地赞叹着”是对外婆动作、神态、语言上的描写,表现了外婆积极乐观的性格特点;第⑨段“她把母亲夹给她的又统统给了我”写了外婆把好的都给“我”,从中可以看出外婆是一个慈祥、疼爱晚辈的人。

62.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往往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

结合文章内容,可以看出以“氤氲豆角香”为题,高度概括了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写作者记忆中弥漫着豆角散发出的最纯粹质朴的香味;理解深层含义,要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

文章最后一段“仿佛看到了在一片广阔的原野上,在一块黝黑的土地上,竹竿上的豆角花开得正旺”“外婆,那个微勾着背的老太太,正微笑着,似与天边温暖的夕阳,融为一体”,表现了作者对外婆的崇敬,对故乡生活的怀念,也暗含着外婆勤劳朴实、乐观坚强的形象一直留在作者的心里,影响着作者的一生。

现代文阅读母爱浓浓柿子香李忠元①晚秋时分,我回到家乡看望年老的父母,正赶上柿子成熟。

母亲知道我爱吃柿子,见我风尘仆仆地归来,就挎上小筐,到园里摘柿子。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及参考答案(3套题)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及参考答案(3套题)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一)[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与运用(29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A. 朗润.(rùn) 应.和(yìng) 着.落(zháo) 精神抖擞.(sǒu)B. 贮.蓄(zhù) 莅.临(lì) 粗犷.(kuǎng) 咄.咄逼人(duō)C. 侍.弄(shì) 分歧.(qí) 一霎.(shà) 煞.有介事(shà)D. 攲.斜(qī) 啄.食(zhú) 难堪.(kān) 人声鼎.沸(dǐng)2. 下面各项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 感慨澄清奥秘花团锦簇B. 确凿云霄博学各得其所C. 祷告遮蔽徘徊波光粼粼D. 静谧诀别烂漫翻来复去3.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 傅雷给儿子提出的建议涉及很多方面,如生活细节、人际交往、读书求学、感情处理等。

B.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告别亲人,背负希望,奔赴疫区,被称为“最美逆行者”。

C. 你是喜欢毛宗岗对《三国演义》的评点?还是喜欢脂砚斋对《红楼梦》的评点?D. 《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4. 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来)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B. 尊君在不.(同“否”)友人惭,下车引之.(代词,指陈元方)C. 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快乐)D. 饭.疏食,饮水(动词,吃)逝者如斯.夫(代词,这,指河水)5. 下面对课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 《济南的冬天》先总写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具体描写济南的冬天的山水美景,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B.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前两句写景兼点明时令,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写出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后两句借月抒怀,表达被贬官后的郁闷之情。

部编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七年级 语文(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一、积累和运用(共5小题,计24分)1.阅读语段,完成小题。

(4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生生不息,文人将四季书写于字里行间,带我们领略时序之美。

春天,眼前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的牧童的笛声传递着春的气息,惹得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hóu 咙。

夏雨一来,就更是另一番风情。

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dānɡ的时候,那是秋天来了,给人们以丰收的喜悦。

还有那可爱的水藻,把一年到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一并奉献给济南的冬天。

(1)请根据语境,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只填序号)(2分) ①与轻风流水应和.(A.hé B.hè)着的牧童的笛声传递着春的气息。

( )②把一年到头贮蓄.(A.xù B.chù)的绿色全拿出来。

( ) (2)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2分) ①hóu ___咙 ②铃___dānɡ2.经典诗文默写。

[在(1)-(6)题中,任选四题;在(7)(8)题中,任选一题](6分)(1)_____________,以观沧海。

(曹操《观沧海》) (2)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3)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章》)(5)_____________,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_____________,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朱自清《春》)(7)按时温习是一件愉快的事,就像孔子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8)“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配套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配套答案

七年级上册练习册配套答案(一)(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配套练习册七年级上册主要参考答案及提示第一单元1社戏1. 怠撺踊葛眷凫2. cuōduïmúdànwǔxǐng3. (1) 翻来覆去地说。

造句略。

(2) 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造句略。

(3) 通常写做“缥缈”或“飘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造句略。

4.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5. 线索是看社戏。

写了戏前波折(开端)、夏夜行船(发展)、船头看戏(发展)、月夜归航(高潮、结局)。

6. 示例:我喜欢六一公公,因为他纯朴善良。

孩子们偷了他的豆,他也不生气,说明他不吝啬;亲自送豆,说明他热情好客;我夸了他一句,他竟感激起来,表现了他老实厚道的农民本色。

7. 不离题。

因为《社戏》主要是通过写看戏反映“我”与农民孩子的美好友情,歌颂农民孩子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的才干。

8. 略。

9. 盼望着急轻松扫兴欢畅10. 那夜的戏和豆其实都很平常,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却有了一种别样的美好,因为它们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快乐的童年的美好回忆,表达了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11. 略。

2安塞腰鼓1. 略。

2. 略。

3. (1) 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造句略。

(2) 声音突然中止。

造句略。

(3) 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造句略。

4. ACBFED5. 示例:“壮阔”“豪放”“火烈”“有力”“惊心动魄”“奇伟磅礴”等。

6. 歌颂了激荡的生命、磅礴的力量和阳刚之美。

7. 略。

8. 略。

9. 略。

10. 一是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二是运用短句,使文章节奏紧凑;三是运用奇伟的想像,创造出雄浑的意境。

启示略。

3竹影1. (1)藤chãng(2)惬(3)蹲 tÿng cýn cÿ(4)禅(5) piþ2. 丰子恺画散文3. D4. (1) 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院子里的光影越来越暗,由夕阳的金黄变得暗淡了,色泽也由宽广明亮变得越来越阴暗。

部编人教版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语文试题 第1页(共12页) 语文试题 第2页(共12页)………………○………………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编人教版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七年级 语文(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分数一、积累与运用。

(37分)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6分)冬日的暖阳,终于唤来了春天,春风的呢喃飘来了,送走了干涩.( )苦闷的冬日气息,雨的淅沥声打破了静m ì( )的春日,小草儿抖擞.( )着身躯钻出地面,各种花儿次弟开放,香气酝酿在空气中,鸟儿唱起宛转的歌曲……一切都zh ù( )满了希望。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的声音,是最动人的旋律。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干涩.( ) 静m ì( ) 抖擞.( ) zh ù( )满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订正。

(1分) 改为 (3)“酝酿”在文段中的意思是(1分) 2.古诗文名句默写。

(10分)(1) ,行者常至。

(《晏子春秋》) (2)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 (3)沾衣欲湿杏花雨, 。

(志南和尚《绝句》) (4)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春》) (5)乡书何处达? 。

(王湾《次北固山下》) (6)江山代有才人出, 。

(清·赵毅《论诗》)(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离愁的诗句是: , 。

语文7上搞定—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四单元测试卷试卷含答案

语文7上搞定—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四单元测试卷试卷含答案

第四单元测试卷(分值120分)一、积累运用(30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殉.职(xùn)狭隘.(yì)热忱.(chén)鄙薄.(bó)B.纯粹.(cuì)干涸.(hé)坍塌.(tān)酬.劳(chóu)C.灼.热(zhuó)滑稽.(jì)恍惚.(hū)抽噎.(yē)D.附和.(hé)呻.(shēn)吟晕眩.(xuàn)突兀.(wù)2.(3分)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麻木不仁拈轻怕重见异思迁漠不关心B.精益求精不毛之地刨根问底沉默寡言C.气喘吁吁烘堂大笑参差不齐惊慌失挫D.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3.(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能否杜绝酒后驾车的现象,关键在于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

B.中学生写作文,一定要注意表达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C.今日,中国读者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的追念。

D.各地要将《新华字典》列入今年新建的农家书屋图书采购。

4.(3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纪念白求恩》的作者是毛泽东。

白求恩是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外科医生。

B.《植树的牧羊人》作者是法国作家、电影编剧让•乔诺。

C.《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英国作家、心理学家莫顿•亨特。

D.《诫子书》作者是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

5.(11分)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学校准备开展以“我爱读书,营造书香校园”为主题的活动。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学校的这次主题活动设计几种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举办“我与名著之间的故事”交流会。

活动形式二:活动形式三:(2)下表是某同学搜集到的本校学生阅读的情况,请根据相关数据,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发现。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2)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2)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一.积累运用(30分)(一)选择题。

将所选答案番号填入表格相应位置。

(每小题1分,共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匿.笑(nì)蜷.曲(juǎn)骇.人听闻(hài)踉.踉跄跄(liàng)B.嬉.戏(xī)吮.吸(shǔn)丝丝缕.缕(lóu)絮絮叨.叨(dāo)C.枯涸.(hé)威慑.(shè)头晕目眩.(xuàn)更胜一筹.(chóu)D.滑稽.(jī)冰雹.(bāo)随声附和.(hè)忍俊不禁.(jīn)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嶙峋啜泣灰心丧气一丝不够 B.宽恕收敛海枯石烂兴高彩烈C.峰恋孪生窃窃私语弱肉强食 D.健步提防不可救药日转星移3.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在偏僻的乡村,他了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2)啊,你——令人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3)今天他看见了萤火虫的光,虽然那光,小得像小米粒儿,但毕竟是他亲眼看到的啊!A. 渡过感叹迷迷糊糊B.渡过叹服不清不楚C. 度过叹服模模糊糊D.度过感叹模模糊糊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1)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2)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3)嫦娥三号向太空飞去,美丽的月球已经遥遥在望....。

(4)我独自一人形影不离....地来到思源广场。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你在哪里呀,孩子?B. 考生如拿到印刷不完整,有破损污染的答题卡,应立即找监考老师更换。

C.201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第33页《读一读写一写》中,“权威”应为“劝慰”。

D. 广东惠州的南山学校小学班2013年秋季期中考“顶碗”,最终有五、六名学生不合格。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妈妈说的羚羊是一件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形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四单元测试卷及详细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四单元测试卷及详细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四单元测试卷及详细答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姓名:成绩:一、语言积累及运用(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酝酿.﴾lián g﴿黄晕.﴾yùn﴿发髻.﴾jì﴿栀.子﴾zhī﴿B.唱和.﴾hé﴿肥硕.﴾shuò﴿鳊.鱼﴾biān﴿乌桕.﴾jiù﴿C.寥.阔﴾liáo﴿枯涸.﴾gù﴿清洌.﴾liè﴿梦寐.﴾mèi﴿D.澹澹..﴾dàn﴿耸.峙﴾sǒn g﴿栖.息﴾qī﴿禅.心﴾chán﴿2.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作品风格豪迈悲壮,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

B.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大诗人,留有《白氏长庆集》。

C.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诗风婉约,如代表作《观沧海》。

D.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

散文代表作有《春》《背影》等。

3.下面没有使用对偶的一句是()(3分)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乡音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我们说话应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相应的用语,下列说法不妥的一项是()(3分)A.请别人为自己修改文章时应说“斧正”。

B.称别人的父亲叫“令尊”。

C.自己对别人说话叫“对牛弹琴”。

D.请别人帮忙应先说“打扰”。

5.诗词默写:(4分)(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

(3)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6.在下列括号中填成语,表示前后两个字之间的变化关系。

(2分)例如:念→(有口无心)→含百→()→弼忡→()→性7.说出下面的对联中所隐含的年龄:(2分)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一、积累和运用(25分)1、加点字的韵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2分)A、峰峦谚语喧嚣B、绫纱指令青冥C、喑哑贪婪莴苣D、飞甍连亘螽斯2、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2分)(1)A.弥漫 B.遥遥在望 C.惊滔骇浪 D.毫不犹豫 ( )(2)A.喧嚣 B.德高望众 C.历历在目 D.津津有味 ( )(3)A.葱笼 B.断腿残肢 C.更胜一筹 D.风定天清 ( )(4)A.贮蓄 B.透过舷高 C.绝处逢生 D.惊慌失措 ( )3、根据语境解释加点词的含义(6分)(1)这一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里程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

喑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一会儿,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了天空。

弥漫: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下面四个词语中选择合乎句子语义要求的词语填空:(5分)①可它们的声音不强,我耳朵的鼓膜并不都能捕捉到这_______的声音。

(A微弱 B清脆)②我所能听到的一点点歌声则是非常_______的,与夜色苍茫中的静谧气氛再适合不过了。

(A急促 B柔和)③三位宇航员共同完成了一次从一个星球到另一个星球的___。

(A冒险B探险C 探测)④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____天气的情况。

(A推算B推测C观测)⑤那是一只蝈蝈正在___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

(A啄B咬C吃)5、根据提供的材料,概括其中的语言信息,有误的一项是( ) (2分)【材料】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现代汉语词典》)A、化石是由年代久远的石头变成的B、化石可分为遗骸化石和遗迹化石等类别C、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演化进程D、研究化石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地层的年代6、为了使下面一段话简明连贯,应做的修改是( ) (3分)①轮船在海上航行,需要灯塔指明方向,不然就可能搁浅或触礁沉没。

②航海史上这样的事故出的太多了,举不胜举。

③这类惨剧给人类带来了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同时也给人以深刻的教训。

④在人生的道路上又何尝不是如此。

⑤要有所作为就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作指导,否则,就会庸庸碌碌,虚度时光,甚至误入歧途。

A、删去第②句B、删去第③句C、删去②③句D、删去②④句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信息。

(不超过12个字)本报讯昨日记者从气象部门了解到,经过专家实地考察,四川首个大气成分观测站最终选择在成都。

(5分)根据中国气象局大气站网建设的要求,四川省上报了绵阳基准站、绵阳多普勒雷达站、成都市观象台和成都联益大厦四个候选站址的环境状况、气候状况的基本信息。

中国气象科学院、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服务中心专家考察组最终选择成都做为大气成分观测站点。

据悉,此站是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计划在全国大气成分观测站网布局调整计划中的一个站点。

此外,全国还将另建9个大气成分观测站。

从而形成有30站组成的大气成分观测网,为中国的大气成分观测、预测以及国家气候与外交谈判、区域大气污染控制等提供科学依据二、文言文阅读与品味(16分)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8、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然后注音并释义。

(2分)(1)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通假字:_______ 同_______ 释义:_______(2)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通假字:_______ 同_______ 释义:_______9、选出“之”字用法、意义与其它项不同的是 ( ) (2分)A.为之怡然称之 B.学而时习之C.昂首观之 D.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10、翻译划横线的句子(4分)(1)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2)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11、请你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山市蜃楼变化的各阶段的景况。

(4分)(1)初起阶段:(2)发展阶段:(3)高潮阶段:(4)结束阶段:12、选文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叙写的?请找出相应的词语来(2分)13、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2分)A、山市,就像海市蜃楼一样,是大气层中的光线折射而形成的幻景。

B、本文历历如画地再现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全过程。

C、本文悬念起笔,以情衬景,由粗及细、详略得体。

D、结尾再提山上的“鬼市”,补写一笔,照应开头,是全文的高潮。

三、现代文阅读与欣赏(39分)(一)阅读下面《看云识天气》的选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14分)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

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

这种光圈叫做晕。

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

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

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

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

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

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

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

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

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

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

”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

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

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

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

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14、仔细阅读选文,你会找出能够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内容的一句话。

(2分)15、根据课文内容说明“晕”和“华”它们在外观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分)相同点:不同点:16、“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是天气谚语。

请把你在课外收集到的天气谚语,写出两条。

(2分)17、结合课文内容填写下列表格(4分)光名产生和分布情况色彩天气征兆18、在课堂讨论中,有的同学提出:“现在听天气预报很方便,我们没有必要再去看云识天气。

”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4分)(二)阅读下面选自课外的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15分)生命必定要死亡吗?不,有两个事实可以证明:第一,任何生物的生殖细胞就是不死的。

它们已经不断分裂、不断生存了几千万年以上,而且还在继续生存下去。

没有生殖细胞的永生,也就没有物种的延续。

第二,癌细胞不会自动死亡,也是永生的。

海拉细胞,这是多年前从一位叫海拉的女子身上收集到的子宫颈癌细胞。

它一直在全世界各个实验室里分裂繁殖,每24小时倍增一次,生长分裂极其旺盛,至今已传了上千代,仍没有死亡的征象。

海拉早已死亡多年,而她的癌细胞却能永生。

这里的奥秘何在呢?美国细胞学家海弗利克发现,人体细胞从第一次分裂开始算起,毕生只能分裂50次左右,此后便衰老死亡。

为什么癌细胞和生殖细胞可无止境地分裂下去?海弗利克认为,这是因为正常体细胞之间紧密联结,闭关自守,缺乏遗传信息的交换,而癌细胞恰恰相反,它能与病毒或其他生命物质发生信息交换,从而使自身生命不息。

这也许是永生的奥秘吧!如果我们将癌细胞或生殖细胞永生的机理弄清楚,并应用于人类,岂不是也可让我们的体细胞获得永生吗?如果体细胞也与外界进行遗传信息交换,是否也可无限期分裂而长生不老呢?有一位细胞学家,利用遗传工程学将哺乳动物的神经细胞移植到金鱼卵细胞中(体细胞与生殖细胞结合),促进了遗传信息的交换,使神经细胞分裂了100次尚未衰老,依然生机蓬勃。

19、请你用一句简短的话把这几段文字说明的中心内容写在下面。

(2分)20、选文第二段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2分)21、选文第二段最后画横线的句子中,作者为什么要用“也许”一词? (3分)22、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中所举具体事例的内容。

作者列举这个例子要说明什么问题? (4分)23、第三段中列举了一个将哺乳动物的神经细胞移植到金鱼卵细胞中的实验。

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实验结果如何?你怎样评价这个实验的价值? (4分)(三) 阅读下面选自课外的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10分)恒星晴朗的夏夜,仰望苍穹,繁星点点,这其中大多是恒星。

许多红色的恒星很大很大,有的可以装得下80万个太阳。

这些星星是由非常稀薄的气体状态的物质组成的。

最稀薄的,密度只有地球上空气的几万分之一,比我们用抽气机造成的“真空”还要稀薄得多。

也有一些恒星非常小,有的比地球还小。

可是这种星星的物质,密度特别大,火柴头那么大的一点点就抵得上十多个成年人的重量。

用白金造成同样大的一个球,重量才抵得上它的二百万份之一。

人到了这种星星上面休想站得起来,因为它的吸引力这样的大,人的骨骼早就被自己的体重压碎了。

这样的小星星发出强烈的眩目的白光,它的表面温度高达摄氏三万度到五万度。

还有数量众多的中等的恒星,这些恒星像太阳一样,体积不大,密度也不小(太阳的密度是水的1,4倍),表面温度也不十分高,只有几千度。

恒星有各种各样的,但是全部都是灼热的庞大的气体球,全部都是发光发热的。

24、文章说明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5、这几段文字的结构形式是()(2分)A 总分B 分总C 总分总 D分总分。

26、阅读短文说明恒星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分)27、文中加点的指示代词“这”“这些”“这种”“这些”各指代什么(4分)“这”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 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 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 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40分)28、自古至今,人类就从没有间断对月球的探索,古有嫦娥奔月、吴刚酿酒,今有绕月探测、登月壮举。

随着神舟系列航天设备的制造与发射成功,将来有一天你一定会乘上我国自己制造的探月舱,踏上了神秘的月球,你在那里会做什么,还会发现一些什么呢?根据已有知识,请展开你的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