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六项举措加强职业病防治监督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认真做好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通知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认真做好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2.01.13•【文号】安监总安健[2012]10号•【施行日期】2012.01.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职业与放射卫生正文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认真做好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2〕1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2011年12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52号主席令予以公布施行。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切实做好职业卫生监管工作,保障劳动者生命健康权益,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的重大意义《职业病防治法》作为规范职业卫生工作的基本法律,是用人单位进行职业卫生管理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进行职业卫生监管和行政执法的法律依据,是制裁各种职业卫生违法犯罪行为的有力武器。
此次修改《职业病防治法》,明确了卫生、安全监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和工会组织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监管职责,突出了职业病的前期预防,强化了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必将对各地区理顺职业卫生监管体制、加强职业卫生监管以及督促用人单位落实职业病危害防治主体责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提高对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将学习贯彻《职业病防治法》作为当前的重要任务摆上日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扎扎实实地抓好学习、宣传、贯彻工作。
职业病防控措施

职业病防控措施1、加强职业病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员工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促使员工主动采取预防措施。
2、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领导,成立职业健康卫生管理领导小组,提供职业病防止所需的经费和设备。
3、加强职业卫生知识的培训,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是提高职工自我保护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的基础,建立职工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档案。
4、从事或接触有职业危害因素或对健康有特殊要求作业时,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的职业性健康检查,经过检查合格后方可安排从事上述有关作业,并应当及时将检查结果告知劳动者本人和建立健康档案。
5、有害作业场所应当与其他作业场所分开,施工人员配备必要的劳动卫生防护设施。
6、易发生急性职业性中毒事故的作业场所,应当配备紧急防范设备和医疗急救用品,并确定专职或者兼职急救人员。
7、对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程项目,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
8、有放射源或者生产放射线的作业场所,应当设置放射性警示标志,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加强防范管理。
9、对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程项目或作业场所,应组织有关单位定期进行检测、评价。
10、单位必须对从事或接触有职业病危害和从事对健康有特殊要求的作业人员定期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
11、不得安排患有禁忌病的人员从事所禁忌的作业,对已发现受到职业性损害的人员,应及时安排治疗或将其调离原工作岗位。
12、对被确诊患有职业病的劳动者,应当及时安排治疗或者疗伤,并定期复查。
13、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减少工作压力和疲劳度。
14、确保工作场所的通风、采光、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符合标准,防止有害物质的聚集和传播。
15、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根据工作场所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防护设备。
16、定期进行职业病体检,及时发现和诊断潜在职业病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2023年职业健康十三项制度

2023年职业健康十三项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职业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为了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权益,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满意度和生产力,我国将于2023年实施职业健康十三项制度。
该制度将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和需求,综合考虑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劳动强度等因素,确保员工的职业健康得到全面保护。
下面将针对这十三项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项,建立全员职业健康档案制度。
每位劳动者都将有一份详细的职业健康档案,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健康状况、职业病防护措施等内容。
这将帮助企业和员工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健康情况,及时采取防护和治疗措施。
第二项,加强职业病预防与控制。
各行业将建立职业病监测和防护机构,通过定期检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控制职业病风险。
同时,加强职业病防护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意识和防护能力。
第三项,规范工作时间和休息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时间和休息制度,确保员工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和休假权利。
同时,加强工作强度和负荷的监测和评估,避免过度劳动对员工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
第四项,加强职业健康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普及职业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全民的职业健康素养。
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专业机构将共同开展职业健康宣传活动,提供相关咨询和服务。
第五项,促进职业康复和复职。
为因工致残的劳动者提供职业康复服务和职业培训,帮助其重新融入工作和社会。
企业将优先安排这些劳动者的复职工作,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第六项,加强职业疾病诊断和治疗。
建立完善的职业疾病诊断和治疗体系,提高职业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率。
相关专业医疗机构将开展职业病诊疗指导和技术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病防治水平。
第七项,建立健康检查制度。
各行业将建立定期体检制度,对劳动者进行职业病检查和常规体检。
企事业单位将为劳动者提供免费的健康体检服务,并根据体检结果提供相应的健康指导和疾病防控措施。
第八项,加强职业健康监测和评估。
建立职业健康监测和评估系统,对工作环境、劳动强度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等进行全面监测和评估。
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措施(最新六种分类)[1]
![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措施(最新六种分类)[1]](https://img.taocdn.com/s3/m/c1b76b0f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74.png)
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措施(最新六种分类)[1]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措施为了切实保证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健康和安全,加强对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公司根据国家、北京市有关的管理规定,特制定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措施如下:一、市政工程易发职业病危害的种类根据企业经营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本公司的职业危害为六大类:1、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在建筑施工作业过程中,材料的搬运使用、石材的加工。
建筑物的拆除,均会产生大量的矿物性粉尘,长期吸入这样的粉尘可发生矽肺病。
2、辐射的危害:在建筑物地下室施工时由于作业空间相对密闭、狭窄。
通风不畅、特别是在这种作业环境内进行焊接或切割作业,耗氧量极大,又因缺氧导致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从而造成施工人员缺氧窒息和一氧化碳中毒。
3、有毒物品的危害:建筑施工过程中常接触到多种有机溶剂,如防水施工中常常接触到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喷漆作业常常接触到苯、苯系物外还可接触到醋酸乙酯、氨类、甲苯二氰酸等,这些有机溶剂的沸点低、极易挥发,在使用过程中挥发到空气中的浓度可以达到很高,极易发生急性中毒和中毒死亡事故。
4、焊接作业产生的金属烟雾危害;在焊接作业时可产生多种有害烟雾物质,如电气焊时使用锰焊条,除可以产生锰尘外,还可以产生锰烟、氟化物,臭氧及一氧化碳,长期吸入可导致电气工人尘肺及慢性中毒。
5、生产性噪声和局部震动危害:建筑行业施工中使用的机械工具如钻孔机、电锯、震捣器及一些动力机械都可以产生较强的噪声和局部的震动,长期接触噪声可损害职工的听力,严重时可造成噪声性耳聋,长期接触震动能损害手的功能,严重时可导致局部震动病。
6、高温作业危害;长期的高温作业可引起人体水电解质紊乱,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可造成人体虚脱,昏迷甚至休克,易造成意外事故。
二、职业病的防护措施(一)作业场所防护措施1、生产性粉尘危害的防护措施:施工中所使用的加工设备要设置除尘装置,清运垃圾必须使用喷洒后方可用提升机或封闭专用垃圾道运输,严禁从窗口倾倒垃圾。
防职业病防中毒控制方法6点

防职业病防中毒控制方法6点《防职业病防中毒控制方法6点》在现代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如何保护员工的健康,防止职业病和中毒事件的发生,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下是防职业病和防中毒的六个有效控制方法。
1. 强制使用个人防护装备:雇主应该制定并执行一套严格的个人防护装备使用规定。
这些规定包括,但不限于,戴口罩、手套和防护眼镜并采取其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
员工也应该接受必要的培训,以妥善使用和保护个人防护装备。
2. 积极推行工程控制措施:针对职业病和中毒的主要来源,雇主应优先考虑工程控制措施,如设备封闭、通风系统改进等措施,以尽可能减少员工接触有害物质的机会和程度。
3. 定期进行职业卫生检测:雇主应定期组织职业卫生检测,以评估员工的健康状况和对有害物质的接触情况。
通过检测结果,能及时发现职业病和中毒的早期症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控制和治疗措施。
4. 加强员工教育和培训:通过提供相关的职业健康和安全培训,雇主可以帮助员工了解职业病和中毒的危害性,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和维护个人防护装备,以及怎样规范操作,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有害物质的接触。
5. 确保良好的工作环境:雇主应建立和维护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包括清洁、安全的工作区域和设备。
及时修复和处理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泄漏和其他危险情况,以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6. 建立健全的职业病和中毒事件报告机制:雇主应建立一个健全的报告机制,鼓励员工主动报告职业病和中毒事件的发生。
同时,他们也应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援助,确保员工能够得到及时的医疗和职业康复。
总之,预防职业病和中毒事件的发生是工业企业责无旁贷的责任。
通过以上六点防控措施的有效执行,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职工的健康与安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职业病预防控与安全检查制措施

职业病预防控与安全检查制措施一、接触各种粉尘,引起的尘肺病预防控制与安全检查措施: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加强水泥等易扬尘的材料的存放处、使用处的扬尘防护,任何人不得随意拆除,在易扬尘部位设置警示标志。
2、个人防护措施:落实相关岗位的持证上岗,给施工作业人员提供扬尘防护口罩,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3、安全检查措施:在检查项目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工人作业场所的扬尘防护措施的落实,检查个人扬尘防护措施的落实,每月不少于一次,并指导施工作业人员减少扬尘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二、电焊工尘肺、眼病的预防控制与安全检查措施: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为电焊工提供通风良好的操作空间。
2、个人防护措施:电焊工必须持证上岗,作业时佩戴有害气体防护口罩、眼睛防护罩,杜绝违章作业,采取轮流作业,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3、安全检查措施:在检查项目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工人作业场所的通风情况,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8小时工作制,及时制止违章作业。
三、直接操作振动机械引起的手臂振动病的预防控制与安全检查措施: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在作业区设置防职业病警示标志。
2、个人防护措施:机械操作工要持证上岗,提供振动机械防护手套,采取延长换班休息时间,杜绝作业人员的超时工作。
3、安全检查措施:在检查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警示标志的悬挂,工人持证上岗,防震手套佩戴,工作时间不超时等情况。
四、油漆工、粉刷工接触有机材料散发不良气体引起的中毒预防控制与安全检查措施: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加强作业区的通风排气措施。
2、个人防护措施:相关工种持证上岗,给作业人员提供防护口罩,采取轮流作业,杜绝作业人员的超时工作。
3、安全检查措施:在检查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作业场所的良好通风,工人持证上岗,佩戴口罩,工作时间不超时,并指导提高中毒事故中职工救人与自救的能力。
五、接触噪声引起的职业性耳聋的预防控制与安全检查措施: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在作业区设置防职业病警示标志,对噪音大的机械加强日常保养和维护,减少噪音污染。
劳动保护及职业病防止制度(四篇)

劳动保护及职业病防止制度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项目部职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管理,保证在建工程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护法》的法规规定,结合项目部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职业病定义是指企业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第三条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第四条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项目部应当为作业人员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第五条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项目部的职业危害为____大类:1.生产性粉尘的危害;2、硫磺锚固中毒危害;中铁十四局五公司牡绥铁路二标轨道项目部3、焊接作业产生的金属烟雾危害;4、高温作业危害。
第六条防护措施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1)确定职业病危害种类,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在确定的职业危害作业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职业病危害告知警示标志。
(3)施工现场有大量粉尘作业时,应配备行之有效的降尘设施和设备,对施工地点和施工机械进行降尘。
(4)对从事高危职业危害作业的人员,工作时间应严格加以控制,并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
____个人防护措施(1)加强对施工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教育,提高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了解其危害,掌握职业病防治的方法。
(2)接触粉尘作业的施工作业人员,在施工中应尽量降低粉尘的浓度,在施工中采取不断喷水的措施降低扬尘。
并正确佩带防尘口罩。
(3)电气焊作业操作人员在施工中应注意施工作业环境的通风或设置局部排烟设备,使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控制在国家卫生标准之下,在难以改善通风条件的作业环境中操作时,必须佩带有效的防毒面具和防毒口罩。
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范本(2篇)

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范本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由于职业因素所引起的,并在一定的潜伏期后,出现与该职业有关的一系列疾病。
为了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权益,各级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
一、工作场所环境监督检查1. 对工作场所的通风状况进行检查,包括检查通风设施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及使用情况。
2. 检查工作场所是否存在化学物质泄漏、挥发、喷射等情况,并核实相关物质的安全使用方式。
3. 检查工作场所的噪声水平是否超标,对噪声源进行追踪和控制,确保员工在安静的工作环境中工作。
4. 检查工作场所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确保符合相关标准,避免对员工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5. 对工作场所的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包括卫生间、休息室、食堂等设施的清洁程度和卫生条件。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督检查1. 检查工作场所是否存在粉尘、气体、放射性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监督企业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检查是否存在噪声、震动、辐射等对员工身体健康产生危害的因素,监督企业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检查工作场所是否存在高温、低温、高湿、低湿等对员工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监督企业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4. 检查工作场所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累积作用,监督企业采取综合防护措施。
三、职业健康监测监督检查1. 检查企业是否建立职业病防护档案,记录员工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和相关健康监测情况。
2. 检查企业是否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监督检查结果是否达到相关标准要求。
3. 检查企业是否对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趋势。
4. 检查企业是否对职业病患者进行医学观察和康复治疗,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治疗。
四、职业卫生管理监督检查1. 检查企业是否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包括职业卫生管理责任制、职业病防护措施和职业健康监测等方面。
2. 检查企业是否建立职业卫生技术咨询机构,提供专业的职业卫生技术支持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好六项举措加强职业病防治监督
卫生部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职业病防治工作进展情况。
会上,卫生部卫生监督局副巡视员陈锐表示,2008年,职业病防治工作继续被列为卫生部重要工作内容。
他介绍说,根据职责分工,卫生部将做好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提高认识,统筹规划,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领导。
卫生部正在组织起草《职业病防治规划(2008~2015)》,将明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落实地方政府职业病防治领导责任,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加强领导,完善保障体系,构建职业卫生监管的长效机制。
二是,突出重点,强化职业卫生监督检查。
2008年,针对重点职业病危害、重点行业企业、重点人群,加强对存在粉尘和有机溶剂职业危害的中小企业的职业卫生监督检查。
重点监督检查企业的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加强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严肃查处严重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大案要案,逐步提高职业健康监护和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覆盖率。
三是,加强能力建设,提高职业病防治技术和监管水平。
在全国开展职业卫生监督队伍和技术服务机构调研、摸底工作,重点推进职业卫生监督、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职业病危害和核辐射监测网络建设。
四是,加强领导,扎扎实实推进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
下一阶段将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建立和规范制度,及时总结经验、交流信息,及时推广基本职业卫生服务工经验。
五是,分工协作,明确责任,建立多部门职业病防治工作机制。
六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