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__实验三__绦虫蚴和成虫的形态学观察1
人体寄生虫学——绦虫形态学观察及粪检

教学目的: 了解:细粒棘球绦虫绦虫的成虫形态 理解:包生绦虫棘球蚴砂的组成和形态特点 掌握: 1、猪和牛肉绦虫头节、妊娠节、囊尾蚴和虫卵,以及曼氏迭宫
绦虫的裂头蚴和包生绦虫棘球蚴砂的形态特征 2、猪带绦虫、牛带绦虫、包生绦虫和曼氏迭宫绦虫病原学诊断
方法 3、粪便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检查蠕虫虫卵
猪囊尾蚴寄生于肌肉
猪带绦虫与牛带绦虫鉴别
体长 节片 头节
猪带绦虫
2-4 m 700-1000节,较薄,略透明 球形,有 顶突和小钩
牛带绦虫
4-8 m 1000-2000节,较厚,不透明 方形,无顶 突和小钩
孕节
子宫分支不整齐, 每侧7-13支
子宫分支整齐, 每侧15-30支, 支端分叉
囊尾蚴 头节有顶突和小钩,可寄生 头节无顶突和小钩,不寄生人体 人体
三、曼氏迭宫绦虫
(一)成虫
头 节
成虫长10-100cm。前部体节宽度大于长度,后部体节 长宽基本相等。头节呈指状,长1-1.5 mm,背腹面各有 1条纵行凹陷的吸槽
(二)虫卵
卫氏并殖吸虫卵和曼氏迭宫绦虫卵的区别
大小 形状 颜色 卵壳 卵黄细胞
卫氏并殖吸虫卵 (80-118)um×(48-60)um
牛带绦虫
乳白色,全长4~8米,较肥厚,链体共有1000~2000个 节片,幼节短宽,成节近方形,孕节比猪带绦虫孕节长
顶突 吸盘
吸盘
猪带绦虫头节
牛带绦虫头节
猪带绦虫孕节
牛带绦虫孕节
(二)囊尾蚴
猪囊尾蚴
牛囊尾蚴
白色半透明,卵圆形的囊状物,囊壁分两层,囊内充 满囊液,头节向内翻卷收缩,其形态与成虫头节相同
四、粪便直接涂片法
《兽医寄生虫学》教学方案

《兽医寄生虫学》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兽医寄生虫学》是动物医学专业骨干课程之一,是预防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重要的临床课。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实验理论和操作,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门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素质和实验室操作技能,能够从事动物疾病防治和防疫检疫工作,同时为以后的生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要求(一)、教学的基本要求即掌握、理解、了解。
(二)、教学方法的要求:1、面授部分-----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同时配合录像等多种形式进行。
要求学生掌握兽医寄生虫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各类寄生虫和重要寄生虫种(属)的形态特点、发育过程以及多种动物(主要包括家畜、家禽、犬猫和实验动物等)重要寄生虫病以及重要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病原、流行病学特点、生活史、发病机理、临床症状、诊断方法、治疗以及综合防治措施。
2、实验课教学---- 通过对虫体形态观察和实验诊断方法的学习,着重掌握重要寄生虫的形态特点,掌握各类寄生虫病的检查和诊断方法;并了解病原的采集、保存和标本制作过程。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能够鉴别重要寄生虫病病原,并掌握区域动物和集约化养殖场动物寄生虫病的调查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1)课时安排〈〈兽医寄生虫学〉〉共计48学时、3学分:其中理论38学时,实验10学时,教学实习3天。
(二)讲授内容第一篇 寄生虫学基础知识(7)第1章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概况(0.5)第2章 寄生虫与宿主第一节 寄生生活: 1. 寄生(寄生生活parasitism) 2. 寄生物(parasite) 3. 宿主(host) 第二节 ★寄生虫与宿主的概念和类型: 1. ☆寄生虫概念和寄生虫类型:内寄生虫与外寄生虫、长久性寄生虫与暂时性寄生虫、专一宿主寄生虫与非专一宿主寄生虫、专性寄生虫与兼性寄生虫 2. ★宿主概念和宿主类型:终末宿主、中间宿主、补充宿主(第二中间宿主)、贮藏宿主(转续宿主)、保虫宿主、带虫宿主(带虫者)、传播媒介 第三节 ★寄生虫生活史 1. 寄生虫生活史概念 2.寄生虫生活史完成的必要条件 3. 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 4.寄生虫生活史的类型第三章 ★寄生虫病的免疫(1) 第一节 寄生虫免疫免疫逃避机理 1. 组织学隔离 2. 表面抗原的改变 3. 抑制宿主的免疫应答 第二节 寄生虫抗原特性 第三节 免疫预防原理 1.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应答类型 2. 免疫应答过程第四章 ★寄生虫的分类与命名(0.5) 第一节 寄生虫的分类学 第二节 寄生虫的命名:林奈创造的双名制法(binominal system)第五章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危害(1) 第一节 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1. ★寄生虫病的感染来源 2. ★寄生虫病的感染途径 3. 寄生虫的地理分布 4. 寄生虫病流行病学基本的研究内容 5. 寄生虫病流行病学基本研究方法 第二节 ★寄生虫病的危害 1. 掠夺宿主营养 2. 机械性损伤 3. 虫体毒素和免疫损伤作用 4. 继发感染第六章 ★寄生虫病的诊断与控制(1) 第一节 寄生虫病的诊断 第三节 寄生虫病的控制 1. 控制和消灭感染源 2. 切断传播途径增强畜禽体抗病力 3. 增强畜禽体抗病力第七章 常规寄生虫学实验技术(1) ★第一节 粪便寄生虫学检查 1.常用的粪检实验室技术 2.粪便中虫卵、幼虫和虫体的基本形态 第二节 血液及组织脏器寄生虫学检查 1.血液寄生虫检查 2.鼻腔和气管分泌物寄生虫检查 3.生殖道寄生虫检查 4.其它组织寄生虫检查法 第三节 体表寄生虫学检查 1. ★螨的检查 2.虱和其它吸血节肢动物寄生虫检查 第四节 寄生虫学剖检技术 1.寄生虫学完全剖检术 2. ★个别器官或个别寄生虫种类剖检术 3. ★寄生虫的处理、观察与种类鉴定 第五节 ☆寄生虫学动物接种技术 第六节 ☆寄生虫免疫学诊断技术 1. 间接血凝试验 2. 免疫荧光技术 3. 免疫酶技术第二篇 兽医寄生虫病学(31)第一章 吸虫与吸虫病(6) 第一节 绪论(1) 一、 ★吸虫的形态和生理特点 二、 ★吸虫的发育 三、 吸虫的分类 第二节 片形吸虫病(1):★肝片吸虫病,☆大片吸虫病,☆姜片吸虫病; 第三节 后睾吸虫病(1):★华支睾吸虫病,☆猫后睾吸虫病,鸭对体吸虫病,☆鸭后睾吸虫病; 第四节 歧腔吸虫病(1):☆歧腔吸虫病,★阔盘吸虫病 第五节 分体吸虫病(1):★日本分体吸虫病,☆东毕吸虫病,☆毛毕吸虫病 第六节 ☆前后盘吸虫病(0.5): 第七节 ☆前殖吸虫病(0.25) 第八节 ☆并殖吸虫病(0.25)第二章 绦虫病(4)第一节 绪论(1) 一、 ★绦虫的形态和生理 二、 ★绦虫的发育 三、 ☆绦虫的分类 第二节 带绦虫蚴病(1):★猪囊尾蚴病,☆牛囊尾蚴病,★棘球蚴病,☆细颈囊尾蚴病,★脑多头蚴病,☆连续多头蚴病,链尾蚴病,☆豆状囊尾蚴病; 第三节 裸头绦虫病(0.5):★莫尼茨绦虫病,☆马裸头绦虫病,☆曲子宫绦虫病,无卵黄腺绦虫病; 第四节 戴文绦虫病(0.5):☆鸡赖利绦虫,☆节片戴文绦虫病, 第五节 ★犬复孔绦虫病(0.5); 第六节 ☆双叶槽绦虫病(0.5):宽节裂头绦虫病,孟氏迭宫绦虫病第三章 线虫病(9) 第一节 绪论(1): 一、 ★线虫的形态 二、 ☆线虫的分类 三、 ★线虫的发育 第二节 蛔虫病(1.5):★猪蛔虫病,☆犊牛蛔虫病,☆马副蛔虫病,★犬、猫蛔 虫病,★鸡蛔虫病 第三节 尖尾线虫病(1):★马尖尾线虫病,☆异刺线虫病,兔栓尾线虫病,☆鼠蛲虫病 第四节 ★杆虫病(0.5) 第五节 圆线虫病(1.5):★马圆线虫病,☆夏伯特线虫病,★网尾线虫病,★原圆线虫病,☆猪后圆线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毛圆线虫病,★钩口线虫病,☆食道口线虫病,☆猪冠尾线虫病,☆禽比翼线虫病,鲍杰线虫病 第六节 毛尾线虫病(1):☆猪、羊毛尾线虫病,☆禽毛细线虫病,★旋毛虫病 第七节 旋尾线虫病(1):☆马胃线虫病,☆犬旋尾线虫病,☆猪胃线虫病,☆禽胃线虫病,☆吸吮线虫病,☆禽眼线虫病,☆筒线虫病, 第八节 丝虫病(1):☆牛、马丝状虫病,★马脑脊髓丝虫病,★混睛虫病,☆副丝虫病,☆牛、马盘尾丝虫病,★犬恶丝虫病,☆猪浆膜丝虫病 第九节 龙线虫病(0.25):☆鸭鸟蛇线虫病,麦地那龙线虫病, 第十节 ☆犬肾膨杰线虫病(0.25)第四章 蜱螨病(2) 第一节 蜱病(1):★硬蜱病,软蜱病 第二节 螨病(1):★疥螨病,★痒螨病,★蠕形螨病,☆鸡皮刺螨病,小鼠螨病,蜂螨病第五章 昆虫病(2) 第一节 双翅目昆虫病(1.5):★牛皮蝇病,★羊狂蝇病,☆马胃蝇病,★骆驼喉蝇病,★螫蝇和血蝇,家蝇,虱蝇,☆虻、蚊、蚋、蠓、白蛉 第二节 虱病和蚤病(0.5):☆虱病,食毛虱病,蚤病第六章 原虫病(8) 第一节 概论(1): 一、 ★原虫的形态、结构 二、 ★原虫发育史类型 三、 ★原虫的分类 第二节 鞭毛虫病(1):★伊氏锥虫病,☆马媾疫,★利士曼原虫病,☆毛滴虫病,组织滴虫病,贾第虫病 第三节 梨形虫病(1):巴贝斯虫病:★双芽巴贝斯虫病,牛巴贝斯虫病,☆马巴贝斯虫病,★吉氏巴贝斯虫病,☆驽巴贝斯虫病 第四节 泰勒虫病(1):★环形泰勒虫病,☆瑟氏泰勒虫病,羊泰勒虫病 第五节 球虫病(1):★鸡球虫病,★鸭球虫病,鹅球虫病,★兔球虫病,☆牛球虫病,羊球虫病,☆猪球虫病,☆犬、猫球虫病,★隐孢子虫病 第六节 ★弓形虫病(1) 第七节 ☆肉孢子虫病(0.25) 第八节 贝诺孢子虫病(0.25) 第九节 ★禽住白细胞原虫病(0.5) 第十节 ☆卡氏肺孢子虫病(0.5) 第十一节 兔脑原虫病(0.25) 第十二节 猪小袋纤毛虫病(0.25)(三)、实验与实习(其中实验10学时,实习3天)实验一原虫标本观察(2):掌握原虫一般形态结构。
第八章 试验八 寄生性原虫形态学观察Ⅰ

环形泰勒虫在牛体内进行无性繁殖,牛是其 中间宿主;而在蜱内进行了有性繁殖,所以蜱 是终末宿主。本病的传播者为璃眼蜱。
环形泰勒虫的石榴体
可以看到在浅蓝色的原生质背 景下包含有微红色或暗紫色数 目不等的染色质核,故又称为 柯赫氏蓝体。石榴体还可能在 淋巴液和血浆中发现。
2)牛双芽巴贝斯虫:寄生于牛(黄、水、 瘤牛)红细胞内的大型虫体,长2.8~6μm, 虫体为多形态,有梨籽形、圆形、椭圆形等。 一个红细胞中虫体数多为1~2个。红细胞的 感染率为10%~15%,严重感染时可高达65%, 轻病例中只有2%~3%。典型虫体大于红细胞 半径;多位于红细胞中央;为尖端呈锐角相 连的双梨子形,每个虫体二团染色质,位于 虫体两端。
环形泰勒虫指环状虫体
主体细胞质染色较浅,细胞核常居于虫体一 端染色较深。典型的形态呈戒指状。
环形泰勒虫的终末宿主 是硬蜱,蜱在叮咬家畜 时虫体随血液进入到蜱 的体内,进行有性生殖, 生殖方式为孢子增殖, 产生许多子孢子。 在蜱肠内雌性配子体发 育成大配子,雄性配子 体发育成小配子,大、 小配子接合形成合子, 进一步发育成动合子。 动合子钻入蜱唾液腺细 胞内发育成孢子体,最 后变成许多子孢子,进 入蜱唾液腺管,当蜱吸 食牛血时,子孢子侵入 牛体内。
马耐过巴贝斯虫后,带虫免疫可长达7年之久, 但免疫力随着时间的进展而逐渐下降。马巴贝 斯虫与驽巴贝斯虫之间不产生交叉免疫。
弩巴贝斯虫
马巴贝斯虫
5)牛边虫病也叫无浆体病,属于立克次氏体 目、无浆体科、无浆体属,所引起的疾病也 相应称为无浆体病。牛边虫的大小为 0.20.9um,大部分虫体介于 0.5-0.7um,虫体只 有染成蓝紫色的染色质团,周围无原生质, 呈圆形、椭圆形、点状、二分裂球形。大部 分虫体位于红细胞边缘(70%),只有少数位 于中央。
第八章 实验三 绦虫蚴及其成虫的形态学观察1

7-12个树枝状分支
近方形,雌雄生殖器官各一套
棘球蚴砂
猪囊尾蚴压片标本
卵壳 胚膜 六钩蚴
泡、牛带绦虫的 孕节,棘球蚴砂,裂头绦虫成节、孕节。
四、作业
绘猪囊尾蚴、带科绦虫卵、棘球蚴砂图。
五、思考题
带科绦虫的生活史中不同阶段的病原形态 是什么样的?对人畜的危害?
病原:细粒棘球绦虫E. granulosus,多房棘球绦虫 E. multilocularis等7个种类 终宿主:犬科动物,寄生于小肠 中宿主:反刍动物、其它哺乳动物和人,寄生于肝、 肺等器官
曼氏迭宫绦虫 Spirometra mansoni 大小40--100cm
二、观察内容与方法
(一)肉眼观察
1.猪囊尾蚴及猪带绦虫浸渍标本、患病器官 2.细颈囊尾蚴及泡状带绦虫 3.豆状囊尾蚴及患病器官 4.链尾蚴及带状泡尾绦虫 5.多头蚴及多头带绦虫 6.棘球蚴及其寄生的肺脏 7.裂头蚴及裂头绦虫
二、观察内容与方法
(二)显微镜下观察玻片标本 猪囊尾蚴 猪带绦虫成节、孕节 棘球蚴砂 泡状带绦虫孕节 带科绦虫虫卵
豆状囊尾蚴 Cysticercus pisiformis
寄生于兔的肝脏、肠 系膜和腹腔
带状泡尾绦虫 带状带绦虫 巨颈带绦虫 Taenia taeniaeformis
链尾蚴
多头带绦虫 Taenia multiceps
脑多头蚴 Coenurus cerebralis
sheep, cattle, deer, pig, horse, human
(鱼蛙蛇哺乳类)
猪带绦虫-有钩绦虫-链状带绦虫-2-5 m
Cysticercus cellulosae 6-10 x 5 mm
常见吸虫、绦虫、线虫基本形态观察

牛仰口线虫头部
旋毛虫 A. 雌虫 B. 雄虫
课后作业
写出实习报告
有顶突, 顶突上有一至数排小钩。 头节之后为颈节。颈节之后为体节, 前部体节为未成熟节片, 其后为成熟节
片, 最后为孕卵节片。 无体腔, 无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排泄系统不发达; 生殖系统发达。每个成熟节片有一组或两组雄性和雌性生殖器官。雄性生
殖器官包括许多的睾丸和输出管, 输出管汇总为输精管, 输精管末端膨大 为雄茎, 包在雄茎囊内, 开口于体节侧缘的生殖孔。 雌性生殖器官包括分叶状的卵巢, 经输卵管通卵膜, 与卵膜相通的还有卵黄 腺、梅氏腺、阴道和子宫。阴道另一端通往体节侧缘的生殖孔。
泄腺。 神经系统较为发达, 神经环位于食道周围, 向前后伸出6条神经干, 体表有许多具有
感觉作用的乳突。 生殖系统均为管状, 各器官彼此相连。雄虫生殖系统为单管型, 由睾丸、输精管、
贮精囊和射精管组成, 开口于泄殖腔;许多线虫还具有构造复杂的辅助交配器 官, 如交合刺、副导刺带及交合伞等。雌虫生殖系统为双管型(少数为单管 型), 由卵巢、输卵管、受精囊、子宫、阴道和阴门组成, 阴门的开口位置因种 而异。
1. 吸虫的基本构造: 除分体科外多为雌雄同体,扁平叶状。有口腹吸盘。 消化系统由口、咽、食管和左右分枝的肠管组成,肠管终于盲端。 生殖系统构造复杂,雄性生殖系统一般有两个睾丸(分体吸虫例
外),输精管合并为输精总管后通入雄茎囊,输精总管的末端 为雄茎,开口于腹吸盘前,有的输精管有膨大部,称贮精囊。 雌性生殖系统有一个卵巢,通过输卵管连接卵膜,卵膜还与受精囊、 劳氏管、子宫和卵黄管相通。子宫另一端通生殖孔,卵黄管的 另一端与虫体两侧的卵黄腺相通。
实验六、 绦虫形态观察

3、叶状裸头绦虫
马的肓肠;
与大裸头绦虫相似,但体形短而
宽,呈叶片状,体长约 3-8cm , 头节小,有四个杯状的吸盘向前 突出,每个吸盘后方有一耳垂状 物。生殖孔开口均在一同侧。
带科绦虫
中型或大型虫体除无钩绦虫(牛带吻 绦虫外)外,均有明显的顶突,且不能 缩入头节内,子宫为管状并有分枝。成 虫和幼虫均寄生于哺乳动物和人)。
①未成熟体节(节片)
紧靠颈节部分的体节均较小,生殖器官 未发育成熟,称为未成熟体节(节片)。
颈节 未成熟节片
头节
②成熟体节(节片)
未成熟节片后面已形成两性生殖器官的, 叫做成熟体节(节片)。
卵巢 生殖孔
卵黄腺
节间腺
睾丸
③孕卵体节(节片)
最后部分的体节,子宫内已蓄积成充满虫 卵而生殖器官的其他部分都已萎缩或退化, 这些(部分体节)叫孕卵体节(节片)。
子宫分枝5-10个,
且粗大。
戴文科
中小型虫体。头节顶突上有2-3 排斧形小钩,吸盘上也有细微的 小钩。成虫多寄是在鸟(禽)类, 幼虫寄生无脊椎动物。
赖利绦虫
(戴文科、赖利属)
常见的有如下三种 棘沟赖利绦虫 、四角赖利绦虫 、 有轮赖利绦虫
1、棘沟赖利绦虫
1、终末缩主: 禽类的小肠。
2、中间宿主: 蚂蚁、甲虫、蚯 蚓等。 3、特征:属大 型虫体,长约2030cm,颈部较粗。
三、观察方法: 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 四、观察要点:
绦虫属于扁形动物门绦虫纲 (Cestoidea)的多节绦虫亚纲,与兽医有关 的主要有两个目即圆叶目和假叶目的绦虫。 不少绦虫的成虫及幼虫都可独立地在 畜禽或人畜之间引起疾病,因此不仅对畜 禽危害严重,而且还危害人体健康。
绦虫形态学观察.ppt

丝虫、猪带绦虫、包虫生活史、致病、预防 丝虫、旋毛虫、绦虫、包虫虫卵和幼虫、成虫
班氏微丝蚴与马来微丝蚴鉴别表
大小 体态 头间隙
体内细胞核 尾核
班氏微丝蚴 长244~296m 柔和,弯曲较大
长宽相等或长仅为宽一半
圆形,较小,大小均匀, 排列疏松,互相分离清晰可数
无
马来微丝蚴 长177~230m 硬直,大弯上有小弯
3.卵巢位于节片的后半,分三叶,染成红色。输卵管由卵巢 发出,远端与阴道汇合后,通入卵模,卵模被染成红色, 周围有梅氏腺包绕。卵模之上是单管状的子宫,末端呈盲 端。卵模后方为滤泡状的卵黄腺。
4.无消化器官。
人体囊虫症的病变标本
1.皮肤囊虫症(人):在皮下结缔组织中有许多长椭圆形的囊 包,囊包表面是一层纤维结缔组织膜,其内包着囊虫。
2、链状带绦虫囊尾蚴:头节为球形,直径约1mm,在头节的四周 有四个吸盘,头顶端为顶突,其上有两圈小钩。
3、肥胖带吻绦虫囊尾蚴:头节较前者稍大,略呈方形,在头节的 四周有四个吸盘,无顶突及小钩。
链状带绦虫成熟节片
1.成熟节片外观略呈方形,侧面有一生殖孔,每一节具雌雄 生殖器官各一套。
2.睾丸约150~200个,分布于节片背侧,各输出管泄集成输 精管。阴茎开口于生殖腔。
绦虫
一、带绦虫卵 两种虫卵不易区别,卵壳在排出时已脱落,故镜检时看不到卵
壳,所见较厚具放射状条纹的结构,为胚膜。卵呈圆球形,直 径为31~43µm,棕黄色,内含一个六钩蚴,也为圆球形,具有 6个成对排列的小钩,小钩的形状为棒状或钩针形,因光线强 弱不同而呈黑色或白色发亮的小体。 二、两种带绦虫妊娠节片(压片染色标本) 计数每侧子宫分支数(注意由主干的根部计数) 链状带绦虫每一妊娠节片中,子宫每侧分支为( )支,而肥 胖带吻绦虫的子宫每侧分支为( )支,每一节片的侧缘有一 生殖孔,略突出,明显可见。
绦虫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绦虫的基本形态结构和生活史。
2. 掌握绦虫虫卵、孕节和头节的观察方法。
3. 学习绦虫的感染途径和防治措施。
二、实验原理绦虫是一类寄生虫,具有扁平、长带状的身体,头节是其主要的识别特征。
绦虫的成虫寄生于宿主的肠道中,以宿主消化吸收的食物为营养。
绦虫的生活史复杂,包括成虫、幼虫和中间宿主等阶段。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绦虫虫卵、孕节、头节、成虫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解剖镜、剪刀、镊子等。
四、实验步骤1. 绦虫虫卵观察- 将绦虫虫卵置于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覆盖。
- 在低倍镜下观察虫卵的形态,记录虫卵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
2. 孕节观察- 将绦虫孕节置于解剖镜下,用剪刀剪取一小部分。
- 在低倍镜下观察孕节的形态,记录孕节的长度、宽度、颜色等特征。
3. 头节观察- 将绦虫头节置于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覆盖。
- 在低倍镜下观察头节的形态,记录头节的大小、形状、吸盘和钩的数量等特征。
4. 成虫观察- 将绦虫成虫置于解剖镜下,用剪刀剪取一小部分。
- 在低倍镜下观察成虫的形态,记录成虫的身体长度、宽度、颜色、生殖器官等特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绦虫虫卵观察结果- 绦虫虫卵呈椭圆形,大小约为0.2mm×0.1mm,卵壳较厚,卵内含有多个卵黄颗粒。
2. 孕节观察结果- 绦虫孕节长度约为1cm,宽度约为0.2cm,颜色呈淡黄色,孕节内含有大量虫卵。
3. 头节观察结果- 绦虫头节大小约为0.5mm×0.3mm,呈椭圆形,头节上有4个吸盘和8个钩。
4. 成虫观察结果- 绦虫成虫身体长可达数米,宽度约为0.5cm,颜色呈淡黄色,生殖器官发达。
六、实验讨论1. 绦虫的感染途径主要是通过食物链传播,人类食用未煮熟的含有绦虫幼虫的肉类而感染。
2. 绦虫的防治措施包括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普及绦虫病的防治知识、定期驱虫等。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绦虫的基本形态结构和生活史,掌握了绦虫虫卵、孕节和头节的观察方法,学习了绦虫的感染途径和防治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曼氏迭宫绦虫
Spirometra mansoni 大小40--1中HO. 补充HO.
终HO.
虫卵 钩球蚴 原尾蚴
实尾蚴 成虫
(钩毛蚴) (剑水蚤)(裂头蚴)(人犬猫等)
(鱼蛙蛇哺乳类)
猪带绦虫-有钩绦虫-链状带绦虫-2-5 m
Cysticercus cellulosae 6-10 x 5 mm
1.心脏 2.喉头 3.眼 4.腰肌 5.食道 6.膈肌
细颈囊尾蚴 Cysticercus tenuicollis
四、作业
绘猪囊尾蚴、带科绦虫卵、棘球蚴砂图。
五、思考题
带科绦虫的生活史中不同阶段的病原形态 是什么样的?对人畜的危害?
圆 终HO. 外环境
中间HO.
终HO.
叶
目 成虫
虫卵
囊尾蚴、拟囊尾蚴、
成虫
绦 虫
(六钩蚴)
多头蚴、棘球蚴、 链尾蚴
(人畜禽)
(哺乳动物或无脊椎动物)
假 叶 目 成虫 绦 虫
外环境
sheep, cattle, deer, pig, horse, human
脑多头蚴 Coenurus cerebralis
病原:细粒棘球绦虫E. granulosus,多房棘球绦虫 E. multilocularis等7个种类 终宿主:犬科动物,寄生于小肠 中宿主:反刍动物、其它哺乳动物和人,寄生于肝、 肺等器官
试验三
绦虫蚴及其成虫的形态学观察
一、实验目的
掌握猪囊尾蚴,猪带绦虫成节、孕节, 棘球蚴砂,泡状带绦虫孕节,带科绦虫 虫卵的形态结构,认识和了解致病性。
二、观察内容与方法
(一)肉眼观察
➢ 1.猪囊尾蚴及猪带绦虫浸渍标本、患病器官 ➢ 2.细颈囊尾蚴及泡状带绦虫 ➢ 3.豆状囊尾蚴及患病器官 ➢ 4.链尾蚴及带状泡尾绦虫 ➢ 5.多头蚴及多头带绦虫 ➢ 6.棘球蚴及其寄生的肺脏 ➢ 7.裂头蚴及裂头绦虫
二、观察内容与方法
(二)显微镜下观察玻片标本 ➢猪囊尾蚴 ➢猪带绦虫成节、孕节 ➢棘球蚴砂 ➢泡状带绦虫孕节 ➢带科绦虫虫卵
近方形,雌雄生殖器官各一套
7-12个树枝状分支
猪囊尾蚴压片标本
棘球蚴砂
卵壳 胚膜 六钩蚴
泡状带绦虫
三、示范片
带科绦虫虫卵,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的 孕节,棘球蚴砂,裂头绦虫成节、孕节。
泡状带绦虫 Taenia hydatigena
豆带状绦虫 Taenia pisiformis
豆状囊尾蚴 Cysticercus pisiformis
寄生于兔的肝脏、肠 系膜和腹腔
带状泡尾绦虫 带状带绦虫 巨颈带绦虫 Taenia taeniaeformis
链尾蚴
多头带绦虫 Taenia multice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