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冈中2007届高三新材料作文系列训练
2007湖北卷_高三作文

2007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
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
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生存发展之根。
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我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
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考题解读2007年湖北卷要求考生就有关“母语”的材料写文章,既有强烈的现实性、深厚的人文性以及一定的思辨性,又在能力考查上具有开放度和区分度。
它能引导广大中学生认识母语的无比重要,感受母语的博大精深,热爱母语的精美瑰丽;它能促进中学生认真学习母语,正确而规范地运用母语,进而关注母语的生存环境,捍卫母语的纯洁性,合理吸收外来语的精华,促进母语的健康发展。
材料对“母语”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涉及母语的性质、价值与意义等方面。
其中“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突出了命题的针对性(选写议论文的话,这一点应加以凸现)。
它提醒考生:今天我们谈论母语,有一个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母语的现状如何,人们对母语的态度怎样,就格外具有思考、阐发的必要。
“我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这句话,暗示着可从以上三点中任选角度切入。
而最后一句里的“感受”“学习”和“运用”,则概括了母语与我们的密切关系。
只要认真揣摩这段话,不难发现很多写作的思路与线索。
本题若写议论文,易出现的弊病是认识肤浅、分析不到位。
如果考生能有如下一些透彻的见解与论述,作文就容易获得好评——一、从全球“汉语热”与国人“母语荒”的角度思考:汉语以其历久不衰的内涵,日益受到全世界各民族的瞩目与景仰,然而产生中华母语的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却越来越轻贱自己的文化瑰宝,如视草芥般地任意弃置、把玩。
相反,对英语等外语却顶礼膜拜、几近疯狂。
2007湖北省黄冈市_高三作文

2007湖北省黄冈市从下面两道作文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题一:请以“我心中的那_________(一轮太阳、一抹绿色、一份真情、一丝牵挂)”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山野里的第一朵迎春花开了,留下了你采撷和追求的脚印;园子里的第一阵果香飘来了,留下了你收获和思考的脚印;混浊的小河边,留下了你畏缩和退却的脚印;泥泞的黄土路上,留下了你徘徊和进击的脚印。
开拓不止,路才无尽,身后是脚印,前方是太阳,不必徘徊顾盼,但只用力前行!请以“深深的脚印”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如选题一,请在提示的四个选项中任选一个词语补全题目;如选题二,围绕话题自拟题目。
(3)不少于600字。
(4)书写工整规范。
(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试题解读这道选题作文试题,实际上为考生提供了5道试题:“我心中的那一轮太阳”、“我心中的那一抹绿色”、“我心中的一份真情”、“我心中的那一丝牵挂”和话题作文“深深的脚印”。
提供这么多的试题,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进而一展写作才情。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我心中的那一轮太阳”、“我心中的那一抹绿色”和话题作文“深深的脚印”三道试题以具体可感的实物来命题,属于“实题”;“我心中的一份真情”、“我心中的那一丝牵挂”以抽象的情感来命题,属于“虚题”。
五道试题的难易程度相当,有利于促进公平竞争。
1.做好虚实的转换面对实题,如果顺着题目一味求实、写实,你会觉得可写范围很小,而且,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显得呆板、不灵动,缺少生气。
况且,“我心中的那一轮太阳”、“我心中的那一抹绿色”题目中,“太阳”、“绿色”都在“我心中”,说明命题者要我们化实为虚——即以象征手法写实物的比喻义或引申义,这样写作范围能够扩大,写作才能得到较好展示。
面对虚题,一定要找一个“支撑点”来结构全文——支撑点常常表现为某一具体物件,也可以是一句话、一首诗、一个问题等。
这样一来,就让题目变得具体可感、好写了。
2007年高考全国卷及部分省市卷作文题

2007年高考全国卷及部分省市卷作文题作者: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07年第06期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北京卷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
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 、“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上海卷作文: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题,写一篇文章。
(70分)要求(1)不少于800字。
(2)不要写成诗歌。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天津卷请以“有句话常挂嘴边”为题写一篇文章。
(60分)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800字。
江苏卷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空,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望。
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湖南卷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60分)。
【注意】①注意题目中的“地”字。
②不得抄袭。
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
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的生存发展之根。
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我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
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
2007高三新材料作文模拟题选作文2600字,高考作文题海,.doc

2007高三新材料作文模拟题选作文2,高考作文题海,关键字:作文训练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河北省唐山市2007届高三年级摸底考试作文题)一个人有一张出色的由黑檀木制成的弓。
他用这张弓射的又远又准,因此非常珍惜它。
有一次,他仔细观察它时,说道:“你稍微有些笨重!外观毫不出色,真可惜!——不过这是可以补救的!”他思忖:“我去请最优秀的艺术家在弓上雕一些图画。
”于是他请艺术家在弓上雕了一幅完整的行猎图。
“还有什么比一幅行猎图更适合这张弓的呢!”这个人充满了喜悦,“你正应配有这种装饰,我亲爱的弓!”一面说着,他就试了试;他拉紧了弓,弓却断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了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浦东新区20062007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题)(1)87岁的中国画家吴冠中先生,最近在香港中文大学接受荣誉文学博士称号时说:“如果画,一定要画出新的想法、新的感受,重复自己是可耻的。
”(2)也有人说“重复是成功之母”,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不就是从一次次画蛋中走向成功的吗?要求:请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的文章。
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不要写成诗歌)。
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闵行区高三质量测试题)美国的《生活》杂志把“大学”视为近一千年中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因为“它创造了一个延续整个世界文明的场所,也培养了大量全面了解这个世界的智者”。
曾有人说,18世纪的大学,是重温苏格拉底的智慧与但丁的风采的地方,是一个培养知识渊博、性格完美的绅士的地方;19世纪的大学是创造现代科学、探索人类未知领域的地方,是一个聚集了热情的年轻人,对世界进行讨论的地方;20世纪的大学,是人们批判地继承一些具有永恒价值的思想观念的地方……那么,对今天我们这些离大学之门仅一步之遥的高三学子而言,“大学”又意味着什么?“大学”又能给予我们什么?一个娱人娱己的游乐场?一份体面且收入可观的工作?一张寄自海外名校的录取通知单?还是……请写一篇不少于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谈谈你的思考认识,题目自拟。
2007年高考作文湖北卷作文题及评析

作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
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生存发展之根。
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我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
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试题评析“母语”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这道作文题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
母语是一切语言的基础,感受、关注、学习、运用并发展母语,是我们的生命和思想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这道作文题将学生引导到语文学习的本原,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体味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这对今后的语文教学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同时,这道题极富时代感和针对性。
一方面,当今世界汉语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很多国家,学习汉语,了解汉语,运用汉语已经逐渐成为热点。
另一方面,汉语也受到强势语言英语的冲击,前景令人担忧。
在国内,中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不高,对语文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在社会上,由于络语言的冲击,汉语的纯洁和规范性也受到挑战。
这道作文题直接触摸到了时代跳动的脉搏,也是命题者的意图所在。
写好这篇文章关键在审题。
首先我们要抓住这个关键词“母语”。
在这则只有135字的材料里,“母语”就出现了8次之多,整个材料都是对“母语”的解说,材料十分单一,整个材料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抽象性。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这是一道话题作文。
另一方面,这则材料概括了母语的价值、作用和意义,最后用“感受”“学习”“运用”三个词概括了我们与母语的密切关系,给考生提供了一个十分开阔的思想表达的空间。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又是一则材料作文。
只要认真揣摩材料,不难发现材料中有许多写作的角度。
比如,可以阐述母语的性质和价值,可以论述母语的作用和意义,可以叙述你或者是身边的人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的故事。
高级中学2007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

高级中学2007届高考语文模拟)二(试卷.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2007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第工卷(选择题共30分)一、(9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不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强劲痉挛靓妆大相径庭....不胫而走. B.逶迤怡情疮痍甘之如饴....颐养天年. C.沮丧矩形龃龉含英咀华....越俎代庖. D.婢女裨益庇荫刚愎自用....筚路蓝缕.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党中央反腐倡廉的坚强决心如滚滚洪流不可遏制,近年来,党政机关干部队伍中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正逐步得到遏止,反腐败斗争已经呈..现出平稳健康、不断向纵深发展的态势。
B.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范,他们是时代的先锋、群众的..楷模,是弘扬社会主义伟大民族精神的典型。
.. C.由于连云港市公安机关领导周密部署,公安干警仪在通缉令发布56小时后就将震惊全国的邯郸农业银行金库特大现金被盗案主犯任晓峰抓获,神勇的公安干警和良好的治安环境成为港城市民评头论足的热点话题。
.... D.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行而上学》开卷第一句话说“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为此目标,《特别文摘》必将以凤凰涅槃的勇气淬火新....生,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今年的4月22日是第38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善待地球——从节约资源做起”。
确定这样一个主题,目的是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和行为。
B.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全面运用人脸识别系统。
人们在进入奥运场馆时会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安全人员就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发现各类“危险人物”。
C.称歌迷为“粉丝”本无恶意,却让人们有,“物件”意无意地把歌迷当作某种舞台装置似的.漠视他们也有自己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期盼。
.省统计局最近发布的分析报告显示,去年 D万全省城镇单位从业人数与前年相比增加了50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因而比前年增长人, 14%。
作文:2007届高三考前作文辅导

2007届高三考前作文辅导2007届高三考前辅导一、了解高考作文的特殊性高考作文是一种特殊的应用文。
有特定的目的、阅读对象、写作要求、批改方式、潜规则(必须点题,必须写够字数而不能过多或不足,卷面必须清晰,段落不能碎杂,文体特征不能模糊,说话不能犯忌,不能大段照搬引言材料,等等)得分技巧(“文貌”端正,巧弄“风情”)。
( www.整理)二、高考作文技巧点拨重审题,写扣题文示例:山东寿光农民刘成德一心想种桃树发家致富,几年下来,收成都不好,家境每况愈下。
一次,为借助200元,连走了六家没人肯借他。
有一天,他发现一棵长歪了的桃树上接的果子个个都格外的好,他感到很奇怪,于是他专程去请教果树技术人员,得知歪着的树,光照条件好,所以果实大,味道好。
他回到家后,用绳子将桃树拉歪,别人看到都嘲笑他。
第二年,他的桃树开了满树的花,但是不久花都谢了,没有结果。
他没有气馁,又去咨询,原来是温度没有控制好。
第三年,他继续培养他的歪桃树,并且注意了温、湿度的控制,当年就获得了大丰收,果实多,个头大,味道好,他成功了。
乡亲们信服了他,全村人都学他种起了歪桃树。
刘成德为农民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
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诗歌除外)重点题,写鲜明文技巧1:设立运思标志技巧2:注意扣题点睛【例】美枣生荆棘中国历史上最璀璨夺目的一页,不是大唐盛世,也不是大章,而是在那战国纷争,礼崩乐坏的黑暗时代诞生的百家争鸣。
[暗点题——黑暗时代是“荆棘”,“百家争鸣”是“美枣”——成果] “风雨如磐暗故园”。
无独有偶,在近代列强进逼,国将不国的黑暗时代中,又站起了鲁迅等一大批斗士。
正如美枣常生于荆棘之中,真正的光明也常出现在极暗之后,也就是所谓的“乱世出英雄”。
[明点题]一代诗圣杜少陵,亲身经历了唐朝的盛衰,经历了安史之乱的荆棘,目睹国破家亡,他怆然写下了“三吏三别”的不朽名篇。
[名篇是“美枣”,安史之乱是‘荆棘“——再次用例证明]难怪有人说“国家不幸诗家幸”。
2007年全国部分省市高考作文模拟精题

2007年全国部分省市高考作文模拟精题作者:来源:《高中生·快乐阅读》2007年第07期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汉字“本”的意义很多,构字的时候是在“木”字下加一个指示性符号,表示这字的意义是树木的根部,是树木的“根本”,后来引申为“基础”“根本”“根源”的意思。
其实在运用过程中,“本”的意义和适用范围被扩大了许多。
请以“本”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写出“本”的深层意义。
不能写成诗歌。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归”字含有归程、归根、归宿、归心、归省、归真、回归等意思请以“归”为话题作文。
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3,四季在照常运行,但当那已经变得不太好吃的西瓜整年都能端上我们的餐桌时,人们的时间概念已经被混淆了。
从春到冬,我们穿着界限含混的服装,吃着季节感不明的食物:然后,我们的指尖弹跳,梦中遥远的异国风情瞬间在屏幕上闪烁、模糊了我们的距离感;我们登上月球,千年前的神话恍惚间变成寂静的荒原……那些充满季节仪式感的心情,那些遥远国度神秘奇异的憧憬,那些古老蛮荒世界里扬起的尘土……渐行渐远。
面对这样的生活变化,你会有怎样的感想?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浙江温州中学朱威)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据报道:山野菜贸易中,蕨莱出口主要是对日本,以前销路非常好,有多少收多少。
可是最近几年,国外客商却不要了,因为莱不好。
原来是当地农民为了多采多卖,把蕨菜采到家,来不及放在地上晾晒两天,而是直接放在热炕上暖,这样只用两个小时就烘干了。
这样加工处理的蕨菜,从外表上看与晾晒的都一样,可是食用时,不管放在水里怎么泡,都像老树根一样又老叉硬,根本咬不动。
国外客商发现后,对此提出警告,一次,两次。
可许多农民还是如此。
结果,人家干脆不从我国进口了!那些一心想加工速成蕨菜的农民,省略了两天的阳光,但最终被烘干的却是他们自己!请以“捷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冈中20XX届高三新材料作文系列训练(一)掀起新材料作文的盖头来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吴建刚一、训练要求:1、了解信息:07年高考极有可能考新材料作文。
2、熟悉新材料作文的题型样式,明确写作基本要求。
3、确定一个策略:新材料作文能写好,话题作文自然不在话下!二、高考样题及其解读:(注意材料对写作的限制)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
(20XX年全国卷1)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读:单从材料内容来说,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主要材料是一则寓言,辅助材料是最后小孩子说的一句话:“它也很可爱啊”。
这两部分材料所体现出来的道理是截然不同的。
寓言的含义很明确,用辩证法来梳理,我们可以看到,寓言材料所体现的其实是“主观与客观,表象与本质”的关系。
其核心寓意是“认清自己,认清世界”。
围绕这一点可以拟定出以下一些话题:“自知与拼搏”、“盲目模仿与科学定位”、“个人条件与学习经验”、“人贵有自知之明”。
材料中小孩子最后说的一句话也可以提炼出一个主题来,那就是“勇气是值得赞赏的”,所以从肯定乌鸦的拼搏精神入手立意也是可取的。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XX年全国卷2)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XX年为54.2%,20XX年为51.7%,而20XX年为48.7%,首次低于50%。
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
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1999年为3.7%,20XX年为18.3%,20XX年为27.8%。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读:这里提供的是一组对比性材料:图书阅读率走低与网上阅读率走高。
适宜针对这两方面或某一方面去写作。
3、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20XX年江西卷)与许多动物一样,雨燕的幼年也是在安示窝里度过的,父母的精心照料让它长得胖乎乎的。
有趣的是,雨燕在第一次离巢之前也会减肥:控制食物的摄入,同时进行锻炼(拍打翅膀,做俯卧撑)。
减肥之后,它们就能展翅飞翔。
请以“雨燕减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解读:虽是话题,但立意必须受材料限制。
材料属寓言类,把握这个材料还是紧扣“减肥”挖掘。
所谓减肥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去掉沉重的赘余部分,而使整体更加精致轻松的过程。
因此这个材料准确的立意之一,即放下思想上、观念上、精神上等多余的沉重的东西,更轻松地去面对人生。
其次雨燕节食、拍翅、做俯卧撑减肥的过程,就是刻苦接受磨炼的过程,因为磨炼而能展翅飞翔,于是经受磨炼走向成功也是一个准确的立意。
假如去写自己的减肥经历就会偏了。
4、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20XX年山东卷)星星雷抒雁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所取。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
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与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
②立意自定。
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360字。
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解读:《星星》这首诗说的是什么呢?1、距离产生美。
总以为星星是宝石,是因为在仰望它,和它有一段距离;没有距离了,飞上了星星,自然也就没有美可言了,看到的当然是灰尘、石渣。
对人也是这样啊,在对一个人还不怎么了解的时候(特别是恋人),总觉得他什么都是好的;可我们对他熟悉了,他对我们再没有什么秘密的时候,美便不存在了。
实际上,不是美不存在了,而是因为他的缺点挡住了我们的视线,使得我们看不见他的优点罢了。
2、透过现象看本质。
晶莹、透亮、没有纤瑕,这是星星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现象,它的本质呢?正如诗人所说,是和地球一样复杂。
这是在写星星,又何尝不是在写现实生活呢?遗憾的是,我们常常被一些纷纭的现象所迷惑,把现象当作了本质。
3、理想和现实。
诗歌第一小节写的是理想中的星星,第二小节写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星星。
我们不是常常把现实理想化吗?正因为把我们尚为涉足的现实理想化了,所以当我们步入现实开始新生活后感到的常常是失望。
这时,就需要我们用一段时间来调整心态了。
三、我来解读各地模拟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河北省唐山市20XX届高三年级摸底考试作文题)一个人有一张出色的由黑檀木制成的弓。
他用这张弓射的又远又准,因此非常珍惜它。
有一次,他仔细观察它时,说道:“你稍微有些笨重!外观毫不出色,真可惜!——不过这是可以补救的!”他思忖:“我去请最优秀的艺术家在弓上雕一些图画。
”于是他请艺术家在弓上雕了一幅完整的行猎图。
“还有什么比一幅行猎图更适合这张弓的呢!”这个人充满了喜悦,“你正应配有这种装饰,我亲爱的弓!”一面说着,他就试了试;他拉紧了弓,弓却断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了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读: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浦东新区2006/2007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题)(1)87岁的中国画家吴冠中先生,最近在香港中文大学接受荣誉文学博士称号时说:“如果画,一定要画出新的想法、新的感受,重复自己是可耻的。
”(2)也有人说“重复是成功之母”,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不就是从一次次画蛋中走向成功的吗?要求:请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不要写成诗歌)。
解读: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闵行区高三质量测试题)美国的《生活》杂志把“大学”视为近一千年中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因为“它创造了一个延续整个世界文明的场所,也培养了大量全面了解这个世界的智者”。
曾有人说,18世纪的大学,是重温苏格拉底的智慧与但丁的风采的地方,是一个培养知识渊博、性格完美的绅士的地方;19世纪的大学是创造现代科学、探索人类未知领域的地方,是一个聚集了热情的年轻人,对世界进行讨论的地方;20世纪的大学,是人们批判地继承一些具有永恒价值的思想观念的地方……那么,对今天我们这些离大学之门仅一步之遥的高三学子而言,“大学”又意味着什么?“大学”又能给予我们什么?一个娱人娱己的游乐场?一份体面且收入可观的工作?一张寄自海外名校的录取通知单?还是……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谈谈你的思考认识,题目自拟。
解读: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XX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试题)某公司决定用“猎兔”的方式,从三个应聘者中选出一个部门经理。
结果,甲最先发现了兔子,乙最先扣动了猎枪的扳机,丙最先在林莽草丛中找回了兔子。
你认为应该选聘哪一个?为什么?请以你的理由为中心,联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立意自定,文题自拟,不得抄袭。
解读: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河南省开封市20XX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题)三个旅行者结伴去一个小庙投宿,半路上被一块巨大的石头挡住,爬上去和绕过去都是不可能的。
天色已晚,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再找别处投宿也不可能了。
三个人正发着愁,走出一个和尚,背着一个大搭裢,手捧一只破钵,口里念念有词:“此路由我开,此路由我踩,要想越过去,留下买路财。
施主,想过去吗?每人留下100文钱,自然就有办法让你们过去。
”第一个人毫不犹豫拿出100文钱,另外两个人则讨价还价。
和尚把破钵往大石上一扣,石块没了,第一个人过去了。
和尚把破钵拿起,大石岿然如故。
第二人不再犹豫,拿出100文也要过去。
和尚说:“现在涨到200文!”那人只好给了200文,也过去了。
见此情景,第三个慌忙拿出200文。
和尚说:“不行,现在涨到300文了!”那人纳闷,问“这是何缘故?”和尚说:“回避困难的时间愈长,付出的利息自然就愈多。
”要求正确理解材料,选取适当的角度,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读: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南京市20XX届高三语文质量检测题)在“文革”中,一位老音乐家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没有憔悴衰老。
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
”而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在“文革”初期便自杀了。
隐身在音乐的象牙之塔中,当风暴袭来,她心目中神圣美好的东西被践踏时,她选择了死亡来抗争。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读:四、现场指导:根据多方信息高考作文命题又出现新的走向,07年江苏高考极有可能考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是对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突破和完善。
有人把这种作文形式叫做“命意作文”,也有人称为“后话题作文”。
我们姑且称为“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顾名思义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与话题作文类似;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
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
过去的材料作文,都是限定文体,而现在是文体不限。
过去的材料作文,总有最佳立意,而现在的可有多个立意,已经不存在最佳立意。
这不是新材料作文是什么?为区别原来的给材料作文,我们将06年高考以来的材料作文称为新材料作文。
它提供的材料更为广阔,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也留给我们更大的发挥空间。
新材料作文,可以说是吸收了传统意义上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长处,是一种全新的作文形式。
20XX年高考不少作文题就属于这种类型,我们明显地感到审题的难度大大增加。
新材料作文的命题能够给考生提供一定的条件性与情景性,而又不会失之宽泛,在具有特定环境规定下的考生作文,才具有更大的真实性与检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