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新材料作文系列训练
高三新材料作文指导及训练(一)

由
客观
主观
•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焦老师想出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 招”,对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都发了红包。此举一出,他的 课学生没一个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变好。此事传出,该校老师和学生表 示认可,觉得这个做法有新意。媒体报道后,引发争议,有家长明确反对老师这种 做法,认为用“钱”引导学生上课,会让孩子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 对以上这件事,你怎么看?请就焦老师、学生或家长的表现,表明自己的态度, 阐述自己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 理由三:(分论点+依据材料分析或类比联想) • 其三,微信发红包能够提供新的教育理念。如果能把“发红包”这种 • 新事物与传统的教书育人方法有机整合起来,还可以给人们提供一种新 • 的思维和教育理念。如在互联网时代,用好移动技术,建立信息技术与 学科教学的融合,或建立智慧课堂,或建立智慧学校,对学生进行时时 • 处处地引导与教育,定能激发出无数的能量。如学龙智慧课堂系统已在 • 江苏、浙江、广东、河北、安徽、湖南、北京等多家学校试点,在试点 • 中发现,苏州常熟3所重点小学--石梅小学、实验小学以及常熟外国语学 校,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项目,各校领导鼓励学科青年骨干教师积极学 习,并使用该套设备参加了常熟市小学课程整合评优公开课比赛获得了 优异成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增长,课堂上和老师的交互 性大大增强,学习兴趣得到明显提升。因此,职业技术学院的焦老师的 “新招”肯定能在教育界激发波波涟漪。
• 理由二:(分论点+依据材料分析或类比联想) • 其次,微信发红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大焦老师的课没有一个逃课, • • 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很好。暂且不论其效果的持久性,但就这点, 已经证明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招是可行的,是有效的。微信红包 • 是当下十分流行的一种人际交流方式,人们每逢过年过节都会发红包, • 以表恭贺祝福;甚至遇有喜事好事开心事也发红包,以示与亲友共享高 • 兴快乐。之所以大人小孩都热衷于微信发红包,是因为微信红包变成人 们在忙碌单调生活之余的调节剂,已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兴奋点。 因此,焦老师对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都用微信发 红包,这种“新招”怎能不激发学生的兴奋?怎能学生不认真听课?怎 能课堂气氛不活跃?怎能课堂效果不佳?
高考新材料作文

高考新材料作文高考新材料作文(一)【作文题】2013年12月6日,南非国父、前总统曼德拉因病逝世,享年95岁。
南非为曼德拉举行国葬,全国降半旗。
近100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领导人以及国际组织代表参加了曼德拉的追悼会和葬礼,全世界人民以各种方式对曼德拉的逝世进行哀悼和纪念。
他是南非首位黑人总统,也是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他为结束南非种族斗争、带领南非和平转型作出巨大贡献。
曼德拉以一位“革命者”的姿态走完了自己的传奇一生,他还将以“民主斗士”的身份、“圣雄”的伟大人格被世人缅怀。
2013年7月18日,是曼德拉95岁寿辰,也是联合国2009年创设的“曼德拉国际日”。
联合国号召世界各地的人们在这一天从事至少67分钟公益活动,以纪念曼德拉献身反种族隔离事业的67年政治生涯。
【>范文】人生的大船需要两种燃料才会走得稳稳当当,那就是和解和宽容。
南非的民族斗士曼德拉,因为领导反对种族隔离政策而入狱,白人统治者把他关在荒凉的大西洋小岛罗本岛上27年。
当时尽管曼德拉已经高龄,但是白人统治者依然像对待一般的年轻犯人一样对他进行残酷的虐待。
因为曼德拉是要犯,专门的看守就有三人。
他们对他并不友好,总是寻找各种理由虐待他。
但是,当1991年曼德拉出狱当选总统以后,曼德拉在他的总统就职典礼上的一个举动震惊了整个世界。
总统就职仪式开始上,曼德拉起身致辞欢迎他的来宾。
他先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然后他说,虽然他深感荣幸能接待这么多尊贵的客人,但他最高兴的是,当初他被关在罗本岛监狱时,看守他的3名前狱方人员也能到场。
他邀请他们站起身,以便他能介绍给大家。
曼德拉博大的胸襟和宽容的精神,让南非那些残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无地自容,也让所有到场的人肃然起敬。
看着年迈的曼德拉缓缓站起身来,恭敬地向3个他曾经的看守致敬,在场的所有的来宾乃至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
他说:“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老鹰和蜗牛_高三作文训练

高三新材料作文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审题:此次作文实际上是以“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前先要认真审读材料,弄清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
“到达金字塔顶”即意味着取得成功或目标实现,老鹰能到达“到达金字塔顶”,归功于它有一双矫健、敏捷的翅膀;蜗牛能到达“到达金字塔顶”,则归功于它的吃苦耐劳和执著精神。
二、立意:1、着眼于蜗牛:脚踏实地并持之以恒的努力,能弥补先天的缺陷, 就能“到达金字塔顶”。
2、着眼于老鹰:成功离不开超群的实力。
3、着眼于蜗牛和老鹰:如果你缺少优越的条件,仍有成功的机会,只要你够勤奋而且有恒心;如果你拥有出众的天赋,也不排斥仍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勇气。
三、参考题目:1、创业中的蜗牛精神(着眼于蜗牛)2、凡人想成功,该走蜗牛路(着眼于蜗牛)3、是只蜗牛又何妨(着眼于蜗牛)4、用坚持向成功挺进(着眼于蜗牛)5、成功源于对生命的执著(着眼于蜗牛)6、执著努力,打造成功的宝剑(着眼于蜗牛)7、超群的实力是成功的保证(着眼于老鹰)四、范文:(一)看范文,领会作者审题、拟题、提出观点、论证方法、语言打造、结构安排、开头结尾等方面的技巧求己(议论文)曾经对《独立宣言》中“人人生而平等”的主旨坚信不疑,可后来疑窦丛生。
为什么在同一环境中成长的人,最终的事业成就会判若云泥?为什么我没有科学家的头脑、艺术家的细胞?(提出疑问,貌似消极)看来人终究是不平等的,“平等”二字仅存在于法律的层面罢了。
可不平等就成为我们拒绝成功的理由呢?(笔锋突转,作下铺垫)世界级大科学家诺贝尔,家境富有,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而且家庭大力支持他的事业。
近年高考新材料作文考题

近年高考新材料作文考题高考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高考作文试题又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重中之重。
下面xx给大家分享近年高考新材料作文考题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近年高考新材料作文考题1落日熔金,暮色四合,乘一叶扁舟,来到历史的彼岸:与苏轼探讨人的渺茫与伟大,与陶潜共享带月荷锄归的美好,与李煜分担愁如东流水的感伤……用一指墨香,看尽文化之深邃与灵动。
文化从那翻滚激荡的黄河开始,便扎植于我们的心田,镌刻于基因。
那寓意吉祥的中国结,那元宵佳节的灯谜,那雄伟的华夏庭院,无一不是珍贵的传统元素。
而伟大的中华民族也正因这博大精深的文化而愈发绚烂壮美。
把文化作为生命的行囊,便让灵魂与文化一道,穿行在历史的音符与文字墨香之间。
文化,流淌在悠远的箫声中,诉说着哀怨与愁绪,文化,也弥漫在阿炳的二胡中,叹尽人生的跌宕起伏;文化,亦可以流转于锦瑟之间,轻拢慢捻之间净化内心的污秽。
本无生命的乐器与乐曲结合在一起,便成为了文化的载体,寄予着心灵的世界,承载厚重的文化。
不仅仅在丝竹间,文化也在素净的宣纸上蔓延而来。
张大千伏在洞底绘出的梦幻敦煌,诉说着那千百年前人们的信仰;齐白石着手画出的自然风物,亦传达着生命的灵动;壮观的《清明上河图》,也刺激着美的神经。
中国画中的水淡云轻,妙手丹青的一点一描,拓开的不仅仅是墨,更是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之魂由笔底传承。
同样,龙飞凤舞的字亦为文化之腑脏;颜真卿规正而又洒脱的笔锋,王羲之隽秀玲珑的字体,张风子如带般拂过的清新之风,无一不是文化的符号。
那挥洒自如之间掩盖不了中华文化之含蓄内敛,那笔锋回转之间亦彰显着文化之典雅深厚。
亦深潭微澜,亦雪底苍松。
文化如辽远的江海,包容着一切。
既有张翰的“江月年年初照人”的美好幽深,又有李白的“起舞弄清影”的飘渺烂漫。
那篇篇诗词,字字珠玑,诗人惜字如金,落笔生花,留给世人一片芳华。
文化之美常浮荡于我心间。
那里有轩榭廊道,那里有至臻服饰的绣扣,那里更有吟唱千年的戏曲,那是中华之精髓,炎黄子孙之傲骨。
新材料作文题集锦 高考

新材料作文题集锦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
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
父亲却老泪纵横。
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构思提示】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
下面提供几种参考构思:(1)每一个人都有一段‚沉香‛的经历,但往往不能发现并珍惜它,反而对别人的‚木炭‛羡慕不已,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利令智昏、本末倒臵,让蝇头小利蒙蔽了自己智慧的双眼。
(2)现实生活中,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十分严重,往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如果你是一个人才,你就不能被动的去等别人来发现你,而应该主动去实现你的价值,让自己闪闪发光。
(4)做事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墨守成规,思想僵化,要像材料中的年轻人那样,改变想法,舍得放弃,才能达到‚一抢而空‛的效果。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最近,‚金庸茶馆‛网站上出现的一则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一位笔名为‚步非烟‛的北大女研究生,在一次武侠作品的颁奖活动中放言‚要革金庸们的命‛,写出新时代的武侠小说。
尽管这位获奖的女作家后来作了解释,称‚革命‛不是打倒,不是背叛,只是希望超越的意思,但这句话还是掀起了轩然大波。
有人批评步非烟‚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也有人认为她勇气可嘉,狂妄得可爱。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完整版)高三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及答案

高三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及答案把握材料全局,理解材料的整体立意。
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抓住片言只语不放,这样,很容易跑题。
1、有一则小故事是这样的: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嘲笑对面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
看,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连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直到有一天,有个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的衣服洗不干净。
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她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原来,是自己家里的窗户脏了。
一个人发现别人的错误总比发现自己的错误容易,而错怪别人也比检讨自己更简单。
因为,生活当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那些愤世嫉俗的人。
我们不妨提醒他们:“擦亮你的窗子。
”而我们每个人也应常常自问一句:“自己的窗子擦亮了吗?”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角度提示】阅读材料,我们会找到一个关键的句子:“一个人发现别人的错误总比发现自己的错误容易,而错怪别人也比检讨自己更简单。
”擦亮你心灵的窗子,你会发现更真实更精彩的东西在闪闪发光,生活中很多东西都不是可以直视的,要用心去发现。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擦亮窗户就是擦亮眼睛、擦亮心灵。
擦亮心灵的窗户,你会发现原来很多东西都是你没看过的。
擦亮你的窗子。
这是一个比喻型作文,我们应善于从喻体中发现本体,然后通过联想类比,这样才能打开思路。
这里的窗子并非只是实指的窗子,而有更深层面的意义,是非物质化的心灵、认识、修养类的窗子。
隔着物质的窗子看世界有时会很不分明,很不清楚;隔着心灵上的窗子更会让心迷失方向。
这个话题可以写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或缺点,可对于自己的问题或错误往往看不到,因此别让灰尘挡住了自己的视线,擦亮窗子可以使我们看清这个世界;因此多找到自身的不足,检讨一下自己,而不要一味地怪罪别人。
高三语文材料作文试题

高三语文材料作文试题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印度诗人泰戈尔在《飞鸟集》中写道:“夜晚的黑暗是一只口袋,一只盛满了发出黎明金光的口袋。
”这句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夜的口袋里是黎明印度诗人泰戈尔在《飞鸟集》中写道:“夜晚的黑暗是一只口袋,一只盛满了发出黎明金光的口袋。
”是的,乌云背后是金光四射的太阳,雨打风吹过后总会有阳光普照大地。
沃尔特.迪斯尼在黑暗的车库里成就了他非凡的动画事业,以一个一贫如洗的小画家摇身一变,风靡全球。
安藤百福在一系列的事业失败之后,在工作室里年复一年地研究泡面技术,终于炸出了第一块方便面,推动了一个新产品的诞生。
他们以自身非凡的毅力和如不倒翁般不倒的意志坚持前行,冲破了黑暗,从人生低谷攀上了人生高峰,尽享“一览众山小”的快感。
顾城有一句话:“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以充满光明的内心才能在黑暗中找到光明的出口。
二战期间,巴黎被占领,然而市民们并没有就此陷入绝望,他们自发发动女士们佩戴玫瑰,露出笑脸,并不因为有“入侵者”进入了家园而丧失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和追求,果然,巴黎很快就被收复了。
三毛从阴郁的雨季进入撒哈拉的烈日下,靠的不是别的,而是心中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和热爱,对身边人的爱意,光明的内心是冲破黑暗荆棘的至强能量!对有些人来说,或许又有些不同。
“圣雄”甘地内心有着不灭的信念——非暴力不合作,将印度解放缓和宗教冲突……对这一信念的坚持是让他在狱中绝食至瘦骨嶙峋的精神支柱,是让他在数十年的时间里过着朴素艰苦的生活为之奋斗的不竭动力。
这一切促使他可以亲手纺织衣物,带领民众步行去海边制盐。
正是他内心不灭的信念使他永远保持着年轻时的信心、热情与激情,为和平解放事业而奋斗终身。
就算黑暗的中世纪也能孕育出文艺复兴的曙光,只要你有点亮黑暗世界的追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要担心后果能否成功。
从巴勒斯坦的嫩原上到地中海流传着这样的一句古老的谚语:“四月雨带来五月花“。
高三新材料作文题目

高三新材料作文题目xx年高考新材料作文考前训练十六题及审题立意详解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古希腊著名演说家戴摩西尼年轻的时候为了提高自己的演说能力,躲在一个地下室练习口才。
由于耐不住寂寞,他时不时就想出去溜达溜达,心总也静不下来,练习的效果很差。
无奈之下,他横下心,挥动剪刀把自己的头发剪去一半,变成了一个怪模怪样的“阴阳头”。
这样一来,因为头发羞于见人,他只得 __打消了出去玩的念头,一心一意地练口才,演讲水平突飞猛进,最终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大演说家。
材料二 1830年,法国作家雨果同出版商签订合约,半年内交出一部作品,为了确保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写作上,雨果把除了身上所穿毛衣以外的其他衣物全部锁在柜子里,把钥匙丢进了小湖。
就这样,由于根本拿不到外出要穿的衣服,他 __断了外出会友和游玩的念头,一头钻进小说里,除了吃饭与睡觉,从不离开书桌,结果作品提前两周脱稿。
而这部仅用5个月时间就完成的作品,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文学巨著《巴黎圣母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精析及优秀作文1. 审题指导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构思前应先读懂材料。
题中的两则事例都说明这样一个道理:断掉退路来逼着自己成功,是许多智者的共同选择。
立意提示:一个人要想干好一件事情,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地追逐既定的目标;在漫漫人生路上,当我们难于驾驭自己的惰性和欲望、不能专心致志前行时,不妨斩断退路,逼着自己全力以赴地寻找出路,往往只有不留下退路,才能更容易地赢得出路,最终走向成功。
例文引路愿化扁舟没有什么可以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纵然两岸有玫瑰/有绿荫/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
——题记向往梦中的博雅塔,在圆形的绿地守望自己的梦想。
为了走近她,我愿化为扁舟,即使道阻且长,也要溯洄求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新材料作文系列训练(一)掀起新材料作文的盖头来一、训练要求:1、了解信息:07年高考极有可能考新材料作文。
2、熟悉新材料作文的题型样式,明确写作基本要求。
3、确定一个策略:新材料作文能写好,话题作文自然不在话下!二、高考样题及其解读:(注意材料对写作的限制)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
(2006年全国卷1)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读:单从材料内容来说,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主要材料是一则寓言,辅助材料是最后小孩子说的一句话:“它也很可爱啊”。
这两部分材料所体现出来的道理是截然不同的。
寓言的含义很明确,用辩证法来梳理,我们可以看到,寓言材料所体现的其实是“主观与客观,表象与本质”的关系。
其核心寓意是“认清自己,认清世界”。
围绕这一点可以拟定出以下一些话题:“自知与拼搏”、“盲目模仿与科学定位”、“个人条件与学习经验”、“人贵有自知之明”。
材料中小孩子最后说的一句话也可以提炼出一个主题来,那就是“勇气是值得赞赏的”,所以从肯定乌鸦的拼搏精神入手立意也是可取的。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6年全国卷2)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
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
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1999年为3.7%,2003年为18.3%,2005年为27.8%。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读:这里提供的是一组对比性材料:图书阅读率走低与网上阅读率走高。
适宜针对这两方面或某一方面去写作。
3、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2006年江西卷)与许多动物一样,雨燕的幼年也是在安示窝里度过的,父母的精心照料让它长得胖乎乎的。
有趣的是,雨燕在第一次离巢之前也会减肥:控制食物的摄入,同时进行锻炼(拍打翅膀,做俯卧撑)。
减肥之后,它们就能展翅飞翔。
请以“雨燕减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解读:虽是话题,但立意必须受材料限制。
材料属寓言类,把握这个材料还是紧扣“减肥”挖掘。
所谓减肥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去掉沉重的赘余部分,而使整体更加精致轻松的过程。
因此这个材料准确的立意之一,即放下思想上、观念上、精神上等多余的沉重的东西,更轻松地去面对人生。
其次雨燕节食、拍翅、做俯卧撑减肥的过程,就是刻苦接受磨炼的过程,因为磨炼而能展翅飞翔,于是经受磨炼走向成功也是一个准确的立意。
假如去写自己的减肥经历就会偏了。
4、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2006年山东卷)星星雷抒雁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所取。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
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与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
②立意自定。
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360字。
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解读:《星星》这首诗说的是什么呢?1、距离产生美。
总以为星星是宝石,是因为在仰望它,和它有一段距离;没有距离了,飞上了星星,自然也就没有美可言了,看到的当然是灰尘、石渣。
对人也是这样啊,在对一个人还不怎么了解的时候(特别是恋人),总觉得他什么都是好的;可我们对他熟悉了,他对我们再没有什么秘密的时候,美便不存在了。
实际上,不是美不存在了,而是因为他的缺点挡住了我们的视线,使得我们看不见他的优点罢了。
2、透过现象看本质。
晶莹、透亮、没有纤瑕,这是星星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现象,它的本质呢?正如诗人所说,是和地球一样复杂。
这是在写星星,又何尝不是在写现实生活呢?遗憾的是,我们常常被一些纷纭的现象所迷惑,把现象当作了本质。
3、理想和现实。
诗歌第一小节写的是理想中的星星,第二小节写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星星。
我们不是常常把现实理想化吗?正因为把我们尚为涉足的现实理想化了,所以当我们步入现实开始新生活后感到的常常是失望。
这时,就需要我们用一段时间来调整心态了。
三、我来解读各地模拟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河北省唐山市2007届高三年级摸底考试作文题)一个人有一张出色的由黑檀木制成的弓。
他用这张弓射的又远又准,因此非常珍惜它。
有一次,他仔细观察它时,说道:“你稍微有些笨重!外观毫不出色,真可惜!——不过这是可以补救的!”他思忖:“我去请最优秀的艺术家在弓上雕一些图画。
”于是他请艺术家在弓上雕了一幅完整的行猎图。
“还有什么比一幅行猎图更适合这张弓的呢!”这个人充满了喜悦,“你正应配有这种装饰,我亲爱的弓!”一面说着,他就试了试;他拉紧了弓,弓却断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了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读: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浦东新区2006/2007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题)(1)87岁的中国画家吴冠中先生,最近在香港中文大学接受荣誉文学博士称号时说:“如果画,一定要画出新的想法、新的感受,重复自己是可耻的。
”(2)也有人说“重复是成功之母”,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不就是从一次次画蛋中走向成功的吗?要求:请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不要写成诗歌)。
解读: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闵行区高三质量测试题)美国的《生活》杂志把“大学”视为近一千年中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因为“它创造了一个延续整个世界文明的场所,也培养了大量全面了解这个世界的智者”。
曾有人说,18世纪的大学,是重温苏格拉底的智慧与但丁的风采的地方,是一个培养知识渊博、性格完美的绅士的地方;19世纪的大学是创造现代科学、探索人类未知领域的地方,是一个聚集了热情的年轻人,对世界进行讨论的地方;20世纪的大学,是人们批判地继承一些具有永恒价值的思想观念的地方……那么,对今天我们这些离大学之门仅一步之遥的高三学子而言,“大学”又意味着什么?“大学”又能给予我们什么?一个娱人娱己的游乐场?一份体面且收入可观的工作?一张寄自海外名校的录取通知单?还是……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谈谈你的思考认识,题目自拟。
解读: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07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试题)某公司决定用“猎兔”的方式,从三个应聘者中选出一个部门经理。
结果,甲最先发现了兔子,乙最先扣动了猎枪的扳机,丙最先在林莽草丛中找回了兔子。
你认为应该选聘哪一个?为什么?请以你的理由为中心,联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立意自定,文题自拟,不得抄袭。
解读: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河南省开封市2007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题)三个旅行者结伴去一个小庙投宿,半路上被一块巨大的石头挡住,爬上去和绕过去都是不可能的。
天色已晚,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再找别处投宿也不可能了。
三个人正发着愁,走出一个和尚,背着一个大搭裢,手捧一只破钵,口里念念有词:“此路由我开,此路由我踩,要想越过去,留下买路财。
施主,想过去吗?每人留下100文钱,自然就有办法让你们过去。
”第一个人毫不犹豫拿出100文钱,另外两个人则讨价还价。
和尚把破钵往大石上一扣,石块没了,第一个人过去了。
和尚把破钵拿起,大石岿然如故。
第二人不再犹豫,拿出100文也要过去。
和尚说:“现在涨到200文!”那人只好给了200文,也过去了。
见此情景,第三个慌忙拿出200文。
和尚说:“不行,现在涨到300文了!”那人纳闷,问“这是何缘故?”和尚说:“回避困难的时间愈长,付出的利息自然就愈多。
”要求正确理解材料,选取适当的角度,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读: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南京市2007届高三语文质量检测题)在“文革”中,一位老音乐家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没有憔悴衰老。
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
”而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在“文革”初期便自杀了。
隐身在音乐的象牙之塔中,当风暴袭来,她心目中神圣美好的东西被践踏时,她选择了死亡来抗争。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读:四、现场指导:根据多方信息高考作文命题又出现新的走向,07年江苏高考极有可能考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是对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突破和完善。
有人把这种作文形式叫做“命意作文”,也有人称为“后话题作文”。
我们姑且称为“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顾名思义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与话题作文类似;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
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
过去的材料作文,都是限定文体,而现在是文体不限。
过去的材料作文,总有最佳立意,而现在的可有多个立意,已经不存在最佳立意。
这不是新材料作文是什么?为区别原来的给材料作文,我们将06年高考以来的材料作文称为新材料作文。
它提供的材料更为广阔,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也留给我们更大的发挥空间。
新材料作文,可以说是吸收了传统意义上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长处,是一种全新的作文形式。
2006年高考不少作文题就属于这种类型,我们明显地感到审题的难度大大增加。
新材料作文的命题能够给考生提供一定的条件性与情景性,而又不会失之宽泛,在具有特定环境规定下的考生作文,才具有更大的真实性与检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