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粘结预应力计算
有粘结预应力与无粘结预应力的区别(二)

引言概述:
在结构工程领域中,预应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加强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
其中,根据预应力束与混凝土间的粘结性质,可以将预应力技术分为有粘结预应力和无粘结预应力两种。
本文是继上一篇文章“有粘结预应力与无粘结预应力的区别(一)”之后的续篇,将继续探讨这两种预应力技术的区别。
正文内容:
1.粘结与非粘结预应力技术的概念和原理
1.1粘结预应力技术的概念和原理
1.2无粘结预应力技术的概念和原理
2.粘结与非粘结预应力技术的施工方式
2.1粘结预应力技术的施工方式
2.2无粘结预应力技术的施工方式
3.粘结与非粘结预应力技术的应用范围和限制
3.1粘结预应力技术的应用范围和限制
3.2无粘结预应力技术的应用范围和限制
4.粘结与非粘结预应力技术的优缺点对比
4.1粘结预应力技术的优缺点
4.2无粘结预应力技术的优缺点
5.粘结与非粘结预应力技术的发展趋势5.1粘结预应力技术的发展趋势
5.2无粘结预应力技术的发展趋势
总结:
注:。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计算长度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计算长度
无粘结预应力筋是一种常见的构件,在许多工程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它的特点是没有与混凝土粘结,而是通过锚固件或锚具来固定在
混凝土结构中。
那么,如何计算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长度呢?下面就给
大家介绍一些有关的知识和方法。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长度与工程设计有关。
在设计阶段,需要根据具体的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筋的参数来确定其
长度。
一般来说,预应力筋的长度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 具有足够的抵抗力
无粘结预应力筋是通过锚固件或锚具来锚固在混凝土结构中的,
因此其长度需要足够长,以确保其能够提供足够的抵抗力。
具体来说,预应力筋的长度应该至少等于锚固件或锚具的长度,加上两个锚固件
或锚具之间的距离。
2. 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预应力筋的长度不能太长,否则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一般来说,预应力筋的长度应该小于混凝土梁的跨度。
同时,还要考
虑混凝土的强度、变形和裂缝等因素,以保证其耐久性和稳定性。
3. 具有足够的张力
预应力筋的长度还要考虑到其所受的拉力。
一般来说,预应力筋的长度应该足够长,以保证其受到足够的拉力,从而能够有效地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综上所述,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长度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设计和参数来确定。
在计算长度时,需要考虑到预应力筋的抵抗力、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及预应力筋所受的拉力等因素。
同时,还应该根据国家相关的规范和标准来进行计算,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计算

A
p
pu
As f sd h0 Ap pu hp As f sd hs
§ 15.3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截面设计
h0 Ap pu hp As f sd hs Ap pu As f sd
故
h0 PPR hp 1 PPR hs
●在三分点荷载作用下,跨高比对 p 无明显影响; 在跨中一点荷载作用下, 跨高比对 p 有一定的影响。 p 随跨高比的增加而降低; 跨高比不同,0 值相近时, 跨高比相同且 0 值相近时,跨中一点集中荷载作用下的 p 低于三 分点荷载作用下的 p 值。
§15.2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计算
①裂缝发展及破坏形态的比较 纯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 在荷载作用下随着裂缝宽度与 高度的急剧增加,受压混凝土 压碎而引起的破坏,具有明显 的脆性破坏特征。 ②荷载――跨中挠度曲线的比较 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 荷载挠度曲线具有三直线
形式,而纯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 的曲线不仅没有第三阶段,连第二 阶段也没有明显的直线段。 ③梁最大弯矩截面上钢筋应力随荷 载变化的规律的比较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应力增量, 总是低于有粘结预应力筋的应力增 量,而且随着荷载的增大,这个差 距也会越来越大。在梁的最大弯矩 截面处,无粘结筋的应力增量比有 粘结筋少。(图15-3)
包括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截面极限承载能力计 算、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的应力验算,以及变形、裂缝最大 宽度验算(B类构件)。 计算方法可参照《公路桥规》中有关条文或其它设计规 范来采用。 ⑴无粘结预应力钢筋的极限应力 无粘结预应力钢筋的极限应力值是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 凝土梁抗弯承载能力计算的关键值,影响因素较多,如无粘 结筋的有效预应力、综合配筋指标、构件的跨比、加载条件 等。 受弯破坏时无粘结筋的极限应力必须通过试验分析得到。
无粘结预应力筋计算长度公式

无粘结预应力筋计算长度公式以无粘结预应力筋计算长度公式为标题,我们来探讨一下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长度计算方法。
无粘结预应力筋是一种常用于土木工程中的结构材料,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正确计算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长度对于保证结构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
我们知道,预应力筋是通过施加预先设定的拉力来预先应力化的。
在无粘结预应力筋中,它们通常由钢丝或钢束组成。
在进行长度计算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预应力筋的弹性变形:预应力筋在受到拉力时会发生弹性变形,即根据胡克定律,拉力与延伸量成正比。
这种变形是可逆的,当拉力解除时,预应力筋会恢复到原来的长度。
2. 荷载引起的非弹性变形:除了弹性变形外,预应力筋还会因施加的荷载而发生非弹性变形。
这种变形是永久性的,即使荷载解除,预应力筋也不会完全恢复到原来的长度。
3. 应力损失:预应力筋在施工过程中会经历一定的应力损失。
这些损失包括初始应力损失、摩擦损失、锚固损失等。
应力损失会导致预应力筋的拉力减小,从而影响其长度计算。
基于以上因素,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长度:L = L0 + ΔL其中,L为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总长度,L0为无荷载时的初始长度,ΔL为由荷载引起的非弹性变形。
为了更准确地计算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长度,我们需要考虑各种应力损失。
首先,初始应力损失是由于预应力筋在张拉过程中的伸长引起的,可以通过材料的特性和张拉过程中的应力传递机制来确定。
其次,摩擦损失是由于预应力筋通过锚具或导向装置时与周围材料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
最后,锚固损失是由于预应力筋在锚具或导向装置中的锚固长度不足而引起的。
在实际计算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和施工条件,结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定各种应力损失的数值。
这些数值可以通过实验室测试、理论计算和经验总结等方法得出。
需要注意的是,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长度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和参数。
在实际工程中,为了确保结构的安全和可靠,我们通常会采用保守的设计方法和安全系数,以确保预应力筋的长度满足设计要求。
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规格及参数

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规格及参数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概念
2.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规格型号
3.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理论重量
4.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应用
正文
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是一种用于建筑结构的高强度钢绞线,其主要特点是在使用过程中与混凝土无直接接触,可以自由伸缩,应力完全由锚具进行传导。
这种钢绞线采用油脂和护套进行保护,因此被称为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
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规格型号通常用钢绞线规格型号表示,例如17-15.2-1860,其中 17 表示钢绞线由 7 根直径为 5mm 的钢丝绞合而成,15.2 表示钢绞线的直径为 15.2mm,1860 表示钢绞线的抗拉强度为1860mpa。
常见的绞合钢丝数有 2、3、7 和 19;常用的钢绞线直径规格有 15.2mm、16.2mm、18.2mm 和 20.2mm 等。
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理论重量是指在标准条件下,钢绞线每米长度的重量。
理论重量的计算公式为:钢绞线重量=钢绞线截面积×钢绞线长度×单位长度质量。
其中,钢绞线截面积按 140mm2 计算,单位长度质量一般按照国标 1.101kg/m 或美标 1.102kg/m 计算。
实际生产中,由于钢绞线存在正公差,因此实际重量会大于理论重量,具体数值一般大于
1.108~1.13kg/m。
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广泛应用于桥梁、高速公路、铁路、隧道等大型建筑结构中,其主要作用是在混凝土结构中施加预应力,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
有粘结及无粘结立体式预应力施工工法(2)

有粘结及无粘结立体式预应力施工工法有粘结及无粘结立体式预应力施工工法一、前言预应力施工是一种用于加强混凝土构件抗张能力的施工技术。
它通过对混凝土构件施加预先引入的预应力,使构件在使用过程中得到最优内力分布,提高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在预应力施工中,有粘结及无粘结立体式预应力施工工法是常用的两种施工方法。
二、工法特点1. 有粘结立体式预应力施工工法:该工法采用粘结剂将预应力钢束与混凝土牢固粘接在一起,实现预应力施加。
其特点是施工过程中施加预应力后,预应力钢束与混凝土形成整体,将构件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增强了整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 无粘结立体式预应力施工工法:该工法采用预应力钢束直接通过预应力锚固装置施加预应力,无需使用粘结剂。
预应力钢束通过预应力锚固装置对混凝土施加压力,使混凝土在受压状态下形成内应力,增强了构件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
三、适应范围有粘结及无粘结立体式预应力施工工法适用于需要增加混凝土构件抗张能力的工程,如大跨度桥梁、高层建筑、水工及岩土工程等。
四、工艺原理有粘结及无粘结立体式预应力施工工法的核心原理是通过施加预应力引入的内力优化构件的应力状态,提高其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具体的施工工法和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确定预应力设计参数,包括预应力力值、布设位置和锚固长度等。
2. 确定预应力钢束和锚固装置的类型和规格,选择适合工程要求的材料。
3. 施工过程中,根据设计要求,精确布置预应力钢束,确保预应力调节装置的合理设置。
4. 在有粘结预应力施工工法中,使用合适的粘结剂将预应力钢束与混凝土连接起来,确保粘结质量和可靠性。
5. 在无粘结预应力施工工法中,选择合适的预应力锚固装置,确保施加的预应力能够有效传递给混凝土构件。
6. 根据施工进度和工程要求,进行预应力张拉和锚固装置的安装,确保预应力施加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五、施工工艺1. 有粘结立体式预应力施工工法的施工过程主要包括预应力钢束布设、粘结剂涂布、预应力钢束张拉和锚固等步骤。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无粘结

涂料层——长期保护预应力筋不受腐蚀,减少张拉时的摩阻力,应符 合下列要求: ①在-20~+70℃温度范围内不流淌、不开裂、不变脆,并有一定 韧性; ②使用期内化学稳定性高; ③对周围材料无侵蚀作用; ④不透 水、不吸湿;防腐性能好; ⑤润滑性能好,摩擦阻力小。 根据上述要求,目前一般选用1号或2号建筑油脂作为无粘结预应力 筋的表面涂料。 外包层——外包层的包裹物必须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防渗漏性能, 同时还需符合: ①在使用温度范围内(-20~+70℃)低温不脆化,高温化学性能稳定; ②具有足够的韧性、抗磨性;对周围材料无侵蚀作用;③保证预应力束 在运输、储存、铺设和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不发生不可修复的破坏。 一般常用的包裹物有塑料布、塑料薄膜或牛皮纸,其中塑料布或塑 料薄膜防水性能、抗拉强度和延伸率较好。此外,还可选用聚氯乙烯、 高压聚乙烯、低压聚乙烯和聚丙烯等挤压成型作为预应力束的涂层包裹 层。
缓粘结筋顾名思义是一种在预应力筋的张拉前具有无 粘结筋的特点,而后期又具有有粘结筋使用效果的预应力 工艺,其特点是综合了无粘结筋与有粘结筋各自的优点。
五、缓粘结预应力施工 缓粘结预应力筋 ——由带外肋的PE管,内涂在常温下延迟硬化树脂的钢绞线 ,兼有无粘结筋张拉摩阻小、施工方便和有粘结筋安全性好的 特点。 缓粘结预应力筋一般采用大直径钢绞线,如φ S28.6和 φ S21.8。 常温下延迟硬化树脂可根据工程的要求控制 在2~5个月,树脂硬化后的强度可达70MPa。 锚具为相应的夹片锚具。 其施工方法与无粘结预应力筋施工基本一致。
起源:
无粘结预应力施工
无粘结预应力起源于50年代的美国,70年代末我国开 始研究,80年代初成功地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无粘结预应 力施工方法是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的发展。
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计算方法

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计算方法张志兴;钟毅【摘要】建立了基于增量变形的适用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力全过程的数值分析方法,可用来分析正常使用状态及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无粘结预应力筋应力的变化情况.本文的方法能够模拟混凝土梁开裂引起的结构刚度变化情况,利用本文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加载方式、跨高比、预应力筋线形对无粘结预应力筋应力增量的影响.与现有理论计算方法及试验结论的对比结果表明基于增量变形的数值方法略大于理论计算结果,并准确反映了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应力增量与关键截面变形值接近直线关系这一结构机理,说明利用基于增量变形的数值方法可对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应力变化、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弯强度进行较合理而精确的评估.【期刊名称】《四川建材》【年(卷),期】2017(043)002【总页数】3页(P60-62)【关键词】无粘结筋;混凝土;极限应力;预应力【作者】张志兴;钟毅【作者单位】长安大学,陕西西安 710064;长安大学,陕西西安 7100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378.1无粘结预应力筋不受周围混凝土的粘结约束,其应变沿相邻锚具间整个预应力筋长度上均匀分布,因此,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应变不能通过平截面假定计算得到,而是与构件的整体变形有关。
为解决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的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相继提出了多种理论方法,并被各国规范采用。
既有的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计算方法可分为三类:即粘结折减系数法、基于截面配筋指标的回归公式和基于构件变形的方法。
目前,针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弯强度问题,已有不少研究,但针对不同边界条件下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研究仍然非常有限。
本文建立基于增量变形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数值分析方法,并通过已有结论验证有限元分析方法的正确性,为计算不同边界条件下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极限应力提供理论基础。
1.1 粘结折减系数法粘结折减系数法是由Baker[1]首先提出的,通过引入折减系数Ωu将关键截面无粘结筋处的混凝土应变换算成无粘结预筋的应变,在无粘结预筋处建立两者的变形协调条件,Baker建议折减系数取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有粘结预应力计算方法:已简化
预应力筋理论伸张值计算:
F j ——预应力筋张拉端拉力;
L T ——有效地钢绞线长度(即螺纹管内部长度);
A P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140为15.2钢绞线,各个不一样
E S ——预应力筋的实测弹性模量,取值1.96×105 MPa ;(试验实测值)
k ——考虑预应力筋护套壁(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取值0.0015;
µ ——预应力筋与护套壁之间的摩擦系数,取值0.25;
θ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部分切线的夹角的总和。
θ=16H/L L 为净跨的长度,与L T 不同。
(有反弯点的如此做,无反弯点为
θ=8H/L )
具体可见CBD 有粘结预应力方案。
总的伸长理论值应该为L 精=△L1+△L2=
△L2/0.9,因为△L1为不均匀,估算的。
所以取L 精=△L2/0.9。
2 无粘结预应力伸长值计算
预应力伸长值△L ,可按下式计算:
⎥⎦
⎤⎢⎣⎡+-⋅=∆+-μθμθT kL S P T j kL e E A L F L T )(1 式中: F j ——预应力筋张拉端拉力(N );
L T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与有粘结不一样
A P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140为15.2钢绞线,各个不一样
E S ——预应力筋的实测弹性模量。
根据试验报告实际确定,通用
1.95*105N/mm 2
k ——孔道每米局部偏差的摩擦系数;0.04
µ ——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0.09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
θ与有粘结不一样,这个可以自己算,即张拉段与直线段间的角度
以上两种长度以mm 为单位,另1MPa=1N/MM 2 ⎥⎦
⎤⎢⎣⎡+-⋅=∆+-μθμθT kL S P T j kL e E A L F L T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