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板设计

合集下载

高层建筑结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板设计探讨

高层建筑结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板设计探讨
盟Q! :
Chn w Fc n l ge n rd cs i aNe e h oo is d P o u t a
建 筑 技 术
高层建筑结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板设计探讨
王 志 华
( 中国建筑西南勘 察设计研 究院, 四川 成都 6 0 0 ) 10 0
摘 要 : 文作者 通过 对 无粘 结预 应 力楼 板设 计 计算 基本 原 理进 行 了分 析 , 本 主要 就 无粘 结预 应 力楼板 设 计步 骤 、 参数 选择 及 内力有
关 问题 进 行 了探 讨 。
关键词: 无粘 结预 应 力; 混凝 土楼 板; 计 设 中 图 分 类 号 : 7 . TU3 52 文 献标识 码 : A
在 弯矩设 计值 中次弯矩 应参 加 组合 。 前 言 在 高层 建 筑 中 , 采用 无 粘结 预 应 力技 术 , 按 弹性 分 析计 算 时 , 弯矩 宜 按 下列 公 次 不 但 可 以降 低层 高及 建 筑 物 的总 高度 ,减少 结 构在 水 平荷 载 作用 下 的反 应 , 且 能 降低 而 房屋 的运 行 费用 , 生显 著 的经 济效 果 。因 能产 此 , 文作 者 就 高层 建 筑结 构 无粘 结 预应 力 本 混凝 土楼 板设 计进 行 了分析 。 1 .设 计计 算基 本 原理 采用 荷载 平衡 法设 计后 张 无粘 结 预应 力 楼 板是 当前 国际 上 普 遍 采 用 的计 算 方 法 , 此 法概念清楚, 计算简单, 有利于控制结构挠度, 而且 有足 够 的精度 。荷 载平 衡 法 的基本 原 理 就是 通过 张拉 预应 力钢 筋产 生 的等 效荷 载 来 平 衡 作 用在 构 件 上 的一 部分 荷 载 , 包括 全 部 静 荷 载及 少 量 的活 荷 载 , 以求 达 到受 弯 构件 在 此 阶段不 产 生挠 度 。等效 荷 载之 所 以只平 衡 一部 分 活荷 载, 因为在 大 多数 结构 中, 是 按 规 范规 定 的全 部活 荷载 一般 很 少发 生 。 由预 应 力 平衡 静 荷 载及 全 部 活荷 载 , 则结 构 会产 生 一 个 永远 向上 的反 拱 , 该反 拱 还会 因徐 变 作 用随 时 间进一 步增 长 。因此 , 衡 的荷载 所平 最好 是静 荷 载加 上经 常发 生 的且 不超 过 5% 0

无粘结预应力楼板施工方案

无粘结预应力楼板施工方案

无粘结预应力楼板施工方案一、基础处理1.基础清理:清除基础表面的杂物和污水。

2.基础打底:对基础进行高低找平,确保基础平整。

3.基础涂刷防水胶:在基础表面涂刷一层防水胶,以防止水分渗入混凝土。

二、待拉束设备及材料安装1.铺设预应力筋:根据设计要求,将预应力筋按照一定的间距和布置方式铺设在模板内。

2.安装暗支座:在预应力筋的两侧安装暗支座,用于后期的钢束张拉。

3.安装导轨:在模板上安装导轨,用于引导预应力筋的张拉。

三、钢束张拉1.安装钢束:将预应力钢束穿过预应力筋的中间孔洞,将两端的钢束固定在暗支座上。

2.钢束张拉:使用预应力张拉机对钢束进行张拉,直至达到预定的张拉力。

3.锚固固定:将张拉机上的锚具与暗支座上的锚座连接,固定住钢束的张拉力。

四、混凝土浇筑1.模板安装:根据楼板的设计要求,安装好模板,并进行固定。

2.灌浆:在模板两侧设置浇口,将混凝土通过浇口灌入模板内。

同时使用振动棒进行均匀振捣,以使混凝土充分密实。

3.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养护,即覆盖混凝土表面进行水养护,保持混凝土的湿润。

五、养护1.混凝土凝固初期养护:在混凝土凝固初期,采取喷水养护的方式进行湿润养护。

2.混凝土强度养护: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湿润养护,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

六、验收及收尾工作1.楼板验收:对楼板进行验收,检查其质量是否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

2.清理工地:清理施工现场的垃圾和杂物,保持工地的整洁。

综上所述,无粘结预应力楼板施工方案主要包括基础处理、待拉束设备及材料安装、钢束张拉、混凝土浇筑、养护等环节。

通过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操作,可以确保楼板的质量和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进行操作,并进行必要的监测和检查,以确保楼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高层无粘结后张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板全剪力墙结构工程实例

高层无粘结后张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板全剪力墙结构工程实例

高层无粘结后张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板全剪力墙结构工程实例武汉市工商银行单洞路高层住宅工程是由营业性用房和商住楼组成的综合性大楼,总建筑面积26638m2,平面尺寸45.0m×36.9m,共计25层,含地下室l层。

该工程主体结构为全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五层以下为营业性用房,框架结构,五层以上为商住楼,全剪力墙结构,设计层高2.8m。

为使标准层商住楼层高降低,从而降低整个建筑物的总高度,增加实际有效使用面积,使建筑平面布置灵活,6~23层楼板设计为无粘结后张预应力混凝土双向平板。

第一章结构设计第1节设计参数该工程标准层以上为商品住宅,但考虑到大空间需进行隔断。

根据估算,设计标准活荷载为l.5kN/m2+3.0kN/m2=4.5kN/m2。

另考虑施工阶段及张拉阶段的荷载为:二层楼板结构自重及一层脚手架、模板自重之和再加施工活荷载2.0kN/m2。

楼板混凝土采用C30,板厚选用150mm,剪力墙厚200mm。

无粘结束用7φs5钢丝束,ƒptk=l500MPa。

第2节连续板的划分为尽量减少对剪力墙造成的削弱,提高结构抗震能力,便于对无粘结束张拉与锚具封堵,将原结构标准层楼板划分为6大块计3种形式的无粘结预应力平板。

第3节连续板控制内力为确定各连续板块内各个断面的内力和无粘结预应力平板的设计弯矩,首先对平板在全部使用荷载作用下以及施工、张拉阶段的全部使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进行电算分析。

电算程序采用PMCAD,并利用双向平板在荷载作用下的各种简化计算方法(如等代框架法等),用手算进行对比分析,最后确定出各连续板块内的控制截面内力。

第4节无粘结预应力配筋根据初步确定的板厚150mm,设计取无粘结束的张拉控制应力σm=0.7 ƒptk=0.7×1500MPa=1050MPa。

选择连续板块内各个不同方向的绝对值最大弯矩处作为该方向的控制内力,按照等效平衡荷载法,考虑适当的预应力度,按一般无裂缝构件的要求,即:短期荷载作用下:σsc一σpc≤σctγƒtk(4-2-1)长期荷载作用下:σlc-σpc≤0 (4-2-2)其中:σsc、σlc、σpc—分别为荷载短期、长期效应组合下及扣除全部预应力损失后,抗裂验算边缘混凝土法向应力或预压应力;αct—为混凝土拉应力限制系数,本工程取0.5;γ—受拉区混凝土塑性影响系数;ƒtk—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标准值。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平板结构设计研究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平板结构设计研究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平板结构设计研究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平板结构适用于中等地震烈度区的双向柱网,其设计一般采用荷载平衡法来进行设计,对预应力混凝土平板的设计中的截面尺寸的选择、预应力筋的估算、次内力与荷载效应组合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标签:预应力;混凝土;平板设计1 引言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在一个方向或两个方向配置主要受力无粘结预应力筋的结构体系。

施工时,无粘结预应力筋同非预应力筋一样,按设计要求铺放在模板上,然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再张拉锚固。

此时,无粘结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不直接接触,呈无粘结状态。

在外荷载作用下,预应力在纵向可以相对周围混凝土发生纵向滑动,但在总变形上存在者变形协调关系,该结构一般也需要配置普通钢筋以改善结构的受力性能,避免结构在极限状态下出现集中裂缝而发生脆性破坏。

其优点是:(1)结构自重轻,提供满足大空间的功能要求,符合较高的使用功能的要求。

(2)施工简便、速度快。

无次梁,有利于采用定型摸板,节约模板。

(3)抗腐蚀性能强。

预应力筋外包涂有防腐油脂塑料套管。

(4)使用性能好。

在使用荷载作用下,抗裂和挠度要求易于控制。

(5)抗震性能较好。

在地震作用下,当产生大幅度的反复位移时,无粘结预应力筋始终处于受拉状态,不像有粘结可能由受拉转为受压。

应力幅度变化较小,局部变形也以均匀分散到全长上。

2 截面尺寸选择在初步设计阶段,为控制挠度通常可按跨高比得出板的最小厚度,一般由跨高比的正常取值范围,求得的板厚可满足结构性能要求,所建成的后张楼板也是经济的。

但在平板结构中,由于柱支撑着双向板,柱边存在着很高的剪应力,可能产生冲切或冲剪破坏。

此时,围绕柱出现斜裂缝,破坏面从柱边处的板底斜向伸展至板顶,成圆锥面或凌锥面的“冲切破坏锥”。

斜裂缝与水平线的倾角取决于板的配筋和预应力的大小,一般在20°—45°之间。

因此,在设计中应验算所选板厚是否有足够的抗冲切能力。

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板开洞施工技术

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板开洞施工技术

493.4为了降低路面下沉而采用桥台结构。

在目前的道桥施工过程中,桥台结构是采用最为普遍的一种结构,桥台结构在对过渡段的施工上更加灵活多样,尤其是在使用大型机施工时,更容易压实路面,使路面抗压性好,路面平整不易变形。

3.5合理优化施工设计。

在对过渡段进行施工设计时,必须要对如何防止路面下沉做好防范措施,同时也要尽可能的缩短软土基路段的工期,由此可以更好的防止软基路段的下沉。

4.防水技术的合理运用防水工程是道桥施工中的重要环节。

防水工程能够更好的防止水分侵袭造成的混凝土膨胀而导致的道桥结构的断裂。

从而能更好的保证道桥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年限。

一般的防水技术都是在路面的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进行打毛处理,使路面形成一定的粗糙度,这样可以使防水面与路基面的贴合度更好,密封效果更好。

除此之外,防水技术是否能够起到真正的作用,防水材料也是关键所在,目前的道桥施工所采用的都是复合防水材料。

在路面完成之后,还要对路面上施工留下的各种痕迹进行处理,才能够充分保证较高的防水质量,防止水分通过这些痕迹渗透进去。

道桥裂纹往往隐藏在浮浆中,细微的裂缝可通过打毛的方式进行处理,利用防水层的封堵和渗透作用,达到防水效果。

三、总结道桥施工中对施工重点的把控关系到道桥工程的质量、使用年限以及安全程度。

因此在道桥施工中进行严格把关,采用先进技术,防范各种质量风险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尤为重要。

做好前期施工设计,对于道桥施工过渡段进行重点把握, 降低施工中不均匀沉降的发生率,为车辆行驶提供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1]孙文红.道桥施工技术要点[J].交通世界,2012,34(9):89-90.[2]原博,王玉淼.道桥施工技术要点控制的探讨[J].民营科技,2011,10 (2):240-241[3]左增亮.道桥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投资与合作,2013(7):315-315.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板开洞施工技术翟卫武无锡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 江苏 无锡 214000摘 要 :由于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可以提高结构构件的搞裂性和刚度、减轻结构自重、增加净空等优点,近年来,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大开间、大跨度和重荷载的结构中应用较多。

预应力板设计

预应力板设计

预应力板设计在建筑结构领域,预应力板作为一种重要的结构构件,因其出色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而备受关注。

预应力板的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众多因素,以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预应力板的基本原理是在混凝土构件承受使用荷载前,预先对其施加压力,使其在使用阶段产生的拉应力减小甚至变为压应力,从而提高构件的抗裂性能和承载能力。

这种预先施加的压力通常通过高强钢筋或钢绞线来实现。

在进行预应力板设计时,首先要明确设计的目标和要求。

这包括板的使用功能、跨度、荷载条件、使用环境等。

例如,如果是用于工业厂房的屋面板,可能需要承受较大的动荷载和不均匀分布的荷载;而如果是用于住宅的楼板,荷载相对较为均匀且较小。

荷载的计算是预应力板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荷载通常包括恒载(如板自身的重量、面层和吊顶的重量等)和活载(如人员、家具、设备等的重量)。

在计算活载时,需要根据不同的使用情况,按照相关的建筑规范选取合适的荷载值。

同时,还需要考虑可能出现的特殊荷载,如地震作用、风荷载等。

接下来是材料的选择。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常用的强度等级有 C30、C40 等。

预应力钢筋通常采用高强度的钢绞线,其强度和性能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

此外,还需要考虑普通钢筋的配置,以满足板在施工和使用阶段的构造要求。

预应力板的截面尺寸设计也是一个关键环节。

截面的高度和宽度需要根据跨度、荷载以及预应力的大小等因素综合确定。

一般来说,跨度越大,所需的截面高度也越大。

同时,为了保证板的抗裂性能和刚度,截面的尺寸也需要满足一定的构造要求。

预应力的施加方式和预应力损失的计算也是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预应力可以通过先张法或后张法施加。

先张法是在混凝土浇筑前将预应力钢筋张拉并锚固在台座上,然后浇筑混凝土;后张法是在混凝土浇筑并达到一定强度后,通过预留的孔道将预应力钢筋穿入并张拉锚固。

在预应力的施加过程中,会产生各种预应力损失,如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损失、摩擦损失、温差损失等。

基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板设计的研究

基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板设计的研究

具 在 端 部 产 生 的 结 点 荷 载 , 般称 其 为 等 公 式 计算 : 一 效 结 点 荷 载 ; 二 是 由于 预 应 力筋 线 型 改 其
变 产 生 的 集 中和 分 布 荷 载 , 般 称 其 为 线 一 性等效荷载 。 当构 件 配 置 抛 物 线 预 应 力 筋 时 , 等 其 效荷 载按 下列 公 式 进 行 计 算 : 8 N
3 0~ 3 5。
则结 构会 产生 一个 永远 向上 的 反拱 , 反拱 式 中 : 应 力钢 筋 及 非 预 应 力钢 筋 的 合 该 预
力;

. 、
() 载标 准 值 : 面 : 荷 ( 2荷 楼 恒 包括 楼 板

所 平 衡 的 荷载 最 好 是静 荷 载 加 上 经常 发 生
在 超 静 定 中 , 拉 预 应 力 引起 的 变 形 张 弯矩 为 次 弯 矩 , 张 预 应 力混 凝 土 超静 定 后 ( ) 板 厚 度 : 于 预 应 力 混 凝 土 板 的 1楼 由
此法 概 念 清 楚 , 算 简单 , 计 有利 于 控 制 结 构 受 到 约 束 将 引起 次 反 力 , 由次 反 力 产 生 的 3设计参数选择 本原 理 就 是通 过 张 拉 预 应 力钢 筋 产 生 的等 结 构 , 进 行 正 截 面 受 弯 承 载 力计 算 及 抗 挠 度 比钢 筋 混 凝 上板 的 挠 度小 得 多 , 在 因此 ,
的 且 不超 过5 %的活 荷载 。 0
效 的 均 布 荷 载 及 楼 面装 修 荷 隔 载 )活荷 载( B 0 0 , ; G 5 0 9 上人 屋面2 N/ 不 k m ,
上 人 屋 面取 O 5 . kN/m 。 )
1设计计 算基本原理

无粘结预应力砼施工名词解释

无粘结预应力砼施工名词解释

无粘结预应力砼施工名词解释无粘结预应力砼施工名词解释一、无粘结预应力砼1. 无粘结预应力砼是指在砼件施工过程中,采用专用的无粘结预应力钢筋,将钢筋预应力张拉后,再浇筑混凝土,形成的一种预应力砼结构。

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相比,无粘结预应力砼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和更好的变形性能。

二、施工流程2. 无粘结预应力砼的施工流程包括预应力钢筋的设计、加工、运输和安装,以及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等环节。

其中,预应力钢筋的张拉和锚固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进行操作。

三、优点和应用3. 无粘结预应力砼具有承载能力大、变形小、耐久性好等优点,因此在桥梁、高层建筑、水利水电工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工程实践中,无粘结预应力砼不仅可以减轻结构自重,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还可以延长构件的使用寿命,提高工程的整体可靠性。

四、个人观点4. 无粘结预应力砼作为一种新型的预应力砼结构,在工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它不仅可以满足工程对于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的要求,还可以为工程的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我对无粘结预应力砼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五、总结通过以上对无粘结预应力砼的名词解释、施工流程、优点和应用,以及个人观点的介绍,相信你已经对这一主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无粘结预应力砼作为一种新型的预应力砼结构,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工程实践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你能够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深入探索,为其发展和应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内容是按照知识的文章格式进行撰写,希望能够满足你的要求。

如果有其他需要调整的地方,还请指出,我会及时修改。

无粘结预应力砼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使其成为建筑工程领域中备受青睐的材料。

在工程实践中,无粘结预应力砼不仅可以减轻结构的自重,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还可以延长构件的使用寿命,提高工程的整体可靠性。

许多工程项目都在使用无粘结预应力砼来构建高耐久性和高承载能力的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板设计研究【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建筑工程最大限度的提高空间的利用率,成为建筑工程设计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

而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以及增大建筑结构的有效面积。

文章介绍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板的设计计算原理,设计步骤、设计参数的选取等,以供广大建筑设计人员参考。

关键词: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板设计研究
随着我国城建设的迅猛发展,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如何最大限度的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已成为建筑工程设计人员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不但增大了建筑结构的有效面积,还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无粘结预应力楼板跨度大、挠度小、无裂缝,可以有效的降低层高,减轻结构自重、节约混凝土及钢筋,施工简单方便、速度快,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因此,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板也备受建筑设计人员的青睐。

1 设计计算基本原理
当前,国内外普遍采用荷载平衡法来进行无粘结预应力楼板的设计,该法计算简便、结果精准,理论清楚,对结构挠度控制相当有利。

荷载平衡法的基本原理是将作用于结构上的部分荷载通过施加预应力产生的等效荷载来进行平衡,确保受弯构件在使用阶段是
产生下挠,以维持结构的正常使用状态。

由于大多数结构使用过程中规范规定的全部荷载通常很少发生,因而等效荷载只需要平衡一部分活荷载。

若预应力产生的荷载效应过大而将全部静荷载及活载,那么结构在预应力的作用下会产生一个永远向上的反拱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反拱度会继续增长。

因此,无粘结预应力楼板设计时最好是控制预应力等效荷载,最好是只用来平衡静载与一半以下的活荷载。

为保证楼板处于均匀受压状态,就应该选择一个适当的预应力值及预应力作用曲线,让其产生的等效荷载刚好能平衡外荷载。

等效荷载一般由等效节点荷载及线性等效荷载两部分组成,节点荷载是通过锚具在结构端部产生的荷载,线性等效荷载是指预应力筋的线性产生改变而产生的集中、分布荷载。

等效荷载的设计计算公式可以搀着现行的设计规范,这里便不再阐述。

在设计计算时应该注意以下两点:①在超静定结构正截面弯曲承载力及裂缝验算计算时,应该考虑由次反力产生的次弯矩的影响。

②在对截面进行受弯承载力计算时,当参与组合的次弯矩对结构不利时,预应力分项系数取1.2;有利时取1.0。

2 设计步骤
通常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无粘结预应力楼板设计。

①确定楼板的厚度以及拟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②确定每一个阶段混凝土拉应力允许值。

③计算确定需要由等效荷载来平衡的外荷载。

④根
据需要平衡的荷载大小以及线性布置来布设预应力,确定预应力筋的数量。

⑤通过计算确定在使用荷载与等效荷载共同作用下楼板的应力设计值。

⑥再进行结构抗裂验算,拉应力设计必须要不得超过混凝土抗强度允许值,若超过,应该增加钢筋数量,并再重新进行验算。

⑦在进行弯曲承载力计算时弯矩设计值应该要小于或等于弯矩承载力设计值,若不能满足,就应该增加预应力筋进行补强。

⑧按部分预应力概念进行楼板截面设计,采用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筋混合配筋,以利于提高结构的延性和抗震性能。

3 参数的选择
3.1 跨高比
无粘结预应力楼板的挠度很小,因此在设计时可以将楼板的跨高比取大一点,使得结构更为美观、轻巧、经济、适用。

根据以往的工程实践经验,无粘结预应力楼板的跨高比可以按照以下条件进行选择。

单向连续板可以取40~50、单向简支板可以取35~40,支柱双向板可以取40~45,周边支撑连续双向板可以取40~50,周边支撑简支双向板可以取40~55,双向密肋板可以取30~35。

3.2 荷载标准值
恒荷楼板自重、隔墙等效的均布荷载及楼面装修荷载;活荷载按照国标gb50009的要求,高层建筑应取2kn/m2。

3.3 材料力学指标
主要采用的材料有混凝土与预应力钢绞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40,预应力筋通常采用低松弛高强钢绞线,其力学性能指标必须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的要求。

3.4 张拉控制应力
根据规范要求,若采用钢绞线作为预应力筋时,其张拉控制应力σcon应该不大于0.750.7fptk;采用热处理钢筋时其σcon应不大于0.65fptk。

3.5 预应力损失
各项预应力损失按“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要求计算,无粘结预应力筋损失不应小于80n/mm2。

由于预应力损失值的计算十分繁琐,同时也难以做到精确,为简化起见,参照国内外的工程实践经验,总预应力损失也可以采用近似计算公式计算:σξ
=0.15σcon。

4 引起附加应力问题探讨
①竖向构件产生不均匀变形对无粘结预应力楼板的内力会造成影响。

建筑结构中的竖向构件在荷载的作用下会产生不均匀的变形,从而对楼板的内力分布有着较大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随着建筑物高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建筑层数的增多而增大,因此,对于一般建筑结构来讲,可以将其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设计时可以忽略其影响。

但是对于框筒结构,由于内筒与外框架柱的轴压相差较大,其竖向构件的变形差异也比较大;此外高层、超高层建筑由于
层数多、高度大楼板内力受竖向构件轴向变形差异也比较大,因此在无粘结预应力楼板设计计算时也必须考虑由结构竖向构件的变
形差异对楼板内力的影响。

②水平荷载对楼板内力产生的影响。

水平荷载往往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楼板将产生正负交变弯矩。

在无粘结预应力楼板设计时,应该要注意考虑水平荷载的影响。

一般是通过对楼板施加预应力才能提高其竖向承载力,因此,当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楼板时,必须保证结构具有较大的抗侧刚度以抵抗水平力的作用,确保楼板内的预应力筋主要用于承受竖向荷载。

③建筑结构边缘结构的约束对楼板内力的影响。

建筑结构墙柱刚度大,在施加楼板预应力时其中一部分力将会传递给墙柱,因此,在无粘结预应力楼板设计时不应该忽略建筑结构边缘构件的约束
对楼板内力产生的影响。

④预应力楼板对边梁产生的扭转作用。

对于小开间楼板,它对边梁的扭转作用不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对于跨度大的楼板来讲,它对边梁的扭转作用是比较明显的。

为此在预应力楼板设计时应同时考虑边梁的设计问题,边梁设计时应按弯剪扭复合受力构件计算。

5 预应力楼板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预应力技术是一项技术难度大的综合性技术,在预应力混凝土
结构设计时必须兼顾设计、施工等各个方面,同时要注意吸纳最新的科研成果,让设计成果更为优质。

另外,设计时还必须考虑到原材料的选择,施工方案的确定等,确保设计成果的可执行性、合理性。

伸缩缝问题,现代建筑平面面积越来越大,如何设置伸缩缝的问题已经日益突出,理论上。

预应力连续布置的楼板是可以不设置伸缩缝的,但是,我们应该要考虑到大吨位的预应力张拉会造成预应力损失过大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综合考虑长度在150m内的预应力混凝土楼板不设缝还是可行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施工时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混凝土开裂,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适量掺入混凝土膨胀剂;合理设置后浇带、膨胀带及伸缩缝;配置适量温度筋,加强混凝土养护,尤其需要蓄水养护。

6 结束语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不但增大了建筑结构的有效面积,还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无粘结预应力楼板跨度大、挠度小、无裂缝,可以有效的降低层高,减轻结构自重、节约混凝土及钢筋,施工简单方便、速度快,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板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