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行役诗学案及答案已排版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全突破 常见题材之羁旅行役诗(含答案)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全突破 常见题材之羁旅行役诗(含答案)

何为羁旅行役诗?羁旅行役诗也被称作“思乡怀人诗”。

主要通过描写羁旅在外之人所见之景,记叙其所遇之事,多表达凄苦孤寂的心境,宦游之艰难,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亦或忧国忧民的情怀。

如何鉴赏羁旅行役诗?把握三点:所遇之事所见之景所抒之情思考一点:为何羁旅行役诗非常多?1.为前程、理想不得归(游子);2.征召戍边;3.遭遇贬谪;4.家国离乱。

所见之景整体意境:常见时地:常见意象: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⑴此诗颔联以_________和_________ 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

(2分)⑵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4分)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①秋阴时清渐向瞑,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 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快速分辨出题材熟知题材的内容(景,事,情)用经验方法作答总结典型意象情感主题高频手法高考真题讲与练讲析题部分参考答案12.(2)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

(总答2分)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孤寂之感更浓重。

(简要分析3分)本课程中的各类试题都具有重复练习的价值,坚持就会有收获! 测试题:(题号编号保留高考题号,尽量还原真题模样)阅读下面的诗歌。

羁旅行役诗学案

羁旅行役诗学案
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
解析:答出心情的,给2分;能简析表现的,给3分。
2(2012年山东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晓路雨潇潇,江乡叶正飘
3、结合具体作品把握羁旅愁思之情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
预习案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一走近羁旅行役诗
(一)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叹。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秋天天气反复无常,时阴时晴,天色开始变得昏暗,满庭院一片冷清。我一个人呆呆地立在秋风中,静静地听着带有凉爽的秋声。云色暗下来,却没有大雁来来往往的身影,只能听到一声一声凄凉声音。夜半深更,人们都已散去,天地间悄无声息。屋子里,只有一盏孤灯照着空荡荡的屋子。我的酒意已经清醒,伴着这忽明忽暗的孤灯,一个人怎样能度过,这漫漫的长夜熬到天亮的时候?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4分)
诗歌开头两句写了诗人秋日早上乘舟在雨中赶路的情形。天刚破晓,船又启航,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风声萧萧。(2分)江南水乡满天飘舞的树叶、迷离的细雨营造了冷清萧条的氛围,后文抒发羁旅思乡之情做了铺垫。(2分)
(二)羁旅行役诗的特点
1.字词方面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

羁旅诗知识点 学案 答案

羁旅诗知识点 学案 答案

羁旅诗(宦游游子、羁旅行役)学习目标:1、掌握羁旅诗类诗歌常见的意象,基本主题和表现手法。

2、掌握鉴羁旅诗类诗歌的方法和规律。

学习重点:羁旅诗类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望月怀远张九龄/11 旅夜书怀杜甫/29长安晚秋赵嘏/48 商山早行温庭筠/48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韦庄/53 踏莎行(候馆梅残) 欧阳修/62苏幕遮(碧云天) 范仲淹/65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永/66踏莎行(雾失楼台) 秦观/82相关知识导引羁旅诗------通常表现客居他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与向往。

鉴赏羁旅诗应从以下几点切入:1.把握情感类别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的《征人怨》。

2.挖掘关键信息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3.留心四种意象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①“望月怀远”,如2001年春季上海卷杜甫的《月夜忆舍弟》;②“鸿雁传书”,如2003年春季北京卷比较鉴赏韦应物的《闻雁》和赵嘏的《寒塘》;③“折柳送别”,如2002年全国卷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④“杜鹃啼血”,如2004年全国卷Ⅲ晏几道的《鹧鸪天》等。

4.注意两种手法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①乐景衬哀情。

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

羁旅行役诗鉴赏 学案

羁旅行役诗鉴赏 学案

万宁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语文学案主备人:周敏2020届古诗鉴赏专题二古诗题材分类鉴赏之二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羁旅行役诗鉴赏学习目标:通过诵读、讨论、练习、交流,了解羁旅行役诗的题材特点、表现的主要思想情感及常用表达技巧,掌握鉴赏方法。

教学过程:一、温故而知新:(一)诵读:1、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6、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7、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二)归纳:1、题材内容:2、常用意象:3、思想情感:二、讨论、归纳、交流羁旅行役诗常用的表达技巧:(1)例一:(10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5分)(2)例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旅夜书怀》及羁旅行役诗鉴赏指导学案(含答案)

《旅夜书怀》及羁旅行役诗鉴赏指导学案(含答案)

《旅夜书怀》及羁旅行役诗阅读指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背诵默写全诗;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感悟诗人情怀。

3.赏析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4.初步掌握羁旅行役诗的阅读方法,初步养成羁旅行役诗的阅读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自主学习一、知人论世1.走近作者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

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

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2.写作背景杜甫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携家人折回成都,入严武幕,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

杜甫在川中失去依靠,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船东下,在渝州(今重庆市)、忠州(今重庆市忠县)舟中所作。

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

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

诗人写出了孤舟月夜、大江阔野中,对仕途绝望、生活无着、孤独漂泊的凄凉感受。

二、基础积累: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名岂.文章著()三、知识链接——羁旅行役诗1.羁旅行役诗定义羁旅行役诗也被称作“羁旅思乡诗”。

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羁旅诗,—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送别诗羁旅行役诗学案

送别诗羁旅行役诗学案

山水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羁旅行役诗1、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4、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5、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6、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8、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9、饯别王十一南游刘长卿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咏史怀古诗闺怨诗咏物诗10、送沈子福之江东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11、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2、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3、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4、赠别二首(其二)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15、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6、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7、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羁旅行役诗鉴赏学案

羁旅行役诗鉴赏学案

羁旅行役诗鉴赏学案一、真题感悟1.(2015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⑴—⑵题。

月圆⑴【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⑵未缺⑶空山静,高悬列宿⑷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⑴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

⑵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

⑶未缺:指月圆。

⑷列宿:众星。

⑴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参考答案:①明月独悬,照射在江面和屋舍上,波光粼粼。

②月光照射在屋内的华丽的席面上。

③仰视月空,月光皎洁,群星稀廖。

⑵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前一句写眼前的月亮,后一句虚写,想象到千里之外家乡的亲人也共同沐浴着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希望天涯各处的亲人们都共同沐浴美好月光的美好心愿,同时也表达出自己长期滞留在异乡,久久不能回家的无奈,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赏析】全诗一直在写月,角度不断变化,意境开阔,但清冷寂廖,抒发了作者面对明月时孤独和对远方亲人真切的思念。

首联从天上月、江上波到门上月光的闪动,视角不断转换,写出了一个活脱脱的生动传神的月亮。

颔联诗人从江楼上俯视长江上的月色,又从写江上的月光转到写屋内的月光。

颈联诗人的视线从室内转到了室外,接着诗人又仰望星空。

尾联诗人由眼前的月亮想像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联想到与他们远隔万里共沐月光。

这是诗人的美好的愿望和真情的祝愿,也是自己长期滞留异乡,久久难归的无可奈何的告慰。

全诗意境宏大、清冷寂静,从天上写到地上,从江上写到屋里,从眼前写到山林,从身边写到万里之外。

但无论怎么写月亮,写月光,都始终摆脱不了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感觉,作者远在他乡,根本无法与亲人团聚,只能借月亮遥遥地寄托一种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既然无法团聚,才会有万里共清辉的愿望。

2.(2015新课标II)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⑴~⑵题。

残春旅舍【唐】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高考羁旅行役诗学案

高考羁旅行役诗学案
(二)结合诗题、注解和背景知识,通读全诗,请回答:
1、依据颔联和颈联,谈谈你对这首诗“目前之景”和“言外之意”的理解,并体会其中的羁旅愁思。
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脍炙人口,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什么特点?
【课内探究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画屏金鹧鸪之温庭筠
——品读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一)
读温庭筠的词,空气里都会萦绕着香。
这香,与古代绝美女子有关。有焚着的薰香,有香炉的暗香,有被褥的馨香,更有脂粉的浓香。这香,给人一种美感的直觉。然透过这香,却总有种淡淡的寂寥,夹杂着执着的期待,使自己的内心不由也微微地起了波澜。
就如这首《菩萨蛮》——
温庭筠,性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一生坎坷,终身潦倒。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在温庭筠深隐之处的内心,是确实有一份不得意的,在政治上被摒弃的这种感慨和悲哀的。他把本来没有深意的香艳的歌曲,转向诗歌化,提高了词的地位,使读者能够联想到风雅,想象到屈骚,推动了词的诗化。
三、思想内容:
①游子漂泊在外的凄凉孤独、愁苦寂寞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
③感慨身世,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旅夜书怀》、《登高》。
四、语言特色:
质朴清新苍凉低沉浑厚悲凉深沉委婉
【美文欣赏】
1、残星几点雁横塞,。,红衣落尽渚莲愁。
2、鸡声茅店月,。槲叶落山路,。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二、阅读鉴赏《长安晚秋》。
(一)了解作者和背景,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烛飘蓬一梦归,村桥原树似吾乡——羁旅行役诗学案一、什么是羁旅行役诗也称为思想怀远诗,是流浪他乡的诗人通过眼见耳闻而出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家乡的憧憬;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原因: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逢年过节。

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抓住诗人选用的意象和构造的图景,弄清诗人所思所想,从而理解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

二、羁旅行役诗抒发的情感1、羁旅愁思主要叙写羁旅漂泊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

次写思乡之情如:①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内容:客思乡。

景:月。

手法:视听结合、以动衬静。

)②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内容:客思乡。

景:水、风、夕阳。

手法:列锦、卒章显志。

)③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内容:客思乡。

景: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

手法:裂锦、想象、反衬。

)这类诗,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常用的意象,如“归雁、圆月、客船、天涯、他乡、孤灯、无眠、晚钟、醉酒、凄风、苦雨、慈母”等,或物或事或人。

鉴赏时应把握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又是如何将思乡的情感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

2、思念亲友感念亲情之深,主要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次写羁旅漂泊之苦。

如:①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内容:客思亲。

手法:想象、主客倒置)②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内容:客思亲。

手法:细节描写。

)③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内容:客思亲。

手法:直抒胸臆、主客移位)3、怀才不遇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幽怨与愤慨之情。

如①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鬂,潦倒新停浊酒杯。

②(10年全国卷Ⅱ)欧阳修《梦中作》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内容: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手法: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对仗)4、征人思归,闺中怀人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边塞诗中多有涉及。

如①柳中庸《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内容:征人久戍不归的怨恨。

手法:叠字和名词,对偶反复)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内容: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手法:借景抒情,比喻)③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内容:夫思妻。

景:雨。

手法:反复、虚实结合。

)④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萍洲。

(内容:妻思夫。

景:水、夕阳。

手法:叠词。

)三、常见意象1、动物类:杜鹃、猿啼、沙鸥、青鸟、鹧鸪、乌鸦、鸿雁、宿鸟、双鲤等。

2、植物类:丁香、芭蕉、秋风、秋霜、衰草、梧桐、浮萍、飞蓬、飘蓬等。

3、自然类:月亮、浮云、白云、流水、寒山、日暮、瞑色、暮霭、落日等。

4、建筑类: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等。

5、节日类: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登高、中秋望月等。

6、其他类:莼羹鲈脍因梦寄情乡思诗词鉴赏还有一些关键的知识点必须掌握,如用写声来表达,常见的有笛声(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芦管声(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角声(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鸦鸣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

四、艺术手法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联想想象”“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乐景反衬哀情和主客倒置(曲笔对写或侧面落笔)①乐景衬哀情。

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

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

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②主客倒置。

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

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凄恻动人。

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四、羁旅乡思诗的鉴赏方法1、结合诗人境况,了解诗人因何而思乡,寄予何种感情2、明确作者选用的意象,写了哪些“眼中景”,什么样的景3、诗人是怎样把思乡之情与所见所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鉴赏方法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真题回放,练习检测]一、(15安徽)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月圆①[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

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

③〔未缺〕指月圆。

④〔列宿〕众星。

8.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4分)9.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4分)二、(15年全国卷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残春旅舍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5分)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三、(13年质检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春阴朱弁①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

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绝域东风竞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注】①朱弁(1058~1144):字少章,自号观如居士,宋高宗建炎元年冬出使金国,拒绝金人的威胁利诱,不肯屈服,被拘留了整整十五年,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秋回到故国。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5分)9.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前两联。

(6分)四、(13年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五、(06江苏卷)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⑵“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⑶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本诗是王禹偁于淳化二年贬为商州团练副史时所作。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颔联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

七、(04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分)(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4分)八、(11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作渐向暝。

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九、(12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分)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寰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①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①迷津:迷路。

8.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对表达感情有什么作用(6分)9.这首诗以“平海夕漫漫”作结,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5分)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青玉案曹组碧山锦树明秋霁。

路转陡,疑无地。

忽有人家临曲水。

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

凤楼远、回头谩①凝睇。

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