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羁旅行役诗词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全突破 常见题材之羁旅行役诗(含答案)

何为羁旅行役诗?羁旅行役诗也被称作“思乡怀人诗”。
主要通过描写羁旅在外之人所见之景,记叙其所遇之事,多表达凄苦孤寂的心境,宦游之艰难,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亦或忧国忧民的情怀。
如何鉴赏羁旅行役诗?把握三点:所遇之事所见之景所抒之情思考一点:为何羁旅行役诗非常多?1.为前程、理想不得归(游子);2.征召戍边;3.遭遇贬谪;4.家国离乱。
所见之景整体意境:常见时地:常见意象: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⑴此诗颔联以_________和_________ 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
(2分)⑵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4分)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①秋阴时清渐向瞑,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 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快速分辨出题材熟知题材的内容(景,事,情)用经验方法作答总结典型意象情感主题高频手法高考真题讲与练讲析题部分参考答案12.(2)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
(总答2分)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孤寂之感更浓重。
(简要分析3分)本课程中的各类试题都具有重复练习的价值,坚持就会有收获! 测试题:(题号编号保留高考题号,尽量还原真题模样)阅读下面的诗歌。
古典诗歌鉴赏之三:羁旅行役诗ppt课件

五、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寓情于事、虚实结合、渲染烘托;联 想、想象、虚实结合;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 方入笔。 ①乐景衬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 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的浓厚。 ②侧面落笔(对写法)。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 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
六、鉴赏方法点拨 羁旅行役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明确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 情”。鉴赏时要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展开想象和联想,在脑海中 复活诗歌意境。 2.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这类诗在感情的抒发上有何特点,要在 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剖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3.诗人是怎样把羁旅之情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 一起的?探寻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的审美境界。 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七、教材中羁旅行役诗的篇目有:《一剪梅》(李清照)、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登岳阳楼》(杜甫)、 《菩萨蛮》(韦庄)、《旅夜书怀》(杜甫)、《虞美人》 (李煜)、《苏幕遮》(周邦彦)
四、羁旅行役诗分类 1、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枫桥夜泊》、马致远 《秋思》。 2、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挚爱与思念。如 孟郊《游子吟》、王维《杂诗》等。 3、闺中怀人,表达思妇对爱人的思念之情,抒发 独守空闺的孤独和寂寞。王昌龄《闺怨》。 4、征夫思乡,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如高适的《塞上听吹笛》。
《旅夜书怀》杜甫 3、① “垂”和“涌”用得尤为传神。“垂”是低垂的意思,“ 是滚涌的意思。 1、首联和颔联中有哪些意象? 4、这两句诗即景抒怀,运用了反语的表现手法。杜甫 ②平野茫茫,群星低垂地面;江涛滚滚,月光在江中翻滚 放飞你想象的翅膀,请用自己的 一生确以文章著名,却不想仅靠文章著名,很想在政治 涌动。 语言呈现图画。 上有所建树,但面对现实又无可奈何。他为自己以文章 ③诗人表现了夜色中原野的辽阔和江流的奔腾,以此来反 2、首联写的是孤舟,写出了孤 声望了此终生而可惜,因而,他借诗向世人表明:有谁 衬诗人孤独的形象和凄苦的心境。 1、首联和颔联的意象有:细草、微风、岸、危樯、 寂,而颔联却给我们展示了如此 知道我的志向并不在文章上面呢?杜甫在成都幕府时确 孤舟、星、平野、月、大江。这是一幅雄浑壮阔的 雄浑伟大的景象,那么诗人要写 年老多病,但杜甫不服老也不辞病,他不能忍受人们以 月夜江景图。在阔大的江岸,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 的到底是孤独还是阔大? “老”“病”为由排挤轻贱他。表面上说“我的官职想必该 风里摇摆不定,漫漫长夜里只有孤立突出的高高的 是因老病而休吧!”言外这意是:排斥我,使的辞官而 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桅杆和孤独的小舟。低垂的星空,显得原野更加辽 去的那些人,心里是明白我辞官的真正原因的。这一联 2 、孤独。这是运用了对比、反衬手法。大江中的孤舟 是历来传诵的名联。你认为这一 阔无边,更加荒凉,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月 5、比喻。作者用悲愤的心情描写了空阔天地间孤影飘零、 反悔了作者心中的愤懑之情。 是何等孤单、何等渺小,这是诗人命运的写照。诗人写 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两个字? 似乎不堪滚滚东流的大江的压迫,一下子涌了出来。 无一处可为归宿的沙鸥,比喻老病一身、一生都在江湖中 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 为什么?(4分) 首联的意象无一不突出“孤”字,而颔联的意象则写 飘泊、无处寄身的自己。以形象作结,鲜明深刻地传达了 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沛无依的凄怆心情,这就是以 出了“阔”的特点,以反衬作者孤独的形象与凄苦的 诗人深沉的感慨。天地虽大,却无自己安身之处,景色辽 4、“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 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作者正是以自然的辽阔无边反衬一 心境。 阔,却反衬出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一沙鸥”照应“独夜 休。”这两句话什么意思?运用 叶小舟的孤单与渺小。面对茫茫的宇宙,想想坎坷的过 舟”,对比鲜明,比喻贴切。 了什么表现手法?传达了诗人怎 去,望望黯淡的未来,何处者自己的归程?怎不悲从中 样的思想情感? 来? 5、“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运用的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 什么?
羁旅行役诗

赏析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这是一首抒发旅途愁思的诗。 这是一首抒发旅途愁思的诗。前两句写诗人 的旅舟停泊在烟雾蒙蒙的沙洲边, 的旅舟停泊在烟雾蒙蒙的沙洲边,眼见日落 黄昏,一段新的旅愁油然而生。 黄昏,一段新的旅愁油然而生。 后两句是借景抒情,在诗人的眼里, 后两句是借景抒情,在诗人的眼里,原野空 旷辽阔,远方的天空好像低压在树木之上, 旷辽阔,远方的天空好像低压在树木之上, 使心情更觉压抑, 使心情更觉压抑,唯有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 明月似乎主动与人亲近,带来些许安慰。 明月似乎主动与人亲近,带来些许安慰。 诗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诗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是传 诵已久的名句, 诵已久的名句,非常鲜明的烘托出了诗人孤 寂愁闷的心情。 寂愁闷的心情。
常见思想情感及产生原因
唐代疆域辽阔,社会开放, 唐代疆域辽阔,社会开放,唐人出游 频繁,饯行赠诗风气盛行, 频繁,饯行赠诗风气盛行,因此产生 了大量的离别诗。唐代较突出的2000 了大量的离别诗。唐代较突出的 多位诗人中,几乎人人都写过送别诗。 多位诗人中,几乎人人都写过送别诗。
1.唐人出行原因大体可 唐人出行原因大体可 分为谋生、赴考、出使、 分为谋生、赴考、出使、 迁谪、征戎、乡旅、 迁谪、征戎、乡旅、归 隐等。 隐等。 2.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 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 诗人被迫背井离乡 思亲情结郁积不解, 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 为诗, 为诗,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 行役之情。 行役之情。
方法小结
1.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2.抓住意象,分析关键词句。 3.熟知技巧,明确艺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夜半钟声到客船。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万里黄河绕黑山。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将军白发征夫泪。
羁旅行役诗

何人不起故园情——诗歌鉴赏第二类:羁旅诗【题材概览】羁旅诗又称为记行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中国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远滞他乡,或漂泊流离,或辗转仕途,或游历山川,或探亲访友,他们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触发灵感,写下诗篇,这类诗就叫羁旅诗。
羁旅诗大多浅显易懂,符合《考试说明》中“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要求,因此备受命题人的青睐,每年高考都有所涉及。
【内容情感】行旅之中,家永远是温暖的慰藉。
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漂泊流离的痛苦,凝聚了诗人的人生的感叹,情真意切,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大致说来,羁旅诗常见的内容及情感有:1.描述旅途的艰辛,抒发绵绵不绝的思乡之情。
对家人的思念,对故土的眷念。
2.叙写漂泊不定的生活,表达对温馨家庭的渴盼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
3.叙写自我的失意生活,表达客居他乡、人生彷徨,充满文人失意之感。
4.在对旅途的叙写中,蕴含朋友珍重、鼓励、劝勉之意。
以上这些情感,很难以截然的界限分开,常常交织在一起。
但终究围绕着哀己思亲的主线展开。
【鉴赏要点】手法关键词:情景交融、渲染烘托、联想想象、虚实结合、节气节令。
羁旅诗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
羁旅诗常常通过营造一个特定的环境氛围来表达情感。
旅途既为羁绊,烘托的氛围一般是凄寒、衰败、孤寂、冷清之景,这与温暖的家方能构成截然的对比。
有时思家而不得归,便借助于梦,所以羁旅诗中常见梦的痕迹,梦当然是联想和想象的结果。
梦中归乡,温暖喜悦;现实羁旅,凄苦无助,虚实对比强烈。
羁旅之中,常托物而传情。
大雁、笛音、月光、柳树都是常用来寄情的媒介。
同时还要注意,“每逢佳节倍思亲”,所以,了解一定节日的风俗特征对于把握诗歌内容也显得必不可缺。
常见的节日有:①人日:正月初七日。
古代诗人在人日大多表达思家、想友的感情。
②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日。
古代在元宵日张灯结彩,所以元宵节又称为灯节。
羁旅行役诗鉴赏.

晏几道 •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 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 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 春日,诗人在偎依着青山的十里楼台边,听见了从盛开 的百花深处传来的杜鹃啼叫声。“殷勤自与行人语,不 似流莺取次飞”一句,赋予杜鹃以人的情感,并运用对 比的修辞格暗赞杜鹃:“殷勤”穿梭于花丛,不停歇地 对着行人啼叫,其声情真意切,似诉衷肠,自与那随意 飞飞停停,对人漠不关心的流莺,大不相同,这怎不引 得行人注意。 • “行人”走在绚烂的春色中,心情本是欢快愉悦的, 但因为离家为客,所以听了杜鹃鸣叫,不禁引发思家之 意,羁旅情愁。
何人不起故园情
----羁旅行役诗鉴赏
教学目标
• 1、把握羁旅行役类诗歌的常见命题角度。 • 2、了解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 • (常用哪些意象表达愁思之情) • 3、把握羁旅愁思之情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 • 教学重难点: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
• 在浩瀚无垠的中国古典诗词的天空中,羁旅 行役类诗歌是一个耀眼夺目的星座。
• 参考答案: • 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 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 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 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 • • • •
• • • • • •
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托物传情:月、雁、柳、笛、箫、管。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登楼望乡:西楼、小楼、高楼、翠楼、望江楼。 感时生情:人日思归;上元怀人;清明怀乡;七夕寄 语;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思亲;伤春悲秋;日暮 思归。 伤春悲秋:花谢莺啼、叶落草衰。 日暮思归:烟波、暮霭、落日、夕阳、倦鸟。 因梦寄情: ①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②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妙喻传情:《乡愁》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羁旅行役诗鉴赏

其他常见词语: 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如浮萍、飞蓬、孤雁、沙 鸥 、飘蓬 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 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 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 西楼: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伤心 之楼。 关山:指遥远的地方,多用以表现怀乡、思人。 天涯、他乡、孤灯 声音 常见的有笛声(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 衣)、芦管声(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角声(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鸦鸣声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
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 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 作者从对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而说家人想念 自己,更突出了自己的“思家”之情。语言通俗 易懂,口语化。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①这首诗前两句写景,请分析当时诗人的心境。
①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
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①“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 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 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 “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 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②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什么特点?
明月何时照我还
——羁旅行役
羁旅行役
“羁旅行役”,就是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
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 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 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 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 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
2020版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题02_羁旅行役诗_含解析

专题02 羁旅行役诗一. 思乡怀人、羁旅行役诗概说1. 思乡怀人、羁旅行役诗产生的原因: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
所谓“羁旅”,就是因为上述原因,长久寄居他乡的意思。
这类诗,往往表达羁旅之难、行役之苦、宦游之艰,多抒发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注:边塞诗后面有专门章节)2. 思乡怀人、羁旅行役诗的典型特点:写作此类作品的情感触发点往往有以下几种情况:①. 佳节(上元,中秋,重阳,冬至,除夕)②. 滞留途中(夜宿某地,船舶某处等)③. 遭遇不幸(官场失意、科举落榜等)④. 触景生情(景似故乡)3. 思乡怀人、羁旅行役诗的典型意象:1) 节令:上元、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2) 时间:黄昏、月夜3) 景物:月、雁、双鲤、杜鹃、捣衣(砧声)、猿声、孤灯、酒等①. 月:一般说来,古诗词中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②. 鸿雁:雁是候鸟,每年秋季都会飞向南方,这常常会引发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之叹。
同时,雁又被人们认为有“信使”之用,所以在怀人作品中也常常会出现“鸿雁”的意象。
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一剪梅》李清照)③. 双鲤: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例: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寄令狐郎中》李商隐)④. 杜鹃(子规):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似“不如归去”,所以当听到杜鹃的啼叫声时,往往也容易触发游子的思乡之情。
例: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春夕》崔涂);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杂诗》无名氏)⑤. 捣衣(砧声):古时游子离家前,妻子往往会为其捣衣,因而当捣衣声响起时,不仅会触动游子的思乡之情,也会令思妇兴起伤情之思。
例: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子夜吴歌·秋歌》李白)4. 思乡怀人、羁旅行役诗的基本主题:①. 对故乡、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羁旅行役诗赏析

• 鉴赏表达技巧——如此的思想情感如何表 达?
(10年全国卷Ⅱ)梦中作①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 祐元年(1049),作者因
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
支持范仲淹新政被贬 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
颍州。②传说晋时有 一人进山砍柴,见两
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
童子下棋,于是置斧 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旁观,等棋结柬斧已
拦掉.回家后发现早 已换了人间。③酒阑:
①一句一个场景;
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
②以景写情,情景
么样的心情?
交融;③对仗十分
(2)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 么特色?
工巧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 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 等。
•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 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 ③抒发漂泊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 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 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 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 游子思乡,杜鹃叫声正勾起了思乡情绪。 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 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 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 难归的感慨。
高适《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 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3、表示地名的意象 如:桑梓(借代家乡) 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阳关三叠》 《渭城曲》) 西楼(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 的伤心之楼) 关山(指遥远的地方,多用以表现怀乡、思人) 高楼、危楼、危栏、天涯、他乡等。
4、表示声音的意象 如:笛声(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芦管声(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角声(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 鸦鸣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 倍觉凄凉。 本诗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 故望之久,将妻子写得娇美动人,也衬托出诗人的思之 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动人。 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 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 谈论自己,从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四、羁旅行役诗常见的情感
1、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不定的孤 苦,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 《枫桥夜泊》 2、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乐景衬哀情。 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 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 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 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 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 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 和羁旅伤感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
4、鹧鸪——羁旅乡愁
古载“其志淮南,不思北,南人闻之思家”,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 “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品语言,析技巧,揣摩 情感主旨
如:以春水比拟泪水,再 以泪写愁,运用比喻、夸 张,使愁情更深。
二、羁旅行役诗常见的意象 1、月: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 征人望月思乡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从军北征》
2、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传说蜀中望帝死后化为杜鹃,到了春天,总要 悲啼起来,使人听之心酸。生活中杜鹃也惯作悲啼,甚至啼出血来,因 此杜鹃作为悲苦愁怨的代表。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 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 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晏几道《鹧鸪天》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 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 慨之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鬂,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 登高 》 4、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柳中庸 《征人怨》
2、了解羁旅行役诗常见的意象
3、了解羁旅行役诗常见的手法 4、了解羁旅行役诗常见的情感
一、解析例题,明确答题注意点
(2012· 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江 城 子 宋· 秦 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 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②春江都是泪, 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 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 便做:纵使。 (1) 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 (2) 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 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
【技法图解】
读全诗,明题 材,定类别Biblioteka 看作者,明背景,联想 思想内容
如:秦观,婉约派词人,“伤春 悲秋,离愁别绪”的作品较多。
羁旅行役
抓意象,会意境,领悟 情感态度
如:意象“杨柳”,代指离别, 照应“系归舟”。“飞絮”指 漂泊无依的离愁,也代指暮春, 喻青春易逝。
“离愁”“归 舟”已表明 “恨”“愁” 之由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 ——唐 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其他常见意象
1、“漂泊”之感的意象 如:浮萍、飞蓬、孤雁、沙鸥 2、“书信”之类意象 如: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 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 有尺素书。”) 鸿雁(代指书信) 尺素(书信)
总结
1、常见标志:诗题中多含有“客 舍”“登高”“望月”“寓 居”“次”“泊”“忆”“寄”“行” “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 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 2、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 猿啼、沙鸥、孤雁、浮云、梧桐叶落、 西楼、高楼、危楼、危栏等。
二、羁旅行役诗常见的手法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3、侧面落笔 4、以乐景写哀情
(1)参考答案:“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景逝去, 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2分)这首词抒发了暮春伤别之情,也 抒发了愁情别恨。(2分) (2)参考答案:共同点: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 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2分)不同点: 李词运用明喻和拟人手法,秦词运用暗喻;李词抒发的是亡国之痛, 秦词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可见手法和内容不同。(2分)
“评价古代诗词的思想内容及情感” 专题复习二
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前途、 理想、抱负,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转 徙各地。
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 相见。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 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 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 家庭的憧憬。
羁旅行役诗鉴赏
学习目标
1、解析例题,明确答题注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