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赏析李白《赠新平少年》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43】(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43】(含答案解析)

阅读一百天43年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渡荆门送别李白(唐)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首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介绍了什么内容?答:2.请你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一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的意境。

3、对本首诗的理解,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颔联中的“随”和“入”字用得好,一个“随”字化静为动(或“以动写静”),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一个“入”字形象生动,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

B.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

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形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C.诗题中的“送别”是指送别朋友离开荆门,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

D.这首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二、文言文阅读: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月色入户.户:(2)念.无与为乐者念:(3)相与..步于中庭相与:(4)但.少闲人但:5.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6. 选文中描写庭中月光美丽澄澈的句子是。

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7.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结尾句中“闲人”的含义。

答:三、现代文阅读(一)记叙文阅读炒米胡同里面看夕阳迟子建当我把一篇文章的最后一行字写完时,长舒了一口气。

掷笔抬头的一瞬,方觉得满室生辉。

透过明亮的玻璃窗,见无限的黄昏把远处的瓦灰色楼房和近处的几排高大的杨树,装点得那么辉煌和潇洒,往日在青白的日头下所见的那黯淡,那单调,竟残雪般地散尽了。

最新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及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本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情感。

(2)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你能从炼字上说说它妙在哪里吗?【答案】(1)思乡(2)妙在诗中用“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二字使之拟人化。

【解析】【分析】(1)这首诗最后一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如这里的“生”与“入”二字,不仅使得这一联对仗工稳,更妙在这两字一出,才使得“海日”和“残夜”、“江春”与“旧年”两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联系,而且还因之而生动起来。

太阳从幽暗的大海上一点点升起,如子之脱离母腹而渐现,这一“生”字实在是形象极了。

太阳刚升,大地还基本处于黑暗之中,但黑夜已撕破,这个“残”字写出了不可抗之消失。

夜是被动的,却又是无可奈何的,它生了太阳,却又因太阳而消退!而“入”字更生动,任你江南虽还是旧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却已将江边的柳树涂上了一层春色。

这一“入”字很不客气,它几乎是带有强迫的楔入,写出了新生的锐气。

柳色近作者之舟,故可见,而特于“春”之前要界以“江”字,也点明了“次北固山下”的环境与所见。

这些字都下得简洁而极有分寸。

因为他不止是写出了岁暮腊残的景象,而且也写出了此一时具体的视觉之差距,故而显得生动鲜活。

旧年不肯退去,然而终于阻挡不住新生的力量;而新生者却又似乎并不管你愿不愿意,而要硬性地楔入,这一“入”字确有警人的不可阻挡之势。

张说好提携后进,锐意改革,和他之欣赏此新旧递替之诗意,恐不无关系。

这也许就是他要手题于政事堂的原因。

据此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思乡⑵妙在诗中用“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二字使之拟人化。

(精品)部编版七上古诗词赏析(临考版含答案)

(精品)部编版七上古诗词赏析(临考版含答案)

七上古诗词赏析(临考版含答案)班级:姓名:一、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全诗抒发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请简要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

(3分)答:运用对偶,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蕴含“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给人以乐观、向上的力量。

诗句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能触动游子的思乡之情。

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分析合理即可)3.《次北固山下》是王湾的代表作,从体例上属于五言律诗。

(1分)4.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2分)答: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旧事物孕育着新事物。

(意思对即可)5.全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思乡之情6.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3分)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颔联中的“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远望,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C.颈联的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新的一年刚刚开始,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D.尾联诗人借归雁传递书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7.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答: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视野开阔;顺风的白帆,远远望去,好像悬挂在碧蓝的空中。

二、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题目中“王昌龄”是唐朝(朝代)的诗人,“左迁”的意思是降职。

(2分)2.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2分)答:杨花、子规、明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译文赏析与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译文赏析与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译文赏析与练习题必背诗词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一、译文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面对美酒佳肴我)放下杯子,扔下筷子,(烦闷得)吃不下饭,拔出剑来,环顾四周,心中茫然无所适从。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了河面,想要登上太行,大雪却铺满了山岭。

相传姜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磻(pán)溪垂钓,相传伊尹受商汤任用前,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

行路难呀行路难!岔路这么多,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径直挂上白色的船帆横渡沧海。

二、赏析1.诗中引用了哪些历史典故?有什么作用?诗中借用了姜尚垂钓在碧溪,伊尹梦舟过日边等典故,寄寓了诗人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古人那样为统治者重用,建立伟业的愿望。

2.《行路难》(其一)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

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首先,在结构上,本诗采用跳跃式的结构,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变化复杂。

其次,本诗开篇就以夸张的手法领起,极写宴会的丰盛;“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句巧用比兴手法,以“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同时,作者还巧用典故,引用姜尚、伊尹、宗悫等历史人物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悲愤与苦闷,同时又执着理想的情感。

最后,诗人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不懈追求的坚定信念是本诗的主旋律,这是本诗浪漫笔法的重要体现。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一、译文在巴山楚水这样凄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的沉沦时光。

新高考古诗鉴赏强化训练 - 答案

新高考古诗鉴赏强化训练 - 答案

(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秀才归桂林许浑桂州南去与谁同,处处山连水自通。

两岸晓霞千里草,半帆斜日一江风。

瘴雨欲来枫树黑,火云初起荔枝红。

愁君路远销年月,莫滞三湘五岭中。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起句诗人便忧虑朋友孤身南征,难免寂寞。

次句“通”字既指行程中山水相连,道路自通;又指路途上山山水水皆与朋友的心意相通。

B. 颔联写杜秀才归桂林途中看到朝霞、晚霞的美景:千里滴翠,碧草青青;顺风顺水,只需半帆就可行船。

C. 颈联描写了南方鲜明色彩的对比,告诉人们既可以平和的心境去领略山水之清新秀丽,也可以在变化的情绪和环境中去感受大自然的丰富性。

D. 这首送别诗属于近体格律诗,诗的额联、颈联对仗工整,风格豪丽,语言秀美,写离情却不道愁苦,赞风光则生忧虑,颇耐寻味。

16.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①苏轼银塘朱槛麴尘波,圆绿卷新荷。

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

好将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狱草烟深②,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

[注]①徐君猷:名大受,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当时黄州知州。

②狱草烟深:此句和下句的意思是黄州百姓安居,政治清明,监狱里没有罪犯,庭上少有诉讼。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上阙先描写自然,再转到议论民俗生活,描写沉浸在浓郁端午节日气氛中的黄州,呈现出一派清新升平的气象。

B. 词的下阙写苏轼与徐君猷一起欢度端午节的情景,字里行间渗透着苏轼与徐君猷志同道合的情谊与痛快淋漓的才思。

C. “好将沉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三句承上启下,由咏景转向写人,将欢欣谐趣的苏轼和徐君猷描绘得十分传神。

D. 全词借景抒情,名为写端午风俗,欣赏自然风光,实则借题发挥,赞颂徐君猷的善施政德,称赞他使民安乐的功绩。

【精品】部编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

【精品】部编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

【精品】部编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诗歌赏析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全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情怀。

(2)请简要分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

【答案】(1)设问;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解析】【分析】(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这两句前一句问,后一句答,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这两句炼字炼句极见功夫。

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故答案为:(1)设问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点评】(1)本题考查诗歌中的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解答时需要理解诗歌内容大意。

(2)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①。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①诗人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

(1)请结合诗歌首联内容,具体说说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特点的。

2022-2023年上海语文中考专项训练——诗歌阅读(含解析)

2022-2023年上海语文中考专项训练——诗歌阅读(含解析)

2022-2023年上海语文中考专项训练——诗歌阅读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诉衷情【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 词中“关河”指的是(2)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当年”“匹马”两句尽显词人只身远征建功立业的豪情。

B.“尘暗旧貂裘”借用苏秦的典故表达抱负无处施展的惆怅。

C.“泪空流”既体现了词人内心的痛苦,又表现出对朝廷的不满。

D.“身老沧洲”表达词人虽已暮年,但仍想征战沙场豪迈情怀。

2.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列各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绍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挠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 本首词中,作者用了“ ”“遗冯唐”“ ”三个典故。

(2) 下列对本首词中“狂”内涵的分析不恰当的项是A.“狂”在外在。

身着锦帽貂袋,手中左牵黄犬,右擎苍鹰。

B.“狂”在行为。

率千骑“卷平冈”,“亲射虎”“射天狼”。

C.“狂”在姿态。

尽兴“酒酣”,“胸胆开张”,不惧鬓霜。

D.“狂”在志向。

期盼着朝廷“遣冯唐”,早日能报效国家。

3.阅读下面的曲,完成后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 这首曲作者是朝的(姓名)。

(2) 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枯”“老”等修饰语蕴含无限苦。

B.“小桥流水人家”是思念中的故乡。

C.多种景物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

D.整首曲写尽秋意却无一“秋”字。

4.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 这首诗隐含的两个成语是:、。

(2) 诗人描写了古寺的肃穆幽深和宁静,表达了诗人。

5.阅读(甲)(乙)诗文。

2020高考备考诗歌综合练习题目选择题答案【教师版】【刘希国】

2020高考备考诗歌综合练习题目选择题答案【教师版】【刘希国】

2020年高考备考古代诗歌阅读综合练习A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李侍御赴安西高适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①燕支②北,秦城太白东③。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二句以以“金”“铁”饰"鞭”“骢”,平添力度,“行子"意气昂扬的英姿如在眼前。

B.颔联紧承送别。

“万里外”展现出巨大的空间,“一杯中”回到别筵,极富捭阖之力。

C.颈联对比,连用地名尽显意境之广阔,使人联想到安西与长安万里之遥,归乡无望。

D.末句以看宝刀的动作,表现豪壮气概,鼓励友人昂扬奋发地踏上征途,尽扫别离愁绪。

14.C(“颈联对比”错误,“归乡无望”解读错误,“虏障”与“秦城”之间,遥隔万里,临发之际,回望秦城,自然不免有所留恋,但“功名万里外”的豪情壮志又激励征人挥鞭直指前路。

)B.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酬李端校书见赠司空曙绿槐垂穗乳乌飞,忽忆山中独未归。

青镜流年看发变,白云芳草与心违。

乍逄酒客春游惯,久别林僧夜坐稀。

昨日闻君到城阙,莫将簪弁胜荷衣。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由眼前之景引发对山中生活的回忆,流露出对好友独行未归的慨叹。

B.颔联中诗人感叹岁月流逝,黑发已变成白发,自己钟情的白云芳草也已经久违。

C.颈联中诗人四处游玩、与人推杯换盏的生活状态和昔日与林僧静夜长坐形成对比。

D.“昨日”一句写诗人听闻李端已到京城,点出写作背景,暗合了题中“见赠”二字。

14、A(“独”字还隐约透出作者当官的孤独苦闷之情。

)C.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答高博士[南朝]何逊北窗凉夏首,幽居多卉木。

飞蜨弄晚花,清池映疏竹。

为宴得快性,安闲聊鼓腹。

将子厌嚣尘,就予开耳目。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开头两句,先向朋友描述自己居所的幽清,“夏首“则点明时令。

B.诗的三、四句景致颇富诗意:蝴蝶在花间流连,疏竹与波光交相辉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赠新平少年
李白
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

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

一遭龙颜君,啸咤从此兴。

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

而我竟何为?寒苦坐相仍。

长风入短袂,两手如怀冰。

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
摧残槛中虎,羁绁鞴上鹰。

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
注:李白天宝三年(744)在安州(今湖北安陆县)写了《上安州裴长史书》及此诗,他蒙冤上书自白,并恳求裴长史引荐。

但裴氏听信流言,拒绝了他的要求。

李白遂决意西入长安寻求出路。

15.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前八句借韩信事自喻,自认为有韩信那样的辅国才智,同时也是自比眼前的遭遇有
如韩信未遇汉王前在淮阴的处境。

B. 后十句由咏史转入言志,“长风入短袂,两手如怀冰。

”表明自己处境困顿,但仍
怀高洁之志。

C. 最后四句以猛虎、雄鹰自比,说明自己目前的处境,有如被囚的猛虎,任人“摧残”;
有如被缚的雄鹰,不能展翅腾越,搏击长空之志无法实现。

D. 本诗咏史言志,赋物抒情,表达了作者希望摆脱目前困境,一展雄才的内心情感。

16.本诗选取了韩信的哪些事迹?请简要概括(不超过20字)。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中“▲,▲”两句描绘春天的景致,也与自己落寞的情怀构成对照,正所谓“春愁隔夜生”。

(2)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中“▲,▲”两句写出了水天辉映、星月晶莹的美景。

(3)秦观的《鹊桥仙》中“▲,▲”两句,写出了恋人相聚时的情意缠绵和相会的时光美好短暂。

(4)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两句形神兼备,描摹了箜篌乐声清脆悲
抑的起伏变化。

15.B
16.胯下受辱、一饭千金(报答漂母)、刘邦的知遇之恩。

(一点2分)
17.(1)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2)素月分辉,明河共影
(3)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4)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