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

合集下载

古典诗词鉴赏系列修辞

古典诗词鉴赏系列修辞
03 分析
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通过比喻手法突出了西湖 的美丽。
拟人
01 定义
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类的特性、情感和行为。
02 例句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杜甫《江 畔独步寻花》)
03 分析
将桃花赋予了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借代
定义
用一个事物的部分或特征 来代替该事物本身。
分析
用猿声代替猿,用轻舟代 表船,使得诗句更加简洁 有力。
突出形象
夸张能够通过夸大或缩 小事物的形象来突出事 物的特征和形象,使诗 词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和 形象感。
创造独特风格
夸张的使用可以使诗词 更具有个性和独特风格, 通过不同寻常的表达方 式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和兴趣。
修辞手法在古典诗词中的发
04
展与影响
比喻的发展与影响
发展
比喻是古典诗词中最早使用的修辞手法之一。从《诗经》 开始,诗人就经常使用比喻来描绘事物,增强诗歌的形 象性和感染力。
物物拟人
两个非人的事物相互赋予人的特性或情感。例如,“月照花前人 迹少,风摇松下鸟声哗。”
借代的运用
01
02
03
特征代本体
用事物的特征来代替该事 物本身。例如,“红酥手 ,黄縢酒。”
专名代本体
用某一事物的专有名称来 代替本体。例如,“蓬门 今始为君开。”
形象代本体
用与本体事物相似的事物 来代替本体。例如,“欲 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 君又寒。”
例句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Leabharlann 过万重山。(李白《早发 白帝城》)
夸张
定义
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以强调表达效果。
例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 庐山瀑布》)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十篇】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十篇】

【导语】中国诗起源于先秦,⿍盛于唐代。

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于宋代。

在中华⽂明灿烂的长卷中,唐诗宋词是其中最为绚丽的华章。

诗词是阐述⼼灵的⽂学艺术,⽽且诗词在语⽂教材中也是很重要的⼀门课程。

下⾯®⽆忧考⽹就给⼤家分享下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欢迎阅读!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静夜思》 《静夜思》 唐代:李⽩ 床前明⽉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低头思故乡。

诗词鉴赏: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刹那间所产⽣的错觉。

⼀个独处他乡的⼈,⽩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到夜深⼈静的时候,⼼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何况是在⽉明之夜,更何况是⽉⾊如霜的秋夜。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动地表达了诗⼈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光误作铺在地⾯的浓霜。

⽽“霜”字⽤得更妙,既形容了⽉光的皎洁,⼜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凝望着⽉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的照耀下。

于是⾃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

“低头”这⼀动作描画出诗⼈完全处于沉思之中。

⽽“思”字⼜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草⼀⽊,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不在思念之中。

⼀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华美的辞藻;它只是⽤叙述的语⽓,写远客思乡之情,然⽽它却意味深长,耐⼈寻味,千百年来,如此⼴泛地吸引着读者。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钱塘湖春⾏》 《钱塘湖春⾏》 唐代:⽩居易 孤⼭寺北贾亭西,⽔⾯初平云脚低。

⼏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不⾜,绿杨阴⾥⽩沙堤。

诗词鉴赏: 这是⼀⾸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

艺术之美: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艺术之美: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艺术之美:中国古典诗词鉴赏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情感。

从《诗经》到唐宋诗词,再到元明清诗词,中国古典诗词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趣味。

鉴赏中国古典诗词,就是要在理解其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感受其艺术之美,领略其韵味和神韵。

一、中国古典诗词的起源与发展1.1 古典诗词的起源古典诗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歌谣。

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5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代表了民间歌谣的风格,而“雅”和“颂”则代表了宫廷音乐和祭祀颂歌的风格。

1.2 古典诗词的发展古典诗词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发展为楚辞、赋等文学形式。

汉代以后,古典诗词进入了繁荣时期,唐代和宋代更是诗词发展的两个高峰。

唐代以诗为主,出现了李白、杜甫、王维等众多伟大诗人,而宋代则以词为主,出现了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伟大词人。

二、中国古典诗词的分类与特点2.1 古典诗词的分类中国古典诗词主要包括诗、词、赋、散文等几种形式。

其中,诗主要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词则有长短句之分,赋是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文学形式,散文则包括了唐宋八大家等众多文学家的作品。

2.2 古典诗词的特点中国古典诗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音乐性:古典诗词的音韵、节奏和押韵都具有严格的规定,如平水韵、词林正韵等。

2.意境美:古典诗词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通过景物描写、情感抒发等手法,营造出优美的意境。

3.寓意深刻:古典诗词中常常融入了诗人的人生感悟和哲理思考,具有深刻的寓意和思想内涵。

4.表现手法丰富:古典诗词运用了比喻、象征、拟人等丰富的表现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三、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3.1 了解背景知识鉴赏古典诗词,首先要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和作品特点。

这有助于理解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3.2 品味意境古典诗词的意境是其艺术之美的核心。

古诗词鉴赏(一)

古诗词鉴赏(一)

古诗词鉴赏(一)双调殿前欢薛昂夫柳扶疏,玻璃万顷浸冰壶。

流莺声里笙歌度,士女相呼。

有丹青画不如。

迷归路,又撑入荷深处。

知他是西湖恋我,我恋西湖。

木兰花宋祁(2004全国卷)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为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这首词的上半阕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

对词中的“闹”字,你认为写的好不好?为什么?村行王禹偁(2004年成人卷)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听蜀僧濬弹琴》李白(2004天津卷)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的理解。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2002年全国卷)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附录: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苦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附录:《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青草,更行更远还生。

范仲淹《苏幕遮》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李重元《忆王孙》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

江南逢春李龟年杜甫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相思王维(2004上海春考卷)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古典诗词鉴赏》课件

《古典诗词鉴赏》课件

03
古典诗词的主题与情感
山水田园
总结词:描绘自然风光、田园生活的主题,表达对自 然美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输标02入题
详细描述
01
03
田园诗则以农村生活为题材,描写农事、农民和农村 的景致,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淳朴民风的赞美
,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04
山水诗以自然风光为对象,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 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如王之涣的《登鹳 雀楼》。
详细描述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古典诗词可以分为古诗、律诗、绝句 、词曲等类型。同时,不同流派如唐诗、宋词等也有各自独 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代表了不同时期和地域的文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通过相似性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 使形象更生动、意义更深刻。例如,“不 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提升审美
通过鉴赏古典诗词,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 修养。
05
古典诗词的现代价值与影响
古典诗词的文化传承
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 宝。通过鉴赏古典诗词,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 和思想内涵,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古典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历史背景,对于研究历 史文化、民族风俗等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通过深入挖掘古 典诗词的文化内涵,可以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古典诗词的教育意义
古典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对于培养人的品格、修养、 情操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通过学习古典诗词,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 ,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古典诗词中还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智慧,对于拓宽知识面、启发思维等方面也具 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学习古典诗词,可以增长知识、启迪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 能力。

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三、纵横比较法
三、纵横比较法
纵向 比较
题材:唐代爱情诗Vs 宋代爱情词 作家:同一位诗人前期创作Vs后期创作
题材
横向
体裁
比较
意象
Vs
风格
15
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四、情感体验法
四、情感体验法
(一)理论诠释
发挥想象、联想,进入作品的意境,感受 形象
16
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四、情感体验法
(二)作家作品举证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 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6
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一、知人论世法
3.李煜前期词与后期词
前期词(961—975): 内容上多写宫廷享 乐生活,风格华艳 温婉。
后期词(975—978):
内容上多亡国哀痛、 故国之思,风格深 挚哀婉。
浪淘沙
虞美人
红日已高三丈透。 金炉次第添香兽。 红锦地衣随步皱。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 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 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8
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二、分解综合法
二、分解综合法
(一)理论诠释
分解综合法:阅读、鉴赏古典诗词作品时,对所鉴 赏的作品先进行分解,弄清每首诗词的段落层次及各 自的内涵、主旨,然后再把各部分综合起来,对全首 诗词进行整体观照,从整体上去把握该诗词的结构脉 络、情感内涵与全诗主旨。
1.爱情婚姻诗词的情感体验
《诗经·周南》的首篇《关雎》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欧阳修《生查子》 李清照《一剪梅》
17
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四、情感体验法
2.思亲怀乡诗词
除夕、新年

试谈古典诗词鉴赏的意义

试谈古典诗词鉴赏的意义

试谈古典诗词鉴赏的意义
古典诗词的鉴赏是对古典文学的继承和发展,从中可以研究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文章的构思和意境,从而更好地了解作品背后人文精神和内在价值。

其次,古典诗词鉴赏也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比如,通过欣赏礼体整洁,形式和谐,有机结合,抒情主义,富有诗意等特点的古典诗词,可以使我们增强对字句韵律、音律的欣赏能力,培养对自然风景实物景观细腻的审美意识,最终使我们的思维更加扩展,增长更文化更高的修养。

总之,古典诗词的鉴赏不仅是传承优秀文化的一种方式,更是一种增长修养的一种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学习和体会古代大师们的文化内涵,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对于我们的人生态度和人生理念的认知,也会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完整版)20首古典诗词名篇鉴赏

(完整版)20首古典诗词名篇鉴赏

(完整版)20首古典诗词名篇鉴赏古典诗词20首名篇鉴赏1、点绛唇林逋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

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释】:①金谷:即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洛阳建造的一座奢华的别墅。

②王孙:贵人之子孙。

也是草名。

③萋萋:草盛貌。

【赏析】:林逋的《点绛唇》是一首咏草的杰作。

以拟人手法,写得情思绵绵,凄楚哀婉。

语言美,意境更美。

为历代读者称诵。

此为咏物词中的佳作。

全词以清新空灵的笔触,物中见情,寄寓深意,借吟咏春草抒写离愁别绪。

整首词熔咏物与抒情于一炉,凄迷柔美的物象中寄寓惆怅伤春之情,渲染出绵绵不尽的离愁。

“余花”两句,写无主荒园细雨中春色凋零,绚烂的花朵已纷纷坠落,连枝头稀疏的余花,也随蒙蒙细雨而去。

“满地和烟雨”,境界阔大而情调哀伤,虽从雨中落花着笔,却包含着草盛人稀之意。

眼看“匆匆春又归去”,词人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惆怅情怀。

过片直写离情。

长亭,亦称十里长亭。

古代为亲人送行,常长亭设宴饯别,吟咏留赠。

此时别意绵绵,难舍难分,直到太阳西下。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词人正是抓住了黯然销魂的时刻,摄下了这幅长亭送别的画面。

最后“王孙”三句,活用《楚辞意,是全词之主旨。

“王孙”本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后来诗词中,往往代指出门远游之人。

凝望着亲人渐行渐远,慢慢消失了,唯见茂盛的春草通往四方之路,茫茫无涯。

正如李煜》清平乐《词所说:“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话外音】:金谷园曾经是锦绣繁华的丽园,如今已是杂树横空、蔓草遍地了。

写春色用“乱生”二字,可见荒芜之状,其意味,与杜牧《金谷园》诗中的“流水无情草自春”相近。

“谁为主”之问,除点明园的荒凉无主外,还蕴含着作者对人世沧桑、繁华富贵如过眼烟云之慨叹。

【集评】:石崇《金谷诗序》里说,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他曾金谷涧为其饯行。

所以后来南朝江淹的《别赋》中就有“送客金谷”之说,成了典故。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人既去,园无主,草木无情,依旧年复一年逢春而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词鉴赏》网上形成性考核(3)唐五代部分(二)一、选择题1、七律在哪位诗人的手中达到顶峰?A、杜甫B、李白C、王维D、王昌龄2、诗作被称为“诗史”的诗人是A、陆游B、杜甫C、白居易D、屈原3、《登高》的作者是A、杜甫B、王维C、孟浩然D、岑参4、“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作者是 A、李商隐 B、白居易 C、韩愈 D、杜甫5、“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的作者是 A、杜甫 B、白居易 C、韩愈 D、柳宗元6、《西塞山怀古》的“古”是指A、秦灭楚B、西晋灭吴时C、隋灭陈时D、唐灭隋时7、“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的作者是A、陶渊明B、李白C、王维D、刘禹锡8、“五言长城”是指诗人A、李商隐B、王维C、杜甫D、刘长卿9、李商隐是我国哪个时代的诗人?A、晚唐B、中唐C、盛唐D、初唐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X 1、韩愈《调张籍》赞李白、杜甫诗歌的名句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X 2、杜甫诗歌风格多样,慷慨悲凉则是其基本风格。

->基本风格是沉郁顿挫。

X 3、《春望》的首联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X 4、《春望》表现了诗人忧时伤乱,由思家到忧国的感情。

诗的前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国家遭难,充溢悲情。

->前四句写春望之景,睹物伤怀。

X 5、《登高》首联描写的物象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X 6、杜甫的《春望》八句四对,对偶精巧,用韵讲究,被称为“七律之冠”。

->杜甫的《登高》X 7、李白的律诗代表了唐代律诗的最高成就。

->杜甫X 8、七律在李白手中达到顶峰。

->杜甫V 9、杜甫的《春望》善于融情于景,使情景交融,创造出感人的悲秋意境。

诗歌风格“慷慨悲凉”,富有气势。

V10、杜甫的乐府诗继承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创造了“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X 1、韩愈《调张籍》赞李白、杜甫诗歌的名句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X 2、杜甫诗歌风格多样,慷慨悲凉则是其基本风格。

->基本风格是沉郁顿挫。

X 3、《春望》的首联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X 4、《春望》表现了诗人忧时伤乱,由思家到忧国的感情。

诗的前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国家遭难,充溢悲情。

->前四句写春望之景,睹物伤怀。

X 5、《登高》首联描写的物象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X 6、杜甫的《春望》八句四对,对偶精巧,用韵讲究,被称为“七律之冠”。

->杜甫的《登高》 X 7、李白的律诗代表了唐代律诗的最高成就。

->杜甫X 8、七律在李白手中达到顶峰。

->杜甫V 9、杜甫的《春望》善于融情于景,使情景交融,创造出感人的悲秋意境。

诗歌风格“慷慨悲凉”,富有气势。

V10、杜甫的乐府诗继承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创造了“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X 11、高适的《雁门太守行》意象新奇,设色鲜明,造型新颖,想象丰富而奇特,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这是他的诗歌的突出特点。

->李贺的《雁门太守行》V12、新乐府运动是中唐诗坛上的一件大事。

“新乐府”与古题乐府相对,用自命新题以写时事的乐府诗。

改变了沿袭古题、唱和重复,而为寓意古题、刺美见事。

最初是由杜甫开创的。

到中唐时期,由韩愈、柳宗元倡导,由这个诗歌流派而逐渐形成一个现实主义诗歌运动,其宗旨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主张诗歌要有社会内容,反映民生疾苦和社会弊端,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和讽喻作用。

X 13、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韩愈、柳宗元。

->白居易、元稹X 14、白居易,号乐天,为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作家。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X 15、《长恨歌》的题材是唐宪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唐玄宗X 16、晚唐时期被誉为“小李杜”的是李煜、杜牧。

->李商隐和杜牧X 17、“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是李商隐在《无题》中的诗句。

->《锦瑟》X18、《锦瑟》的主题有写景、咏物、讽刺、政治等多种说法。

-- >其主题是有说是写爱情,悼亡的,咏物的,讲政治的等级>V19、李煜的《虞美人》的写作背景是唐朝为宋所灭,李煜被囚禁。

三、默写题1、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2、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四、论述题1、以《登高》为例,分析杜甫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点答:1.此诗分两层,前四句是写景,雄浑壮观,描绘出一幅长江秋色图,但又蕴涵着万木叶落的萧瑟以及由目睹长江不息的逝水而产生的时光易逝、人长易老的悲凉。

后四句写登台所感,抒发了因悲秋、老病、艰难苦恨而产生的悲伤之情。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将一生的经历作了高度概括,10年的西南漂泊,居无定所,依人成事,其内在的思想感情含量极为深厚。

由于生活的艰难,孤独感,使作者过早的衰老。

2.此诗在艺术上有高度的成就,首先无论是抒情还是写景都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从而使诗具有巨大容量,特别是后四句,将杜甫的一生经历、积聚在心中的情感,都有形象的表现。

其次是格律谨严,抻韵响亮,对仗工稳。

再次,全诗情景交融,景为情设,情以景显。

前四句写景,蕴涵情绪、感受,为后四句的抒怀确定了基调,后四句的抒怀恰是在前四句提供的图景里进行了,更真切,更具感染力。

2、举例说明白居易歌行体诗歌的艺术特色答:拿诗中流传极广的《长恨歌》来说,这首具有很强抒情的叙事长诗在艺术上是很成功的,第一,全诗结构完整紧凑,层次分明,段与段之间过渡自然,组成了有机的统一体。

第二,诗中将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叙中有情,叙述为了抒情,因而才这样感谢人。

第三,运用了白描、比喻等多种手法来刻画形象,使诗中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第四,全诗语言华美,音韵和谐,随着情感抒发的需要变换韵脚,富有音乐之美,增强了艺术效果。

第五,善于选取典型物象,通过精心组合,来衬托人物的内心,以更好地表达主旨。

以上是白居易歌行体诗歌的艺术特色。

3、举例说明杜牧诗歌的题材和艺术特色答:《赤壁》是杜牧是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诗,可以看作是“史论”,这是一个创造。

其思想艺术特色是:第一,立意新颖,不落俗套,精警深刻;第二,工于发端,善于选择,所取切入点十分巧妙;第三,语言精练,音节响亮,含蓄蕴藉。

由此形成了这首诗俊爽清丽而又深刻含蓄、雄姿英发而富有神韵的风格。

4、举例说明李商隐诗歌的特征答:以李商隐的《锦瑟》来举例,这首诗内蕴深厚,境界迷离,意味不尽。

这首诗首先在于用典贴切,拟喻恰当。

以庄生梦蝶、望帝化鹃的典故,表现自己的伤感和执着,极为贴切;以珠有泪、玉生烟拟喻自己的悲哀和对才华的自信,极为恰当。

用典使诗特别含蓄,而用得贴切,拟喻恰当,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其次,全诗以“思年华”领起,而经“此情”总承,首尾呼应,结构非常完整,这就营造了一个自足的艺术境界。

这个境界中,有广阔的空间可以让读者进行丰富的想象联想,从而使诗的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和深厚。

再次,全诗语言华丽,对仗工整,富于音乐之美。

最后,这首诗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比拟的手法,从而使意象迷离,意味深沉。

五、鉴赏题仔细阅读所提供的诗作,并写出一篇不少于300字的鉴赏文章。

题目自拟,角度自选。

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本诗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

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诗。

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

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

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

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

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

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