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歌鉴赏知识点归纳汇总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知识点总结
一、古代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
1.比喻:通过比较的手法来使读者更好的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从而起到烘托诗歌效果的作用。

2.夸张:通过夸张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从而加深诗歌的
艺术表现力。

3.拟人:将非人类的事物比拟为具有人的思想能力和行为特点
的形象,从而使诗歌有了别样的生命感。

4.象征:通过寓意隐喻的方式,使诗词表现得更加深邃,留给
读者的空间更大。

二、唐诗宋词必备积累
在研究古代诗词鉴赏的过程中,不能完全背诵而缺乏深入理解。

需要掌握一些必备的积累如下:
1.了解唐宋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

2.了解唐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能够清楚明确的区分他们的特
点和艺术风格。

3.掌握一些常用词汇和典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整首诗
歌的意思。

三、鉴赏技巧
1.语音韵律鉴赏:了解每个汉字的声调,把握诗歌句子的语音、韵律特点和节奏。

2.字词句法鉴赏:了解每个字的田字格、象形、会意、指事、
形声等特点,把握词义、造句法和句子结构。

3.意象、意境鉴赏:把握诗歌的意象、意境,并通过联想、比喻、夸张等方式理解和领会,提升鉴赏水平。

总之,古代诗歌是文学艺术的瑰宝,其艺术价值也是非常高的。

我们需要在不断学习、积累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归纳梳理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归纳梳理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1、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1、 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如: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2、 诗人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一般有下面几种 形象类型。

(与情感类题型具有一定互通性)(1) (2) (3) (4) (5) (6)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3、 分析思路,技法解密(1) (2) (3) (4)4、 答题步骤: 形象集中统一 (1) 概括描述形象特征(思想性格特征+人物身份)。

(2) 找出诗人描写人物的有关诗句,分析形象。

(3) 结合诗歌主旨分析形象的意义。

形象特点多样(1) 特点1+分析+意义(2) 特点1+分析+意义(3) 特点1+分析+意义(二) 景物形象1、 答题思路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情感,“境”是诗歌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意”与“境”融合一致所形成的艺术境界就叫“意境”。

2、 答题步骤:(1)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 画面。

(要忠实于原诗,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气氛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 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表达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方只答“表达了作者感 伤的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友人送别、思念故土的形象。

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

分析描写手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抓住人物特征。

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

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 o(三)事物形象1、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借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

古典诗歌鉴赏基本知识

古典诗歌鉴赏基本知识

④作家风格: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修养 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 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下面是唐 宋一些主要作家的风格: 李白——清新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明 丽清纯;韩愈——雄博奇险;杜牧——峭健俊逸;李 商隐——绮丽缠绵; 陆游——豪岩丰腴;姜夔——清刚疏岩;温庭筠——细 实秀密;苏轼——雄奇清俊,豪放婉约;辛弃疾—— 雄浑雅健,激昂豪放;柳永——清丽遒劲,婉转细密; 周邦彦——浑厚圆润,和婉明密;秦观——清新倩丽, 柔情婉约;王安石——思深学博,爽健峭拔;李煜— —清新秀丽,深沉凄婉;李清照——新巧清丽,婉约 刻挚;黄庭坚——深沉奇岖,挺拔瑰丽;
古典诗歌鉴赏基本知识
1.常见的语言风格 2.常用的表达技巧
3.常见的情感、主旨 4.常见的意象和意境
相关基本知识 ① 诗歌体裁 • 古体诗: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 诗 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 近体诗 古代诗歌 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 词: 小令、中调、长调 • 曲: 主要指元人散曲,包括套曲和小令
3.常见的情感、主旨
①.在古典诗词中常常表达这样的情感: 忧愁、惆怅、孤独、寂寞、伤感、烦闷、 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持节操等等。
②常见术语归类
归类
1.忧国伤时
具体表述
举例
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宫》 反映离乱的痛苦 杜甫《春望》 同情人民的疾苦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高》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杜甫《兵车行》
送别诗:以临行送别为诗歌内容,如高适的《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 不识君。‛
咏史诗:以历史兴衰、前朝旧事、怀古讽今为诗歌内容, 杜牧、李商隐写了许多,如李商隐的《隋宫》:‚乘兴南游不

小学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

小学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

小学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学习和鉴赏古代诗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语文表达能力。

下面是小学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的知识点总结。

一、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按照体裁可以分为五言、七言和律诗。

五言即每句诗有五个字,七言即每句诗有七个字,而律诗则是按照特定的音律要求创作的。

二、古代诗歌的韵律古代诗歌注重音韵和节奏的表达,常用的韵律有平仄、押韵、对仗等。

平仄指的是句子中字音的轻重,押韵指的是诗句中相同或相近的音韵,对仗指的是诗句中的意思相互呼应或相互补充。

三、诗歌的意象与表达古代诗歌以意象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

在鉴赏古代诗歌时,可以关注诗句中出现的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而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四、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古代诗歌在形式上有诗体、诗句和诗句之间的对仗等特点,而在语言和意境方面则强调表现力和抒情性。

通过学习和鉴赏古代诗歌,可以让学生领略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培养他们对优美诗歌的喜爱和欣赏能力。

五、鉴赏古代名篇古代诗歌中有很多经典的名篇,如《登鹳雀楼》、《静夜思》、《江雪》等。

通过学习和鉴赏这些名篇,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诗歌的魅力,培养他们对诗歌的热爱和创作的动力。

六、写作与创作在学习古代诗歌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和创作能力。

通过模仿古代诗歌的形式和语言风格,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进而创作出个性化的作品。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古代诗歌的学习和鉴赏,可以让学生领略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语文表达能力。

希望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进一步开拓视野,用心去感受和欣赏古代诗歌的魅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创作能力。

诗歌鉴赏知识点

诗歌鉴赏知识点

诗歌鉴赏知识点表1 考点说明考点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1、古代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物象、意象)2、语言(炼字、诗眼、语言风格)3、表达技巧(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行文结构)考点二、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1、思想内容(忧国伤时、志向抱负、人生感受、思乡怀人、离情别绪)2、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表2 古代诗歌形象考点典例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一、意象1、《山居秋暝》王维2、《北陂杏花》王安石3、《次石湖书扇韵》姜夔二、物象1、《石灰吟》于谦三、人物形象1、抒情主人公形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东坡》苏轼2、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江雪》柳宗元《点绛唇》李清照表3 古代诗歌语言考点典例一、诗眼《过香积寺》王维《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二、炼字1、炼动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2、炼形容词《早发白帝城》李白3、炼副词《闺怨》王昌龄《宫词》吴衍三、语言风格1、含蓄委婉《近试上张水部》朱庆余2、婉约细腻《雨霖铃》柳永3、朴素自然《山中送别》王维《卜算子》李之仪《昭君怨咏荷上雨》杨万里表4 修辞方法归类一、比喻: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1、明喻: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2、暗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3、借喻: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4、博喻: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二、通感:就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

可分为形容的通感和比喻的通感。

1、形容的通感: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2、比喻的通感:风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三、比拟: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及行为,或者赋予甲事物以乙事物的行为动作,从而使描写生动形象,使画面鲜明生动,使表情达意更别致,更隽永。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古典诗歌鉴赏1. 唐诗宋词元曲的体裁特点及代表作品- 唐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代表作品如《登鹳雀楼》、《送元二使安西》、《忆江南》。

- 宋词:豪放派、婉约派,代表作品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清照的《如梦令》。

- 元曲:元杂剧和元散曲,代表作品如《西华山》、《蝴蝶梦》。

2. 古典诗歌的意象与比喻手法- 唐诗的意象: 如“烟波江上使人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宋词的意象: 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茶杯盈满香泛泛,看指尖生白月圆”。

- 古典诗歌的比喻手法: 如“花前失却消息,天外月孤明”、“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3. 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表达- 唐诗:以清新含蓄、咏怀忧愁为主要特色,表达心境、抒发情感。

- 宋词:以空灵浪漫、婉约柔情为主要特色,抒发爱情、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 元曲:戏剧性强,情感表达直接、豪放,兼具唐诗和宋词的特点。

4. 古典诗歌的韵律、格律、韵脚- 韵律:指诗句中的声调、音长、重音等读法,使整首诗的朗朗上口。

- 格律:唐诗的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宋词的词牌,元曲的五律、七律、八行双调等,是规定诗歌的韵律长度和节奏。

- 韵脚:诗句末尾的音节,如仄韵和平韵。

二、现代诗歌鉴赏1. 新诗的体裁特点及代表作品- 新诗:自由诗、意象诗、写景诗,代表作品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2. 现代诗歌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现代诗歌的特点:追求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诗人对时代、生活和人性的思考与反思。

- 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意象的运用、语言的简洁明快、意境的抒发和节奏的变化等。

3. 新诗派别及代表诗人- 流派:白话诗派、新感觉派、新月派、壁报诗派等。

- 代表诗人:郭沫若、毛泽东、艾青等。

4. 现代诗歌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关系- 现代诗歌反映现实,关注人民生活、社会问题和思想状况,与现实主义文学有紧密的联系。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知识资料汇总(一)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知识资料汇总(一)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知识资料汇总(一)一、古诗含意中国古代诗歌,一般称作旧诗,是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广义的中国古代诗歌,可以包括各种中国古代的韵文如赋、词、曲等,狭义则仅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二、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早期的诗人类许多民族在语言的发展中产生了适合本民族语言的诗歌形式。

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其中最早的诗作于西周初期,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

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也被称为“诗三百”。

《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为民歌,是其中的精华部分。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四言为主的句式和重叠反复的章法,也是这一时期诗体的主要特色。

后来有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归纳为《诗经》六义。

在战国后期,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文人诗人和他在楚歌的基础上创制的诗体,这就是屈原和楚辞。

因楚辞的代表作是《离骚》,故楚辞也被称为骚体诗。

究其缘由,主要是因为到了战国时期,在南方的楚国华夏族和百越族语言逐渐融合,其诗歌集《楚辞》突破了《诗经》的一些形式限制,更能体现南方语言的特点。

楚辞是在楚地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以屈原为其杰出代表。

楚辞句式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灵活多变,多用语气词“兮”字。

《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并称“风骚”,成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两个典范,分别开创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因此该词也常用来代称文学作品,或代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

汉代的古体诗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代时乐府诗形成。

乐府,最先是指汉朝的音乐机关,主要任务是搜集歌辞,训练乐工。

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叫“乐府”,于是乐府由官府名称演变成一种带音乐性诗体的名称。

乐府诗是为了配音乐演唱的,相当于现在的歌词,由西汉的乐府机关和东汉的黄门鼓吹署在民间搜集而来。

古诗文鉴赏 重点知识总结

古诗文鉴赏  重点知识总结

古诗文鉴赏重点知识总结一.内容(一)景物、事物所谓的景物、事物,其实就是诗歌的意象。

意象,构成了诗歌内容,了解不同意象代表的含义也是了解古诗文内容的基础。

以下列举一些较为典型的、有固定含义的意象: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

东篱(高雅,洁身自好)分析意境类题目(意境=意象+情感)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A.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B.思想感情术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二)人物形象诗歌中展现的人物想象,可能是诗人自己,也可能是诗人看到或者想象的人物形象。

一般类型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爱恨情仇,缠绵悱恻漂泊在外,孤苦无依为国征伐,叹恨国政边关驻守,思念家国……(三)炼字炼字类问题,一般是提取比较传神的字,要求赏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知识点归纳汇总一、古诗释义中国古代诗歌,一般称作旧诗,是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广义的中国古代诗歌,可以包括各种中国古代的韵文如赋、词、曲等,狭义则仅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二、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早期的诗人类许多民族在语言的发展中产生了适合本民族语言的诗歌形式。

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其中最早的诗作于西周初期,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

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也被称为“诗三百”。

《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为民歌,是其中的精华部分。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四言为主的句式和重叠反复的章法,也是这一时期诗体的主要特色。

后来有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归纳为《诗经》六义。

在战国后期,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文人诗人和他在楚歌的基础上创制的诗体,这就是屈原和楚辞。

因楚辞的代表作是《离骚》,故楚辞也被称为骚体诗。

究其缘由,主要是因为到了战国时期,在南方的楚国华夏族和百越族语言逐渐融合,其诗歌集《楚辞》突破了《诗经》的一些形式限制,更能体现南方语言的特点。

楚辞是在楚地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以屈原为其杰出代表。

楚辞句式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灵活多变,多用语气词“兮”字。

《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并称“风骚”,成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两个典范,分别开创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因此该词也常用来代称文学作品,或代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

汉代的古体诗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代时乐府诗形成。

乐府,最先是指汉朝的音乐机关,主要任务是搜集歌辞,训练乐工。

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叫“乐府”,于是乐府由官府名称演变成一种带音乐性诗体的名称。

乐府诗是为了配音乐演唱的,相当于现在的歌词,由西汉的乐府机关和东汉的黄门鼓吹署在民间搜集而来。

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

乐府诗长于叙事,和《诗经》是一脉相承的,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实现了四言诗向杂言、五言的过渡。

汉乐府中著名的篇章有《十五从军征》《陌上桑》《羽林郎》《有所思》等,当然最为著名的还是《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

但乐府诗来自民间,直到东汉,文人才在乐府民歌的影响下试作五言诗。

班固的《咏史》是现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诗。

东汉末年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长于抒情,善用比、兴手法是《古诗十九首》最大的艺术特色。

汉末建安时期,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籍、应旸、刘桢)为核心,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创造了“建安文学”的辉煌,并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最后转变。

这一时期著名的诗篇有曹操的《短歌行》,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赠白马王彪》《白马篇》,王粲的《七哀诗》等。

其中,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完整七言诗,对七言诗的形成功不可没。

曹魏后期的正始年间,“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中的嵇康和阮籍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诗人。

阮籍的代表作《咏怀诗》82首开创了中国文学史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进一步推动了五言诗的发展。

此外,汉魏流行的文体还有赋,其体式源于荀子的《赋篇》,并吸收了楚辞的某些要素而成。

著名的篇章有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班固的《东都赋》《西都赋》,以及曹植的《洛神赋》等。

三国时期以建安文学为代表的诗歌作品吸收了乐府诗的营养,为后来的格律更严谨的近体诗奠定了基础。

两晋古诗西晋太康时期,诗歌创作走上形式主义的道路,讲究形式,辞彩华丽,描写繁复。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三张(张协、张载、张亢兄弟)、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潘尼叔侄)、一左(左思)。

只有左思的诗歌骨力遒劲,承传了建安文学的精神,其《咏史》诗开启了咏史和咏怀相结合的新道路。

东晋末年的陶渊明为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五言诗在他的手中得到了高度的发展。

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被诗论家称为“田园诗人”或“隐逸诗人”。

他开创了田园诗,其代表作有《归园田居》《饮酒》。

陶渊明诗对后世影响很大,尤其是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派受其直接影响。

南北朝的诗歌文化交流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又一发展时期,这表现在又一批乐府民歌集中地涌现出来,与汉乐府诗前后辉映。

南朝的民歌多清丽柔婉,代表作是长诗《西洲曲》。

北朝的民歌则多刚健豪爽,其代表作《木兰诗》,与汉乐府中的《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

在这其间交流产生的更是《古诗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诗的代表,标志着五言诗由产生发展到最终的成熟,它以怨而不怒的态度、形象的语言、比兴手法形成独特的含蓄的风格,对后世的抒情诗有直接的影响。

在文人诗方面,南朝的谢灵运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

沈约等人创立了音韵严格的“永明体”,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主张要讲究诗歌的音韵美。

“永明体”的代表诗人谢朓,山水诗写得清新圆熟,与谢灵运并称“大小谢”;他的新体诗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鲍照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五言和七言乐府诗,《拟行路难》十八首是他杰出的代表作;他隔句押韵的七言歌行为七言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北朝最有成就的是由南入北的诗人庾信。

他的诗赋集南北文学之大成,成为唐代诗风的先声。

唐宋的近体诗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初、盛、中、晚各期都有名家辈出。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及稍后的陈子昂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创造了新体诗——律诗;五律在宋之问、沈佺期手上最后定型。

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

这个时期除出现了李白、杜甫这两位分别代表我国古典诗歌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并被誉为唐诗的“双子星座”得著名诗人之外,还有很多成就显著的诗人,他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孟浩然和王维等人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另一类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人为代表的边塞诗人。

李白的诗歌豪放飘逸,号称“诗仙”,其名篇有《将进酒》、《行路难》、《蜀道难》等。

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号称“诗史”,其名篇有“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安史之乱后的中唐时期,诗歌创作延续了盛唐的高潮。

刘长卿、韦应物的山水诗,是王维、孟浩然一派的继续;卢纶、李益的边塞诗,是高适、岑参一派的余绪。

白居易是这个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诗经》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倡导了一场新乐府运动。

元稹、张籍、王建都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诗人。

白居易名篇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除新乐府运动之外,这一时期还另有一派诗人与元白诗派齐名,这就是以韩愈、孟郊、李贺等人为代表的韩孟诗派。

韩孟诗派以才学为本,以议论见长,作诗力避平俗而求生硬奇险,开了后世宋诗的风气。

其中李贺的诗风更是独树一帜,有“诗鬼”之称,其名篇有《苏小小墓》《梦天》等。

晚唐时期的诗歌感伤气氛浓厚,其代表诗人是杜牧、李商隐,世称“小李杜”。

杜牧长于写七绝,可与盛唐“七绝圣手”王昌龄并肩,其名篇有《山行》《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李商隐长于写七律,其七律用典精巧,对偶工整,名篇有《无题》《锦瑟》《夜雨寄北》等。

另一值得注意的便是诗余——词的产生。

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晚期所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词早在唐代已经出现,是随燕乐而兴起的新诗体,起源于民间。

敦煌曲子词是现存最早的民间词。

唐末的温庭筠第一个专力作词,他的词词藻华丽,被后人称为“花间派”。

五代时,中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问世于西蜀。

这个时期的词人中成就最高的是南唐后主李煜,其名篇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等。

宋诗理趣化及诗余——词的发展壮大经过了唐诗不可逾越的高峰,宋诗无以为继。

但是宋代诗人另辟蹊径,重在理趣,也走上了诗歌的另一高峰。

北宋大家有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其中黄庭坚与陈师道一起开创了宋代影响最大的“江西诗派”。

而南宋的陆游,酷肖李白的才华,更是堪称宋诗第一人,其名篇有《关山月》《示儿》等。

与他同时的还有以“田园杂兴”诗而出名的范成大和以写景说理而出名的杨万里。

文天祥是南宋最后一个大诗人,其代表作是《过零丁洋》。

源于唐代的词,在宋代达到了鼎盛。

唐诗、宋词,堪称中国文学的双璧。

北宋著名的词人有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等。

柳永开创了长调的慢词,使词的规模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代表作是《雨霖铃》(“寒蝉凄切”)。

苏轼作为词的革新家,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使词成为独立的抒情诗体。

这就是所谓的“以诗为词”;其名篇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苏轼的词启迪了南宋豪放词派的诞生。

秦观善作小令,而周邦彦不仅写词且善作曲,他创造了不少新调,对词的发展贡献很大。

在南北宋之交,还出现了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女词人李清照。

她的词意境深厚,感情宛曲,造语清新,尤其是南渡以后的作品如《声声慢》(寻寻觅觅)等,将国破家亡的悲愤与身世漂泊的伤痛融合一气,缠绵抑郁,感人心魄。

进入南宋,词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当推辛弃疾。

他继承苏轼词的豪放风格并加以发展,把词的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其名篇有《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永遇乐》(千古江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等。

南宋后期最著名的词人是姜夔,他继承周邦彦,走上了尚风雅、主格律的创作道路,其名篇有《长亭怨慢》。

诗歌的后期发展到了元代,散曲流行,诗词乃退居其后。

曲可以说是词的另一体,但它跟词除了咏唱时的伴奏乐器不同以外,在语言上也更加接近口语,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加衬字。

这个时期著名的人物有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世称“元曲四大家”。

明代诗歌是在拟古与反拟古的反反复复中前行的,没有杰出的作品和诗人出现。

清代诗词流派众多,如娄东诗派的吴伟业,其《圆圆曲》成为了“梅村体”的代表作;虞山诗派的钱谦益,学得杜甫神髓,风格沉郁悲凉。

但大多数诗人均未摆脱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套子,难有超出前人之处。

清代最著名的词人当属纳兰性德,他的词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王国维评曰:“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其名篇有《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等。

清末的龚自珍是中国诗歌史上最后一位伟人,他的诗直接描写心灵,表现物我冲突,代表作有《秋心》《己亥杂诗》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