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案参考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2)掌握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3)能够分析和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分析古代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1. 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古代诗歌的分类及其特点;3. 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第二课时: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1. 诗歌的形象鉴赏;2. 诗歌的语言鉴赏;3. 诗歌的情感鉴赏;4. 诗歌的思想内容鉴赏。
第三课时:古代诗歌的审美价值1. 诗歌的审美特征;2. 诗歌的审美功能;3. 诗歌的审美教育。
第四课时: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分析1. 诗歌的思想主题;2. 诗歌的社会背景;3. 诗歌的作者思想。
第五课时: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鉴赏1. 诗歌的形象艺术;2. 诗歌的语言艺术;3. 诗歌的表达技巧;4. 诗歌的审美风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古代诗歌的审美价值。
2. 教学难点: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分析;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鉴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分类和鉴赏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古代诗歌,引导学生进行鉴赏;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古代诗歌的鉴赏心得;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诗歌,提高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2. 诗歌鉴赏能力: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3. 创作能力:学生创作诗歌的能力和表达能力;4. 学习兴趣: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学习兴趣和热爱文学的情感。
古代诗歌鉴赏(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鉴赏(选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鉴赏古代诗歌,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魅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分类和基本特点2. 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3. 古代诗歌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4. 鉴赏古代诗歌的实践练习三、教学重点1. 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2. 古代诗歌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3. 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实践能力四、教学难点1. 古代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艺术魅力的理解2. 学生对古代诗歌情感表达的感悟和解读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分析古代诗歌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
2.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古代诗歌的鉴赏实践,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古代诗歌鉴赏的讨论,促进他们的思考和交流。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选用适合的古代诗歌教材或在线资源,确保内容丰富、多样。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诗歌文本和相关的图像、图表等。
3. 教学PPT或幻灯片:制作教学PPT或幻灯片,包含诗歌文本、鉴赏要点等。
4. 练习题和答案:准备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诗歌鉴赏的理解和应用。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介绍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诗歌鉴赏方法的讲解:讲解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包括关注诗歌的形式、语言、意象、情感等方面。
3. 诗歌鉴赏实践:让学生对给定的古代诗歌进行鉴赏,指导他们注意诗歌的特点和情感表达。
4. 诗歌解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深入解析,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促进讨论和交流。
5. 总结和反思: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代诗歌的重要性和鉴赏方法的运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鉴赏。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中国古代的诗歌鉴赏技巧教案

中国古代的诗歌鉴赏技巧教案一、背景介绍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通过学习古代诗歌的鉴赏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提升我们欣赏古诗的能力和享受诗歌带来的美妙。
二、鉴赏技巧之节奏感节奏是古代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它使诗歌更具韵律和感染力。
在鉴赏古代诗歌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来感受诗歌的节奏感:1. 流畅的句子:古代诗歌的句子通常较短,句与句之间有着自然的脉络,顺畅而连贯。
2. 音律和韵脚:古代诗歌有律诗和绝句两种形式,它们通过音节和韵律的变化表现出独特的节奏感,如五言绝句的“短句长句”、“抑扬格”等。
3. 境界的转折:在古代诗歌中,往往通过境界的转折来展现节奏感。
比如,刘禹锡的《陋室铭》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通过转折展现出一种舒适宜人的节奏感。
三、鉴赏技巧之意象感古代诗歌擅长用浓缩的语言传达意象,这是古代诗歌独特魅力的体现。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中的意象,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技巧:1. 形象化的描绘:古代诗歌中经常使用富有感染力的形象来描绘景物、人物和情感,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让人感受到壮丽景色的同时也期待着未来的发展。
2. 比喻手法的运用:古代诗歌通过比喻等修辞手法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比如杜甫的《登高》中的“残云不尽山河在,天意君知否”通过将残云比作烦恼,表达了诗人的思索和愤怒。
3. 音乐化的表达:古代诗歌的意象往往和音乐紧密相联,如孟浩然的《春晓》中的“处处蚊子咬,雨声像蓬莱”,通过运用音乐化的表达,给人一种愉悦和欣慰的感受。
四、鉴赏技巧之情感共鸣古代诗歌传达着古人的思想情感,它们的内涵深远且丰富。
通过运用以下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1. 真实与自然:古人的情感常常表现为真实与自然,我们要通过诗歌中的直观语言和情景,与古人的情感产生共鸣,如岳飞的《满江红》中的“苍天如海,北风卷地,宅中残火衔愁翠”,通过真实而自然的情感表达,与古人情感共鸣。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专题教案

一、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专题教案二、教学目标:1. 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语言特色。
2. 学会欣赏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节奏。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定义和分类。
2. 古代诗歌的语言特色:意象、修辞、节奏。
3. 欣赏古代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语言特色。
2. 难点:欣赏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节奏。
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古代诗歌的定义和分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古代诗歌的语言特色,包括意象、修辞和节奏。
3. 示范:以一首古代诗歌为例,展示欣赏方法和技巧。
4. 练习:学生自主欣赏一首古代诗歌,体会其中的意象、情感和节奏。
教案(后续章节待补充):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专题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语言特色。
2. 学会欣赏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节奏。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定义和分类。
2. 古代诗歌的语言特色:意象、修辞、节奏。
3. 欣赏古代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语言特色。
2. 难点:欣赏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节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1. 教师简要介绍古代诗歌的定义和分类,如古体诗、近体诗等。
2. 提问:同学们对古代诗歌有哪些了解?二、讲解1. 教师讲解古代诗歌的语言特色,包括意象、修辞和节奏。
2. 举例说明意象在古代诗歌中的运用,如山水、花鸟等。
3. 分析古代诗歌中的常见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讲解古代诗歌的节奏特点,如平仄、韵律等。
三、示范1. 教师以一首古代诗歌为例,展示欣赏方法和技巧。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节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四、练习1. 学生自主欣赏一首古代诗歌,体会其中的意象、情感和节奏。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1.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强调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完整版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材第三章,详细内容包括《登鹳雀楼》、《静夜思》、《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三首古代诗歌的鉴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如韵律、对仗、意境等。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学会从多角度欣赏和分析诗歌。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意境的理解与把握。
重点:诗歌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三首诗歌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古代诗歌鉴赏的氛围。
2. 新课导入:讲解《登鹳雀楼》,分析其韵律、对仗、意境等。
3. 例题讲解:以《静夜思》为例,讲解如何鉴赏古代诗歌。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5. 知识拓展:介绍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著名诗人。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歌鉴赏。
六、板书设计1. 古代诗歌鉴赏韵律对仗意境2. 《登鹳雀楼》鉴赏作者:王之涣背景:登高望远韵律:平仄相间对仗:工整严谨意境:开阔宏大3. 《静夜思》鉴赏作者:李白背景:月夜思念家乡韵律:平仄相间对仗:自然流畅意境:寂静凄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鉴赏《春晓》,分析其韵律、对仗、意境。
2. 答案提示:《春晓》作者:孟浩然韵律:平仄相间对仗:自然流畅意境:生机盎然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古代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掌握程度,以及课堂氛围的活跃程度。
2.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阅读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组织诗歌鉴赏比赛,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提示的准确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紧密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和兴趣,同时要体现古代诗歌的多样性。
古代诗歌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掌握诗歌的分类和基本形式,学会欣赏和分析古代诗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韵律、节奏、意象、抒情等。
2. 诗歌的分类和基本形式:古体诗、近体诗、词、曲等。
3. 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了解作者背景、分析意象、品味语言、感受情感等。
三、教学重点:1. 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2. 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难点:1. 理解古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2. 运用鉴赏方法分析古代诗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古代诗歌导入,引起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2. 教学新课:介绍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讲解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
3. 实例分析:分析一首古代诗歌,示范如何运用鉴赏方法。
4. 学生练习:学生自主选择一首古代诗歌,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以及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以及对诗歌鉴赏方法的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和表达能力,以及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学生水平的古代诗歌教材,提供丰富的诗歌素材和鉴赏指导。
2. 多媒体设备:使用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展示诗歌文本、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效果。
3. 在线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诗歌鉴赏的相关资料和学术论文,拓宽学生的视野。
八、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分享自己的见解,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2.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诗歌案例,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鉴赏方法的应用。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精选)-高三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精选)-高三语文</Script>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诗歌鉴赏(一)高考要求:鉴赏评价E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关于诗歌的基本知识,我指的是体裁方面的知识,因为很少考及而且以前讲过,此地处不再涉及。
一.鉴赏用词之妙(一)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
同时,也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当然也是语言的艺术。
诗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
严羽说"诗有别材",其实,诗也有"别语"。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
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
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诗歌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
实际上,很少有人用平常说话的语言来做诗,如果有的话,也是可笑的打油诗。
(静夜思是个例外吧!)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1)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要详加分辨。
例如: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前两句: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
)本篇描写与友人惜别的情景。
"夜雨"二句渲染与友人话别时的环境气氛,是历来傅诵的名句。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习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变革。
2. 理解一些著名古诗词的意义和背景。
3. 发掘古代诗歌的文化意蕴和思想内涵。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表现形式。
2. 分析古代诗歌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3. 了解古代诗人的风格和特点,提高阅读古诗词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掌握如何从文化和思想层面解读古代诗歌。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浏览和欣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古代诗歌或朗读几句古代诗歌进行导入,使学生对古代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学习2.1 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变革学生首先需要了解古代诗歌与汉赋、唐诗的区别,包括内容、艺术形式和文化意义等方面的不同。
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了解各个时代的古代诗歌的变革。
2.2分析著名古诗词的意义和文化背景以唐诗、宋词为例,通过对著名古诗词的背景和文化特点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古代诗歌的文化内涵。
例如:拟古诗歌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政治、文化、宗教思想等方面的联系,以及闲适的田园生活、对故巷儿女的爱情之类系列。
2.3诗人的风格和特点阅读古代诗歌不仅要关注内容,还要关注作者的风格和特点。
通过分析不同诗人的创作特点和写作风格,让学生学会欣赏古代诗歌。
3. 总结3.1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收获。
3.2 解答学生对诗歌的疑惑和问题。
3.3 引导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感性理解和创造力的发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进行诗歌创作。
五、教学方法1. 旁征博引法。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通过引用现代文化元素和历史事件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
2. 对比分析法。
通过与现代文学作品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3. 案例教学法。
基于唐宋诗词中的部分经典篇目向学生阐释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古代诗歌的特点,让学生学会从具体案例中欣赏古代诗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案参考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
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1.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也被称为“诗三百”。
《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其中“风”为民歌,是其中的精华部分。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有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归纳为《诗经》六义。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2.在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文人诗人和他在楚歌的基础上创制的诗体,这就是屈原和楚辞。
因楚辞的代表作是《离骚》,故楚辞也被称为骚体诗。
楚辞的特点: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
“骚”还常与《诗经》中的“风”并称为“风骚”,常用来代称文学作品,或代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
《离骚》是其代表作。
《离骚》是现存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也是一首浪漫主义的杰作。
其作品还有《九歌》(九为虚数,共十一篇)、《天问》、《九章》(九为实指)等。
3.代表两汉诗歌的最高成就为乐府诗。
乐府,最先是指汉朝的音乐机关,主要任务是搜集歌辞,训练乐工。
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叫“乐府”,于是乐府由官府名称演变成一种带音乐性诗体的名称。
汉乐府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叙事性。
代表作《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现存古代最早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汉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
它与北朝的民歌《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木兰辞》选自宋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
4.魏晋时期,文人五言诗开始兴盛。
其代表是以三曹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及晋朝的陶渊明。
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
谥号靖节先生,被诗论家称为“田园诗人”或“隐逸诗人”。
《古诗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诗的代表,标志着五言诗由产生发展到最终的成熟,它以怨而不怒的态度、形象的语言、比兴手法形成独特的含蓄的风格,对后世的抒情诗有直接的影响。
5.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峰。
李白、杜甫分别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被誉为唐诗的“双子星座”。
李白有“诗仙”美称,其诗清新飘逸。
杜甫有“诗圣”之称,其诗沉郁顿挫,有“诗史”之称,如“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白居易是唐朝的又一著名诗人,号香山居士,其文学主张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唐代的著名诗派有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以标举隐逸,寄情山水,歌咏田园生活为其特征。
代表作家有王(维)孟(浩然)。
边塞诗派其作品多描写塞外奇异风光,抒写将士乐观豪迈精神及在征戎生活中的复杂矛盾情感。
诗风奔放昂扬。
代表作家高(适)岑(参)。
6.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
宋代的词从风格上看,豪放派最杰出的代表是辛(弃疾)苏(轼);婉约派的代表是姜(夔)柳(永)、李清照。
7.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是金、元两代兴起、由
“词”蜕化出来的一种歌曲,体式与词相近,较为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地使用口语。
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
小令只用一曲,套数则合一个曲调中许多曲子为一套。
套数也叫套曲,是戏曲或散曲中连贯成套的曲子。
它少则两曲,多则二十曲,没有定数限制。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曲的曲牌作全套的曲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