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八市2018届高三3月联考理综化学试题
湖北省八市2018届高三3月联考化学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2018年3月湖北省“八市”联考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7.A 8.C 9.D 10.D 11.B 12.B 13.C26.(15分)(1)三颈烧瓶(1分,答“三口烧瓶”“三口瓶”“三颈圆底烧瓶”均得1分)(2)2;1、3(2分,每空1分)3;2(2分,每空1分)Fe2++2HCO3-=FeCO3↓+CO2↑+H2O(2分)(3)防止FeCO3与乳酸反应产生的Fe2+被氧化(2分)冷却结晶,过滤、洗涤(2分,“冷却结晶”1分;“过滤、洗涤”共1分,错答或少答0分)(4)乳酸根中羟基(-OH)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2分)(5)98.5%(2分,答“98.50%”或0.985得2分)27.(14分)(1)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原料利用率(1分,只要答案中出现“加快反应速率”或“提高原料利用率”均得1分)MnO2+2Fe2++4H+Mn2++2Fe3++2H2O(1分,错写或掉了“加热”符号0分)(2)双氧水(或过氧化氢)(1分)氨水(1分)Fe(OH)3、Al(OH)3(2分,答对1种1分,错答0分)(3)Mn2+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从而使浸取率降低(2分)(4)4.67≤pH<8(或4.67<pH<8)(2分,答“4.67≤pH≤8”得1分)(5)Mn2++HCO 3-MnCO3+H+,氨水消耗了H+,促进反应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MnCO3的生成(2分)(6)4MnCO3+ O22Mn2O3 + 4CO2Mn2O3+2Al Al2O3 + 2Mn(2分,1个方程式1分)28.(14分)(1)CO2(g)+4H2(g)=CH4(g)+2H2O(g) △H=-164.0kJ·mol-1(2分,状态没有标注或部分标注,扣1分,没有书写“-”0分,凡方程式配平错误不得分。
)(2)① D(2分)②1.0(2分)754p2(或18.75P-2)(2分)(3)温度400o C,氨氮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分,“温度”和“氨氮物质的量之比”每点1分)在400o C时催化剂的活性最好,催化效率高,同时400o C温度较高,反应速率快(2分,答对1点1分)(4)CD(2分,答对1个1分,错答0分)35.(15分)(1)1s22s22p63s23p63d74s2或[Ar] 3d74s2 (1分)Cl>P>S(1分)(2)sp3(1分)V形(1分)(3)Fe(CO)5(2分)1︰1(2分)分子(1分)(4)①正八面(1分)②>(1分)Mg2+半径比Ni2+小,MgO的晶格能比NiO大(2分)③A 或7523a2N A(2分)36.(15分)(1)苯甲醛(1分)碳碳双键、羧基(2分,答对1个1分)(2)取代反应加成反应(2分)(3)CH3COOCH=CH2(2分)(4)(2分)(5)(2分,答对1个1分)(6)(4分)(每步1分)CH3CHO CH3CH=CHCHO CH3CH=CHCOOHCH3CH=CHCOOCH=CHCH3CH3CH2CH2COOCH2CH2CH3命、审题人员黄石:冯思燕鄂州:邵中火黄冈:熊全告王小兰何亚龙陈银良蒿春明甘喜武。
湖北省七市(州)2018届最新高三3月联合调研考试理综化学试卷(含答案)

极区有
有 1 mol
H2 生成 12.25℃时,两种一元酸 HX、HY 溶液,浓 度 均 为 0.1 mol∙L-1、体积均为 100 mL,分别加入 NaOH 固 - 体, lg[c(H+ )/c(OH )]随 n( NaOH)的变化 如 图 所 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X 与 HY 均为弱酸 B.b 点时溶液呈中性 C.d 点比 c 点水的电离程度更大 - - D.若将 c 与 d 点的溶液全部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c(Na+ )>c(X )>c(Y )>c(H+ )>c(OH - ) 13.A、B、C、D、E、F、G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B、C、D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 和为 15,且均能与 A 形成 10 电子分子,E 单质可用于焊接钢轨,F 与 D 同主族,F 与 G 同周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G > B > F B.E 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三周期第ⅣA 族 C.氢化物的稳定性:B > C > D D.简单离子的半径:E < D < F
2018 年 3 月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高三联合考试
理 科 综 合化学
命题单位:荆州市教科院 襄阳市教研室 审题单位:荆州市教科院 襄阳市教研室 恩施州教科院 本试题卷共 16 页。全卷满分 30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祝考试顺利★
第Ⅰ卷(选择题 共 126 分)
本卷共 21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6 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Cl-35.5 Ca-40 Br-80 7.宋代《图经本草》中有记载: “取此一物,置于铁板上,聚炭封之。囊袋吹令火炽,其矾即沸流出, 色赤如融金汁者,是其也。看沸定汁尽,去火待冷,取出按为末,色似黄丹。 ”,文中“矾”的化学 式是 A.FeSO4·7H2O B.ZnSO4·7H2O C.KAl(SO4)2·12H2O D.CaSO4·2H2O 8. N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标准状况下,11.2 L CH2Cl2 分子中含氯原子数目为 NA B.在标准状况下,11.2L 乙烯和环丙烷(C3H6)的混合气体中,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为 3NA C.2.0g 含 D2O 和 H218O 的混合物中含中子数目为 NA D.1 mol NH4HCO3 晶体中,含有 NH4+、NH3 和 NH3·H2O 的总数为 NA 9.关于 A.b、d、p 均属于烃类有机物 B.b、d、p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依次增大 C.b、d、p 均能使溴的 CCl4 溶液褪色 D.b、d、p 分子中苯环上一溴代物均有 3 种 10.氧化铅( PbO)是黄色固体。实验室用草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分解制备 CO,其原理为 H2C2O4 浓硫酸 ===
2018届湖北省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湖北省八校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Cl 35.5 Fe 56 Cu 64第I卷选择题(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7.下列有关物质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A.CCl4曾用作灭火剂,但因与水在高温下反应会产生有毒物质,现已被禁用B.工厂中常用的静电除尘装置是根据胶体带电这个性质而设计的。
C.Li是最轻的金属,也是活动性极强的金属,是制造电池的理想物质D.为了延长果实或花朵的成熟期,可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土吸收水果或花朵产生的乙烯。
8.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乙醇可以发生的反应类型有: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加成反应B.乙酸和苯酚的水溶液都有酸性,都能和小苏打反应放出气体C.将Cl2和SO2的混合气体通入到品红溶液中,颜色肯定不褪去D.向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加稀硫酸,开始有沉淀生成,而后会溶解9.据报道,以硼氢化合物NaBH4(B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和H2O2作原料的燃料电池,负极材料采用Pt/C,正极材料采用MnO2,可用作空军通信卫星电源,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池放电时Na+从a极区移向b极区B.每消耗3 mol H2O2,转移的电子为3 molC.电极a采用MnO2,MnO2既作电极材料又有催化作用D.该电池的负极反应为:BH4-+2H2O-8e-=== BO2-+8H+10.某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4H8O2,有关其同分异构体数目的说法错误的是A.属于酯类的有4种B.属于羧酸的有2种C.既含有羟基又含有醛基的有3种D.存在分子中含有六元环的同分异构体。
11.CH4、H2、CO的燃烧热分别为890.31kJ/mol、285.8kJ/mol、110.5 kJ/mol,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CH4(g)+2O2(g)=CO2(g)+2H2O(g) ΔH=-890.31kJ/molB.2H2(g)+ O2(g)= 2H2O(l) ΔH=-285.8kJ/molC .CO (g )+ H 2O(g )= CO 2(g )+ H 2 (g ) ΔH=+175.3kJ/molD .2CO (g )+ O 2(g ) = 2CO 2(g ) ΔH=-221 kJ/mol 12.甲、乙、丙、丁是由H +、Na +、Al 3+、Ba 2+、OH —、Cl —、HCO 3—离子中的两种组成,可以发生如图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3B .溶液丙中还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有:Fe 2+、NO 3—、SO 42— C .在甲中滴加丁开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CO 3—+ Ba 2++OH —= BaCO 3↓+ H 2O 。
湖北省八校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化学试题

绝密★启用前华师一附中黄冈中学黄石二中荆州中学湖北省八校襄阳四中襄阳五中孝感高中鄂南高中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命题学校:黄石二中命题人:理化生备课组审题人:张伟峰屈媛刘于蓉审题学校:襄阳四中审定人:徐曙光王伶俐蒋华杨恩健齐婷杨虎耿雪峰本试卷共14页,38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2018年3月28日上午9:00—11:30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K 39 Mn 55 Ge 73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有关化学及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道尔顿的“原子论”和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学说”对化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B.门捷列夫将元素按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C.人类历史上,重金属的发现和应用较早,而轻金属的发现和应用则较晚D.化石燃料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同时又伴生着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1.8g甲基(—CD3)中含有的中子数为N AB.标准状况下,11.2L乙烯和环丙烷(C3H6)的混合气体中,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为3N AC .过量铜与含0.4 mol HNO 3的浓硝酸反应,电子转移数大于0.2N AD .常温下,1L pH=9的CH 3COONa 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分子数为1×10-9N A9.四个课外活动小组为完成实验目的,均设计了两套实验装置(部分图中的夹持装置略去),其中一个活动小组设计的两套装置中,有一套装置存在原理错误,该活动小组是10.位于不同主族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半径r(丁) > r(乙) > r(丙) > r(甲)。
湖北省八校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化学)

湖北省八校(鄂南高中、华师一附中、黄冈中学、黄石二中、荆州中学、孝感高中、襄阳四中、襄阳五中)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只将答题卡收回。
1.下列有关化学及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道尔顿的“原子论”和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学说”对化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B. 门捷列夫将元素按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C. 人类历史上,重金属的发现和应用较早,而轻金属的发现和应用则较晚D. 化石燃料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同时又伴生着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答案】B【解析】A,道尔顿的“原子论”和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学说”对化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A项正确;B,门捷列夫将元素按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并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B项错误;C,人类历史上,不活泼金属的发现和应用较早,活泼金属的发现和应用较晚,重金属一般为不活泼金属,轻金属为活泼金属,C项正确;D,化石燃料指煤、石油、天然气,化石燃料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化石燃料属于非再生能源,化石燃料的使用伴生着能源危机,化石燃料的使用伴生环境问题如酸雨、温室效应等,D项正确;答案选B。
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常温常压下,1.8g甲基(—CD3)中含有的中子数为N AB. 标准状况下,11.2L乙烯和环丙烷(C3H6)的混合气体中,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为3N AC. 过量铜与含0.4 mol HNO3的浓硝酸反应,电子转移数大于0.2N AD. 常温下,1L pH=9的CH3COONa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分子数为1×10-9 N A【答案】C【解析】A,—CD3的摩尔质量为18g/mol,1.8g—CD3物质的量为=0.1mol,1个—CD3中含有9个中子,1.8g—CD3中含有中子物质的量为0.9mol,A项错误;B,n(混合气)==0.5mol,若11.2L气体全为乙烯,含有的共用电子对物质的量为0.5mol6=3mol,若11.2L气体全为环丙烷,含有的共用电子对物质的量为0.5mol9=4.5mol,由于乙烯和环丙烷的比例未知,含有的共用电子对物质的量介于3mol和4.5mol之间,B项错误;C,若只发生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4mol浓HNO3反应转移2mol电子,0.4molHNO3参加反应转移0.2mol电子,若只发生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8mol稀HNO3反应转移6mol电子,0.4molHNO3参加反应转移0.3mol电子,过量Cu与浓硝酸反应先生成NO2,随着反应的进行HNO3浓度减小,后生成NO,过量Cu与含0.4molHNO3的浓硝酸反应中转移电子物质的量大于0.2mol,C项正确;D,CH3COONa属于强碱弱酸盐,CH3COO-的水解促进水的电离,c(H2O)电离=c(OH-)=110-5mol/L,发生电离的水分子物质的量为110-5mol/L1L=110-5mol,D项错误;答案选C。
2018届高三3月联合考试理综试题

湖北省黄石市、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随州市、鄂州市、咸宁市、黄冈市2018届高三3月联合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7.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使用含钙离子浓度较大的地下水洗衣服,肥皂去污能力减弱B. 铝及其合金广泛应用,是因为铝的性质稳定,不易被腐蚀C. 塑料的老化是因为其主要成分在空气中发生了缓慢的加成反应D. 硅太阳能电池利用的是原电池原理8. 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标准状况下,2.24 L HF所含分子数为0.1N AB. 某温度下,2L pH=12的NaOH溶液中含OH−的数目为0.02N AC. 丙烯和环丙烷组成的42g混合气体分子中共用电子对总数为9N AD. 化学反应中每生成1mol O2,转移的电子数为4N A9.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有机反应中常说的卤化、硝化、酯化、水化都属于取代反应B. 溴苯、硝基苯、乙酸和乙酸乙酯可用NaOH溶液鉴别C. 石油催化裂化的主要目的是得到更多的乙烯、丙烯等气态短链烃D. 分子式为C8H11N的有机物,分子内含有苯环和氨基(‒NH2)的同分异构体共14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VO2++V3++H2+ 2+V2++2H+。
以此电池电解Na2SO3溶液(电极材料为石墨),可再生NaOH,同时得到H2SO4,其原理如图2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电解Na 2SO 3溶液时,a 极与电池负极相连,图1中H +从电池右边移向左边B. 电池充电时,正极电极反应为VO + 2+e −+2H +=VO 2++H 2OC. 电解时b 的电极反应式为SO 2− 3+H 2O−2e −=SO 2− 4+2H +D. 若电解过程中图2 所有液体进出口密闭,则消耗12.6g Na 2SO 3,阴极区变化的质量为4.4g 12. A 、B 、C 、D 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A 和C 同主族,B 原子的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B 、C 、D 的单质均可与NaOH 溶液反应。
湖北省八市2018届高三3月联考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

湖北省八市2018届高三3月联考理综化学试题1.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使用含钙离子浓度较大的地下水洗衣服,肥皂去污能力减弱B. 铝及其合金广泛应用,是因为铝的性质稳定,不易被腐蚀C. 塑料的老化是因为其主要成分在空气中发生了缓慢的加成反应D. 硅太阳能电池利用的是原电池原理【答案】A【解析】A、肥皂中含有高级脂肪酸钠,高级脂肪酸钠与Ca2+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钙沉淀,故A正确;B.Al 为活泼金属,容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成氧化铝薄膜,此薄膜阻碍反应的进行,保护内部铝不被腐蚀,故B 错误;C、塑料老化的原因可能是发生加成反应,也可能是发生氧化反应,故C错误;D、硅太阳能电池利用太阳能转化电能,原电池原理是利用化学能转化成电能,故D错误。
2. 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标准状况下,2.24LHF所含分子数为0.1N AB. 某温度下,2LpH=12的NaOH溶液中含OH-的数目为0.02N AC. 丙烯和环丙烷组成的42g混合气体分子中共用电子对总数为9N AD. 化学反应中每生成1molO2,转移的电子数为4N A【答案】C【解析】A、HF在标准状况下是液体,不是气体,故A错误;B、因为是某温度下,不清楚水的离子积多少,无法计算OH-物质的量,故B错误;C、丙烯和环丙烷分子式都是C3H6,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3,因此42g丙烯含有的共用电子对的物质的量为42×9/42mol=9mol,环丙烷的结构简式为,因此42g环丙烷含有共用电子对的物质的量为42×9/42mol=9mol,故C正确;D、如果是H2O2→O2,因此生成1molO2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2mol,故D错误。
3.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有机反应中常说的卤化、硝化、酯化、水化都属于取代反应B. 溴苯、硝基苯、乙酸和乙酸乙酯可用NaOH 溶液鉴别C. 石油催化裂化的主要目的是得到更多的乙烯、丙烯等气态短链烃D. 分子式为C 8H 11N 的有机物,分子内含有苯环和氨基(-NH 2)的同分异构体共14种【答案】D学。
湖北省八市2018届高三3月联考物理答案

湖北省黄石市、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随州市、鄂州市、咸宁市、黄冈市2018届高三3月联合考试理综试题物理答案及评分建议22.(1) 用尽可能小的圆圈住尽量多的落点,圆心即为平均落点的位置。
(2分)(2) D (2分)(3) x 2 (2分)23.(1)a (3分)(2)4.0; 0.50; 2.5 (每空2分)24.(1)开关断开时,金属棒在导轨上匀加速下滑,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mg sin α=ma (1分)由匀变速运动的规律有: v 1=at (1分)解得 sin α=v 1gt(2分) 开关闭合后,金属棒在导轨上做变加速运动,最终以v 2匀速匀速时 mg sin α=BIL (1分)又有: I =BL v 2r(1分) 解得 B =1L mr v 1v 2t(2分) (2)在金属棒变加速运动阶段,根据动量定理可得mg sin αΔt -B I L Δt =m v 2-m v 1 (2分)其中 I Δt =q (1分) 联立上式可得q =(v 1t +v 1Δt -v 2t )m v 2 r v 1t(2分) 25.(1)根据题意可知,工件一定是先加速到v 0再匀速运动,设工件的质量为m ,加速时间为t 1,则v 02t 1+v 0(t -t 1)=L 0,解得t 1=2s (2分) 工件的加速度a =v 0t 1=0.4m/s 2 (2分)又μmg cos α-mg sin α=ma (2分)解得μ=0.8 (2分)(2)根据(1)可知第一个工件在传送带速度增大到v =3m/s 后继续加速,由12at 22=L 0可得t 2=6s ,即第一个工件刚好在传送带停止运动时到达B 位置. (2分) 因此可得第一个工件前方出现的擦痕长l 1=v 0t 1+v (t 2-t 1)-12at 22=6.4m (2分) 第二个工件放上传送带至传送带停止运动,工件做匀加速运动, 该过程此工件在其前方的传送带上产生的擦痕长l 2=v (t 2-t 1)-12a (t 2-t 1)2=8.8m (2分) 当传送带停止运动时,两个工件间的距离Δx =12at 22-12a (t 2-t 1)2=4m (2分) 由上述计算可知,两工件造成的擦痕有重叠,可计算至传送带停止运动时,传送带上出现的擦痕长度l =l 1+Δx =10.4m (2分)当传送带停止运动后,第二个工件在传送带上擦痕区域减速运动直至停下,传送带上的擦痕长度不再增加,故最终传送带上出现的擦痕长度为10.4m (1分)33.(1)CDE (5分)(2) 玻璃管开口向上时,AB 两部分气体的初状态P A =P B =80cmHg ,L A =L B =22cm ,T =275k将水银全部推进水平管时P A1=P B1,L A1=L B1=20cm对A 气体,由玻意耳定律:P A L A =P A1L A1 ,解得P A1=88cmHg (3分) 对于最终状态的B 气体P B2=P A1+12cmHg =100cmHg (2分)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 B L B T =P B2L B2T 2(3分) 解得热水的温度T 2=312.5K . (2分)34.(1)BCE (5分)(2) (i)根据甲乙两图可以分别读出波长λ=4m ,周期T =2s (2分)所以波速v =λT=2m/s (2分) 根据图乙可知,t =0时刻Q 质点沿y 轴正向运动,结合图甲可知波沿—x 轴传播(2分)(ii)根据图甲中P 质点的振动情况可知其振动图像y =2sin (πt +5π6) cm (2分) 在0~10s 时间内,P 质点出现在平衡位置的次数n =2t T=10次 (2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使用含钙离子浓度较大的地下水洗衣服,肥皂去污能力减弱B.铝及其合金广泛应用,是因为铝的性质稳定,不易被腐蚀C.塑料的老化是因为其主要成分在空气中发生了缓慢的加成反应D.硅太阳能电池利用的是原电池原理8.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 HF所含分子数为0.1N AB.某温度下,2LpH=12的NaOH溶液中含OH-的数目为0.02N AC.丙烯和环丙烷组成的42 g 混合气体分子中共用电子对总数为9N AD.化学反应中每生成1mol O2,转移的电子数为4N A9.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机反应中常说的卤化、硝化、酯化、水化都属于取代反应B.溴苯、硝基苯、乙酸和乙酸乙酯可用NaOH 溶液鉴别C.石油催化裂化的主要目的是得到更多的乙烯、丙烯等气态短链烃D.分子式为C8H11N的有机物,分子内含有苯环和氨基(-NH2)的同分异构体共14种10.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5mL0.1mol/LKI溶液,滴加0.1molLFeCl3溶液5~6滴,充分11.全钒液流电池充电时间短,续航能力强,被誉为“完美电池”,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VO2++V3++H2O VO2++V2++2H+。
以此电池电解Na2SO3溶液(电极材料为石墨),可再生NaOH,同时得到H2SO4,其原理如图2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解Na2SO3溶液时,a极与电池负极相连,图1中H+从电池右边移向左边B.电池充电时,正极电极反应为VO2++e-+2H+=VO2++H2OC.电解时b的电极反应式为SO32-+H2O-2e- =SO42-+2H+D.若电解过程中图2 所有液体进出口密闭,则消耗12.6g Na2SO3,阴极区变化的质量为4.4g12.A、B、C、D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A和C同主族,B原子的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B、C、D的单质均可与NaOH溶液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C>A,简单离子半径:B>DB.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A>C,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D>BC.B、C的氧化物均是高熔点物质,故B、C的氧化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D.可用A的单质制备C的单质,可用电解法由B、D形成的化合物BD3制备B单质13.电解质溶液电导率越大导电能力越强。
常温下用0.0200mol/L盐酸分别滴定10.00mL浓度均为0.0200mol/L 的NaOH溶液和二甲胺[(CH3)2NH]溶液(二甲胺在水中电离与氨相似)。
利用传感器测得滴定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曲线②代表滴定NaOH溶液的曲线,在相同温度下,水的电离程度A>C>D>BB.常温下,测得A点溶液的pH=6,则二甲胺常温下电离常数K b约为10-4C.向二甲胺溶液中滴加盐酸10~20mL过程中:c(Cl-)>c[(CH3)2NH2+] >c(H+)>c(OH-)D.B点溶液中:c(H+)=c(OH-)+ c[(CH3)2NH2+] +2c[(CH3)2NH·H2O]26.(15 分)乳酸亚铁晶体{[CH3CH(OH)COO]2Fe·3H2O}是一种很好的食品铁强化剂,易溶于水,吸收效果比无机铁好,可由乳酸与FeCO3反应制得:2CH3CH(OH)COOH + FeCO3+2H2O→[CH3CH(OH)COO]2Fe·3H2O +CO2↑。
I.制备碳酸亚铁:装置如图所示。
(1)C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清洗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A 中加入盐酸,B 中加入铁粉,C 中加入NH4HCO3溶液。
为顺利达成实验目的,上述装置中活塞的打开和关闭顺序为:关闭活塞______,打开活塞______;加入足量盐酸后,关闭活塞1,反应一段时间后,关闭活塞____,打开活塞_____。
C中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Ⅱ. 制备乳酸亚铁晶体:将制得的FeCO3加入乳酸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在75℃下搅拌使之充分反应。
然后再加入适量乳酸。
(3)加入少量铁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从所得溶液中获得乳酸亚铁晶体所需的实验操作是隔绝空气低温蒸发,________、干燥。
Ⅲ.乳酸亚铁晶体纯度的测量:(4)若用KMnO4滴定法测定样品中Fe2+的量进而计算纯度时,发现结果总是大于100%,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经查阅文献后,改用Ce(SO4)2标准溶液滴定进行测定。
反应中Ce4+离子的还原产物为Ce3+。
测定时,先称取5.760g样品,溶解后进行必要处理,用容量瓶配制成250mL溶液,每次取25.00mL,用0.1000mol/LCe(SO4) 2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如下表。
则产品中乳酸亚铁晶体的纯度为_________(以质量分数表示)。
27.(14 分)锰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许多用途。
在实验室中模拟工业利用软锰矿( 主要成分为MnO2,含少量SiO2、Fe2O3和Al2O3等)制备金属锰等物质,设计流程如下:己知:Mn2+有较强的还原性,在空气中能被氧气氧化,碳酸锰在空气中高温加热固体产物为Mn2O3;部分氢氧化物的Ksp(近似值)如下表。
(1)“酸浸”前需将软锰矿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酸浸过程MnO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向滤液I中需先加A物质,再加B物质,若加入的物质均为非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则A 为(填物质的名称)_________,B为(填物质的名称)________。
滤渣II的成分是_______(填物质的化学式)。
(3)“酸浸”需适宜的酸浓度、液固比、酸浸温度等,其中浸取率随酸浸时间的变化如右图所示:当浸取时间超过4 h时,锰浸取率反而减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测得滤液I 中c(Mn2+)=0.1mo/L,则加入B调节溶液pH范围为______。
(已知:当某种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时,可认为其沉淀完全。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5)“沉锰”过程中加入氨水的目的是(从化学平衡移动的角度解释)______________。
(6)写出由MnCO3为原料制备金属锰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8.(14 分)减少氮的氧化物和碳的氧化物在大气中的排放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合理应用和处理碳、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意义。
(1)对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研究一直是科技界关注的重点。
在催化剂存在下用H2还原CO2 是解决溫室效应的重要手段之一,相关反应如下:已知H2和CH4的燃烧热分别为285.5kJ/mol 和890.0kJ/mol。
H2O(1) =H2O(g) △H= +44 kJ/mol试写出H2还原CO2生成CH4和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CO2在Cu-ZnO催化下,可同时发生如下的反应I、II,其可作为解决温室效应及能源短缺的重要手段。
I.CO2(g) +3H2(g)CH3OH(g) +H2O(g) △H1=-57.8 kJ/molII.CO2(B) +H2(g)CO(g) + H2O(g) △H2= +41.2 kJ/mol①某温度时,若反应I的速度v1大于反应II的速度以v2,则下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正确的是_______(填选项)。
②对于气体参加的反应,,表示平衡常数Kp时,用气体组分(B)的平衡分压p(B)代替该气体物质的量浓度c(B)。
已知:气体各组分的分压p(B),等于总压乘以其体积分数。
在Cu-ZnO存在的条件下,保持温度T时,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2 及H2,起始及达平衡时,容器内各气体物质的量如下表:若反应I、II均达平衡时,P0=1.2p,则表中n1=____;若此时n2=3.则反应I的平衡常数K p=__(无需带单位,用含总压p的式子表示)。
(3)汽车尾气是雾霾形成的原因之一。
研究氮氧化物的处理方法可有效减少雾霾的形成,可采用氧化还原法脱硝:4NO(g) +4NH3(g) +O2(g) 催化剂4N2(g) +6H2O(g) △H <0根据下图判断提高脱硝效率的最佳条件是________ ;氨氮比一定时,在400℃时,脱硝效率最大,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用活性炭还原法也可以处理氮氧化物,某研究小组向某密闭容器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发生反应:C(s) +2NO(g)N2(g) +CO2(g) △H>0在T℃时,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量浓度如下:30min后,只改变某一条件,根据上表的数据判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
A.通入一定量的CO2B.加入合适的催化剂C.适当缩小容器的体积D.通入一定量的NOE.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F.适当升高温度35.[化学一-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 分)由S、Cl 及Fe、Co、Ni 等过渡元素组成的新型材料有着广泛的用途,回答下列问题:(1)钴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P、S、Cl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顺序为______。
(2)SCl2 分子中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是______,该分子空间构型为_______。
(3)Fe、Co、Ni等过渡元素易与CO形成配合物,化学式遵循18电子规则: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加上配体提供的电子数之和等于18,如Ni 与CO形成配合物化学式为Ni(CO)4,则Fe与CO形成配合物化学式为_______。
Ni;(CO)4中σ键与π键个数比为_______,Ni(CO)4为____晶体。
(4)已知NiO的晶体结构如图1所示。
①NiO的晶体结构可描述为:氧原子位于面心和顶点,氧原子可形成正八面体空隙和正四面体空隙,镍原子填充在氧原子形成的空隙中。
则NiO 晶体中镍原子填充在氧原子形成的______体空隙中。
②已知MgO 与NiO的晶体结构相同,其中Mg2+和Ni2+的离子半径分别为66pm 和69pm。
则熔点:MgO_____ NiO( 填“>”、“<" 或“=”), 理由是______________。
③一定温度下,NiO晶体可以自发地分散并形成“单分子层”,可以认为O2-作密置单层排列,Ni2+填充O2-形成的正三角形空隙中(如图2),已知O2-的半径为am,每平方米面积上分散的NiO的质量为_________g。